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通用18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8.79K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反思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通用18篇)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1

縣進修學校以及教育局的相關領導對我校今年新入職的老師進行聽課,以便幫助我們更快、更好地成長。雖然早就得到這個消息,但由於自己是拖延症晚期,所以直到上課前一刻,才將上課所需的所有課件準備好。沒有精心做好準備,再加上時隔多年再次重返講台,以及學段的跨度讓我倍感壓力,甚至有些手足無措。所以,整堂課下來沒有達到理想的預期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雖然自己在課堂上也會發現一些不足,但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此時聽課老師們真誠、到位的點評能夠讓我全面地認識自己。優點我該如何保持,甚至做得更好;缺點我又該如何克服,讓課堂更加完美。這些都是我應該思考的問題,也是今後發展的方向。

這堂課,我上的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貓》。首先,我通過與孩子們對話的方式引起他們的興趣,拉近與他們的距離,進而一步一步引入今天所要學習的課文;然後,介紹作者資料以及進行生字教學,並重點指導一些易讀錯、寫錯的字詞,還讓學生在跟讀、賽讀的過程中加強記憶;接着,讓學生自主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重點教學“小貓滿月時可愛”的部分;最後,讓孩子們在個人讀、男女賽讀、齊讀中體會小貓滿月時的可愛,體會作者對貓深深的喜愛之情。

課後,聽課老師們給我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讓我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1、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講解“小貓滿月時可愛”的時候,我不應該把句子羅列好一一展示給孩子們,而應該讓他們自主發現、自主概括小貓的可愛之處;

2、朗讀的時候要配合肢體動作、語氣和表情。這也是我一直忽視的地方。讀,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讀懂文章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朗讀的過程中配合一些肢體動作、語氣和表情,能夠幫助孩子們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3、板書可以和學生共同完成。這樣不僅接近了老師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件多使用視頻。視頻的使用不僅更加直觀和具體,還能讓課堂更加鮮活和立體,有時甚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情境教學,培養興趣。課文的講解可以多聯繫生活實際幫助孩子們理解。此外,在充分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的同時,又不能太過依賴多媒體。有的時候,我們可以適當地拋開教案和課本,讓孩子們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盡情地演繹和詮釋。

著名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反思。一個教師想要成長,就離不開教學反思。只有經過自己對教學的反思和改進,才能有所進步。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教學上能夠有所長進,在教學路上能夠越走越遠。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2

歷史教學作為一門語言的教學,其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言語技能,即運用語言的本事,所以其課堂教學具有不一樣於其他課程課堂教學的特點。我經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根據中學教材的資料編排突出了對這種本事的培養,採取了指導性的學案模式,強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雙向運用,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歷史的課堂教學應當反映這種特點,以用為主,樹立一種“大歷史教學觀”,使有效教學的目的和要求真正落到實處。

首先是教師觀念的轉變。歷史教師要轉變的第一個觀念是:歷史教學不是語言知識的教學而是言語技能的教學。過去,由於考試指揮棒的影響,歷史教師過分強調歷史知識的教學,不注重分析。這次中學歷史教材的改革為教師觀念的轉變奠定了基礎。然而傳統考試的“餘威”仍在,考試依舊是教學的指揮棒。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是應當懂得如何在這兩點找到一個平衡點。值得高興的是中學歷史教學大綱適時進行了調整,明確規定將降低語法試題的難度,減少知識性的客觀題,重點培養學生的言語本事,在言語運用中學習語言。

教師觀念轉變的第二個方面是:由以本為本向以用為本轉變。歷史是一門不斷髮展的語言,現代科技的發展為它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歷史教材只是學生學習歷史的基礎、媒介,學生要學好歷史就必須融入歷史的海洋,跟上歷史發展的步伐。所以我也時常在教材教學的基礎上隨時把鮮活的歷史輸入教學,讓學生能夠感受歷史,能夠使用歷史表達自我的思想。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單一、呆板的教學方法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並且不能體現語言的生動性,而多種教學方法能夠刺激學生的不一樣興奮點,抑制大腦疲勞。計算機輔助教學使教學方法的運用有了廣闊的天地。無論哪種教法,其基本出發點是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應當是學堂,是學生學習的天堂。

課堂教學應當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進取性。歷史學習的特點決定了討論法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特殊意義。歷史課的討論法應具有更廣泛的資料,更自由的民主氣氛,不但能夠討論本課的問題,並且能夠用歷史發表自我的見解,縱論國內國際的是是非非。而討論課是在考驗教師對整個課堂的駕權本事,在平時教學活動中,經常有學生在討論課時不用歷史,或者是説與本堂課毫無聯繫的話題,這需要教師時常督促。

在這一年的教學活動中,我覺得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維持課堂紀律,如何使教學活動在一種簡便,民主的氣氛下進行。到底作為一名教師應當用何種姿態應對學生。教師在不能體罰的情景下,還能採取哪些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來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這些都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3

教學實踐反思是教師以自己實際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

教師在每一堂課結束後,要靜下心來認真地進行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斷值得仔細咀嚼,哪些突出問題讓你措手不及,哪些環節的掌握有待今後改進等等。

即使是頗有造詣、經驗豐富的教師的所謂成功、完美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失誤之處。在教學過程中,每節課總會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或是説話不當,或是教學內容處理不妥,或是教學方法使用不當,或是習題難易不均,或是突發事件未機智應對等等。對這些情況教師要冷靜思考,仔細分析,有序梳理,全面回顧,對其作深刻的反思、剖析和探究,使之成為前車之鑑,後事之師,以利於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改進,不斷完善,不斷提高。

一堂成功的課堂教學,往往給人以自然、和諧、舒服的感覺,每一位教師在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學法指導等諸方面都有自己的獨特設計,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閃光點。例如: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導入語;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重、難點創新的突破;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過渡語;對學生做出合理讚賞的評價語;課堂教學臨時應變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育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受;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從“獨奏”到“伴奏”的師生有序互動;某些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等等,反思時詳細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和推陳出新。

課堂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思維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該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思路、好方法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反思後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後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

教育學家古德森説:“教學首先是一種道德和倫理的專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擔負着既教書又育人的責任,教師應以高尚的師德影響學生,以人格的魅力感染學生,以良好的修養薰陶學生,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尊、自愛、自強的精神。在教學中教師應反思如下內容:即學生在回答問題出現錯誤時,教師是正確引導和耐心幫助,還是批評和諷刺挖苦?對差生是因材施教,熱情鼓勵還是冷眼相對,漠不關心?課堂上的突發事件教師是否擁有靈活的教學機智和良好的職業素質平息事件而達到了育人的目的?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是否融入了“無言之教”之中?課後,教師要冷靜思考和客觀分析,因為,反思+實踐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範式。

每一位學生固有的素質、學習基礎、學習態度、學習能力都不一樣。有些教師口頭上喊因材施教,而在實際教學中又用一樣的標準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掌握同樣多的知識,要求每一位學生都完成同樣難度的作業等等。教師對學習有餘力的學生要幫助他們向更高層次前進,平時佈置作業時,讓優生做完書上的習題後,再加上兩三道有難度的題目;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適當降低學習要求,努力達到基本要求,最終達到優等生學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差等生跟得上的目標。教學反思可以使我們及時發現,及時調整。

通過教師的認真反思,教學的成敗得失記錄在冊,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就可以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新的境界。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4

反思:給學生一個什麼樣的物理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説:“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係着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説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

(一)給學生一個“快樂的課堂”。

1、一個物理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快樂的學習時光”。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以前的物理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

3、在生活中學物理。“讓物理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物理”。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物理,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物理離他們很近很近,就在生活中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5

古人曾這樣説過:“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小學科學教學反思。”那如何才能變呢?變首先要反思,而且要善於反思,如何反思?作為一個從事科學教學的老師,不僅要具有精湛的專業知識和高超的教學藝術,更重要的是要善於進行教學後的反思,只有在不斷的反思過程中才能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現我根據自身經驗談一談如何進行小學科學教學反思。

一、要充分認識科學教學反思的重要性

教學反思能不能真正地達到反思的作用,關鍵是看他們能否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能否有助於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科學教學不同於其他學科的教學,它需要教師的知識儲備更廣,因為科學涉及到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眾多領域;需要的課前準備更為充分,因為科學學習需要有結構的探究材料,需要小組合作探究。在科學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學生早已變成教學的主體,而教師的新舊教學理念必然相互衝突,作為教師必須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轉變教學觀念,而這一過程教師必須要及時“反思”中快速地轉變過來,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從而適應當代教育的發展。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而科學素養的形成不是短時間內完成的,它是學生不斷地接受與內化的漫長過程。更為重要的是,早期的科學教育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教學反思《小學科學教學反思》。因此,為了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在學生的科學啟蒙階段即小學階段,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顯得尤其重要。有效的課堂教學不僅使學生學到科學知識,感受科學魅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到了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而形成影響學生一生的能力。

從上述看來“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也是提高教學的捷徑,因此教師必須總結出自我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要認識教學反思對於教師的重要性。

二、要認識科學教學反思的誤區

雖然當前科學課還不如語文課數學課那樣受社會重視,但教師的反思也是有必要的,在反思中教師不能進入以下誤區:

(1)過分強調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

科學探究是一種學習方式,是眾多學習方式中的一種,顯然不是惟一的學習方式。科學課堂中有效的學習需要整合不同的學習方法,需要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考慮。比如説,科學實驗課就要以探究活動為主;科學考察課就要以觀察為主;科學閲讀討論課就要以閲讀、討論為主。

(2)過分追求由學生的自主探究生成知識。

新課程是強調知識的形成應該是以學生為主的探究活動形成的。但這並不等於所有的知識都要讓學生去探究,這根本不現實,因為有些知識受學生閲歷,器材,條件,空間等因素的限制,學生根本無法進行探究。

(3)過分重視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忽視了科學概念的形成。

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與科學概念的形成是同等重要的,它們相得益彰。在教學活動中,科學概念的形成是依賴探究活動的,且探究活動與具體的科學內容分不開的,學生對探究的理解不會也不可能脱離科學內容而孤立進行的。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6

今天能夠坐在這裏和大家一起探討教學上的問題,實感榮幸,感謝各位領導和老師能給我這次機會,但是深感榮幸的同時,心中不免有一點遺憾,遺憾的是我當學生那會兒為什麼就沒有現在的學生幸福,而是經常地在週末和節假日還要奔波於上學的路上,心裏面實在是羨慕現在的學生,羨慕他們趕上了好時候,羨慕他們有在座的各位優秀的好老師,當時怎麼也不會想到,今天我們的教育進步了,我們不再靠“加時間、拼體力”,損害老師和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代價,來換取好的教學成績,而是站在未來的角度、站在人本的角度、站在發展的角度採取了的一個重大決策:為師生的發展與幸福,全面的推進素質教育,並且在不斷深入素質教育的同時,我們的教學涉及到了共同的話題:如何實現“輕負擔、高質量,低耗時,高效率”的教學目標,區教育局高屋建瓴,鏗鏘有力的提出“構建自能高效課堂,優化課堂教學結構”這一劃時代的主題,於冥冥之中給我們指明瞭方向,真有點“猶抱琵琶半遮面,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感覺。

一、對高效自能課堂的思考和認識

“物競天擇”,我們必須要改變自己,適應變化,開拓出屬於自己的生存空間。 因而構建既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又能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的高效課堂將是事在必行。高效課堂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與作用,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最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三維目標”的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達成育人目標。高效率的課堂,是“自主、合作、快樂、高效”的課堂教學,不僅讓學生學有所獲,而且是投入和產出的比較合理的課堂。這樣的課堂,學生樂學,老師樂教,師生互動,共同受益。

自打高效自能課堂這一理念的提出,我們全區上下“草木皆兵”,積極投入到創建高效課堂的熱潮當中,在區教育局的統一規劃下,各兄弟學校“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打造自己高效課堂的招牌,我們高都中學也不甘示弱,領導們“運籌於帷幄之中”,首先評選出“高效課堂攻關小組”,其成員作為高效課堂的領頭羊,繼而出台了《高都中學高效課堂實施方案》,《方案》高瞻遠矚的提出以下措施:攻關小組的成員每人每月精讀一本教育專著,每月上一堂公開課,每星期撰寫一篇教學筆記,每週一篇讀書筆記等等。“天道酬勤”,老師們的課堂在領導的精心指導下,取得了可喜的進步,12月19日全區化學和生物高效課堂研討會在我校成功舉行,這充分説明我們高都中學是一個人傑地靈、人才輩出的地方,更是切磋教學的好去處,欣喜的同時我們不禁鼓足了勇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二、我們對高效課堂的一些做法

1、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廣。

德國著名劇作家歌德曾經説過:不管努力的目標是什麼,不管他幹什麼,單槍匹馬總是沒有力量的,合羣永遠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所以説,對於我們老師,在教研組內一定要搞好團結,遇事不爭,互相謙讓,互相幫助,大家有勁兒往一塊使,有問題一起解決。一朵美麗的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個人只有融入團結的集體才能實現宏偉目標。我們高都中學化學組的全體成員用團結的力量打造了一塊強有力的基石,使得我們化學組成為一個積極向上的集體,一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集體,同時也是高度中學最優秀的教研組。

2、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只有課前認真的備好課,才有可能創造出高效課堂。備課包括備教材、備學生、備板書、備教具等。其實我們的備課是沒有教案的備課,而是促膝長談,討論導學案的內容,哪個地方需要出,由誰來出,要出現哪些內容等等。説到這裏,老師們一定會想起我們的集體備課,其實集體備課不一定只能在學校安排的那兩節課來進行,我們生活中的每時每刻,走在路上交談,電話裏交談,都可以進行。我們使用的導學案可分為三種:新授課、複習課和專題訓練導學案。無論是哪種導學案,都必須以“35X課堂教學策略”為準繩進行設計,特別是三維目標的設計,不少教師制定教學目標時,將教學參考書上的目標搬到自己的教案上,或者用三維目標的一些套話,把目標當成可以跳過的擺設,造成在實施層面上出現目標虛化的現象。其實,一節課的基本目標主要是雙基目標,而三維目標是和諧統一、不可割裂的,它們是貫穿於整個化學教學體系中的,而不是每一節課都一定“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應讓教學目標剔除“雕飾”,還以“清澈”,簡明透徹,恰如其分。

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有了我們前期的準備工作,課上就可以和我們的學生一起大展拳腳,在有限的45分鐘內提高學習效率。

那麼平時我們上課注意做到了以下幾點:

⑴、時間就是生命

我們上課時往往有這種體會,自己上課的時候時間過得非常快,處理某一個知識點往往要超出自己所估計的時間,但是要是聽別人的課,時間往往過得非常的慢。但是我們仍要和時間去賽跑,要贏得高效,首先要贏得時間,那就是要求學生限時間、限內容、限方法去完成學習任務,有的時候以分鐘為單位,更有的時候要以秒為單位,因為課上分分秒秒都顯得非常珍貴。

⑵、用好同步學習

《同步學習》內容和板塊編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可以説,本套學習材料,是初中化學教材高效的 “導學案”。內容的編寫依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分為:“自主性探究”、 “知識整理” 、“開放性作業”、“拓展性學習”四個板塊,對於學生循序漸進的掌握化學知識搭建了舒適的平台。我曾經讀過臨沭縣朱倉初級中學徐康老師的一篇關於同步學習使用的文章,他説:“我們應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為載體,以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歸納、遷移及應用能力訓練,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與研究化學的能力,《同步學習》恰恰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一個可能,要把《同步學習》作為高效課堂的載體。

⑶、學以致用

我們都曾經學習過洋思中學和杜郎口中學的一些先進做法,雖然他們的精華我們學不到,但是總能學到一點皮毛。比方説,洋思中學“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思想,我們的課上總會有一些不願學習的學生,認為他們雖坐在教室裏,但是心早不知道飛到哪裏去了,於是就抱怨道:得到你的人,卻得不到你的心,就算得到全世界我也不開心。於是就讓這部分學生“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那就是放棄,但是我要説的是:人在一起,心就會在一起。我認為高效課堂的其中一層含義就是教師和教室中每一位學生的一種心與心的交流。還有杜朗口“三三六”課堂教學模式主導學習方式是小組自主合作探究,學生的主體地位更為突出,不僅有利於知識技能的學習掌握,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勇於展現自我的健康個性。那麼下面一條我就談談我們對小組合作學習的使用情況。

⑷、重視小組合作學習

《課標》上説,化學課堂應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一個人很難説學什麼幹什麼,走上社會後還得幹什麼學什麼。從教育角度講,教是為了不教,講是為了不講。我在教學中觀察、體會到,學生聽課注意力不集中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學生基礎差,聽不懂,沒興趣;二是學生已懂的知識,教師翻來覆去講,學生乏味;三是學生已有知識和思維途徑與教師不“對接”,不能引起學生的思維共鳴。所以,落實學生的交流、合作是關懷與促進學生的發展和創造力培養的有效途徑。學生能自學懂的知識堅持不講,學生通過交流能理解的堅持不講。圍繞教學目標,教師提出合作的具體要求。學生通過自學,對問題有了自己的見解,但理解的程度不同,這時應組織學生合作、交流個人所得,討論要緊扣教學目標或教師設計的具體問題。為了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我校領導還專門出台了“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研究方案”,合作的小組一般以5—6人為小組(按學生水平不同合理搭配),也可以同桌同學討論,組織學生自學討論,教師要及時對各小組進行評價,使用累計打分的方法,目的就是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這種方式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與關懷,允許學生在討論中展開爭辯,特別適用於實驗探究課,但不等於牧羊式的放任。在學生討論時,教師要巡迴輔導,及時“撥亂反正”,以免自學討論離題太遠或走過場。及時答疑,及時瞭解學生對教材的理解情況,為精講奠定基礎,有的放矢。

⑸、恰當地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手段基本普及。教師上課基本上都能自制課件進行配合教學,是課堂教學點睛之筆。而且從學生的角度考慮,老是一個姿勢在教室學習,不免有些太乏味,我們適當的可以讓他們“嚐嚐鮮”,時而不時的組織學生到多媒體教室去感受一下高科技帶來的成功和喜悦。我們平均每學期2—3次讓學生接受多媒體教學,效果那是相當的不錯。但是我們必須思考一些問題:是不是每一節課都要用課件呢?是不是每一個實驗都要用課件來實現呢?我們一直認為:多媒體教學只是課堂教學中一種較為理想的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並不能完全代替課堂教學,化學教師不能捨本逐末,放棄垂手可做的實驗而去用計算機模擬實驗。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7

教師成長=經驗+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在新課程形勢下要求:一個稱職的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而課後反思是教師對所授課程的一種補充。好的課後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畫龍點睛之作用,再完美的課堂教學或多或少都會留下這樣、那樣的缺憾。通過兩年的教學,我認為應從以下着手:

第一教學內容的反思。教師的授課必先確定授課的內容是什麼,重點、難點如何把握,時間和內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深度與淺度相差懸殊,師生互動交流並非融洽,教法與學法相脱節的現象發生。通過對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課後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誤,可對下一知識點的教學產生催化的作用。

第二得的反思。我們反思並不全是反思錯的,有成功的經驗。只有認真的及時的總結每個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用高層次和水平來思考我們才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教學。在物理教學中,表現為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對教學步驟和教學方法的設計,以及在課堂中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機智等等。

第三教學方式的反思。授課方式的反思是反思中的重中之重。它應包含課堂環境條件是否讓參與教學活動的人產生積極向上的情緒,是否提高、增強人的活動能力,教師激情是否高漲,學生學習熱情是否高亢,怎麼樣才能創造既有舒適感又有生活情調的高雅活動場所,同時,內容怎樣處理,順序如何調查,語言怎樣運用,教學手段如何利用,課堂結構如何佈局,學生興趣怎樣激發,師生互動交流平台怎樣構建等。

每個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只有用高層次和水平來思考,我們才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教學。探索教研之路,提高教學質量,總結和積累教學經驗,教訓,創造出新的教育方法。因此,在行動與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是每一個教師應該不斷為之努力的方向。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8

學習了《課堂教學策略與反思》後,收穫很大。而且也懂得了教學提問的重要性,平時授課,大多是使用參考教案,或是上課時隨機的提問,沒有下很大的功夫挖掘與授課內容相關的提問。有時上課為了趕進度,提問都是運用跳轉式的,學生無法有效地進行思考,多數學生遭到冷遇,因此,教學的效果不理想。學習後,我深深的認識到如果長此以往,那麼就會抑制學生的思維,抑制學生各方面的發展。數學工具的選擇與使用都應注意遵循學生思維的規律,把着力點放在培養學生的有意注意上來,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適當適時選用,講究使用的藝術性、示範性及啟示作用。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積極鑽研教材,提些有價值的問題,儘可能把問題具體化、興趣化、情感化以及具有挑戰性,引領學生會學數學和學有價值的數學。這樣,才能更好的展現數學課堂教學的魅力。

葉瀾教授曾説:“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所謂課後反思,即教師在完成一堂課的教學後,對自身在課堂中的教育教學行為及其潛在的教育觀念的重新認識。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後反思就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進行課後反思呢?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着手進行。

一方面是反思教師的“教”。它包括

(1)總結本課“亮點”、積累成功經驗。一節課下來,教師回味課中的成功之處,並且對成功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經驗,這樣會使自身的教法越來越活,教師水平大大提高。

(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對應策略。不是每節課都一帆風順,盡如人意,教師面對自己失敗的課(即課堂教學效益低下的課),更應該及時查找失敗原因,找準不足之處,並進行分析,找到應對的策略,記錄下這些策略,對以後的教學幫助會更大。另一方面是反思學生的“學”。我們的教學始終是為學生服務的,教師在反思時,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困惑與問題,或在某一個教學環節中的奇思妙想、創新見解,記錄下這樣的教學資源,有利於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總之,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盡心地教是認真地學的前提,認真主動地學才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課堂是教育教學改革最終歸屬與落腳的地方,新課程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新天地,但要真正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境界,卻還有無數個“結”等待着我們去解。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方法和途徑很多,但任何方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師用先進的教學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並持之以恆地貫穿於課堂內外。通過課堂實踐的磨礪,真正走出課堂教學的種種誤區,創造出“真實、開放、有效”的和諧課堂。通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落實使每個學生在每節課上有所得、有所獲,為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注入後勁。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9

中午,科任老師在辦公室紛紛吐槽:現在孩子的語文水平實在太差了,知識點都知道,但換種表達,他們就轉不過彎了。作為語文老師的我,聽了只能苦笑。

學生的理解表達能力差並不是個別現象。不僅中學生,就算是大學生也無法倖免。最近,清華大學發出消息,今年九月開學,將會開設“寫作與溝通”必修課,而且必須覆蓋所有本科生。可見,就算是國內最好的大學,最聰明的那批學生,同樣面臨寫作與溝通的障礙。遑論四線城市的一個農村學校呢。

仔細思考,問題的癥結確實在課堂,在教師,在當前教育的大環境。

語文課堂的現狀

語文課無非幾種類型:閲讀課,寫作課,還有為了考試而進行的複習課。其中,閲讀課分為課內閲讀和課外閲讀。

課內閲讀,就是講課文。教學重點都停留在文章本身。概括內容,分析人物,賞析語言,體會主旨等等。每篇文章的講解都似乎形成了模式,多講一篇少講一篇關係不大。而且側重於答案本身而不是學生思考的過程。這樣的閲讀課,學生其實並不能掌握閲讀的本領,繼續下去,學生只會越來越討厭語文。

再説作文課。學生從作文課上學到的寫作知識幾乎寥寥無幾。練筆機會少,教師也無法堅持過程化訓練。並且,為了考試而進行的記敍文寫作其實實用性並不是很強。作文課往往成了點評課,欣賞範文課,單純的技巧傳授課。這樣的課堂,怎麼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呢?

複習課更不用説。全套的答題技巧,模擬訓練。長期呆在初三的老師,最終只能變成解題的機器,實在悲哀。

改變的關鍵在教師

語文課堂如何改變,當然得靠教師。芬蘭教育之所以領先全球,就是因為有一批熱衷鑽研教學的中小學教師。教學的方式決定了課堂的質量,教師的眼界決定了課堂的高度。一個只注重分數的教師帶出來的學生,和一個注重素質教育的教師帶出來的學生,是有極大差別的(家庭因素相同的情況下)。可為什麼芬蘭可以造就一大批優秀的教師,而我們卻只能靠個人成長呢?

主要原因,是跟教師地位有關。在芬蘭,教師是極其受尊重的職業。只有最優秀的人才可以成為一名中小學教師。這些人到了工作崗位上,還會繼續深造,幾乎所有人都將最終獲得碩士、甚至博士學位。教師的素質越高,自然課堂質量越高。

而在中國,教師的地位卻岌岌可危。學生越來越難以管教,家長一言不合便進行投訴,領導只看重成績和安全。不僅如此,一般教師在擔任班主任和教學任務的同時,還得參與政府的各項活動。更關鍵是,公辦學校一般都是一碗水端平,缺乏合適的教師激勵機制。真是又要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在這樣的環境中,教學倦怠期總是無限期延長,教師自然而然也就喪失了鑽研教學的熱情了。

儘管如此,由於本身的職業使命感,大部分教師還是會兢兢業業地完成本職工作。而課堂現狀之所以依舊沒有改觀,是因為教師對教育的認識還不夠充分。

在前不久天津舉辦的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馬雲就曾説過:未來是人工智能的時代,按照以前的方式來進行教育,將來的孩子就真的找不到工作了。未來,我們跟機器人比誰聰明,誰記得快,誰背書背得好,誰算得快,根本沒有機會贏。我們對孩子的教育,要創造力,要創新,讓孩子有擔當,有責任感,有家國情懷,有全球觀。這些東西是機器不具備的。特別是中小學教育。一個人的成長畢竟是由小時候決定的。

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讓學生乾的事情,是否有帶領學生往這方面發展呢?要想孩子有全球觀,教師必須首先擁有大視野;要想孩子有創新,課堂上就應該引導孩子有自己的思考;要想孩子有擔當,有責任,就必須創設情境,讓孩子在集體生活中鍛鍊自我,成就自我。只有教師肯突破自我,改變教學方式,教育的現狀才可能真正改觀。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10

摘要:通過一學年來的教學實踐與不懈探索,出新課標下七年級《思想品德》課教學的點滴體會:一、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二、讓學生在評價中激勵自己;三、創設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究。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是主體,教師作為服務員的原則,這樣才能更好地貫徹新課標的理念。

新課標下的七年級《思想品德》,與以往的《思想政治》相比,更貼近於學生的生活及思想實際,更注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以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與發展。

而“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是新課標的教學目標之一。那麼,如何在七年級《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滲透新課標的這一目標,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與發展?我的主要做法是:

一、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育和教學都應以學生為中心。今天的中學生,面臨着很多的機會和挑戰,需要在大量紛繁複雜的信息中做出恰當的選擇和判斷,必須具有一定的收集、處理和運用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學會獨立思考,提出質疑並進行反思。所以作為教師不應該唱獨角戲,而應做服務員,為學生搭建表演平台。在教學中充分開發、利用校內外的課堂資源,善於為他們創造、選擇條件,營造輕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善於抓住有關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讓他們的思維迸發出火花,同時善於指導學生去“做”,讓他們積極主動參與整個課堂教學過程。

在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中,我一直嘗試小品表演、角色扮演、遊戲、討論等多種情境教學法,以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熱情。其教學模式是:情境理論情境。情境既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又是落腳點,探究情境需要學習理論,學習理論是為了更好地探究情境,以此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過精選情境是情境教學法的首要條件,情境是教學的主線,要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能起到組織教學各環節的作用,比如,導入、表演(過程)、討論、總結等。不過為了順利而有效地進行情境教學,課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首先,選準情境。每課的教學目的都不同,而每課又有不同的教學環節,那麼,在教學中就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教學環節來選擇恰當而有效的教學情境。如《認識新夥伴》適用遊戲;《男生女生》適用角色扮演;《文明交往》適用小品表演;《感受青春》則適用專題討論等等。通過這些情境的創設,學生主動參與和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就能充分調動起來。

其次,課前必須組織並認真指導學生做好各種情境表演的有關準備工作。如選好人、準備好道具並指導學生進行排練等。為了讓每次的情境教學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本學期開學不久,我就在各教學班以自願為原則成立了小品(角色等)表演小組,這樣就避免了情境教學“走過場”的情況發生,真正起到為教學服務的作用。

另外,為了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避免顧此失彼。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會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來確定表演的學生。我的一般做法是每課“探究園”中的漫畫一般都是隨堂以自願為原則請學生即興表演;而根據各教學目的及環節的需要,由教師設計的小品、角色扮演等則由小品組的同學課前排練好,以便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二、讓學生在評價中激勵自己。

從新課標的教學內容、教學要求來看,課堂教學不能再把知識的死記硬背作為我們教學的唯一目標,評價學生也不是讓學生背出一些零碎的知識點,並由考試分數的多少來決定。我們應該認識到學生是人,是一個每天都在不斷成長的人,記住幾個知識點並不難,難就難在如何通過學習過程,來真正激發學生的個人意識,並通過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讓學生積極參與問題,解決問題,加強個體自我的心態調適,真正達到知識與情感的和諧統一。

而新課標對評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在重視學生學習結果的同時,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為了更好地體現新課標的教學理念,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發起起學習的熱情,我在這方面的做法是:

(一)、充分利用課本原有的知識板塊進行評價。如“探究園”、“實踐與評價”中的某些小設計,我都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動腦想、動手去做、動口去講,讓大家各抒己見。對學生所出的“點子”、所想的“辦法”及各種“”的設計我都會給予恰當的評價,特別是對他們各自的獨到之處,更是給予充分的肯定、高度評價,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充分調動他們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熱情。

(二)、認真做好課後評價。每學完一節課、一課書、一個單元我都會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評價。在評價中,我一般採用靈活多樣的評價形式,比如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簡單小結、談感想、寫心得、進行活動設計、同學間互相打分、舉辦學生的小作品展示、個人才藝表演等等,以此來肯定學生,激發學生。值得注意的是絕不能把評價變成對學生的問卷考試。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11

這段時間,我們都在學習關於教育教學改革的相關內容,通過學習,收穫頗豐,為我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指導,下面來説説我的感受。我的一個很深的感受就從中體會到了一種寬容的理念。

一、教師角色的改變體現了師生之間的寬容。

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幾乎每一個學校都舉起教育改革的大旗,政府將教育改革和學校改進納入政府優先考慮的議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作為參與者必須打破“教師中心”,構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態”,教師從居高臨下的權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和學生一道去尋找真理,分享他們成功的快樂。教學過程中不再是教師獨白,而是教師和學生不斷地進行對話。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個體不斷探究。其中,教師主要是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活動並獲取積極的體驗,主動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學生主體性的展現需要自由,寬容則是自由的保障,沒有寬容也就沒有自由可言。而教師角色的轉變是我們主動和積極營造寬容氛圍的表現。

對學生而言,教師對學生內心深處的寬容,為學生提供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和空間,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啟頓悟,進行更有效的教育,並培養他們判斷是非的能力。對教師而言,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網絡通訊技術使得教師不再擁有絕對的權威優勢,這種角色的轉變也是對教師個體能力有限性的寬容。

二、課程結構的選擇性體現了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寬容

課程結構具有選擇性,課程設置出現了多樣性,教學組織制度具有靈活性,加大了選修課的比例,以適應學生多樣化的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形成一種寬容的文化創造了條件。從短期看,課程結構的選擇性為學生學業的自由發展和創造性的培養提供了一定的條件,而從長遠看,這能使學生在邁向社會前,儘早地學會認識自己、尊重自己和對自己的選擇負責。給學生選擇的自由也就是承認了學生的差異,並寬容於學生之間的差異。

三、課程結構的綜合性體現了學科間的寬容

新課程強調綜合性,克服了學科門類過多、相互獨立的傾向。因此課程中所體現的這種融合,能使學生間接地從綜合學科中學到寬容,也能在經歷綜合的學科教育後,以全面的觀點和多元的視角來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

教育變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學校、教師、家長、學生之間的相互寬容、共同努力。基礎教育改革任重而道遠,我們要更加努力的前行。

由此更深刻理解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孩子有能力在體驗後思考和決定,在犯錯誤和改正錯誤中有效地學習。孩子由此獲得的學習能力是可持續的,由此獲得的成長動力也是可持續的!因此我們更應該:

1,解放孩子的頭腦;

2,解放孩子的雙手;

3,解放孩子的嘴巴;

4,解放孩子的空間;

5,解放孩子的時間。

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必然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教育的改革必須適應甚至超前於社會的發展。因此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變革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在素質教育中我們在探索中前行,在發展中創新,中創新中尋求更高、更快、更強的發展,不斷推進我們的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12

“翻轉課堂”!啥叫“翻轉課堂”?新鮮,新奇?欲一睹為快!

學完後,痛並着快樂着。

“學而後教,以學定教”,這一“翻轉課堂”主導理論讓我想起了高三複習詩歌專題時的一次小小嚐試:我們高三語文教研組先討論通過複習重點資料,然後選擇相應練習;學生先研討複習資料,掌握重難點;然後結合練習進行鞏固;鞏固後自對答案;最後小組討論練習中的難點,並將疑點提交給教師;教師彙總所有疑點,整理歸類然後講解釋疑。

起初,學生對這種新的複習模式很茫然,一個問題也提交不上!他們已經習慣了教師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不需要費腦思考哪些是他們該掌握的,因為老師會把重難點一點一點,反反覆覆地灌輸到他們的大腦中,只要囫圇嚥下去即可!可是這次不同了:學生不提交疑點難點,老師就全部“退居”二線,任學生在一線戰場“潰不成軍”甚或“全軍覆滅”。

接下去,第二個詩歌專題拉開了序幕,學生開始着急:他們試着彼此交流,試着提出各種問題。教師講桌上的問題單越來越多了,最後,問題越來越集中,教師的釋疑也越來越集中了。

這一次比較成功的嘗試讓我們備課組欣喜不已,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得意。可是今天,看完了“微課”“翻轉課堂”,才知道我們沾沾自喜的嘗試其實早已有人嘗試。我們只知道躲在自己的小天地裏閉門造車,遠離了廣闊的世界,讓我們成了那井底的一隻只青蛙!記得有人説過:“當你孤芳自賞時,天地就變小了。”確實如此!

這次培訓讓我們不得不由孤芳自賞轉為反思現實。Mooc的羣體資源共享、多技術平台共用,讓我們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分享最優秀的資源。周飛老師深入淺出的“微課”理論,“可漢學院”最優秀的“微課”教育模式,也為我們傳統的課堂敲響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警鐘。我們堅信,技術可以改變教育,只要通過不斷地學習,我們一定會跳出井底,看到萬里晴空的!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13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有聲語言是教師從事教學,培養學生們語感的主要手段。但是往往外來語的陌生的語音,特殊的語法,會使小學生感到與母語巨大的差異,從而在內心產生排斥。因此導致在記憶和理解上的多種學習困難。如果這種困難一點點的`堆積到一起,就會挫傷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其實,在教學中採用形體語言教學就能解決這些困難了。

例如:在學習英文26個字母時,我就採用了形體語言這種教學方式。往往教師們會有同感,在學習英文字母時課堂會很沉悶,學生的積極性差。所以我吸取了這些經驗教訓。再進行這個課題時,充分調動活躍的課堂氣氛,使整堂課處於興奮狀態,我教學學習們用手勢拼出字母的形狀,加深他們對字母的認讀。在課堂活動中,啟發學生動腦筋,動手腳用自己的肢體拼出26個英文字母的形狀,學生們各動其腦發揮其能,很快就能掌握。再讓他們加上特定的表情,這樣學起來既快、又有興趣。再者,我根據每個字母的形狀,編了一個順口溜。這種方法符合孩子學習的興趣所在,又容易記憶。例如:學習字母ABCDE等時,我就讓孩子唱出兒歌:“尖角A,雙圓B,半圓C,饅頭D,倒山E”。通過幾遍的練習,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就連平時不愛張嘴的個別學生也積極去和別的同學練習,充分調動了這部分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14

疫情當前,全民宅家,開學臨近,教育部門提出“停課不停學”,各個學校,各個老師摩拳擦掌。找設備,下軟件,查資料。雖然有些手忙腳亂。從開始慌亂,到現在各種手段協調配合,老師們已經能夠靈活的適應網上教學,並且教學效果大大提升!長期以來,對教師教學的要求強調領會教學大綱、駕馭教材較多,因此教師鑽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學生思維活動較少,因而選擇適合學生認知過程的教法

也少。學生對知識的獲得一般都要經過主動探究,小組合作,主動建構過程。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讓感到化學好學,把學化學當成一種樂趣,真正做高中化學的小主人,然後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分層次、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掌握各種學習方法,使我們的學生能夠主動地、獨立地學習,達到新課程要求標準。具體化學學習方法的指導是長期艱鉅的任務,抓好學法指導對今後的學習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引導學生預習,細心讀教材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生往往不善於預習,也不知道預習起什麼作用,預習僅是流於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問題和疑點。在指導學生預習時應要求學生做到:新知識的接受,化學能力的培養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別重視課堂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預習前教師先佈置預習提綱,使學生有的放矢。實踐證明,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能逐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加強互助學習,共同提高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差生的自信心外,更應該充分利用優等生這個教育資源,進行好生差生配對,這也是合作學習的一種方式,它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關注了差生的發展,構建了團結,合作共同發展的良好的,和諧的學習環境。同時它也彌補了教師課後輔導時間不足的缺陷。

三、課內重視聽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高中新生往往對課程增多、課堂學習容量加大不適應,顧此失彼、精力分散,使聽課效率下降。因此,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課後要及時複習不留疑點。

四、指導學生思考

化學學習是學習者在原有化學認知結構基礎上,通過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形成新的化學認知結構的過程。由於這種工作最終必須由每個學習者相對獨立地完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對學生要進行思法指導,教師應着力於以下幾點:使學生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在思維方法指導時,應使學生注意:多思、勤思,隨聽隨思;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於大膽提出問題;善思,由聽和觀察去聯想、猜想、歸納;

五、適當多做題,養成良好解題習慣。

要想學好化學,多做題目是難免的,但不是爛做,搞題海戰術,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學生課後往往容易急於完成書面作業,忽視必要的鞏固、記憶、複習。以致出現照例題模仿、套公式解題的現象,造成為交作業而做作業,起不到作業的練習鞏固、深化理解知識的應有作用。

六、指導學生記憶。

教學生如何克服遺忘,以科學的方法記憶化學知識,對學生來説是很有益處的。高中新生由於正處在初級的邏輯思維階段,識記知識時機械記憶的成分較多,理解記憶的成分較少,這就不能適應高中學生的新要求。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15

大家普遍認為,寫教學反思最大的問題是提起筆來無話可説,不知道寫什麼內容。為什麼大家找不着值得動筆的心路歷程呢?我想圍繞“寫教學反思的材料從哪裏來”這一主題,把自己寫教學反思的體會跟大家説説。

一、從重組教材中來

能時刻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問題,不受傳統觀念、權威教條的束縛,敢於擺脱原有知識範圍的羈絆和思維定勢的禁錮,對教材內容做出合理的決策,這是教師創造性使用教材、重組教學內容所必備的素質之一。當我們實施這些重組教學內容時,會發現有太多的對比性理性認識和困惑,這些便是寫教學反思最好的活材料

二、從落實課標基本理念中來

新課標倡導許多基本理念,落實新理念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領悟、實踐、反思與提升。如果我們還在過去習慣的軌道上奔跑,就難於實施新課程要求,即使每節課所倡導的反思,不需要很長的文字,不需要新鮮名詞術語,也會令教師產生畏難情緒和負擔感。其實,理智地利用學校公共資源實踐新課程,服務自身的成長,享受成長的快樂,演繹教育的人生,很划算,一點也不累,教學反思的材料便會滾滾而來。

三、從開放課堂中來

當前大多數課堂的弊端之一便是教師對於課堂的過度控制。開放的課堂是學生心靈上有安全感的課堂,同時學生還高度地參與了教學過程,反思與總結了學習過程,適量監控自我認識活動,而教師也不囿於課前設計好的教學流程,關注學生眼前的生活,關注學生的處境、學習的需要與感受,關注不同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背景。這樣的課堂上,學生自主權和主動性得到尊重,學生的觀點、創意和合理要求,將層出不窮,如果獲得教師足夠的關注、認同甚至欣賞,反思就不愁話題內容了。

四、從變革教學環節中來

蘇聯教育家凱洛夫的課堂教學五環節論在我國影響至深,它的立足點是“教師傳授”和“鞏固練習”,目的是按照教師的規定“打基礎”。現在這個五環節精髓與時俱進地存在着各式各樣的演繹模式,不再囿於傳統的課堂教學環節,必將對課堂教學帶來新的變化。反思變化了的東西最容易。如,一般新課的學習,常安排一定的時間複習舊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加強新舊知識聯繫,温故而知新,而且能為學習新知識鋪路搭橋。但是切忌複習時間過長,內容過多,而應做到短時高效,平中見奇,快速反饋,即刻人題。

需要説明的是,重組教材、落實課標基本理念、開放課堂、變革教學環節是不可截然分開的,以上只是為了敍説的方便而硬性劃分的。其實,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為教師的教學反思寫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第一手材料,只要我們做一個有心人,頭腦中始終有寫教學反思的意識存在,隨時都可以找到寫作的材料。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16

數與代數貫穿學生小學學習的始終,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是學生學習了除數是整數除法,商是整數或小數的除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對於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學生剛剛接觸,可能在算法上不盡相同,教材滲透了轉化這一思想,也就是想辦法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教學反思:小數除法教學反思。變為學生熟悉的以前學過的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在教學中,我有以下體會:

一、把握知識內在聯繫,找準新知識的最佳生長點,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小數除法教學反思》。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學生較容易掌握。但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卻是個難點。而商不變性質正是聯繫舊知與新知的橋樑,也是新知的最佳生長點。在教學中,複習舊知後,我要求學生根據800÷160=5直接寫出80÷16、8÷1.6、8000÷1600的商。這是學習層面的一個飛躍,但卻是有根據、有基礎的飛躍。學生能根據商不變性質來説理,就證明了學生能夠接受。只要緊緊抓住商不變性質這根線索,這部分內容就能輕鬆獲得突破。

二、抓住本質,化繁為簡,創造性地處理教材。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要根據商不變性質先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來計算,再反推出原式的商。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最根本的是要先按照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算出商,沒有必要計算時在小數點的問題上過多糾纏,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教學中先讓學生在計算前多説一説除數和被除數要同時擴大到原數的多少倍,小數點同時向右移動幾位。然後多讓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口算練習。使學生習慣於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17

一、教師語言之大忌

一忌病語。教師使用不規範的語言,會導致學生用語混亂,思維混亂,遺害無窮。

二忌冷語。有的教師對學生的一些言行舉止看不慣,覺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對學生諷刺、挖苦、嘲弄,什麼“小聰明”、“大美人”等。這樣會使學生受到不應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傷害。

三忌髒語。有的老師不能正確對待有缺點或缺欠的同學,對他們使用鄙視、侮辱性的語言,什麼“醜小丫”、“笨豬玀”、“榆木疙瘩”等。這樣會在學生的心裏播下自卑的種子,給學生造成相當嚴重的心理負擔。

四忌咒語。有的老師會對班裏的個別學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論式的語言,如“天生的壞”、“從小就熊”、“神經病”、“傻子”、“沒出息”、“沒救”等。這類語言會在學生心裏埋下仇恨的種子,有的學生會千方百計報復老師、報復同學、報復社會;有的則會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淪,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語。有的教師對學生喜歡用浮誇、吹噓和不切實際的語言。這會使學生愛虛榮、愛吹擂,不能踏踏實實地為人、學習、做事。

六忌煩語。個別教師説話講課總是囉嗦重複,嘮嘮叨叨;或東山一犁,西溝一耙,廢話連篇,離題太遠。這樣會使學生滋生厭煩情緒、逆反心理。

二、新課程需要什麼樣的語言?

對學生所聽:

1 、孩子們對這些問題這麼感興趣,真讓我高興。

2、我不知道我這樣説是否合適。

3、不知我説清了沒有,説明白了沒有。

4、“聽”也是會學習的表現。我希望大家認真聽好我下面要説的一段話。

對學生所言:

1 、雖然你説的不完全正確,但我還是很佩服你的勇氣。

2、 你説得還不完全,請哪一位幫幫他,再補充。

對學生所讀 :

1 、“讀”是我們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讀書時應該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們今天達到了這個要求。

2、聽你們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們不但讀出了聲,而且讀出了情。

3、默讀,要講究速度。現在我請大家在十分鐘內看完這段文字,並請思考……

對學生所問:

1 、你們的問題很有價值,看來你是個善於動腦筋的孩子。

2、有一個問題,是我要請教大家的,誰能幫我解決。

對學生所寫:

1 、同學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業本很整潔,書寫也端正。我為你們高興。

2、用自己的筆寫自己心裏的話,這一點很重要。我們班×同學做得比較好,他的作文雖然也有缺點,卻給人一種真誠的感受。

3、“沒有老底子,就沒有新文章”,有積累才能夠表達。我們有些同學作文中的詞語是豐富的,看得出他們課外有較大的閲讀量。

4、××同學從生活中積累寫作材料的本領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觀察,作為原始材料積累起來,他的寫作材料總是那麼新鮮、獨到。

三、語文課堂的問題意識--學生沒問題,教師有問題。

學生沒有問題,教師就有問題;學生提出問題,教師不積極理睬,教師有問題;學生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師有問題。有效的問題:有一定的思維價值,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位置,用適宜的方式提出。讀應是語文教學的主幹,想象,思維,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都是附着在這一主幹上的,是融合於其中的。課堂是要放手讓學生思考問題,給學生以自由思考的機會。學生一旦提出問題,就應該鼓勵,並順着這一問題去引導學生,給他從小種下探索思考的種子。其次,我們應該認識到語文課與活生生的生活實際的聯繫,而不應囿於書本和教參的框框。我們不應該帶有 什麼什麼不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問題 這種錯誤觀念。我們只有打破學科分界,學生的問題意識才有廣闊的空間。而且所提問題不一定當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給學生一個善於思考的頭腦。最後,教師要儘可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開闊學生的思維,先開闊自己的視野。以前我們經常談論的是:如果課堂上學生提出老師沒有想到的問題該怎麼辦?而如今我們應該思考 學生提不出問題該怎麼辦 了。

四、怎樣激活我們的語文課堂

1、自主的教學模式

在語文課上,教師真正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體,把教學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語文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開展課堂討論。語文課堂組織形式本身也是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教師和學生圍坐在一起共同參與討論是很常見的,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也是無拘無束的。教師應如何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的心理氛圍,而不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居高臨下的權威者。因此,語文課堂氣氛往往輕鬆活躍,學生的參與意識很強。

以下是課堂實錄的片段:師:通過朗讀我們感受到了大榕樹是那麼生機昂然,鳥兒是那麼生機勃勃,如果請同學們再這兩者之間選擇其一的話,你會選擇“樹”還是“鳥”?

請你作出決定。

(生選擇 XX )

師:選擇“樹”學請齊讀 7 、 8 自然段)

師:選鳥的同學請齊讀第 12 、 13 自然段。

(生齊讀)

師:其實你們不知不覺的已經進行了第一次較量。覺得過癮嗎?待會兒要進行第 2 回合的較量,看看大榕樹和鳥兒誰更有魅力,喜歡“樹”和“鳥“的界限要分明一點:”鳥“往那邊去,”樹“朝這邊來。

(交換位置集中)

師:現在請“樹“和”鳥“仔細品味一下描寫自己的段落,找出形容自己的詞語,分別寫到黑板上。

(生朗讀,交流後,爭先恐後的上台寫詞語)

師:現在“樹“和”鳥兒們“把寫自己特點的詞都寫在黑板上了。你們有沒有發現,這裏面有些詞不太合適,不合適的要修改,重複的要刪去。

(生思考交流後上台修改)

師:剛才我們只是各管各的,把自己認為合適的詞語寫上去,現在我們能不能把這些詞語組織起來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介紹一下自己?

(生準備,小組討論交流)

師:請“樹”先來,可以嗎?

生:大榕樹枝葉繁茂,顏色明亮,有數不清的枝椏,沒有大榕樹,小鳥不能生存。

師:如果這樣介紹可能會更好一點:“我們枝葉…….”(師把“我們”念成重音,暗示學生角色變化)。

生:我是一棵南國的大榕樹,我有數不清的枝椏,枝葉是那樣的繁茂。我顏色明亮,每一片樹葉都在閃耀,好象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我生命力特強,沒有我,我們可愛的朋友——小鳥就不能生存。

師:鳥兒們。你們上來吧!

兩女生:(甲)我聰明伶俐,(乙)我活潑可愛。(合)我們羽毛美麗。沒有我們可愛的小鳥,榕樹就沒有這麼旺盛的生命力。

兩男生:我們是南國的小鳥,我們的羽毛色澤明亮,我們的歌聲婉轉動聽,我們聰明伶俐,我們活潑可愛,沒有我們的身影,大家就不會去看榕樹。

師:我聽出來了,大家去看大榕樹,是衝着他們去的。(面向“樹“組同學)你們同意嗎?

眾“樹“:不同意;

兩女生:我們是南國之樹-----榕樹,我們枝葉繁茂,能讓鳥兒築窩棲息;我們枝葉繁茂,能為鳥兒擋風遮雨。我們是鳥兒生存的基礎,如果沒有我們大榕樹,小鳥就不能生存,我們就是鳥的天堂。

師:多有詩意的表述!榕樹就是充滿詩意地生活在這個空間裏。老師想請教一下,你們是怎樣想的?

生:剛才鳥兒説,沒有他們可愛的身影,人們就不會去看我們,您也説人們去看我們是衝着“鳥“去的,我認為這是不對的,因為我們本生也是很美麗的,是充滿藝術感的。

換位整合

師:請你們考慮一下,在這篇文章中樹和鳥是什麼關係?

生;我認為樹和鳥應該和睦相處,就像花和綠葉一樣,有了綠葉陪村,花才顯得更美。

生:我贊成剛才着位同學的話。我認為榕樹和鳥是朋友關係,而且關係非常密切。

生:大榕樹是鳥兒生存的基礎,鳥兒在大榕樹上棲息為大榕樹增色添彩,使他富有生命力。我認為鳥和榕樹是相互依賴的。

師:你不但善於傾聽,而且善於思考。

生:我認為鳥和樹是形影不離的,就一定會有鳥窩,一定有鳥兒,如果沒有鳥兒的話,樹就沒有生命力。

生:樹和鳥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沒有鳥,樹很快就會衰老;如果沒有大榕樹,鳥兒也唱不出動聽的歌。

師:可以説樹因鳥而年輕,鳥因樹而可愛!

生:如果説大榕樹是一幅美麗的畫,那麼有了小鳥,這畫才更完美。

生:我覺得要是把大榕樹比做一個人的軀體話,那麼鳥兒就是這個人的靈魂。

師:樹和鳥都真心地感謝你,你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同學們。樹和鳥密不可分,還留着這條線幹嗎?(師將黑板上劃分樹和鳥的線擦去)我們應該互相欣賞。

師:有了這個認識,“樹“讀寫鳥的部分,感覺可能會更好;同樣,”鳥“讀寫”樹的部分,也會更有新意。

(“樹”齊讀寫鳥的自然段,“鳥”讀寫樹的自然段)

師:你們有什麼感受?

生:我覺得鳥兒的確非常活潑可愛,歌聲也那麼清脆動聽。我認為有了鳥兒,大樹才會更有情趣。

生:我認為大榕樹枝葉繁茂,給我們鳥兒帶來了生存的空間。大榕樹養育着我們呵護着我們,我們應該感謝大榕樹。

生:我認為這些鳥兒的確是羽毛美麗,歌生動聽,活潑可愛,聰明伶俐。我想,如果它們是在為榕樹塑造靈魂的話,塑造的應該是活潑的天真浪漫的孩子靈魂。

生:讀了這段話,我彷彿來到一棵十分美麗、茂盛的大榕樹下面。聽鳥兒歡唱,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生:鳥兒可愛,大榕樹美麗。宛如一幅漂亮的風景畫。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去看看,讓這幅美景永遠留在我的心裏。

生:但願我也有這個眼福。

生:我不是很喜歡寫景的文章,一開始沒在意這棵大榕樹,現在覺得這大榕樹就是我們鳥兒真正的家園,我們不能沒有大榕樹!

師:“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而剛才,你們已經識得廬山真面目了,真不錯!互相欣賞本生就是一種和諧的美!!

2、有趣的作業形式

五花八門的教學內容和名目繁多的作業任務也兼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理想,並常以自主活動的方式進行。為了解決自己熱衷的問題,學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圖書館蒐集資料、到社會上做調查、寫出報告等等。由於這些活動多是學生自己選擇的,所以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帶給學生由衷的快樂。對問題的答案教師並不做統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觀點。學生可以探索,可以懷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標新立異。也許正是這種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創新的火花,也使語文對學生產生了巨大吸引力。

3、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面向生活的教學內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國語文教學的內容多向社會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選文以“時文”為主,報紙、雜誌及各種單行本都可以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料,甚至路標、圖表、時間表、新聞欄目等也被選入教材中來。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瞭解生活、認識生活、學會生活成為語文教學內容選擇的基本準則。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温馨、和諧的人文環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語文成為學生們人生成長的維生素;新的語文教學應用全人類文化的神韻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新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18

高三畢業班一年的生物教學結束了,我已經順利完成了所有的目標和任務。面對畢業班的教學工作,我深深感到“任中任重道遠”。因此,我從各方面對自己提出了嚴格的要求,結合每個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奮認真地工作,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進行,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現將我這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第一,全面、具體、認真地做好教學規劃。

初三畢業班的工作不一般,每個老師都很清楚,教初三意味着犧牲更多的個人時間和興趣,教初三意味着肩負重任,因為我們要對學生、家長、學校的聲譽負責!追求合格率和優良率是我們一貫的目標。為了表達我們的決心,每個老師都在第三學年開始的時候向學校領導提交了一份教學計劃,每個老師都全面、具體、認真地制定了自己的教學計劃。一切早安排,做事有條不紊,禁止“前鬆後緊”。讓教學工作循序漸進。

第二,認真備課。

備課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在過去的一年裏,我嚴格要求自己認真準備每一堂課。不僅要準備學生,還要準備教材和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設計班級類型,制定教學方法,詳細記錄教學過程和進度,認真編寫教學計劃。每節課都要“備課”,每節課課課前都要充分準備,製作各種有趣的教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後要及時總結。

第三,增強課堂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在課堂上,我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輕鬆學習,輕鬆學習,心情愉悦。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好。但同時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所以在課堂上一定要儘量讓學生參與進來,不要讓他們分心,這是非常講究方法的。上課內容豐富,寫實。教學自然,講課生動,照顧一切難度適中的東西自然能吸引學生。所以老師每天要有足夠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的氛圍。這樣教學才會事半功倍。

四、有的放矢,優質作業,認真批改作業。

作業安排:我要求不僅數量適中,還要有針對性、代表性、高質量的作業安排,讓學生收穫每一份作業。及時批改學生作業,認真分析記錄學生作業,對作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類總結,進行深入點評,根據相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針對性。

五、做好課後輔導,注重分層教學。

課後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相應的指導,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同時加強對後進生的指導。對後進生的指導不僅限於對學生的智力指導,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提高成績的思想指導。首先,他們應該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樣他們才能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並對學習產生興趣。這樣,後進生的轉化,從原來的簡單粗暴,強行學習變成了有意識的知識。

六、學習作業

作為一名年輕的老師,我初三才工作兩年,所以平時工作很努力,也很認真,有什麼不懂的問題隨時找老老師諮詢。老教師總是熱情而毫無保留地給我們傳授他們的教學經驗。在我們年級組,老、中、年輕教師之間沒有所謂的代溝。大家有商有量,互相幫助,自得其樂。老師們沒有忽視集體力量,備考組每隔一週按時開展活動。組內老師輪流講課,大家統一教學進度,重點難點。即使沒有在規定的準備時間,辦公室老師也經常坐在一起學習教學,這在初三的辦公室裏隨時都可以看到。

七、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我們平時不僅注重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還衝刺重點高中。而且每次月考結束後,對學習成績優異、進步明顯的學生大張旗鼓地進行表揚,激發學生努力學習、自覺學習的熱情。通過在我們周圍樹立榜樣,我們可以鼓勵每個學生堅持不懈地努力,互相趕上,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引導學生長計劃短安排,抓住每一天,每一小時,每一分鐘,每一秒鐘,積少成多,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和效率。師生對樹立爭分奪秒的時間觀念有強烈的緊迫感。

八、樹立良好的紀律意識,以嚴格的紀律為保證。

紀律是做好初三準備的根本保證。通過政治教育部門、年級領導小組、班主任、學科教師和學生家長的努力,學生可以嚴格執行學校和年級部門制定的各項制度,做到紀律好、學風強、班風積極。

九、全面提高各級學生水平。

1、抓尖子生的培養。

年級部定期集中討論分析各學科問題,交流經驗,倡導合作競爭。對後期成績名列年級前茅的學生進行每週一次的考試,跟蹤分析成績,及時發現問題並解決,根據學科情況進行個別交流,發現差距並填補,讓尖子生全面發展,樹立贏取頂級品牌、頂級學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