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必備】數學教學計劃範文彙編五篇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3.16W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成績已屬於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為此需要好好地寫一份計劃了。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制定計劃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教學計劃5篇,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數學教學計劃範文彙編五篇

數學教學計劃 篇1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一年級5班學生共有58人,一年級6班共有62人。因為是剛進入一年級進行學習,課堂常規對於孩子來説是一個陌生的過程,怎樣收拾書包、怎樣擺放上課用的學習用品、怎樣舉手回答問題、什麼是課堂作業、什麼是家庭作業、怎樣記家庭作業,上課什麼時間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這個學期裏所掌握的,所要形成習慣的,特別是良好的聽、説、讀、寫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都是需要我們開始進行引導和培養的。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本冊共有10個單元的學習內容:有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加減法、總複習。

(二)教材特點

1、每一單元后面都跟有綜合練習,形式靈活多樣,能很好的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2、數學樂園很好的體現主體性原則,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4、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5、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6、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7、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三種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和減法的含義,直觀地瞭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與減法的關係,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5、使學生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圖文應用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註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能看實物或直觀圖口述題意,簡單的講述和與求剩餘的數量關係。

6、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對這些圖形有初步的瞭解。

7、結合主題圖和插圖及有關數據,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做題,正確計算,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使學生從小養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學生學習的常規的培養和訓練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

從擺放學習用品起,怎樣聽講、怎樣書寫、怎樣記作業,以及的簡單的檢驗作業的方法等都是學習習慣的內容。需要老師耐心的有意識的指導和訓練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

一個一年級的學生的,對於學習不知道是怎麼回是,但是卻充滿了嚮往,所以,利用一切時機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對於今後的學習也是一個關鍵的環節。

3、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創設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情景,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

4、研讀教材,抓住重難點,設計的活動要有利於突破重難點。

5、多與後進生談話,關注他們的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輔導和表揚,樹立他們學習興趣的願望。

6、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7、作好組內教研,交流教學心得,向有經驗的老教學請教。

數學教學計劃 篇2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教師工作司《關於組織20xx年“國培計劃”--示範性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以及《20xx年沾益縣示範性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實施方案》的文件精神,為使教師具有可持續性發展和自主發展能力,具有終身學習和教育創新能力的`新型教師打下基礎,結合教師工作實際情況,制訂本研修計劃。

一、研修指導思想

依託教師網絡研修社區,實施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創新完善教師網絡研修模式,建立校本研修良性運行機制,推動教師全員常態化培訓。示範引領我縣“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中開展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推行網絡研修與現場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

利用“個人空間—教師工作坊—研修社區”一體化的網絡研修體系和符合能力提升工程要求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網絡測評系統,以“應用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應用技術轉變學習方式”“應用信息技術促進專業發展”為主題,採用診斷測評、分段引導、任務驅動的研修模式,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切實提升參訓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學科教學能力和專業自主發展能力;並嘗試以本次研修為契機,帶動建立校本研修常態化運行機制,逐步形成信息化環境下區域性教師學習共同體。

二、研修目標

1、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促進自己對新課標的理解。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2、通過項目實施,樹立教師的終身學習意識,通過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結合,創新教師培訓模式,建立校本研修常態化運行機制,提升教師參與校本研修的能力和水平。

3、通過常態化、校本化、科學性、針對性的課例研究,促進並優化學校教研文化,形成良好的交流研討氛圍。

4、通過研修學習,使教師形成自覺研修的習慣和能力,樹立規範的自覺地、有效地備課,樹立質量意識,使課堂教學效率高,效果好,科研氣氛濃郁。

5、提升教師對教學資源的收集、開發、整合加工和利用的能力。

三、研修內容

1、加強教學研究。認真組織教師解讀20xx修訂版《課程標準》,掌握新課程標準的內容要點,理解其精神實質,明確要求,通曉數學科教改方向,目標和任務。本學年的常規教研將圍繞如何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這一中心,抓住如何有效備課、如何加強課堂教學的組織工作、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啟發學生的思維、如何鞏固學習效果,如何進行培優輔差等現實問題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工作,使教學研究工作能夠重實際、有實招、出實效。

2、教研活動要紮實有序開展。教師要積極參加校內外的教研活動,積極開展相互聽課、評課活動,研討和改進課堂教學方法。積極上好交流課、示範課,不斷探索和總結課堂教學的經驗和方法。

3、注重學習培訓,提高業務能力。引導教師閲讀教育經典,研究教育案例,提高教育理論水平。開展新課程、現代教育技術、教育教學理論業務的校本培訓工作。教師應制定具體的讀書計劃,學習繼續教育教材或教育教學書刊,並且做好學習筆記,每學期每位教師應寫好讀書筆記和心得體會,每位教師應結合實際寫一篇有質量的專題小結或一篇優秀教學案例、教育隨筆、或教育經驗總結、教育教學論文並積極投稿或參加市縣級選評。

4、加強教育科研工作,積極開展科研小課題的研究工作。教師要積極、認真堅持不懈地做好小課題的研究工作。本學年將對參研教師的研究過程進行跟蹤檢查和考評,並相應給予獎懲。

5、以學校為單位開展現代信息技術培訓。鼓勵教師積極使用現有的現代化教育手段,利用好遠程教育資源進行課堂教學,加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步伐。

四、研修方式

依託教師網絡研修社區,實施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創新完善教師網絡研修模式,建立校本研修良性運行機制,推動教師常態化培訓。

1、混合式研修

①網絡研修:課程學習,提交作業,參與活動,研修檔案。

②區域研修:問題指導,活動引領,跨校分享,提煉成果。

③校本研修:關注個體,聚焦問題,團隊研修,學以致用。

2、主題研修,任務驅動

①自主學習:案例引導,學習課程,運用工具。

②協作學習:參與活動,交流問題,分享成果。

3、遞進式主題研修

①主題明確,讓學習發生在真實、有意義的實踐情境中。

②任務驅動,以學習任務引導學習過程和實踐過程。

③網絡自主學習與崗位實踐、校本區域協作研修互為促進。

④提供支架,以自選課程和活動(任務)資源包作為支持。

⑤逐層遞進,以階段性實踐成果深化學習體驗、觀察行為變化。

4、學員:體驗個人工作室,上載研修資源,加入學科協作組,自我介紹,為他人點贊。學科指導教師:

5、創建校級網絡學科坊,督促成員網上學習,發佈階段活動安排,並引導參訓學員跟帖留言。

五、研修主要措施

1、參照項目實施方案、本校實際情況,制定本學科項目研修計劃。

2、引導本校本學科學員加入工作坊,牽頭主持工作坊,並與區域學科工作坊、項目組專家活動坊協作交流。

3、參與引領性主題研修活動,並根據本校教學實際,設計、主持開展線上、線下的研修活動及在崗實踐,保證工作坊活躍度及研修質量,引導學以致用。

4、做好分階段成果提煉與推優工作。

5、參與中國教師研修網組織的答疑活動,及時瞭解項目情況,並對學員問題及時給予解答。

6、讓每位學員制定研修計劃。

7、考核評定本工作坊組員的研修成績,評選優秀組員並提交名單,撰寫研修總結。

數學教學計劃 篇3

本學期的措施及打算

1.一週學習早知道。明確目標更能確定努力的方向。為了讓學生學習更有目的性,有效性和積極性,每週第一節課給出一週的教學進度,學習目標和過關要求。不僅老師要做到對所教內容清楚明瞭,也要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做到每週學習目標清晰化。

2.落實“每週測試”過關制。周測內容與一週學習目標及一週的講授內容緊密相連。未盡力而又沒有過關的學生將按事先説明的措施給予處罰。以便讓學生重視課堂學習,重視平時作業,重視一週的學習過程。做到讓學生每週學習過程精細化。

3.根據學生學力狀況進行分層次的培優補差。

三、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學習內容目標要求

1必修4 第一章三角函數:第1至3節週期,角的推廣及表示,弧度制及互化

2軍訓

3第4節:正弦函數單位圓,正弦函數定義,象限符號,誘導公式,五點法畫圖像,圖像及性質。

4第5節:餘弦函數,第6節正切函數餘弦函數正切函數定義,象限符號,誘導公式,圖像及性質

5第7節: 的圖像,第8節:同角的基本關係。圖像變換規律,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係及其運用。章節複習,章節過關測試。

6第二章:平面向量:第1節至第2節向量,有向線段,向量的長及相等、平行、共線、單位向量等概念,向量的加減法運算

7第3節至第5節數乘向量,基本定理,向量運算的鞏固訓練,平面向量的座標表示及運算。數量積的應用。

8第5節至第7節數量積的應用及座標表示,向量應用舉例。習題課,章節複習,章節過關測試。

9第三章:三角恆等變換:第1節至第2節兩角和差的公式得推導,記憶及靈活運用,二倍角公式得來源及運用。期中複習。

10期中考試期中複習,期中考試。

11第三章第3節:三角函數的簡單應用試卷講評改錯,簡單應用,三角恆等變換的綜合習題課,練習,章節複習,必修4基本測試。

12“五。一”長假

13必修3第一章:統計。第1節至第5節統計的程序,統計圖,統計方案設計,普查與抽樣,抽樣方法,分層抽樣與系統抽樣,花統計圖表及讀統計圖表,數字特徵: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級差,方差的意義及計算分析,

14第6節至第9節樣本對總本的估計及相應的數字特徵的計算分析,統計實踐活動,變量的相關性及例題分析,最小二乘估計。章節複習,章節過關測試。

15第二章:算法初步:第1節至第3節基本思想,基本結構及設計,排序問題。

16第4節:幾種基本語句條件語句,循環語句,複習三角函數的基本內容,章節複習,三角函數與算法初步過關測試。

17第三章:概率:第1節至第2節頻率,概率,古典概率,概率計算公式。

18第2節至第3節建概率模型,互斥事件,習題課,章節複習,章節過關測試。

19期末複習

20期末複習,期末考試

數學教學計劃 篇4

一、班級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三(2)、三(3)兩個班數學教學工作,其中三(2)班有學生49人,三(3)有學生48人,全部屬於全寄宿制學生。剛接手這兩個班,所以對學生的性格、愛好,都不瞭解,可以説是摸石頭過河。總體來説經過了兩年的數學學習後,學生在數學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一定的水準,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因此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要在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中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探尋良好的學習方法,採用各種激勵機制,讓孩子迎頭趕上。

二、教學內容及教材簡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有餘數的除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四邊形,千米和噸的認識,時、分、秒,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四邊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有餘數的除法以及分數的初步認識。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筆算乘、除法的基礎。例如,兩位數的乘法中要把兩個部分積加起來,實際是計算三、四位數的加法,兩位數除法中每次試商後通常要做三位數減法。同樣,多位數乘一位數也是學習兩、三位數乘法的基礎,因為不論因數是幾位數,在計算過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幾個多位數乘一位數。有餘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學習的繼續,也是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數概念教學的一次擴展,學生理解掌握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本冊出現的內容是最初步的,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具體實例使學生理解一小學三年級全科目課件教案習題彙總語文數學英語些簡單分數的具體含義,給學生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分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併為學習小數和進一步學習分數做好鋪墊。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四邊形一單元,這是教材的另一個重點內容。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瞭解周長的含義,學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等。同時使學生通過直觀、操作,進一步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在量的計量方面,這一冊安排的是認識長度單位千米、質量單位噸以及時間單位分、秒。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質量觀念和時間觀念,並通過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初步學習可能性。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感受和體驗以及實際活動,使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存在着不確定現象,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發學生探索生活中的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本冊教材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繼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目的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您現在正在閲讀的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主要教學措施

1、重視教學情景的創設,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建立有關的數學概念。

2、培養學生估測、估算的意識,重視培養學生的估測、估算能力。

3、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計算,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4、運用遷移法進行教學,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打下紮實的知識基礎。

5、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恰當、適時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揮教具、學具的作用。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7、注重學生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打下紮實的知識基礎。

數學教學計劃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安排了:

1、小數乘整數、小數乘小數、積的近似值、解決問題、整理與複習,小數除法,其主要內容有:除數是整數、小數的除法、商的近似值、循環小數、解決問題、整理與複習,小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解決問題“倍數與因數”其主要內容有;倍數、因數、2、3、5的倍數特徵、合數、質數。

2、空間與圖形。“圖形的平移、旋轉與對稱”其主要內容有:圖形的平移、旋轉、軸對稱圖形、設計圖案“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內容有: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不規則圖形的面積的估算,認識平方千米與公頃、解決問題、整理與複習。

二、教學目標

1、知道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そ行簡單的小數乘除法運算つ茉誚餼鑫侍獾墓程中ぱ≡窈鮮實姆椒íた謁恪⒐浪慊蟣仕憬行計算。

2、掌握小數乘除法的估算方法ぱ成估算的習慣。

3、能借助計算器進行較複雜的小數乘除法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掌握小數乘除法中保留積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會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保留積或商的近似值。

5、使學生初步認識循環小數、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能用循環節的形式表示循環小數能用循環小數表示除法的商並能正確區分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

6、知道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せ嶠行小數混合運算以2步為主不超過3步並能在計算的過程中靈活使用簡便算法會解決有關小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7、知道什麼是倍數。在1—100的自然數中つ苷頁10以內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倍數げ⒅道2、3、5的倍數特徵。

8、知道什麼是因數。在1—100的自然數中つ苷頁瞿掣鱟勻皇的所有因數。

9、知道什麼是奇數、偶數、質數、合數せ嵊枚壇法分解質因數。

10、認識平方千米、公頃げ⒛芙行簡單的換算。

11、利用方格紙或割補等方法ぬ剿韃⒄莆掌叫興謀噝巍⑷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つ芙餼黽虻氖導飾侍猹げ⒃諤剿鞴程中培養探索精神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12、能用方格紙估計不規則圖形的面積。

13、通過觀察實例と鮮鍛夾蔚鈉揭樸胄轉つ茉詵礁裰繳轄簡單的圖形平移或旋轉90度。

14、用摺紙等方法確定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つ茉詵礁裰繳匣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15、欣賞生活中的圖案ち榛鈐擻悶揭啤⑿轉和對稱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16、知道可能性有大小せ嵩誥嚀邇榫持兇鞽讎卸稀

17、初步感受數學知識間的聯繫び兇酆顯擻孟喙刂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成功體驗せ竦米酆顯擻盟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

問題的活動經驗和方法醪絞髁⒃擻檬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三、教學重點、難點

小數乘除法的計算2、3、5的倍數特徵、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面積計算。

四、教學措施

1、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2、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數學與現實的聯繫;

3、切實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

4、加強對小學數學基礎知識的理解;

5、努力處理好基本訓練與創造性思維發展及後繼學習的關係;

6、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