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生物學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9.97K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物學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物學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生物學的教學反思1

在初中生物科學的教學中,我認為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質的運動、物質結構及變化、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同時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以技術應用廣泛、知識創新快的特點,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不斷的創新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最重要的是要緊緊抓住三部分:

一、初中生物的教育對象是面向全體學生的。

他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説,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於生物圈二號計劃,絕毒品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絕毒品的宣傳片等。總之,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教學理念的中心。

二、作為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

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説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賴。我認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處去看才能覺得清澈見底,也就是説,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為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初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三、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探究式活動。

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直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一定是正確的,相反,對於生物學科來説,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後的科學探究中發現是錯誤的。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前人通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為教學並不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相反,我的課堂設計大多都是將學生置身於當時科學家們所處的環境,讓他們通過體會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引導他們找到隱藏在各種生物現象下的本質規律。同時也鼓勵學生對老師、對書本提出質疑,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證實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對於學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為老師要給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顆創造心是最可貴的。並且作為老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創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過演講比賽、寫保護動物的倡議書、辦手抄報、知識競賽等方式,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們在這些活動中的一些創新,我相信,在這樣一個輕鬆、愉快又充滿鼓勵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無論在知識、能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是最優秀的教學。

總之,任何一種的導入方式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努力去創造一個愉悦、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做到願學、善學、樂學。

生物學的教學反思2

(一)經驗

1、放慢速度,注重基礎,順利過渡。

高三新教材知識內容多,剛進入高三,知識突然增多,難度加大,學生會覺得不適應。學習的難度雖大,但是仍然注重考查基礎知識,這時應該放慢教學速度,使學生在課堂理解的基礎上加深記憶,幫助學生慢慢過渡,逐漸適應高三的生物學習。

要認真理解生物學的各個概念、定律。看書解決不了問題,實際上學生們對概念的要點一般都是清楚的,對概念還需要理解,要下工夫研究理解,不要搞題海。學生做題裏面的錯誤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錯誤,或者理解錯了,或者概念模糊,這樣造成的錯誤是大量的,而且這些錯誤如果不去發現,不去真正的搞懂它,你會錯很多次,而自己還不知道怎麼錯的,所以要弄清楚概念,要把概念搞清楚,錯了一道題,要知道到底錯在什麼地方?是概念哪些地方理解的不到位,只有經過這樣艱苦的思索的過程,才能有所提高。沒有反覆思考,對概念的理解就深入不進去。不要匆匆忙忙做題,對於典型的題目,過去高考代表性的題目要很好的思考,看看應用哪個概念以及規律?怎麼用?只有這樣才能把概念搞清楚。高三複習階段切忌脱離課本,利用大量的參考書和練習冊。教科書是最精練和全面的,對它要讀熟、吃透。

2、以舊代新,建立知識體系。

高三第一學期的教學任務主要是第三冊書,但是高三的新教材知識是在高二知識的基礎上聯繫實際的一些深入的應用,從高考的最終任務出發,最好方法就是以舊代新,把高二兩本教材的內容加進來,先複習,逐步深入,再引出高三教材的新知識,這樣複習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此外還應注意,現在的學生,初中學習的生物知識所剩無幾,高中課本對這些知識的涉及也很少,但是高考對知識的考查非常全面,複習時應有目的的把一些重要的初中知識整合到高中所學得知識中,幫助學生全面的複習。

3、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習興趣,降低教學難度。

由於高三教材中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比較多,內容相對比較抽象,課堂教學中要把握住運用多媒體的過程,我針對教學的內容查閲了大量的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按照自己的教學意圖修改後,運用於課堂教學,例如框圖,表格,圖片,錄像等媒體方式,可以把抽象的知識形象直觀的呈現出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有利於學生接受新知識,同時也節省了課堂寫板書的時間。

4、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繫,關注生物學科研究的熱點問題。

近幾年來,生物高考愈發注重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如人類基因組計劃、克隆、基因工程、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等。對於理論聯繫實際的考察也逐漸增多,例如:無土栽培與植物的礦質代謝、癌變與生物的變異、環境與生態學知識、光合作用與糧食增產等等。所以要求我們引導學生去關心跟生物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並且學會將學到的生物理論知識應用於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中。

5、加強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

連續幾年的高考試題都十分強調考生的實驗能力。有的題目是改正錯誤的實驗步驟、有的是要求設計實驗步驟、有的要求預測實驗結果或分析實驗現象等。這些題目從方案到結果的分析都是開放的,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創新精神,真正是在考能力。教師講實驗,學生背實驗肯定不行;照着教材的實驗設計依樣畫葫蘆做實驗也不行。在實驗教學中我們必須讓學生真正弄懂實驗原理,弄清實驗中每一步設計的科學依據。要讓學生掌握整個中學階段生物學實驗所涉及到的一些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如對比實驗法、單因子實驗法等。同時應增加一些探索性的、開放性的實驗,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方案、動手操作,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二)教訓:

1、精簡習題

精選精練,不搞題海戰術。有的學生手裏有大量的參考書,好的教學輔導書一本足夠,練習冊一本足夠。高三的時間很緊,要做的題太多,把所有的高考題都做一遍是不可能、不現實的,做題之前一定精選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的題型或內容,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每次考試後有的學生就急於知道答案,把正確答案記在卷子相應的位置就完事大吉了。其實重要的是要知其然,發、更要知其所以然。現在理綜考試,強調考的是用知識,用的是能力,而不是死記硬背,要把知識活學活用,才能解好這個題。考完試後講評很重要,要讓學生分析自己做的題的對錯在什麼地方,把知識點深挖、吃透。不能簡單的歸於馬虎或者粗心大意,根本的問題還是對概念的理解和運用的不夠。在高考前,學生做過的試卷就是複習重點,尤其是以前做錯的題,不應該羞於拿出來,實際是學生積累的一筆財富。

重點突出,全面複習,不能“押寶”。有人説做歷年的高考題,能預測高考的出題方向。高考內容顯然是主要考主幹知識,但不可能避免個別偏題、怪題,涉及細枝末節的知識點。複習要把握複習主幹知識,但不能忽略小節。猜測或給學生猜測考哪部分內容是不可取的。高考年年考實驗題,但是考的知識點,考的方式、角度是不同的複習必須全面。從實驗的目的、原理、實驗材料、處理、觀察記錄結果、現象分析、得出結論都要認真分析。

佈置給學生的練習一定要精簡,不能圖多,否則學生做了很多題,任務重,卻抓不住重點,效果反而不好。精選習題就需要老師去做很多題,並且細緻的整理,歸類。例如有針對性的找出不同的難度的題目適合學生在不同的時期去練習,某一類型的題不圖做得多,弄懂綜合的一道題,一系列題目都可以掌握。

2、鼓勵學生多討論,多思考,培養分析能力

教學中不能只顧自己講解,一味的講授式,使學生長期的只是被動的接受,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更多的應該讓學生主動的思考,並且去交流討論,找到自己的問題,帶着問題去理解老師的講解,同時一些簡單的問題,同學討論就可解決,老師不必題題講解,耽誤課堂時間。

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有些教師盲目地拿着答案來對,凡是跟“答案”一樣的就算對,不一樣就算錯。實際不管是老教師還是新教師,把題拿給學生之前,最好自己先認真做一下,多聽聽學生的“答案”,有無道理,是否恰當,有沒有新意。學生的思維活躍、創造力強,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應該多鼓勵學生、欣賞學生。這樣才能教學相長,是教師自己得到提高。

(三):建議措施:

1、強調審題的重要性

高考中非選擇題所佔比重比較大,學生在平時的練習中遇到的問題就是,自己的答案和正確答案偏差較大,但是並不知道如此答題的原因。做再多的題,仍然不會思考。原因在於學生不會審題,針對這個問題,平時練習中,注重訓練學生在題目中劃出關鍵詞,找出考察的知識點,有針對性地思考,並寫出分析後的答案,使學生找到答案唯一的原因。

2、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

高考試題雖然難度大,對能力要求高,但是考察的方向依然是注重學生對於基礎知識的掌握,沒有知識的積累,能力是很難形成的,所以教學中仍然要注重落實基礎知識。高三下學期我們要做大量的練習,講評試卷的環節非常重要,我再講題的時候,不是在講某一道題為什麼選A,更多的是,利用每一道題的4個選項,將所涉及到的所有知識點,不厭其煩的帶着大家重複,去複習,為的就是讓學生對於反覆去熟悉這些基本知識,熟悉的基礎上才能靈活運用。

3、訓練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高三下學期,練習模擬題非常多,如果只是機械的做題,講題,題目越做越多,錯題越來越多,做過的再做也仍然出錯,學生感覺收穫並不大。這樣就需要老師教會學生對做過的習題有目的的歸納總結,例如:針對考試説明,找出高考考察的知識點,把比較重要的幾套題目分別進行整理。同一個知識點,可以考察的方法很多,可以正向推理,也可以逆向思考,放在一起進行歸納總結,難點就更容易突破,學生印象也比較深刻,總結的資料也有利於後邊的複習。

生物學的教學反思3

習課是以知識深化、整合和綜合應用立意的一種課型,要注重結構性,體現綜合性,着眼提高性。複習課倡導“整合—訓練式”教學策略,即高度概括,根據各部分知識所反映(或描述)的現象(或過程)的物理屬性,深刻領會它們之間的邏輯關係,構建科學的知識體系,使知識進一步系統化;温故知新,深化對重點內容的理解,澄清對難點知識的困惑,科學歸屬知識的功能,使知識進一步條理化;綜合應用,全面認識概念、規律的內涵與外延,探究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科學的思維體系,使方法進一步套路化。

基本思維程序:導入課題,引領目標→自主梳理,整體建構→深化完善,典例導練→應用感悟,變式訓練→綜合檢測,達標演練→歸納鏈接,拓展提升。

一、導入課題,引領目標

複習課的課題導入,語言要簡練,最好由一句話導入。複習課的目標定位要突出對新授課知識的彌補、充實、完善和深化,突出整體構建、方法遷移和綜合應用,突出思維的拓展與科學方法的形成。要立足雙基,突出發展,通過整體構建和綜合應用落實思路和方法的培養;既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又要避免脱離學情的“一步到位”。引領目標要突出複習的必要性,讓學生明確要深化、完善的重點及要求,要探究的思路與方法。複習課的目標定位要考慮到新授課還沒有到位的目標。

1、教師活動

(1)簡述複習範圍,直奔複習主題。用簡潔的導語或實際問題讓學生領悟到零散知識功能的不足,直擊學生的知能薄弱,激起學生對知識和方法進一步整合學習的慾望,對複習課產生積極的認知傾向。

(2)引領複習目標,指導複習策略。根據《課程標準》和高考要求進行能力目標的引領,根據學情實際指出需要深化、完善的重點是什麼,應該進行到什麼程度,並對不同層面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法指導建議。要特別關注不能一步到位的學習目標,避免學生做無用功。

2、學生活動

(1)通過教師的導語,領會本課複習的必要性,明確本單元複習的內容指向、方法指向和能力指向,對複習範圍內的知識線索和解決的問題通過思維掃描進行回憶,以積極的心態投入複習。

(2)認定複習範圍內的各項學習目標,比對反思自己的學習現狀,進行初步定位,明確哪些方面自己已經掌握,應該主攻的問題是什麼,並以此為依據確定自己的複習策略。

説明:(1)教師在導語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領會本單元的知識特點、地位和要解決的基本問題,根據自己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目標自我定位,以激起學生的認知傾向。

(2)目標定位要本着瞄準基礎,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原則,要以完善、深化知識與提高應用能力為主要目標。

(3)目標認定過程要注重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對既定目標進行調整,領會複習的重頭戲是什麼,複習將要達到的境地是怎樣的,自己具備的實力和最關心的問題是什麼,以充分發揮目標的引領作用。

(4)複習目標認定後,應該引導學生初步擬定自己的複習策略,把最旺盛的精力集中在最薄弱的問題上。

二、自主梳理,整體建構

獲得的知識如果沒有完整的結構把它聯在一起,那是一種多半會遺忘的東西;一連串不連貫的知識在記憶中僅有短得可憐的壽命。所以複習課要高度重視調動學生主動梳理,科學構建,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能夠實現條理化、系統化、結構化。梳理要在歸納的基礎上進行,突出知識所描述(或反映)的物理屬性,不要搞成了對知識內容的複述再現;整合要根據概念、規律和方法之間的相互聯繫,突出知識間的邏輯關係和結構層次,不要搞成了知識點的羅列再現。梳理和整合最好讓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創設平台,讓學生展示交流,互動完善。在梳理(不是複述)、歸納(不是羅列)、感悟(不是問答)的過程中實現知識和方法的温故知新。

1、教師活動

按照由根(中心問題)到幹(知識主幹),由幹到枝(知識聯繫),由枝到果(知識要點)的思維順序,引導學生回顧知識,構建知識網絡。可參考如下三個方案組織教學

(1)課前佈置,學生獨立構建。課上讓學生登台展示,講解自己的構建思路,不當之處,其餘學生隨時提出疑問和修改補充,教師同步進行點撥引導,使學生進一步明晰知識之間的聯繫,完善知識網絡。

(2)課堂研討,學生合作構建。同學之間相互討論、交流,合作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教師用投影儀展示幾位同學(或小組)的歸納成果,請其他同學評議,發現不足,提出建議,必要時教師進行引導、評析,提出補充、完善意見,然後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及時鞏固、整理知識結構,將已有的知識圖表再加以簡潔化、科學化。

(3)教師引導,師生同步構建。學生積極主動地回顧、思考,教師進行思維引導,同步構建單元知識結構。

2、學生活動

對本單元知識和研究方法積極主動地進行回憶、概括,理清知識體系和相互間的邏輯關係,初步構建知識網絡,根據老師的指導、點撥,一方面要主動展示自己的成果,另一方面要準確領會教師的點撥性語言的含義,還要主動地對其他同學的成果進行評價與借鑑,深化對所學知識內涵和外延的理解,完善自己的知識網絡。注意:

(1)要抓住主幹,高度概括,將概括的結果從聯繫的角度,以邏輯結構(結構圖或表格)的形式呈現。

(2)要協調、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將外部的學習控制轉化為內部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技能。

(3)要突出知識之間的縱橫聯繫(邏輯的`、因果的、功能的聯繫),杜絕複述式概括、羅列式歸納、壓縮式總結的複習方法。

(4)要注意與學生的思維同步,不要把引導學生自主構建搞成了教師向學生介紹和解説。

(5)要有意識地與先前的知識網絡鏈接,讓新知識向舊知識轉化,實現新舊知識之間的整合,奠定靈活運用的基礎。

三、深化完善,典例導練

實現知識在“温故”基礎上的“知新”,在綜合應用基礎上的“思路和方法提煉”是複習課的關鍵環節。“知新”的意義包括深化、完善、提高,即物理內涵的透徹理解——深化,外延條件的全面把握——完善,相近知識的準確辨析——提高。要突破薄弱環節,澄清認知誤區,關注學生新課學習中疑惑不解的問題、複習過程中生成的問題,這是複習課的根本問題;例題的導練要突出審題能力的培養、解題過程的規範和思路方法的提煉。在綜合應用(不是套公式)、互動辨析(不是對答案)、方法歸納(不是就題論題)的過程中實現知新,確保學生頭腦中知識和方法的正確性。

生物學的教學反思4

在教學中以親身實踐或以具體事物、現象以及事物、現象的逼真描繪來激起學生的感性認識,獲得生物的表象,從而促進對知識比較全面、比較深刻的掌握和理解的教學過程,稱為直觀教學。荀況説過:“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其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1)、直觀教學是進行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為了使學生獲及較全面、正確而牢固的生物學知識,不能只從抽象概念和定義出發,更不能抽象地講授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而必須通過各種直觀手段使學生獲及感性認識,並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再上升到理性階段,形成各種概念和原理。同時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學生可以感知傳統直觀教學中無法表現的事物和現象。

(2)、直觀教學是使學生加快學習速度,提高學習效率的手段。在生物學教學中正確地組織和運用最合適的直觀教學手段和方法,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走近路,走直路,起到“百聞不如一見”的作用。

(3)、直觀教學是集中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組織以學生為主體學習活動的手段。這樣就把教師的活動目的轉化為學生的活動目的,把教師所施加的影響構成學生活動的手段和對象,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如生物學教學中的實驗教學。

(4)、直觀教學是發展學生智能的有力手段。在中學生物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是十分重要的。通過觀察,學生可以獲及大量的感性材料,為進一步思維打下基礎,進而掌握規律性知識。生物教學中,通過正確的直觀手段,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和分析能力。

生物學的教學反思5

1、提出問題

科學探究的問題不是預先確定的,是要學生自己提出,需從生活實踐中、觀察中,通過思考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沒有問題就不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如何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激發探究欲是搞好探究活動的基礎和前提。通過探究活動的第一步程序可以培養學生和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和問題意識。

2、作出假設

問題提出以後,如何解決問題,可先作出假設,即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對問題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設想。通過交流自己平時的所見所聞,對生物學現象的觀察做出合理的推測和假想。在探究活動中,假設是探究的目標,是做出探究計劃、制定探索方案的依據。這樣可促使學生帶着問題和假設去主動查找和收集資料,學生呈現的學習狀態必然是主動探究式的,學生能有所創新和發展。

3、制訂計劃

針對問題作出假設後,可根據假設制訂探究計劃,並要求設計詳細的探究方案,這是探究活動中非常關鍵的一步。在探究活動中,探究計劃、方案全由學生自行設計。探究計劃、方案的合理與否關係探究成敗的關鍵,在探究計劃、方案的制訂過程中,培養學生想象思維能力、精心設計能力、探究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4、實施計劃

探究計劃及方案設計好以後,下一步就是根據方案進行探究。探究過程往往需要通過取材、觀察、培養、動手實驗或調查等方式進行。在探究活動過程中需學生自己動手準備實驗,探究過程以生物實驗為基礎,加強常規實驗技能、技巧的指導與訓練是至關重要的,讓學生熟練地掌握和使用好各種器材、試劑和高檔儀器的規範化使用方法。只有熟練地掌握生物實驗的基本操作,才能使科學探究活動開展的卓有成效,才能讓學生在探究中體驗和領悟科學家研究自然的方法而同時獲取知識。

5、得出結論

通過探究過程,使學生注重實驗現象的真實描述,經實驗數據的處理、實驗結果的分析、最後得出結論。在生物科學探究中結論是不確定的,如果結論與假設相符,證明假設是成立的。若結論與假設不符,就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檢核和反思,通過探究,使學生充分體驗科學家的科學研究過程,培養學生樂於探究,勇於追求和實事求是的科學品質。

6、表達和交流

表達和交流是生物科學探究的最後一步程序,在這一程序中,除了要完成實驗報告以外,還要求學生之間分組進行彙報交流探究過程,分析討論實驗現象和結果,數據的處理與結論。在表達與交流過程中,各小組還要進行評析,因此學生所呈現的學習態度是合作性的學習,其學習資源是多方面的,信息交流也是多項的傳遞,完全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僅起到了組織引導和點拔的作用。

總之,生物科學探究不僅是學生通過探究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充分體驗和領悟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初步學會科學探究方法、技能和思維方式,形成科學觀點和科學精神,發展科學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