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53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裏行間流露出老舍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藴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個性化閲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朗讀成了體會情感的最直接與最重要的手段,通過個別讀、自由讀、齊讀、加動作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朗讀方法,層層遞進地加強情感的培養,體味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學生享有充分的自由,他們可以挑自己最有感觸的地方談理解,然後讀出自己的感受,而且我採用激勵性的評價,比如:通過你的朗讀我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你這位老舍先生太喜歡這隻貓了,等等。這樣也就激發了他們的積極性和自豪感,發揮了他們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另外我還結合了這篇課文滲透了學生在寫作文日記時所應注意的寫作手法,比如:寫作時要發揮想象,善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通過準確用詞來表達自己的感情等等。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遵循這個原則,這節課我在課上以學生談理解、談感受為主,教師參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作來完成學習任務。教完《貓》這一課後,我的最大感受是感動,我為課堂上學生的那份熱情而感動。除感動之外,還反思了一下這節課的得與失。

得1.我在教學中力求體現民主性,平等性,創設了輕鬆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圍,我以引導者、組織者的身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2.在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學會用多種方法理解字、詞、句,最終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比如:抓重點詞語乖;抓關聯詞語任憑……也;聯繫課文理解古怪等等。

3、挖掘了文章的人文性,對學生進行情感的薰陶。

不過由於自身經驗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着不少缺陷:

首先,我的語言不夠精煉:課上我的激情,情緒不夠到位。如果多注意用兒童語言巧妙過渡,學生興趣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也會更活躍。而且,我今後要繼續加強在課堂上的應變能力,善於捕捉學生思維的火花,因勢利導,使其燃燒發光,並且,應多思考如何在教學中增強學生主動探求的興趣,增強學生探究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練習設計:

1、請在正確讀音下邊打“√”。

(1) 我看他有點打蔫(nān yān)兒。

(2) 當我準備在家裏的儲藥櫃裏找藥時,卻突然怔(zhēnɡ zhènɡ)住了。

(3) 走廊裏想起了腳步聲,只是較平日拖沓(tā tà)。

(4) 時間艱澀(sè shè)地流動着。

2、照樣子,寫詞語。

喋喋不休

搖搖晃晃

喋喋不 來日 長 按 索驥 忐忑不

3.用“假如”寫一句話。

4.讀句子,説説自己從這些句子中體會到了什麼。

(1)時間艱澀地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2)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練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練自己。

(3)我的心立刻軟了。是啊,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一、針對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恰當剪裁教學內容,讓教材成為一塊跳板。

《幸福是什麼》為一篇幅較長的童話,故事生動有趣,通過三個牧童在智慧的女兒引導下尋找到幸福的過程,告訴人們“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別人有益的事情”的這一人生道理。雖然文章主旨明確,但要深切地體會語言、感悟哲理則有一定難度。在寫法上,作者善於布白留空,對於三個牧童分手後十年間的所作所為的描寫極為簡約,僅通過三個牧童的簡單講述來表現。小學生好奇心強,這一布白恰好成為學生探索精神盡情展示的平台。因此,對三個牧童及智慧女兒的幾處語言描寫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語言訓練的焦點,成為了對學生進行想像力和表達力的語言性實踐及體驗生命歷程的關鍵。這樣處理既擺脱了串讀串講串問的陳舊教學模式,又集中了教學內容,長文短教,重敲一處,使教學效益有了最可靠的保障。

二、感悟語言,展開想像,實現對課文情感的再創造。

在確定教學重點內容之後,圍繞教學目標,便可展開教學全過程。在板書“幸福是什麼”這一文題之後,激發學生自由談談對幸福的認識,什麼“受到老師表揚、得到同學安慰、向災區兒童獻愛心、心願實現、畫好了一幅畫”等等,教師依據“過去”“現在”“未來”而分類板書,然後便引導學生進入“幸福是什麼”的追求中。在初讀了解課文大意之後,啟發學生帶着“三個牧童做了一件什麼事而得到了智慧女兒的讚揚?”“三個牧童十年後找到了真正的幸福嗎?你怎麼知道的?”的問題自能讀書。學生自學自悟後分小組交流,然後再集中探討第一個牧童的幸福歷程。多媒體出示牧童的話:“弄明白了,很簡單。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麼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也感到幸福。”在反覆理解與朗讀後,問:他是怎樣幫助別人的?教師不斷創造情景:遇到一個下肢癱瘓的老大娘,他是怎麼做的呢?遇到一個雙目失明的孩子呢?遇到……引導學生不斷地從語言、動作、神態、情感各方面去體驗白衣天使的奉獻歷程,去體驗救死扶傷的神聖與莊嚴,從而真切感受幫助別人而獲得幸福的愉悦。如此炮製,在全方位、多層面地體驗了火車服務員、輪船職員、消防隊員、農民等等的真誠勞動之後,學生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幸福的含義。

通過對課文中的精彩語段的研討,實現對人物情感的再創造,既體現了語文本體觀,又體現了學生主體觀,情與景交融,其樂亦融融。

三、情感+語言=詩。實現對課文情理的語言創造,是小語教學的一種境界。

詩是語言的精華,激情是點燃語言的火把。凡是有激情澎湃的課堂,就有詩的火花在閃爍。在學生深入地理解幸福的深刻含義之後,教師應關注着學生情感的點燃。要求學生回頭看看黑板上課初留下的種種答案吧,學生提出將“刮彩票得大獎”擦掉,我欣然照辦。當學生默然時,我追問:黑板上的這些都是真正的幸福嗎?學生答:有的是兒時的幸福,只不過是在享受幸福;現在的真的是幸福,因為是自己的勞動成果帶給了朋友、父母、老師以快樂;未來的是心中的夢想,只能期盼着未來再實現啦。在這種情況下,我又板書下“小時候、現在、未來”三個詞語,並告訴他們:“是啊!小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在享受着幸福;現在啊,每個人都在追尋幸福;未來呢?幸福就是你們燦爛的前程!”並要求他們寫出一首詩,當然,孩子們的驚喜是可想而知的!人人都變成了詩人,人人都才華橫溢。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一學期來,對於自己這個班的教育教學情況真的是百感交集,更多的是挫敗感,但是其實有喜也有悲的!

我們這一個班是一個男生佔了69%的班級。這個數據意味着,我們的班級會比其他班級更難管理。眾所周知,小學階段的男孩子較不成熟,較外向,學習目的性較差。而女孩子會比較懂事、沉穩。

雖然明知道男生們存在這麼多的缺點,我還是不氣餒,還是委於重任,可是這樣試驗的結果是班級管理不力,良好班風難以形成。

一學期來,由於自己經常外出,於是班級管理沒辦法抓落實。四年級的學生正是小學階段個性的轉折點,一學期兩次的外出(福州之行,永春之行),忙着排練扇舞(差不多有三個星期的下午寫字課的時間都沒辦法上),忙着開街道的科學研討課(有兩個星期的時間去準備)所有的這些,造成這學期班級管理上存在很多問題不能及時解決,雖然搭擋幫了很大的忙,但是由於她較年輕,經驗不足,於是問題還是很多。班級管理沒辦法落實,加上時間上沒辦法保證,使得那些中下學生不能及時輔導,作業無法按時完成,且沒有時間去追回。一次又一次的惡性循環(一次沒做,我們沒辦法追回來,學生下次會繼續不自覺完成)!

雖然我在課堂上儘量讓多數的學生去發展,但是時間上的不能保證,於是出現課堂還是較多學生只是聽眾,學習較被動。這一點我也該反省:也許是自己的獨斷,快節奏,使得自己沒有多少耐心讓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改正自己。我知道我的時間無法保證,但是我儘量做到作業一定按時批改,而且設置的作業也較完整。生字、寫字本、指導叢書課課做,日記一週一次,習作三週兩次。但是由於時間上的無法保證,因此聽寫沒法保證兩課至少聽寫一次。習作的批改上也較馬虎。全班學生的習作水平不高。

總的來説因為班級管理不到位,加上本人給中下學生的時間無法保證,造成班集凝聚力不強,學習氛圍不濃!有得有失,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下學期我會在班級管理上下功夫,以優帶劣,迎頭趕上!

打算從如下幾方面進行着手:

1、學習上,優劣結對子,互幫互學。

2、讓更多的同學體驗班幹部的崗位,讓他們真正為班級發光

發熱。

3、每學期要組織三至四次班幹部學習會議。(由班幹部執行)

促使班幹部快速地成長。

4、家校配合要緊密,儘可能獲得家長的支持。

5、班科任更好地進行配合。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範文——上冊

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即將結束。回顧一個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總的感覺還比較滿意,幾個曾經學習上無所謂的孩子對語文感興趣了,對於語文學科來講,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大部分同學進步很快,讓我感到自己平時的工作已經得到了回報。總結自己的教學工作,我覺得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得不錯。

一、以賞識的教育喚醒孩子的自信心。

有了興趣,沒有信心也不能在學習上有大的`突破。一些孩子之所以成績差,因為其在學習上沒有成功的信心。因為很多老師課堂的目光多停留在優生身上,提問時不注意,好不容易給個機會學困生生,可能是道難題,只會讓其丟臉,沒有成功怎會開心?我提問會根據難度來,簡單的讓學困生回答,正確率自然高,讚美的語言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常常喝一肚子蜜,精神爽,信心自然上去,他不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腦子不如人。即使答錯了,也要找個理由誇一誇。我就是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眼裏,大家都一樣,只是態度不同造成成績的差異。態度改變,成績一定進步。

二、夯實基礎知識,抓實基本技能。

教學質量是學校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只有夯實基礎,學生的語文成績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雖然已經是六年級的學生了,語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依舊不能忽視。這個學期,我要求學生從把字寫認真、清楚開始做起,明確了學生學習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平時加強了生字和新詞的聽寫,從源頭上堵住了出錯的概率。其次,分階段、分內容注重了對語文基礎的回顧和複習,如:結構相同找詞語,修辭手法、改病句、縮句的操練,名言警句的積累、重點句的理解、把握課內外閲讀、加強了寫日記和即席作文等。此外,對於語文的作業,要求上課專心,不懂多問,力求掌握於課內。在充分了解、分析學生的基礎上,因材施教,精講精練不斷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抓好各單元的過關,從字詞、段落到篇章,要求學生逐個過關。

三、重視學法指導,注重積累,提高學習效率。

語文學科尤其重視知識的積累,我曾多次告訴學生,語文課上,老師講了再多的方法,如果自己不去記憶,課外不去大量閲讀,積累好詞佳句,是無法寫出的好的文章來的。優生為什麼經常有玩的時間,可成績卻不錯,這是為什麼呢?我想:學習最重要的莫過於是學習方法了。俗話説:”磨刀不誤砍柴功“。老師重視了學法指導,學習效率將會大面積提高。首先,我要求優生小結一下自己的學習方法,在班隊課中介紹給大家,其次,學生要做好課前預習,專心聽課,及時作業,認真複習,平時要學會思考找規律學習。最後臨睡前好好回顧當天所學,到雙休日再重新温固知識。要求背誦的課文,詩詞,名言警句,日積月累的成語,都必須熟練背誦,當然,如果不願意背誦,還可以選擇反覆地抄寫。背誦或抄寫,可以自己選擇,目的只有一個,牢記於心。數學老師常説舉一反三,語文一科中有些題同樣如此,同一知識的測試,有很多種方式,老師平時加以訓練,學困生才不會再考試中束手無策。如把轉述的話變成引用的話,那麼又怎麼把引用的話變成轉述的話呢?人稱代詞怎麼變化,意思才不會變化,練習多了,學生自然就有感悟了。

語文教學因為其學科的特殊性,涉及的知識面很廣,也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要一桶水。因為工作量大,我感覺自己的閲讀還不夠,特別是理論書,下學期還要在這方面下功夫。只有在理論的指導下教學,才能成為一個學者型的教師,一個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這篇課文可真長,內容可真多,這是我對這篇課文的最初印象,事實證明,這的確是一篇比較棘手的課文,上下來的感覺不是很好,學生學習氣氛很是沉悶,他們居然對它不感興趣!

第一課時,幾乎把所有的時間放在了字詞的教學上,全文生詞、二類詞以及四字詞組多達六十多個,整篇課文幾乎由四字詞組構成的。這麼多的詞語,顯然是學習課文的最大障礙!好不容易學完了這些詞語,發現學生還是不能夠很好地讀通課文內容,因此,對課文中一些難讀的句子又進行了梳理,經過訓練以後,基本上讀通了課文。發現就要下課了,但學生對整篇課文的脈絡層次還是不夠清晰,整體感知還需要訓練!這倒並不難,緊緊抓住課文第3節這一句過渡句,以前也曾經進行過關於過渡句的訓練,因此很快的課文層次也就迎刃而解一清二楚了!

第一課時上得比較吃力,第二課時也並不輕鬆!主要原因還是課文內容太多,無法很好地提綱挈領,化繁為簡。應該説如何體會感受兵馬俑“規模宏大”的特點還是比較順手,僅僅舉“坑內有兵馬俑近7000個”這一句為例:我問學生,我們學校有學生多少人?然後,我又問,假如現在我們學校近20xx個學生全部是兵馬俑,全部坐到室外去,那麼,一個學校這麼多學生夠嗎?再放一個學校的學生夠嗎?學生笑了,又一次搖了搖頭。我又問,那麼放3個學校的學生夠嗎?學生都笑了起來,他們説還不夠呀,得再放。在説説笑笑中,學生形象地感受到了兵馬俑的“規模宏大”這一特點!因此,這一段學得還可以,學生也比較感興趣!

但,接下來,如何感悟“個性鮮明”呢?問題就來了!首先,課文介紹了“類型眾多”的兵馬俑,內容這麼多,又都是緊密聯繫無法分割的,因此很難確定教學重點,無法採用省時省力的“由扶到放”重點講一節其他段落自學的教學方法!個性鮮明在哪裏?段落之間每種傭需要對照起來講解,就遇到了矛盾,要麼每個段落蜻蜓點水一帶而過,要麼所有段落仔仔細細串講一遍!這個問題我沒有處理好,最後,我只好抓住“一看就知道”、“好象”、“隨時準備”等詞語讓學生感悟兵馬俑“鮮活”的個性,從而理解什麼是“惟妙惟肖”,最後再回到“絕無僅有”這一中心上!

印象中課文最後第二小節有一個小小的生成性的亮點,課文介紹了兵馬俑“神態各異”的特點時舉了四種例子,我請學生以組為單位逐一朗讀,但學生朗讀時每組的感覺都是一樣的平平淡淡,沒有“各異”“鮮明”的感覺。於是,我引導學生仔細品味每一小句兵馬俑的不同特點,讀出不同的感受,如“誓為秦國統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我問學生:“你們準備好了嗎?”學生回答得很輕,我又一次大聲問他們:“你們準備好了嗎?”這時顯然有大多數學生領悟了,他們大聲地迴應我:“準備好了!”但語氣上還不夠堅決,於是我緊接着又一次問他們:“你們準備好了嗎?”這時,他們的情緒開始高昂起來,精神振奮起來了!於是,在這樣的情境創設下,他們這一句讀得很精彩,讀出了士兵們發誓保衞祖國的豪情壯志。課文在這裏掀起了一個小小的高潮!總算給了我一點點小小的安慰!

可是,總體來説,今天的課,覺得上得太吃力了,真有點力不從心啊!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前幾天,引導學生學習《邯鄲學步》這個成語故事。

學生默讀完這個故事後,都知道這個成語現在用來比喻一味模仿別人,不僅學不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丟掉了。

“你怎樣評價那個學步的年輕人呢?”我笑着問他們。

學生們聽我這樣問,都大笑起來,説那個學步的人很傻,很笨。

“看來,你們現在都是用同一種眼光看人。請你再讀讀這個故事,看看那個學步的人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方面。”

孩子們聽完我的話,趕緊低頭,又認真地讀了起來。沒過多久,就有好幾只小手舉起來了。

陳粵擘説:“他一連學了幾個月,説明他有堅持不懈的精神。”

“你們贊同陳粵擘的觀點嗎?”

他們還在笑,也不回答,但不停地點着頭。不用説,他們心裏是贊同的。

張嘉鑫站起來,小聲説:“他整天呆在邯鄲的大街上,看人家走路,邊看邊琢磨人家走路的特點,還跟在後面模仿。我覺得他一點都不怕苦。”

“對呀,張嘉鑫沒有説錯,我們鼓掌表揚他吧!”

一陣熱烈的掌聲為張嘉鑫響起,他可愛的圓臉上又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我看到陳思敏的手一直舉着,就叫她:“好,陳思敏,你來講講吧!”

“我覺得那個學步的人在追求完美。”

“你們同意陳思敏的評價嗎?”

“同意!”

“我們班的同學多會發現啊,你看,只要我們換一個角度去看待別人,就能發現別人身上有許多閃光點,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去學習。以後,請大家別用一種眼光看人。”

從他們的眼神中,我斷定他們是能夠接受我的這番話的。

下課後,有幾個學生擠到講台前,還要跟我説學步的人“百學不厭”“能夠不斷地調整自己”“有毅力”……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想,學生們應該有所收穫:懂得在以後的生活中,多發現別人的優點,不用同一種眼光看人。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天窗》這篇課文寫得比較深刻,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我先讓學生聽了課文後完成填空題,再讓學生質疑。學生非常自然地提出了為什麼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為什麼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因此在課上我主要圍繞着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交流。

一、通過品詞品句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句子。我讓學生圍繞作者將他看到的,想到的寫得好在哪裏,找句子,品一品。在我的啟發下,學生們悟出了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閃電的外形,雲朵的變幻多端。作者的想象主要是在顏色、大小、形狀等方面展開,十分合理。

二、指導學生朗讀。因為學生理解了句子,所以在朗讀的時候也就有了感情。加上暴風雨的呼叫聲,小蟲的鳴叫聲學生的朗讀有起有伏,抑揚頓挫。多次,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積累到了不少優美的句子,給寫作提供了素材。

三、給學生説話的機會。整節課,我設計了4處説話訓練,因為平時我在課上就注意這一方面的練習,特殊是一些文字優美的課文,如:《我愛三峽》、《繁星》、《桂林山水》等課文,我都讓學生背誦積累,所以在今天這節課上,學生就非常巧妙地運用到了積累的句子。除了平時就能説會道的,我還特別讓好同學幫助那些平時不太開口的學生,讓每個人都有開口説話的機會。

這節課的遺憾:

1、感覺自己在教法上沒有突破,教學手段不夠有新意。

2、説話練習時用了比較多的時間,造成後面的教學內容沒有全部完成。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母親的呼喚》這篇課文通過作者飽含深情地回憶小時候母親呼喚自己的幾件事,反映了母親對孩子的殷切關懷、無限愛意,表達了人間真摯、和諧、美好的親情,以及作者對母親的深深眷戀。旨在教育學生體會母愛,感恩母愛。課文通過三件具體事例來表達作者對母愛的深刻感受和甜蜜體驗。

在教學中,我以“情感”為主線,貫穿整節課。把課文第一段的內容製成精美課件,讓學生得到快樂的視覺享受和甜蜜的情感體驗,並由此導入新課。在教學三件具體事例時,我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他們學習的自主權,讓學生自己選擇先學習哪一件事例。在學習“作者回憶母親和自己在公園的大樹下捉迷藏的快樂、温馨的情景”這部分內容後,我及時讓學生回憶自己童年和母親在一起時最快樂的事情從而勾起學生快樂的回憶和幸福體驗。

在學習“母親在海邊因找尋作者而臉色憔悴不堪、聲嘶力竭地呼喚”這一部分內容時,我採用抓重點句進行感悟朗讀的方法,讓學生讀中感悟文中那深厚、親切的母愛。並注重聯繫生活進行課外拓展,讓學生思考討論:如果課文中的母親在海邊一直找不到“我”,可能會怎麼樣?同學們思維活躍,有的説:可能會昏倒,得一場大病;有的説:可能會急得發瘋;有的説:可能會跳海自殺。於是我趁機讓同學們聯繫自身:如果自己發生了什麼意外,母親會怎麼樣?我講課的這個班的學生正好都是住校生,我及時滲透安全教育:“同學們,我們在校學習一週才能回家,心中想念媽媽,媽媽在家也同樣想念我們,但她更擔心我們的安全,怕我們在外有什麼意外。同學們,為了疼我們愛我們的媽媽,無論是在校學習、玩耍,還是在週末回家的路上等,我們一定要事事處處小心,時時刻刻注意安全,好嗎?”

在《母親的呼喚》一課的教學中,我用自己的真實情感做學生情感的催化劑,課堂上不是以知識為中心的單純地“教教材”,而是以教材為憑藉,展開思維與思維的碰撞,心靈與心靈的溝通,情感與情感的激發,生命與生命的彼此交流和悦納。這節課在我和學生心中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思這節課的不足之處,學生在受到老師的感染後,如果我能及時控制學生情緒,讓大家充分發言,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感悟及受到的教育,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威尼斯小艇》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温的一篇寫景物的散文。以形神兼備、靈活多變的語句展示了異國風情和小艇的重要作用。課文通過介紹威尼斯小艇的樣子、船伕駕駛小艇的高超技術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為我們展示了威尼斯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風光。抓住事物特點描寫是課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多次教學,不斷反思,我深切體會到,教學設計的思路對於課堂氣氛及學生學習、精神、思維的狀態,有着極為重要的影響。

教法一:

一上課,揭示課題,齊讀後問:本文是寫“威尼斯”還是“小艇”?接着介紹威尼斯的地理狀況及當地的風土人情。

接下去的環節,先引導學生定向自學,幫助學生掃除閲讀課文的障礙。然後引導學生學習單元提示“按課文的幾個方面給課文分段”的方法並給課文進行分段,理清文章的脈絡。接着讓學生根據問題,逐層理解課文:(1)威尼斯的小艇是什麼樣子的?(2)坐在船艙裏的感覺又如何呢?(3)船伕是怎樣駕駛小艇的?(4)小艇在威尼斯起了什麼作用?最後學生朗讀體會。

這種教學方法教學環節步步緊扣,師生達標的意識很強,學生在老師的牽引下能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課堂氣氛有條不紊。但這種設計,學生學習空間受限制,無自主選擇機會;教學環節雖步步緊扣,但死板而機械,教學流程具有不變性和明顯的指向性;串問串答,氣氛沉悶,學生參與的興趣不高。

教法二:

首先多媒體播放威尼斯的風光片。教師充滿激情地介紹威尼斯的風光。讓學生被美的風光所吸引,被美妙的語言所感染,然後啟發學生思考:畫面中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麼?引出課題。

二、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學習。(1)學生輕聲、自由的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説説你最喜歡哪部分內容?(2)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學習描寫小艇樣子奇特的段落。然後引導學生回答:通過學習,你瞭解了小艇的哪些特點?能讀出韻味來嗎?學生回答,同學可補充、評議,也可就一些問題展開討論、爭論,讓學生暢所欲言。然後再畫畫小艇。(3)我採用讀演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在反覆品讀的基礎上和同桌合作,解決疑難問題,然後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表演:一人學船伕駕駛小艇前行,一人為船伕配音。(4)在學習最後兩段先讓小組合作學習,然後引導欣賞精彩的語句,指出精彩在什麼地方。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相機播放威尼斯夜景課件,讓學生盡情地體會“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的安謐靜寂的美。

課末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1、讓學生想象在生活中都有哪些人用小艇?他們坐小艇做什麼?用總分的段式寫一段話。2、指導學生用“操縱自如”説話,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3、假如你坐在小艇裏會説些什麼呢?4、課外引導學生收集有關蘇州圖片或資料比較一下蘇州和威尼斯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教法二,威尼斯,異國他鄉的地理風貌,對學生來説是十分陌生的。在教學之始,讓學生通過課件“遊覽”一下威尼斯水城,讓學生對該水上城市的奇特風光,諸如河道、古建築、橋樑、小艇、船伕等有個大體的感性認識。這樣既拉近了學生於文本的距離,激發了學生學習全文的求知慾;又讓學生增長了知識。

用電教手段輔助教學,為課文提供信息,成為理解內容與激發情感的工具。當我在講到威尼斯城夜裏寧靜,再一次用了電教媒體,“讓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靜的美麗夜色,呈現於學生眼前。兩處用上課件,給學生提供了一“動”一“靜”,強烈對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體驗,感情上會起着“呼應”的作用。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在這堂課中提倡學生充分地讀,用自主閲讀取代老師分析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溶入情感中進行閲讀,加深理解和體驗,在感悟和思考中,受到情感薰陶,注重學生合作與交流的引導,培養合作探究能力,倡導學生大膽質疑,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本課是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20課《古詩兩首》的其中一首古詩。這首古詩內容簡單,字裏行間包含着作者對鄉村兒童的喜愛的之情。我在教學本課時採用了這樣的設計:

1、從學生了解的唐代詩人入手,引出胡令能,再通過胡令能引出古詩,這樣順理成章。

2、看課文插圖學生自己編故事,為後文的理解詩意打好基礎。

3、熟讀古詩,小組內訓練。然後各個小組分別上台表演。在熟讀古詩的情況下,自己對古詩的意思有一定的瞭解。

4、教師出示註釋,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查資料等方式理解詩意。然後教師加以指正。

5、最後設計檢測題對本課的任務進行檢測,教師針對問題總結。整個環節我設計了對各小組進行小紅花的實物獎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存在的問題:

1、設計的環節不太完美。

2、檢測完後沒有對獲勝的小組進行激勵。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四年級語文第一至四單元教學工作已順利完成,其教學任務達到了教學目標,並針對相關知識點進行了近一週的系統歸納複習。4月22日上午進行了測試。50位學生全部參加測試,成績比較理想,及格率為100%,優秀率為96%。

這次期中複習,有目的、有條理,對於學過的內容進行了全面複習。複習期間,學生比較重視,大多數學生會聽講,能及時地、認真地完成作業;背誦、默寫、聽寫的質量有所提高,則成績有明顯提升。然而,個別學生仍缺乏認真的態度、自覺的習慣,作業拖拉,家長的監管也不到位、發揮作用底。則成績不盡如意。

現就學生完成試卷質量情況進行分析如下:

一、評價測試題含蓋的知識點。

此評價測試共9個大題,包括的知識點有“多音字”“書寫漢字”“詞語” “關聯詞語”“古詩、諺語、名句”“課文理解”“短文閲讀”“作文”等8個方面。第一題是,用“√”給加點的字選擇恰當的讀音;第二題是,看拼音,寫漢字;第三題是,將成語補充完整;第四題是,選詞填空;第五題是,連線搭配,再填空;第六題是,默寫《獨坐敬亭山》;第七題是,《將心比心》選段;第八題是,短文閲讀《倔強的小紅軍》;第九題是,習作。分數權重分別是3分、12分、10分、4分、7分、4分、13分、17分、30分。

二、學生答題主要情況分析。

第一題,這一題主要是檢查學生對第一至四單元多音字的掌握情況。由於閲讀教學和識字教學中比較重視讀音或多音字,複習時又進行了鞏固,故學生整體掌握比較紮實。只有四個學生出現狀況:兩個學生把“飲(yǐn yìn)酒”的“yǐn”選為“yìn”;一個學生把“掙扎(zhā zhá)”的“zhá”選為“zhā”;一個學生把“折騰(zhē zhé)”的“zhē”選為“zhé”,其原因沒有認真聽講或掌握不紮實所致。

第二題,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第一至四單元“會認讀、會書寫”漢字的掌握情況。就做題來説,學生漢字書寫正確率高,在書寫漢字上大部分學生注意規範性、美觀性。學生出現問題主要是:三個學生把“蜿蜒”的“蜒”寫成“蜓”;兩個學生把“凝視”的“凝”寫錯;兩個學生把“避開”的“避”寫成“劈”或“壁”;兩個學生把“精湛”的“湛”寫錯;兩個學生把“無瑕”的“瑕”寫成“暇”。其主要原因:要麼形近字、同音字區分不清,要麼拼音拼讀不準確,要麼缺乏細心;要麼掌握不紮實。另外,還有一個學生寫錯了十一個字,這是與平時的學習態度或作業欠及時有關。

第三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第一至四單元學過成語的掌握情況。教學中重視成語的學習與積累,平時能達到正確抄寫、準確聽寫,則丟分的情況不多,其中,“波(瀾)起伏”出現狀況較多:一是與“五彩斑斕”的“斕”混淆;二是與“連綿起伏”區別不清;三是雖學過“波瀾壯闊”,但由於缺少積累,則不能靈活填出。另外,“(拔)地而起”的“拔”與“撥”區分不清,“甜言(蜜)語”的“蜜”與“密”區分不清。還有個別學生寫錯“骨(瘦)如柴”的“瘦”。再者,上題中錯十一個生字的學生,這個題也填錯十個。

第四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關聯詞語的理解與應用能力。此題基本沒有丟分出現,只是個別學生在填寫“即使……也……”時,寫錯“即”字,這是不認真填寫或與“既”區分不清造成。

第五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第一至四單元之“日積月累”中學過的諺語、名句、詩句的掌握情況。此題是以連線或填空的形式呈現的。丟分的學生很少:其中一個學生有漏掉的情況,這是不細心所致;還有一個學生沒有填出名句的出處。總之,由於學習時,極為重視這一知識點的積累,能達到會讀、能理解、能默寫,因此掌握比較紮實!

第六題,此題主要是檢測學過的古詩詞。此題默寫《獨坐敬亭山》。學生默寫比較好,只是個別學生有寫錯字的現象,如:一個學生把“眾鳥高飛盡”的“眾”寫成“重”;兩個學生不會寫“相看兩不厭”的“厭”。主要是同音字區分不清或掌握不牢固造成。

第七題,主要檢測學生對學過的課文的理解的能力。此題選自第8課《將心比心》的第2、3自然段。第一小題是讓填寫文中“破折號”作用,其正確填寫應為:解釋説明。而有的學生填寫錯誤的原因是不理解。第二小題:扎兩次都沒有成功,護士的頭上佈滿了密密的汗珠,説明她的內心非常緊張,此時她可能在想些什麼呢?此題回答基本沒有多大問題。第三小題,主要是理解“温暖”和“幸福”含義。回答時只要圍繞着“將心比心”和“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來回答就可以了。而有的學生回答時扣題不夠準確,主要是理解不準確。第四小題是讓學生寫出與文中最後一段話的意思有關的孔子和孟子的名言。由於《誦讀論語》課中已經學過孔子有關名言,而孟子的名言在語文園地中也學過,故出現狀況的只是少數學生。

第八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閲讀能力。此題中的短文題目為《倔強的小紅軍》。第一小題是:這是發生在紅軍長征時的故事,請推算一下,距今天大約有年。由於學生不是很清楚紅軍長征的時間,故老師給予了提示:告知紅軍長征是1935年10月開始,所以學生很容易推算出大約80年。然仍有個別學生推算錯誤。第二小題是:第二段中的“一步一步”刪去後,句子也通順,作者為什麼不刪去呢?正確回答為:因為“一步一步”更能表現陳賡疲憊不堪,同時説明當時的條件、環境極其艱苦,所以作者沒有刪掉。大多學生都能回答出第一要點,第二要點只有少數學生能回答,這還是對原文理解不透徹。第三小題是:讀小紅軍的外貌描寫,你知道了哪些內容?比較準確的回答為:我知道了小紅軍長時間在荒蕪人煙的草地上行軍,常常忍飢挨餓,身體非常虛弱、疲憊。此題主要問題是回答不準確。第四小題是:陳賡對小紅軍的關心表現在哪些方面?此題主要從四個方面回答:①讓小紅軍騎他的馬;②讓小紅軍和他一塊走;③把他的青稞面送給小紅軍;④返回原路找小紅軍。此題主要問題是回答不全面。第五小題是:小紅軍的“倔強”表現在哪些方面?他為什麼要“倔強”?比較準確的回答是:小紅軍的“倔強”表現在三個方面:①小紅軍不肯騎陳賡的馬;②小紅軍不肯和陳賡一塊走;③小紅軍不肯接受陳賡送的青稞。因為小紅軍寧願自己忍飢挨餓,也不拖累別人,所以小紅軍很“倔強”。第六小題是回答讀了故事的啟發,這一問題主要應圍繞着“一心為別人着想”,只是有的學生這一要點沒有抓住。

第九題,主要考查學生寫作文,同時也考查學生的審題能力。這次習作的要求為:選一件在你和家人之間或同學、鄰居等人之間以誠相待,互相為對方着想的事情,運用閲讀中領悟的寫作方法把事情寫具體,寫出真情實感,題目自擬。大多數學生能仔細審題,依據習作要求選擇材料,並能運用學過的表達方法對具體的事例進行描寫。能夠按照要求較好地完成習作的學生主要有沙乾易、李思萱、東野夢哲、蘇延開、陳盈杉、朱文萱、席千惠、董聞博、林子音、賈贈玉、孫睿雅、高雨馨等12位學生;完成習作還可以的有韓嘉欣、王嘉一、李文蓓、王瀚聰、李一民、高羽桐、顏丙豪、李天笑、孔宇冰、顏曉羽、趙桐吉、胡俊豪、孔一鳴等13位學生。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有的學生審題不清,則選擇事件不符合習作要求,如有的寫成“助人”,有的寫成“友誼”等,有的缺乏鮮明的主體,有的字數達不到要求,等等。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尊嚴》講述了年輕落迫的哈默堅持用勞動換取食物,以自己的言行維護了自己的尊嚴,贏得了別人的尊重,最終也獲得了成功。對學生來説,“尊嚴”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如何引導學生了解“尊嚴”的含義,成為本課教學中的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解讀,在第二課時開始,我就借複習詞語而引入了“尊嚴”這個詞,讓學生先從字典中瞭解它的大概意思,之所以堅持讓學生先查字典,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學生可以對“尊嚴”有一個整體的、概念化的認識。

二、讓學生了解到理解一個詞語有不同的方法,而結合文章來理解會更加具體,更加深刻。為了使整節課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我設計了一個主問題,即:“文章從有哪些詞句最能夠體現尊嚴,請用橫線劃出,並談談你的感受。”根據這個主問題,學生先自主學習,再進行小組合作交流。竊以為,這個問題既能將整個教學過程串聯起來,也能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學生彙報時,老師根據學生彙報的內容靈活教學,而不拘泥於講解段落的順序。

在學生理解“尊嚴”含義的過程中,滲透寫作的方法的指導也是至關重要。故此在教學中我也引導學生從神態、動作和語言這幾方面來理解哈默的尊嚴,特別是對“仰”字的理解,幾乎所有同學都沒有注意這個動作的意義。

於是,我出示了兩張行乞人的圖片,讓他們進行比較,使他們發現哈默的不卑不亢。為了拉進課文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能聯繫現實生活來理解課文,在教學的最後,我準備了一個小故事,並讓學生交流了關於“尊嚴”的名言。總的來看,這節課還是比較有條理,比較完整的。但是,在老師們的提醒下,我開始反思:是不是學生説到哪教師就講到哪,這個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對於不同的文章,或許應該有不同的解讀。對學生來説,理解“尊嚴”是有難度的,所以當他們根據個別段落來談感想時,老師總是要做過多的引導。

在整個教學中,我始終沒有把哈默的言行進行整合和比較,從而使學生對“尊嚴”的理解是來自片斷而非整體。其實哈默的“尊嚴”就是體現在他一次次的堅持,如果能將三次對話呈現出現,學生的理解可能會更到位,也會更節省教學的時間。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期末考試已完成,本學期的各項工作已畫上句號。為了能從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也為了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所提高,在此,特對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做一個全面的、系統的總結與説明:

一、班級、學生説明

本學期我擔任的是四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與學生之間比較熟悉,管理較容易。從學生語文基礎上分析,優等生多,後進生也不少。

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1、少部分學生漢語拼音沒掌握,生字詞不過關;

2、閲讀能力普遍不高,朗讀水平較差,“唱讀”現象比較嚴重;

3、書寫馬虎,作業不夠認真。

二、具體工作

1、制定教學計劃。

開學前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本冊教材的編寫特點,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一套全面系統的教學計劃。教學計劃按照學校的統一時間安排,合理設定了教學進度。根據本冊教材的訓練重點,規定了總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形成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學會從內容提要中體會思想,分清文章主次;會聽、會説、會寫、會閲讀。對不同的課文明確了重難點。教學計劃使整個學期的語文教學在預定的安排下,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2、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

根據不同的課文類型與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程度,我安排了不同的教學方法。由於採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利於用最簡單、最恰當的方法完成教學目標。

3、規範學生的學習習慣。

正確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有利於教學的實施,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習。重點培養的學習習慣包括以下幾方面:

(1)課前預習,課後複習。每天放學時都為學習佈置具體預習任務,並適時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新課授完,必要求複習。用小組長檢查,教師抽查的方法進行督促。通過一段時間,學生知道該如何預習了,也能自覺做到複習。

(2)正確的上課方法。“該説時就説,該聽時就聽,該寫時就寫”,上課時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學會聽課,學會做筆記。

(3)寫工整字,做規範作業。強調文字書寫的重要性,並適時進行寫字訓練與指導。統一規範作業格式。長時間的督促訓練,使學生的字越來越好,作業越來越規範、美觀。

4、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語文方面的弱點重點突破。

1、字詞記憶:從開學起,堅持對課文中的生字新詞進行讀寫、聽寫。

2、課文朗讀:課堂上用了大量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與指導。

3、閲讀:從平時上課到考試,刻意讓學生進行閲讀的訓練,多思考,多解決問題,提高閲讀水平。為進一步攻破這一難點,也為了增加課外閲讀量,每週安排一節閲讀課,專門進行閲讀訓練。

4、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採用了一些個性化的方法:每位學生都有一本摘抄本,將所學課文,課外閲讀中看到的優美詞句,喜歡的古詩詞,名言警句等進行摘抄記錄。提高學生對古文化的感悟能力,並進行記憶積累。

三、所取成績

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成績:

1、圓滿完成了開學前所制定的教學目標。

2、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有所提高。

3、學生的語言積累有所增加。

4、學生朗讀水平有了顯著提高,改變了“唱讀”的壞毛病,並且朗讀時能把握感情,有節奏,有停頓。

總之,當前新的課堂教學,應提倡靈活的教學,執教者必須做到胸有成竹“有課標、有教材、有學生”。課堂中做到形散神不散。用心與學生溝通,讓學生成為老師的朋友。讓師生之間、家校之間能步調一致,為着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觀潮》是一篇寫景的課文。記敍的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的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景象,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平靜到奔騰咆哮再到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學習課文3、4自然段。

教學難點是:

1、理解重點詞、句、段。

2、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養成積累材料的習慣。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抓重點段,領悟錢塘大潮的“奇”。

在教學中,緊緊抓住“天下奇觀”這個詞語,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感悟錢塘潮的“奇”,更近一層理解“天下奇觀”。主要抓住課文的3、4自然段,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抓住描寫大潮的聲音和形態的變化的詞語,寫出了潮的氣勢宏偉。如“隆隆響聲”“白浪翻滾”“白色水牆”“風號浪吼”等,運用了比喻、襯托等方法直接描繪了潮水洶湧澎湃的景象。再引導學生通過抓住對觀潮者神態、動作的描寫,如“人山人海”“昂首東望”“人聲鼎沸”“又沸騰起來”等詞語,體會觀潮的人數多、熱情高漲,體會間接描寫的表達方法,感受大潮的奇特。

2、指導朗讀,感受雄偉奇特的景象。

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礎上,我着重採用了朗讀的方法。首先指導學生們自由朗讀,再談感受,並鼓勵他們讀出天下奇觀的氣勢。接着我進行範讀,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畫面,體驗錢塘江大潮聲音、氣勢的變化。重點抓住“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一句,為了突出錢塘江的壯觀氣勢,應該讀得稍快一些,強調指出“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顫動”等短語或詞語。然後播放錢塘江大潮視頻,使學生看到真實的情景,感受到大潮的雄偉壯觀,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最後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和理解,邊讀邊想象畫面,再讀課文,感受大潮的奇特。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讀書的熱情,而且激發了他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3、統領全文,學習表達方法。

教學時,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順序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潮來時”部分,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學生從大潮的聲與形的變化中,就能知道作者是由遠及近地觀潮。再讓學生找出由遠及近這一觀察順序的詞語:“遠處”“過了一會兒”“向前移動”“再近些”“越來越近”。進一步驗證自己的結論。進一步引導學生髮現課文是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來寫觀潮的過程,學生一下子就找到“早晨”“中午一點左右”這些表示時間的字眼。本課結構清晰,語言優美,是一篇習作的好典範。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整堂課中,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什麼問題,主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偉壯觀。如在讀、議、品的環節裏,我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學生喜歡哪句我便導哪句,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改為學生學,老師導,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民主意識也比較強,經常轉換角色,作為學生中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使課堂氣氛更加和諧,學生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學習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學習的效率也隨之得到提高。

三、不足之處

1、字詞的學習、理解過於粗略。由於是新學期的第一課,學生還沒有完全融入到課堂學習中,預習的不夠充分,對於自己不理解的詞語,懶得查閲工具書進行理解,對個別詞語的運用、意思理解不到位,阻礙了對文本的理解。這個自學能力在四年級一定要培養好。為高年級的學習打好基礎。

2、學生的朗讀能力有待提高。過了一個假期,學生有些懶散,讀書不積極,拖長音,不整齊。以至於個體朗讀也令人不滿意。通過指導,有所改善。以後還要加強訓練。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啟發談話:平時大家都去過哪些地方玩?把覺得最好玩的地方和同學介紹一些,並説説為什麼覺得這個地方好玩。接着在初讀感知後,讓學生談談讀完課文後的體會,結合自身的實際感受進行教學,進行引導第一段的學習。然後再次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加深鞏固。並進行相應拓展,最後讓學生在課後找找資料,培養對家鄉,對祖國美好景色的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