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15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77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15篇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1

教學本文,我主要從拓展的覺度進行的。

教學本文,指導預習時,我讓學生自主瞭解了本文主要內容,根據內容查找資料,從同學們的作業反饋意見可以看出,文中內容的理解對於學生來説不是一件難事,也因為本文本身就是一片略讀課文。但從查找的資料看出,學生時查找了很多名畫,卻沒有理解到文照所講的作畫時構思之妙。於是,我做了調整,抓住了拓展來理解課文。因為俗話説:“不懂是因為見的少,見得多了就懂了。”於是,在理解本文的基礎上,我出示了 “深山藏古寺”一畫,讓學生先談自己的理解,怎麼畫這幅畫,然後出示名家作品,再次對名家作品進行分析,帶領孩子們在“藏”上下功夫。接着出示了“踏花歸來馬蹄香”,讓同學們理解如何表現“香”,通過觀察名畫,學生還談出瞭如何畫“風”。

最後,我留給同學們的作業是如何表現在一張紙上劃出更多的人。留這個作業的目的是再次考察同學對課文中所講的如何把握主題,如何去想得更妙,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想象力。

另外,本文中還有一個還重要的作業,理解小夥伴的話,在理解課文時,我們回憶了“曹衝稱象”的故事。讓同學們回憶還有哪些這樣的故事。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2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分為8個自然段。課文講的是一個畫師考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結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創新思維方法贏得了稱讚的故事。課文雖然篇幅短小,但講述的道理卻很有現實意義,旨在教育學生要愛動腦筋,常想別人沒想到的事,從而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

今天是我第一次正式上台講課,雖然之前也試講過,錄過一次微格課,但是這種感覺和正式上課還是不一樣的。正式上課總是有一些自己之前沒有預料到的情況發生,以至於要改變一下原來的計劃。現在就通過以下幾點來反思一下自己這節課的情況。

1.在導入課的時候,我本來是想在正式上課之前先説幾句話,告訴同學們他們在上週三位實習老師上課的時候,表現的都很好,期望這節課能再接再厲,然後再正式上課。但是,今天上課前同學們有些亂,我想説安靜一下,要上課了。結果同學們就直接説了“起立,老師好”,我當時是沒有預料到是這樣的情況,所以不得以就放棄了之前的一段,直接上課了。在正式導入時,應該讓同學們起來回答問題的,卻被我自己給説出來了,使得同學們也沒有真正安靜下來。在這一點上,我以後還要注意要在同學們安靜下來後才開始正式上課。

2.因為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所以在讀課文之前可以讓同學們先讀一下前面的導語,看看這篇課文到底要讓我們瞭解些什麼,再讓他們根據老師的學習提示去讀課文。而我直接忽略了課前導語這一部分內容,這一點以後我會改正的。

3.在學習生字詞的時候,我讓同學們自己找一找裏面的多音字。其實對於三年級的同學來説,這一點對他們還不是很容易,這一部分內容可有可無。但是,不得不説,同學們都有一雙發現的眼睛,有幾個多音字我都沒有注意到,卻被他們提出來了,現在我已深刻地感覺到教學是老師和學生雙向學習的活動。

4.在講述這篇課文講了什麼事的時候,沒有注意培養學生的整合能力,只叫了兩個同學回答,而這兩個同學講的過於繁瑣,我也沒有再讓同學們繼續整合,就直接展示了自己的答案,這一點做的不夠好。

5.講述課文時有些急躁,重難點沒有突出出來,同學們讀的也不夠多,而且沒有注意讓同學們自己去發現。在課文感悟方面,總是在同學找出段落之後我就已經把關鍵詞標出來了,而沒有讓同學自己找出關鍵詞並通過關鍵詞感悟主人公的情感,這一點我以後會注意鍛鍊同學們提煉關鍵詞的能力。這一段的板書本來是忘記了,後來是又想到補得,但是沒有抓住文章的重點“創新”而只寫了“動腦”,而且前面在板書課題的時候,寫的字太小,筆跡太清,以至於再讓同學讀課文時,有同學反映説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

6.整個課堂上,講述課文這一部分用時有點短,以至於後面拓展的這一部分時間太長,有點本末倒置了。其中有一個問題,由於考慮時間的關係,我讓同學們討論的時間過長,對同學們的引導不夠,使得後面的交流也沒有抓住文章“創新”這一主題,單單是從“想別人沒想到的”這個字面意思上進行的探討,沒有真正做到昇華主題。

總之,這一次的講課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準備總算結束,雖然算不上圓滿,但是總也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通過這次課,使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一些問題,也學到了很多上課的技巧。比如在同學聽課不認真,沒有真正安靜下來,或者沒有認真聽別人講話時,可以通過表揚幾位表現好的同學來激勵其他同學,而不是隻一味地説要認真聽講。而且,這節課要特別表揚孫正宇、牛俊豪這兩位同學,他們在這節課上聽課很認真,發言也很積極,使我感覺心裏暖暖的。

以後,我會努力糾正自己的錯誤,儘量做到不犯同樣的錯誤。認真對待每一堂課,備好每一份教案,使自己做得越來越好。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3

核心提示:《想別人沒想到的》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一位畫師要考查三位徒弟,看誰能在同樣大小的一張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大徒弟畫滿了很小很小的駱駝,二徒弟畫的是許許多多駱駝的頭,比大徒弟有了進步。小徒弟雖然只畫...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一位畫師要考查三位徒弟,看誰能在同樣大小的一張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大徒弟畫滿了很小很小的駱駝,二徒弟畫的是許許多多駱駝的頭,比大徒弟有了進步。小徒弟雖然只畫了則在紙兩隻駱駝,一隻完整,一隻露出腦袋和半截脖子,但數不盡的駱駝的情境,讓人拍案叫絕。課文的題目揭示了這篇課文的中心,插圖揭示了小徒弟畫面的內容。

這篇課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較淺顯,但講述的道理卻很有啟發性。教學時,我首先放手讓學生獨立閲讀、思考,在大致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體會到為什麼小徒弟的畫能得到畫師的稱讚。在教學過程中,重點突破兩個詞語“連綿起伏”、“若隱若現”,用鮮明的插圖向學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導學生理解詞語,並通過聯繫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理解小徒弟的畫與兩位師兄的不同之處在於能夠給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後還會走出許許多多的駱駝。這樣,既化解了詞語理解的困難,又領會了課文內容。

學完了《想別人沒想到的》,學生們紛紛表示明白了學習、生活中要多動腦筋,勤于思考,想別人沒想到的,做別人沒做到的。而我講完了《想別人沒想到的》,也更加明白教學中更要有所創新,想別人沒想到的,做別人沒做到的。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4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一位畫師要考查三位徒弟,看誰能在同樣大小的一張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大徒弟畫滿了很小很小的駱駝,二徒弟畫的是許許多多駱駝的頭,比大徒弟有了進步。小徒弟雖然只畫了則在紙兩隻駱駝,一隻完整,一隻露出腦袋和半截脖子,但數不盡的駱駝的情境,讓人拍案叫絕。課文的題目揭示了這篇課文的中心,插圖揭示了小徒弟畫面的內容。

這篇課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較淺顯,但講述的道理卻很有啟發性。教學時,我注意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和自主研討的能力,結合生活中的事例引發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其創新意識。

我在引導學生閲讀課文時,把握這篇課文閲讀的要點是讓學生透過文字表面去揣摩文中人物是怎樣想問題的,小徒弟在想問題時為什麼能和兩位師兄不一樣,這樣就能使學生在理解故事情節之後進入更深層次的閲讀。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怎樣的思維過程才是與眾不同的。在閲讀課文之後,我進一步開發教學資源,讓學生感受更多的獨特的思維方式,體驗思維的樂趣。

如學好課文後,我讓學生説説:“如果你是那位畫師的第四個徒弟,你會怎樣按師傅的要求畫駱駝?”學生議論紛紛後,熱烈發言。郭柯呈説:“我會畫沙漠,一隻駱駝往前走去,身後留下一串串腳印。”話音剛落,陳婕就馬上質疑:“光有一串串腳印並不能説明駱駝多,人家可以認為是同一只駱駝留下的。我會畫兩隻駱駝向沙漠深處走去,留下很多很多大大小小的腳印。”她的回答立刻引起大家的掌聲。

接着我也出了一道畫題想考考他們,當問他們有沒有信心時,看到他們個個都是胸有成竹的樣子,我真的是很高興。於是我在黑板上寫上“蛙聲十里出山泉”時,有幾個小朋友又把小手舉得高高,問是什麼意思?當我把大致意思告訴你們,並問:如果讓你們畫出這一幅畫面時,你們會怎麼畫?此時,他們一個個都不停地在思考,小手不停地在桌子上比劃着,一隻手、兩隻手、三隻手。越來越多的小手舉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個精彩紛呈的答案就出現了:一隻只小蝌蚪順着泉水往下游去。雖然畫面上沒有出現青蛙,但蝌蚪就説明了一切。很多小朋友都發出了讚歎聲。雖然有些同學的答案不是很好,甚至有些好笑,可當我看到他們認真思考的樣子,真的好喜歡。

接着結合《詞語手冊》讓學生閲讀“踏花歸去馬蹄香“的故事,讓學生在閲讀中感受都獨特的思維,從而體會到遇事善於動腦筋的重要性。我最後通過課後作業的方式把學生的閲讀拓展到課外,豐富學生的課外語文生活。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5

今天,我執教了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2課《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一個畫師考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結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創新思維方法贏得了稱讚的故事。這篇課文故事性強,文字淺顯,能夠引起學生的閲讀興趣,便於閲讀和理解。

通過自己的課堂實踐和領導的點評,我有幾點體會:

新課程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在教學中,我始終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讀文之前,我用《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故事吸引學生,讓他們以濃厚的興趣投入到課堂中來。聽完故事,問:“你們知道為什麼皇帝剛開始不滿意,當他看到最後一幅畫的時候又連聲叫好嗎?”學生回答後,自然導入到新課:“是啊,最後一幅畫的作者想到了別人沒想到的,所以取得了成功,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講的就是一個《想別人沒想到的》故事。”

教材要求教師在講略讀課文時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閲讀能力。不必把每一句話都搞清楚,大的方面搞清楚了,有些問題沒有完全搞清楚,可以留着今後解決。正是由於這一思想指引,我指導學生自主閲讀課文,組織學生圍繞一定的學習任務進行合作學習,並圍繞着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這一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討論。主要是想讓學生把前面精讀課文中所學習的分段、理解課文等語文基本功,用於本課的閲讀實踐中,逐步培養學生獨立的閲讀能力。為了節省時間,我設計了一個表格,目的是讓學生小組討論後填表,但可能是因為每人手中都有一個表格,大家沒有討論而是各自完成後才交流的。如果再上我會給每小組發一張表格,真正發揮小組合作的有效性。在拓展環節,我把教學創新點放在以教材為基點,向生活、向課外延伸,為學生提供大量的閲讀內容,開閲學生的朗讀視野。

然而,這是一節語文課,雖然是一篇略讀課文,但也要讓學生在課文學習中品味語言,加強語感,加深體驗。因此,在教學時,同樣應該注重學生的朗讀指導,主要指導學生讀好三位徒弟的畫和畫師的稱讚。可是,我卻把這種讀設計、實踐為學生的默讀全全代替了,使課堂上沒有聽見一次完整的或個人的或集體的朗讀聲。今後不管再上任何語文課,我都不會忘了朗讀在語文中的作用。當學生讀完一篇文章或一個故事,更要注意引導學生按課型的特點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今天這節課上回答的幾個學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語言都不是十分簡練,遇到這種情況應及時給他們一個思路,一條線索,讓他們準確地説出文章的大意。

孩子們學完了《想別人沒想到的》,紛紛表示明白了學習、生活中要多動腦筋,勤于思考,想別人沒想到的,做別人沒做到的。而我講完了《想別人沒想到的》,則更加明白教學中更要有所創新,想別人沒想到的,做別人沒做到的。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6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習本課的目標是:

1、讀通課文,瞭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想想小徒弟的畫為什麼得到了師父的稱讚?

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所以只要一個課時就可以學完。課文內容學生只需讀幾遍就可理解,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另外設計了幾個環節,一是以故事開頭。我在新課前用了一個與課文類似的故事《竹鎖橋邊賣酒家》導入新課,聽完故事,問: 你知道這李唐為什麼能考第一呢?學生沒回答,我直接導入到新課:“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想別人沒想到的》,你們也就能明白這個問題。”二是拓展延伸。學完課文後,我以多媒體出示:《深山藏古寺》讓學生思考加以選擇並説説理由。我緊接着問: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樣的故事?由於時間的關係,學生一時也回答不出,當我用多媒體展示這樣的故事:《司馬光砸缸》、《曹衝稱象》、《愛迪生救媽媽》……學生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這樣既延伸了本課的知識點,又拓展了學生的課外閲讀面。

不足之處:本節課中,教師引導學生説得較多,相對來説,讀得時間較少,學生説的較少。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所以只要一個課時就可以學完。課文內容學生只需讀幾遍就可理解,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另外設計了幾個環節:

一是以故事開頭。我在新課前用了一個與課文類似的民間故事《國王和他的三個兒子》導入新課,孩子們最喜歡聽故事,所以這個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讓他們以濃厚的興趣進入到課堂中來。聽完故事,問:你知道三兒子買的`是什麼?學生回答後,自然導入到新課:“是啊,三兒子想了別人沒想到的,所以讓國王滿意,今天,我們也要學習一篇課文《想別人沒想到的》。”

二是拓展延伸。學完課文後,請孩子們説説,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樣的故事?學生紛紛舉手,舉出了很多這樣的故事:《司馬光砸缸》、《曹衝稱象》、《愛迪生救媽媽》……我緊接着問:那麼你們生活中有沒有什麼想別人沒想到的事呢?學生們認真思考,舉出了一些例子。如湯俊琦講的用碗裝開水快速熨衣。

結束時,我又以故事來總結:講民間故事《踏花歸來馬蹄香》和《深山藏古寺》的故事。讓學生思考兩個故事中的畫家的畫妙在何處?

作業也是課文的延伸:給你一張紙,你用什麼方法畫出一個班有很多學生?

不足之處:由於前面的課節奏慢了些,學生談自己的生活體驗的時間太少了,因此舉的例子不多。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7

在教學《想別人沒想到的》這篇文章時,因為課文內容較為簡單,我讓學生作了全面瞭解之後,問:“我認為二徒弟畫的駱駝最多,你們為什麼認為小徒弟的畫最好?”學生找出了文章的關鍵段落,也就是畫師的話,都贊同畫師的意見。小徒弟雖然只畫了兩隻駱駝,但從深山裏可以走出無限多的駱駝,具有代表性。同學們到此也體會到了小徒弟的構思的獨到之處,想別人沒想到的,才可以有驚人之作,驚人之舉。

為了讓學生再次體會到想別人沒想到的奇妙,我準備向同學們講幾個經典實例,再讓他們自己講一講在自己身上發生的獨特之舉。我先講了一個小故事,富翁為了考驗三個兒子是否聰明,於是把同樣多的錢給了他的三個兒子,讓他們不管買什麼都必須填滿一間屋子。最終,只有小兒子買了一根蠟燭,讓光亮充滿了整間房屋。小兒子是三個兒子中最聰明,最會動腦子的。

第二個例子是宋代皇帝趙佶考驗畫師出的一道題:深山藏古寺。

第一個畫師:畫了一座深山,前面一座寺廟。

第二個畫師:畫了一座深山。

第三個畫師:畫了一座深山,露出寺廟的一角。

第四個畫師:畫了一座深山,深山上面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小路上一個和尚正在挑水。

我問:“你認為那幅畫好?”

學生異口同聲:“第四幅畫的好。”

我追問:“為什麼?”

學生説:“第一幅畫,寺廟在外面,沒有藏起來。第二幅畫沒有寺廟。”

學生:“第四幅畫中有和尚,有和尚就有寺廟。”

“第三幅畫也只畫了寺廟一角呀,怎麼不好了?”

學生:“第三幅畫中的寺廟沒藏起來,它還露出來一角。”

(沒想到學生對“藏”字理解這麼深,知道抓關鍵字來欣賞畫。同時,也説明了他們已經懂得,想別人沒想到的就會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原本打算講“踏花歸來馬蹄香”的典故,當我把這句詩寫到黑板上時,改變了主意:“如果是你,你準備畫什麼?做到想別人沒想到的。”

許多學生舉手,紛紛發表看法。

學生:“我準備畫一地的花,上面走着一匹馬。”

學生:“我準備畫一片桃花林,落花繽紛,一匹馬從這兒經過。”

學生:“我畫一匹馬,馬身上都是花。”

學生:“我在地上畫許多花草,再畫一個馬蹄印。”

……

最終,候源説:“我畫一匹馬,再畫許多蝴蝶和蜜蜂。”

我不由得“太好了!竟然和古時候的大畫家不謀而合。”

為了再次體會出奇制勝的妙處,我再次問道:“好在哪?”

學生:“有蝴蝶蜜蜂,就有花香了。”

……

真的沒有想到,學生的想象力竟如此豐富,如此奇妙。只要給學生想象的餘地,必能迸發思維的火花。我們的課堂也要“想別人沒想到的”,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8

《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一位畫師考查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大徒弟用細筆畫滿了很小很小的駱駝,二徒弟畫的是許許多多駱駝的頭,小徒弟雖然只畫了兩隻駱駝,一隻完整,一隻露出腦袋和半截脖子,但畫面營造出數不盡的駱駝情境,讓人拍案叫絕。可以看出前兩位徒弟在紙上畫的駱駝是可以數出來的,是有限的。而小徒弟的畫面上雖然只有兩隻駱駝,但他卻給我們留下了空白,也許那隻駱駝的後面還跟着無數只駱駝,這是以少代多,是無限的。

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 ,學生只需讀幾遍就可理解,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幾個環節,一是以故事開頭,以啟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的思維和興趣充分調動的基礎上,導入本課的學習,讓他們以濃厚的興趣進入到課堂中來。二是抓住課題:想別人沒想到的,小徒弟是怎麼畫的,為什麼他的畫受到稱讚?學生結合書本和插圖討論交流,總結他是想別人沒想到的,那麼這時候,別人又是怎麼想的呢?引向大徒弟和二徒弟是怎麼畫的?三是拓展延伸。學完課文後,請孩子們説説,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樣的故事。學生紛紛舉手,舉出了很多我們學過的課文:《司馬光砸缸》、《曹衝稱象》、《愛迪生救媽媽》等,結束時,我又問學生,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可以畫出更多的駱駝嗎?學生們思維活躍,想出了很多好辦法。如:畫上一座山,寫上“駱駝洞”;在沙漠中畫上很多很多腳印等等。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明白教師在教學中應多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也可以從生活實際中提出一些問題,啟發學生提出改進或解決的辦法。鼓勵學生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把自己隨時想到的一些好點子記錄下來。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9

第三單元第12課《想別人沒想到的》一課。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易懂,主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範老師執教的這一課,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多媒體操作熟練,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抓住重點,深入探究。

教學中,範老師引導學生通過默讀的方式找出畫師的問題以及課文中描寫三個徒弟做畫的句子,通過反覆地朗讀,抓住重點詞語感悟,如描寫大徒弟和二徒弟做畫的詞語“密密麻麻、很小很小”等,讓學生理解了在徒弟畫了很多的駱駝,又如在看小徒弟的畫的時候,抓住兩隻駱駝頭,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連綿不斷”,彷彿看到位了每一座山後都有很多的駱駝,從而體會到小徒弟的畫與其他徒弟的不同之處。

為什麼小徒弟的畫能得到畫師的稱讚?這個問題也是揭示本文中心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範老師重點抓住“連綿起伏”、“若隱若現”這兩個詞語,引導學生理解詞語。通過聯繫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理解小徒弟的畫與兩位師兄的不同之處在於能夠給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後還會走出許許多多的駱駝,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這樣,既理解了詞語的意思,又領會了課文的內容。

二、拓展延伸,理解寓意。

學完課文後,範老師請學生説説,你們生活中有沒有做一些想別人沒想到的事呢?學生説了很多,但只是停留在想出與人不同的方法,而沒有圍繞着有創新想法來談。如果老師引導一個話題,讓學生想辦法,由於有了一定的範圍,學生可能會説的好一點。這樣文本的寓意就一目瞭然:做事和思考問題要想到別人想不到的辦法,這就是課文題目《想別人沒想到的》。只有這樣才會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有創新。

不足之處:

1、指導學生朗讀還要加強。先自讀,再指名讀評價,然後齊讀,這樣學生體會會更深刻。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的方法要得當。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老師要引導學生去發現,去體會感悟。如學習關鍵語句時,老師提出問題,學生讀文找答案,再談體會,然後抓關鍵詞來具體談體會,最後通過朗讀感悟。

3、合理安排授課時間的分配。一堂課有重點和難點,在時間分配上要花最多的時間去學習,這樣才能學透徹,學生才能學會。

4、提高教學機智和傾聽能力,善於捕捉學生的問題,促成課堂的生成。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10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召集、駱駝、得意、禁不住、恰好”等詞語;正確理解“密密麻麻、連綿不斷、若隱若現、恍然大悟”等詞語。

2.默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

3.結合生活實踐,培養學生“想別人沒想到的”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師父(畫師)的話,來體會小徒弟畫的巧妙之處。

【教學難點】

理解畫師最後説的那段話。

【教學準備】

收集一些“想別人沒想到的”例子。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課題

師:上課之前,老師想考考大家,同學們敢挑戰嗎?誰來説説,全世界通用的話是什麼話?媽媽最討厭什麼蛋?(電話、人話、媽媽 鴨蛋、搗蛋、笨蛋、壞蛋 )

師:大家説的都有道理,也都是自己的想法,老師引入這一問題,是想告訴大家:有時候思考問題,不妨換一個角度,想別人沒想到的。(板書課題,齊讀)

【教學反思】這樣一種富於情趣的設計,既調動了學生興趣,活躍了思維,更是契合了本單元的主題——多動腦、思考問題,讓學生能在一種正確的導向下進入到對本課的學習中。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

2.聽課文錄音,概括文意:

師:誰來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自由答)

課文主要寫了一位畫師想考查(),看誰能在同樣大的紙上畫出( )。最後( )的畫得到了畫師( )。

【教學反思】在這裏讓學生以填空的形式概括內容,讓學生從整體上對課文內容有個瞭解。從課堂上學生的回答來看,這個對他們並不難,只是後來在老師的評課中得知,其實此處可以不用填空形式概括內容,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根據概括內容的方法,自己來概括,或者給學生提供一些詞語,讓學生選擇部分詞語來概括。

概括課文內容是高年級學生的一個重要能力,從三年級下學期我們也需要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在此向學生慢慢滲透概括的方法。

三、品讀課文,感悟妙處

1、默讀課文,找出三個徒弟的畫的不同表現意圖,並圈出重點詞語進行説明。

2、交流閲讀感受,重點感知三位徒弟的畫面。

(1)大徒弟畫了什麼?他想怎樣表現駱駝多?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指名讀(板書:密密麻麻 畫滿)

猜想:大徒弟可能畫了多少隻駱駝?

(2)二徒弟畫了什麼?他想怎樣表現駱駝的多?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板書:許許多多 果然)

猜想:二徒弟可能畫了多少隻駱駝?

(3)三徒弟怎麼畫的?畫了幾隻駱駝?讀一讀相關的句子。(板書:兩隻)

指名讀後問:小徒弟畫的多嗎?從哪裏看出很少?(幾條、一隻、另一隻)

【教學反思】此處是以四人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的,合作中為學生提供了表格,讓學生在合作完成表格中明確三位徒弟各自是怎樣畫駱駝的,並能通過圈畫關鍵詞,體悟情感,進而讀出駱駝的多。

3.看了這三幅畫,你覺得誰畫的駱駝最多,那師傅又最欣賞哪位徒弟的畫呢,你從哪裏知道的,請把它找出來。

4.為什麼會這樣呢,這不明明是大徒弟、二徒弟畫的多嗎?師傅又是怎樣解釋的呢?

你們看這幅畫,畫上雖然只有兩隻駱駝,但它們在連綿起伏(fú)的羣山裏走着,若(ruò)隱若現,誰也説不清會從山谷裏走出多少隻駱駝,這不恰(qià)好表明有數不盡的駱駝嗎?

5、引入師傅的話,你明白了,兩位徒弟明白了嗎?你從哪個詞看出,恍然大悟的意思是?

6.總結:小徒弟的畫,用有限的兩隻駱駝代替了無限的可能,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而大徒弟和二徒弟,他們畫駱駝受到了紙張的限制,數量有限。

板書:創新,奇特(以少代多)

7.假如你也是其中的一員,你能否比小徒弟畫得更妙?

【教學反思】在此給學生提供了想象空間,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從課堂反應來看,還是有部分學生是有着自己獨特的想法的,但是一大部分學生還是不行的。這也讓我覺得平時我們在學習中,應多對學生的思維進行訓練,為開發學生的想象力提供各種可能的學習資料和資源。

四、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1.聯繫我們學過的課文,有沒有想別人沒有想到的這樣的課文。

2.説説你有沒有想到過別人沒想到的事。

3.拓展古代故事

以詩作畫的故事:

宋太祖——踏花歸來馬蹄香

4.總結:通過課文的學習,你明白了什麼?(生自由答)

只要肯動腦筋,大膽創新,就會有很多新發現,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六、板書設計

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大徒弟 密密麻麻

考畫多 二徒弟 許許多多 創新精神

小徒弟 一隻……另一隻 以少代多

【教學反思】此處意在讓學生能從課堂拓展到生活,從課堂走到課外,但是課堂上發現學生在此能説的話是不多的,一與他們自身的經歷有關,二與孩子的課外閲讀少有關,所以平時我們應豐富孩子們這兩方面的內容。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11

導入新課時,我就以故事開頭,説一位師父給了三個徒弟同樣大的一張紙,讓三個徒弟比賽誰畫的駱駝多。接着課件出示了大徒弟畫的密密麻麻的,很小很小的駱駝;二徒弟畫的許許多多的駱駝頭;三徒弟畫的幾條彎彎曲曲的線,表示連綿不斷的山峯,一隻駱駝從山中走出來,一隻駱駝只露出腦袋和半截脖子這三張畫時,我問:“你們説説誰畫得多?”

生1:二徒弟畫得最多。(出乎意料,原以為學生一看就明白。)

生2:我同意,我也認為二徒弟畫得多些。(沒想到還不只一個學生這樣認為。)

師:再看看究竟是誰畫得多?

生4:二徒弟畫得多,他畫的都是駱駝頭,佔的地方小些,所以畫得多些。(還説得有條有理呢!)

師:你們都同意嗎?

生5:大徒弟畫得多。(看見老師這樣問,想必不對吧,換個答案。)

許多學生叫起來:不對,二徒弟畫得多。(總算沒糊塗到家。)

師:那麼,師父誇獎了誰?(只有引導了。)

生7:誇獎了三徒弟。(是呀,想出原因了嗎?)

師:想想,師父為什麼誇獎三徒弟?

生8:我知道,哪些大山裏面還有許多駱駝。(這才對呀!)

生9:對,那些山擋住了,我知道駱駝一般是一個隊一起行動。走出一隻,還會走出一隻。(有幫腔的了。)

師:知道會走出多少隻嗎?

生10:不知道。老師不知道多少,就是最多的。(聰明的登台了。)

師:誰最聰明?為什麼?(出示課題,導入新課。)

【反思】

1、為什麼學生看圖不能準確地找到答案?

本節課,教師設計的這個環節,讓學生通過看圖比較,希望能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自己通過看圖,討論,明白了為什麼三徒弟畫的兩隻駱駝是最多的,對後面課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礎。在討論與辯論中各抒己見,感受到了快樂。而且,當課題出示,學生讀題後教師問:“為什麼以《想別人沒想到的》為題?是誰“想別人沒想到的”學生雖然還沒讀課文,但顯得十分活躍,搶着回答。這篇課文上完後,我有出示了這樣的“想別人沒有想到的”兩個故事。

故事一,宋朝有個皇帝叫趙佶,他很喜歡畫畫,常常出一句詩,讓前來考試的人畫,以此來選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 “萬綠叢中一點紅”的詩句。那些考生看了題目,不是畫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紅花,就是許多綠葉中插着一朵花。皇帝看着都不滿意。當他看到最後一張畫時,不禁連聲叫好。只見畫上畫着一片鬱鬱葱葱的樹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綠裝在林子裏盪鞦韆,只有那張小嘴是紅紅的。

故事二,還是宋代,還是以詩句為題作畫考試。説的是有一年,考畫的內容是“踏花歸來馬蹄香”。考生們絞盡腦汁想起來,想好了,就開始畫。有的畫騎馬人踏春歸來,手裏拿着一枝花;有的還在馬蹄上畫上沾着的幾片花瓣,對於這些畫,主考官都不太滿意。只有一位考生別出心裁,他沒有畫花,只是畫了幾隻蝴蝶,在繞着馬蹄翻飛。主考官一見這畫,十分喜歡,連聲稱妙,並錄取了這個人。這兩個故事也就是為了進一步説明我們做什麼事要“想別人沒有想到的”。

課文的導入,學生為什麼不能準確的找到答案?我想,一是學生缺乏這方面的生活經驗,二是課件的製作還不能讓學生一目瞭然。如果能將三徒弟的畫意用FLcsh動畫演示一下,就沒有前面的一幕了。

2、是不是沒有“拓展”內容的課就不是一節上得很成功的課?

聽了許多老師的課,都給學生一個拓展的機會,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我的這一節課,雖然給學生增添了兩個“想別人沒想到的”故事,加深對文章中心的理解,但沒有給學生一個拓展的舞台,讓學生説一説,自己有沒有想到過別人沒想到的事。新課標中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能複述敍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閲讀感受”。那麼我們每一節課是不是都應設計拓展的內容?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12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也是一篇 開發智力的有趣故事。教學時,我以故事導入,來啟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的思維和興趣充分調動起來的基礎上,導入本課的學習。

雖然課文的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較淺顯,但講述的道理很有啟發性。我首先放手讓學生獨立閲讀、思考,在大致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體會到為什麼小徒弟的畫能得到畫師的稱讚。要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僅可能多的駱駝。大徒弟想的辦法最簡單,也是常人一般的想法。二徒弟與大徒弟相比,有一定的進步,用頭來代替整個駱駝。無論是大徒弟還是二徒弟畫的駱駝數畢竟都是有限的。都沒有脱出俗套。小徒弟與他們相比,辦法之所以好,是因為他用有限的兩隻駱駝代表無限的可能,誰也説不清到底有多少隻駱駝,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因此,他的畫最好。為了開拓學生的思維,我讓學生 進一步去探討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也可以畫出更多的駱駝。同時,又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想別人沒想到的,做別人沒做到的。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13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一篇略讀課文。

這篇課文故事性強,文字淺顯,能夠引起學生的閲讀興趣,便於閲讀和理解。在教學時我主要是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同桌合作來完成。在教學中,我始終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讀文之前,我引導學生圍繞課題進行質疑,再指導學生自主閲讀課文,啟發學生再次提出自己的問題,組織學生圍繞一定的學習任務進行合作學習,並圍繞着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這一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討論。學生將精讀課文中所學習的分段、理解課文等語文基本功,用於了本課的閲讀實踐中,逐步培養了學生獨立的閲讀能力。

文中,畫師評畫是全文的重點。在挖掘教材時,我把它設計成一個思維訓練點,故設疑問: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畫得多,為什麼畫師對他們兩個人的畫不滿意,而對小徒弟的畫加以稱讚呢?而後,組織學生合作探究這三幅畫,自己去體驗小徒弟畫的妙處,然後引導學生用“雖然……但是……”“不但……而且……”來説一説這三幅畫。通過多層面感悟引領學生把握三徒弟的畫為什麼與眾不同,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想別人沒想到的”的深層意義。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口才,鍛鍊學生的語言智能,又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還培養了學生積極探究的能力,使他們的思維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拓展延伸部分,先要學生為“深山藏古寺”詩句選擇一幅最適合的圖畫,並讓學生品評畫妙在何處,想象當自己是當時的畫師又會怎樣畫?然後請學生説説收集的有關創新的故事。這一環節不僅在於拋磚引玉,更在於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最後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體會故事中的道理的重要性,旨在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14

《想別人沒想到的》人教版三年級下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位畫師考查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最後小徒弟的畫得到畫師的稱讚。故事啟發我們要開闊思維,培養創新意識,在日常生活中想別人沒想到的,做別人沒做到的。

在課文的教學中,我始終堅持新課標中對於中年段語文教學的要求,讓我的課堂充滿語文味,具體做到了以下幾點:

1、注重孩子們朗讀水平的提高。因為朗讀在任何一個年級都顯得尤為重要,因為課文中很多的內容和作者表達的感情等等都能夠通過讀體會出來,所以這節課我始終引導學生讀。比如説在教學的一開始讓他們默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接着讓他們自由讀課文,劃出三個徒弟是怎麼畫駱駝的?你認為誰畫的駱駝多?為什麼?教授過程中,也是無時不在指導他們用各種方法朗讀課文,尤其在理解畫師説的話的含義時,多種形式讓孩子們讀,先指名讀,小組賽讀、男女生比賽讀,讀着讀着孩子們就明白了。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2、發掘教材訓練點,讓學生動腦動口,主動探究。文中,畫師評畫是全文的重點。在發掘教材時,我把它設計成一個思維訓練點,故設疑問: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畫得多,為什麼畫師對他們兩個人的畫不滿意,而對小徒弟的畫加以稱讚呢?而後,組織學生合作探究這三幅畫,自己去體驗小徒弟畫的妙處,然後引導學生用“雖然……但是……”“不但……而且……”來説一説這三幅畫。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口才,又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還培養了學生積極探究的能力,使他們的思維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3、利用課文插圖理解詞語,讓學生沉入詞語的感性世界。在教學過程中,我重點突破兩個詞語“連綿起伏”、“若隱若現”。在教學“連綿起伏”一詞中,讓學生看課件圖片,當學生看到一座座起伏的山峯,自然就水到渠成地領悟了“連綿起伏”的含義。接着我再讓學生理解小徒弟為什麼要畫連綿不斷的山峯。“若隱若現”一詞的教學方法也是如此。在理解詞語後,我便問學生看着這幅圖,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讓學生閉眼想象畫面給我們帶來的意境。

但是本課也存在一些不足;

1、導入時應從類似的民間故事入手,以啟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的思維和興趣充分調動的基礎上,再導入本課的學習,可能學生興趣會更濃。

2、課堂上缺失學生間、師生間的評價。在今後的教學中,如果能在學生彙報朗讀後,組員、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就會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及學習興趣。

3、用關聯詞“儘管……但是……”“雖然……但是……”評價三位徒弟的畫時,顯得有點突然,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夠。應充分利用好插圖,幫助學生理解三位徒弟是怎麼畫駱駝的,再讓學生用關聯詞“雖然……但是……”“因為……所以……”評價三位徒弟的畫,先同桌互説,再提問,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4、小組彙報交流要關注到全體成員,有組員沒有發表意見的,可提示本組成員互相補充。在今後的教學中要針對課堂中出現的這些問題一個一個解決,腳踏實地地將小組建設推向成熟化。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15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魯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一個畫師考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結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創新思維方法贏得了稱讚的故事。這篇課文故事性強,文字淺顯,能夠引起學生的閲讀興趣,便於閲讀和理解。

講完這節課,我有幾點體會:

新課程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在教學中,我始終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讀文之前,我用《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故事吸引學生,讓他們以濃厚的興趣投入到課堂中來。聽完故事,問:“你們知道為什麼皇帝剛開始不滿意,當他看到最後一幅畫的時候又連聲叫好嗎?”學生回答後,自然導入到新課:“是啊,最後一幅畫的作者想到了別人沒想到的,所以取得了成功。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講的就是一個《想別人沒想到的》故事。”

教材要求教師在講略讀課文時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閲讀能力。不必把每一句話都搞清楚,大的方面搞清楚了,有些問題沒有完全搞清楚,可以留着今後解決。正是由於這一思想指引,我指導學生自主閲讀課文,組織學生圍繞一定的學習任務進行合作學習,並圍繞着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這一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討論。主要是想讓學生把前面精讀課文中所學習的分段、理解課文等語文基本功,用於本課的閲讀實踐中,逐步培養學生獨立的閲讀能力。為了節省時間,我設計了一個表格,目的是讓學生小組討論後填表,但可能是因為每人手中都有一個表格,大家沒有討論而是各自完成後才交流的。如果再上我會給每小組發一張表格,真正發揮小組合作的有效性。在拓展環節,我把教學創新點放在以教材為基點,向生活、向課外延伸,為學生提供大量的閲讀內容,開闊學生的朗讀視野。

然而,這是一節語文課,雖然是一篇略讀課文,但也要讓學生在課文學習中品味語言,加強語感,加深體驗。因此,在教學時,同樣應該注重學生的朗讀指導,主要指導學生讀好三位徒弟的畫和畫師的稱讚。當學生讀完一篇或一個故事,更要注意引導學生按課型的特點概括出的主要內容,今天這節課上回答的幾個學生在概括主要內容時語言都不是十分簡練,遇到這種情況應及時給他們一個思路,一條線索,讓他們準確地説出的大意。

孩子們學完了《想別人沒想到的》,我又拓展了“深山藏古寺”、“踏花歸來馬蹄香”、“蛙聲十里出深山”的故事,讓孩子們充分明白了學習、生活中要多動腦筋,勤于思考,想別人沒想到的,做別人沒做到的,才能創新。而我講完了《想別人沒想到的》這節課,也更加明白了教學中更要有所創新,只有創新,才能出奇制勝。

Tags: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