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最新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89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新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最新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反思1

《有趣的圖形》是我們中班教研組的一次數學研課活動,教學目標是通過對比,讓幼兒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徵,能夠區分三種幾何圖形。活動前我們對活動的內容進行了討論,在確定這一內容時,教研組的老師們都覺得這一內容很簡單,但經過對中班幼兒認知特點的分析發現,中班的幼兒已有了粗淺的幾何概念,這一階段的幼兒雖然能正確地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們不是從這些形狀的特徵來認識,而是將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體相對照。因此,我們最終確定了《有趣的圖形》這一活動,讓孩子在遊戲探索中對圖形產生興趣,並通過觀察、比較、想象、動手等,感知不同圖形的不同特徵。

本次活動,除了讓幼兒感知圖形特徵外,還有一個活動目的是探索兩種不同導入方式在同一教學內容中的課堂運用實效。因此,執教的兩位老師在基本確定了活動過程後,對導入環節進行了重點的設計。兩個活動,我們分別運用了兩種導入方式:一種是實物直接導入,教師出示魔術袋引起幼兒興趣,然後通過讓幼兒摸一摸,通過對摸出的實物形狀的區別來初步感知三種圖形的基本特徵。另一種是手指遊戲變魔術導入,教師通過魔術變出三種圖形,然後通過與實物的對比感知三種圖形的基本特徵。在執教過程中我們發現,兩種不同導入方式,都能激起幼兒的活動興趣,只是遊戲的方法具有神祕感,並與下面環節有較好的銜接,因此能更快地調動幼兒的情緒,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兩次活動,幼兒參與性都較高,但同時活動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問題,雖然我們在活動前對這一內容的目標定位進行了仔細的考慮斟酌,但在活動後發現,我們設置的其它幾個環節還是過於簡單,沒有將活動目標真正的達成,在最後環節中,孩子們在找找身邊的三種形狀時,對於正方形的認知出現了偏差。教研組老師們聽課後向我們執教老師也反映了這個問題,爭對這一問題,我對自己的活動進行了反思。

根據活動目標,教師除了運用遊戲讓幼兒感知圖形特徵外,還必須在認識時讓幼兒用語言來描述圖形特徵,通過多次的描述鞏固幼兒對圖形基本特徵的認識。如:三角形:三個角三條邊;圓形:沒有角,圓溜溜;正方形:四邊一樣長,四角一樣大:教師在向幼兒正確描述圖形特徵時,讓幼兒也來描述,通過多次尋找圖形,描述圖形來認知圖形特徵。這樣在最後環節時或許就不會出現圖形區別時的偏差,而活動目標也會達成的更好。

一次教研組的研課活動,從內容的選擇確定到執教,從活動後的研課到反思,都給了老師很大的啟發,及時地反思,總結會讓你收穫更多。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反思2

幼兒園數學教學是“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大小、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立初步的數概念”。但數學所特有的抽象性、精確性和廣泛應用性這三個特點,對幼兒來説是相對難理解的活動過程。教學內容是“找相同物體的匹配”,屬傳統的教學內容,但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來體現出課標的精神,還是值得探索的。於是,我在原有教材上反覆推敲每個環節,改變了一些教學結構,以師生互動的流程圖為主,適度地運用一些輔助教學,提高了教學的靈活性、趣味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比較活躍,一些能力弱的孩子也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了操作內容。

為了能更加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在教具的製作方面,用了小雞、青蛙、老鼠一些孩子喜歡的動物,在講述中也用了動物的語言來吸引孩子。開始以春天談話導入,一些小動物秋遊了,引出教學第一目標:手口一致的數出各種動物的數量。用“幾隻老鼠和我們做遊戲”“三隻小雞叫幾聲呢?一起學學看”“哪個小朋友想用好方法上來告訴青蛙一家有多”

“小朋友真能幹,還有一些小動物也來了,他們都是誰呀?都多少呢?大家幫他們數數,可以在心裏數,也可以和邊上的小朋友小聲的説説,數完後,請舉手告訴大家。”等不同形式的遊戲玩法,積極的啟發幼兒主動的去學習,掌握目測兩隻、數出三隻,點數出四--六隻的物體數量。遊戲結束了小動物也累了,它們要我們會動腦子有愛心的小朋友送它們去休息,請把我們數量一樣多的動物放在一起休息,小朋友很輕鬆的完成了第二教學目標:相同數量的實物圖片進行歸類。在小朋友的操作中,“樓上的小動物和樓下的小動物的數量有沒有一樣多的?請小朋友找出來,用連線的好辦法告訴大家。”做對了,請獎勵一個紅蘋果。整個活動孩子們能積極主動參與。

反思:能引起孩子的喜愛、認同的教學具是吸引孩子的基本,以可愛鮮豔、誇張的小動物作為教學具,是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枯燥、抽象、嚴謹的數學讓孩子掌握,還要有新穎有趣的環節和語言來引起孩子的注意,並讓孩子們積極的去想、説、做。本活動以小動物找春天和小朋友遊戲——休息——回家的故事情節串聯起了三個學習目標。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反思3

幼兒園數學教學的開展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的一個有益的延伸和補充。它以小組活動的形式,針對一定的數學教育目標為幼兒提供動腦思考、動手操作等大量活動機會,讓幼兒在活動區內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在自己原有水平的'基礎上得到發展。那麼,幼兒園數學活動區應如何開展呢?筆者根據幾年來的工作實踐,在這裏談談個人的看法和體會:

教師對本學期的數學活動目標要做到心中有數,有什麼樣的目標就要考慮設計達到某個目標的數學活動區。把教育意圖貫穿到數學活動區內容,創設一個與數學目標相一致的良好環境。比如,本週小班數學活動的目標是“按物體的顏色分類,能從多種顏色的物體中找出同一顏色的物體”。那麼,小班教師在當週設置計算活動區時,就應圍繞着這個目標來提供材料。

數學活動區操作材料的投放是非常關鍵的。操作材料是教育的媒體,是幫助幼兒系統地建構數學知識及誘發幼兒主動探索學習的工具,是施於操作動作,使外部物質動作,逐步進化到內部概念化動作的物質支柱,提供材料不單是活動前的準備,還是引導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發展思維能力整個教育過程所需的重要手段。因此,提供操作材料要充分考慮到幼兒各年齡段的認知特點。例如,小班幼兒在認知過程中好模仿,學習目的性差,任務意識淡薄。他們對活動的工具和使用工具感興趣。而到了大班,他們的學習目的性能增強了,能為完成學習任務做出努力,重視學習結果和評價。小班和大班認知特點不同,同樣的材料其效果是完全不同,一次大班教師利用印章、實物練習數的組成,效果很好。因此,要把學習任務融入材料之中,如增加些作業單之類的材料,幼兒按作業單的要求,配合實物進行操作他們會感興趣,活動中不僅能得到有關知識的練習,還能培養任務意識,使它們從中獲得成功的滿足,增強自信心。因此,在投放材料時要注重幼兒各階段的認知特點。

在以中班數學《排一排》活動為例來説明一下,《排一排》活動是在幼兒已認識、熟悉的基礎上進行活動的。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讓幼兒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比較的方法,在第一個活動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五個大小不同的西瓜圖片,首先讓幼兒知道這些西瓜是大小不同的。讓幼兒想辦法,如果要把西瓜從小到大排一排,怎麼辦?在孩子想辦法的基礎上教給孩子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排序的辦法。

2.能按要求進行比較物體並排序。例如:我為寶寶們準備了大樹的圖片,目的是引起幼兒的興趣,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觀察力,也是對幼兒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比較的一個昇華。

3.培養幼兒的目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這一目標主要體現在第三個活動中,幼兒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盒子的薄厚,這也是我運用的教學方法之一。

在活動中,我還運用了遊戲法、尋找法,通過遊戲活動,能促進幼兒對物體空間形式的正確認識。如:分給幼兒不同粗細的樹木圖片,引導幼兒由粗到細排列,引導幼兒每次從中取出最粗的,一直到取完為止。然後,再按由細到粗的順序把樹木一棵棵收起來,放回原處,無形中培養了孩子整理玩具的好習慣。總之,本節課完成了我預設的教學目標。

上述方法在教學活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對於本節課,雖然從整體上看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我覺得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處:

1.整節活動,孩子都在圍繞老師設計的思路走,沒有自由探索的空間,我想這是我設計活動的一個誤區。

2.活動中,孩子的興致不高,遊戲活動不能吸引孩子的興趣,課堂氣氛不活躍,感覺到不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有待改進教學方法。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要依靠一定的教育目標和內容,要依據各年齡段幼兒的認知特點;要根據各個幼兒的實際水平;為他們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提供有利於幼兒主動活動的材料,使其在操作中學習粗淺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習興趣、發展智力。並且,養成喜歡動手操作、愛動腦思考,具有求知慾望等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入小學學習做好準備。

幼兒園數學教育是幼兒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課程觀和知識觀也告訴我們:“幼兒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建構和發現知識,不是知識的旁觀者,而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和創造者,而且幼兒的這種角色不是教師仁慈地賜予的,而是他們作為學習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兒數學教育領域中,讓幼兒真正做到“學會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解決身邊生動的實際問題,而不是把他們作為一種知識儲備或是教條。”需要我們從觀念到行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兒園的數學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讓我們共同努力做到:

給幼兒一個空間,讓他們永遠向前;給幼兒一個條件,讓他們有自己的一片藍天。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反思4

本學期,我園組織教師開展了三優課數學集體教學活動,從中我重新認識了數學教學活動。《綱要》指出:數學教育的價值取向更關注的是幼兒對數學的興趣、情感和態度,數學教育應紮根於幼兒的生活與經驗、從幼兒現實生活中去挖掘。

本次活動我開展了《五以內的相鄰數》,在選材的過程中,我充分結合幼兒的對“鄰居”關係非常感興趣和幼兒對相鄰數有初步瞭解但沒有形成相鄰數的概念的現狀,結合本班幼兒形象思維佔主體地位,抽象邏輯思維初步萌芽的年齡特點,通過以故事講述和解決故事中問題來激發幼兒進行主動探索的形式運用較好,讓幼兒在輕鬆地在故事中學習知識。

首先,我以遊戲的形式導入活動,遊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形式,根據幼兒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幼兒做多種新穎有趣的遊戲導入學習內容。我讓幼兒幫數字寶寶排列隊伍,激發了對數字的興趣。

其次,在活動過程中,我充分結合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以幫助小動物的房子編門牌號來引出課題,讓小朋友來為小動物找“鄰居”,孩子們對找鄰居非常感興趣。一下子就為小動物找到了兩個鄰居。由於幼兒還沒有形成相鄰數的概念,所以這個部分以故事的引導方式來激發幼兒進行主動探索,讓幼兒在輕鬆地在故事情節中自然將問題解決,為幼兒提供了主動探索的機會。

然後,小動物找到鄰居後,以幫花兒找朋友的形式做遊戲,請小朋友為數字寶寶也來找鄰居的這一過程,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遵循了幼兒數學學習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的循序漸進的規律。其中,以學習2的相鄰數為重點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讓幼兒理解鄰居之間的關係,每個數都有兩個鄰居,比它多1的數是大鄰居,比它小的數是小鄰居。從而為探索後面數的相鄰數作好鋪墊。在整個過程中,幼兒處於主動探索狀態,以遊戲的形式幫助幼兒掌握數的“鄰居關係”。

最後運用人手一套的數學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願望,更有利於幼兒掌握知識,完成目標。孩子們也能自始至終認真參與活動,在難度上,也遵循有易到難的來進行挑戰。讓幼兒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樂”。

但是突破難點的過程中,雖然幼兒能在之前的遊戲操作中完成相關的相鄰數的練習,但對理解相鄰數之間的關係這個看似簡單的內容,對幼兒來説難度較大,要讓幼兒在新授過程中充分理解相鄰數的關係,還需要老師的引導。

通過這次的活動,首先讓我體驗到更豐富的數學教學方法,故事講述和故事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為幼兒設置遊戲化的情景,使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儘量讓抽象的數的邏輯概念在具體的事物中理解對幼兒數學學習和數學思維訓練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次活動若能再準備一些動物頭飾讓幼兒表演故事裏的事情效果會更好。數量充足、色彩鮮豔的數學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願望,更有利於幼兒掌握知識,完成教學的目標。若表演讓幼兒真正意義上做到“玩中學,學中樂”,從而達到“寓教於樂,寓教於生活”的目的。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反思5

數學遊戲對培養幼兒動手動口動腦能力、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通過在遊戲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還可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同步協調發展。

在設計數學遊戲、安排課堂活動時要注重引導幼兒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幹,“賽"中增勇氣,具體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遊戲新穎,形式多樣,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內驅力,使他們主動地學、愉快地學。如我在教大班學習‘6’的分合與加減時,我在導入時出示小猴小動物引起小朋友的興趣,然後用兒歌;小猴爬上蘋果樹,一個蘋果、兩個蘋果三個蘋果一直數到八個蘋果,吞下肚,呃!呃|!蘋果布丁蘋果派,什麼水果我都愛。指出今天我們要學的是6的分合,趁小朋友興趣·正濃我又在新授環節設置情景激發幼兒興趣,小朋友輕聲喊:魔箱魔箱呼啦啦!可以讓每個小朋友的思想高度集中,接着老師用變魔術的方式變出操作物品“蘋果”,讓小朋友自己動手操作6的分合。再用口編應用題的方法學習6的加減法。就這樣每個小朋友學的都很認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複習鞏固時我用平時沒做過的遊戲-----“摘取愛心”的遊戲:出示一顆愛心樹,樹上結滿愛心卡片,卡片的背面是6以內加減法試題,幼兒隨音樂摘愛心後算對的愛心卡片就送給他。這樣大大的增強了小朋友的興趣。接着是出拳遊戲:如複習6的分合時教師與幼兒共同玩出拳遊戲,我出“2”,小朋友出“4”,2和4合起來是6,小朋友找朋友玩出拳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