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高一歷史學科教學計劃範文(精選10篇)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2.15W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計劃,就是在準備做計劃吧。好的計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一歷史學科教學計劃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歷史學科教學計劃範文(精選10篇)

高一歷史學科教學計劃 篇1

一、歷史必修:

高一年級首次進入新課改,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理念上有待進一步更新,在教與學的方法上面臨新的挑戰,如何在改革面前吸取上屆經驗,探索過程中少走彎路,這是擺在我們高一師生面前的重要問題。

二、本學科教學要求:

(一)着重反映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瞭解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等是該模塊學習的基本內容,其中包含九個專題,即: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鬥爭、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通過學習,瞭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習蒐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並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三、具體措施:

1、從開學初起,加緊新課程理念培訓,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更新思想改進方法,以全新的教育教學思想投入新學期教學。學期初根據教研組計劃安排,在第三週請參加省級新課程培訓的張軍老師對全備課組成員做一次講座,以提高認識,借鑑外部經驗和做法。此後不間斷學習新課標,並逐一落實到教學之中。

2、繼續嚴格執行集體備課制度。由於新教材的使用,大多數老師對教材內容和教法不太清楚,所以我們除按照學校的要求,每星期三晚辦公時集中,由一位老師主講,大家集體討論,形成一致意見外,每週再增加一次集體討論的機會,力爭每一節課都形成統一學案和教案。同時積極提倡二次備課,老教師可以在教學案上直接備課,新青教師必須再二次備課新教案。爭取統一進度,統一作業,把準教學基點,發揮個體特長,運用集體智慧,達到最佳效果。

3、堅持採用學案制度,要求每一份學案均能包含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延伸學習的基本內容,既要考慮基礎知識的掌握,又能反映能力的提高,既要有學習過程和方法的引導,又能體現情感價值觀的培養。每份學案均圍繞下列幾部分組成編寫,不求全但求精:課標要求、資料卡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知識整合、學習延伸、同步檢測、相關鏈接等,每一部分內容都要做到詳實、有可操作性。

4、要堅持教學的“五認真”,扣緊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提高課堂45分鐘效率。做好輔導工作。

5、作業安排是每一小節一份同步檢測,一個專題一次課堂作業,請主講老師編寫。同步檢測當堂反饋,課堂作業認真批改,認真講評。

6、要科學地利用教具和自制教具,如地圖、圖片等,加強學生對課本內容理解的直觀性。我們準備組織學生觀看有關抗日戰爭的部分影片,增強愛國主義教育,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7、虛心學習,取長補短。積極開展相互聽課活動,同組人堅持每週每人互聽不少於一節,第學期聽課不少於30節,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高一歷史學科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歷史課程標準》為指導思想,全面發揮歷史教育的功能。以學生為主導,營造民主的、開放的學習環境,培養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增強歷史洞察力和歷史使命感。

二、學情分析

1、初中和高中的教材編排體例不同,初中教材是通史體例,高中教材是專題體例,貫古今,關聯中外,跨度大。但對相關歷史知識要素敍述不詳。兩種不同的編排方式,對學生是嚴重的挑戰,要求學生高質量、高標準掌握初中知識。

2、本屆學生的歷史基礎薄弱。這一屆新生是開卷考試進入高中的。初中時認為開卷考試翻書就可找到答案。因而很大一部分同學平時學習不努力、不紮實,缺乏必要的知識儲備,很難適應高中教材的學習。

3、學生基礎參差不齊。教學中既要讓基礎理論好的“吃飽”,又要讓基礎稍弱的同學有所獲。

4、通過半年的學習,部分學生學習習慣有所好轉,對歷史學習有了一定的興趣。

三、教學對策

1、樹立團隊意思,統一思想認識,統一進度,集體備課。共同確立重難點,探究解決的方法。

2、據課標,依託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整合。 依據課標,制定科學、完善的課堂教學目標,這是高中歷史新課程提高教學效率的核心環節

3、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歷史教學是師生相互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逐步推進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現代化。學生要進一步瞭解和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在探究歷史問題的過程中善於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實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教學過程中要及時對學生學習進行客觀有效的評價,不斷激勵學生的學習,及時獲取反饋信息,更好地改進教學。

5、 教師對高中三年教學的全部歷史課程模塊提前作出整體規劃安排。36個課時一個模塊,不要隨意打破,在教學時序的安排上,要打破過去一統的恆定模式,更加靈活的特點。

6、 教師要對即將實施教學的某個歷史課程模塊進行整體的教學設計。教師過去那種面面俱到的教學方式已無法繼續,如何在有限的課時裏完成一個模塊的教學,怎樣進行一個模塊的設計、一個單元的設計、甚至一個課時的設計、教師與學生活動課時分佈、學生的作業類型等等,都必須提前設計好。

高一歷史學科教學計劃 篇3

一、基本情況分析:

1.教師及課程基本情況高一隻有本人一位歷史教師,中學歷史一級教師,9年教齡,負責六個班的歷史教學任務兼任班主任,平均每班每週2節課,每週坐班2晚共6節晚自習。課時相對每班不多,但是教師的整體課時量不少,所以注重提高課堂效率,而不是額外增加教學時間。

2.教材分析高一歷史主要是學習歷史(嶽麓版)必修1,屬於中外古今政治發展史,採取的是模塊化設置,每一單元既有相對獨立性,又有一定聯繫,再加上增加了古代世界政治史,學生和老師都相對生疏,更應該重點把握。相對初中歷史而言,學生比較適應編年體的教材,當今的高中歷史教材,以模塊化設置,更加需要學生掌握歷史學習方法,培養歷史思維能力。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通過學習,瞭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習蒐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並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三、針對性措施:

1.精心設計教學,積極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精心備課,把每一堂課當成優質課來準備,注重教學設計的探索,增加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

2.細心組織教學,努力做到讓學生主動去學,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充分利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4.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更能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讓學生改變初中對歷史學習的觀念,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

四、教學安排:

針對學生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及必修一前幾模塊知識比較重要的的特點現在考慮給予前幾模塊相對較多的教學課時,最後幾個模塊適當加快速度,做到有重有輕,合理安排。

高一歷史學科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切實貫徹省教育廳頒佈的《關於進一步規範中小學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意見》的通知精神以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為主線,構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和諧課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教學任務

本學期偏文興趣班按計劃完成歷史必修①後半部分的教學及歷史必修②的教學。在期中考試之前完成必修①的教學,期末考試前完成必修②的教學,偏理興趣班完成必修②的教學。

三、具體教學舉措

1、把握課改方向,注意新、舊教材的銜接。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歷史教材不一樣於以往的通史體例,而是將歷史按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模塊的形式編寫,割裂了歷史之間的聯繫,同時重歷史史實的敍述,缺乏相關歷史背景的介紹及對歷史史實的評價。為彌補這一缺陷,我們在備課時力爭做到深入鑽研新、舊教材,比較新、舊教材的不一樣,力爭做到兩者的有機結合,讓學生構成完整而科學的歷史體系。

2、羣策羣力,構建有效課堂

①在每週的團體備課時間,由備課組教師談一談對本週教法相關意見和看法,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把握備課環節。

②在課堂教學上,找到學生的興趣點,設計一些相關的問題由學生思考或討論,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③狠抓歷史基礎知識的教學,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注意培養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本事,並進行情感教育。

④每節課後由備課組教師互相交換教學心得,力爭讓課堂精益求精。

3、精講精練,夯實學生基礎

以《優化訓練》節節練和單元訓練卷為依託,並在此基礎上教師精心設計一些題目,經過強化訓練的方式,夯實學生的基礎。節節練上的題目要求大家平時完成,每星期利用一節課的時間有重點地進行講解,單元訓練卷主要用於晚自習的練習或考試。作業要求全批全改,對部分學生的作業進行面批面改。

4、在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試前用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進行復習備考。

四、加強備課組的交流和建設

1、切實抓好每週的團體備課,提高備課組的合力。

2、以聽課、評課的方式帶動全組的教學,由海江教師多講示範課、優質課,宋小英、潘延庭教師講實驗課、研討課,並組織全組教師進行互評,促進組內的交流和提高。

3、由宋--教師設計相關多媒體教學課,在全組進行交流。

4、將歷史教材的相關專題分配給組內的每一位教師,以一位教師為主體,並在採納其他教師的意見和提議的基礎上構成統一的教案。

高一歷史學科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新高中課程計劃在明確高中培養目標、優化課程結構、確保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方式轉變等方面作了積極的改革探索。所以教學中應緊跟高中課程改革――素質教育的步伐前進,以確保高中歷史教學和教學質量的穩步前進,從而有利於廣大學生的自主發展。

二、教材分析

歷史必修一學習的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教科書選取的是貫通古今、關聯中外的學習專題。主要了解人類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習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站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從而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人類的政治活動既受制於經濟和社會其他方面的發展,又反作用於經濟及其他活動,給社會發展以巨大的影響。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曾指出:政治就是參與國家事務,給國家定方向,確定國家活動的形式、任務和內容。換句話説,代表一定階級利益的社會集團、社會勢力及其個人在國家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國際方面的言論和活動都是政治。因此,我們學習歷史,瞭解人類社會政治領域中的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學情分析

高一年級共十二個班近700名學生,生源質量參次不齊,教學上一定要進行分層次分階段地鞏固和提高。針對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則又要進行一定的較難的作業佈置和試卷的佈置。針對學情和特點略講某些章節教學中一定要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並以基礎知識為主。

四、具體工作

本學期工作的重點是憑藉課程改革、教學改革動力,加強高一歷史基礎教育,同時不斷提升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全面提高歷史教學及教研質量;加強教材研究,重視信息交流,不斷提高高一歷史學科水平。

1.制定落實教研活動計劃

(1)完善備課組工作,每週兩次,常交流、多研究。

(2)結合學校月考制度,做好平時測試工作,認真、及時批改,重點同學要面批;分析、總結,找出學生學習的薄弱點,查漏補缺。

(3)認真完成聽課計劃,能夠每週聽一節課。

2.加強集體備課,提高教學質量

利用好集體備課,完善課堂教學,是本學期教研活動的一個重要工作。對高一的新授課,認真組織備課,分解教學過程,從細節處入手,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3.抓好課堂教學,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

按照素質教育對歷史教學的要求,着重提高課堂即時效率,從“嚴、精、活、實、高”五方面來優化教學過程,使學生堂堂有收穫,節節見成效。

(1)開設高一歷史新授研討課。從能力角度出發,將基礎知識與能力培養相結合,着重培養運用生產力標準、實事求是、宏觀與微觀、人類文明演進四個理論尺度。

(2)在高一的歷史課中認真抓好素質教育,結合高考改革形勢,在抓基礎知識同時以培養綜合能力為主。

(3)展開對循環大課堂教學研究。在實際教學中將對“循環大課堂教學”進一步進行探討,對階段性研究及時進行總結,發現問題,及時研究並解決,適當調整研究計劃。在這一學期中,準備將“循環大課堂教學”模式基本定型,嚴格教學中的師生互動,進一步深化模式理念,完善研究的各項工作。

4.抓好學案的制定與使用(電子備課)

學案的制定要分工合作,先確定好主備人,再進行集體通研,最後定稿。學案要精選資料,精選試題。

5.落實單元考試,做好成績分析

綜合考點內容,突出學科內的知識銜接,注重學科間的貫通,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基礎訓練,重在運用;拓展訓練,重在提高;綜合訓練,重在發展。使學生既從“點”上拓展,能對所學知識點結合,融會貫通。

(1)認真出好每一份試卷。備課組集體研究,精選試題,突出重點,難易適度。

(2)認真批改、認真分析、認真評講,做好成績統計。找出學生學習的薄弱之處,完善課堂教學。

(3)密切注意歷史優差生的轉換。通過測試發現差生,重點進行原因分析、方法指導。

6.認真學習教育理論,撰寫教研教學論文

以提高自身素質為主,認真學習教育理論,綜合提高教學能力,及時瞭解教育、教學動態,同時能總結教學心得,撰寫教育教學論文。並努力提高論文的數量和質量。

總之,歷史上的政治活動是豐富多彩、極其複雜的,它與經濟活動、文化活動一起構成人類歷史上多彩的生活活動。只要認真去教授、潛心學習、細心探究,就一定會有讓學生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感悟許多歷史的真諦。

高一歷史學科教學計劃 篇6

為進一步做好學科教研工作,促進全市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和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特制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為指導,以《課程方案》及各科課程標準為依據,以省素質教育會議精神為指導,以“大力推進教育教學創新,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建設殷實和諧、公平質優教育名市供給智力支持”為實踐載體,自覺踐行科學發展觀,用科學發展觀引領學科教研工作,全面提升學科教育教學質量。

二、基本思路

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為重點,以打造高效課堂為、實現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發展與突破;以強化網上教研為契機,實現教研方式的優化和互補;以提高教研水平與實效為目標,實現自身與師生的共成長。

三、重點任務和主要措施

(一)全面落實山東省普通高中歷史教學實施意見,規範學科教學行為。

1、科學安排歷史學科課程,紮實推進課程改革。本學期的教學資料是歷史必修II與校本課程。

2、研究模塊專題教學的特點,更新評價理念。

(1)依據課程標準,全面落實課程目標。教師要認真學習、深入研究課程標準,準確把握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和設計思路,明確課程對教學實施提出的要求,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教學時要着眼於模塊或專題的整體設計,有機整合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融入教學實踐。

(2)尊重教學規律,開展教育教學創新。既要繼承傳統教學中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貼合教育教學規律的教學方式,堅持教學常規,也要根據新課程精神,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教師要異常注意做好備課、上課、課後反思三個環節的工作,借鑑、融合各派教學理論,與同伴、專家開展合作研究,不斷探索提高教學效率的途徑。

(3)轉變教學方式,打造高效課堂。要認真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組織實施策略和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本事、創新本事和實踐本事。瞭解各種教學媒體和手段的特點,根據具體的教學任務,選擇適宜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媒體,提高教學質量。

(4)樹立正確的評價觀,採用多元化的評價其方式。

3、加強校本課程的研究與指導。培植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典型學校,適時舉辦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現場觀摩會。

4、加強學生選課指導研究,嘗試研究性學習與學科教學結合。

(二)強化理論研究,深化課堂教學創新與改革。

1、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各個環節

針對課時少,教學任務重的形勢,我們應全面優化備課、説課、上課、聽課、評課、改課、反思等各個教學環節。充分準備課,高效落實課,開誠佈公聽評課,認真反思提升課。

2、進一步完善三種課型的基本環節

新授課的基本環節:創設情境、課標導航→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彙報交流→歸納總結、提升拓展→反饋訓練、鞏固落實

複習課基本環節:問題驅動、自主學習→重點難點、合作探究→知識梳理、點撥歸納→典例評析、深化提高→變式鞏固、拓展完善

講評課基本環節:考情展示→個性糾錯→典例分析→變式鞏固→補償訓練。

自查自糾→合作交流→問題彙報→教師點撥→典題鞏固→補償訓練

高一歷史學科教學計劃 篇7

新的緊張而又忙碌的一學期又開始了,這是新課改第一站,為了能夠有效進行新課程教學,為取得優異成績奠定堅實的'基礎,特制訂瞭如下幾點計劃: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剛剛進入高中,對於歷史的學習還停留在初中的認識水平。在他們的概念裏,歷史是副科,開卷考試,考試題的思維量不大,平時的學習時間就是給語數外理化。

2、教材分析:

高一歷史主要是學習歷史必修1。屬於中外古今政治發展史,採取的是模塊化設置,每一單元既有相對獨立性,又有一定聯繫,再加上增加了古代世界政治史,學生和老師都相對生疏,更應該重點把握。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對歷史課程學習,擴大掌握歷史知識的範圍,深入地瞭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有所瞭解,初步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會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認識歷史和現實問題,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歷史觀;樹立不斷完善自我、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和關注民族與人類命運的人生理想。

高一上學期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完成歷史必修1教學,讓學生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瞭解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強化“忘記歷史就等於被判”的認識。

三、具體措施:

1、摸清學生情況,培養學生中的積極分子。讓學生改變初中對歷史學習的觀念,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

2、抓好課堂效率。上課力求精幹、實在。上課要求每個人做好筆記,課後進行知識整理,定期檢查筆記情況,將做得很好的作為樣本展出。

3、抓好課前預習及課後及時鞏固。落實每個人的作業,昨夜實行輪流當面批改,做到每次當面批改三分之一以上。單元複習和考試落實到個人,完善課前檢查和評估。

高一歷史學科教學計劃 篇8

本學期,我擔任高一歷史科教學。學生基礎差,底子薄,且各科成績發展不平衡。相信經過本學期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的 歷史學科成績將會有一個整體的提高。

課程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閲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進一步認識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感知歷史、積累歷史、理解歷史與現實和主動參與的過程。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學習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善於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學會同他人合作學習和交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歷史學習,進一步瞭解中國國情,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激發對祖國曆史與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祖國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教學措施

1、鑽研新課程教材,依據歷史課程目標,針對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精心地設計歷史教學課堂。

2、認真教好每一堂課。上課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注重知識遷移,培養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3、關愛學生,以情動人,耐心輔導每一個學生,認真批閲學生的每一次作業。搞好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及時反饋教學,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採用“ 情境教學”,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在愉快中學到知識。

5、結合實際,開闢第二課堂。本學期要求學生進行適量的課外閲讀和歷史調查活動,收集相關史料,撰寫歷史習作和製作歷史課件等。重點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動腦的綜合能力,逐步形成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材分析

本學期主要任務是完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1必修》內容。本冊教科書講述的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共有八個專題。

本模塊的學習要點:

1、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2、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3、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4、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5、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6、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7、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

8、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通過學習,瞭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進度安排:

周次 教學進度

1 軍訓

2 完成中國古代史基本線索的複習講解

3 中秋放假;

4 完成第一單元的1、2的教學

5 完成3、4課教學任務

6 國慶放假

7 完成第二單元課教學任務;進行第一單元、第二單元政治制度的比較

8 完成7、8課教學任務;

9 完成9課教學任務;安排期中複習;

10 期中考試;期中考試分析,

11 完成9、10課教學任務;

12 完成11、12課教學任務;

13 完成13、14課教學任務;

14 完成15、16課教學任務;

15 完成17、18課教學任務;

16 完成19、20課教學任務;

17 完成21、22課教學任務;

18 完成23、24教學

19 元旦放假;

20 期末考試習題編制;期末複習;

21 期末考試

高一歷史學科教學計劃 篇9

一、學情分析

本屆學生(新校區住校部)共18個教學班,為更好地分層次教學落實因材施教,學校根據學生情況分出三個教學層次,各班級學生均在50人左右。本屆高一學生由於入學成績總體偏低,故情況不容樂觀,初中基礎普遍不夠紮實,閲讀能力均令人擔憂,且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重視歷史。所以,在完成本學期必修1、2教學即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計劃主要做好初高中基礎銜接、閲讀教學和作文訓練,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探索改進講與練的方法並努力提高效益,就成為這一學期教學的重中之重。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要完成必修一、必修二兩個模塊的教學和對應測試評價分析。新編教材以實現不同能力層級目標而劃分單元,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三個維度編排,注重歷史素養的整體提高。因此,使用教材時要注意教學單元的整體性、能力性以及讀寫結合的系統性。

大部分老師剛從高三下來,雖然有上屆的經驗,但落實到教學實際,仍然有許多需要適應學情和值得改進的地方。教師一定要加強個人教學探索和集體備課,充分保證教學進度的順利進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先進得當,保證教學效果的良好落實。

三、教學措施

1、加強個人教學探索和集體備課,充分保證教學進度的順利進行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先進得當,保證教學效果的良好落實。

2、精講“教讀課”,指導“自讀課”,逐步形成個人探究式能力課型和小組合作探究提高課型。

每個單元精講1—2篇“教讀課”,以“課”為例,以知識點或能力點為綱,舉一反三或舉三反一,側重知識體系的初步構建和對應能力的逐級全程培養,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改思想,努力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以達“教,為了不教”之目的。

“自讀課”必以學生自學為主,強調自學課型的內在特點和學法指導,不可將“自讀”與“教讀”兩課型作簡單化“一刀切”的辦法處理。

3、加強教學常規的規範落實,特別是備課的充分和課堂效果的改進,同時重構與新課改要求相適應的歷史“作業觀”。

4、引導學生儘快適應新課改要求下的高中歷史學習,“激活”潛伏太久的歷史學習興趣和激情,“複製”以往優秀的歷史學習習慣和方法,“創建”與新課改要求相適應的高中歷史學習習慣和方法,時時“刷新”新課改要求下的歷史全面素質培養和提升,順利完成每個模塊的測試評價。

5、教師積極探討與必修一相銜接的知識點梳理,知識版塊的整理,能力專題的層級訓練,具體包括:

6、全年級歷史老師齊心協力,統一要求督促學生善於利用零碎時間做好歷史學習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配套訓練:

(1)堅持每天練字;

(2)做好每週新聞關注。

高一歷史學科教學計劃 篇10

新學期開始,為了更好的配合和完成本學年的歷史教學任務,特制定此教學計劃,內容如下:

一、教學內容:

高一歷史必修(I)是政治文明歷程。着重反映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

二、指導思想:

新高中課程計劃在明確高中培養目標、優化課程結構、確保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方式轉變等方面作了積索。所以教學中應緊跟高中課程改革的步伐前進,為了適應這一形勢,確保高考的順利推進,確保高中教育質量的穩步前進,教學中要切實有利於廣大學生的自主發展。

三、教材分析:

人類社會政治領域中的問題是極其複雜的。

歷史必修(I)的8個學習專題,共27課。主要是瞭解人類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習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站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市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從而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人類的政治活動既受制於經濟和社會其他方面的發展,又發作用於經濟及其他活動,給社會發展以巨大的影響。因此,我們學習歷史,瞭解人類社會政治領域中的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學情分析:

高一年級共5個班,每個班將近50個學生,生源質量高低不一,因此,我在教學當中一定要進行分層次分階段地鞏固和提高。針對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則要進行一定較難的作業佈置和試卷的佈置。針對學情和特點略講某些章節教學中一定要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並以基礎知識為主。

五、教學方法:

綜合考點內容,突出學科內的知識銜接,注重學科間的貫通,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基礎訓練,重在運用;拓展訓練,重在提高;綜合訓練,重在發展。使學生既從“點”上拓展,有能對所學知識點結合,融會貫通。

高中歷史教材的主體結構按“學習專題”購建。共八個學習專題,包括導語、學習建議、主要介紹專題的歷史發展線索或學習重點,並提出一些學習方法上的建議。正文後輻射自我測評、材料閲讀與思考,以拓展我們的知識面,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歷史上的政治活動是豐富多彩、極其複雜的,他與經濟活動、文化活動一起構成料人類歷史上多彩的生活活動。只要同學們潛心學習,細心探究,就一定會有許多預料不到的收穫,感悟許多歷史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