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守株待兔教學反思範文(精選8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75W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語文守株待兔教學反思範文(精選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語文守株待兔教學反思範文(精選8篇)

三年級語文守株待兔教學反思1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故事通過種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一隻撞死的兔子,他就丟下鋤頭整天守着樹樁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想不勞而獲是不行的”這一比較深奧的道理。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2、懂得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的道理。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教學《守株待兔》這則寓言故事時,我以讀為本,牢牢抓住朗讀,扣住重點朗讀,讀好、讀懂,加強感受與體驗,力求通過讀作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説;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寓言故事,體會寓意,受到教育。

2、在字詞教學方面,它仍然是教學中的重點,教學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法,如個別讀、小老師帶讀、男女生賽讀、開火車讀等方式,使他們掌握字詞。在理解課文內容時,通過學生反覆品讀課文,找出描寫“守株待兔”這一成語的內容,從而懂得“株”就是指“樹樁”的意思。在引導學生領會寓意時,也是讓學生從讀中來感悟守株待兔背後的真正寓意。將課堂的自主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充分的説,在説的同時,不忘記對寫話的訓練。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學生總喜歡錶現自己,展示自己的,在教學中,不能枯燥無味的講,要讓學生動起來,在課堂上給學生帶給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我讓學生分小組來表演這個故事,一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二是為了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這則故事,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很出色,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就是連樹樁,他們也想出花樣來展示,兔子的動作,特點也展示得十分棒,學生在歡樂中度過這堂課,也正因為他們的表演使這堂課顯得生機勃勃,成為這一堂課的亮點。

三、不足之處

拔高要求,總喜歡要學生進行評價。學生評價時,老師應抓住最佳時機給學生予以點撥。大多數時候,教師成了一個洗耳恭聽的觀眾,沒有窮追猛打,乘勝追擊。一味對孩子講的東西表示認同,似乎是不管你講什麼,只要你能説就行。局面失控,變成了老師被學生牽着走了。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

(1)啟發談話,引入新課。從學生實際生活中,所見到事物談起,説有沒有妄想過不勞而獲的成功,引入課題,釋題質疑。

(2)圖文結合,理解詞意。藉助圖片動畫弄懂“丟下”、“全完了”,在簡筆畫中找出這樣的情景。

(3)指導朗讀,啟發想象。重點引導體會感歎號的語句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4)突出重點,解決難點。通過動作表演理解課文;通過“拾兔”,懂種田人懶惰的原因。

(5)總結學法,引導自學。檢查效果,完成練習。

(6)角色表演。假設情境,創造思維,練説:種田人認識錯誤後的情境。

(7)歸納總結,提示寓意。

三年級語文守株待兔教學反思2

《守株待兔》一則寓言故事。課文主要講的是一個種田人,偶然得到一隻撞死在樹樁上的野兔,從此丟掉鋤頭,坐在樹樁旁邊等着,結果再也沒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勞動不會有收穫,不能靠碰運氣過日子。文章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敍寫了一個饒趣味味的故事,從而闡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小故事大道理是寓言故事的特點。教學《守株待兔》這則寓言故事時,我以讀為本,牢牢抓住朗讀,扣住重點朗讀,讀好、讀懂,加強感受與體驗。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説;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悟出小故事中的大道理,體會寓意,受到教育。

字詞教學仍然是低段教學中的重點,但本則故事簡短,所要認識的字詞不多。我主要採用了集中識字與隨文識字結合的方法。如在板書課題時,引導學生學習“守”字,“上頭一個寶蓋頭,下頭一個寸字。看着這個小房子,守着這方寸之地,就是“守”。由此來理解“守株待兔”這個成語的意思。並讓學生從文中找出描述守株待兔這一成語的句子,從而懂得“株”就是指“樹樁”的意思。再比如“竄”字的教學,我引導學生從小篆中瞭解“竄”字最初的意思:“老鼠飛快地鑽進地洞裏。”從而理解飛快地、慌亂地、急速而沒有目的地跑就是“竄”字的意思,形象易於理解。

在引導學生領會寓意時,也是讓學生從讀中來感悟守株待兔背後的真正寓意。將課堂的自主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髮揮自我的想象,充分的説,在説的`同時,不忘記對寫話的訓練。教學時我是採用比較朗讀來幫忙學生理解“從此他丟下鋤頭,整天坐在樹樁旁邊等着”中有“整天”和沒有“整天”的不一樣,在讀中體會種田人從白天到黑夜、從早上到晚上地等在那裏,並經過教師地引讀讓學生體會當別人辛勤勞動時,種田人卻無動於衷地等待着,白白地等着他的莊稼枯死。

早上,種田人樂滋滋地坐在樹樁旁邊等着,他心裏想:要是能撿到一隻野兔,那該多好啊。可是他什麼也沒有得到。

同時教學中我還努力地為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繫的橋樑,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感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

此時,你走過種田人的身旁,看到他那樣,你想對他説什麼?

我想對他説:

這時的你,又想對自我説什麼呢?

從種田人的身上聯繫到自身,使學生明白不勞動不會有收穫,不能靠碰運氣過日子的道理。這樣教師就能在課堂上能遊刃有餘地教學,學生也不會總是在大門外徘徊,舉足不前;教師能夠勝似閒庭信步,學生也能遇事迎刃而解了。

在提倡很多閲讀、海量閲讀的今日,一本教材遠遠不能滿足孩子們學習的需求,教師應當為孩子們選擇讀本,充實課堂,豐富知識。所以,我在最終把小古文《守株待兔》補充進課堂。想以此讓孩子們接觸到小古文,感受我們中國文化的精妙,喜歡上我們中國小古文。但由於自我在課堂上的取捨不當,總是什麼也捨不得,所以時間不夠。這也是我以後在備課時要加以用心的地方。

三年級語文守株待兔教學反思3

《守株待兔》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最後一組課文的一則寓言故事。

課文透過種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一隻撞死的兔子,他就放下農活整天守着樹樁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想不勞而獲是不行的”這一比較深奧的道理。本着三年級語文教學大綱“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精神,教學《守株待兔》這則寓言故事時,我以新基礎教育理念為指導,主要透過在教課本知識的同時,也教給學生學習這類知識的方法程序結構,也就是把“兩類結構”的學習和運用作為本課教學的重要任務。

在揭題伊始,我就呈現學習方法,之後透過解題:“守株”、“待兔”,讓學生很快地把握了這則寓言的主要資料,並巧妙地根據題目“守株”和“待兔”,讓學生既快速又準確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這種做法不僅僅化難為易,而且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同時也獲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用心主動的發展。然後透過設計的表格讓學生自己讀,自己想,自己填,最後歸納出寓意。這樣就克服了傳統教學繁瑣的分析和空洞的説教。

學生經歷了這樣獲得新知識的過程,不但對新知識掌握得牢固,而且掌握了學習這類知識的方法程序結構。教學中我還努力地為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繫的橋樑,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感受,談談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併力求透過讀作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説;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寓言故事,體會寓意,受到教育。整個課堂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將課堂教學時間還給了學生,讓學生真正獲得健康主動的發展。

三年級語文守株待兔教學反思4

《守株待兔》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通過種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一隻撞死的兔子,他就放棄農活整天守着樹樁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想不勞而獲是不行的”這一比較深奧的道理。

教學《守株待兔》這則寓言故事時,揭題伊始,我首先引導學生解題:“守株”、“待兔”,讓學生讀文,理清文章的脈絡;然後讓學生自讀自悟,説説這則寓言的意思;接着出示設計的表格讓學生自己再次讀文,自己想,自己填;最後全班討論歸納出寓意。這樣就克服了傳統教學繁瑣的分析和空洞的説教。學生掌握了學習寓言的方法。

教學中我還努力地為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繫的橋樑,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感受,談談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怎樣避免“守株待兔”的現象發生。這樣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説;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寓言故事,體會寓意,受到教育。

三年級語文守株待兔教學反思5

《語文課程標》指出:“語文課程應積極倡導民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守株待兔》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能力,體現大語文觀。

一、創設自主的學習環境,學生的創新火花在閃耀,自主探究的精神在滋長。

在揭題伊始,我就讓學生聽故事自主提問,提的問題還真不少:野兔倒底是怎麼了,為什麼會撞死在樹樁旁?種田人只不過是撿了一隻兔子,為何那麼高興?種田人真的傻嗎?他為什麼老守候在樹樁旁?

學生提這些問題更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小組討論,一起來解決他們想要知道的問題,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他們各抒己見,談論着自己的看法,把每個學生帶進課堂。整堂課中,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説,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寓意,受到教育。真正將課堂教學時間還給了學生,讓學生獲得健康,主動的發展克服了傳統教學繁瑣的分析和空洞的説教。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和語言訓練

想像對孩子來説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他們也喜歡發揮各種豐富的想象。因此,在本堂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大膽地想象:“野兔為什麼會跑來撞死在樹樁上”“種田人坐在樹樁旁想些什麼”……以及作業,編故事,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他們的想象力。如:“野兔為什麼撞死在樹樁上呢?”“有一個獵人在追趕它,跑得不知方向了,撞死”。“和烏龜賽跑,不能再輸,光想沒看見樹樁”。“它的兒女受到了傷害,一時想不開”……

學生的想象力被激發出來,同時,在學生表達的過程中,就是一項很好的語言訓練,語文教學在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另讓學生談談自己身邊,自己周圍有哪些類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真切地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

三、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的舞台。

學生總喜歡錶現自己,展示自己的,在教學中,不能枯燥無味的講,要讓學生動起來,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我讓學生分小組來表演這個故事,一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二是為了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這則故事,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很出色,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就是連樹樁,他們也想出花樣來展示,兔子的動作,特點也展示得非常棒,學生在歡樂中度過這堂課,也正因為他們的表演使學堂課顯得生機勃勃,成為這一堂課的亮點。

教學中只有真正地把課堂的自主權還給學生才能得到好的教學效果。興趣的激發直接關係到教學效果的好與差。在語文教學中“讀中悟”是語文學習的基礎,也是很不錯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多動口,多動腦,能提高對文章內容的加深、理解。讓學生適時地、大膽地發揮想象,能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更能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

三年級語文守株待兔教學反思6

緊張而激烈的大比武終於結束了,我的心裏鬆了一口氣。整個比賽中上課這一關對教師的要求最高,半天的備課時間,自己獨立完成。

我上的是低年級第二冊第四單元《守株待兔》這一課,是根據同名寓言故事創編的,讓學生唱一唱,演一演。通過這個活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表現力、創造力,幫助學生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和體驗。現在就自己的備課、上課的情況進行總結:

我備課時教學設想是讓學生首先學會這首歌曲,然後進行歌表演。表演時爭取人人蔘與到歌曲表演中,從而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及創造力。

然而對學生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不瞭解,這給上課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當我上課時發現學生已經會唱這首歌了,我的心理就更緊張了,心想:如果再上一遍學生肯定是沒有興趣的,那重點只能讓學生進行歌表演了。於是我讓學生把歌曲唱了一遍,把學生在歌曲中存在的休止符問題解決了,把歌曲複習演唱後就讓學生分組表演。當第一組學生表演歌曲時,其他組的小朋友就參與這組小朋友的表演活動,幫助他們思考需要哪些角色,然後幫他們演唱並且參與點評,儘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近來了。

這次大比武給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通過這次比賽我發現了自己存在很多的不足,這也督促我在今後的工作中要不斷反思,我想只有在平時紮實認真的對待每一節課,在關鍵時刻才能把自己的才能展現出來。

三年級語文守株待兔教學反思7

《守株待兔》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最終一組課文的一則寓言故事。課文經過種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一隻撞死的兔子,他就放棄農活整天守着樹樁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想不勞而獲是不行的”這一比較深奧的道理。

本着語文教學大綱“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精神,教學《守株待兔》這則寓言故事時,我以新基礎教育理念為指導,主要經過在教課本知識的同時,也教給學生學習這類知識的方法程序結構,也就是把“兩類結構”的學習和運用作為本課教學的重要任務。

在揭題伊始,我就呈現學習方法,之後經過解題:“守株”、“待兔”,讓學生很快地把握了這則寓言的主要資料,並巧妙地根據題目“守株”和“待兔”,讓學生既快速又準確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這種做法不僅僅化難為易,並且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同時也獲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進取主動的發展。然後經過設計的表格讓學生自我讀,自我想,自我填,最終歸納出寓意。這樣就克服了傳統教學繁瑣的分析和空洞的説教。

學生經歷了這樣獲得新知識的過程,不但對新知識掌握得牢固,並且掌握了學習這類知識的方法程序結構。教學中我還努力地為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繫的橋樑,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感受,談談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併力求經過讀作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説;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寓言故事,體會寓意,受到教育。

整個課堂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將課堂教學時間還給了學生,讓學生真正獲得健康主動的發展。

三年級語文守株待兔教學反思8

本篇課文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主要講的是一個種田人,偶然得到一隻撞死在樹樁上的野兔,從此一心一意在樹樁旁邊等着。文章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就是:不能僅僅依靠運氣過日子。

在本節課第一節主要是讓學生讀準生字,讀通節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在字詞教學方面,它仍然是教學中的重點,教學時通過多種方法,使他們掌握字詞。所以對於學生來説,生字的掌握度應該是不錯的。但是沒有過多地強調生字的意思,還有個別學生沒有理解個別生字的意思,導致翻譯時有一定困難。所以在教學中應該多強調詞語解釋,課堂上就牢記。

個別學生不理解翻譯課文的意思,寫成了對文章的概括,這樣是不準確的,應該向學生強調什麼是翻譯課文,讓學生知道要把重點的生字翻譯出來。

守株待兔是一篇文言文,對於學生來説還是一定難度的,需要多讀,尤其是帶着節奏讀,這樣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就能理解課文,比教師的直接講解效果好很多,在第一課時過分強調教師的講解,導致學生的朗讀還需要加強。

講完了這節課,我覺得大部分學生的掌握還是可以的,但是仍然需要及時鞏固,否則很容易遺忘,下一節課加一些對課文的複習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