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政治教學計劃總結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2.05W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發揚成績,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我們該怎麼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政治教學計劃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政治教學計劃總結

政治教學計劃總結1

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和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關注高考,明確高考目標及要求,從整體上系統複習高中的政治所學內容,結合當前教學改革的新形勢,學習和實踐新的教學理念,探索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複習模式。

二、工作重點:

1、認真研究20xx年新高考省份文綜政治考試大綱、近三年高考試卷、新課程標準,把握高考知識考查範圍、高考能力要求、總結高考特點、預測高考動態。

2、做好第一輪高考複習工作,力爭考點知識的詳細講解與能力的訓練(尤其是主幹知識)、知識網絡的構建一輪到位。挖掘考點知識的內在聯繫,適當進行知識的延伸與遷移,關注它們與現實生活、時政熱點的聯繫。並輔助以一定數量的習題訓練,力爭每節課有練習,目標生的練習每兩天詳細批閲一次,以達到激活考點知識形成能力的目的。課堂上精講,留有時間讓學生參與思考,做題訓練。

3、在一輪複習備考過程中,關注政治學科高考應該具備的十項能力逐一對照與落實到位。

三、學情分析

班上共36位學生,男生偏少,個別突出生不多。學習成績比較好的有孫洪洋,馬強,母聖東,黃重。,孫洪洋是班上高考上線的重點目標生。但班上成績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後面有一大部分同學基礎比較差,所以班上的學習氛圍不是很濃。

四、複習目的與要求

第一輪複習的目的是,使自己牢固掌握教材的基礎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各項基本能力得到培養和提升。在複習的過程中,要認真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狠抓基礎

第一輪複習要解決的是學生掌握教材基礎知識的量和初步運用教材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從近幾年文綜政治試題的發展趨向來看,高考考查的重點仍然是基礎知識,尤其是主幹知識,許多試題甚至原封不動地出自教材。同時,無論是學科內的還是跨學科綜合的試題都需要運用已知的知識解決未知問題,我們很難清楚劃分基礎知識所佔的比重有多少,能力分數有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掌握相關的政治基礎知識,再有能力也只能是望題興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是人所皆知的至理名言。因此,在複習時,應全面複習書本上的基礎知識,邊複習邊進行歸納總結,抓住主幹知識,同時要讓知識形成體系。複習基礎知識時,應對照課本,整理筆記,以加深理解。整理筆記時可以補充細節、舉出例子、做出推論、進行聯想,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為以後根據筆記回憶知識點提供了線索。另外,每週要進行一次循環複習:先用較短的時間、較快的速度複習本週以前所學的內容,然後再集中精力複習本週所學內容。這樣周而復始,對知識的掌握會越來越牢固。

2、注重整合

複習中要把各知識點按一定的內在聯繫串聯起來,弄清各知識點的前因後果及知識點之間的邏輯結構,達到融會貫通、觸類旁通。否則,即使知識點背得再熟,在解答具體問題的時候,由於信息庫的知識點仍處於零亂狀態,沒有連成線,還是容易因某些疏漏而造成遺憾。例如,對於哲學常識部分的複習,必須根據各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繫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從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和價值觀四個方面來把握。對於每個知識點,學生必須弄清楚“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做)”,做到全面、準確地掌握。要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和原理的基礎上,根據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繫,打破章節界限,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構建科學的知識體系。

3、突出能力

一直以來,很多學生認為政治只要背會教材上的黑體字就行。從近些年的高考題可以看出,現在考試更加註重能力的考查,而學生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在第一輪複習時就應該突出對基本能力的培養。主要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兩種能力都建立在對知識全面、透徹掌握的基礎上。思維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審題的訓練,包括審材料和審設問。因此在複習課和評講課時,一定要引導學生審題,結合學生的答案有針對性評講。

4、關注時政

政治是一門與現實聯繫比較緊密的學科,在第一輪複習中,以當年時政為導航,知識性、時政性融會貫通,是貫徹高考命題的宗旨和要求,是提高第一輪複習課堂教學質量的內在要求。如果在高一、高二的教學中,還難免有拘泥教材、灌輸知識的傾向,高三的複習必須站在更高的基點上,理解高考的意圖,體現並貫徹高考命題的宗旨和原則,有的放矢。同時,在第一輪複習之前,無論是試題涉及的背景還是高考要求的能力,學生都不瞭解也不具備,必須在高三短短几個月裏突擊強化訓練,這就要求在複習中的每一節課都要做到理論聯繫實際,關注的時政熱點,並有意識地逐步培養和訓練相關能力,通過三輪複習一步步接近高考要求,最終取得理想成績。

五、具體複習進度安排

周次 日 期 教 學 內 容 備 注

第一週 9.1—9.7 1、《經濟生活》檢測2、生活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

複習的過程中主要以基礎知識為主,以學案為載體,以步步高資料為輔。進行復習。

複習主要以課題為主,每一課用兩個課時進行復習。一個單元複習完了後,立即進行單元檢測。每一本書複習完後進行全書的測試。為第二輪複習和今後的插漏補缺提供依據。

第二週 9.8—9.14 1、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2、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3、單元檢測

第三週 9.15—9.21 1、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2、我國政府受人民監督3、單元檢測

第四周 9.19—9.24 1、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2、我國的政黨制度3、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第五週 9.26—10.8 1、走進國際社會2、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3、單元檢測4、《政治與生活》檢測

第六週 10.10—10.15 1、文化與社會2、文化對人的影響3、單元檢測

第七週 10.17—10.22 1、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2、文化的繼承與文化發展3、文化創新

第八週 10.24—10.29 1、單元檢測2、我們的中華文化3、我們的民族精神

第九周 10.31—11.5 1、單元檢測2、走進文化生活3、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第十週 11.7—11.12 1、文化發展的中心環節2、單元檢測

3、《文化與生活》檢測

第十一週 11.14—11.19 1、美好生活的嚮導2、百舸爭流的思想3、時代精神的精華

第十二週 11.21—11.26 1、單元檢測2、探究世界的本質3、把握思維的奧妙

第十三週 11.28—12.3 1、求索真理的歷程2、單元檢測3、唯物辯證法的聯繫觀

第十四周 12.5—12.10 1、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2、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3、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

第十五週 12.12—12.17 1、單元檢測2、尋覓社會真諦3、實現人生價值

作業主要以默寫、學案、步步高課時規範訓練為主。

第十六週 12.19—12.24 1、檢測2、《哲學與生活》檢測

第十七週 12.26—12.31 1、基礎知識強化訓練(經濟與生活)

第十八週 1.2—1.7 1、基礎知識強化訓練(政治與生活)

第十九周 1.9—1.14 1、基礎知識強化訓練(文化與生活)

政治教學計劃總結2

一、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本教材以四年級兒童不斷擴大的社會生活為主線,以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為前提,以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為標,以體現與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為理念;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聯繫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交互作用,獲得對現代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能力;在感悟和體驗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逐步養成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所必須具備的道德觀、價值觀及相應的良好行為習慣。

二、教材分析

1、見物見人,以物及人

兒童是在與他們所遭遇到的各種事物相互作用中成長的。隨着年齡的增長,在他們生活中出現的事物越來越多,如各種工業品、農產品、交通工具等等。教材要引導他們懂得這些事物的“事理”、“物理”,如我們所食用的食品是從哪裏來的,不同的交通工具各有什麼樣的特點等等,以期使兒童獲得一定的生活常識,適應他所面對的社會生活。另一方面,還應該看到的是:這些事物都是由人創造、製作、運作的,在它們的背後都藴藏着“人”,藴藏着人的智慧與勞作、人的需要與情感等。作為一門“品德與社會”的綜合課的教材,應努力挖掘出“物後之人”,要讓兒童能夠在見物的同時見到人,感受到其中的“人心”、“人理”(做人的道理)。如在《衣食的來源》一課中介紹了袁隆平,不僅提到了他所從事的科學研究的經濟價值,還將一個有血有肉的、近距離站在少年兒童身邊的袁隆平呈現在教材之中。這樣做的目的在於突顯本教材的人文意藴和它的道德價值,力圖在“物”與“人”的內在聯繫中,達到品德課與社會課的綜合,以實現兒童完整人格培養的課程任務。

2、在生活事實中辨析價值

教材向兒童展示了在他們生活中所存在的一系列事實,如家鄉的變化,交通的發展,各種工業用品的出現等。教材在引導兒童瞭解這些事實的同時,着力於揭示它們對我們的生活可能產生的意義和價值。它們是有利於和社會的生存與發展,還是會有其不利的'方面?要使兒童通過具體事實的價值分析逐步把握的道理是:並不是已經存在的事實都是全然合理、全然向善的,或是天然合理的、天然向善的。要讓他們逐步學會對各種各樣的現存事實作出正確的價值辨析和正確的價值選擇。如在《塑料與我們的生活》一課中的“白色垃圾”等。我們認為這種價值辨析、價值選擇的意識、思維方式和能力是一個現代人所必須具備的,也是本課程所要完成的目標之一。這樣做,也使我們能把事實的教育與價值教育結合在一起。

3、當代生活與歷史的鏈接

努力使兒童所遭遇到的現代生活與本民族的歷史與文化相鏈接。如在講到紙張時導入西漢時紙的發明,在講通信時説到古代的驛站,注意到會對兒童產生較深、感染的各種無形文化,突顯出它們的文化意義與內涵。當然,本教材所給予的歷史文化知識只能是“點”狀的,而不是系統的、全面的。

三、教學目標

1、 情感與態度目標:

(1)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2)指導學生參與社會生活,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 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的道德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2、 行為與習慣目標:

(1) 初步瞭解個人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羣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 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知道社會生活中不同羣體、民族、國家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意義,懂得和平與發展是人類共同的願望。

3、知識與技能目標:

培養學生逐步建立自覺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識,知道同情和幫助殘疾人是一個人的良好品德的體現,並養成主動關愛處境困難或者不幸人的行為;知道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關心集體、參加集體活動、維護集體榮譽承擔義務,瞭解家鄉環境問題,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環境保護活動,瞭解民風民俗及對人們的影響,抵制不良風氣和迷信活動,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培養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瞭解交通發展的狀況,感受交通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體會電視、網絡等媒體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瞭解辦一張報紙的基本方法,學會合作辦小報,瞭解通信的發展,知道現代通信的種類和方式,學會常用的通信方法

4、過程與方法目標:

故事續編、小組討論等形式,讓學生明白要遵守公共秩序、社會公德。以“伸出援助的手”、“愛心小組”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心。進行實地調查,知道環境問題的原因及其危害,樹立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通過學生感興趣地實踐活動,培養熱愛家鄉,建設家鄉之情。以“我當小記者”、“我來當編輯”等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合作的愉快。

四、單元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第一單元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體驗合作快樂,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合作,知道怎樣合作,學會在生活中更好地與人合作。

2、學會在生活中慎重交友,逐步學會把握自我,初步形成正確的交友觀。

3、懂得分享他人的快樂,分擔別人的痛苦是促進同學間互相理解、增進友誼的有效方式,在此基礎上激發對同伴的關心,學會交往溝通的技巧,從而真正領悟“給予是快樂”。

4、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壓力和挫折,面對欺負和威脅要敢於傾訴和舉報,不能逃避,要向有關部門求助。

教學重難點:

學會合作;掌握良好的交友技能,養成正確的交友習慣;學會交往溝通的技巧,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壓力和挫折。

第二單元教學目標:

1、感知困難和挫折,體驗克服困難並取得成功過程中的快樂趣。初步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提高承受困難和挫折的一致和能力。

2、讓學生辨析認識抄襲是一對自己、他人、社會有害的事情,對誠實做人,誠信為本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3、理解和體驗做人要誠實守信;知道誠實與虛假,失信於守信給自己和社會帶來的不同影響。

4、分析周圍生活中的迷信,瞭解迷信活動的危害,懂得科學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從小抵制迷信,激發熱愛科學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初步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提高承受困難和挫折的一致和能力;從小養成“誠信”的習慣;體會誠信的重要性;樹立抵制迷信的思想觀念,相信科學。

第三單元教學目標:

1、瞭解一些商場和選購商品的有關知識,知道作為消費者應該享有哪些權利。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會靈活處理。

2、初步瞭解農業生產和人民日常生活的關係,感悟農業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影響,懂得勤儉節約的道理,自覺珍惜勞動成果。

3、瞭解塑料的特點及其為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感知塑料廢品處置不當造成的危害;能夠採取行動減輕白色污染;初步學會通過事例分析工業與人們生活的關係;初步學會辯證地看待工業文明。

4、感知水的重要性及我國水資源缺乏的狀況;懂得節約用水、用紙的重要意義;自覺養成珍惜資源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靈活處理遇到的意外事情;感悟農業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影響;能自覺地採取行動減輕白色污染;自覺養成珍惜資源的良好習慣。

五、教學措施:

1、改變陳舊的觀念,樹立新觀念

(1)轉變教材觀。教學是對教材的再創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據新課程的教學要求,要運用好教材。要做到“刪減、替換、補充”。,教材是為學生提供的案例.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學主題。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題為基礎,引導學生去學習,去探究。

(2)轉變教學觀。新的課程改革,把關注人作為課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第一.要變“目中無人”為有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新觀念,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要關注每一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的形成。第二,變“重結論輕過程”為重視學生學的過程。新課程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教師的教學過程,要指導學生怎樣學,通過什麼方法學;不要把現成的結論強加給學生,要讓學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來看待世界,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理念

政治教學計劃總結3

本期我擔任初三71班的政治教學。由於是畢業班,我對教學工作一直不敢怠慢,要求自己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學習成功的教學經驗。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許多寶貴的教學積累。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教師是引導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瞭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性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最初接觸這個班的教學的時候,我還不懂得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易接受。但是,從作業、練習、考試反應來看教學的效果並不好。後來,通過不斷地總結,我就發現:一方面,差班的學生聽課,理解的能力相對較弱,課堂紀律也差。另一方面,有的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基礎差的學生佔大多數,因此,講得太深太多,沒有照顧到整體,我備課時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因此教學效果不理想。從此可以看出,瞭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相反,我沒有認真備課的時候,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好,與此相比可見,認真備課對教學十分重要。

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但同時又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因此上課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這就很講究方法了。上課內容豐富,現實。教態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就自然能夠吸引住學生。所以,老師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課,我感到有點愧疚,因為有時我並不能很好地做到這點。當學生在課堂上無心向學,違反紀律時,我的情緒就受到影響,並且把這帶到教學中,讓原本正常的講課受到衝擊,發揮不到應有的水平,以致影響教學效果。我以後必須努力克服,研究方法,採取有利方法解決當中困難。

政治是一門理論學科,新的課改對政治科的課本進行了改編之後,增加了課本內容的生活化使政治這門學科更貼近了學生的生活,但相對的知識的邏輯性就有沒有了,這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情況之下,要教好政治,就要讓學生喜愛政治,讓他們對政治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願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採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儘量多講一些社會時事和身邊的事,讓他們更多地瞭解社會和聯繫自己,更喜歡學習生活化的政治。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他們對政治理論,政治原理的理解能力,特別是對成績優秀的同學很有好處。

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好差分化現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因此,絕對不能忽視。為此,我制定了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對這部分同學進行有計劃的輔導,耐心教導,尊重他們,鼓勵他們慢慢提高政治自己的成績,不能操之過急,且要多鼓勵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只要他們肯努力,成績就有望提高,以後授課的效果就會更好。

政治是文科。因此,學生從初一直以來都是認為政治好學,即要考得高分就是在考試前下點苦功夫背書就得了。所以上政治課可以睡覺,或者做一些與政治科無關的東西。為了轉變他們這種觀點我就讓他們做一些開放性較強的題型,或者是一些材料分析題,通過他們自己做題他們就體會到,上了初三學習政治再也不是象初一那樣只要能背課本就能學好政治,初三政治的學習更加強調政治能力的培養,而這種能力是要通過做題,看書不斷的思考來培養和提高的,使他們明確了初三政治學習的要求,增加了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學生明白了除了課堂效果之外,還需要多瞭解時事多關心社會,增加政治敏鋭性,並且也要多練。為此,在平時,我堅持課後發現學生作業問題就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即時消化。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種考驗。無論成績高低,都體現了我在這學期的教學成果。我明白到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學期後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學生的政治知識水平。因此,無論怎樣辛苦,我都會繼續努力,多問,多想,多學習,爭取進步。

由於經驗頗淺,許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裏,能在各位領導和同行的指導下,取得更好成績,爭取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