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學美術的教學反思(通用6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9W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美術的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美術的教學反思(通用6篇)

小學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

上完這節手工製作課以後感覺還是不錯的。課堂上結合我校的綠色教育滲透變廢為寶的意識,教會學生用廢舊塑料瓶、紙盒、易拉罐等筒狀材料製作裝飾實用的筆筒使學生將日常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在筆筒的設計製作,這樣的設計充滿情趣也能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教學中我讓學生帶着問題研究筆筒的製作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的最有效途徑,這為學生的課堂學習,解決教學重點做好了鋪墊。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發現了設計、製作的方法,學生在嘗試操作過程中不斷地動腦,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交流,不斷地找到新的方法進而解決問題。一堂課下來看着孩子們的作品,鮮豔的色彩,不同的造型,別緻的設計.讓我感歎孩子們的創意如此豐富,有收穫也有缺憾。還有一小部分學生動手能力比較差,也不願意動手操作,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以後要多關注這些學生,讓他們也動起來。

《有趣的造型》以蛋殼或乒乓球為主體,附加彩色紙或者其他材料,進行人物或動物的創作。用雞蛋殼做小工藝品,在我兒時的美術課堂裏就出現過,現在回憶起來,還記憶猶新,做好的小工藝品,似乎在我的案頭擺放了很久很久,非常有成就感。所以我對於這節課特別的感興趣。

這一課屬於設計應用領域。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善於利用身邊的的材料,進行簡單的創意、設計,學習製作美化生活的小工藝品,感受設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在上課的時候我深深的體會到老師示範的重要性,所以這節課就把重點放在了教師示範上。一上課,我就告訴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有趣的造型,有幾個小朋友和我們一起來學習,但是他們非常不聽話,誰能讓他們變聽話呢?於是我掏出了準備好的雞蛋殼和乒乓球,班裏的氣氛一下活躍了起來:把它直接粘在紙上,做個小圓筒,你一言我一語的。同學的主意真不錯,好吧,就聽你們的吧。蛋殼和乒乓球固定的問題的解決了。

接下來抓住“有趣”和“造型”兩個方面為特點為重點。適時的演示如何使作品黏合的美觀、牢固。一節課下來,孩子們的作品特別的有趣,有小豬,兔子,魚等等等的形象。

回憶這節課的不足之處:課程設置可以安排的更巧妙些。課堂評價語不夠有效。

路還很長,願我和孩子們快樂學習每節美術課!

小學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2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新課程標準下的美術課已不再是從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滲透到了美術教學中,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而美術課堂就好比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美術課要想上好,其實還真不是那麼容易。不論是課前的精心準備,還是教學中課堂的情景創設、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教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

一、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單單是教具的準備那麼簡單,它還需要有更為廣泛的內容。如在,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剪紙作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在課前準備了一些民族味較濃的曲子,這些曲子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除了充分的課堂資源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藴。在講課之前我自身就必須先要明白剪紙是怎樣的一種民間藝術,有什麼樣的特點,剪紙都分為那些類型等等。這些不光是靠臨時抱佛腳得來的,還要靠老師長期的一些積累,才能將別人的東西轉化為自身的一種文化素養。

二、課堂的教學

課堂的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在這裏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學生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師都知道,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一節課的必要保證,這也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一個原則。可往往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卻不需要孩子們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也學需要幾個學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幾個同學湊在一起共同創作難免會各抒己見。而且他們也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就會造成紀律的不好。就比如,不僅要剪的像樣,還要分清楚陽刻與陰刻的區別,這樣勢必就給此課增加了難度,授課教師就會考慮小組分工合作,相應的課堂紀律也會混亂。還有一些課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無章”,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卻並非無效。我曾看過一片文章説,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時不需要孩子們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了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想象、去創作,學生甚至還可以畫在桌子上,還可以“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經説過:“在丟勒中學,學生作(姥姥)很會剪紙,還可以把這些老人請來當成他們的課外輔導員。而作為教師的我也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學到更多關於剪紙的一些知識。能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學到知識。而且我認為,有時候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一些環境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反而獲取知識的效果會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感覺是那樣的貼近自己,其實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更何況這種學習方式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發現美、表現美的能力。我覺得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紙中的陽刻和陰刻》那一課之後的一些感想,一些我個人的心得體會。其實不論是一年級還是六年級,我們上美術課的目的就只有一個,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於生活課程改革給美術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僅停留在過去的以老師教,學生學為主的教學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己在合作中學到新知識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美術教師有很高的綜合素養、人文素養。我一直在思考:什麼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如何更好把小組合作的融入課堂中?在思考的同時,我又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為此,通過平時教學工作以及課外的學習探索、實踐與反思,我認為想上好美術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營造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

美術教學是一個預設和開放並存的系統,很多時候我們的教學都屬於“封閉教學”,按部就班,缺少開拓精神,隨着新課標的落實,由“封閉教學”走向“開放教學”已是一種必然。

二、課堂教學是重點

“合作互動”的學習,是一種同伴之間為達到一定的教育目標而展開的學習方式,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信息交流,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第一、根據課型“合作互動”,通過互助互動有利於解決問題。第二、根據重難點,“合作互動”,抓住課中的難點展開並提出問題: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應用集體的智慧,較輕鬆地解決了難點。第三、結合作業,“合作互動”,美術作業與其他作業不同,每個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能力不同,對同一題材的表現也不同,因此,作業的完成應從封閉走向開放,由個體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質量。

“合作互動”,的評價時,同伴之間進行借鑑學習,有利於培養他們寬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鋭的審美鑑賞力。

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小學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3

我從事教學工作已十多年了,對所教的美術學科的教學工作可謂是輕車熟路,但自從教改實施以來,我不得不對我的教學工作重新進行了審視。新課程改革突出了學科的特點,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經歷,有利於學生髮揮個性。新課改教學內容循序漸進,強調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傳授。這個教材從觀念、結構、內容等幾個方面都強調了創新。因而,我在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思路上較之以前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前階段國家農村教育課程改革現場會在我校召開,對我校的課程改革推進起了重要作用,使我校教師不僅從思想上進一步得到提升,也在行動上鞭策了我們。下面我把對新課改的感悟結合本人自身的教學工作經驗來談談美術欣賞課的基點變化。

在上“中國美術的輝煌歷程與文化價值”一課時,我就改變了以往那種教師主動介紹,學生被動聽的模式,進行了角色的轉換。因為欣賞內容、種類、朝代、風格等差異性,且學生自身的限制等因素,故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本課中較具有代表性且為公共所熟識的作品“陶塑——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相關資料;以點引面,提高學生欣賞的興趣以及求知慾望,解決了欣賞課的乏味性。在引導階段,首先讓學生交流對不同歷史時期代表作的看法、認識以及體會。可以肯定的是學生們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確實是很豐富的。在分析階段,由於事先的準備已經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慾,學生們都能且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雖然分析有欠妥當的地方,但已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對於未經證實或者模糊的問題也設置成課後拓展的內容,佈置學生課後完成,作為今後交流的材料。在整堂課上不僅讓學生學到了知識,更讓學生領悟中國藝術的深層意藴。

整堂課貫穿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使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收集資料的能力等等。這種角色的轉換,學習方法的變化,增強了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效率明顯提高。

小學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4

新時期的小學美術教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而是一種文化學習,更注重培養人文素養與美術素養,因為在整個人類社會歷史中,美術本來就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達、交流中產生髮展的;小學美術教育不同於專業美術教育,它為發展學生整體素質服務:以學生髮展為本,注重培養髮展學生審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現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養創新精神,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新教育強調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合作互動學習,強調情感體驗,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跨學科學習,通過美術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終身受益。

總結本學期的美術課課堂教學,我總結了如下幾點:

1、內容上注重培養學生健全良好的藝術素質:

在具體的教學中不要過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規範學生,採取合理的啟發、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美術習慣。我在三年級的美術課上,結合課文讓孩子們用鉛筆隨心所欲地畫各種線條,從線條中去感受寫生畫的內涵及特徵。

2、方法上注重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及創造性思維:

傳統美術教育多是圍繞"看畫"或"臨畫"為主要內容展開的,最終都是大同小異。想像力和創造思維的培養和開發,是現代美術教育最主要的特徵之一。如我在教《神奇的天空》時,讓大家儘量敞開心扉,大膽着筆,畫出自己最想畫的、最喜歡畫的一切。

3、素質教育與學生積極性的調動:

素質教育與生活緊密相連,激發了學生的需要強度,並依賴目標誘因的出現,提高學生需要的自我意識水平,滿足了學生聯繫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質和精神需要,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節日賀卡》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繪畫及工藝製作知識技能,設計製作有創意的賀卡,在教學安排上,我特意將本課安排在聖誕節前後,好讓學生在濃郁的節日氛圍中聯繫周圍的一切,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意識,從而也更好地調動了學生完成創意作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勵:

動機是直接推動並維持人活動的內部心理動力。動機具有指向性、強度性、清晰度、力距等特點。動機與需要不同,需要的動力作用是潛在的,動機的動力作用是直接的,現實的。課程標準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勵,主要採用了以下方式。在教學中,我也特別注重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在知識的理解與表現中,學生表現參差不齊,為了挖掘每一個學生潛在的能力,我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個性及作品造型特點的不同,分別進行鼓勵和引導,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個性的張揚。

現代化教育對美術教學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需要、動機、目標、態度等各方面都採取了切實可行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改進了原來美術課程和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從課程建設的角度,促進了美術教育觀念的轉變,促進了美術教材模式、學生學習方式和課程評價方式的變革,有效地運用各種資源,增強了美術教學的效果,充分發揮了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小學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5

《花地毯》這一課是一節很貼近生活的課,試着從身邊的地毯、窗簾、餐桌布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圖形的魅力所在。

一上課,我隨便擺了幾個方塊,學生都發現了這樣擺不好看,這時候讓他們用自己的眼光來擺一個他們認為好看的圖形。上學期和他們學習了各種形狀,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塊擺出各種好看的圖形,然後讓他們自己去發現為什麼這樣漂亮?這時候我在黑板上畫了幾個圖案,並總結出重複、色彩對比的效果。

這節課我讓學生們用筆繪製的花地毯,看到他們的作業,大部分都是很令人滿意的,有方形的、圓形的、鮮豔的色彩,形狀各異的圖案,有些還畫了各種花邊,但也有不足之處,很多同學都是用了我舉的例子,沒有加入自己的想法,但總的來説我還是滿意的。大部分學生都能很好的理解上課我所講的指示並將知識運用到他們的繪畫中,畫面色彩豐富,內容也多姿多彩,都很好的利用了畫面。

小學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6

整堂課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各種繪畫工具的提供不但沒有讓他們手足無措,反而使其如魚得水,想出了各種點子來進行創作,有剪貼,有拓印,更多的是用彩筆直接畫。最有趣的是學生們在圖畫旁邊寫的那些文字,使畫裏的物體頓時充滿了生命力。沒有了教室裏四面牆的束縛,學生們顯得很自由,交流更多。學生之間的評,用他們自己的眼光去評價自己的事,更為公正,也更易使被評的學生接受。但教學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如學生的協作性差,完成作品的耐性不夠等。總的來説,經過此次教學,我有以下兩點深刻體會:

1、幫助學生多觀察,培養學生有耐心。

學生經常遇到畫不深入的問題,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對事物觀察的方法,觀察得不夠仔細,導致描繪不細緻。這就要求教師要帶領學生多練習,培養高度的耐心,提高觀察的能力。

2、啟發學生多想像,引導他們多練習。

學生的想像力雖説是天生的,但要求想得有意義、有意思,還得有教師正確的啟發與指導,使他們從生活中得到切實的體驗,並將活動中的感悟表現出來,多想、多練,這樣才能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