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綜合性學習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2.69W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迎來了新的學習生活,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教學計劃吧。以期更好地開展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綜合性學習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綜合性學習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

綜合性學習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 篇1

一、綜合性學習教學和教學計劃

制訂綜合性學習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應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語文學習的規律,在學生髮展的不同階段,根據認識活動的不同特點制定循序漸進的教學目標。因此,小學三個學段綜合性學習的目標除了都應重視“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實踐性”外,第一和第二學段還應加強“趣味性”、“直觀性”和“知識性”,第三學段還應強調“應用性”、“邏輯性”和“哲理性”。

綜合性學習要實現提高語文綜合運用能力的目標,還要遵循學生語文學習的規律。低年級學生由於識字不多和口頭語言比較發達,學習成果宜用口頭或圖文結合的方式表述。中年級學生已能寫簡單的文章,學習成果宜用書面與口頭結合的方式表述。高年級學生書面表達能力和抽象概念思維能力都有較大的發展,學習成果宜用活動計劃、活動總結、專題演講和簡單的研究報告來表述。

正是出於科學的理性思考,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三個階段的綜合性學習,分別提出了比較明確的教學目標。下面試根據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知識與能力三個維度,將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表述如下:

(一)情感與態度目標

第一學段:培養學生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培養學生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的`熱情。

第二學段:培養學生對學習和生活的熱愛與關注。培養學生通過活動學會合作。

第三學段:培養學生對周圍生活或大眾傳媒內容中熱點問題的關注,並通過討論學習辨別是非善惡。繼續培養合作精神。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第一學段:對周圍事物和大自然,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能結合課內外閲讀,共同討論問題。

第二學段: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能有目的地蒐集資料,共同討論。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

第三學段:能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能對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進行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能初步瞭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三)知識與能力目標

第一學段:能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能結合校園、社區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第二學段:能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能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第三學段: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對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能對周圍生活或大眾傳媒內容中的熱點問題作專題演講。

二、綜合性學習的教學計劃

綜合性學習是一種“活化”的學習,各種教科書不可能為它提供現成的教材,至多隻能提供一些供參考的學習項目。為了便於教學實施,各學校、各教師需要安排綜合性學習的教學計劃。

制訂教學計劃應做到:

第一,要按學段或學年來制定,至少要按學期來制訂;

第二,綜合性學習一般採用“主題學習”的形式(也可稱“問題學習”或“項目學習”),每項主題學習一般包含幾次學習活動;

第三,學習的主題可以來源於教材,但更要採納學生的建議;

第四,主題學習要根據課程標準對各學段提出的教學目標,確定比較明確的教學要求,尤其要確定學習過程和方法的要求以及語文知識和能力綜合運用的要求;

第五,主題學習要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儘量讓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

第六,主題學習可按學校組織,也可按年級和班級組織。

綜合性學習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 篇2

本學期我擔任研究性學習的教學任務,這門功課對我來講既熟悉又陌生。説它熟悉是因為我們學校開展這項活動已經有好幾年的時間,也積累了不少經驗;説它陌生是因為我們第一次正式接觸課本,作為一門功課來授課。所以我們也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提高自己和學生。

一、指導思想:

“研究性學習”課程是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為基礎挖掘課程資源強調學生的親身體驗,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小去,在“做”、“實驗”、“體驗”、“創作”等一系列的活動小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門培養創新人才的全新課程。它是讓學生參與學習的設計,有的放矢的選擇,安排自己的課程結構,讓學生既掌握各科基礎知識,又能充分發展自己的特長,讓學生在選擇小學習,在生活小發展,在探索小創新。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兒童掌握的知識比較多,接觸社會的範圍較廣,同時他們具有好奇、好動、好勝、注意力較穩定等特點,所以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一般以遊戲、競賽、操作為主。設計“拼搭”操作性實踐活動課,讓學生利用學具,開展“拼一拼,搭一搭,説一説”等系列活動,使學生在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基礎上,通過經歷活動過程加深對其特徵認識。通過觀察、觸摸等形式,體會平面和曲面的區別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和判斷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形體特徵的興趣和意識,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樣易於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另外應鼓勵學生拼出不同圖形,讓學生在求異、求新中培養審美情趣和創新能力。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獲得親生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和情感。

2、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答問題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3、使學生學會交流,學會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技能。

4、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不怕吃苦、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學理念。

5、使學生了解科學對於自然、社會和人類的意義與價值,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進步,學會關注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增強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四、方法措施:

1、指導學生的主動探究,活動中注意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教師充分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去實踐、去思考、討論,鼓勵學生説真話、展示自己的個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經驗,允許學生節外生枝,鼓勵學生提出新問題、新思路、新觀點,變教師傳授為引導、幫助、促進,切實轉變教師角色,和學生一起成長。

2、積極探索多種實施模式,體現學科特點。把交流與指導密切結合,互相滲透,靈活運用,注意組織活動的周密性,減少預設性,增強對生成性的關注與把握。注重課程活動設計的容量與難度,符合本年級學生的特點與興趣。注重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發揮合作中的探索、分享效應,提升與擴展活動的內涵。

3、爭取多方面的支持,建立有利於綜合實踐課實施的支持網絡,打破學校界限,爭取家庭與社會的支持,更加充分地利用社會與家庭資源。更多地和少先隊活動、班主任搞的活動、學校的有關活動相結合,以整合的觀點看待問題、發揮他們的作用。

五、本學期活動安排:周活動安排

1---2:闡述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出台背景、目的、意義,瞭解研究性學習課程的一般步驟。

3—-9:網絡對小學生學習、生活的影響研究

10--15:小學生消費透視調查報告”

15—18: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小學生的影響”

19—20:小學生應養成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