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有關《月光啟蒙》的教學反思【精選】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3W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月光啟蒙》的教學反思【精選】,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月光啟蒙》的教學反思【精選】

一、找準切入點是關鍵

《月光啟蒙》是內藴豐富的散文,作者是著名的詩人孫友田。作者回憶了自己童年時,在夏夜月光的伴隨下,母親唱民歌童謠和講神話故事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母親啟蒙教育的感激、懷念之情。

分析題目,“月光”“啟蒙”“母親”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啟蒙”又是重中之重。 “月光”不能少:“我”的童年有明月星光的陪伴,“我”的母親是在月光下——這個特定環境中給予“我“的啟蒙。“啟蒙”不能少:作者的原文題為《月光母親》,而進入教材後題目改為《月光啟蒙》,編者還在課後練習中安排了這樣一道練習題:“默讀課文,討論一下,作者為什麼用‘月光啟蒙’作為課題?”編者將原文中最能打動人的章節刪去,而留下的大段篇幅的歌謠、童謠,看來恐怕這“啟蒙”不僅是不能少,而且將是我們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母親”不能少:是誰給了“我”啟蒙教育,歸根結底還是母親。母親識不識字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這裏麪包含着濃濃的親情!

我從複習課文的主要內容入手,以“母親是怎樣在月光下給我唱歌謠,講故事猜謎語的?”和“課文為什麼用‘月光啟蒙’作為題目?”導入新課。之後便是讀歌謠,品親情。整堂課結束,給聽課老師的感覺是“母愛”很濃,但“啟蒙”不夠。現在想來,這不是我對文本的理解有問題,而是教學設計的切入點不對。

課文的重點是“啟蒙”,若這樣導入:母親是怎樣給我啟蒙的?然後學歌謠,唱歌謠,品歌謠,在歌謠中體會母親給我的“詩”的啟蒙和“愛”的啟蒙。這樣教學的思路會更清晰些,重點也把握得更到位些了。

一篇優秀的文章,總有那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點”、“線”、“面”。教學中嘗試採用“削枝強幹,長文短教”的方法:不以分析、講解全文為主,而是在整體把握課文的基礎上找到文本的一個支點,牽動整個文本的學習。這樣就能使課堂線條簡單,條理清楚,彷彿是找到一條串聯珍珠的絲線。如何找到這個點?像《月光啟蒙》,從題眼“啟蒙”就切入抓住了重點難點;還可以抓住文章的中心統領全文;或者提煉文章線索串連一篇;再者整合一個問題,推進整篇課文的教學。相信在以後的不斷實踐中會練就一雙慧眼。

二、魚與熊掌可否兼得?

何為捨得?《現在漢語詞典》解釋為:願意割捨。但如果將這個詞分開來看卻很有意思:舍,即為割捨,得,意為收穫。在我看來,這個詞飽滿着一種辯證的哲學思想和生活真理:沒有舍哪有得?

今天,以這個觀點看這堂課,我仍然沒有學會捨棄:各個突破,面面俱到。卻顯得整節課容量過大,各環節如蜻蜓點水,浮於表面。而像我這樣的教師不少。為什麼會這樣?細想來,有這樣幾點原因。一是應對考試,教學中怕有遺漏;二是面對大綱,恨不能大綱中提出的要求每堂課都要落實;三是自己好不容易對文本理解透徹,也要求學生在每個難點精彩點上作停留。如課文中有一句話:“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中,像一尊玉石雕像。”我當然也是在這裏讓同學思考母親怎麼會像一尊玉石雕像的?然給聽課老師的感覺是:流淌着的溪水突然被一塊石頭擋住了;每個環節留給學生思考品味的時間不足。

有人説,語文是一門遺憾的學科,語文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因為,我們的教材,無論是頗受讚譽的'時文,還是經典名篇,篇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可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裏,教師教學時不得不捨棄很多內容。然而,正是因為這種遺憾,留下較大的空間,才可能讓學生覺得“盛宴散而意無窮”,才能讓學生饒有興趣地繼續鑽研。問題是,有限的課時內要完成規定的任務,留給學生所謂的“充分時間”從何而來?我想,對教材大膽取捨,不求滿載而歸,但求課課有得不失為一良策。,

三、當心走入“教教材”的誤區

鑽研教材,其實教師身兼兩種角色。其一是讀者的角色,教師首先是教材的閲讀者,是閲讀者就要讀懂教材內容,瞭解教材的主旨,品味語言文字。其二是教者,教師不光要自己讀懂教材,而且還要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這就要求教師要思考作者的創作意圖,編者的編排思想,還要思考通過文本要教給學生什麼,如何站在學生生命成長的高度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這節課,可以説在情境創設方面我花了不少的心思。課前,我準備了一段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可是,一切都是我的預設,學生從頭至尾都被我牽着走。情境創設是不錯,可是對於文本的運用可就值得商榷了。

如母親是怎樣給我啟蒙的?當然是歌謠故事等。可是,歌謠故事為什麼能給我啟蒙呢?對於這個問題,學生理解並不到位。因為我沒有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卻反覆的朗讀、吟唱這樣歌謠,沒有讓他們的朗讀吟唱中體會到歌謠帶給我的啟蒙,歌謠中包含的母親的愛。

再如“她用甜甜的嗓音輕輕地為我吟唱,……芳香的音韻。”一段的教學,我一開始便播放了自己吟唱的歌謠,並問問學生聽後的感受。其實不經意當中,我已經將自己閲讀文本後的感受強加給了學生。學生並沒有從文本中體會到母親吟唱的柔和深情。如果調換一下教學步驟:先讓學生自己讀這段話,談談自己的感受(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原來母親在為我吟唱);進而理解“吟唱”,並説説能放聲歌唱嗎?(不能,因為是月夜);再讀一讀描寫月夜的句子,説説腦海中出現的畫面,體會濃濃的詩情和親情;再讀第3小節,感受母親的愛,理解“芳香的音韻”。

是啊,“教材只不過是教學的材料,是教學的例子。”作為教師,不是將自己閲讀感悟灌輸給學生,而應該考慮如何引導學生閲讀文本,從而有自己的理解,並在教師的幫助之下,讓學生的理解有所提升。我們的課堂不能剝奪了學生閲讀思考的時間。我們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更多地是要考慮讓學生通過這篇教材的學生收穫些什麼。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體現了兩種不同的教育價值觀,前者以書為主,後者以人為主,關注人的發展,後者對教材的使用,更多的強調把教材作為課程資源來使用,根據自身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出個性化的風格和特點,而不是生搬硬套的教教材。因此,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改變教學方法。

嘗試着在深入鑽研文本的基礎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用教材培養學生閲讀感悟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努力讓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與教材產生共鳴。

《月光啟蒙》中,作者孫友田一生感激她的母親。而我感激孫友田的《月光啟蒙》,感激聽課並參與討論的所有老師,感激年輕的教研室主任,給了我這麼多啟迪。同時,也代表我的學生們感謝孫友田,感謝各位老師。因為今後他們也會有更多的收穫。

熱門搜索
清明節初中生黑板報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的思考和實踐 小兔子的作文500字以上 小學垃圾分類工作自查報告 綜合組工作計劃 第一次同桌內戰作文 我愛荷花-荷花的作文350字 給爸爸的驚喜小學生作文700字 張桂梅先進事蹟觀後感 土木工程的個人鑑定 以永遠流行的父愛為題目的作文 幸福的我 不登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課堂教案設計 有創意的感恩節祝福語 汪國真的愛情詩句 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教學設計 小學生社區勞動作文 親愛的老爸作文 證券經理求職信 工程建設單位是試用期的優秀員工工作總結 明天我從何處來哲理散文 經典寫景散文《那童年的小鎮》 救小鴨的二年級作文 感激的淚水記敍文 徐志摩:求醫 為你點贊初一優秀作文600字 水管站工作總結 常用傷感個性句子40條 大石橋下的流水的七夕詩歌 我的爸爸五年級作文400字 表弟病了優秀小學作文 《心燈如月》閲讀練習及答案 文明課堂黑板報的內容 法學院團總支年度述職報告 談誠信初三作文500字 為媽媽開一朵花 木蘭詩前三段翻譯改寫 小學生新學期新展望作文 讀《和時間賽跑》讀後感作文300字 當代學生德育心得體會 陽光路跑優秀作文400字 李白縱情山水的詩句 第一次説我愛你優秀作文 寫給老子的一封信 人間自有温情在作文 弟弟的“情人”作文 令人難忘的一件事三年級優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