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搭石》課文教學反思(精選7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5.57K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搭石》課文教學反思(精選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搭石》課文教學反思(精選7篇)

《搭石》課文教學反思1

本節課能把《新課程》嶄新的理念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打破原有的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懂得:老師和他們是平等的對話關係,講台並非是老師專有的陣地,老師會常常把講台讓給學生,讓他們也神采飛揚站在這裏施展自己才能。《搭石》上完後,可以看到課堂上學生們學習積極性非常高,尤其是充分利用多媒體播放課件,引來學生嘖嘖的稱讚,調動了學習積極性。我要學生動筆在文章空白處中寫感受,發表自己的見解這一環節,把自主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學生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甚至出現了爭搶的現象。

課堂上學生對問題的分析、理解有時會超越教師的設想,這是教學相長的好機會。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從中汲取營養,用於再教學時啟迪學生的思維。課文最後一句話“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着故鄉的小路,聯結着鄉親們美好的情感。”這句話怎麼理解?説真的,這句話含義很深刻,我認為對四年級的小學生未免太難了。因為文章語言表面比較易明,但內涵隱晦,作為老師,有時都一下子都轉不過彎來,何況是四年級的的小學生?我讓全班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最後有同學來回答:“這句話安排在課文的最後,作者是不是要用來點明中心呢?

而課文的中心就是要讚揚鄉親們,那讚美搭石就是讚美了鄉親們。”另一位同學接着回答:“這句話表面是寫搭石靜靜地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卻無怨無悔、默默無語。實際上就是寫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精神的寫照。”同學在學習時,碰到問題能去動腦筋查找資料,這是一種探究精神的體現;經過討論解決問題,這是合作精神的體現。引導學生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鼓勵學生對不同意見展開爭論,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從而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通過用新課程嶄新的理念上課,我覺得新理念已經在慢慢的滲透到學生的思維中去了,這是值得欣慰的。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材要有開放性和彈性。教材的開放性表現在教材要和生活實踐相結合,要課內外結合,要學用結合。作為教師要突破教材對學生教育的禁錮,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能成為教材的奴隸,應該做教材的主人。

“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是課改的核心,作為教師,教學中不是為教案負責,而要時時處處為每一個學生着想,把學習的權利真正還給每個孩子,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真正使每一個孩子得到了發展。

《搭石》課文教學反思2

《搭石》是一篇閲讀課文,文章語言樸實。我學習了網上一些教師的教學方法後思考:班上沒有電腦,怎樣讓在城市的`孩子能一目瞭然知道“什麼是搭石呢?”:通過簡筆畫,於是我在板書上下功夫,既要體現家鄉風景美,又要讓學生直觀的懂得了搭石在家鄉起的作用和含着的美,於是我把家鄉人的品質寫在每塊搭石上,突破了重、難點。

教學要回歸本色,通過多種形式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1、分層次地讀,在讀中領悟,在讀中解詞,每次讀的目的不同,如緊扣“脱鞋綰褲”、“人影綽綽”、“清波漾漾”、“協調有序”等詞,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家鄉人每次過小溪脱鞋綰褲的不方便,通過讀明白什麼是“緊走搭石慢過橋”,朗讀“前面的……後面的……”句子,從而進一步理解“協調有序”等詞語。

2、拓展練習説話。運用“假如……總會……”關聯詞,讓學生想象畫面練習説話。既培養了想象力,有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

不足的地方在於,讀的時間還不夠充分,讀的形式還可以更靈活。

《搭石》課文教學反思3

在教學中我通過初讀課文整體感受,帶着問題什麼是搭石?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來讀書,即為讀書設立了目標,又為下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接着主要以這兩個問題為抓手,層層深入的去解讀什麼是搭石、尋找搭石的美。

在尋找搭石的美這一環節,我引導理解內容的主要方法有:

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進而理解內容;例如:教學一排排人走搭石時的情景時,通過理解“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來讓學生感受到協調美、畫面美。

2、通過邊讀邊展開想象,把課文描述的內容在頭腦中形成畫面,以此來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在教學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時,讓學生展開想象:那將會是一副怎樣的畫面?讓學生從字裏行間感受到文字背後的美。

3、為了使學生豐富和深化學習的內容,我從課文的實際出發安排了一個小練筆。主要是為了讓孩子們能感受到並體會到小山村的那種淳樸的美,那種人性的美。

教學永遠是一項遺憾的勞動,雖然預設時考慮周全,但是真正教學時未必達到預期效果。

靜心思索,感覺課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由於時間關係,原來預定的“小練筆”臨時改成了課後練習,使寫的訓練沒有完成。

2、由於在教學中既想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想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還想滲透寫作方法。設計的內容太多,講授的內容太細,不敢大膽的放手,因而對文章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

《搭石》課文教學反思4

《搭石》是一篇閲讀課文,文章語言樸實。我學習了網上一些教師的教學方法後思考:班上沒有電腦,怎樣讓在城市的孩子能一目瞭然明白“什麼是搭石呢?”:透過簡筆畫,於是我在板書上下功夫,既要體現家鄉風景美,又要讓學生直觀的懂得了搭石在家鄉起的作用和含着的美,於是我把家鄉人的品質寫在每塊搭石上,突破了重、難點。

教學要回歸本色,透過多種形式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1、分層次地讀,在讀中領悟,在讀中解詞,每次讀的目的不同:

如緊扣“脱鞋綰褲”、“人影綽綽”、“清波漾漾”、“協調有序”等詞,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家鄉人每次過小溪脱鞋綰褲的不方便,透過讀明白什麼是“緊走搭石慢過橋”,朗讀“前面的……後面的……”句子,從而進一步理解“協調有序”等詞語。

2、拓展練習説話:

運用“假如……總會……”關聯詞,讓學生想象畫面練習説話。既培養了想象力,有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

不足的地方在於,讀的時間還不夠充分,讀的形式還能夠更靈活。

《搭石》課文教學反思5

我執教的是《搭石》的第二課時。重點是體會鄉親們淳樸的愛,難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小事讓我們感受到美的。總體上説,本節課基本達到了預想的效果,完成了教學目標,起到了培養學生語感,發展學生思維,訓練學生語言,激勵學生髮現美的目的。課堂上,師生能共創一個民主,和諧,愉悦的課堂氛圍,回顧本課,自始至終,我的教學宗旨是營造氛圍,讓學生在愉悦的氛圍中產生對語文的情感。

這篇課文,主要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更重要的是人性之美。首先,通過回憶上節課的內容,由學生為搭石作自我介紹,從而拉進彼此的距離。接着,設置疑問“景美在哪裏?人美在哪裏?”讓學生進入文本,去發現美,感受美,體驗美。

風景1: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着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體會句子時,我緊緊圍繞老人整理搭石的三個動作:放、找、踏來仔細探究。

師:如果你是這位老人,發現搭石不平穩後,會怎麼“放”。

生:我會把東西放到對面的岸邊,再回去整理搭石。

生:當我提着籃子走到小溪中間發現搭石不平穩,我會走回去把籃子放到岸邊,然後再整理搭石。

師:真是一位有心的老人。現在你來到岸邊,哇,石頭可真多,你會“找”哪塊石頭呢?課件出示:

生:我選擇四四方方的那一塊,這樣搭起來就牢固一些。

師:你真是經驗豐富。

生:我選擇平整方正的那一塊,這樣,別人走在上面就安全了。

師:你真是一位為他人着想的老在爺爺。……你會怎麼踏呢?

生:我會用力地踏。

師:有這個必要嗎?

生:有,有些挑重擔的人,走路時會很用力的。

師:哦,你想得真周到。

……

這一環節的處理,表面上看機械重複地圍繞“如果你是老人,你會怎麼放?”、“你會怎麼找?”、“你會怎麼踏?”幾個問題展開,稍顯囉嗦。但細細想來,學生與文本是有一定距離的,這樣咬文嚼字的研究,達到文章情、教師情與學生情三情合一,讓情感共鳴於課堂。

風景2: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在充分研讀後,伴着優美的音樂我範讀了這一段(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各種場面),學生髮揮想象力看到了書本中未描寫出的場景,有同學説,他看到了大學生背小學生走搭石的場景,看到人們互相禮讓的情景……

在對學生進行聽説讀寫基本功綜合訓練的同時,我注重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薰陶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比如在朗讀中潛移默化,在過渡語、小結語、激情語中滲透。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勤勞是美、助人是美、謙讓是美、和諧是美、美就在我們的心裏,只要我們奉獻了愛,我們的生活就充滿了美。

上完這節課,整體感覺教學設計還應多一些預設,教師的語言再自然些,這樣課堂會更生動。作為一名年輕的老師應學會聆聽孩子的心理,這樣的課堂才是最美,這樣才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指出的:“語文教學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還要多吸取豐富的教學經驗,昇華自己的情感,從而更全面的體現新課標中的三維目標。

《搭石》課文教學反思6

《搭石》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二篇課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優美,字裏行間洋溢着大山裏人的濃郁的生活氣息。我設計本課的教學思路,一是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學習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教學的重、難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小事讓人們感受到美的。為了讓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感染學生的心,我注重了以下幾個環節的處理,用以激發學生善良的人性美,使他們充滿為他人奉獻的願望。這也正是“搭石”於默默無聞中凸現出的精神。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由藝術家羅丹的名言導入,告訴學生生活中只要用心去看一定能發現生活中的美,並創設美把學生帶入教學情境中,把學生帶進教材。

二、預習交流環節是按照平時對學生的訓練正常交流的。讓學生小聲快讀課文回顧預習內容後,從生字詞、作者、主要內容和什麼是搭石這幾個方面進行彙報。

三、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這句話從而引出“但凡稱得上風景的多是具有美感的景觀,那麼搭石這道風景又美在哪裏呢?讓學生默讀第2-5自然段,畫出能感受到美的句子,談談體會”這一主線問題,讓學生讀書、批畫和談體會。文中有看得見的具體的“美”,也有看不見的心靈的“美”,如謙讓美、敬老美、自然美……學生們主要是通過聯繫生活實際在尋找美,欣賞美的同時,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諧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四、通過準備這堂課,我知道老師在課堂上應起主導作用,老師設計的提問和評價語不能過多過碎,應點撥引導學生多交流,老師應該和學生平等對話。

在教學中,儘管我課前精心備課,努力挖掘教材。但是,整堂課上了下來後,也留下了很多的遺憾:

1.課堂駕馭能力十分欠缺。課堂教學中總是被自己備好的課所牽制,按照自己已有的思路一步步開展教學,對於課上突發的意外情況不能很好地處理與引導。

2.學生在彙報主要內容時,其實應把兩個學生的彙報結合在一起才是最完整的,而老師對這一問題很模糊,以後還應認真研讀教材。

3.主線問題應是一個問題羣,而不應該忽略對文本表達形式、語言技巧的把握。

4.沒有“點睛”。課文的最後一段是本課的點睛之筆,而因為時間問題我沒有出示,很可惜。

5.學生在課堂上沒有暢所欲言,表達不夠流暢,我想可能與我的情感和平時對學生的訓練有關,以後教學中還得彌補這幾方面的不足。

6.在詞句教學時,我只注意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瞭解意思,還應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等。

《搭石》課文教學反思7

《搭石》是一篇鄉土氣息濃重的文章,它通過淳厚感性的筆觸把我們帶入了鄉下人們秋涼擺搭石、路人修搭石、人們和諧有序走搭石、相互忍讓過搭石的一幕幕畫面,表現了人們純樸、勤奮、老幼相敬的難得品格和同心專心為他人着想的優美情感,表達了作者對故鄉人、故鄉事無窮而深刻的緬懷之情。

一、教學效果

本節課圍繞訓練重點和難點設計教學流程,切實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現總結如下:

1、設疑:投石問路。

上課伊始,我引導孩子們圍繞“路”展開交流:你見過哪些路,行走在上面會是什麼感覺呢?此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累,有的談現代高速公路,有的談高鐵,有的談上山小路,有的談田間村路……看着激情澎湃的同學們,我隨即在黑板上版畫了一條羊腸小路,接着版畫村莊和田間,話鋒一轉:如果連下幾場大雨,雨水積存若剛沒過腳踝,人們會怎樣做呢?讓學生敞開心扉,大膽想象,並説出能否實現的理由。這樣一做年代感一下子沒有了距離,為孩子們感受當時的生活埋下了伏筆。

2、引讀:感受鄉情。

首先聚焦人們走搭石的句子,引導學生感受人們搖搖晃晃走在搭石上的高興心情,並讀出噠噠噠的音律美!儘管有點險,但是人們卻奏響了一曲幸福的民間舞曲。其次,讓學生潛心讀書,思考並標畫相關語句:搭石路上曾發生過怎樣的故事呢?學生邊讀邊標畫並寫下感受,老人修復搭石的場景,年輕人背老人過搭石的場景都深深地印在了孩子們的心中,互幫互助的淳樸民風薰陶與感染着他們幼小的心靈,相信將來的他們也一定會以此為榜樣,創造和諧美好的幸福畫面!

3、拓展:情感昇華。

學習語文是為了更好地交流和表達,讓我們拿起筆模仿作者的寫法寫一寫身邊讓你感動的瞬間。此環節,讓學生充分調動生活積累,學着去觀察,去感動,去享受生活的美好。交流發現,孩子們生活中感動的人和場景真不少,有的短短十幾分鍾能寫下300字的短文,我由衷地為孩子們點贊!

二、成功之處

此文教完感覺挺幸福的,因為像是回到了童年,過了一把癮!雖然年代離孩子較遠,但是我的版畫一目瞭然,我設計的問題不拖泥帶水直接讓孩子們聚焦細節描寫,所以課上孩子們思維活躍,寫話時靈動的筆觸留下了許多感人的瞬間。

三、不足之處

學生的有聲朗讀處理匆忙,沒能指導抑揚頓挫的讀書,有失語文學科特點。

四、改進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這篇課文,我會再挑選幾個細節描寫的句子,在引導體會的基礎上指導抓住關鍵詞語讀出輕重緩急;或者呈現一些道具,模擬搭石的場景,讓孩子們現場走一走,感受一下搭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