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生物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83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生物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生物教學反思

生物教學反思1

教師拋棄了傳統的決定者的角色,成為學生思想情感的反應者、學習活動的諮詢者和合作者,認為學習活動需要整個人(包括軀體、情緒和心智等方面)的參與,而不僅僅是心智的投入。因此教師要真誠地接受學生,對學生表現出來的情感,不做評判或訓導;學習是自我發起的,教師不能單方面地施加壓力或強制。教師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要做的事是幫助學生澄清自己想要學習什麼;幫助學生安排適合的學習活動與材料;幫助學生髮現他們所學材料的個人意義;維持着某種學習過程的心理氛圍。可見,非指導性教學觀倡導的課堂氛圍非常適合學生的自主探究,也就是説,教師只有具有了這樣的非指導性教學觀,才可能開展較好的探究教學,才可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人。

教師要理解學生,改革傳統的學生觀。學生不再是“無心、無我、無情”的學習機器,而是富有天性和個性色彩的主體。因此,素質教育強調讓學生整體發展、全面發展和生動活潑的發展,培養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從而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能力,培養具有個人特色的探究精神能力和創新能力,形成一種獨特的學習方式,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根據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生物教學要養成一種良好的學風:嚴謹、和諧、拼搏、創新。還要形成一種基本的學法:強化自學意識,養成濃厚興趣,敢為他人之先,勇於知識創新,樹立遠大理想,磨鍊意志品質。生物學教師也要有一個基本的科學的教學方法:創設激勵情境,着意培養能力;重視創新思維訓練,培養科學探索精神。

教師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建立民主的生物課堂,實施合作教學。創造和諧、活躍、熱烈、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這就是倡導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明確是“互動”,那就不是“被動”;因此“互動”必然是“雙向的”,而不是“單向的”。

教師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學會學習。擯棄那種“我講你聽”的被動式灌輸,互動在實際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為他們創造一個與教學相符的民主氛圍,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師生交流中讓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實踐中發展能力。

生物課上教師要充分利用實物、標本、模型、圖表、演示等為學生提供感性材料或通過提示觀察的具體要求(順序、顏色、結構層次、排列、反應特點等),引導學生進行有序的觀察比較。宏觀上面向全體,微觀上因材施教;樹立知識學習和智能發展相統一的教學觀,倡導教學民主,建立新型平等的師生關係,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師生建立了民主的生物課堂,還要拓寬教學活動的時空觀,建立教學過程的開放觀。隨着社會信息化、數字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生物課程的設置已從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擴展到發展課、綜合課、社會課;學習空間也從課堂延伸到家庭、社會直至大自然;學習時間已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校外,直到一切可能接受社會、自然信息的時機。形成教學開放觀的“教學規範”,從“灌輸中心的教學”轉型為“對話中心的教學”。真正的學習不能停留於單純的知識的記憶,而應當是學生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建構,這是一種交互作用的能力觀。學習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的交互作用,也是人與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能力的形成與發展不是孤立的,總是處於一定的情境之中的。教師要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習空間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所以生物學教師必須開發、開放教學過程,根據生物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寓教於樂,有效地利用多種教學資源,拓寬生物教學的方法和渠道。

教師要拓寬教學的時空觀,還要確立學生主體活動在教學中的地位,生物學教學與學生活動可以有機的結合起來,只要加強生物課特點的分析,其主體活動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其實是非常豐富的。生物教學強調探究,強調學生的活動,藉助活動來真正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這在客觀上保證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塑造和建構了學習主體。只有在各種各樣的生物實驗活動中,學生才自始至終是自覺主動的行為者,而不是教師的追隨者,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自在地進行各種各樣的探究、操作、體驗活動,學習才具有了主動探索大自然的意義。通過學生自身的自主的思考活動,可以瞭解知識獲得過程、經歷知識價值生成過程,從而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而不是機械接受和背記知識結論

生物教學反思2

1.放慢速度,注重基礎,順利過渡。

高三新教材知識資料多,剛進入高三,知識突然增多,難度加大,學生會覺得不適應。學習的難度雖大,但是仍然注重考查基礎知識,這時就應放慢教學速度,使學生在課堂理解的基礎上加深記憶,幫忙學生慢慢過渡,逐漸適應高三的生物學習。

要認真理解生物學的各個概念、定律。看書解決不了問題,實際上學生們對概念的要點一般都是清楚的,對概念還需要理解,要下工夫研究理解,不要搞題海。學生做題裏面的錯誤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錯誤,或者理解錯了,或者概念模糊,這樣造成的錯誤是超多的,而且這些錯誤如果不去發現,不去真正的搞懂它,你會錯很多次,而自己還不明白怎樣錯的,所以要弄清楚概念,要把概念搞清楚,錯了一道題,要明白到底錯在什麼地方?是概念哪些地方理解的不到位,只有經過這樣艱苦的思索的過程,才能有所提高。沒有反覆思考,對概念的理解就深入不進去。不要匆匆忙忙做題,對於典型的題目,過去高考代表性的題目要很好的思考,看看應用哪個概念以及規律?怎樣用?只有這樣才能把概念搞清楚。高三複習階段切忌脱離課本,利用超多的參考書和練習冊。教科書是最精練和全面的,對它要讀熟、吃透

2.以舊代新,建立知識體系。

高三第一學期的教學任務主要是第三冊書,但是高三的新教材知識是在高二知識的基礎上聯繫實際的一些深入的應用,從高考的最終任務出發,最好方法就是以舊代新,把高二兩本教材的資料加進來,先複習,逐步深入,再引出高三教材的新知識,這樣複習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幫忙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此外還應注意,此刻的學生,初中學習的生物知識所剩無幾,高中課本對這些知識的涉及也很少,但是高考對知識的考查十分全面,複習時應有目的的把一些重要的初中知識整合到高中所學得知識中,幫忙學生全面的複習。

3.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習興趣,降低教學難度。

由於高三教材中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比較多,資料相比較較抽象,課堂教學中要把握住運用多媒體的過程,我針對教學的資料查閲了超多的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按照自己的教學意圖修改後,運用於課堂教學,例如框圖,表格,圖片,錄像等媒體方式,能夠把抽象的知識形象直觀的呈現出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有利於學生理解新知識,同時也節省了課堂寫板書的時間。

4.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繫,關注生物學科研究的熱點問題。

近幾年來,生物高考愈發注重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如人類基因組計劃、克隆、基因工程、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等。對於理論聯繫實際的考察也逐漸增多,例如:無土栽培與植物的礦質代謝、癌變與生物的變異、環境與生態學知識、光合作用與糧食增產等等。所以要求我們引導學生去關心跟生物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並且學會將學到的生物理論知識應用於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中。

5.加強對學生實驗潛力的培養。

連續幾年的高考試題都十分強調考生的實驗潛力。有的題目是改正錯誤的實驗步驟、有的是要求設計實驗步驟、有的要求預測實驗結果或分析實驗現象等。這些題目從方案到結果的分析都是開放的,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創新精神,真正是在考潛力。教師講實驗,學生背實驗肯定不行;照着教材的實驗設計依樣畫葫蘆做實驗也不行。在實驗教學中我們務必讓學生真正弄懂實驗原理,弄清實驗中每一步設計的科學依據。要讓學生掌握整個中學階段生物學實驗所涉及到的一些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如比較實驗法、單因子實驗法等。同時應增加一些探索性的、開放性的實驗,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方案、動手操作,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潛力。

(二)教訓:

1.精簡習題

精選精練,不搞題海戰術。有的學生手裏有超多的參考書,好的教學輔導書一本足夠,練習冊一本足夠。高三的時間很緊,要做的題太多,把所有的高考題都做一遍是不可能、不現實的,做題之前必須精選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的題型或資料,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每次考試後有的學生就急於明白答案,把正確答案記在卷子相應的位置就完事大吉了。其實重要的是要知其然,發、更要知其所以然。此刻理綜考試,強調考的是用知識,用的是潛力,而不是死記硬背,要把知識活學活用,才能解好這個題。考完試後講評很重要,要讓學生分析自己做的題的對錯在什麼地方,把知識點深挖、吃透。不能簡單的歸於馬虎或者粗心大意,根本的問題還是對概念的理解和運用的不夠。在高考前,學生做過的試卷就是複習重點,尤其是以前做錯的題,不就應羞於拿出來,實際是學生積累的一筆財富。

重點突出,全面複習,不能“押寶”。有人説做歷年的高考題,能預測高考的出題方向。高考資料顯然是主要考主幹知識,但不可能避免個別偏題、怪題,涉及細枝末節的知識點。複習要把握複習主幹知識,但不能忽略小節。猜測或給學生猜測考哪部分資料是不可取的。高考年年考實驗題,但是考的知識點,考的方式、角度是不同的複習務必全面。從實驗的目的、原理、實驗材料、處理、觀察記錄結果、現象分析、得出結論都要認真分析。

佈置給學生的練習必須要精簡,不能圖多,否則學生做了很多題,任務重,卻抓不住重點,效果反而不好。精選習題就需要老師去做很多題,並且細緻的整理,歸類。例如有針對性的找出不同的難度的題目適合學生在不同的時期去練習,某一類型的題不圖做得多,弄懂綜合的一道題,一系列題目都能夠掌握。

2.鼓勵學生多討論,多思考,培養分析潛力

教學中不能只顧自己講解,一味的講授式,使學生長期的只是被動的理解,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潛力。更多的就應讓學生主動的思考,並且去交流討論,找到自己的問題,帶着問題去理解老師的講解,同時一些簡單的問題,同學討論就可解決,老師不必題題講解,耽誤課堂時間。

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有些教師盲目地拿着答案來對,凡是跟“答案”一樣的就算對,不一樣就算錯。實際不管是老教師還是新教師,把題拿給學生之前,最好自己先認真做一下,多聽聽學生的“答案”,有無道理,是否恰當,有沒有新意。學生的思維活躍、創造力強,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就應多鼓勵學生、欣賞學生。這樣才能教學相長,是教師自己得到提高。

(三):推薦措施:

1.強調審題的重要性

高考中非選取題所佔比重比較大,學生在平時的練習中遇到的問題就是,自己的答案和正確答案偏差較大,但是並不明白如此答題的原因。做再多的題,仍然不會思考。原因在於學生不會審題,針對這個問題,平時練習中,注重訓練學生在題目中劃出關鍵詞,找出考察的知識點,有針對性地思考,並寫出分析後的答案,使學生找到答案唯一的原因。

2.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

高考試題雖然難度大,對潛力要求高,但是考察的方向依然是注重學生對於基礎知識的掌握,沒有知識的積累,潛力是很難構成的,所以教學中仍然要注重落實基礎知識。高三下學期我們要做超多的練習,講評試卷的環節十分重要,我再講題的時候,不是在講某一道題為什麼選A,更多的是,利用每一道題的4個選項,將所涉及到的所有知識點,不厭其煩的帶着大家重複,去複習,為的就是讓學生對於反覆去熟悉這些基本知識,熟悉的基礎上才能靈活運用。

3.訓練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高三下學期,練習模擬題十分多,如果只是機械的做題,講題,題目越做越多,錯題越來越多,做過的再做也仍然出錯,學生感覺收穫並不大。這樣就需要老師教會學生對做過的習題有目的的歸納總結,例如:針對考試説明,找出高考考察的知識點,把比較重要的幾套題目分別進行整理。同一個知識點,能夠考察的方法很多,能夠正向推理,也能夠逆向思考,放在一齊進行歸納總結,難點就更容易突破,學生印象也比較深刻,總結的資料也有利於後邊的複習。

生物教學反思3

人體生命的生理過程,往往是看不見、摸不着的。怎樣加深學生對生理過程的理解,這是學生能否真正掌握知識的關鍵。實踐證明,以往的教學模式,單純地教師講解,只能是紙上談兵,空中樓閣。俗話説,“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話很有道理。這節課我運用電腦的動畫功能模擬尿的形成的生理過程。先畫一個腎單位模式圖。用幾種顏色的小圓點分別表示血液中的水分、無機鹽、葡萄糖、尿素。畫面顯示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幾種顏色的小圓點不斷從腎小球裏濾出來,形成原尿向腎小管流去。在腎小管的不同段形象顯示原尿的重吸收過程,大部分代表水、無機鹽的小圓點和全部代表葡萄糖的小圓點進入腎小管外的毛細血管中,而代表尿素和尿酸的小圓點以及少量的代表水分和無機鹽的小圓點則繼續往前,流入收集管中形成終尿。教學中,讓學生觀看動畫,看清楚各種顏色的點的來龍去脈,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代謝廢物是從組織細胞裏來的,由血液運

送到腎臟,在腎臟這裏經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即通過媒體結合顯微演示,使微觀生理過程變為宏觀生理過程,學生再加以觀察、思考,符合人的認識思維過程,這樣比單純的講授生理過程效果要好得多。

通過開展媒體組合實驗教學,不僅學生學得透徹,而且教師教得得心應手,使我們的生物顯微實驗教學如虎添翼,達到了新的水平。實踐證明,發揮媒體組合優勢,能大大增強顯微實驗效果,從而使生物實驗教學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生物教學反思4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質的運動、物質結構及變化、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天,我們作為一位生物老師應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以便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

初中生物的教育對象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其教學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特別是我們民族地區的學生,我們生活的環境本來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生態系統,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這就更能讓學生深有體會。也要求老師注重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我就是一直。我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應以學生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思想,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多注意選擇與學生生環境密切聯繫的課外知識。

我是一名剛剛走上教師崗位的老師,對教材還不是很熟悉,特別是對知識的系統性還不是很瞭解。但是我知道作為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教材對於老師來説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不能作為教學的絕對依賴。從上崗這段時間來看,我覺得我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系統地進行研究,要知道在整個初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以後的教學中,通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

另一方面,通過日常聽課和學習,我也認識到自己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生物課堂是和生活緊密聯繫的一門學科,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能得出很多的結論,他本身就是一門研究自然的學科,所以要求我們生物老師要注意觀察身邊的各種現象,更重要的是也要培養學生這種能力。生物教學是靈活的,課堂上,學生應該是活躍的,我們要把握整個課堂,適當地激發學生的思維,多讓學生來用身邊的例子進行討論,自己得出結論。紮紮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講清生物的各個概念、含義、特性等,充分利用課件、實物等,有時也可以畫簡筆畫來進行知識的講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範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係。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收集資料的能力、團結合作的能力、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方法上,應儘量靈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根據課程結構設置內容特點、課型特徵以及學生的基礎、興趣情況和實際教學環境,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應根據不同的課型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生物問題過程中,引導學生,從不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生物教學反思5

本節課是在新課標精神的指引下,而開展一系列活動的。

因此,一開始我就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參與討論如何進行校園生物調查,為調查活動制定具體的調查方案,培養學生的思考問題和設計方案的能力。學生明白了調查方案及注意事項後,就開始實地調查、記錄、交流、收集資料,讓學生做科學,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然後對調查內容進行整理、統計,使同學們更好地領會如何去認識和研究生物。最後,通過兩節課的設計調查方案、實地調查、彙報、整理統計等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突出調查是一項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本節課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及主動探索式的學習,也很好地培養了他們的分工合作精神。同時,也試圖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全面提高每位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的新理念。

本節的教學應注意幾個問題。

第一、調查活動一定要落在實處,小組內事先設計好調查表是非常重要的,這有利於學生按錶行事,避免盲目。

第二、調查評價可分兩方面。

一是小組內互評,讓學生根據調查表的認真態度評分。

二是教師應給調查報告做出評價等級和評語。

生物教學反思6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總結歸納魚類的基本特徵;

2.瞭解其他水生生物的種類;

3.知道水域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二)能力目標

1.具有初步的總結歸納能力;

2.鍛鍊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學會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環境、社會等實際問題相聯繫,並運用到生活中去。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小組活動自己找出答案,激發學習的興趣;

2.瞭解水域環境保護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1.魚類基本特徵的總結

2.其他水生動物的分類

3.水域環境保護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三、教學難點

1.魚類基本特徵的理解及實際運用

2.其他水生動物的分類

四、教授課時

1課時

五、教學準備

(一)學生課前準備

已經完成了魚類運動、呼吸等基本結構特徵的學習

(二)教師課前準備

製作“魚類辨析”遊戲的圖片

多媒體幻燈片的製作

六、教學過程:

(一)魚類特徵的總結:

通過展示代表性的圖片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對魚類的基本特徵進行歸納總結:

體表被鱗片;用鰓呼吸;用鰭輔助游泳;出現上下頜的分化;有脊柱……

(二)水生動物的分類

1.小組合作,進行魚類的辨析

全班分為六個小組,每組發一張圖片,圖片上有一個動物的圖畫和文字介紹。同學們在仔細觀察後對其是否屬於魚類進行辨析。是魚説出依據,不是魚的説明其與魚類的異同點。

一定時間後由小組派代表向大家彙報討論結果。

海馬:1.身體側扁,全身無鱗軀幹被骨板包圍

2.有脊柱

3.終生生活在水中.能以直立狀前進

4.用鰓呼吸

(魚)

鯨:1整體形流線型,俗稱鯨魚

2.皮膚裸出,沒有體毛

3.有脊柱

4.用肺呼吸

5.胎生、哺乳.

(哺乳動物)

海龜:1.身體表面覆有鱗片或角質板

2.有脊柱

3.用肺呼吸

4.陸地繁殖,卵生

(爬行動物)

螃蟹:1整體表長有質地堅硬的甲

2.身體分節,具有分節的附肢

3.用鰓呼吸

(甲殼動物)

章魚:1.身體柔軟不分節,左右對稱

2.用鰓呼吸

(軟體動物)

水母:1.身體呈輻射對稱

2.結構簡單,有口無肛

3.具有伸出的口腕

3.無呼吸系統

(腔腸動物)

2.教師分析答案

對答案進行判斷分析

引導學生對不同種類動物的基本特徵進行總結,介紹各自分類學地位及其他代表種類

3.佈置任務:

鯊魚是魚嗎?

由學生自己在課後查閲相關資料進行判斷

(三)水域環境的保護

1.水域環境的保護的緊迫性

展示赤潮圖片,介紹赤潮成因,危害;

2.水域環境的保護的成功實例

洞庭湖退耕還湖後鳥類數量種類明顯回升

3.保護水域環境從身邊做起

生活污水的處理

廢舊電池的處理

七、板書設計:

(一)魚

1.游泳

2.呼吸

3.魚類基本特徵的總結

體表被鱗

用鰓呼吸

用鰭輔助游泳

有上下頜的分化

有脊柱

(二)其他水生動物

1.哺乳動物:胎生哺乳

2.爬行動物:用肺呼吸陸地繁殖卵生

3.甲殼動物:體被甲體分節具有分節附肢

4.軟體動物:身體柔軟不分節

5.腔腸動物:輻射對稱具有消化腔有口無肛

(三)水域環境的保護

1.水域環境的保護的緊迫性

赤潮成因,危害

2.水域環境的保護的成功實例

洞庭湖退耕還湖

3.保護水域環境從身邊做起

生活污水的處理

廢舊電池的處理

八、課後反思

魚類基本特徵的總結通過一一展示代表性圖片的方法加深了學生的印象,並且較好地引導學生自己進行總結歸納。但是由於緊張,遺漏了很重要的一點沒有解釋清楚:所總結的五項基本特徵不是必須一一符合才是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以致於學生在隨後的小遊戲中不能很準確地進行判斷

魚類辨析是課後習題的一部分,但是考慮到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很難準確地進行辨析,於是把這部分知識設計為小遊戲,由老師提供相關的背景知識,再進行小組討論,效果不錯。此外還把其他水生動物這一塊知識也設計到遊戲中,用形象生動的卡通畫吸引大家注意,加深了記憶和理解。

生物教學反思7

提高課堂效率是或者説實現高效課堂,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畢生追求的目標。廟個人,每節課都會有自己的精彩之處和不盡人意的地方。這裏我根據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自己的認識。

一、內容要詳略得當

教學要學生會的不講,主要的則詳講,次要的則略説,不可平均用力。

“效率”的含義,就是指單位時間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穫。衡量一堂課的教學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學時間,即在教與學活動過程中學生學習知識、習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千方百計地提高45分鐘的利用率。

二、訓練要有針對性

課堂反饋和檢測要與教學目標一致,難易適中。作業要針對不同的學生,佈置相應的習題。上課時,提問要有針對性,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所收穫,都能獲得激勵和自信。

三、功夫要下在備課上

課堂教學效果如何,關鍵在於備課。因為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備課時首先要備學生,即瞭解學生的知識底細,學習特點,只有知道學生該學什麼,才能弄清自己該教什麼。二,要備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掌握本節的重點難點內容,與前後知識的聯繫。三要備教法,針對學科特點和教材內容以及學生情況,採取有效的教學方

法,對症下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否則,閉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無效勞動。

四、要做好反思

反思要在課堂上和課後進行。課堂密切注意學生的表現,隨時調整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不同的班級和學生,要有不同的方法。這樣才能實現高效課堂。課後反思要反思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和失敗的地方,反思學生的反饋情況,從而讓自己不斷得到提高。

生物教學反思8

一、教學設計

(一)教學思想

本節課的設計緊貼課程標準強調的宗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結合探究實驗,使得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從感性過渡到理性;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學習,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對知識的初步認識和理解,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教師的重點指引和難點突破,幫助學生完成從對知識的初步認識和理解昇華到對知識的綜合理解和應用,從而真正轉化為能力和素養。

由於本節課的知識側重在理解水平,所以在課堂練習的選擇上也應側重於知識的應用,另外結合“問題—探究—發展”教學模式,在選題上應同時側重知識的發展和學生的發展。

(二)學情分析

雖然這一屆高二的學生在初中使用的是人教版的舊教材,初三和高一又沒有接觸到生物學,在本節課的生物學知識支撐上比較薄弱,不過對於生物學也有一定的瞭解,加上我所教的這個班的學生對學習生物學有着濃厚的興趣,所以能夠組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開展自主探究。

廣州市番禺區禺山高級中學在前年就開始推行“問題—探究—發展”的教學模式,高二的學生對於這種模式十分熟悉,具備施行“問題—探究—發展”教學模式的基礎。該模式在本節課的教學上具備很強的可操作性。

本節課主要從一個探究實驗入手,通過分析探究實驗,瞭解細胞呼吸的類型和產物,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然後上升到一個理性認識,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本課時強調對於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由於我校學生大多是農村孩子,對於農業生產的田間管理有着一定的感性認識,所以本節課的知識點能緊密結合學生的自身體驗和熟知的社會生活(諸如人體高強度運動後的肌肉痠痛、甜酒的`釀製等),從而能夠通過創設學生熟悉的情景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究問題的主動性。

(三)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知識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本節課的重點有4個:

1.關於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實驗。

2.細胞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

3.細胞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聯繫和區別。

4.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

其中對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探究,要學生感性瞭解不同呼吸類型的條件和產物,並熟知對比實驗在科學探究中的作用和設置條件。

知識結構: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通過自主學習理解細胞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

②通過比較和討論理解細胞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和聯繫。

③通過綜合分析,學會應用細胞呼吸的原理。

2.能力目標。

①通過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②通過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對信息的獲取、判斷和利用能力。

③通過評價,培養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和評價能力。

④通過課堂練習,培養學生對於知識的應用能力、發散能力和遷移能力。

3.情感目標。

①通過對知識的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生物學的主動性。

②通過對知識的學習,增強學生對於自身的瞭解和對社會問題的關注。

(五)教學方法

目標教學;自主性學習;合作探究;評價學習。

(六)課前準備

兩組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實驗裝置(其中一組為演示組,另一組為實驗課上的學生的裝置)。

(七)教學流程

二、教學反思

遵照上述教學設計,我實施了這節課的教學活動,並取得了成功。主要表現為: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都很深入,學生之間的互動評價學習得到充分的發展,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但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了存在的問題和一些應該注意的地方,如果能夠做好這些,課堂教學的效果會有進一步的提高。

(一)指導思想明確

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助學生完成從對知識的初步理解深化到綜合理解和應用上,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真正地發揮主導作用,這樣就保證了課堂是學生的,學習是高效的,發展是實際的。

(二)課前準備充分,對教材、學生、教法和學法的分析客觀實際

這一點是保證課堂教學得以順利、高效實施的前提,正是正確分析了學生的學習狀況、知識儲備、能力儲備,才能適當地進行分析探究和自主性學習。

(三)合理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

本節課使用的教學模式是“目標教學”“問題—探究—發展”教學以及“自主性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是對多種模式的取長補短,優勢在於課堂活動的連續性和遞進性。

一開始的展示課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從大體上了解本節課的範圍和內容。

引導性問題不要求探討些什麼,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激發學生的興趣。

這節課具備分析探究實驗的任務,作用就是為了讓學生從感性認識過渡到理性認識。

展示自主性學習的任務和要求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主要是限定學生自主性學習的範圍、要求和任務,避免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出現盲目性,是保證自主性學習取得實效的措施。

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是課堂結構的主要部分,它主要是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獲取信息和理解歸納的能力。

基礎知識的回顧是教師為了檢查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效果而設立的,在本節課中我藉助了其他課程資源上的知識網絡組織基礎自測題。

在學生對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和掌握之後,通過教師的引導、提高和發展,幫助學生完成從對知識的瞭解深化到對知識的綜合理解和應用,轉化成能力;最後設置的課堂練習就是為了反饋前一環節(教師引導、提高和發展)的效果而佈置的。

所以從整體上説,這種教學模式具備整體上的完整性和課堂教學活動的連續性、遞進性。

(四)恰當合理選取、精析經典例題,課堂、課外作業互補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只選用了一個例題(見附錄)進行評析,這個例題是關於釀製甜米酒的,農村的孩子大多數熟知這個過程,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極大地引起他們探討的興趣,而且能夠使得他們的知識學以致用,真正地為科學素養的培養服務。當然也並不是説這個題目就涵蓋了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點,所以在佈置課堂作業的時候,我注意了知識點的互補性。

雖然説課堂教學的實施比較成功,但是也存在一些地方需要進行改進,主要體現在:

1.探究實驗的分析最好能在這個課時之前就完成,如果留在這個課時內完成,會使課堂時間緊迫。所以到我佈置作業的時候,已經下課了。

2.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最好能分段實施,避免枯燥乏味,否則容易降低學生學習的熱情。

附錄:(例題)

閲讀下面關於甜米酒的釀製過程,回答問題:

步驟(1):將糯米煮熟;

步驟(2):用開水澆燙小口容器罐的內部後,留作釀製容器;

步驟(3):將煮熟的糯米和適量的酒粬(酵母菌)混勻後,放入釀製容器;

步驟(4):密封容器。

問題:

(1)為什麼要將糯米煮熟?

(2)為什麼要用開水澆燙容器?

(3)為什麼要在糯米的中間留出一個空間?

(4)為什麼要密封容器?

(5)在釀酒的過程中總是“先來水”,“後來酒”,為什麼?

生物教學反思9

經過七年級生物一個學期的教學,我對生物教學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一、初中生物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才,而是為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併為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基礎。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而又貼近生活的例來幫助學生一步步走近生物學。例如:講授生物細胞分裂時,將物細胞的分裂比作揪面髻,將植物細胞的分裂比作壘牆,以體現二者的區別。總之,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教學理念的中心。

二、作為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由於是首次使用北師大版的教材,對教材瞭解研究不夠,使我這一學期的教學走了一些彎路。比如在講光合作用這一節時,課時的安排就很讓我頭疼。核心內容當然是光合作用的反應式,但是對光合作用的探究過程的確需要一番統籌和安排。課後我對教學思路做了一番整理,覺得還是以光合作用的反應視為主線來安排要好一些。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説又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賴。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的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還要緊扣課程標準。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初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哪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

三、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探究式活動。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直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一定是絕對的,相反,對於生物學科來説,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後的科學探究中發現其他的解釋。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前人通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為教學並不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相反,我的課堂設計大多都是將學生置身於當時科學家們所處的環境,讓他們通過體會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引導他們找到隱藏在各種生物現象下的本質規律。同時也鼓勵學生對老師、對書本提出質疑,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證實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對於學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為老師要給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顆創造心是最可貴的。在今後的教學中作為老師,我要盡力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創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過演講比賽、寫保護動物的倡議書、辦手抄報、知識競賽等方式,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我相信,在這樣一個輕鬆、愉快又充滿鼓勵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無論在知識、能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是最優秀的。

生物教學反思10

在初中生物科學的教學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緊緊抓住三部分

一、初中生物科學的教育對象是面向全體同學的,他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同學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説,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同學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同學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同學基本素質為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於生物圈二號計劃的專題講座,在拒絕毒品時會讓同學觀看中國拒絕毒品的宣傳片等。總之,豐富同學知識、提高同學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教學理念的中心。

二、作為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説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賴。我認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處去看才能覺得清澈見底,也就是説,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為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初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同學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同學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同學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同學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三、提高同學的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探究式活動。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直給同學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一定是正確的,相反,對於生物學科來説,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後的科學探究中發現是錯誤的。在教學中,同學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前人通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為教學並不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同學。相反,我的課堂設計大多都是將同學置身於當時科學家們所處的環境,讓他們通過體會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引導他們找到隱藏在各種生物現象下的本質規律。同時也鼓勵同學對老師、對書本提出質疑,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證實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對於同學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為老師要給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顆創造心是最可貴的。並且作為老師,要給同學提供一個適合創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過演講比賽、寫保護動物的倡議書、辦手抄報、知識競賽等方式,鼓勵同學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們在這些活動中的一些創新,我相信,在這樣一個輕鬆、愉快又充滿鼓勵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同學,無論在知識、能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是最優秀的。

生物教學反思11

“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式學習”是生物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引導學生自主進行綜合應用的實踐性活動、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課程改革的靈魂。基於以上理念,教師進行了本節課的設計與教學。

本節課內容包括: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3個部分。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一味地追求核心知識點進行教學,就很容易使這堂課成為一節純粹的生物學知識介紹,又重新走上了“滿堂灌”的傳統教法上。這樣,無論是老師、學生,都會感到枯燥乏味。因此,為了鍛鍊學生自主學習、應用知識的能力,本節課教師大膽採用了全新的教學方式。

課堂的最後幾分鐘,教師對這3種植物的特徵進行系統小結,歸納明確本節課的核心知識點。之後進行情感滲透,使學生認識到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重要的成員,我們要更多地瞭解它們,從而更好地保護它們。同時,給出課外探究參考課題,讓學生帶着問題下課,將所學知識引向深入,既有利於學生對本節知識的思考、回顧,又有利於後面知識的學習。

總的來説,這節課給了學生很大的自主學習的空間,使學生不僅學習了知識,還掌握了一些學習的方法,鍛鍊了一定的能力。無論從知識與能力,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

生物教學反思12

生物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同時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以技術應用廣泛、知識創新快的特點,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不斷的創新性。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反思,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成果。

1.紮實嚴謹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當紮紮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需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範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係,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律的模糊感。 在習題講析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即啟發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挖掘隱含條件,抽象生物情境,提出規律列式求解,做出結論並加以討論等,做到解題過程步驟完整,推理嚴密。

2.聯繫實際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繫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 在課堂講授中,教師應儘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

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教師應當善於觀察,挖掘生活實例中的生物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指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是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創新能力。學習指導就是要打破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形成科學的高效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神經系統時,名詞多而抽象,可以把易混淆的名詞列出來,讓學生在組成和分佈上分析、比較它們的異同點。例如神經中樞和神經節、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中樞等。當學到“神經元”時教師可讓學生取一節有節的樹枝,那麼枝節就可比喻為細胞體,較細的可看為樹突,較粗的就可比喻為軸突。樹皮就可理解為髓鞘,那麼較粗的枝條和樹皮合起來就“組成”了一條神經纖維。像這樣在學習過程中把知識進行創造性地再加工,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4.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方案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置情境,鼓勵學生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這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後,可讓他們親自設計實驗。在實驗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都可讓他們去試一試。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和按書用做的感覺和效果是不太一樣的,通過這些過程,既能培養他們獨立且科學地思考問題的能力,又能培養他們觀察、實驗、思維、自學等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總之,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教學反思對生物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生物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有效途徑,也是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生物教師成長為更合格的教師。

生物教學反思13

評價要由知識傳授為本向能力培養為本轉變。傳統課堂以知識為本位,以教材知識的傳授為主,課堂評價也以知識記憶、強化訓練作為重點,很少讓學生討論和質疑。這種課堂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個性、綜合素質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批判精神、科學精神的培養也無從談起,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想象力被消磨殆盡。

評價必須與時俱進,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教師應該更新教學觀念,更新課堂教學方式,切實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建立新型評價制度。互聯網技術、多媒體數字教育技術、“雲端教育”、太空授課、電子書包等新興技術正在改寫教育,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環境、學習觀念也都在不斷更新。傳統的教材概念、課堂概念已經新增了許多內涵與外延,如果教育者還不能轉變觀念,只能落後於教育的腳步。學生通過網校、網絡課堂、電子圖書館、電子閲覽室等新型學習渠道所得到的知識容量、思維能力訓練、技能提高以及學習的超前性是傳統學習環境下所無法想象的,更是傳統灌輸式課堂所不可比擬的。因此,教學方式必須改變,課堂評價方式也必須跟隨時代,加快步伐。要把課本基本知識的教學評價放在初級和基本的指標體系中,把學生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實踐創新能力,還有更重要的學習興趣習慣、意志品質、人格修養等高級指標放在教學評價的主要位置。

生物教學反思14

農村學校由於受地域、經濟、硬件等條件限制,可供教師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資源極為有限。許多學校沒有校園網絡及教學多媒體,缺少相應的圖書和標準實驗室。有限的圖書得不到及時更新和有效利用,學生的生均佔有實驗儀器量和微機數少得可憐,四率工程建設跟不上新課改的步伐。教師沒有資料可查,學生沒有大量的圖書可供閲讀。沒有資源可以利用,蒐集資料,完善知識結構、改進教學策略等受到影響,實驗教學不能很好地開展,生物實驗的開出率達不到規定的要求。學生的實踐性未能很好體現,新課程的落實打了折扣。

教育質量的提高,實驗手段的改進,新課標的實施都離不開硬件的支持,目前農村初中在新課程實施中面臨着硬件“跟不上”的現象。雖然近幾年來“普九”驗收政府投入,教育教學條件大為改觀,但面臨的新的困難也日益顯著,相當一部分農村學校缺少足夠數量的獨立實驗室和必配儀器,理化生合用儀器的現象普遍存在。尤其目前生源高峯,班級數及人數劇增的情況下,更是捉襟見肘,從而影響了實驗的進度和質量。由於經費緊張,部分學校的生物儀器裝備還停留在當年的“普實”的驗收標準上,少數實驗依然是原先的Ⅱ類標準(四人一組),特別是新課程中的創新實驗的儀器更是缺口很大。教學設備的陳舊、缺乏與老化無法適應新課程的教學要求,教師無法進行必要的演示實驗,學生無法動手實驗研究、探索,由於缺少多媒體液晶投影儀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師訓、教參提供的各種教學光盤和課件只能成為擺設。

生物教學反思15

事事有度,適度才能促進事物的發展變化。在生物教學中,把握好“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1.知識的廣度

在生物教學中,如果認為多多益善,面面俱到,什麼都講,什麼都教,其結果將似蜻蜓點水,收穫無幾。實踐中,要上好一堂生物學課,必須處理好全面講述和重點講述的關係,在儘量講全、講深、講細、講透的基礎上突出重點知識的教學,至於什麼知識內容應重點講解,什麼內容可以略講,什麼內容可以點到即止,教師應根據教學大綱予以確定,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學生的接受能力組織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緊扣抽象理論,補充典型實例,經過具體分析,再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從而加深學生對教材重點內容的理解、掌握。但補充的內容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接受能力,並要適時適度。

2.教材的難度

教材的難度主要決定於教材中難點多少和性質。難點是指教材中教師感到難教,學生感到難學的內容。哪些內容容易成為教材的難點呢?其一是教材中內容龐雜,頭緒紛繁的問題。如“基因的分離規律”中出現的新術語。其二是教材高度抽象,空間構形複雜的內容。生物學中有很多內容是空間結構的問題,這就要求學生有較強的空間感受能力,如葉綠體、線粒體、中心體、DNA、蛋白質的結構等,學生往往難以形成正確的空間形象。其三是教材中以高深理論作背景的內容。例如,“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進化”一章的內容是以實踐證據作基礎,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與考古學、數學、物理、化學等多個學科有關,並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學生感到疑惑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