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實用】教學計劃模板集合五篇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1.07W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我們將帶着新的期許奔赴下一個挑戰,這也意味着,又要準備開始寫教學計劃了。但是教學計劃要寫什麼內容才能讓人眼前一亮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計劃5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教學計劃模板集合五篇

教學計劃 篇1

新的學期,新的開始,學校會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新面貌。為了搞好本期工作,特制定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方面。

認真貫徹學校新學期工作計劃與教學計劃,認真學習《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及《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使自己對各項法律法規有更高的認識,做到以法執教。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立足教壇,以課改為中心,以科研為導向,注重課堂常規教學,強化集體備課,在學習中成長,在反思中進步。以培養學生“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為核心,創造適合學生髮展的空間,張揚學生個性,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加強自然教學常規管理和教學研究,開闢教學改革新領域,進一步讓自然教學成為實施素質的教育的重要陣地。

二、新學期裏,本人將積極接受學校分配給自己的各項教育教學任務。

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投入工作。第一學期七年級歷史教學計劃遵紀守法,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工作任勞任怨,及時更新教育觀念,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保持嚴謹的工作態度,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盡職盡責、教書育人,注意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

1、提高教學質量。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決定做好下面的工作: ⑴課前準備:備好課。第一學期七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①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 ,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⑵課堂上的情況。 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悦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以往教學中存在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2、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3、培養多種興趣愛好,博覽羣書,多看有關語文教學的書籍,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

三、挖掘尖子生,做好培優工作,做好學生競賽的培訓工作。

經過一個學期的調查,我們在五、六年級的學生中發現了不少在信息技術方面有着濃厚興趣及一定特長的學生。為培養在這方面有興趣及特長的學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和操作能力,我們將從這批學生中挑選一批尖子生,組建電腦興趣愛好小組,對他們進行信息技術方面的強化培訓。同時,對原有的尖子生進行進一步的培訓,進一步提高他們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為進一步提高我校學生的整體信息技術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積極培訓教師,進一步提高教師計算機應用水平和操作能力。

我校大部分教師已通過計算機初、中級水平考試,部分老師已經參加了全國計算機職稱考試,我們有好多教師計算機應用水平整體來説還是比較高的,但是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方面還欠缺經驗。所以本學期的另一個重要工作就是進行教師計算機水平的培訓工作。這是我校進行信息化管理的一個重要工作環節。

五、做好校園網站的改版工作及校園應用軟件的開發工作。

學校校園網站第一版的設計獲得了廣泛的讚譽。經過一年多時間的運行,第一版的設計越來越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為此,我們計劃在本學期對校園網站進行改版工作。

六、做好全校電腦的硬件維護。

學校計算機的數量已達50多台,維護工作也增大很多。特是微機室,因上機任務繁重,電腦出現較多問題。但身為全校電腦的主要維護管理負責人,我會盡職盡現,做好維護管理工作,保證電腦的正常運行,從而保證教學及學校工作的順利進行。

七、配合學校其他教師和部門,認真完成好學校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

以上幾點是本人這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我將嚴格按照計劃中所述做好各項工作。若有遺漏及不對的地方,望各位領導和同事指正

教學計劃 篇2

鑑於普高高三學生起點低、基礎差的實際,準確定位教學起點,立足雙基,夯實基礎,瞄準高考,培養能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從而全面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借鑑以往的經驗,我將作好以下幾點:一是重視對課標的研究,重視對歷年高考試卷和高考信息的研究,把握住複習的方向;二是重視一輪複習效益,夯實基礎,吃透教材,特別是一輪複習中重視對歷史單科薄弱的學生進行治瘸補差和個別輔導;三是重視學科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審題、答題能力的培養;四是重視授課提綱的編寫和練習的精選精練精評。

具體時間安排如下:

1、第一輪單元複習(20xx年9月-20xx年2月下旬)

20xx年9月必修1

20xx年10月必修2

20xx年11月必修3

20xx年12月選修1

20xx年1月中旬—2月下旬選修2和4

 2、二輪專題複習(20xx年2月下旬-4月底)

3、三輪:迴歸書本、查漏補缺、綜合訓練、考前指導(20xx年5月-6月初)

四、具體措施

1、鑽研考綱和教材,研究20xx年高考歷史試卷,蒐集高考信息,指導複習工作;同時研究學情,增強複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一輪單元複習突出雙基,夯實基礎。複習中既要全面鋪開,注重知識的覆蓋面,又要抓住主幹知識,突出重點。

3、二輪專題複習強化能力培養。着眼於歷史知識的縱向和橫向聯繫、比較,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的網絡結構;培養學生概括、分析、綜合、歸納的能力;培養學生審題、答題能力;強化答題規範訓練。

4、精選、精練、精評。一輪複習中安排兩週一練,二輪複習安排一週一練,三輪複習安排模擬訓練。在廣泛蒐集資料基礎上精選試題,而且每練必改,每練必評,增強訓練的針對性、實效性,並根據練習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5、紮實搞好提優補差工作,對歷史單科偏差的同學要個別輔導,對不同層次同學要分層指導,提高班級整體水平。

教學計劃 篇3

【知識目標】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義。

2.知道速度是向量,知道速度的單位、符號和讀法。瞭解生活實際中的某些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數據。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義式,會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關的問題。

4.知道瞬時速度的概念及意義,知道瞬時速度與平均速度的區別和聯繫。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們的區別。

【能力目標】

1.運用平均速度的定義,把變速直線運動等效成勻速直線運動處理,從而滲透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養遷移類推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解決一些問題,而向複雜問題過渡,使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

2.通過師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

【教學方法】

1.通過例題和實例引導學生分析如何辨別快慢。

2.通過討論來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教學重點】速度,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概念及區別。

【教學難點】

1.怎樣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樣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時速度。

2.瞬時速度與平均速度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及在運動中瞬時速度是怎樣確定的。

採用物理學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運動來研究未知運動,用簡單運動來研究複雜運動的一種研究方法)來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師通過舉例,讓學生自己歸納比較快慢的兩種形式。

2.通過實例的計算,得出規律性的結論,即單位時間內的位移大小。

3.教師講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意義。

【教學過程】

初始位置/m

經過時間/s

末了位置/m

A.自行車沿平直道路行駛

20

100

B.公共汽車沿平直道路行駛

10

100

C.火車沿平直軌道行駛

500

30

1250

D.飛機在天空直線飛行

500

10

2500

問題1:比較A和B誰運動的快,為什麼?

問題2:比較B和D誰運動的快,為什麼?

結論: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可以有兩種方法:

1)一種是在位移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所用時間的長短,時間短的物體運動快,時間長的物體運動慢;

2)另一種是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比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體運動得快,位移小的物體運動得慢。

問題3:比較B和C誰運動的快,為什麼?

一、速度

1.定義:位移跟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定義式:。

3.單位:國際單位:m/s(或m·s-1)。

常用單位:km/h(或km·h-1)、cm/s(或cm·s-1)。

4.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同。

説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向量。

二、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如果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在相等的時間裏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還是否是恆定的?那又如何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呢?

問題:百米運動員,10s時間裏跑完100m,那麼他1s平均跑多少呢?

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百米運動員是否是在每秒內都跑10m呢?

答:否。

説明:對於百米運動員,誰也説不來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鐘跑10米多,有的1秒鐘跑不到10米,但當我們只需要粗略瞭解運動員在100m內的總體快慢,而不關心其在各時刻運動快慢時,就可以把它等效於運動員自始至終用10m/s的速度勻速跑完全程。此時的速度就稱為平均速度。所以在變速運動中就用這平均速度來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1.平均速度

1)定義:在變速直線運動中,運動物體的位移和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這段時間(或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表示。

2)説明:

A.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體在t時間內的平均快慢程度。這實際上是把變速直線運動粗略地看成是勻速運動來處理。

B.這是物理學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運動研究未知運動,用簡單運動研究複雜運動的一種研究方法。

問題8:百米賽跑運動員的這個=10m/s代表這100米內(或10秒內)的平均速度,是否是説明他在前50米的平均速度或後50米內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也一定是10m/s?

C.平均速度只是對運動物體在某一段時間內(或某一段位移內)而言的,對同一運動物體,在不同的過程,它的平均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度必須指明“哪段時間”或“哪段位移”的。

D.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一段時間(或一段位移)內的總體快慢,這就是“平均速度”與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的根本區別。

E.平均速度不是各段運動速度的平均值,必須根據平均速度的定義來求解。

2.瞬時速度

(1)定義:運動物體經過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此時刻(或此位置)的瞬時速度。

(2)意義:反映物體在某一時刻(或經某一位置)時運動的快慢,它能精確地描述變速運動的快慢。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變速運動。

(3)對瞬時速度的理解:瞬時速度是在運動時間

時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在時的極限就是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時速度。

(4)瞬時速度的方向:瞬時速度是向量,在直線運動中,瞬時速度的方向與物體經過某一位置時的運動方向相同,(若是曲線運動,瞬時速度的方向是軌跡上物體所在點的切線方向(與軌跡在該點的延伸方向一致))

三、速率

1.瞬時速率

1)定義:瞬時速度的大小叫瞬時速率,簡稱速率。

2)瞬時速率的測量:技術上通常用速度計來測量瞬時速率。

2.平均速率:

瞬時速度的大小是瞬時速率,那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否也可以叫平均速率呢?(NO)其實我們初中所學的速度也不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給了他一個新的名字平均速率。

1)定義:路程與發生這段路程所用時間的比值。

2)速率是純量。

3)注意: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例1】一個做直線運動的物體,某時刻速度是10m/s,那麼這個物體( )

A.在這一時刻之前0.1s內位移一定是1m

B.在這一時刻之後1s內位移一定是10m

C.在這一時刻起10s內位移可能是50m

D.如果從這一時刻起開始勻速運動,那麼它繼續通過1000m路程所需時間一定是100s

【解析】某時刻速度是10m/s指的是該時刻的瞬時速度,不能説物體從此時起以後運動的快慢情況,以後做直線運動或勻變速直線運動,或非勻變速直線運動均可能。所以選項A、B均錯。如果從某時刻(速度為10m/s)起質點做非勻變速直線運動,從這一時刻起以後的10s內位移可能為50m,所以選項C正確,如果從這一時刻起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那麼經過1000m路程所需時間t=100s。正確選項是C、D。

【例2】一物體沿直線運動,先以3m/s的`速度運動60m,又以2m/s的速度繼續向前運動60m,物體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根據平均速度的定義公式,s為總位移,t為總時間,等於前一段位移與後一段位移所用時間之和。

全過程的位移s=120m

物體在前一段位移用的時間為

後段位移用的時間為

整個過程的用的總時間為t=t1+t2=50s

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

m/s=2.4m/s

*注意:全過程的平均速度只能由全過程的總位移與通過全路程所用的總時間的比值得出。如果用求速度的平均值去做

=2.5m/s,這樣得出的結果是錯誤的。可見,平均速度概念與速度的平均值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

【鞏固練習】

教學計劃 篇4

為了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本學期要着力指導學生研究性學習、協作性學習、自主性學習等,使學生逐步具備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能初步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知道文明規範地使用信息技術,並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以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而打下必要的基礎。特制定計算機教學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在信息技術課上,要以教師發展為主線,以學生髮展為主體,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在微機教學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教育部“關於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精神”,用新的教學理念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教給學生主動地利用信息資源,有效地採集信息、加工信息、發佈信息等處理信息的基本能力。瞭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初步學會用計算機處理文字、圖形的技能。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

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計算機來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考慮學生的發展需要,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主體作用,以學生個體發展為目標,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學情分析:

針對我們七八年級的計算機課,絕大多數學生學習目標明確,但也有少數學生對微機在當前和末來社會中為作用認識不夠,本學期教師必須對此給予充分的重視。

三、任務目標

在我校微機課的學習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微機的基本組成、讓初學者掌握微機的基本操作技能,讓他們瞭解微機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處理文字、圖片信息、還能幫助我們處理影音信息。這些知識包含大到浩瀚的宇宙,小到肉眼很難看到的微生物,有天文地理,也有數學語文。不管文字圖片,還是視頻動畫,都是信息所體現的。在每一節課中讓學生從熟悉的情景入手,幫助學生了解信息技術處理和解決我們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為學生呈現出豐富多彩的信息世界,讓他們處處可以領略到人文的氣息。能讓學生在微機課中學中玩、玩中學。使每一個學生對計算機產生更濃厚的學習興趣。在七、八年級的教學中我為他們設計了圖形的編輯、處理,在圖片中添加文字,幻燈片製作等教學內容。讓他們具有一定的打字速度,並且能按一定的要求進行設計、操作。並通過知識與技能、實踐活動、鞏固與歸納、從需要出發,在信息的海洋裏去探索、去發現,提高每位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我要在教學中,樹立良好的教育教學觀念,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四、具體措施:

根據新課改精神不斷鑽研教材,瞭解學生,針對不層次的學生設計深淺度適宜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有不同度的提高。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對有所提高的學生及時予表揚鼓勵,在教會學生知識的同時還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樹立自信心。在課堂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同時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掌握更多更廣的微機知識,技能和技巧。感受到創新的喜悦,並能用於實踐。

教學計劃 篇5

一、學生現有學習情況(基礎技能、能力發展等)分析:

通過上期的生物教學,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有較大的改善,具備一定的學習技能,對基礎知識掌握較牢,其中有一批學習較優秀的學生,需要加強指導和培訓,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績。但有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後進面還較大,實驗和學習的習慣較差,應對這些學生多關心、多指導、多督促,鼓勵他們樹立信心,抓緊教學落實,力爭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的能力和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二、教材內容分析

根據新的課改要求與生物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實際,本期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學習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從第一章“人的由來”到第七章“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共七章的教學內容和實驗。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學重點和難點;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是社會討論和考試的熱點。通過教學改革落實“雙基”,發展能力,讓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和觀念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三、教學資源的開發

教學資源應該是教學中有利於教學的物力、財力、人力等因素,同時也包括一些學生等的非智力因素、老師的道德修養、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係、教學模式的因素。對這些因素的有效的開發利用,可以促進我們的有效教學,提高我們教學的效果,也為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生物課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開發利用教學資源過程中,不管運用什麼方法,唯一的目的是為了教學,為了學生的能力發展。應多利用互聯網絡、圖書資料、影音文件等多充實生物課堂,讓課堂變得高效

四、教學目標

在新課標下,我們要實現的是:

(1)學生獲得生物學的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基礎知識,瞭解並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實踐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

(2)學生初步具有生物學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

(3)學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4)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和科學態度,樹立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5)通過生物的學習,掌握生物知識,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生態觀,促進學生能力發展和科學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學生能將生物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

五、具體措施

1、認真鑽研生物課標要求標和教材內容,搞好教學設計,抓好教學落實,每月一次月考(單元測試),每週一套練習並及時抽查登記反饋調整。

2、堅持啟發式教學,正確處理好“雙主”關係,課堂教學注重師生互動,追求和諧,注重師生交流與信息反饋,給學生的學習創造好條件和學習氛圍。

3、充分利用課堂45分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開展講論式,啟發式、探究式教學,並應用課堂教學媒體及現代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潛能,掌握學習方法,全面發展學生素質。

4、通過抓好教學落實,課前預習、課後複習和歸納小結,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六、教學進度及活動安排

教學內容 課時

第四單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來

第一節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第二節 人的生殖

第三節 青春期

第四節 計劃生育

第二章 人體的營養

第一節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第二節 消化和吸收

第三節 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

第三章 人體的呼吸

第一節 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第二節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第三節 空氣質量與健康

第四章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第一節 流動的組織——血液

第二節 血流的管道——血管

第三節 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第四節 輸血與血型

複習 期中考試

第五章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第一節 尿的形成和排出

第二節 人糞尿的處理

第六章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一節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

第二節 神經系統的組成

第三節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第四節 激素調節

第七章 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

第一節 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

第二節 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第三節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複習 4課時

共30課時

七、教學總結及反思的要求

1、重點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

2、在教學中要注意繼續落實《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3、教學中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4、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力爭創造條件儘可能多開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5、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

6、組織好生物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能夠對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