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冀教版五年級科學教學反思範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03W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冀教版五年級科學教學反思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冀教版五年級科學教學反思範文

冀教版五年級科學教學反思1

本課的重點是通過觀察、分類、收集資料等形式的探究活動,使學生了解動物利用保護色和擬態來保護自己的具體實例,增強對生物適應環境的理解。這一課的重點是要解決兩個問題:“保護色”和“擬態”概念,基於這一教學重點,我採取了以下的教學方法:第一,學生自主學習發現法。導入方面,我直接導入,由自然界的動物30多萬種,在弱肉強食的大自然中,動物為了生存下來,各自有自己的護身法寶,那自然界中的動物又是如何保護自己、逃避敵害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究的問題——9奇妙的護身術。我利用捉迷藏遊戲的方法給學生展示了5種動物,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問題是科學探究的開始,在這樣的情境中他們興趣盎然地帶着問題、帶着猜想、帶着期望,進行積極自覺的探索。説説你找它們的感受,學生説很難找,我問為什麼難找?從而引出保護色和擬態的概念,再出示兩組圖片,尋找它們的相同點,鞏固學生的認知,再次讓學生深入的理解概念,在這個環節,我忽略了書本,應該讓學生在對概念有一定的認識之後,自學書上的知識,從而能正確的歸納出保護色和擬態的概念。我設計的本意是想讓學生在觀察思考的基礎上歸納總結,用自己的話説説保護色和擬態的概念,也許實際操作時體現的不太明顯。第二,注重培養學生蒐集料的能力。在彙報動物防禦敵害的方式時學生給了我很多驚喜,沒想到學生能蒐集到那麼多的資料,有些動物的名稱我還沒聽過,如:椿象放臭氣保護自己,海蔘吐出內臟自切保護自己,等等。第三,我注重小組的合作學習,讓學生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和記錄在表格中。這種實踐活動,使學生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全過程,由觀察圖到歸納概念,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

有待於提高的是,第一,只顧及課件的製作和精美了,學生和課本的交流很少,雖然我把課本上的知識都轉化成了課件,但是學習的過程,缺少了自學文本的過程,課件應該適當的取捨,和文本互相融合。第二,給學生練習的時間不充足。給學生鞏固知識做練習的時間少,沒能很好的反映出學生學習掌握新知識的情況。第三,沒很好的利用課上生成的課程資源。實際教學情況和我的預設存在差異,科學課堂是一個開放的課堂。課上出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小意外,在結課環節,我説世界上每6小時,就有一種動物滅絕了,聽到這句話,你有什麼感想?我的設計意圖是旨在讓學生樹立愛護環境,和動物和睦相處的意識。也許是有的學生沒理解其中的含義,一位愛思考的男生站起來説,“我不同意這種觀點,蒼蠅為什麼沒滅絕?”這很出乎我的意料,是他的理解出現的差錯,還是我表達的不夠明確,答非所問,我有一點氣憤更多的是慌亂,怎麼處理呢?有點躲避他的話題,如果我這樣説,那是因為有適合蒼蠅生存的環境,蒼蠅才能生存下來,如果我們的生活很乾淨,一塵不染,蒼蠅就無處藏身了,例如,恐龍的滅絕就是因為它不適應環境,無法生存下去所以滅絕了,這也是生物學家達爾文説的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自然選擇,有些動物是因為它的數量很少,物以稀為貴,所以才被定為國家保護動物,特別加以保護。這樣的回答,既向學生講解了蒼蠅為什麼沒滅絕,生物生存的法則,也滲透了愛護動物,保護它們生存的環境的意識,一舉兩得,看來我還要繼續努力,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這樣,課堂才會更加高效、充實、精彩!

冀教版五年級科學教學反思2

《山脈的變化》是冀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的第四單元“地表緩慢變化”的第一課,是在上學期學習了“地表劇烈的變化”單元的基礎上,探究影響地表緩慢變化的諸多外力因素。重點是學生設計模擬實驗並進行實驗操作。本課通過4個相關聯的活動,用觀察、假設和探究的方式,讓五年級的`小學生經歷了一次研究山脈的變化過程。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高漲,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特反思如下。

本課導入時,首先根據學生日常的生活體驗提問“你喜歡爬山嗎?你想知道山脈是怎樣變化的嗎?”來引入課題,而後出示了不同形態山脈的圖片來引導比較“老年山脈”和“幼年山脈”在外形上有什麼不同?想象“老年山脈”在形成初期是什麼樣的?為什麼“老年山脈”會變成現在的樣子?引起學生的思考;第二個活動通過對有可能引起山脈變化的自然力量,提出假設;由於引起地表變化的諸多因素對山脈的影響極其緩慢複雜,對只有短短几十年生命歷程的人類生命個體來説,是無法觀察到其變化的全過程的。因此,第三個活動是根據假設,進行模擬實驗,並記錄實驗的結果。

在第二個教學環節,學生的表現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設計課程時,我本來預設了多種引起山脈變化的因素,但還是有學生提出了生物屍體對巖石的腐化作用,初聽這個猜想,我有些措手不及,但隨即肯定了學生的猜想。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科學知識和生活經驗,他們完全可能提出各種各樣的假設,因此教師在課前一定要充分預設,並及時給予學生適當的解釋與肯定。

其次,在學生設計實驗環節,仔細想來教學的每一部我都牢牢的掌控着,比如我事先準備了玻璃片,酒精燈,試管夾等。學生很自然的就想到了“模擬冷熱變化對巖石的作用”於此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在設計實驗時只能摹仿課本給玻璃片加熱,然後用水冷卻。學生拿什麼設計課本以外更開放的試驗方案?這裏可以讓學生在看到課本內容和實驗器材之前先設計實驗方案,這樣的實驗設計可能五花八門,但也能最大限度的放飛學生的思維。然後再給出實驗器材引導學生根據所給器材設計實驗並操作。

遺憾的是學生對課堂上的模擬實驗和大自然的真正的風化作用還不能有效的整和,課堂上的體驗、推理及運用想象建立假設、理解和實際總存在着一定的“縫隙”,學生經過實地考察後整理出的問題,課堂交流起來就很能切入到問題的要害。因此如果有條件的話,應儘量滿足學生親身體驗。感受到的往往比“想出”來的要直接實際的多。

探究教學所追求的不只是讓學生收穫知識、認識事物,還幫助學生獲得對生活、對世界、對人生的感悟與體驗;不只是讓學生獲得探究世界的能力,還鼓勵學生有質疑問題的勇氣和樂於創新的精神;不僅讓學生感受到知識、智慧的重要,還讓他們體會到個性發展的自由、生命力量的彰顯。

最後,課堂實驗的完成並不是教學的終結,運用於生活實踐才是知識的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