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理想的風箏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3.12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理想的風箏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理想的風箏教學反思

理想的風箏教學反思1

初讀課文,就被劉老師樂觀、主動向上、熱愛生活的細節描寫所打動。再讀課文的時候,我發現劉老師的形象在我心中越來越豐滿了,我被作者濃濃的思念感恩之情所感動。三讀的時候,我被理想風箏的豐富內涵所感動。於是,細節——情感——內涵成為我腦中的三個關鍵詞,這個教室設計也便圍繞這三個關鍵詞展開。

讀文多遍,內容多,挖掘點也多。怎麼上,我首先決定抓“主題教學”。我從文中找到了一條線,用這條線貫穿整堂課的教學,這條線就是文中的這句話:“他將永遠在我的記憶中行走、微笑,用那雙寫了無數粉筆字的手,放起一隻又一隻理想的風箏。”因為這個句子對學生來説理解起來有難度,而且也最能體現劉老師放飛的不單單是自己生命的風箏,放飛的更是一個個學生生命裏的風箏,照應課題,突出了文章的主題。拎住這條線,我就拎住了這堂的主題,於是學生就緊緊地圍繞這條線,從關於劉老師的三個事例中找到相關的細節,品讀感悟,劉老師的形象逐漸豐滿,劉老師的人生態度逐步彰顯,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逐步深入,文章的主題也逐步清晰。

其次是“以生為本”。“學生已經懂的不學,説了學生也不明白的也不學”。我在教室上給自己提出這樣的要求。這篇課文中,事例很典範,文字表面的意思很好理解,難體會的是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情感。因此,我把立足點就放在讓學生通過細節的感悟,去體會文字背後的情感,讓學生説出自己的感受。但因為這篇文章很長,有1200多字,所以,我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抓住了幾個點,引導學生深入體會。當然還滲透了一定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運用學習方式學習新的內容。

理想的風箏教學反思2

《理想的風箏》是一篇文字優美的文章,是半獨立閲讀課文,篇幅較長,但文章抒情、深沉,富有激情。我的教學在啟發學生學會思考、欣賞上着力。

1、注重生成性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對閲讀材料有大膽質疑的能力,並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是五年級學生的閲讀要求。課文雖然只用一個課時來教學,我感覺已經基本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問題,解決學生的疑難。

我的教案是粗線條的,空間很大,目的是屆時循着學生的思維調整,預設環節不能過細。

學貴有疑。我要求學生做好預習,鼓勵他們學會在疑問處打個“?”。學生能抓住關於篇章的主要脈絡提出兩個問題,還就重點文段的關鍵詞語提了兩個問題,都挺有思考價值。我把四個問題拋向學生,大家聯繫課文仔細體會、理解。“老師的上課與放風箏有什麼聯繫?”——兩者看起來沒有相關,但課堂的精彩與主人公劉老師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密不可分,也深深影響了作者。所以,當明媚富有生機的春天到來的時候,作者“不由自主”地想起儘管身有殘疾但活得頑強、快樂的劉老師來。學生通過能提挈全文的問題思考,把握了文章的主題。另兩個抓住關鍵詞——“引起同學們激動的心跳”和“功德無量的圓木棍”來思考的問題,看出學生對重點語句的把握較準,知道從關鍵詞上突破課文理解。對這些疑問,我只做了理解準備,課上是根據學生的質疑調整教學思路,讓學生的思維引領教學程序。我

較滿意他們自主學習,深入思考的能力。

2、注重朗讀指導,透過文字領悟情感。

《理想的風箏》有深情的細膩的描寫,也有點睛的議論,抒發了作者對三十年前的老師的懷戀。感人的文字,應該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其內涵。

教學中,我把文中幾段有關人物特寫的文字打出投影來,讓學生或緊扣重點詞讀出景物中藴涵的深意,或藉助停頓、語氣的轉換觸摸人物心靈的剛與柔......課前,我是特意範讀了一次的,學生被美妙的文字、深沉的情感吸引住了,聽得入了神。所以教學時,他們模仿範讀,在理解的基礎上,基本讀出文章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朗讀,以聲傳情,是很能感受、瞭解閲讀者認識深淺的方法。

3、課外拓展,深化主題。

文章以一名殘疾老師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的典型事例教育少年兒童要珍惜光陰,熱愛生命。課前我讓學生蒐集身殘志不殘的事例,他們在蒐集、彙報、聆聽中獲益不淺;課的尾聲,讓學生在劉老師的圖片下寫自己的心裏話,學生直抒心臆,深化體會。我還藉助前一天報紙上海倫﹒凱勒遺囑的話教育學生:只有活出生命的強音才能領略命運的精彩。幾個設計將積極的人生意念深入學生的心靈。

不足:

時間的把握稍有欠妥,教學設計有點前鬆後緊,環節過渡還得自然、圓潤些。課的末尾對劉老師“理想的風箏”的領悟還缺少回顧總結,顯得不夠完整。

理想的風箏教學反思3

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清課文層次,瞭解課文內容。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悟劉老師堅強、樂觀、風趣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清課文層次,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課件(詞語、回憶老師的話)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問題導入

1.板書課題,齊讀。

2.讀了課文的題目,你有什麼問題?

(以題目設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大家帶着問題朗讀課文,並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哪些事?同時,自學生字新詞,查詞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

(不動筆墨不讀書,不動腦筋不讀書,要讓讀書有所目的,有所要求。)

2、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巡視並幫助學生。

三、檢查自讀,瞭解內容。

1、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認讀,正音。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重點指導朗讀能體現出劉老師熱愛生活,頑強的生命的句子。這樣,無形中引起他們的注意,加深對這些句子的理解。)

3、課文中哪一件事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教師指導學生概括課文中寫劉老師的三件事並板書。 [板書:笑談腿疾、旋轉板書、放飛風箏]

(讀書是自主的,自由的思想感悟,教師應該給予學生一個平台,讓他們暢所欲言。)

正是因為劉老師頑強的意志和對生活的熱愛,追求在無時不刻的鼓勵着作者,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讓我們一起深情地呼喚劉老師。

4.出示課件

5.指名讀,齊讀。(讀出對劉老師深深的懷念之情。)

四、作業鞏固:抄寫本課生字新詞

反思:

《理想的風箏》這篇課文作者用樸實的語言回憶了自己學生時代的一位年過五十的殘疾老師,讚揚了他對工作認真負責,對生活無比熱愛的精神,表現了作者對老師深深的思念之情。文章中,作者細膩感人的筆觸和劉老師堅強樂觀、愛生敬業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這節課是第一課時,我從一點入手:

注重了朗讀的指導。讓學生在讀中先對劉老師的形象有所感悟。在初讀課文上,我一般都會讓學生先朗讀一遍課文,然後,指名一些學生進行朗讀,再進行一些指導,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這篇課文有深情的細膩的描寫,也有點睛的議論,這些地方都是值得我們反覆去朗讀的,而也就是在這不斷反覆讀書中,學生能夠初步體會到作者對老師尊敬,佩服之情。

在教學過程中,因為事先對景山的學生的能力估計不充分。開場時,不夠靈活的把握,導致,課堂不是很活躍。同時,還犯下了一心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有點趕堂了。這點,黃慧娟老師説得好:課堂應該講究簡單,過程簡單、思路簡單、教法簡單。簡單中培養學生的能力,簡單中鍛鍊學生的思維。問題過多,過雜,只會適得其反。我銘記於心。

理想的風箏教學反思4

《理想的風箏》這篇課文描繪了在春暖花開的季節,小朋友們根據自己的理想扎出不同的風箏,並將這些風箏放到蔚藍的天空,讓風箏帶着自己的理想越飛越高,越飛越遠。這是課文的主要內容。文中一共寫了7個小朋友放了不同的理解,如作者是放飛水兵帽,希望以後能夠當一名海軍;小薇薇放飛蝴蝶希望以後可以當昆蟲學家等。

講完全文,讓學生明白不同風箏代表不同理想後,我也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理想是一個人的奮鬥目標,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所以每個人都要有理想。那麼請問你們的理想是什麼?

我的話剛説完,整個班級就沸騰起來了:老師,我想當科學家;老師,我想當老師;老師,我想當作家;老師,我想當一名工程師……

但是有些學生的答案竟然是要當孫悟空,學他大鬧天宮,還有的要當神仙……

等大家講完後,我進行小結:同學們的理想都很好,如當老師、作家、工程師……但我們説你現在並不是有了理想就等於你已經實現了理想,還需要大家面向這一理想的方向去努力和奮鬥,付出汗水才能實現。但有一些理想應該值得注意:想當孫悟空的同學,這樣的理想與眾不同,有獨特的想法,但不是很切合實際。因為孫悟空畢竟是神話傳説中的人物,是靠我們人去想象出來的。雖然隨着科技的發展,在孫悟空身上的一些本領已經實現了一些:如神六的上天等,有些還要大家以後去努力實現。但也有些卻是不可能實現的;如72變、一根毫毛變成一隻猴子,大鬧天宮等,因為天上沒有天宮。所以對於這一些不切合實際的幻想,希望大家要去掉。

小學生處於兒童時代,對什麼都感到好奇、善於模仿。很容易對一些想象中的英雄人物由於佩服而崇拜,特別是童話、神話中的英雄人物,常常希望有朝一日也象他們一樣能夠神通廣大,大幹一番。因此理想就向這一方向去追求。所以我覺得這一些都需要我們去發現,並加以引導。在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大膽追求的同時,必須引導他們怎樣去通過奮鬥來實現理想。並指導他們去掉那些不切合實際的幻想(如前面所説的孫悟空的72變、大鬧天宮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他們的成長。

理想的風箏教學反思5

“寫作是最好的感恩方式”——《理想的風箏》聽課偶拾

今天是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在這樣一個感恩氛圍濃郁的日子裏,省特級教師、儀徵實驗小學副校長丁雪飛老師為我們上了一節精細而不失大氣的示範課、錄像課。聽完課後幾乎所有的聽課教師都深為丁校長精湛的教學技藝、精深的教材解讀、精密的教學設計、精當的教學點評而歎服。今天我是帶着任務聽課學習的,的站長沈高明先生希望我校語文組承擔一篇課文的在線教學研備活動,活動大致包括教材解讀、教學設計、聽課評課等內容,是真刀真槍實實在在的教研活動。丁校長欣然接受任務,將自己這一年來精心打磨、巡迴示範的精品課例《理想的風箏》和盤托出。為了方便老師們寫作評課稿,丁校長不辭辛勞,在母親節這個神聖的日子裏,連上兩節課,完整地呈現了《理想的.風箏》一課兩個課時的課堂教學。教師是特級教師、學生是實小學生,課堂上師生情感和諧共振,思維的觸角頻頻閃現智慧的火花,師生妙語連珠,聽者目不暇接……老實説,像這樣的課堂教學品評看起來可寫的角度非常多,真正寫起來卻又無從下手,坐在後面聽課,我邊聽邊焦急地思考着我的評課稿,怎麼評?怎麼評?就在我想得頭痛的時候,我驀然聽到丁校長講了一句:“寫作是最好的感恩方式……”我恍然大悟,是啊,劉老師是那個時代千千萬萬個普普通通的教師之一,如果不是作家蘇叔陽寫作這篇回憶性的散文,有誰能知道曾經有個左腿殘疾、頭髮花白,靠一根油亮的圓木枴杖支撐着講課、放追風箏的劉老師,又有誰能知道這位看似殘弱的劉老師卻憑關頑強的生命和對生活的熱愛在蘇叔陽幼小的心田播下理想的種子,支撐着蘇叔陽熬過對靈魂的踐踏,抗住了癌症的折磨。而我們通過閲讀蘇叔陽的文章,又何嘗不從劉老師的精神世界裏汲取了我們生命成長所需的營養——自強不息,樂觀向上。可以説是蘇叔陽通過自己的寫作使得劉老師精神千古,流芳百世。所以丁校長在課堂上説:寫作是最好的感恩方式!

曾記得,方智範教授在一次講座中指出:語文閲讀教學的重點應該是要學習作者是“怎樣寫”的,因為只有通過研究課文的語言表達,才能幫助學生學會運用語言。縱觀這一課的教學,丁校長也正是牢牢抓住了“寫的意識”將長文教短、深文教淺。丁校長既關注課文“寫什麼”,比如引導學生概括了三件事:笑談殘腿、轉寫板書、放追風箏;更關注作者是“怎樣寫”的,比如她引導學生將文中所寫的三件事作進一步分類,前兩件事是工作中的事例,後一件事是生活中的事例,最後通過板書“典型事例”和“神態、語言、外貌、動作”,“邊敍事邊議論”告訴學生,我們在寫作時也要藉助這些寫法來表現人物的精神品格。像這樣關注作者怎樣寫的教學設計還體現在很多處,有時丁校長是抓住一個字比如“浮”、“泛”、“漾”等,來體會文章的表達效果,並適時指出:有時一流作家和二流作家的作品往往就相差了這麼一個字。有時又是通過品味一個標點、一個短句來揣摩作家情感的跌宕起伏,比如文中有三處省略號,第一處最好理解,省略的是故事內容。第二處“倘若不幸他已經離開了我們……不,他不會的。”這裏省略號充分表現出作者一種矛盾心理,因為作者寫作此文時,劉老師至少是“年過半百”再加“30多年”,至少80多歲,人生七十古來稀,劉老師是否健在真的難説。但是作者情感上不能接受劉老師離開我們的可能,所以這裏的省略號充分表現出作者對劉老師的感激、懷念,永遠銘記,不願其離去的矛盾心理和複雜感情。第三處“劉老師啊,您在哪裏?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這裏的省略號充分表露出作者出劉老師深深地思念之情,此情真的是“綿綿無絕期”。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受到崇高精神的薰陶,也領悟了語言文字表達的精妙之處,用丁校長經常説的一句話就是:“得意又得言。”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在這一課的教學中相得益彰,和諧統一。

理想的風箏教學反思6

《理想的風箏》這篇課文作者用樸實的語言回憶了自己學生時代的一位年過五十的殘疾老師,讚揚了他對工作認真負責,對學生和藹可親,對生活無比熱愛的精神,表現了作者對老師尊敬、愛戴之情。全文以第一人稱敍述,採用倒敍的寫法,觸景生情,回憶了自己的親眼所見。文章語言生動,飽含深情。

初讀課文,我不禁為作者細膩感人的筆觸和劉老師堅強樂觀、愛生敬業的精神所打動,特別是其中多處出現的細節描寫,更突出人物高大的形象,不失為一篇寫人的好文章,我感到在教學中不單要在感悟文字的同時走進人物的內心,更應滲透對學生寫作方法的指導。正是緣於這兩方面的考慮,所以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為:通過三個特寫鏡頭的描寫,感悟體會劉老師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和師生之間濃濃的深厚情意。揣摩文章的表達效果,學習運用典型事例,細節描寫的寫作方法。

一、抓關鍵詞句進行體會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從細節切入,抓住“談殘腿”中的“笑”,“寫板書”中的“轉”,“放風箏”中的“樂”,教學生品詞讀句,感受人物形象。

在教學“談殘腿”部分時,啟發學生思考劉老師以故事的方式談自己的腿疾,而且是笑談,這“笑”字的背後體會到的是什麼?教學“寫板書”這部分時,出示劉老師寫板書的那段文字,通過對動詞的理解,體會劉老師的敬業精神。“談殘腿”和“寫板書”這兩件事並不是課文的重點,所以我只粗略地抓關鍵詞進行體會。“放風箏”是本文的重點部分,又和課題相關,所以也是課堂的着力點。()這部分的教學我可以説是最沒底的部分,因為是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我總感到自己不能收放自如,不能將學生的理解引導到位,所以總感到有點慌。

另外,抓“泛”和“漾”這兩個表現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動的詞,讓學生感受作者用詞的精準。

二、運用多種讀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運用了多種讀書方法,有個別讀,齊讀,引讀等,主要是讓學生通過不同方式的讀,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注重體驗和感悟,或感受語言的美,或感受人物形象的美,或感受情感的美。如,在對劉老師放風箏、追風箏這段文字進行引讀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能將風箏放上藍天,那一定是幸福而充實的。……”“能像正常人那樣追趕風箏,那也一定是幸福而充實的。……”用這樣的語言,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體驗,對人物形象有更深的理解。

三、對課外資料的運用

文中作者通過三件事中對劉老師的細緻描寫,加上飽含深情的文字,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老師的思念之情。但作者為什麼如此思念劉老師?劉老師放飛的理想的風箏意義何在?我想,只要對作者生平的遭遇進行一番瞭解,就不難找到答案。作者坎坷的經歷和最終能取得成功,是受到了劉老師的影響,和劉老師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所以,這段關於作者生平簡介的文字,我認為是能在最後起到深化主題,提升人物形象的作用,也讓劉老師的形象深深烙在學生的心裏,甚至也能影響他們的人生。

教學過程中,無疑同樣存在了許多不足之處,例如:教師的提問過於理性,使學生的回答好似貼標籤,人物的形象也就不能突現;教師牽得過多,既然在上課伊始提出教學的目標是通過抓細節描寫來感悟人物形象,就應放手讓學生去品讀感悟,畢竟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因為教師的理性和牽制過多,限制了學生的活動和思維,導致學生思維浮於表面,不能深入思考,也影響了課堂氛圍。

教學完本課,我感到自己的教學基本功還要好好錘鍊,問題的設計,教師的引導,特別是要能運用學生的生成性的資源,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

理想的風箏教學反思7

《理想的風箏》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作者以學生的語氣,用樸實的語言回憶了恩師的音容笑貌和在一起的愉快生活。刻畫了一位樂觀開朗、愛工作、愛學生,對生活充滿了強烈的愛與執着的追求的殘疾老師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恩師的深深懷念之情。

因這篇課文較長,課前我讓學生充分的預習,把課文讀熟並解決文中的生字詞的問題,而且在課前進行了批註。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儘量讓學生通過讀來感悟理解課文的表達方法。

一、抓關鍵詞語進行體會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從細節入手,如抓住殘談腿中的“笑”,提問同學時劉老師的神態,放風箏中的“樂”,教學生品詞讀句,感受人物形象。

尤其在教學談殘腿這部分時,啟發學生思考劉老師以故事的方式談自己的腿殘,而且是笑談,這笑的背後體會到的是什麼?《談殘腿》《講課》《提問同學》這三件事並不是課文的重點,所以我只要求學生抓關鍵詞語進行體會。放風箏是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部分,又和課題相關,因為我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總感到自己不能收放自如,不能將學生的理解引導到位,所以感到理解得不透。

二、注重朗讀指導,透過文字領悟情感。

本文有深情的細膩的描寫,也有點睛的議論,抒發了作者對三十年前的老師的懷戀。感人的文字,應該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其內涵。

教學中,我把文中幾段有關人物特寫的文字打出來,讓學生緊扣重點詞讀出文中藴涵的深意,課前我也進行了輔導,適當的範讀,所以在課堂上,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基本讀出文章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在課堂上我還注重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方法,有個別讀,齊讀,引讀,主要是讓學生通過不同方式的讀,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注重體驗和感悟。如在教學提問同學這件事時,我引導:“倘若同學回答的正確深刻……倘若同學回答的不好……”用這樣的語言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體驗,對人物形象有更深的理解。

三、文章結束時的不足。

文章對劉老師的細緻描寫,加上飽含深情的文字,強烈的表達了作者對老師的思念之情。但作者為什麼如此想念劉老師?劉老師放飛的風箏意義何在?作者坎坷的經歷和最終能取得成功,是受到了劉老師的影響,和劉老師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在文章的最後我想如果加入對作者生平的介紹,就不難理解了。並能起到深化主題,提升人物形象的作用,也讓劉老師的形象深深烙在學生的心裏,甚至能影響他們的一生。

還有就是老師的話太多,學生理解到位了,我還進行強調,總結,如果把這時間讓給學生去讀去悟,不是更好嗎!還有時間的把握稍有欠妥,教學設計有點前鬆後緊,環節過渡還得自然些。板書也有一點不足,《講課》這件事突出了劉老師熱愛工作,這點也和其他幾件事的板書統一,反思自己還是對教材理解掌握的不夠,今後還要在課前多研究,多琢磨,力爭做到最好。

理想的風箏教學反思8

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以一個學生的語氣,刻畫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他慈祥忠厚、幽默風趣、堅強樂觀、敬業忘我,對生活充滿熱愛與追求。這樣的文章,讓人讀多少遍就會感動多少次。基於這樣的感情基調,我讓學生在反覆的閲讀中去感受,以“你覺得劉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是從哪裏讀出來的?”這個問題引導學生讀書、讀書、再讀書。孩子們在反覆閲讀中也都感動了,並透過語言文字走進了劉老師的內心世界,感受到了劉老師的高尚人格。

本文以一個學生的語氣,刻畫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文中的劉老師樂觀開朗,愛學生,愛工作,對生活充滿了強烈的愛和執着的追求。

文章開篇就描寫了春天萬物復甦、細柳舒展、鳥語花香、藍天“彩蝶”的美麗情境,給人以賞心悦目之感。作者蘇叔陽在仰望蒼穹、風箏翩翩的景象中回憶起了30年前的那位殘疾的劉老師,學生的感情之弦瞬時把美麗的風箏和殘疾的劉老師系在一起。

而後,作者回憶了劉老師的外貌以及他“笑談腿殘”的故事。從中,學生初次感受到了劉老師的風趣、幽默以及他的樂觀與豁達。而從“劉老師艱難地為孩子們上課板書”的環節中,學生又進一步地認識了這位堅強不屈、盡心盡職的殘疾老師。

文章的第七自然段又很巧妙地出現了一段景色描寫,又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又是美麗的春天,這似乎與文章的開頭遙相呼應,值得去細細品讀和感悟其中深刻的內涵。

至於後文中描寫劉老師做風箏、放風箏、追風箏的情景,更是牽動着每一位同學的心。至此,劉老師的樂觀豁達、自強不息、與困難和挫折頑強抗爭的精神一覽無遺。

理想的風箏教學反思9

《理想的風箏》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以一個學生的語氣,描寫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刻畫了他樂觀助人、愛學生、愛工作、愛祖國、對生活充滿了強烈的愛與執着的追求。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閲讀提示指出:閲讀本篇課文,可以用給自己提問題的方法幫助思考。我一直認同這種“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育理念。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更應該傳授掌握知識的方法,從而提高被教育者終生學習的能力。於是,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運用給自己提問的方法,自學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為了使教學的每個環節落到實處,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瞭如下幾個方面:

一、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以《理想的風箏》為例,教給學生——給自己提問,自學課文的讀書方法,因此,我率先詳細示範瞭如何根據句子提問思考;接着以閲讀提示為例,讓學生明白如何根據段落提問;最後啟發學生如何根據篇章體温

二、讓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落到實處。

首先,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閲讀。開篇就讓學生大聲朗讀,做到讀準確讀流暢。接着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提問邊思考,一節課,光是朗讀課文便佔了五分之二的時間。難怪有老師課後對我説:“開始看你這樣讓學生讀書,都不知道你後面還有什麼內容可以講了。”

其次,對於學生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這節課開書朗讀,我下位巡視檢查,發現很多同學讀過一遍課文之後,卻並不認識“貯”這個字,針對這種讀書走過場的現象,我並未因為這是一堂教研課而姑息,而是當即指出問題,並要求同學們回過頭藉助工具書解決這一問題,同時嚴肅指出這樣讀書的危害。

另外,重視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學會一種新的讀書方法。那麼學生方法掌握如何?為此本節課我設計了一個最重要、也是我個人認為最成功的教學環節:師生、生生間的相互提問。這其中有個人提問個人答;有個人提問好友答;有小組提問小組答;有老師提問學生答等。正是通過這種方式,一可及時瞭解同學們對課文了解情況;二可學生是否學會提問學習;三可培養學生大膽提問、勇於發表個人見解的優秀品質;四能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意識;五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我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將這一環節落到實處,乃至最後無法完成自己預設的教學任務。這我就不得不談談本次教學的失誤:

對學生的能力估計不足。仔細讀讀這篇課文,就不難發現,這篇文章篇幅很長,意藴深刻,作為一個小學生,他們是很難理解成人世界的種種作為,而我,在這裏又恰恰犯了本本主義教條主義之大忌,不僅沒有給學生減輕負擔,反而將一種新的讀書方法滲透進來,其結果自然是事倍功半。

理想的風箏教學反思10

在第四次作業中提交的《<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是本人執教的一次公開課例教學設計,無論是教學設計還是課堂教學實施,當時頗得教師好評,現在精心整理一下,做個深入的反思:

一、迴歸詞串,巧妙串聯複習,整體回顧全文內容。

詞串識字作為蘇教版教材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大特色,在開課伊始出示的詞串巧妙遷移運用,形式新穎,又呼應低年級內容,加上所選詞串是對本課內容的概括提煉,學生一讀即懂,作為第二課時複習導入,有效引導學生把握文章整體內容,瞭解課文主要是從具體的三件事來寫劉老師的。

二、關注作家,適時適度延伸拓展。本人在回顧全文內容後以伴樂課件出示作家圖片及心靈獨白“他將永遠在我的記憶裏行走、微笑,用那雙寫了無數粉筆字的手,放起一隻又一隻理想的風箏。那些給了我數不清幻想的風箏,將陪伴着我的心,永遠在藍天上翱翔。”創設了走進作家心靈的情境,加上教師的深情朗讀,喚起學生探知作家心靈的強烈願望,開啟學生閲讀的思路,引導學生自主走進文本,探究課文內容。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為了讓學生真正深入文本,深入作家心靈,我找準了焊接點,挖掘搜索了相關背景資料——介紹蘇叔陽如何堅強面對失敗和挫折的資料,讓學生走出文本,走近蘇叔陽,課內與課外有機融通,領悟劉老師樂觀開朗、自強不息的堅強品格,實現了對教材的超越,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成效。

三、以生為本,把準重難點長文短教。高年級的課文長,語言文字的訓練點也越來越多,而課時卻沒有增加, “長文教短”,是唯一的選擇,加上學生經過多年的閲讀訓練,已經具備較強的閲讀理解能力,教學中,我一改以往教師的按部就班教學法,採用了直撲中心的方法,從重點段開始突破,這一方法提領而頓,輻射全文,使長文變短,不僅突出了重點(課文第8—11自然段),也突破了難點(課文為什麼以“理想的風箏”為題),無關緊要的內容暫且忽略,也巧妙實現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四、以讀為本,深入細膩品味言語。言語是文章情感流動的血脈,縱橫組合,唯有引導抓住關鍵詞句深入品味,方可達到閲讀教學的的效果。圍繞“找出讓你感動的句子,説説你從中讀到了一個怎樣的劉老師,”這一問題引導學生深入課文的重點,研讀課文,首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默讀、思考、圈畫批註,然後,引導學生彙報交流,引導多形式、多層次的朗讀指導品味,就是師生共同走進文本,解讀文本,咬文嚼字,品詞析句的過程,學生準確地抓住課文中的細節、詞句,感受和體會句子背後藴藏的深刻含義,這正是課標要求我們培養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而學生咬文嚼字,品詞析句的同時,自然會真切地感受到劉老師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熱愛。這一過程,既充分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又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五、自主合作、探究昇華,自然順暢。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由扶到放,讓學生自主學習,在學生自我咬文嚼字過程中的默讀思考,讀書批註,抓住“騰起一片笑聲—泛起酸澀—更增加尊敬”系列心理活動的變化,以及劉老師旋轉板書時的情景等句子,去朗讀體會,悟文明情,對人物形象的認識更為豐滿,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交流分享閲讀所得,加上教師的點撥引導,理解生活、工作兩方面事例之間的關係,明白一個人的生活態度與工作態度是緊密聯繫的,感悟體會到是因為劉老師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支持着他工作敬業執着、自強不息,更好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語文特點。

六、緊扣主題,滲透人文教育。在課堂學習最後一個環節裏“回顧開頭,昇華情感”再次迴旋,緊扣主旨,讓學生深刻明確劉老師的形象,理解了課題,更是由此躍出文本,與文中人對話,培養學生應對挫折的人文教育,放飛屬於學生自己的理想的風箏。

理想的風箏教學反思11

《理想的風箏》文本很長,所以要挑最重要的教。因此在教學時我對文本進行了取捨,將文本的真正內涵捏在手中,不斷打磨頭腦中現有的理念。

在教學談腿疾、寫板書、放風箏這三件事時,我在思考能不能用三種不同的角度去引導孩子去研讀,

但總的來説決不能脱離了文本,教學時我關注對人物細緻的刻畫,對有的詞句要引導學生去揣摩。如:談腿疾時的一個“笑”字,值得研究;寫孩子們心裏泛起一股酸澀的感情,“泛起”此次也要推敲;寫板書,這一部分是否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放風箏這一部分抓一些細節來談感受,結合課文中的語句把思與讀有機的統一起來,如單純的抓住劉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這一問題來説的話,學生似乎有一種思維的疲勞,引不起孩子的興趣,運用不同的方法去處理相關的段落,達到了精讀、品讀的目的。

理想的風箏教學反思12

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以一個學生的語氣刻畫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開頭寫景,結尾抒情,中間通過四件典型事例突出體現劉老師的人生態度。夾敍夾議。文章很長,仔細閲讀,可抓的點很多。但教學時間有限,每點都抓,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為了能使學生在語言訓練上有所收穫,在思想情感上得到薰陶,在學習方法上有感性認識,在學習過程中能積極參與,我採用了“長文短教,深入淺出”的方法,將教學過程分為感悟人物形象和深化主題理解兩個層次,逐層深入,引領學生走向文本深處。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抓主線

課文列舉了四個事例來突出人物形象,反映劉老師的精神品質。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在品析這部分內容時,我以“你從中讀到了一位怎樣的老師?”為主問題,以“劉老師,您在哪裏啊?我深深地、深深的思念您……”為情感主線貫穿事例的教學,引導學生自主讀悟,透過語言文字感受人物內在的精神品質。對作者30年念念不忘劉老師的原因獲得感性認識。為後面深化理解主題打下基礎。這樣,整堂課的教學,主線明朗,層次清晰,主旨明確。

二、品細節

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在敍述事例時,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等細節進行生動細膩地刻畫,耐人尋味。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這些細節,咀嚼品析,反覆朗讀,深入理解人物的內在品質。如第一件事抓表情“笑”,讀出“笑”背後堅強樂觀的精神;第二件事領悟劉老師敬業執著的精神;第三件事抓表情“顯出甜蜜的笑”和追風箏時的動作、語言,逐層解讀,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三、破難點

文章的第最後小結是作者直接表達對劉老師讚美和思念。通過理解劉老師放飛的不只是風箏,而是放飛自己的理想,理解課題叫“理想的風箏”;第二層次理解劉老師放飛的不只是自己的理想,還放飛着我們的理想,從而理解我走上歷史學系的學習;第三層次結合作者的生平經歷,理解劉老師給予他一生的影響。

教後反思:

初讀課文,就被劉老師樂觀、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細節描寫所打動。再讀課文的時候,我發現劉老師的形象在我心中越來越豐滿了,我被作者濃濃的思念感恩之情所感動。三讀的時候,我被理想風箏的豐富內涵所感動。於是,細節——情感——內涵成為我腦中的三個關鍵詞,這個課堂設計也便圍繞這三個關鍵詞展開。

讀文多遍,內容多,挖掘點也多。怎麼上,我首先決定抓“主題教學”。我從文中找到了一條線,用這條線貫穿整堂課的教學,這條線就是文中的這句話:“他將永遠在我的記憶中行走、微笑,用那雙寫了無數粉筆字的手,放起一隻又一隻理想的風箏。”因為這個句子對學生來説理解起來有難度,而且也最能體現劉老師放飛的不單單是自己生命的風箏,放飛的更是一個個學生生命裏的風箏,照應課題,突出了文章的主題。拎住這條線,我就拎住了這堂的主題,於是學生就緊緊地圍繞這條線,從關於劉老師的三個事例中找到相關的細節,品讀感悟,劉老師的形象逐漸豐滿,劉老師的人生態度逐步彰顯,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逐步深入,文章的主題也逐步清晰。

其次是“以生為本”。“學生已經懂的不學,説了學生也不明白的也不學”。我在課堂上給自己提出這樣的要求。這篇課文中,事例很典型,文字表面的意思很好理解,難體會的是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情感。因此,我把立足點就放在讓學生通過細節的感悟,去體會文字背後的情感,讓學生説出自己的感受。但因為這篇文章很長,有1200多字,所以,我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抓住了幾個點,引導學生深入體會。當然還滲透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運用學習方法學習新的內容。

一課上下來,覺得缺少了那麼五分鐘。

理想的風箏教學反思13

《理想的風箏》這篇課文作者用樸實的語言回憶了自己學生時代的一位年過五十的殘疾老師,讚揚了他對工作認真負責,對學生和藹可親,對生活無比熱愛的精神,表現了作者對老師尊敬、愛戴之情。全文以第一人稱敍述,採用倒敍的寫法,觸景生情,回憶了自己的親眼所見。文章語言生動,飽含深情。

初讀課文,我不禁為作者細膩感人的筆觸和劉老師堅強樂觀、愛生敬業的精神所打動,特別是其中多處出現的細節描寫,更突出人物高大的形象,不失為一篇寫人的好文章,我感到在教學中不單要在感悟文字的同時走進人物的內心,更應滲透對學生寫作方法的指導。

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可這“一發”該怎麼牽?我算是絞盡腦汁,最終我落實到一個“情”字,作者對劉老師深深地思念之“情”,作者為什麼會如此思念劉老師?劉老師是個怎樣的人?他到底有什麼魅力?認識一個人就要看其貌、察其態、聽其言、觀其行,那麼品讀課文時,我就以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為抓手,捕捉到相應的細節描寫,從而逐步感悟人物的品格,進而內化為學生對劉老師的“情”,一種無法言喻的尊敬愛戴之情。

理想的風箏教學反思14

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以一個學生的語氣刻畫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通過三件典型事例體現劉老師的人生態度。文章很長,仔細閲讀,可抓的點很多。但教學時間有限,每點都抓,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我採用了“長文短教,深入淺出”的方法,將教學過程分為感悟人物形象和深化主題理解兩個層次,逐層深入,引領學生走向文本深處。主要從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抓主線

課文列舉了三個事例來突出人物形象,反映劉老師的精神品質。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在品析這部分內容時,我以“你從中讀到了一位怎樣的老師?”為主問題,引導學生自主讀悟,透過語言文字感受人物內在的精神品質。對作者30年念念不忘劉老師的原因獲得感性認識,為後面深化理解主題打下基礎。這樣,整堂課的教學,主線明朗,層次清晰,主旨明確。

二、品細節

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在敍述事例時,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等細節進行生動細膩地刻畫,耐人尋味。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這些細節,咀嚼品析,反覆朗讀,深入理解人物的內在品質。如第一件事抓表情“笑”,讀出“笑”背後堅強樂觀的精神;第二件事領悟劉老師敬業執著堅強的精神,重點讓學生感受板書的動作從而深層感悟如此的做法;第三件事抓表情“顯出甜蜜的笑”和追風箏時的動作、語言,逐層解讀,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三、破難點

課伊始,就讓學生從課題入手提出疑問,學完課文的主體部分後,學生可能對理想的風箏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文章的最後部分是作者直接表達對劉老師讚美和思念。這樣前後貫穿起來學生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課題,理解劉老師給予他一生的影響。

理想的風箏教學反思15

《理想的風箏》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清單如下:

1、讀通課文;

2、自學字詞;

3、瞭解寫了劉老師的幾件事;

4、解決文後第4題(部分)。

在揭題時,我引導學生質疑,但很顯然,要理解這個課題不是容易的事。我讓學生介紹課前蒐集到的蘇叔陽的資料,其中特意強調蘇叔陽患癌症後頑強地挺過來的經歷。我説,學習課文理解課題,有的時候,如果能夠聯繫作者的背景,就能比較順利地弄明白。你知道,蘇叔陽為什麼能夠戰勝病魔嗎?這個就與“理想的風箏”有關哎!反應很快的唐凱亮馬上就明白了,舉手發表看法。但是,大部分同學還是不太明白的,我説,等學完課文再來談一談課文為什麼用這個題目。

根據課堂檢查反饋的情況來看,我發現像劉靜這樣的同學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給予表揚。因為我在班裏強調:不讀通課文就不算做好了預習。

這篇課文中的重點字詞不多,在交流時,學生把含有生字的“風箏”、“蜈蚣”提出來。我説,這些需要提出來交流嗎?這些都是我們已經明白的。這一課中需要提出來討論的詞語是“功德無量”。這個詞語很值得一學。因為學這個詞,可以把多種方法全用上來。先查詞典理解,接着對照這個詞義,讓學生運用“拆詞法”來拆拆看。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把含有“功德無量”這個詞的句子多讀幾遍,聯繫語境來説説它的意思。

在完成第三個任務時,我和學生一起分辨作者蘇叔陽是怎樣確定和安排文章的重點內容的。

第四個環節是解決文後第4題。由於時間關係,學生們沒能展開讀展開談。但是相對於編者意圖來説,我認為,學生完成這一題並不困難,他們很快體會到劉老師的樂觀向上、勇敢自信。我説,下一節課我們接着來讀自己深有感觸的句子,談自己的感受。

下一節課的任務大致確定如下:

1.繼續解決文後第4題:讀句段,談感受,學寫法。

2.結合學習文後第2題中(1)、(3)小題。

3.體會第10、11自然段中藴含的懷念、感激、愛戴等情感。

1)討論省略號的作用。

2)結合第10自然段理解題目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