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熱傳遞教學反思(通用4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6.4K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熱傳遞教學反思(通用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傳遞教學反思(通用4篇)

熱傳遞教學反思1

《熱傳遞》是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本節課通過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分析熱傳遞過程的共同點,形成粗淺的關於熱是怎樣傳遞的認識。針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以及對科學課的理解我有這樣一些思考:

首先,我覺得要給學生自主設計實驗的平台。我希望以後我的科學課堂上學生能在開放的、沒有教師“束縛”的環境中,展開思維、發散思維,設計出很好的實驗來進行驗證。但是就這節課來講由於我對學生的不瞭解同時又擔心時間的問題,我並沒有給學生提供這樣一個理想的空間,而是在出示了相關材料後讓學生自己根據這些固定的材料設計實驗。雖然學生設計出了實驗並且也驗證了自己的猜測,但我總是覺得在某種成度上束縛了學生的思維。

其次,我們要正確處理好教師指導和學生主體的關係。在科學教學中,處理好學生的自主和教師的指導關係非常重要。教師只有在充分認識學生學情的基礎上,進行適時的、必要的、謹慎的、有效的指導,才能讓學生真正從探究中有所收穫,能使學生的探究實踐得到不斷提高和完善。

第三,我覺得設計好的問題是引導的關鍵。一個好的問題能引起學生的思維火花,激發探究的慾望,指明方向,使學生更好地進入探究學習的領域。比如:在本節課的導入部分,可以直接提出“鋁棒的這端並沒有浸入熱水中,它怎麼也變熱了?”“你為什麼這樣猜測?”等等這些問題的設計,都能夠很好地暴露了學生的原有想法,自然地引出下一教學環節。

我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例如:導入時語言不夠簡練,浪費了課堂上的寶貴時間,導致實驗報告單在課堂上都沒有能夠完成。同時教學中缺少鼓勵學生自由猜想、設計實驗的空間沒能真正把實驗的自主權和提問題的權利還給學生。等等還有些細節的地方也都不同程度上出現了失誤。在這裏我不想找任何理由和藉口來掩飾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哎!上了這麼久的科學課現在真的是越來越覺得想真正上好一堂科學課是那麼的不容易。真的需要我們不斷的提高駕馭教材和課堂教學能力。戰友們!加油吧!

熱傳遞教學反思2

《熱傳遞》一課,是熱傳遞的三種方式的概念教學,我是引導學生通過實驗來得到結論的。

我一開始問學生:“你們吃飯用的'不鏽鋼勺的勺部浸在熱水中,過一會兒,用手摸一摸勺柄,感覺怎樣?”學生分組做實驗。他們在實驗中發現勺柄也熱,有的組覺得勺柄慢慢得熱起來。有的學生用手摸了摸不鏽鋼勺的每一部位,發現勺口最熱,勺柄的上端不是很熱,知道了熱是從勺口慢慢傳到勺柄的。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弄明白了熱在固體中的傳遞方式,熱是從温度高的一端傳到温度低的一端,這種傳熱方式就是熱的傳導。

接着,學生經過一番的討論,準備在燒杯裏的水面上放一些木屑,加熱燒杯,發現水被加熱後,木屑運動起來了,有的木屑下降,有的木屑上升,形成了一個環流。知道了水加熱了會上升,冷的水下降來補充,不久整杯水都熱了,熱在液體中傳遞的方向是從下往上循環流動的。當學生做好了這個實驗後,我問:“古代,我國有一位軍事家,他發明了一種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製成的指揮工具,你知道是什麼嗎?”“孔明燈”大家異口同聲地説。學生也慢慢明白了熱在液體、氣體中的傳遞方式就是熱的對流。

最後,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討論:冬天,曬太陽能使我們的身體暖和起來,我們在火爐旁也能使我們的身體暖和起來的原因。有的小組通過課前上網查資料瞭解:物體因自身的温度而以電磁波形式向外發射能量的過程,是熱傳遞的方式之一。這樣,學生對冬天,曬太陽、在火爐旁取暖方式來獲得熱也瞭解了,這就是熱的輻射。

這節課的實驗比較簡單學生便於自己操作,大部分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興趣很濃,但有些地方觀察的不細緻,彙報交流語言表達的不完整。今後要從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上下功夫,並讓學生在黑板上大膽演示。

熱傳遞教學反思3

我所執教的這節課《熱傳遞》是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上)《冷和熱》單元第二課時的內容。本節課在設計上分為三個環節:

首先,以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動畫片導入,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提出問題:熱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都是怎樣傳遞的?由此引出本課的重要環節:研究熱傳遞的三種方式——傳導、對流和輻射。最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嘗試解釋生活中的熱傳遞現象,使知識源於生活,迴歸自然。

在研究熱傳遞的三種方式這個環節中,傳導、對流是有介質傳遞,是教材的重點,由於時間關係,我就本節課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傳導這個實驗的設計,結合課堂所呈現的效果做如下反思:

一、材料的選擇:

教材中,傳導這個實驗只對金屬匙進行加熱,無論是從材料和形式上都比較單一,另外,金屬匙作為實驗材料,可能是為了考慮更好地體現生活化,但是,沒有必要非得選擇我們的餐具作為實驗材料,用金屬絲完全可以代替。還有,用金屬匙進行實驗,會使學生認為:熱在固體中是沿直線傳遞,從一端到另一端。為了體現熱在固體中是沿着自身形狀傳遞,我們在備課時,曾經想到用多種不同形狀的材料,如直的,彎的,圓的,方的,長方體等等,但是一節課的時間有限,最後從中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直的和彎的金屬絲,和圓形金屬片。這樣可以讓學生從眾多的實驗現象中,總結出熱在固體中的傳遞規律。從本節課的課堂效果來看,目的雖然達到了,但是材料的增加,使課堂的時間有些緊。

二、介質的選擇

因為熱傳遞的過程,我們看不到,而且還不能摸,這樣在實驗中,就需要藉助其它材料在熱傳遞過程中,所發生的變化,推想出熱傳遞的規律。教材中,採用的是在金屬匙上滴蠟油,等蠟油凝固後,再對金屬匙進行加熱,觀察熱傳遞的現象。我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在滴蠟油時,弄的到處都是,加熱時,蠟油在匙上很快融化後,到處流,分散了學生對實驗現象觀察的注意力,效果不理想。後來在姜老師的啟發下,我們採用了在金屬絲上套蠟環,不但易於操作,而且效果明顯,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於蠟環的製作,我用自制的模具10多分鐘可以製作幾十個蠟環,用起來很方便。從本節課的課堂效果來看,實驗效果還是十分明顯的。

三、實驗的設計

為了體現熱在固體中是從温度高的地方傳到温度低的地方,只在金屬材料的一端加熱是不能説明問題的,所以我採用了一端或者中間加熱兩種方式,這樣,學生實驗後所看到的熱從一端向另一端,從中間向兩邊,或者從中間向四周傳遞的現象,顯然不能説明熱傳遞的規律,進而引導學生從温度上加以區分,從而得出熱在固體中傳遞的規律。由於是三種金屬材料,並且有兩種加熱方式,學生會出現六種不同的猜測,在此,我引導每個小組驗證不同的的猜測,這樣可以從眾多實驗現象中總結出熱傳遞的規律。

本節課,我在實驗設計這個環節中,用了大量的時間,目的就是讓學生弄清楚幾個問題:

①為什麼用蠟環?

②用幾個蠟環?

③蠟環怎麼放?

④怎樣使用酒精燈?

⑤為什麼先放蠟環後加熱等等?

從本節課的教學效果來看,學生在設計實驗時,能夠説出操作的基本步驟,但在語言表達上還有欠缺,對於藉助蠟環來觀察實驗現象這種方法,大多數同學都能想得到,這也為後面在水中放入鋸末來觀察熱在液體中是怎樣傳遞的打下了基礎。

四、課件的設計

因為熱傳遞的過程,即使是通過實驗學生也無法看到,只能根據實驗的現象推想出熱傳遞的規律,所以我採用了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大家請看,這是一個Flash動畫,任意單擊一個按鈕,就會出現相應的實驗現象,這樣做其目的有三個:

第一,它可以幫助學生在肉眼無法看到的情況下,通過課件揭示熱傳遞的實質。

第二,它可以幫助學生看到其他組的實驗現象。

第三,在學生彙報實驗現象時播放課件,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描述實驗現象。從本節課的課堂效果來看,課件的運用確實起到了輔助教學的作用。

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對本節課的反思就到這,希望各位老師能多提寶貴意見。

熱傳遞教學反思4

《熱傳遞》這節課,首先我是以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進行導入,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提出問題:熱在固體、液體、氣體中都是怎樣傳遞的?由此引出本課的重點:研究熱傳遞的三種方式:傳導、對流、和輻射。由於時間的問題,我就本節課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傳導這個實驗的設計,結合課堂呈現的效果做如下反思:

一、材料的選擇:教材中,傳導這個實驗是用金屬棒粘上火柴進行加熱,觀察火柴掉落的順序。離火源越近越先掉落,越遠越後掉落。

二、實驗的設計:為了體現熱在固體中是從温度高的地方傳到温度低的地方,我引導學生先作猜想,並畫出示意圖,講解從一端或者中間加熱兩種方式,引導學生從温度上加以區分,從而得出熱在固體中傳遞的規律:如果從一端加熱,熱向另一端傳遞;如果從中間加熱,熱向兩端傳遞。

三、效果:從本節課的教學效果來看,學生在實驗時,基本上能按操作步驟進行。通過讓學生動手實驗和教師的演示實驗,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也通過了讓學生交流、彙報,來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但學生的語言表達上有點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