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我最好的老師》的教學反思7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74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最好的老師》的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我最好的老師》的教學反思7篇

《我最好的老師》的教學反思1

這周,輪到我們年組講教研課了。今天,我授課的內容,是本冊書的一篇略讀課文《我最好的老師》。之所以選擇了這篇課文,因為昨天,學校發給學生每人一張調查表,讓他們寫寫最喜歡的老師。我以此為契機,進行本課的教學。

整節課,課堂的氣氛非常融洽。令我感受頗深的,還是課前學生找到的那個故事。在此,我把它放在自己的博客裏,讓大家共同分享。

嗅蘋果

學生們向蘇格拉底請教:怎樣才能堅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蘇格拉底讓大家坐下來,隨後取出一個蘋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從每個同學的座位旁邊走過,一邊走一邊説:“請同學們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然後,他回到講台上,把蘋果舉起來左右晃了晃,問:“哪位同學聞到了蘋果的氣味兒?”

有一位同學舉手回答:“我聞到了,是香味!”

蘇格拉底再次走下講台,舉着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生的座位旁邊走過,邊走邊叮囑:“請同學務必集中精力,仔細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稍停,蘇格拉底第三次從講台走到學生們中間,讓每一個學生再嗅一嗅蘋果的氣味。

經過三次“嗅一嗅”之後,除一個學生外,其他學生都舉起了手,都説聞到了蘋果的香味。

那位沒舉手的學生環顧周圍看了看,覺得一定是自己錯了,於是也隨波逐流地趕緊舉起了手。

蘇格拉底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舉起蘋果緩緩地説:“非常遺憾,這是一枚假蘋果,什麼味兒也沒有。”

《我最好的老師》的教學反思2

課在我預期的順利中劃上了句號,沉浸於終於可以鬆一口氣的同時,仔細回首自己的這堂課,上後感覺如何,自己得到提升了嗎?學生從這堂課上有所得嗎?我回味着。

根據文本特點,妥善處理教材。課文1-4自然段集中描寫懷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舉動,給學生和讀者留下機器不好的印象,5-8自然段在懷特森先生的解釋和體驗一次又一次的冒險課堂後,學生最終明白了他是最好的老師,抓住文本內容的這一特點,我分兩個版塊進行教學。讓學生先去學習1-4自然段,這裏的老師,你喜歡嗎,從課文中尋找依據,説明理由。感知了老師的“壞”後,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既然這樣一個糊弄人的老師,惹得大家憤憤不平,作者又為什麼稱他為最好的老師?懷特森真的是最好的老師嗎?學習課文5-8自然段,這裏的老師,你喜歡嗎,從課文中尋找依據,説明理由。學生自然就會將懷特森先生所作所為的理由依據找出來,交流。

根據文章寫作特色,體味其妙處。本篇文章有兩大寫法上的祕妙之處。一是謀篇佈局上的先抑後揚,二是結尾處的戛然而止,留下思考空間。感悟完課文內容之後,我引領孩子們去觀察和發現文本的祕妙,從而為後面的修改作文,運用這種方法打下基礎。

遷移運用,修改作文。運用文章中習得的方法,評價作文,修改作文。鏈接中國版的《新老師》,讓學生們去評價這篇文章寫的怎麼樣?在學生説的基礎上進行梳理歸納,

①事例描寫的不夠具體,細節沒有寫到位。

②老師的特點沒有按一定的順序呈現。那麼根據我們剛才提出的修改意見,用上這節課上我們習得的方法進行修改。

這樣的設計比較接近時下的教學理念——淡化文本分析,注重言語形式、技能的掌握和運用。整堂課上學生表現出來的對文本的理解不存在問題,但是覺得對道理的理解和結合自身的感受沒有融合在一起,僅僅只是停留在道理的表面表達上。我覺得這是自己這堂課上不夠完善的地方,僅僅就讓學生走過場,缺乏一種教師該有的追問。同時在梳理文章內容時,當把所有的理由呈現在表格中時,學生的表現也與預期的有出入。預期的是希望他們抓住其中一個理由來説,但學生們是全部一口氣説完了,然後我沒有加以引導,讓他們逐個説,導致本該在這個環節很活躍的課堂氛圍,有些冷場。值得安慰的是,最後的遷移運用,孩子們表現的很棒,充分地將課堂上習得的這種方法運用起來,這也成為了我這堂課的亮點之處。

一堂課所帶來的震撼不僅僅只有學生,我自己在這次的歷練中收穫了敢於大膽嘗試,不要畏首畏尾,拋卻傳統的文本分析,多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學情。

《我最好的老師》的教學反思3

《我最好的老師》是六年級下學期第五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初看課題,我並沒有太在意這篇文章。可細讀一遍後,我感覺《我最好的老師》是一篇充滿理性的文章,思辯色彩濃厚,主題明確,不僅對學生學習很有啟發,還引發了我對以後教學理念的思考。

教學時,我先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師是什麼樣的?”入題,待學生七嘴八舌地説出了自己的想法後,我便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什麼樣的呢?”,將學生帶進課文。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學生獨立閲讀之前,我指導了學生學習的方法,然後給予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並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效果的檢查。雖然這是公開課,在座聽課的除了校考核小組成員外,還有外校的九名老師,但是,我沒有把這一環節作為花架子進行敷衍,而是實實在在地讓學生自學、討論,並對各個自學環節進行檢查、給予評價。

在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以後,我引導學生就“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展開了重點內容的突破。學生自然談到了科學課上發生的事情。我順勢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如果你是懷特森老師的學生,面對這種種出人意料的舉動,你會怎麼想?哪些詞語才足以表達你當時的心情?在學生忿忿然時指導學生朗讀,使學生產生內心真實吶喊:算哪門子老師?然後及時轉換角色:“懷特森先生怎麼做的?在我們這個羣情激憤的教室裏,請懷特森老師獻身。”學生紛紛扮演懷特森先生義正詞嚴卻又語重心長地侃侃而談,把本是半直接引用,半間接引用的懷特森先生的一番話條理清楚地表達了出來。這一環節的設置,不僅將課堂氣氛引向了高潮,而且讓學生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對懷特森先生的做法進行理性分析與判斷,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並且在以後的學習中內化為一種學習態度。

我發覺,在整個授課過程中,與其説是我引導學生經歷了一次情感的轉變,還不如説是學生引發了我對自己以往教學的一種覺醒:無論授人於魚,還是授人於漁,都必須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慾,也就是文中所説的每堂課都是“冒險”。一旦擁有了“學習興趣”這位“最好的老師”,教師的教就成功了一半了。對於那些循規蹈矩不愛動腦或者調皮搗亂根本不想學習者,不讓他們的大腦“睡覺”尤其重要。

《我最好的老師》的教學反思4

《我最好的老師》一課向我們介紹的是“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文章詳細具體地描寫了那堂科學課的經過,概括簡略地描寫了此後的科學課成了一種“冒險”,最後描寫了“我”對懷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讚揚。這種一事一議,從一個具體的事例發現一個道理的寫法是需要引導學生來學習的,同時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認識到科學精神的另一個側面——獨立思考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由於本文是第五組課文的最後一篇略讀課文,因此,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比較簡單:

首先,我用“你心目中的好老師什麼樣?”這個問題導入新課,啟發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學生説是善解人意的,有的學生説是和藹的,有的説是關心學生、教學方法靈活的……“那麼作者心中的好老師是什麼樣的呢?”由此引出課文內容。

接着,我讓學生細讀文本:説説課文中的懷特森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學生找出“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由此引導學生突破文章重點內容,回味文中描寫的那節科學課,讓生談切身感受:“如果你是懷特森先生的學生,面對這種出人意料的舉動,你會怎麼想?當時心情如何?該如何讀這些句子?”在朗讀中讓學生感受大家對懷特森先生的做法表現出的是憤恨,體會文章中“這算哪門子老師?”這句話。

我緊緊抓住問題不放——這樣的老師怎麼能稱為“最好的老師”?孩子們從文中找到了相關的句子,來證實懷特森先生是別有用意的: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能力。我再讓學生展開討論:“你覺得懷特森先生的做法怎麼樣?可取不可取?”學生自由分成了兩派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後達成了共識:懷特森先生的確是一個有個性、方法獨特的好老師!

最後,我問“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讓學生説説自己學完文章後的感受。我發現平時課上活躍且愛動腦的同學都很嚮往懷特森先生的課堂,因為它是一種“冒險”,充滿了挑戰和刺激,從而更深刻地瞭解了作者內心的感受,明白了這位最好的老師是多麼的與眾不同!

拓展環節中我佈置學生以《假如我是懷特森先生的學生》、《由〈最好的老師〉想到的》、《我看懷特森先生的教學方法》為題完成小練筆,鼓勵學生“用我手寫我心”。

掩卷深思,像懷特森先生這樣的老師,我也遇到過,這種個性,這種獨特的教育方式和嚴謹的科學態度讓人敬佩!

我一直想做一個學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師,一直覺得把更多的知識和愛給學生就可以了,現在看來,這還遠遠不夠,還要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充滿挑戰性,富有趣味性的課堂是學生所向往和喜愛的。文中的懷特森先生不僅是孩子們所喜愛的老師類型,更是我們要學習的榜樣。

《我最好的老師》的教學反思5

回顧本堂課的教學,考慮到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針對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我力求削枝去葉,理清課文的主線,凸顯主體,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整體感知課文之後,我開始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懷特森先生是一個教學方法獨特,很有個性的人。”圍繞學生的關注點“懷特森到底是什麼樣的老師”、“他為什麼是最好的老師”引領學生走進課文。使學生了解懷特森先生的特點,理解懷特森先生獨特教學方法的真正用意;讀懂“我”對懷特森先生的讚揚,體會獨立思考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的重要。從而讓學生真正走進了文本,走近懷特森先生那充滿“冒險”的課堂,從而感受到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風格。

課後我針對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嗎?讓學生進行討論。學生很快分成了兩大陣壘,一部分認為是最好的老師,另一部分持反對意見。瞭解了懷特森這位有個性的老師,接受了他獨特的教學方式,傾向於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的同學多了,仍有一小部分學生堅持自己的意見,他們認為:獨立思考、判斷能力,敢於懷疑的精神沒有錯,但接受不了懷特森老師的古怪做法。

通過教學我力求讓學生知道懷特森先生之所以是最好的老師,就在於他匠心獨運,以發展的眼光真真切切育人,育真真切切的人。事實告訴我們現在的確需要懷特森這樣的老師。

《我最好的老師》的教學反思6

《我最好的老師》是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的最後一篇閲讀課文。第五單元的5篇課文是以“科學精神”為主題編排的。在前四篇課文學習的基礎上,同學們對科學精神和四篇課文的寫法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作為這篇獨立閲讀課文我主要就是繼續引導學生自主理解科學精神的含義,比較理解本篇課文的寫法。這是教學本篇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

教學完本篇課文後,我感受如下:

一、教學重點、難點處理基本落實。

這是一篇獨立閲讀課文,如何引導學生理解懷特森先生的做法?

首先我認為關鍵在於學生閲讀。只有學生在充分閲讀的基礎上才能理解課文內容。因此,在課前我讓學生進行了預習,課上通過默讀、放開聲音讀、指名讀、老師引讀等方式引導學學生多讀課文。這樣在反覆閲讀的基礎上,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就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

其次在於老師的引導。學生對於懷特森先生的做法是否理解?這個我採用了四個環節對學生進行引導。一是讓學生自讀課文,同位兩個自問自答的方式理解。這樣利於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二是引導學生理解“獨立”“懷疑”的含義。通過上一個環節的學習學生能通過讀課文理解字面意思,但要真正理解還需要進一步引導。一方面引導學生理解“思考、論證”的內容,一方面引導學生理解知道這是都是學生自主去思考的;另一個方面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懷疑能力”,

“懷疑能力”要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並非是以後就不相信書本和權威了,而是在提出自己的疑問之後要提出理由或根據論證。

最後是通過學生寫對朋友的解釋,進一步用自己的語言理解課文。語文是文學性和工具性的統一。讀寫結合可以內化學生的理解,學以致用也是學習語文的目的。一方面引導學生自己寫寫給朋友的解釋,一方面擴展閲讀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加深理解課文內容。

二、備課是一個不斷改進的過程。

首先是調整教材為我所用。本課是第五單元最後一課,在“科學精神”這一重點的體現上前後關連。因此為能更好的完成本課教學,我調整教材,提前教學第五單元。這樣學生在學習本課時利於前後貫通,易於整體把握課文和本單元的內容。

其次教學設計不斷完善。教學重點、難點的突破是教學重點。如何突破?我一直在苦苦思考。教參和網上有很多現成的案例,但在難點的突破上不合我意。我反覆閲讀課文第6節,對“冒險”“論點”“論證”“思考”進行反覆思考、琢磨,直到早上5點30,突破難點的步驟才從頭腦裏冒了出來。我很欣喜,趕快修改設計,於是才出現了突破難點的以上教學步驟。還有課前導入,我本來是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最好的老師”進行導入,昨天感覺到,既然已經學習了本單元的課文,從本單元課文教學重點出發或許更好。於是請教了組長趙振萍老師,趙老師認為後一種可能會更好。於是採用趙老師的建議,感覺這樣的確更利於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前後聯繫,利於整體把握。

因為是“同題異構”課堂教學,所以沒機會試講。為便於今天的教學觀摩能有一個比較好的效果,我昨天下午請韓芳主任、趙振萍老師、李雲老師指導我的教學設計,三位老師非常熱情、認真地看了我的教學設計,並提出中肯的修改建議。這才使得今天的課能比較順利完成。在此對以上三位老師表示真摯的感謝。

三、教學遺憾

本課是一篇獨立閲讀課文,我意圖是引導學生自讀、自主、自悟,努力想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理解課文內容,但是由於趕進度,在突破重點時,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還是不足,等待“花開”的聲音耐心還是不夠,我感覺老師的話還是多了些。如果讓學生充分談一談,打開孩子的思維,效果或許會還好。

再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寫法時,我還設計了一個作業,就是課後讓學生仿照課文一件事例説明一個道理的方法寫寫自己的最好的老師。結果卻忘記了。好在是自己所教學生的課,可以課下補上此環節。

當然,此節觀摩課還有許多缺點和不足,很感謝老師們給我在課堂觀察上提出的中肯的建議:比如學生的發言思維還不夠發散,教師的鼓勵語言還不足,教學環節中學生對懷特森老師態度轉變的過程理解還不夠等等,這的確都是我在今後教學中需要進一步努力和完善的。

執教一節觀摩課,自己從中收穫了很多,不論是成功還是不足,這都是經驗。不期望這是一次成功的課例,如果能給老師們提供一些反面的教訓,使大家在今後的教學中能少走彎路,也值了。

《我最好的老師》的教學反思7

《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無論思考討論什麼問題,都要立足於自瀆,引起思考。在《我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我以讀為本,先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思考:“‘我’最好的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然後抓住“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這句話引導學生自主品讀,咀嚼課文的重點詞句,力圖帶領孩子們層層剝筍似地深入體會從一堂課到每堂課,從課堂到課外,懷特森先生用獨特的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影響了孩子所有的學習方式和人生導向,從而體會懷特森先生確實是最好的老師。 文路和教路是為學路服務的,回顧本堂課的教學,考慮到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針對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我力求削枝去葉,理清課文的主線,凸顯主體,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整體感知課文之後,我開始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懷特森先生是一個教學方法獨特,很有個性的人。”交流時原本認為學生可以抓住重點語句品讀,沒想到,學生幾乎把整篇課文都説到了,交流到最後,就顯得有點繁瑣,從而影響到整堂課的教學效果。 反思自己的教學,主要問題在於沒找準問題的切入點,如果問題這樣提:“關於‘貓蝟獸’這堂課,懷特森先生的哪些做法體現了他是一個教學方法獨特,很有個性的人。”那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學生會很快找到重點語句品讀,以上教學片斷中教師所提問題就是經過修改之後的,這樣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就會水到渠成。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感悟文章的表達方法,這樣,整堂課的教學才能夠凸顯主體,線條簡明。 總之,語文課不要把教學環節設計得過於複雜,要找準問題的切入點,才能把複雜的內容變得簡單明瞭,使宂長拖沓的教學過程變得便捷,這是教學這一課給我最大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