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8.75K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做好計劃可是讓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計劃怎麼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

一、教材分析:

從本學期開始,一年級品德教材更名為《道德與法治》,並按法治教育大綱相關內容要求作出修訂。將法治意識教育融入新教材,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彰顯兒童生活中的德育要素,利用兒童文化的感染力,更好地影響兒童的人生價值觀、審美價值觀和道德價值觀。教材有機整合了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教育、安全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相關內容,使兒童的學科素養得到綜合培育。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也融入其中。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小朋友剛剛上學,對學校、老師、同學以及學習都很陌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學校這些陌生的事物對於他們都有一種新鮮感,能引起他們強烈的探索欲。在這個過程中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學習,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自己是小學生了,喜歡上學;初步熟悉學校的環境,學習利用學校中的設施解決自己的問題;遵守學校生活常規;知道要講禮貌,守秩序。

2、瞭解學校的環境、設施及其作用,知道校園環境中一些標誌性的

建築,瞭解學校的美,能夠主動愛護學校的花草樹木,能愛護學校以及城市周圍的優美環境。初步培養學生環境素養。

3、形成初步的時間概念;按時上學,不遲到;放學後,不在路上逗留,按時回家;上學和放學途中注意安全;學習自己照顧自己。

4、讓學生主動把自己介紹給同學和老師,相互認識好朋友,然後分別從不同的方面來讓學生體驗與同學在一起玩耍、學習、活動的快樂以及感受老師的關心和朋友般的情誼,從而讓學生體驗到學校生活無處不充滿快樂與愛,激發他們喜愛學校生活的情感。

5、使學生學會自己穿衣、繫鞋帶、整理書包等自理勞動,學着幫助家人做擇菜、洗菜等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學會關愛家人,能夠以優異成績、良好表現等形式向爸爸媽媽表達自己的愛意,嘗試自己製作心意卡向家人表達心意。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和切身體驗,引導學生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促進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和智力品質的提高。

6、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做有禮貌、誠實、勇敢的孩子,並初步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信心。

四、教學措施:

1.寓道德概念和行為要求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2.利用插圖,圖文對照,邊看邊説邊想,幫助學生理解。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 4.結合大隊部的各項活動進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學用書中的兒歌及小故事穿插於課堂教學中。

五、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我上學了 共6課時

主題:《我上學了》、《看看我們的學校》、《在學校的一天》

第二單元:上學路上 共7課時

主題:《從家裏出發》、《路上的安全標誌》、《好好走路》

第三單元:我的同學和老師 共7課時

主題:《請讓我來認識你》、《我喜歡和同學在一起》、《我們的老師真好》

第四單元:我的家 共6課時

主題:《我的家人》、《我是家裏的開心果》、《這是我的心意》

第五單元:喜歡我自己 共6課時

主題:《我有禮貌》、《做誠實的孩子》、《我不膽小》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2

一、教材更名的背景

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新課標的全面修訂。20xx年教育部做出工作部署:為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精神,並在全國頒佈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為將教育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聯合頒發《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內容和要求增加和融入到德育教材中,義務教育階段德育課程全部更名為《道德與法治》。

二、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低年級單元框架

單元 第一課 第二課 第三課 單元體驗活動

我愛我家(家庭場域) 説説我自己 我愛爸爸媽媽 幸福一家人 大聲説出我的愛 我愛學校(學校場域) 可愛的校園 老師,您好 我的新夥伴 學校常規我知道 健康每一天(自然場域) 好牙伴我一生 愛護眼睛和耳朵 學會自我保健 爭當健康小衞士

心中有規則(社會場域) 我和夥伴一起玩 紅綠燈在站崗 遊樂園裏真開心 與規則同行

1.參照課標提出的課程框架,創建有內在邏輯的教材單元框架。《道德與法治》低年段教科書將課標提出的三經四緯課程框架,三經,即: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四緯,即: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手動腦、有創意地生活,用三篇課文和一個單元體驗活動創造性地拓展為與兒童發生密切聯繫的家庭、學校、自然、社會四大生活場域,引領置身其中的兒童在4個生活方面學習、活動、提升,用空間邏輯取代了原教材的生活事件和時間邏輯的編排 。因為家庭是兒童德性生長的起點,然後從家庭走到學校,走向大自然,走上社會,由近及遠,由小到大。低年級段每冊都由四大場域構成,4冊教材縱向看,相同場域的主題單元內容螺旋上升,凸顯兒童成長髮展的脈絡,促進兒童的社會性發展,構成兒童習得道德修養與法治意識的邏輯清晰又綜合立體的生活畫面。

2. 彰顯立德樹人,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法治意識教育的啟蒙

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新教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有機滲透在活動主題中。國家層面價值目標:富強 、民主、文明、和諧。體現的課文有:《我愛爸爸媽媽》、《幸福一家人》等; 社會層面價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體現的課文有:《我和夥伴一起玩》、《遊樂園裏真開心》、《與規則同行》、《紅路燈在站崗》等; 個人層面價值準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體現的課文有:《我的新夥伴》、《可愛的校園》、《老師,您好》等。

②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

新教材精選了很多經典古詩文,名人名言,農諺等。如《弟子規》《治家格言》,古詩《鋤禾》《遊子吟》,《論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學禮無以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等傳統經典,以“寶典箱”的形式呈現,將中華傳統美德中的“孝親、勤儉、自強、厚仁、貴和、好學”等等倫理觀念和行為規範有機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兒童的德性在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中得到滋養。

③法治意識教育的融入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提出的小學階段目標是“着重普及憲法常識,養成守法意識和行為習慣,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邊的法,培育學生的國家觀念、規則意識、誠信觀念和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

3. 營造兒童文化,增加兒童道德與法治學習、踐行的樂趣和成效。

新教材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彰顯兒童生活中的德育要素,着力營造濃郁的兒童文化,使之更加順應兒童的天性,滿足兒童的需求,利用兒童文化的感染力,更好地影響兒童的人生價值觀、審美價值觀和道德價值觀。新教材重塑了兩個小夥伴形象:盼盼和圓圓,他們是教室裏兒童的同齡人,不時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與教室中的兒童互動交流。

重塑了四個卡通動物:康康熊、樂樂猴、愛愛鴿、創創鼠,形象活潑可愛,巧妙地出現在活動場景中,穿針引線,富有情趣地引導兒童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手動腦有創意地生活。

新教材中的活動小欄目,生動形象,指向明確,起着規範教學內容、引領教學活動的作用 。如故事屋、遊樂場、音樂廳、觀察哨、 碰碰車、寶典箱、誦讀台、法治窗、實踐園、 體驗館、小論壇、加油站等。欄目內的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如故事、遊戲、下跳跳棋、小競猜、小辯論、小製作、小養殖、誦讀、特長展示、歌曲欣賞、童話劇表演等等,讓兒童喜聞樂見,有興趣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新教材嘗試創作或改編了“微繪本“故事。配圖活潑明快,文字言簡意賅,富有童趣,啟迪智慧。新教材中原創、改編或選用兒歌童謠和歌曲,讓教材為兒童的歡樂世界。

繪本故事舉例:請翻開一上課本: P6《 兔媽媽和兔寶寶》 P28《孤獨的小豬》 P42《大耳朵和小眼睛》 P62《七隻小猴去旅行》

兒歌舉例:請翻開一上課本:P14《唱兒歌 感受愛》P26《找朋友》P29《一顆星》P40《刷牙歌》

教材這些濃濃的兒童文化的呈現,傳遞童心、童音,激發童真童趣,把德育目標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更有效地讓低年級學生理解和接受,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把課堂變成了暖暖的兒童樂園,使兒童獲得了潤物無聲的道德情操與法治意識的薰陶。

4.倡導現代學習方式,引領兒童在體驗活動中提升思辨能力,初步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

新教材中的“觀察哨”、“碰碰車”、“實踐園”、“體驗館”等活動欄目,通過形式多樣的情境創設,在碰撞、探究、思辨、踐行中,幫助兒童獲得探求知識的能力,培養初步的科學精神和道德判斷能力,為兒童提供了更開闊的思維和行動空間。

低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摒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通過主題鮮明的活動欄目推動主題學習活動,以先進的學習方式激發兒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發展兒童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

5.實現課程綜合,促進兒童獲得道德素養、法治素養等學科素養的整體發展。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低年級教材有機整合了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教育、安全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相關內容,使兒童的學科素養得到綜合培育。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也融入其中。

這樣的課程整合,實現了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綜合性、真實性、豐富性,開放性,有利於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三、課堂教學建議

1.四個層次的教學建議

第1層次:認真學習理解教材編寫意圖與邏輯,按教材編排的活動步驟教學。因為蘇教?中圖版低年級教材內容編排邏輯性較強,便教利學。

第2層次:依據學生實際情況或學校德育活動需要,重組教材進行教學。可以是一篇課文內的活動順序調整,也可以配合學校德育主題活動調整課序。

第3層次:積極開發合適的課程資源充實教學,使課堂教學活動更加豐富,更具時代感或地域特色。

第4層次:在先進教育理念指導下,以課例、課題研究為抓手,以課文為基礎資源,以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創造性地設計課堂教學活動,使教學更加出彩。

2.備好課才能上好課

①首先好好理解教材。②備課要捨得花功夫。先備學生,根據單元或課文教學主題,瞭解學生思想脈搏,使教學有針對性。③不打無準備之戰。要準備一定的道具、活動材料,教研組共享。要佈置學生做些課前準備,例如帶自己小時候的照片,在家長幫助下查閲一些資料等。④課前寫教案,課後寫隨想反思,自己的教學水平就會不斷提高。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3

一、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明確規定:“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綜合課程,教材體現了綜合性、過程性、實踐性特點。”據此,以初中學生生活經驗為依據,以青春生命在與他人、與集體、與社會、與國家以及全球關係中的自我發展為線索,以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為中心,遵循生活邏輯,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國情方面的知識領域,凝練三年六冊教材各個單元的學習主題,統籌安排各年級教育。

二、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第一單元作為對初中生活開端的理性闡述,具有統領全套教材的意義,既是學生整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起點,也是全套教材建構的邏輯起點。對於剛剛 步入中學校門的學生而言,中學時代是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的開始。面對生活和學習的變化,學生會有各種感受,也可能有各種困惑和問題。教材不是讓學生被動去適應這些變化,而是把變化看成是生命成長饋贈給自己的禮物,認識到新的階段意味着新的機會和可能,接納變化,在積極面對中學學習、自我探索等課題中中成長。 本單元以“成長的節拍”為主題,體現了學生初中生活的基調,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第二單元:學會交往,處理交友中的問題既是學生道德和心理髮展在本階段的核心任務,也是初中生活逐步展開後學生實際的需要,在學生生命成長中具在重要的意義。20xx年 2月,《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徵求意見稿)》出台,“積極交往,有效互動,建立和維良好的人際關係”被作為中國學生髮展應具備的核心素養提出。青少年期的同伴關係,不僅活動範圍進一步擴大,朋友之間親密感也進一步增加。這一方面提高了中學生友誼的質量,另一方面,也對學生的交友態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單元:過富有情趣的生活。承接上一單元學會與同伴交往,本單元則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師生關係、親子關係和家庭關係,是人際交往的繼續與延伸。 師長是中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他人”,學生和師長的關係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習和生活質量。 到了青春期以後,隨着青少年自我意識的凸顯,他們要求擺脱依賴、走向獨立的願望和行動增強,有時會和師長產生衝突。教材不迴避青少年成長可能帶來的各種衝突與矛盾,在尊重學生的獨立願望、成長需要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走近師長,看到衝突背後“愛”的流動,通過主動對話和交流達成相互理解。

第四單元:過健康、安全的生活。本單元內容在七上教材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既是本冊前三個單元的價值昇華,也為學生一生的健康成長打好生命的底色。雖然課程設置上只是作為一個單元內容來呈現,但對生命教育的關切貫穿整套教材始終。

三、教學措施

1、不斷學習,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豐富自身知識,與時俱進,以適應思想品德的教學。

2、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與之適應的教學方案,備好每一節課。

3、多樣化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更多地進行討論、分析、探究活動和主題班會等形式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一定的效果。

4、教學中多舉與學生生活貼近的實例,鼓勵和引導學生從自身學習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5、上課過程中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該課內容。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結合自身實際發表觀點。

6、結合課文內容佈置相應的練習、作業並要求學生按時完成,獨立完成。

四、七上《道德與法治》進度表

周次教學內容

第一週(9.1-2)第一課 中學序曲

第二週(9.5-9) 第一課 少年有夢

第二課 學習伴成長

第三週(9.12-16) 第二課 享受學習

第三課 認識自己

第四周(9.19-23) 第三課 做更好的自己

第一單元探究複習

第五週(9.26-30)第四課 和朋友在一起;深深淺淺話友誼

第六週(10.1-7)國慶節

第七週(10.10-14)第五課 讓友誼之樹常青;

網上交友新時空

第八週(10.17-21) 第二單元探究複習

第九周(10.24-28)第一二單元複習

第十週(10.31-11.4)期中考試

第十一週(11.7-11) 第六課 走進老師

師生交往

第十二週(11.14-18) 第七課 家的意味

愛在家人間

第十三週(11.21-25) 第七課 讓家更美好

第三單元探究複習

第十四周(11.28-12.2)第八課 生命可以永恆嗎

第八課 敬畏生命

第十五週(12.5-9) 第九課 守護生命

第九課 增強生命的韌性

第十六週(12.12-16)第十課 感受生命的意義

活出生命的精彩

第十七週(12.19-23)第四單元探究複習

第十八週(12.26-30)總複習

第十九周總複習總複習

第二十週期末考試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4

金秋季節,我們送走了我校第一批課改的畢業生,本是高興的日子,但我卻始終高興不起來,自我校推行“學案導學”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倡導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來,在課改實踐的三年時間裏,轟轟烈烈的課改在進行着,引起了各兄弟學校的關注,我們最大的收穫就是確實看到了一系列的變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在展示中變得更自信,學會了與人交流與合作,特別男生女生相處更和諧自然了,課堂更活躍了……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了殘酷的現實:學生的中考成績與預期的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

孟子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回首三年的課改生涯,自己雖然很努力的去學習有關課改方面的知識,但在實踐操作中還是由於缺乏足夠理念,靈活有效的實踐操作,沒有能及時的調整具體模式操作中的不良行為而造成課堂效率的低效。特別中考越接近,多數成績在屢次測試中不理想的同學出現了放棄的念頭,而我們的工作卻未能有效地進行跟進動員,“破罐子摔破”的思想在班級裏只要有一個出現,繼而就會想惡性腫瘤一樣迅速蔓延,影響着整個班級的學習風氣。

結合這屆畢業生的具體情況,有幾個問題值得反思:

第一、導學案的編寫將會更加的突出能力考查

題量分層次性的適當增加,以滿足優秀生的需求,擴大對尖子生的培養對象,以更好地帶動中低層次的學生,形成課堂中勇於探究知識的學習氛圍。

第二、導學案的使用將更加的靈活。

首先適當開展一些豐富多樣的課內課外“活動”“討論”“探究”課。如“我的理想”演講比賽,對有爭議的問題進行開展辯論會,如“大學生為救落水老農獻出生命”該與不該的問題。開展一些社會調查、採訪等活動,目的是激發他們對學科的興趣。

其次將打造高效課堂作為教學的重點目標。“學案導學”小組合作探究是我校教學的特色,教師對課堂的小組合作模式要觀察細緻,開展定時的學生調查及時糾正合作討論中出現的依賴性,抄襲之風,借討論之名適機聊天等不良現象,端正課堂討論之風。大力表揚課堂上敢於質疑、大膽創新,有見解、有思想的同學,形成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

最後激發學習的信心與潛力。學生的基礎有差距,但學習的好壞最主要差別在於是否有信心,只要信心上來了,成績自然會跟着提高,從學生剛進校的那一刻起,學生的信心教育就應該常抓不懈。

或許有太多的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因為我們的課改之路還在艱難地探索前行中……

依據新課程課改的精神和我校的“學案導學”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結合思品學科的特點,學校班級的實際情況,本學習制定如下的具體計劃:

第一、深入學習課改理論知識,強化實踐打造高效課堂。

⑴學習“山東杜郎口合作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山東昌樂中學的導學案”編寫,研讀廣西民族大學培訓中發放的“合作課堂教師技能培訓資料”,提升合作課堂的理論知識,初步掌握培訓學生的合作技能,形成系統的學生培訓體制,為高效課堂贏得時間保障。

⑵對照合作課堂“八大原則和五項要求”,提高導案編制的質量,探究導案靈活使用中教學設計,力求能靈活、多樣化的開展豐富多彩課堂學習形式,挖掘課堂活力,關注校本資源,激發學生興趣,為高效課堂贏得動力保障。

⑶積極探索符合我校學生特點的“合作課堂”科學方案,總結經驗教訓,將存在的共性問題作為課題的探究。通過公開課、評課議課、研討課不斷地尋求解決的方法,克服課改實踐中所遇的一個個難題,為打造高效課堂掃清障礙贏得效率,實現高效課堂。

第二、進行課題結題相關準備工作,完成第三階段的課題任務及統計工作。

制定課題計劃和任務分配,進行統計歸納撰寫結題報告。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5

活動體驗而獲得成長,這是教育生活不同於日常生活的特性。因而,本教材通過多樣的活動欄目,設計了很多現場體驗活動。作為低年段兒童道德學習的重要方式,現場教育體驗活動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促進兒童的道德成長。

首先,低年段兒童還沒有形成自覺的生活反思意識,在生活情境中對道德意義的即時性理解與領悟還有待形成。教育中的現場活動體驗,更多是對兒童道德敏感性的培養。通過典型活動的設計,幫助他們逐步形成在活動中發現道理與道德意義的敏感性與能力。例如,本冊教材第2課的《這樣真精神》,第6課的《走,看花看草去》,第8課的《大自然中的快樂》,第11課的《送“小夥伴”回家》,第12課的《再來學一招》,第13課的《大家一起歡樂多》,第15課的《快樂地分享》,第16課的《有人幫,不一樣》等活動環節的設計,都是引導學生學會發現生活中的意義。

其次,道德在生活中的內隱性存在,使身在其中的人形成道德無意識狀態,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而在某些特殊情境下,如道德兩難情境、緊急情境和任務驅動的情境下,道德意義與價值則更容易顯現出來。教育體驗活動往往會設計上述比較典型的情境,向學生再現這種道德存在狀態,並對其進行現場引導。這種體驗活動能夠產生教育的效果,如本冊教材第2課的《我們天天有精神》,第8課的《大自然中的禮物》《大自然中的快樂》《大自然的語言》,第10課的《家人的愛藏在哪裏》《相親相愛一家人》《肩頭上的愛》,第12課的《乾點家務很不錯》,第13課的《大家一起歡樂多》,第16課的《有人幫,不一樣》等環節的設計就是為了實現這樣的教育意圖。

最後,在特殊現實生活情境中所需要的包含道德原則的實踐智慧,如逃生、救護等,雖不能夠讓兒童在現實生活情境中學習,但教育的現場活動體驗,在某種意義上卻起到提前準備的作用。模擬特定情境,通過演習的方式教學生學會妥善處理類似問題,以避免在現實生活中遭遇突發情況時付出不必要的代價。如第5課的《風兒的“脾氣”》中“颱風中的自我保護”,第6課的《花草面前要小心》,第7課的《別讓自己受傷害》,第14課的《我要求助嗎》等中提到的危險情境等。

榜樣學習“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榜樣學習是人類學習,特別是意義獲得與領悟的重要方式。這不僅是因為榜樣如鏡子一樣,可以讓人更好地進行對照式自我反思,還因為榜樣有示範作用,有引起人模仿的驅動力。實際上,榜樣學習是21世紀課程改革前中國德育最常用的道德教育方式。無數榜樣故事,承載着人類精神,並將其代代傳承,這一點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古希臘《荷馬史詩》中的英雄,中國包括堯、舜、禹傳説在內的各種榜樣人物形象等,都是推動人類精神前進的動力。

榜樣,不論真實與虛擬,都可以成為人類自我激勵的源泉。榜樣的言行,能夠將人的理想存在狀態具體化,因而對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的兒童特別適用。但是,在以前的榜樣教育中,的確存在着問題:榜樣過於成人化,事蹟過於極端化,脱離兒童日常生活與理解能力,強調模仿、忽視反思等。在反思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本冊教材依然將榜樣學習作為低年段兒童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

本冊教材中的榜樣學習方式,一是體現在大量的繪本故事中,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兒童的榜樣,二是強調同學之間互為榜樣的學習意識,特別是建立一種同學間共同成長、相互支持的觀念,改變傳統上到學校只向教師學習的觀念。如第1課的《鏡子裏的我》《保持整潔有辦法》,第4課的《怎樣才能不馬虎》環節,就突出同學間的示範與相互學習。第四單元《我們在一起》,更是以一個主題單元的方式,強調與身邊的人共在、樂羣、分享、互助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6

本學期我繼續承擔四年級《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工作任務,為了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強職業道德,掌握教育規律,拓展學科知識,強化專業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過程。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制定本學期工作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孩子們經過幾年的學習,基本懂得了學校生活規則,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多數學生文明有禮貌,能遵守課堂學習規定,能積極學習,能安全健康地學習生活。還有少數學生比較頑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課堂上、集體活動中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甚至個別孩子有模仿社會上不良言行的現象。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現有情況調整教學,用不同的方法開展教學,激勵所有孩子努力學習。

二、教材説明

最新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材是從20xx年春季正式實行,全冊共四個單元,分別是第一單元:同伴與交往;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第三單元:美好生活哪裏來;第四單元: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第一單元主要從同伴交往的主題出發,引導學生學會和諧的同伴交往方法,成為同學中受歡迎的人。

第二單元通過觀察包裝,引導其辨別商品質量,引導學生進一步展開聯想,思考買不到不合適的東西怎麼辦?這些內容的安排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理財觀,提高他們的消費技巧,從而讓學生學做生活中的聰明消費者。第三單元主要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吃穿用哪裏來,並真實地、客觀地、綜合地瞭解工農業生產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從生活的角度,知道工農業生產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從小體驗勞動者的辛勞與智慧。第四單元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歷史長河,閃耀着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創造的璀璨文明。中華文明是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中國以“禮儀大國”“禮儀之邦的美譽著稱於世”。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中華禮儀之瑰寶值得我們學習和傳頌,在五千年的傳承中也有很多糟粕摻雜其中,我們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要繼承先輩們的優良傳統,更要堅決牴觸陋習陋俗,使我中華傳統文化淵源流傳,萬世流芳。

三、教材設計思路及特點

1、教育性。道德與法治課擔負着道德人格培養的任務。在本冊教材中,以多種形式促進兒童中兩個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向兒童呈現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係,讓他們從這種關係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來串聯的,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為了使學生能真正體味到教材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就需要為學生提供自己親自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通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本冊教材呈現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照片、示意圖、地圖和表格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例如第一單元《同伴與交往》,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文字的基礎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已不再僅僅是一些圖畫,還有示意圖和大量的照片,通過這些插圖,不僅增加了歷史審美感和歷史直觀性。也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內容。從而達到道德與法治課程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四、教學措施

1、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相互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2、根據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3、通過書面、口頭調查的方式,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4、為了使學生真正體味本課程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儘可能提供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

五、教學進度

章節題目課時備註

第一單元同伴與交往6

1我們的好朋友2

2説話要算數2

3當衝突發生2

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6

4買東西的學問2

5合理消費2

6有多少浪費本可以避免2

第三單元美好生活哪裏來6

7我們的衣食之源2

8這些東西哪裏來2

9生活離不開他們2

第四單元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6

10我們當地的風俗2

11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2

12家鄉的喜與憂2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7

一、本班學生學習的基本情況

1908-1913共6個班的同學,絕大部分的同學,都熱愛道德與法計課的學習,上課都能認真聽講,積極思考,熱衷發表意見,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懂得合作和分享。自覺遵守紀律,尊敬老師。

二、本學期的教學目標:

1.認識青春期的身心特點,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發展自己。

2.認識情緒、情感,正確處理情緒、情感問題。正確處理異性同學的關係培養良好的異性同學關係。

3.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係,培養集體主義精神。

4.初步認識法律,瞭解法律的作用,培養法治精神,增強法治觀念。

三、教材簡析:

教材根據學生的成長需要,圍繞學生的成長曆程,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為導向來編寫,目的是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培養理性思維和崇高的道德情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世界觀。教材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觀點鮮明,依據客觀有力,內容呈現形式豐富多彩,文字通俗易懂,道理深入淺出,符合切合學生實際。

四、教學重難點:

①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身心變化。

②懂得調節情緒,培養健康的情感。

③正確處理異性同學的關係。

④培養集體主義精神。

⑤增強法律意識,懂得自我保護。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認真備課和集體備課,熟悉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理清教學思路和步驟,掌握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

2.認真上課,積極開展素質教育,以教學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討,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注重學生的參與度,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分享。

3.注意講練結合。課堂上,老師是指導者、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主力。老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發揮。課堂上加強練習,以講帶練,以練促學,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

4.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增長見識,豐富閲歷,歷練心智,增強能力,提升境界。

六、教學進度表:

時間 教學內容 課時

第一週 第1課 青春的邀約2

第二週 第2課 青春的心絃2

第三週 第3課 青春的證明2

第四周 第4課 揭開情緒的面紗2

第五週 第5課 品出情感的韻味2

第六週複習 第1單元 青春時光2

第七週複習 第2單元 做情緒情感的主人2

第八週 加強練習2

第九周 加強複習和訓練鞏固2

第十週 期中全面複習2

第十一週 期中考試2

第十二週 期中試卷講評及總結2

第十三週 第6課 我和我們2

第十四周 第7課 共奏和諧樂章2

第十五週 第8課 美好集體有我在2

第十六週 第9課 法律在我們身邊2

第十七週 第10課 法律伴我們成長2

第十八週 整理課本知識2

第十九周 期末全面複習2

第二十週 期末全面複習2

第二十一週 期末考試2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8

本學期根據學校工作安排,本人承擔七年級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工作,為完成新學期的教學任務,現將本學期思想品德教育課的教育教學工作安排如下:

一、教材分析

課程標準明確規定:“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綜合課程,教材體現了綜合性、過程性、實踐性特點。”據此,以初中學生生活經驗為依據,以青春生命在與他人、與集體、與社會、與國家以及全球關係中的自我發展為線索,以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為中心,遵循生活邏輯,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國情方面的知識領域,凝練三年六冊教材各個單元的學習主題,統籌安排各年級教育。

第一單元:第一單元作為對初中生活開端的理性闡述,具有統領全套教材的意義,既是學生整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起點,也是全套教材建構的邏輯起點。

對於剛剛步入中學校門的學生而言,中學時代是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的開始。面對生活和學習的變化,學生會有各種感受,也可能有各種困惑和問題。教材不是讓學生被動去適應這些變化,而是把變化看成是生命成長饋贈給自己的禮物,認識到新的階段意味着新的機會和可能,接納變化,在積極面對中學學習、自我探索等課題中中成長。

本單元以“成長的節拍”為主題,體現了學生初中生活的基調,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第二單元:學會交往,處理交友中的問題既是學生道德和心理髮展在本階段的核心任務,也是初中生活逐步展開後學生實際的需要,在學生生命成長中具在重要的意義。20xx年2月,《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徵求意見稿)》出台,“積極交往,有效互動,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被作為中國學生髮展應具備的核心素養提出。

青少年期的同伴關係,不僅活動範圍進一步擴大,朋友之間親密感也進一步增加。這一方面提高了中學生友誼的質量,另一方面,也對學生的交友態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單元:過富有情趣的生活。承接上一單元學會與同伴交往,本單元則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師生關係、親子關係和家庭關係,是人際交往的繼續與延伸。

師長是中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他人”,學生和師長的關係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習和生活質量。到了青春期以後,隨着青少年自我意識的凸顯,他們要求擺脱依賴、走向獨立的願望和行動增強,有時會和師長產生衝突。教材不迴避青少年成長可能帶來的各種衝突與矛盾,在尊重學生的獨立願望、成長需要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走近師長,看到衝突背後“愛”的流動,通過主動對話和交流達成相互理解。

第四單元:過健康、安全的生活。本單元內容在七上教材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既是本冊書前三個單元的價值昇華,也為學生一生的健康成長打好生命的底色。雖然課程設置上只是作為一個單元內容來呈現,但對生命教育的關切貫穿整套教材始終。

二、教學措施

1、不斷學習,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豐富自身知識,與時俱進,以適應思想品德的教學。

2、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與之適應的教學方案,備好每一節課。

3、多樣化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更多地進行討論、分析、探究活動和主題班會等形式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一定的效果。

4、教學中多舉與學生生活貼近的實例,鼓勵和引導學生從自身學習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5、上課過程中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該課內容。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結合自身實際發表觀點。

6、結合課文內容佈置相應的練習、作業並要求學生按時完成,獨立完成。

三、教學進度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9

一、教材結構

七年級(上冊)教材設四個單元,共10課。上冊為1-4單元,每個單元2課或3課,每課一般安排2課時,每冊安排20課時左右,留出一些課時用於研究性學習、社會調查、社區活動等實踐活動,每單元實踐活動安排2課時。

二、教材分析

七年級上冊教材為了針對適應新的環境和學習生活,解決適應與學會調適的矛盾,設立了四個單元的內容。由“成長的節拍”(中學時代,學習新天地,發現自己)、“友誼的天空”(友誼與成長同行,交友的智慧)、“師長情誼”(師生之間、親情之間)到“生命的思考”(探問生命,珍視生命,綻放生命之花),以成長為核心,涵蓋、整合有關學習、自我探索、交往和生命的話題。從引導學生生活、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出發,依據課程標準中內容標準的相關要求,本冊教材設立了相對獨立的四個單元。

第一單元:第一單元作為對初中生活開端的理性闡述,具有統領全套教材的意義。既是學生整個初中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起點,也是全套教材建構邏輯的起點。對於剛剛步入中學校門的學生而言,中學階段是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的開始,面對生活和學習的變化,學生會有各種感受,也可能會有各種困惑和問題。教材不是讓學生被動去適應這些變化,而是把變化看成是生命成長饋贈給自己的禮物,認識到新的階段意味着新的機會和可能,接納變化,在積極面對中學習、自我探索等課題中成長。本單元以“成長的節拍”為主題,體現了學生初中生活的基調,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第二單元:“友誼的天空”,學會交往,處理交友中的問題既是學生道德和心理髮展在本階段的核心任務,也是初中生活全部展開後學生實際的需要,在學生生命成長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青少年期的同伴關係,不僅活動範圍進一步擴大,朋友之間親密感也進一步增加。這一方面提高了中學生友誼的質量,另一方面,也對學生的交友態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單元:承接上一單元學會與同伴交往,本單元則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師生關係、親子關係和家庭關係,是人際交往的繼續與延伸。“師長”是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他人”,學生和師長關係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習和生活質量如何。教材不迴避青少年成長可能帶來的衝突與矛盾,在尊重學生獨立願望、成長需要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走近師長,看到衝突背後“愛”的流動,通過主動對話和交流達到相互理解。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0

根據教學大綱對八年級的最基本要求和年齡特點,着重對學生進行最基礎的社會公德教育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深入淺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為習慣要求與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一、法治教育專冊教材的編寫思路

(一)以憲法精神為主線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通過對公民與國家關係的探究,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基本制度、國家機構等內容貫穿起來,使之成為一個整體,更好體現憲法精神,即規範國家權力的運行,保障公民權利的實現。

(二)從學生生活出發

將憲法的規定與生活中常見的社會事務結合起來,從學生的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對憲法地位和憲法精神的理解和認同,從而真正從內心認同法治,樹立法治信仰,踐行法治精神。

(三)將知識、觀念與行為選擇融為一體

注重法律知識向日常實踐的延伸,強調法律知識的獲得、公民素養的養成和法律的應用融會貫通,引導學生在掌握法定的權利與義務等基本法律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活動體驗和參與,提升正確判斷、選擇、行動的能力。

二、法治教育專冊教材的主要內容

初中法治專冊主要包括四部分內容:一是憲法的根本法地位以及法律維護生活秩序的作用;二是通過身份的獲得、國籍的法律規定、居民身份證的作用引導學生了解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三是介紹國家機構的產生及職權、人大代表的職責,引導學生認識權力受到制約與監督;四是重點介紹未成年人保護法,讓學生掌握正確維權的方法。

初中法治專冊主要通過講授憲法的核心價值及其在國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使學生樹立憲法至上的信念;通過詳細講解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引導學生正確行使權利、積極履行義務;通過介紹我國的國家機構和國家基本制度,引導學生樹立制度自信,增強國家認同;通過闡述自由平等的真諦、公平正義的價值,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踐行法治精神。

三、法治專冊教材的主要特點

(一)結合案例分析,以講法律規範為主

教材運用案例,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實現由感性到理性,從而達成對法律知識的領悟。選擇的案例儘量貼近學生生活,或直接從未成年人的案件中擷取素材,通過這一方式,使學生對於憲法文本做到入腦、入心。

(二)以法律知識教育為載體,促進學生法治思維養成與實踐能力提升

教材在闡釋法律規範的同時,更注重學生法治思維的養成與實踐能力的提升。例如,教材在講國家權力時,強調權力有邊界,“法無授權不可為”, 在講公民權利時,同時強調權利義務對等,有利於促進學生法治思維的形成,從而引導學生在社會生活中依法維護自身權利,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培養公共精神。

(三)適當滲透道德教育

教材強調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注重以良法善治傳導正確的價值導向,把法律的約束力量、底線意識與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緊密結合,使學生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藴,牢固樹立誠信觀念、契約精神,尊崇公序良俗,從而實現法治的育人功能。

(四)追求內容科學、邏輯嚴謹與表述生動的統一

教材在堅持內容科學、邏輯嚴謹的前提下,力求表述生動。例如,教材選取的案例,儘量保留一定的故事情節,講究敍述方式,使其生動可讀;單元、課的導言以散文風格呈現,增強可讀性,保持一定情感張力。

(五)設計開放的問題情境,培養辯證思維能力

教材一方面強調邏輯嚴謹、觀點科學,另一方面也十分關注觀點得出的思維過程,力求設計開放的情境,引發思想碰撞,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例如,歸還失物要求物主“請客”的活動,引導學生圍繞“拾物歸還,索取報酬該不該”展開討論。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1

第一單元:我的生活好習慣

1、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培養學生進取積極的學習態度

第二單元:學校生活真快樂

1、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

2、讓學生意識到在校園裏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

3、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三單元:自救自護我能行

1、體驗四季生活的快樂,增強體質,鍛鍊意志。

2、主動觀察、發現生活中的危險,注意遠離危險,規避風險。第四單元:温暖你我他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學生認識到在學校在家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為家庭帶來歡樂。

2、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為習慣。通過學習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五、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六、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週餐桌上的學問

第三週愛清潔講衞生

第四周做事不拖拉

第五週過好每一天

第七週我進步我高興

第八週

第九周

第十週

第十一週

第十二週

第十三週

第十四周

第十五週

第十六週

第十七週

第十八週成長不煩惱為你喝彩向快樂出發春夏秋冬學自護不玩火防觸電會變臉的水地震來了會應對心中有他人小手拉小手他們需要關愛期末測試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2

一、教材分析:

四年級上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這一教育主題表達了編者明確的設計意圖和課程標準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內容。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每個單元所涵蓋的課文內容表現為一組完整的經驗和一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單元中的每一課又力求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單元主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四年級上冊共安排了四個單元主題,即:“與班級共成長”、“為父母分擔”、“信息萬花筒”、“讓生活多一些綠色”。這四個主題將來源於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為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地融為一體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第一單元《與班級共成長》的教學,幫助孩子們建立集體觀念,學習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級自己愛,自己的班級自己管,班級生活規則大家定、齊遵守,從而培養孩子們初步的集體意識和自主管理意識、責任意識。

2.通過第二單元《為父母分擔》的教學,體會父母為家庭忙碌的辛勞,管好自己,少給父母添麻煩,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減輕父母的負擔,為家庭事務出主意,用自己的創意和行動為家庭做貢獻。

3.通過第三單元《信息萬花筒》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在社會生活中養成遵守秩序,愛護環境、愛護公共設施等良好行為習慣,學習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滲透《環境保護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制教育。

4.通過第四單元《讓生活多一些綠色》的教學,讓孩子們愛祖國從愛自己的家鄉做起,瞭解家鄉的美麗山水、豐富物產,認識為家鄉作出貢獻的可親可敬的人們,為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驕傲自豪。

三、教學重點:

教材在選擇切入點時,力求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入手,採用第一人稱的表現方式,來增強教材與學生的親近感。教學中應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為一體。教師要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教師要聯繫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精品教育資料文庫。

四、教學措施

1.利用直觀教具,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2.通過各種有趣的機械操練、意義操練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3.充分發揮現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體現“用中學、學中用”的原則。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3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入學已經有一學期,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 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 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三、教學總要求《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四、各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我的生活好習慣

1、 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 培養學生進取積極的學習態度

第二單元:學校生活真快樂

1、 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

2、讓學生意識到在校園裏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

3、 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三單元:自救自護我能行

1、體驗四季生活的快樂,增強體質,鍛鍊意志。

2、主動觀察、發現生活中的危險,注意遠離危險,規避風險。

第四單元:温暖你我他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學生認識到在學校在家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為家庭帶來歡樂。

2、 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為習慣。通過學習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五、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4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二年級的小朋友,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上學期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三、教學總要求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四、各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在父母關心下成長

1、培養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着做,會做的事情堅持做的好習慣。

2、掌握基本的自我服務的本領,學會疊衣服、洗鞋、整理書包等。

3、瞭解一日生活中哪些事情是自己應該做的。

第二單元:我的班級我的家

1、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到做事認真細心,做好值日生。

2、養成愛護課桌椅,愛護班級公物和學校的公物。

3、讓學生動手佈置自己的班級。

第三單元:我也能探究

1、瞭解有關科學家的小時候的故事。

2、通過想象設計製作未來的房子和交通工具。

3、讓學生把自己設計和製作的東西展示出來。

第四單元:我是中國人

1、瞭解自己家鄉發生的變化。通過哪些方面舉例説明。

2、使學生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國旗、國徽、首都。

3、知道許多科學家為家鄉、為祖國作出了巨大貢獻。

五、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六、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週:1、我長大了

第二週:2、我在變變變

第三週:3、做的自己

第四周單元體驗活動:讓愛住我家

第五週:4、我是值日生

第六週:5、愛護課桌椅

第七週:6、我為班級添光彩

第八週單元體驗活動:美化我們的教室

第九周:7、走進聰明屋

第十週:8、愛思考會研究

第十一週:9、生活需要小創意

第十二週單元體驗活動:玩出新花樣

第十三週:10、可愛的家鄉

第十四周:11、國旗國旗我愛你

第十五週:12、我愛我的祖國

第十六週單元體驗活動:家鄉美祖國親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5

一、指導思想

以《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為指導,使道德存在於兒童的內心,使法治原則為更多兒童所瞭解和遵守,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懂法守法,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社會規則,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本學期將一如既往地紮實落實思品學科的各項常規工作,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加大學科科研力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科建設。

二、教學資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套《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

(1)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

(2)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3、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真實地參與的活動題材,使教材成為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從而將各地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都納入課程資源體系,為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三、單元目標分析

1、通過第一單元《我們一家人》的教學,引導學生懂得用心體會家人的愛,理性面對問題,主動與家人交流溝通;懂得家庭中的責任分擔與民主協商,逐漸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識;瞭解並理解家風背後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以及中華民族精神,懂得家風對個人成長、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意義並藉助各種形式,宣傳優秀的家風。

2、通過第二單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懂得在公共生活中人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展示良好的形象:認識到愛護公共設施,維護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主要讓學生懂得自覺遵守公共秩序,才能構建和諧有序的公共生活、“我參與我奉獻”引導學生認識到在參與公共生活的過程中,平等相待、文明有禮、服務社區、參與公益是構建和諧社會需要秉持的價值選擇,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激發學生的親社會情感。

3、通過第三單元《百年追夢復興中華》的教學,整體把握中國近代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歷程,探究不同階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夢之路,學習先輩們不怕犧牲,敢於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前進道路的方法,增加學生愛國情懷。

四、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一年的學習,孩子們基本懂得了學校生活規則,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多數學生文明有禮貌,能遵守課堂學習規定,能積極學習,能安全健康地學習生活。還有少數學生比較頑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課堂上、集體活動中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甚至個別孩子有模仿社會上不良言行的現象。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現有情況調整教學,用不同的方法開展教學,激勵所有孩子努力學習。

五、教學方法設計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寓道德概念和行為要求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2、利用插圖,圖文對照,邊看邊説邊想,幫助學生理解。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以孩子們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為抓手,以實際生活案例為依託,突出正面引導,讓孩子們在學習中體會到法治讓生活更美好。

4、結合大隊部的各項活動進行相關主題的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學用書中的兒歌及小故事穿插於課堂教學中。

6、領略大自然的美,瞭解社會的繁榮,培養學生的環境素養。

7、根據小學生心理髮展水平和認知特點,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釆取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循環往復、螺旋上升、形式多樣等方式,引導孩子們通過學習,從不同角度、側面感悟和踐行核心價值觀。

8、課程中積極發揮繪本生動活潑、有趣有啟發性的作用,引導孩子們通過自主閲讀、小組講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藴含的規則、法理等,使教學從課堂延伸到學生更廣闊的生活領域,做到實實在在的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