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三年級美術教學計劃合集五篇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9.16K

三年級美術教學計劃篇1

本學期我擔任三年級四個班的美術課教學,高興之餘,我也暗下決心,把美術這一科教好,讓美育開花結果。為了更好地開展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如下教學計劃:

三年級美術教學計劃合集五篇

一、教材分析:

教材體現了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學生審美感受和視覺經驗的培養,強調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協調發展,以“接近社會,貼近學生,學以致用”為原則,選擇符合三年級小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內容設計課題,全冊共有13課。

二、教學目標:

1、掌握簡單的圖案的設計方法、步驟,提高自已的動手設計能力。

2、學習卡通的創作方法,能畫出簡單卡通的形象。

3、進行泥塑教學,培養造型能力,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4、進行自然美和藝術美的欣賞,提高欣賞應用能力。

5、學習生動表達自我生活情景的表現方法,認知生活美化與居室整理的基本方法。

6、認識、瞭解化及場景設計的基本知識。

7、造型表現能力、動手設計能力,空間想象力的進一步培養和提高。

三、學生情況分析:

1、三年級學生通過兩年的學習,在學習行為上已具有了一定的穩定性,已經養成了較好的繪畫習慣,在課堂常規等方面有較好的表現。

2、這個年齡的孩子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敢於創造的潛意識,對想象畫、記憶畫,有較強烈表現慾望,色彩表現力強,同時對工藝製作非常喜歡,繪畫作業普遍水平較高。

3、學生已掌握了不少的美術知識,並有意識地在課餘時間接觸有關美術的知識,能自覺地感悟生活中的美。

4、學生大部分對於美術知識的掌握差異較小,接受能力較強。敢表現自己想法,表現自己想表現的內容,學生學習興趣濃厚,上課課堂氣氛活躍。

四、教學措施:

1、重抓習慣養成教育,美術課堂是較為活潑,但所接觸的材料也較多,這就需要學生們養成很好的學習習慣,以便在以後的課堂教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重視想像畫、主題畫的訓練,以開發學生豐富的想像力,並能把自己所想像的表現在美術作品中。

3、課堂作業中發現學生有創意的作品和有新意的思路要及時表揚,並引導、鼓勵學生把自己所看所想的一切在美術作品中表現出來,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

4、多采用“小組學習式”的學習方式。讓師生單向交流為同學之間多向交流,讓學生在智力上互相激盪,情感上相互感染,操作上互相合作,評價上互相檢查,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並從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創作能力。

5、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訓練,把生活中的多種材料綜合到美術課堂中來,讓學生能應用多種材料表現美好的事物。

6、多給學生欣賞優秀美術作品,開闊視野,在平時教學中進行各種想象畫訓練,以提高學生作品的表現力。

7、開放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地表現。

8、本學期,要求學生在繪畫創作時儘量直接作畫,以提高繪畫進度及用線造型能力,培養學生大膽作畫的信心和決心。

9、採用各種生動有趣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幻燈片、錄音機、錄像、電視、多媒體、範畫,甚至故事、遊戲、音樂等使同學們更直觀的感知客觀事物,身臨其境的效果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以上就是小學三年級美術教學計劃,健康是生命的象徵,是幸福的保證。美術課帶給我們的不只是愉悦,更是心靈的成長。

三年級美術教學計劃篇2

一、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有一定的色彩基礎,對美術也有着濃厚的興趣,但還缺乏想象力和創造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編寫注重學生審美感受和視覺經驗的培養,強調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協調發展,以“接近社會,貼近學生,學以致用”為原則,選擇符合3年級小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內容設計課題。全冊共有16課,分為6個隱性單元,內容涵蓋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4個學習領域,其中造型表現及設計應用佔有較大比重,欣賞評述除了藝術瑰寶單元的內容外,其餘大多隨堂教學,分配在各課之中。本教材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努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具體講,有以下方法:1、明確學習目標。2、以問題為紐帶。3、以提示為指導。4、重感受和實踐。5、多自評與互評。6、學習建議分層次。

三、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願望。

2、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瞭解一些簡易的創意和手工製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製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

3、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説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4、採用造型遊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並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5、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周圍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發學生美術表現和美術創造的慾望。

四、教材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周圍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發學生美術表現和美術創造的慾望。

教學難點:通過啟發聯想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

五、教學措施

(一)改革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改革美術教學方式的途徑之一是採用開放式的教學方法使

學生在動手,動腦,動眼,動口中學會創新,學生不是一張白紙,更不是被動的產品,學生更象是一條小溪,有着自己生機勃勃的創造力,教師則象一名善良的水利工作者。一方面要幫助小溪改善自身的水質,擴大流域面積。另一方面要引導與調節它們行進的方向,使每一條小溪都逐漸壯大為一片海洋。

1、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多點寫生課,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美術課堂讓學生走出室外,呼吸大自然的氣息尋找靈感,效果更佳。美術教學中,組織學生寫生,參觀等活動。學生開闊了眼界。讓一切事物盡收眼底,激發了它們創作的靈感,使同學們的觀察能力有了進一步提高,也從而增加了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

2、採用多種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學習舞台。

《學記》中早已指出:“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在學習中,同學們通過相互討論,可以互相加深理解。另外,教師可以採用幻燈片,錄音機,電視,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使同學們更直觀的感知客觀事物,這樣會達到事半功倍,身臨其境的效果。

3、作品展示,樹立榜樣。

展示是作品評價的另一種形式,也可以細分為短時間展示與長時間展示。展示是為解決兒童的困惑,激發兒童的創造才智,表彰兒童通過努力所取的超越自我的成績而舉辦的。學生喜歡看同齡人的作品,當然對所展示的自己作品尤為感興趣。他們喜歡感覺自己是教室精神的一部分,並以自己的努力來為其增輝。多提供機會讓學生觀察塑造優秀榜樣,他們一定會向榜樣看齊,也能繪畫出不少精美的傑作。這樣發現了人才也使更多的小畫家得以湧現。

4、培養團結合作的精神,使班級同學共同努力。

孩子們是21世紀的小主人,是未來的棟樑之才。在實施素質教育的同時,也要在美術教學中提供引導學生學會團結合作,使其共同發展。

在教學中,採用“小組學習式”的學習方式。變師生單向交流為同學之間多向交流,讓學生在智力上互相激盪,情感上相互感染,操作上互相合作,評價上互相檢查,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並從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創作能力。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

學習氣氛是培養出來的,教師依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創造出師生情感,求制,探索精神的高度統一,融洽和步調一致的情緒氛圍,讓學生學習。

音美結合,產生奇妙的效果。美術與音樂是相互聯繫的,美術課中巧用音樂,可以刺激學生聯想促成“作品”形象的“完善”。美術創作畫中巧用音樂,使可聽變為可視。可觸摸,可展現,便於“昇華”學生的創造思維。例如:在設計***時,可以放一些輕快,温馨的音樂使同學們感覺到家的温暖。從而使他們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讓學生領略成功的喜悦,使他們在成功的.氣氛中增強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同學們多參加各種美術競賽活動,培養學生對美的追求和對自身能力的信心。

(三)充實自身的教學知識,培養合格人才。

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要求一些自身就不具備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意識的藝術教育工作者,去培養出具有創造思維和創新意識的二十一世紀的新型高素質人才可能嗎?不可能。因而只有不斷加深自身的學習。習總書記指出“終身學習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不斷培養自身的素質,做到去問,去研究,去探索,才能更好的,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四)改進課堂的評價方式,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多鼓

在教學中,採用討論法讓每位學生都有平等發言的機會。給同學們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對於錯誤的答案不要輕易的否定,要引導學生繼續思考,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慾望。當同學的答案回答的非常好時,教師應給予評價,並鼓勵繼續保持,對於有些偏離的答案,教師應親切的説“説的不錯,有誰能補充。”這樣不但不會傷害孩子,而使他們會思考更準確的答案。學生相互評價,達到共同進步的效果,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

五、教學進度:周次

周次

日期

教學內容

1

9/1-9/3

第1課

2

9/3-9/9

第2課

3

9/10-9/16

第3課

4

9/17-9/23

第4課

5

9/24-9/31

第5課

6

10/1-10/7

第6課

7

10/8-10/14

第7課

8

10/15-10/21

第8課

9

10/22-10/28

第9課

10

10/29-11/4

第10課

11

11/5-11/11

第11課

12

11/12-11/18

第12課

13

11/19-11/25

第13課

14

11/26-12/2

第1415課

15

12/3-12/9

第1617課

16

12/10-12/13

第1819課

17

三年級美術教學計劃篇3

一、學生現狀分析:

本級共有學生140人,從學生的學習情況看,中游學生120人,學困生26人,因學生年齡小,紀律性差,學習不認真,為下一步取得優異的成績,特訂計劃如下: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各種工美術工具和材料,引導學生用不同的美術工具和材料,大膽、自然地表達自己的各種工思想。

2、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點與線,自由表達自己想象中的畫面,體會繪畫與創作的樂趣。

3、指導學生學會安全的使用剪刀等工具。

4、通過對植物的觀察和廢舊材料的利用,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沒的意識。

5、培養學生對市長的敬愛知情。

6、引導學生關注並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7、知道學生通過自己的設計和製作,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悦。

8、引導學生學會合作,並培養他們在活動結束後收拾整理的習慣。

三、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教學參考書,積極鑽研教材。

2、開闊學生視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積極參加課外活動。

三年級美術教學計劃篇4

一、學生概況

本年級學生對美術課興趣濃厚,並具有較好的繪畫基礎和對各種材料綜合運用能力,其中對繪畫材料的運用能力較強,大部分學生能較好地表現平面形象,並能大膽地發揮想象,作品內容豐富,富有生活情趣;而對立體造型的感知由於起步較晚,稍有欠缺,尤其對物體的空間認識尚有不足。

二、教學目的、要求

(一)總目標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瞭解基本美術語言和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學習領域目標

1.造型表現學習領域

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體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激發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2.設計應用學習領域

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瞭解一些簡易的創作意圖和手工製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製作與其它美術活動的區別。

3.欣賞評述學習領域

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南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説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4.綜合探索學習領域

彩造型遊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並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學重點

1.學習色彩的對比與諧調等色彩知識,體驗色彩的表現力,並能有目的地加以運用。

2.能用日記畫的形式表現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義的事和自己喜歡的人物,表達自己的情感。

3.用各種紙盒、紙杯及其它塑造材料,製作簡單的立體或半立體造型。

(二)教學難點

1.利用多種媒體,如蛋殼、廢包裝、稻草等材料製作作品。

2.欣賞情節性比較強的中外作品,認識該美術作品的藝術特點。

3.用水粉、水彩顏料表現周圍的事物,表達自己的興趣與願望。

4.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通過植物籽粒,纖維線材、織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貼進行造型設計。

四、教學措施

1.應將學習內容與生活經驗緊密聯繫起來,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術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2.應利用多種形式,組織學生認識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並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徵、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的貢獻。同時,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文化的熱愛,對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寬容和尊重。

3.採用多種辦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以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意識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通過綜合學習和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究與發現,找到不同知識之間的關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4.教師的評價要體現多維性和多級性,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

五、課時安排

三年級美術教學計劃篇5

一、教材分析

造型表現:初步認識形、色與機理等美術語言,浙美版三年級美術教學計劃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浙美版三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設計應用:學習浙美版三年級美術教學計劃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瞭解一些簡易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製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

欣賞評述: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説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綜合探索:採用造型遊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並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二、學期目標

1、掌握簡單的圖案的設計方法,能根據自然形象進行團的設計。

2、能用豐富的表現手段,表現形式來表現自然景象,生活情境及自己的情感體驗。

3、學習漫畫的創作方法,能畫出簡單的漫畫形象。

4、進行泥塑教學,培養造型能力。

5、進行自然美和藝術美的欣賞,提高欣賞應用能力。

6、圖案的設計(適度的誇張和概括),圖案具有美感。

7、繪畫及工藝作品具有較強的可看性及藝術感染力。

8、造型能力、動手能力,空間想象力的進一步培養和提高。

三、教學情況分析:

在這幾年的教學中,發現該年段學生的自力更生能力有所提高,但嬌生慣養的習性,還是養成了他們對事物的依賴感,遇到困難不敢挑戰自己,動不動就要請學生、老師、家長幫忙,自己就看着不做,甚至去玩或做其他事情,懶惰成性。

同一個班中,學生在幼兒園所授教育不同、家長管教不同,也產生不同素質的學生。普遍有這三中學生有的學生想象力豐富、大膽,敢表現自己想法,繪畫技能嫻熟,但在畫面組織上不夠理想,在這幾年的教學和有目的的興趣小組的培養,也已經脱離畫面的散亂,構圖不均,色彩不夠豐富等問題;有的學生敢表現自己想表現的內容,但苦於繪畫技能落後,在幾學年學習繪畫技能中,也有所提高;有的學生學習興趣濃厚,但在課堂氣氛中過與活躍,甚至不能自控,想學又不會就出現了愛講空話的情況。

由於有了大部分的以上三種學生學習情況,學生在知識掌握上也層次不均,有的繪畫技能好,有的工藝水平高,有的在欣賞能力上分析能力強,能説會道。

四、措施:

1、多給學生欣賞優秀美術作品,開闊視野,在平時教學中針對不同性質的學生進行的“玩”中各種想象畫訓練,各種不同美術知識技能滲透,以提高學生作品的表現力,對自己美術能力充滿信心。

2、學習時,要求學生在繪畫創作時直接作畫,不再使用黃色構圖,以提高繪畫進度,培養學生大膽作畫的能力和敢畫、敢做的決心。

3、結合不同班級情況與學生各自不同表現,多讓學生採取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美術帶給他們的感覺,經過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五、教學進度(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