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最新部編版《桂花雨》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3.32W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新部編版《桂花雨》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新部編版《桂花雨》教學反思

最新部編版《桂花雨》教學反思1

第11課《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她寫的這篇文章的確非常優美,幾遍下來,我真的如淋浴在一場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濃郁而迷人的香氣中,感受着琦君那如雨般的思鄉之情。不過,雖然文章四溢琦君的這份濃濃的思鄉之情,可也正如那“得仔細地從綠葉叢裏找細花”一樣的得從字裏行間細品方見。所以一定要將自己全身心放入課文當中,你才能真正體會作者的那一番思鄉情,童年樂。下面就是我今天在課堂上的三點小小的體會:

一、指導學生讀出喜愛:

課文的第一小節主要寫了作者最喜歡桂花。在指導學生朗讀這段話時,我就是抓住了“最”字進行做文章,問學生作者最喜歡桂花的什麼?學生開始只能回答出最喜歡桂花的“香氣迷人”。其實作者除了喜歡桂花的“香氣迷人”外,還喜歡桂花的“謙虛”,“不愛張揚”。開始學生回答不出,我就讓學生靜心默讀課文,一遍下來,學生舉手了,找到了課文的原句,“笨笨拙拙”,“不與繁花爭豔”等,於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的朗讀水到渠成,很有感情。

二、指導學生讀出快樂:

課文的第三小節是重點段落,在這節中,我着重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搖花樂”、父親的“豐收樂”、母親的“助人樂”以及母親和全村人的濃濃的鄉情。雖説這節是重點段落,因為有了上次姚老師上課的經驗,所以和學生同搖同樂,覺得很是開心,特別是學生扮演小作者,喊一喊搖花時的句子和纏着母親要搖花的樣子,學生很放得開,喊得入情,做得自然,效果很好,連我也被感染了,忍不住和學生一起喊,一起讀。

三、指導學生讀出真情:

課文的最後兩個自然段是作者真情的流露,這時需要學生靜心體會,默默感受,特別是母親的那句話以及作者懷念童年的那份情,所以這兩段的學習,我學着姚老師的樣子,一開始就拎出來,在精讀課文前先讓學生朗讀,在學完課文的基礎上,再次將這兩段話提出來,學生此時的體會已深刻,不用多講,他們就體會到了作者和母親的那份情。

簡單地讀,讀出喜愛,讀出快樂,讀出真情,我想這是我今天這兩節課最大的收穫。不過還是有遺憾的,就是課文學完後,我也和姚老師一樣,佈置了一個作業,讓學生也寫寫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事後我在想,學生現在才四年級,他們能寫得出來嗎?如果要他們寫,我又該如何指導他們寫呢?如果也照作者這樣用散文的格式寫,肯定是不行的,我想還是用一般的記事方式教他們寫吧,畢竟他們才剛剛升入四年級。

最新部編版《桂花雨》教學反思2

小學語文《桂花雨》是蘇教版第七冊的一篇閲讀課文,課文以“桂花雨”為題,以“桂花香”為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表達了對家鄉親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戀。“搖桂花”是本文的重點段。教學時,當學生讀到“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體驗到“我”搖桂花時的歡樂,我笑着對着孩子們説:“孩子們,搖桂花多帶勁呀!咱們也來搖一搖好嗎?來,伸出我們的小手,盡情地搖吧。媽媽是不會怪你們的!”孩子們一聽都勁頭十足,不禁伸出小手“搖”了起來。“嘩啦拉,嘩啦拉……”我搖了搖頭,故作歎息道:“唉!太可惜了。這麼點力氣哪能搖下這桂花呀?快!再用勁!加油!”這下,孩子們真的放開膽子了,看,個個搖得搖頭晃腦,小臉蛋紅撲撲的,搖啊搖,孩子們咧嘴笑了。我看時機成熟,問道:“孩子們,快抬頭看哪!你都看到什麼啦?”

小A説:“我看到桂花飄落下來,好美!”

小B説:“啊,桂花紛紛從樹上飄落下來,就像一隻只黃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小C説:“老師,老師,我覺得我身上落滿了桂花,成了一個桂花仙子,還渾身散發着香氣呢!”説着,小C竟離開座位不由自主地在我面前旋轉起來,惹得孩子們哈哈大笑起來。

“老師,我覺得桂花還像個調皮的孩子,看,它還悄悄鑽進了我的頸脖子,濕濕的,癢癢的!”小D迫不及待地叫起來。

聽着孩子們美妙動聽的描述,我已深深感受到他們已都沉浸於“搖花樂”中了,此時,他們都已經成了作家筆下的“我”了。而我也被他們的這種真誠與天真感動了感染了。

在我們的新課標指引下,我們的教師可以針對課文的內容,採用多種方式方法培養學生分析、理解語言文字,領悟文章的內涵及主旨等。而教師如果能善於挖掘教材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訓練點,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進行語言實踐,引導學生在充分的、充滿個性的閲讀中與文本對話、與主人公的思想產生共鳴,將文本語言轉化為會運用的“活”的語言,那這對學生今後感悟語言文字,品讀新的作品將大有幫助。

最新部編版《桂花雨》教學反思3

《桂花雨》是一篇充滿着濃濃鄉情的優美散文,文章緊扣“小時侯,我最喜歡桂花。”這句,以童年時代的眼光展開敍述,以“桂花香”為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學生讀後,很容易產生強烈的共鳴。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驗搖花的樂趣,難點是體會作者對故鄉桂花的懷念。

在讀通讀順課文時,我要求學生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小時侯,我最喜歡桂花。”的原因,學生帶着問題讀懂了作者最喜歡桂花的原因是因為桂花香味迷人,讓學生聯繫已有的生活體驗有感情朗讀,學生從朗讀中如真地聞到桂花香。在介紹桂花的“香”這一特點時,孩子們都找到了“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説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這一句話。我引導學生通過品讀感悟語言文字,學生經過品讀感悟,能通過“前後左右十幾家鄰居”“香飄十里”重點詞句體會桂花香得遠;通過“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與“全都浸在桂花香裏”的換句式訓練,讓學生通過自主的比較,體會詞語的含義,學生懂得相同的意思不同的表達,感情深厚可不一樣,指導並幫助學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語言。

在體會“搖花樂”時,“纏”字寫出了作者急切心情,“使勁”、“喊”寫出了搖桂花的快樂,同時反映出他對桂花的喜愛。我試圖用回憶生活、聯繫生活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體會詞語包含的情感。講“纏“字的時候,我讓孩子們回憶生活中類似“纏”父母的情景。接着用同桌分角色讀和師生分角色讀的方式來引導。終於可以搖桂花了,這可把“我”樂壞了,我怎麼樂壞了,學生入情境朗讀,讀好詞語“使勁”,讓孩子們站起來加上動作搖一搖。學生從使盡地搖到動情地讀,真的感受到搖桂花的樂趣。當桂花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通過個人讀、小組讀、集體讀等方式體會如雨般的桂花飄落的美麗情景。

課文最後我試圖通過母親心思的討論,母親話語的品讀,以及課外補充填空訓練來加深學生對母親話語的理解,更加深刻地體會文章表達的作者對故鄉桂花的懷念。

這篇文章的教學主要通過多種形式地有感情朗讀,品詞、品句、品段,讀中悟語、讀中悟情,基本上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另外,我還鼓勵學生摘抄課文精美的詞句,從而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最新部編版《桂花雨》教學反思4

《桂花雨》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寫了作者兒時在家鄉搖落桂花的情景,充滿了對家鄉對童年生活的無比懷念。

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先讀課文前的導讀部分,思考導讀中提出的兩個問題:桂花帶給“我”哪些快樂?為什麼母親説:“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的桂花香”?這兩個問題對學生來説都有一定難度。課文中桂花帶給我的快樂有些地方比較明顯,有些地方比較含蓄,所以學生較為容易找出搖桂花的快樂,但是無法尋到桂花糕、桂花香、桂花茶的快樂 。於是,在課堂教學中,我讓學生找到描寫桂花的句子,再帶着感情朗讀,利用評讀來滲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從中感受人物複雜的心理活動的寫作方法,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心情。接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特別是讓學生扮演作者,直接來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體驗喊時的心情。然後帶着這種感悟和體驗再次進入文字,讀出了其中的感情。整個課堂上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主線,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和理解,自己發現問題,並在讀書、思考、討論和交流中解決問題,掌握學習方法。 這是本節課的優點之一。

但也有不足之處。在介紹桂花的“香”這一特點時,學生都找到了“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説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我準備抓住重點詞語通過品讀感悟語言文字,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我通過“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與“全都浸在桂花香裏”的換句式訓練來強調桂花香,卻忽視了一個“浸”字的獨特作用。尤其是一個“浸”字,這裏可以嘗試學生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來代替“浸”字,通過他們自主的比較,體會詞語的含義,培養他們推敲詞語的良好語言習慣。有人説語文教學應該少一點知識的灌輸,少一點理性的分析,把教學的重點轉移到指導並幫助學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語言上來,這是語文教學本體的迴歸。我覺得這話説得好,今後,在這方面一定要加強,才能避免課堂教學蜻蜓點水的現象,力求做得更好。

最新部編版《桂花雨》教學反思5

小學語文《桂花雨》是我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執教的一節比較成功的公開課。在教學中,我認為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能使閲讀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教學更加生動、感人。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閲讀教學重點得以突出

小學語文《桂花雨》一課是閲讀課文,課堂時間應主要在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上。課文的重點就是從課文的內容體會到作者寫家鄉桂花的香與中桂花的樂。我藉助多媒體課件,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出示:讀了課文後,你感到了什麼?學生尋着問題找到:“香”、“樂”兩個字,於是我用課件出示這兩個字,然後要求學生在課文中找出能體現你感到“香”、“樂”的句子或段落。這樣,學生帶着問題讀書,在文中找句子,找到一個句子或段落就用課件出示一個,引導學生讀句子、段落,體會句子含義,學生在找、讀中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抓住了文章的重點。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閲讀教學難點得以突破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體會作者對家鄉以及家鄉的人與物的思念,體會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要學生自己抓住難點並突破難點是見不容易的事。我運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桂花樹、我搖樹時等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體會感受,然後思考媽媽的話:“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過家鄉院子裏的桂花香。”讓學生自己在課文中找兩處的桂花一樣不,不一樣在哪,按作者寫的應該是哪處的香?為什麼媽媽又會這樣説,於是在比較中學生自然就講到了家鄉的原因,於是我再出示課件:這裏的再,也比不過家鄉。通過句子練習,學生一下就懂得了課文中作者句子後面的潛台詞,突破了難點。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閲讀教學達到人文化境界

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能創設情景,將語文外的多種因素調動,配合語言文字達到美育作用。

首先,我使用了淺蘭色的底版,在這個底版上採用的是黑色、黃色和橘紅色的字體,給人舒適的感受。比如説“桂花”我就用的是黃色的字體,使人聯想到桂花是黃色的,而“香”用橘紅色,給人以温馨之感。

此外,我還插入了高清晰度、具有美感的圖片,有桂花樹、桂花和我和媽媽搖桂花樹的圖片,還有透析心靈感受的小雨圖,這些圖片能幫助學生形象的感受到課文中的人與物。

另外,我還從音樂庫中找到了一段很舒緩的音樂,在學生自己感悟課文後,在音樂的伴奏下,學生有感情的讀課文,彷彿都進入了那個美麗的故鄉,看到了桂花、感受了搖花的樂趣!

我認為適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製作的課件在語文內閲讀課文教學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新部編版《桂花雨》教學反思6

《桂花雨》第二課時教學反思今天上午,我在教室上了一節研討課,課題是《桂花雨》。上完過後,總的感覺還好,下面從兩個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成功之處。

1、對“纏”這個詞的理解。在教學“‘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纏着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嘛!’一句中的“纏”字,我採用了師生表演的方式,即我演母親,一位學生演文中的我。在課堂上,演文中我的學生表現得很精彩,我到哪兒,他就跟到哪兒,把纏的意思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生從師生表演中,理解了文中我的那種急切的心情。

2、對學生想象力的訓練。在教學中我安排了幾個填空題,讓學生想象説話。

桂花紛紛落下,像()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想一想,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喊,於是我就()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學生説得很精彩。有的説像雪花,有的説像雨點。有的説我就高興地喊,有的説我就興高采烈地喊等等,學生的發言很積極。

3、教學難點得到有效突破。本課的一個難點是對母親説得“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這句話的理解。教學中,我沒有把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學生,在學完搖花樂之後,我自然對引出這句話,讓學生思考,為什麼母親會這樣説。接着我問了學生幾個問題,即“現在,我們來到了作者母親的身邊,假如,我對她説:

(1)這裏的水真甜,她會説:

(2)這裏的橘子真紅,她會説:

(3)這裏的人真好,她會説:

(4)十多年後,作者來到了國外定居,她打電話給母親説:“國外的生活真好呀!”,母親一定會説: 學生很快就理解了,母親説舊宅院子裏的桂花香,其實就是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此時,我播放了歌曲《故鄉情》,教學氛圍達到了高潮。

二、不足之處。

1、事先準備不充分。上課的時候,我一直拿着教案,一些過渡語直接照着教案念得。其實,如果花點時間,可以把這些內容記在書上,或背下來。對整個的教學流程沒有完全記到腦子裏,以致丟掉教案就不會上了。

2、課堂上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少了,我講得多了。少數學生表現積極,大多數參與度不夠。在指導感情朗讀方面做得不夠。對學生的朗讀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沒有對學生的讀給予評價和訓練。

3、課件在製作中出現錯誤,有些地方的字打錯了,今後要注意。

要想真正上好一堂課,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儘管我們都夢想把課堂上得精彩,讓人陶醉,但是,真正做到何其難。

最新部編版《桂花雨》教學反思7

上了《桂花雨》一課,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已基本完成,學生能夠透過文字,體味到作者的思鄉之情,能夠對重點句段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我感覺在幾個方面做得比較好:

整堂課從桂花香、搖花樂和思鄉濃,三個方面進行,其中三者相互滲透,整堂課圍繞思鄉濃展開。在導課時先讓學生了解琦君的生平,體會她漂泊的一生,為課文的感情基調做好鋪墊;桂花香中讓學生體會濃濃的鄉情,和作者記憶中家鄉的家鄉桂花之香,為思鄉濃增加了內容;在講搖花樂時從“能搖”與“不能搖”的心情變換、以及結合實際談“你心中的大事”體會搖桂花對於作者的重要意義,體驗童年在家鄉時的快樂。通過詩的分類以及上下文理解來理解“口占一絕”,並讓學生想象夢中作者會夢到什麼,與後面離鄉後再夢到搖花形成心情的對比,進一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經過前面一系列的鋪設學生在體會“母親常常説:‘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時就特別容易,產生了那種水到渠成的感覺。最後,讓學生讀了一段琦君寫的文字,進一步體會那種濃濃的思鄉情,進一步昇華感情,加深理解。此外,在課堂課中我注意對學生進行及時正確的評價,並讓學生間進行互評,鍛鍊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養成認真聽講習慣。注意部分與部分的銜接語自然儘量不留痕跡,顯得完整,教學思路較清晰講求邏輯性。在讓學生讀相關語句時都引導學生想象場景、體會人物當時的心情,以使學生讀出感情。配樂朗讀也調動起學生反覆讀的興趣。桂花香、搖花樂、思鄉濃的板書,緊貼思路,突出了重點,同時也讓學生體會了語言的簡與美。整節課我特別注重學生對人物心情的體會,學生也能體會到,能夠進入文本。

這堂課的不足之處在於最後要求學生口占一絕只在小組討論卻沒能流出時間讓學生面對大家説出來,一方面是因為有一定難度,另一原因是害怕學生受侷限沒有進行充分引導;在教學生書空時沒有畫田字格,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指導學生書寫;在讓學生介紹琦君時,為了讓儘可能多的學生有發言機會而顯得繁瑣,耗時較多。

這是我對《桂花雨》一課的反思,由於還是初步進入教育行列,認識還較淺顯,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如有不妥之處望斧正!

最新部編版《桂花雨》教學反思8

第11課《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她寫的這篇文章的確十分優美,幾遍下來,我真的如淋浴在一場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濃郁而迷人的香氣中,感受着琦君那如雨般的思鄉之情。可是,雖然文章四溢琦君的這份濃濃的思鄉之情,可也正如那“得仔細地從綠葉叢裏找細花”一樣的得從字裏行間細品方見。所以必須要將自我全身心放入課文當中,你才能真正體會作者的那一番思鄉情,童年樂。下頭就是我今日在課堂上的三點小小的體會:

一、指導學生讀出喜愛:

課文的第一小節主要寫了作者最喜歡桂花。在指導學生朗讀這段話時,我就是抓住了“最”字進行做文章,問學生作者最喜歡桂花的什麼?學生開始只能回答出最喜歡桂花的“香氣迷人”。其實作者除了喜歡桂花的“香氣迷人”外,還喜歡桂花的“謙虛”,“不愛張揚”。開始學生回答不出,我就讓學生靜心默讀課文,一遍下來,學生舉手了,找到了課文的原句,“笨笨拙拙”,“不與繁花爭豔”等,於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的朗讀水到渠成,很有感情。

二、指導學生讀出歡樂:

課文的第三小節是重點段落,在這節中,我着重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搖花樂”、父親的“豐收樂”、母親的“助人樂”以及母親和全村人的濃濃的鄉情。雖説這節是重點段落,因為有了上次姚教師上課的經驗,所以和學生同搖同樂,覺得很是開心,異常是學生扮演小作者,喊一喊搖花時的句子和纏着母親要搖花的樣貌,學生很放得開,喊得入情,做得自然,效果很好,連我也被感染了,忍不住和學生一齊喊,一齊讀。

三、指導學生讀出真情:

課文的最終兩個自然段是作者真情的流露,這時需要學生靜心體會,默默感受,異常是母親的那句話以及作者懷念童年的那份情,所以這兩段的學習,我學着姚教師的樣貌,一開始就拎出來,在精讀課文前先讓學生朗讀,在學完課文的基礎上,再次將這兩段話提出來,學生此時的體會已深刻,不用多講,他們就體會到了作者和母親的那份情。

簡單地讀,讀出喜愛,讀出歡樂,讀出真情,我想這是我今日這兩節課最大的收穫。可是還是有遺憾的,就是課文學完後,我也和姚教師一樣,佈置了一個作業,讓學生也寫寫自我童年生活中的趣事。事後我在想,學生此刻才四年級,他們能寫得出來嗎?如果要他們寫,我又該如何指導他們寫呢?如果也照作者這樣用散文的格式寫,肯定是不行的,我想還是用一般的記事方式教他們寫吧,畢竟他們才剛剛升入四年級。

最新部編版《桂花雨》教學反思9

《桂花雨》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筆調,寫下對親人的思念和對故鄉的懷念。文筆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首開篇明旨,寫小時候我喜歡桂花,因為它的香氣、童年的搖花樂,文章後半部分,寫母親愛家鄉的桂花。

面對這樣的文章,每一部分都非常優美,很難取捨。在反覆對文本進行解讀後,我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

一、聞桂花香

在這個塊面的教學上,抓住一個“浸”字,兩次出現。扣住花香,感受桂花香已經融入到了人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

二、覓搖花樂

“搖桂花”這一段既是課文內容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的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的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心情。注重對於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搖桂花”的快樂,我引導學生閲讀文字,從領會對話和動詞入手,用分角色朗讀和讓學生説説這樣讀的理由,在閲讀中體驗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樂之情。

在引導學生感受“桂花雨”的時候,我藉助課件提問,從課文當中找出什麼是”桂花雨”,用課文中的原句回答。孩子們找到後,我又藉助課件上的圖片,讓孩子們再次感受“桂花雨”的情景。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帶着這種感悟和體驗再次進入文字,讀出其中的感情,我運用了創設情境——想象畫面,讓學生感受桂花雨的飄落,感受到桂花飄落的快樂。可惜就是由於時間關係,學生創設的場景無法展示出來,匆匆帶過了,有點可惜。

三、悟思鄉情

對比母親的話,杭州的桂花再香,也比不過家鄉的桂花。這裏,出示杭州滿覺隴的桂花,的確是非常美非常香,但是為什麼母親還是認為家鄉的桂花更香更美呢?迴文再讀,再次品味那搖花樂,那桂花香。於是這份快樂更樂,這份花香這香,情感上自然也就提升到了思鄉的層面。

這樣的處理,不僅老師的教路非常清晰,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教師也以一個學習夥伴的身份參與到學習中去。

課文最後我試圖通過琦君其他作品,來總結琦君作品最多表達的一個主題——思鄉情。

另外,在時間安排上,我要儘量留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自主學習,當然自主學習不是把時間都留給學生,而是要有老師適當有效的引導和監督。在提問內容和理答方式上要注意避免重複答案或者簡單的鼓勵,而是要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引導、激勵性的評價。在備課時,要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內容,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同時也要鼓勵學生積極地、主動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才能提高課堂提問質量。

最新部編版《桂花雨》教學反思10

很榮幸在學校和教研組的關注下,十二月初我參加了三校聯誼研討課的執教。雖然課文上完了,但留給我的卻不僅僅只是一堂課後的感覺。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想,為什麼這課與預設的會出入那麼大?我的問題到底出在哪?為什麼我會接受不了這樣的教學?難道真的是我的教學理念不對嗎?等等疑問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直到最近才覺得有了些許明朗。

一、學生永遠是主角

首先我想我的課與預設的出入這麼大關鍵就是我沒有備好學生的課。雖然試教時分別上了四年級與五年級,感覺也不錯,但我沒估計到正式上課時學生的狀態是不一樣的。他們很緊張,而我恰恰沒有很好地舒緩他們這種情緒。在課始的閒聊中,學生談家鄉給他們留下的記憶時我就沒有很好地引導他們説具體説生動而是匆匆走了一個過場,以至於自己就開始對整堂課沒有底了。如果那時我能放鬆地引導學生好好聊聊,輕鬆聊聊,相信學生不但會徹底放鬆還會更容易進入整堂課的情景中。就如王紅校長點評時所説的“學生是活的,不可能與你預的那樣一成不變的。”是的,學生是鮮活的,怎麼可以用我試教時得來的經驗套呢?我真的忽略了這堂課的主角了,所以把學生永遠把在第一位,讓你的學生永遠是主角這對於上好一堂課至關重要。

二、散文的形散教學

其次《桂花雨》是一篇散文,從沒嘗試過散文教學的我現在想來那堂課其實可以用更開放的形式教學的。不管課前怎麼備課其實上的時候完全可以放開上,特別是本課,既然是散文,何不學學散文的特點“形散而神不散”呢?讓學生質疑,在解惑的時候抓住幹線──桂花雨為什麼能牽動我和母親的情思,這到底是是什麼?或許學生在質疑解惑的過程中自然就會理出那條線──我的搖花樂和母親的思鄉情。但很遺憾我只是在開頭讓學生質疑,然後又是走過場一樣趕緊引到我預設的步驟中來,我怕學生的開放會漫無邊際,會讓我點不了題結不了尾。説白了我不敢放手教學,依然是循規蹈矩地按教學設計上,所以才會上得連自己都感覺很生硬很牽強,感覺我在拉着學生走完整堂課。現在想來真的是慚愧啊!其實無論學生怎麼理解我只要抓住主線不就是讓自己的課也與文本結合起來了嗎?那才是真正的散文教學啊!

遺憾也是一種收穫,雖然這種收穫有些苦澀,但這樣的收穫會更長久,一堂研討課讓我看到了自己關於語文教學的薄弱點,也讓我明白了我的語文教學發展的前進方向,相信不斷的反思不斷的研究會讓我在語文這條道路上成長得更快!

最新部編版《桂花雨》教學反思11

《桂花雨》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筆調,寫下對親人的思念和對故鄉的懷念。文筆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首開篇明旨,寫小時候我喜歡桂花,因為它的香氣、童年的搖花樂,文章後半部分,寫母親愛家鄉的桂花。我教學時設定的本課教學目標是: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創設情境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生詞。3、理解課文內容,能聯繫生活實際理解體會母親説的“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上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所表達的感情。

一、課前準備兩問。

本課教學,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電教法。由於孩子們對掛花很熟悉,我通過圖片和描寫桂花的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達成第一個目標,我在給學生出示自學提示後,引導其自讀課文,之後再檢查自讀情況。檢查中及時糾正讀錯的字詞。

二、課堂教學兩問。

在檢查讀字詞和課文時發現少數同學都連朗讀的最基本要求“正確”都做不到,掉字、加字、把字讀錯了。

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引導學生融入課文描繪的生活情境。在體會“搖花樂”時,“纏”字寫出了作者急切情緒,“使勁”、“喊”寫出了搖桂花的快樂,同時反映出他對桂花的喜愛。但是在學習這幾個重點詞語時,詞語的含義學生體會得不夠深。而我用自我的講解讓學生理解,而沒有用回憶生活、聯繫生活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體會詞語包含的情感。講“纏“字的時候,如果能夠讓學生回憶生活中類似“纏”父母的情景,有助於學生理解用詞準確。

本節課中孩子們朗讀的形式只有齊讀、小組讀和自由讀的三種方式。而這樣的朗讀形式很明顯不利於孩子們對文本的理解和吸收,更談不上到達以讀促悟的效果。在上課的過程中,我也觀察到了有一部分孩子很想站起來挑戰他人或小組的衝動,可我卻忽略了這一點。而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也採用過這種挑戰式的朗讀,效果甚好。

三、課後反思兩問:

我的課堂教學總體來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在教學“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母親説的這句話時,出示杭州的桂花圖片,十分美十分香,引導學生質疑:為什麼母親還是認為家鄉的桂花更香更美呢?迴文再讀,再次品味那搖花樂,那桂花香。於是這份快樂更樂,這份花香這香,情感上自然也就提升到了思鄉的層面,讓學生深入體會母親比的不是桂花味道的濃淡,比的是感情,與其説母親談的是桂花,不如説母親在表達自我的思鄉之情。

四、作業佈置兩問。

作業佈置如下:

1、通順流利地朗讀課文。

2、完成習字冊。這兩項作業學生都能完成,能兼顧到班級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

3、完成練筆:介紹家鄉。

五、學生輔導兩問。

針對學困生,在學習中可能會讀不準字音和書寫倒筆順。課下請小老師檢查其朗讀情況。教師重點檢查聽寫、背誦課文。

最新部編版《桂花雨》教學反思12

《桂花雨》是第二單元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作者通過回憶童年時代在家鄉院子裏“搖桂花”這件事,寄託着濃濃的思鄉之情。設計本節課導學案時我主要結合“三維四步一評”教學模式和“234”教學模式而進行,注重學生“自學、質疑、合作交流、語言積累、寫作、評價”等能力培養,可能是學生和我都在相互適應的過程中吧,整節課下來,並非如我所願,所呈現問題很多,簡單羅列如下:

1、在課前質疑中,學生提出的問題沒有含金量,太過膚淺,大部分學生提出如下問題:“(1)什麼是桂花雨?(2)桂花雨是怎麼回事?”等,同時學生不會帶着問題去學習課文,到最後質疑解答時如此簡單的問題還沒有答案。

2、在導學釋疑這一塊,我拋出問題之後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即在學習策略中明確學生如何分步進行學習,然而學生不適應,而是匆匆討論之後直接做出答案,有的甚至預習時乾脆抄好答案,照本宣讀現象特別嚴重,失去了課堂討論交流的真正意義,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鍛鍊。

3、學生缺乏課堂中積累好詞好句的習慣,在每節課之後他們都不能有的放矢的找一些好句子進行積累,更談不上當堂背誦,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訓練。

4、課堂評價,本節課我主要採用“得分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語言激勵”等方式對學生課堂表現進行評價,但從課堂中看,學生對我的得分評價機制沒有吃透,與課堂教學不能同步,更不能進行及時統計,導致評價真正意義上沒有為教學服務。

5、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整節課中積極發言的學生少之甚少,語言表達也不夠準確,聲音太小,導致本節課中老師講解太多,有違新課改理念,以後我會在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上下功夫,爭取有一個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

6、對於閲讀課文的上法我自己也拿不準,備課時總想面面俱到,課堂中容量太大,每個環節處理起來都感覺時間很緊張,對學困生也不利。

以上就是上完本節課後自我感覺所存在的主要問題,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積極探索,不斷優化課堂教學,讓教學模式真正為課堂教學服務。

最新部編版《桂花雨》教學反思13

《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她寫的這篇文章的確十分優美。初捧這篇文章,我便愛不釋手地讀起來,如淋浴在一場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濃郁而迷人的香氣中,感受着琦君那如雨般的思鄉之情。但是,雖然文章充滿着琦君的這份濃濃的思鄉之情,可也正如那“得仔細地從綠葉叢裏找細花”一樣得從字裏行間細品方見。所以必須要將自我全身心放入文章當中,你才能真正體會作者的那番思鄉情,童年樂。下方就是我這天在課堂上的小小的體會:

“搖桂花”這一段既是課文資料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地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情緒。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初讀課文,並概括文章主要資料,然後從課文插圖入手,讓學生説説圖畫上的資料,再從文中找出描述圖畫資料的相關段落,讓學生朗讀後劃出重點語句,然後步步深入,漸入佳境。對於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情緒和“搖桂花”的快樂,我引導學生閲讀文字,從領會對話和動詞入手,用分主角朗讀和讓學生説説這樣讀的理由,在閲讀中體驗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樂之情。對於“桂花雨”的感受,我引導學生結合淋雨的生活經驗來體驗其舒服的感覺,然後又讓學生直接來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體驗喊時的情緒,然後帶着這種感悟和體驗再次進入文字,讀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後,引導學生回憶自我的童年生活,説説難以忘懷的人和事,進行情感和潛力的遷移。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對於像我這樣普普通通的一線教師來説,更是遺憾多多。前半堂課課堂很沉悶,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我想,主要原因在於當學生劃出了描述香氣的句子談感受時,脱離了文本具體的語言環境,孤零零地那麼幾個句子,確實很難入情入境。讓學生自讀4、8小節,在語境中感受體會,或許狀況就不一樣了。我感覺教師牽得痕跡太濃,略讀的味道沒上出來。但具體如何放,我不明白,這方面只有以後多關注,在教學實踐中爭取摸索出一點教學略讀課文的方法來。

透過這次上課,我發現了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或許,有些不是一朝一夕能改正過來的,但學習無止境。

最新部編版《桂花雨》教學反思14

今天我執教了《桂花雨》這一課,課前我認真地進行了備課,做了充分的準備,雖然感覺胸有成竹,但是夜裏還是因為夢到課上得一塌糊塗而一次次驚醒,也許是因為這份執着吧,我早早地來到學校,到教室進行課件的演示,在確保一切無誤的情況下,我靜靜地等待着孩子們的到來。

終於上課的鈴聲開始敲響,聽課的老師陸陸續續走進教室,孩子們端坐位上,我們開始了這節公開課。

首先我從複習導入開始,讓孩子們説一説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什麼?孩子們説出了桂花香和搖花樂兩部分內容,接着我就讓孩子在課文中尋找為什麼要搖桂花以及搖桂花對琦君一家的快樂。

然後按部就班地學習琦君、母親、父親以及全家的搖花樂。其中對於琦君的搖花樂我採用抓動詞,抓語言描寫,體會搖桂花對琦君來説的妙處,而對於母親的描寫我則通過拓展方式,來激發孩子想一想,為什麼編者要刪除原文?對於描寫父親的文字,我重點採用帶領孩子誦讀父親寫的絕句來完成,通過誦讀,配閲讀,讓孩子把詩歌讀成一幅圖,一幅畫。

接着是感受“吃花”的妙處。課文中寫了桂花曬乾之後可以吃,做桂花滷,做糕餅,泡茶喝,所以全年整個村子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氣中。接着我出示琦君的原文中描寫“吃花”的句子,讓孩子感受食桂花的樂趣。

最後是母親的思鄉情的感悟和昇華。首先抓母親為什麼會説“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讓孩子們感受母親對故鄉桂花的情有獨鍾。接着進行拓展,母親還會説——的再好,也比不得——。讓孩子懂得故鄉好,思鄉情。接着我通過古詩文中描寫月亮詩歌的拓展來,讓孩子們明白,只是同樣的物品,為什麼人們會有這樣的説法呢?最後我出示余光中的《鄉愁》讓孩子感受思鄉情,故鄉意。

這節課獲得了大家的一直好評,但是我心中明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還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比如我利用希沃白板上課,課前掩飾課件的時候,把關於“撿”和“揀”的同義字區別的內容拖到應該放的位置,結果忘記返回了,可是我因為當時沒有多想,又因為時間的關係,所以導致我在這一環節出現了失誤。

關注孩子不夠全面,坐在進門的張哲一同學居然睡着了,可是我一開始沒有看到,還是坐在其旁邊的校長髮現他睡得正香,我發現之後,喊醒他啦。

備課還是不夠充分,寧可的“寧”是多音字,我當時居然讀錯了,感覺很遺憾。後來還是孩子讀對了,我進行了糾正。

每上一節課對自己都是一種歷練,雖然上過無數的公開課,但是還是有點緊張。我從夜裏的失眠,到不斷地做夢,都可以看到自己焦灼的神經。也許是因為昨天的一位同事大聲地告訴我:“你的課,我讓我們辦公室所有人都要調課前去聽課……”的原因吧,同事的重視對自己是一種無形的壓力,不過這樣也好,讓我不懈努力,挑戰自己。

最新部編版《桂花雨》教學反思15

《桂花雨》是一篇充滿着濃濃鄉情的優美散文,文章緊扣“小時侯,我最喜歡桂花。”這句,以童年時代的眼光展開敍述,以“桂花香”為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學生讀後,很容易產生強烈的共鳴。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驗搖花的樂趣,難點是體會作者對故鄉桂花的懷念。

在讀通讀順課文時,我要求學生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小時侯,我最喜歡桂花。”的原因,學生帶着問題讀懂了作者最喜歡桂花的原因是因為桂花香味迷人,讓學生聯繫已有的生活體驗有感情朗讀,學生從朗讀中如真地聞到桂花香。在介紹桂花的“香”這一特點時,孩子們都找到了“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説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這一句話。我引導學生經過品讀感悟語言文字,學生經過品讀感悟,能經過“前後左右十幾家鄰居”“香飄十里”重點詞句體會桂花香得遠;經過“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與“全都浸在桂花香裏”的換句式訓練,讓學生經過自主的比較,體會詞語的含義,學生懂得相同的意思不一樣的表達,感情深厚可不一樣,指導並幫忙學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語言。

在體會“搖花樂”時,“纏”字寫出了作者急切心境,“使勁”、“喊”寫出了搖桂花的歡樂,同時反映出他對桂花的喜愛。我試圖用回憶生活、聯繫生活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體會詞語包含的情感。講“纏“字的時候,我讓孩子們回憶生活中類似“纏”父母的情景。之後用同桌分主角讀和師生分主角讀的方式來引導。最終能夠搖桂花了,這可把“我”樂壞了,我怎樣樂壞了,學生入情境朗讀,讀好詞語“使勁”,讓孩子們站起來加上動作搖一搖。學生從使盡地搖到動情地讀,真的感受到搖桂花的樂趣。當桂花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經過個人讀、小組讀、團體讀等方式體會如雨般的桂花飄落的美麗情景。

課文最終我試圖經過母親心思的討論,母親話語的品讀,以及課外補充填空訓練來加深學生對母親話語的理解,更加深刻地體會文章表達的作者對故鄉桂花的懷念。

這篇文章的教學主要經過多種形式地有感情朗讀,品詞、品句、品段,讀中悟語、讀中悟情,基本上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另外,我還鼓勵學生摘抄課文精美的詞句,從而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