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狐假虎威》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91W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狐假虎威》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狐假虎威》教學反思

《狐假虎威》教學反思1

《狐假虎威》是一篇家喻户曉的成語故事。通過狡猾的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事,來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來欺壓別人的事。其中字詞的掌握以及老虎和狐狸的對話部分是重點,而瞭解總結出“狐假虎威”的含義是難點。因此,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根據課文的要求,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如下:

一、創設情景,以演促讀。

通過多種朗讀形式,激發學生讀的興趣。在朗讀中不光要求學生的朗讀貌似,而且更要求神似。需要學生不僅會讀課文中的對話,而且要學會聯繫上下文揣摩課文中人物的心情。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角色,瞭解課文內容,在指導學生認真預習,熟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概內容的基礎上,引領學生深入體會重點字詞,仔細揣摩老虎和狐狸的內心,然後通過朗讀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如:引導學生讀句子“狐狸神氣活現,搖頭擺尾;老虎半信半疑,東張西望。”我先讓學生理解“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四個詞語的意思。再讓學生自己自由讀,個別指名讀之後,讓學生自己把句子演出來,看看是不是把這句句子讀懂了。先讓學生自己試着邊讀邊演,再讓同桌之間進行進行合作表演。通過創設情景、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讀懂了句子,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在指導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時,提示小朋友讀的時候注意旁白部分,幫助學生運用動作、面部表情進行朗讀表演,初步掌握朗讀技巧,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瞭解課文內容,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朗讀和表演中有所得、有所學、有所感、有所悟。

二、巧妙設問,理解成語

學完第八自然段進行提問:“百獸為什麼納悶呢?它們在想什麼?”“它們又為什麼撒腿就跑呢?”“它們到底怕的是誰?”這一系列問題,是幫助學生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的關鍵。就像一個坡度,讓學生一點一點,不知不覺走上去,慢慢領悟“假”是什麼意思?“威”又是什麼意思?通過這樣的一問一答的形式,逐步揭示“狐假虎威”這個成語的意思,突破了這篇課文的難點。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要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圍繞教學目標突出重點,抓住字詞理解突破難點,引領學生自覺、自主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就是教學語文的最好方法。當然,每一次的教學總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課堂上往往為完成預設的教學過程,會忽視一些孩子的回答,或者是一些困難學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還需時時關注每一位學生,每一個回答,真正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狐假虎威》教學反思2

《狐假虎威》是一篇成語故事,屬於傳統教材。講的是一隻狐狸藉助老虎的威風嚇跑森林中百獸的經過,説明了實際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樣,藉助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他們自己根本就沒有什麼本事,也啟發我們看問題要看實質,不能被表面現象矇住了自己的視線。課文對於狐狸和老虎的情態描寫,形象生動,十分逼真。如寫狐狸被老虎逮住後“眼珠子骨碌一轉”,馬上想出一個壞點子,並且“扯着嗓子”發出反問,顯示了狐狸的狡猾。再如“搖頭擺尾”、“神氣活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的情態都讓人感到呼之欲出,躍然紙上。

由於課文的語言非常生動形象,適合學生朗讀和表演,所以在教學中我着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體現以“趣”引路的語文課堂,以分角色朗讀、配合動作讀、合作表演等手段來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努力讓課堂洋溢情趣、生趣,並充滿活力。

《狐假虎威》中狐狸是“狡猾”還是“聰明”一直是學生爭論的話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我教學本課時,我讓學生反覆朗讀,並結合實際生活,教育學生看問題要全面,在我們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一樣,自己沒有什麼真本事,就是利用別人的威風來嚇唬人的,但另一面也要學習狐狸這種碰到緊急情況,不慌張,靈活應變的能力。語文學科飽含着人文性,只有真正做到既傳授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又塑造健康人格,才能使學生的語文能力真正得到提高,在本課的教學中,對狐狸的正確看法和認識,正是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我想,只有這樣,才能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才能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

《狐假虎威》教學反思3

一、注重朗讀訓練

要提高閲讀教學的效果,就必須加強讀書訓練。我在初讀時,就提出讀書要求,眼到、手到、心到。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理解了課文意思後,必須把課文讀流利、讀出感情。

二、理解詞語形式多樣

語言是反映客觀事物的,讓學生真正理解語言,除了讀一讀、聽一聽、想一想,還應動一動。我在教學第一段時,我安排學生演一演,師當“旁白”,找了兩個學生當“演員”,其餘學生當“導演”,在較有興趣的導與演中,學生理解了詞語意思,還激發其想象力,如身臨其境,激起讀書興趣。

三、重視語言積累運用

通過熟讀,複述課文儲備語言材料,培養語感,注意進行轉換遷移的練習,使消極詞彙不斷地轉換為積極詞彙。學生通過理解課文,狐假虎威意為狐狸藉着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再深入分析狐狸的心理行為,發現狐狸其實聰明又機智。在遇到危險時,為了保護自己,不妨也做一回聰明的狐狸。教學反思《《狐假虎威》教學反思》一文

《狐假虎威》教學反思4

前段時間執教了《狐假虎威》一課。上完課,發現對狐狸的定位問題,究竟是狡猾還是聰明還是有點困惑。上網查閲同行們的意見,發現了“欣賞小雨”的博文,很是贊同陳老師的觀點與想法。

(有人提出,狐狸是聰明的,因為當它遇到危險的時候能夠想辦法自救。

我認為,語文教學要教會學生在品析文字的過程中感悟作者的寫作意圖。而該課作者的立足顯然是狡猾。因為課文第二自然段開頭就有一個很重要的詞語——狡猾。我想這個詞語就為我們定下了文本正確的價值取向。

再細細品讀這課,發現有兩個地方我們非常熟悉:“眼珠子骨碌一轉”、“搖了搖尾巴”。這就讓我們不由自主地想到學過的《狐狸和烏鴉》。因為其中也曾經出現過“眼珠一轉”、“搖搖尾巴”。我個人認為,在《狐假虎威》中再用類似的詞語絕非偶然,而是為了突顯了教材之間的內在聯繫,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和體驗,引導他們更好地走進新教材。

因此我在教學時,不僅再現《狐狸和烏鴉》該課教材,還用紅線劃出這2個地方。這樣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引領學生回憶、比較,讓學生體會這些狡詐、做作的神態是狐狸慣用的伎倆。

説到這裏,就想到關於感情色彩的“褒義詞”和“貶義詞”了。“老奸巨滑”和“足智多謀”就是最好的證明,為什麼説到諸葛亮就是足智多謀呢?為什麼説到曹操就是老奸巨滑呢?如果讓曹操寫作的話,諸葛亮還可能和“足智多謀”沾上邊嗎?所以作者的立足點決定了文章的價值取向。

所以再來看課文,想一想,為什麼作者用“眼珠子骨碌一轉”、“扯着嗓子”、“搖了搖尾巴”、“神氣活現”、“搖頭擺尾”等詞語,這些詞語明顯就是帶有貶義的意思。所以我在教學時,緊緊扣住這個詞語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涵,讓學生體會狐狸裝腔作勢,非常狡猾。

當然,如果當孩子在遇到危險時,為了保護自己,確實是可以學學課文中的狐狸。但是就課文本身來説,就作者寫作意圖來説,我想在學習《狐假虎威》這課時還是應該引導學生通過品析文字來體悟狐狸是狡猾的,而非聰明。

寫到這裏,突然迸出一個想法,可以讓孩子站在狐狸的角度上,以狐狸是聰明的這個立意來改寫《狐假虎威》。這樣,孩子在改寫過程中,會發現中國語言文字的精妙之處,同樣的故事,由於作者的不同立意,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引自“欣賞小雨”

《狐假虎威》教學反思5

聽完湛校長對我本節課的點評和指導之後,我最大的一個感受是自己目前的能力與想要達到的教學效果之間還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還需要多思考,多反思。除此之外,從湛校長的點評中,我還學到了以下幾點:

1、深入瞭解學情。如在導入環節,我以“同學們對狐狸和老虎有什麼印象”這個問題導入,由於課前讓學生進行了預習,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都是根據本課內容來回答,大都回答狐狸很狡猾,老虎較愚蠢。這種印象其實是我們人為的賦予它們的印象,跟這些動物的實際情況不符。如果學生由此對狐狸和老虎形成了這樣的印象,深究一點的話就是對學生的價值觀造成了錯誤的影響,這是極不應該的。因此作為老師一定要在各個方面都慎重。

2、注意細節和方法。在教學生讀生字這個環節,我應該再仔細一些,多想想一些組詞是否符合學情,以免出現學生都不會讀某個字的情況。應該把所有的字詞都註上音。在教多音字這個環節,應該結合詞意來幫助學生區分字的讀音,而不是隻單純的教讀音。在寫字方面,我應該多觀察字的細節,做到每一筆都寫到位,給學生做正確的示範。同時,多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如利用同桌之間互相檢查等方法,讓學生把字寫到位。

3、在教學課文環節,理清思路,找準重點。針對每一部分內容設計好相應的問題,切勿雜論的提問問題。如本節課的重點可放在狐狸和老虎的對話上。教學這一部分,首先課件出示對話,讓學生明白兩隻動物當時的心理;其次,讓學生帶着動作來朗讀;最後,同桌互讀,互演。找學生上台展示。

4、對學生的引導和評價要自然、多樣。有時自己的引導和評價太過於生硬和單調。聽了湛校長的對學生的那些引導和評價語,覺得特別的生動和自然。在這一點上我還需要多下功夫。

總之,接下來,繼續多思考,多找策略。

《狐假虎威》教學反思6

《狐假虎威》是一篇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寓言故事。講的是一隻狐狸藉助老虎的威風嚇跑森林中百獸的經過,説明了實際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樣,藉助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他們自己根本就沒有什麼本事。課文的語言非常生動形象,適合學生朗讀和表演,所以在教學中我着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體現以“趣”引路的語文課堂,以分角色朗讀、配合動作讀、合作表演等手段來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努力讓課堂洋溢情趣、生趣,並充滿活力。

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説樂學的效果最佳,樂學是治學的最高境界。“親其師而近其道”講的是要創建民主、和諧的課堂。因此,在這節課上我努力創設輕鬆、愉悦、和諧的教學情境和氛圍,使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因此在《狐假虎威》的教學設計上我是這樣處理的:

一、點燃激情。

一節課的成功與否,除了課前的精心備課,課堂上的穩定發揮,師生、生生之間良好的互動配合之外,最為重要的就是,孩子們是否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課堂中去。那麼首先就是要點燃孩子們學習的激情、求知的激情,而老師的情緒無疑是孩子們的一針“強心劑”。所以,在我的課堂上我會用我的語言、神態、動作最大限度的去點燃孩子們的激情。

二、注重朗讀訓練 。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讀書對於孩子們理解課文內容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因此,要提高閲讀教學的效果,就必須加強讀書訓練。所以,在課堂上設計了形式多樣的練讀,並且明確提出讀書要求,眼到、手到、心到。在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理解了課文意思後,必須把課文讀出感情,讀出自己的理解……

三、抓住重點詞語進行感悟。

課文對於狐狸和老虎動作、神態的描寫,形象生動,十分逼真,所以對於重點詞語的理解是學生準確把握“主人公”內心變化的關鍵所在。如寫狐狸被老虎逮住後“眼珠子骨碌一轉”,馬上想出一個壞點子,並且“扯着嗓子”發出反問等等一些動作,顯示了狐狸的狡猾。再如“搖頭擺尾”、“神氣活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的情態都讓人感到它們的形象呼之欲出,躍然紙上。

四、形象、生動的板書設計:

老師的引,學生的讀、感悟、生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這往往是一節課上大家很關注的一些方面,除此以外,我認為,板書的設計也同樣值得關注。低年級的學生理解事物非常的直觀,因此,在板書上也一定要有直觀的,引起學生興趣的“亮點”,所以在課前我準備了卡通動物的圖像,聲、情、畫並茂,孩子們甚是喜歡。

五、心與心的閲讀評價。

在課堂上,學生讀完書後我們都要進行簡單的評價,或老師評價,或學生評價,其實在平時我們更注重的是孩子們評價的語言是否真實、到位,但很多時候,評完了也就算了,這樣不痛不癢的評價或許對於讀書的孩子來説沒有多大的用處。所以,在這節課上再讓學生評價讀書的時候,我都會讓他們互相注視對方的眼睛,“眼睛是人類心靈的窗户”,我相信,眼神的交流加上真誠的評價,孩子的內心會真正的受到震動。讀書的同學感受到了真誠的意見或讚揚,評價的學生更是會珍視每一次自己的評價語言。

六、努力做到“兩個結合”。

1、讀與思的結合。在教學實踐中,我注意把讀書與思考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如:在默讀第一自然段的時候,讓學生邊讀邊想:第一段講了一件什麼事。在學習7-8自然段時,指名朗讀,其他學生邊讀邊用筆劃出描寫狐狸、老虎不同神態、動作的詞語。

2、讀與演相結合。情境表演是兒童最受歡迎的表現形式。小學低年級的課文大多是聲情並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教學7-8自然段中,設計了學生表演課文片斷的環節,學生把狐狸的狡猾,老虎的愚笨,百獸由納悶到嚇跑表演得活靈活現,維妙維肖,這也就反映出學生已經把課文內容讀懂了。

除此以外,這節課也有值得我深思的地方。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是:你想對狐狸和老虎分別説些什麼?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狐狸或老虎呢?在上課以前,我其實想過孩子們有可能回答的答案,希望孩子除了能説出狐假虎威的本意(不能借助別人強大的力量欺負弱小者),更希望孩子能有自己個性化的理解,學習狐狸的聰明和機靈。正是由於自己的這種預設,所以當有孩子説出要學習狐狸聰明時我就草草地對孩子們的理解進行了總結。

其實,問題的答案還會有很多,因為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朗讀,肯定會有自己個性化的理解,因為“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哈姆雷特。”我相信,如果,我能更大膽的讓孩子們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那麼生成的精彩會有更多,智慧的火花也將會更加的絢麗多姿。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更加地注意課堂上的生成,珍視每一位孩子的獨特感受,讓學生大膽地,暢快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狐假虎威》教學反思7

本文字詞的掌握以及老虎和狐狸的對話部分是重點,而瞭解總結出“狐假虎威”的含義是難點。因此,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根據課文的要求,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特地注意以下幾點設計:

創設情景,讓學生進行表演。

在指導學生朗讀第2節時,提示小朋友讀的時候注意旁白部分,幫助學生運用動作、面部表情進行朗讀表演,初步掌握朗讀技巧,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瞭解課文內容。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朗讀和表演中有所得、有所學、有所感、有所悟。

又如在引導學生讀句子“狐狸神氣活現,搖頭擺尾;老虎半信半疑,東張西望。”我先讓學生理解“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四個詞語的意思。再讓學生自己自由讀,個別指名讀之後,讓學生自己把句子演出來,看看是不是把這句句子讀懂了。先讓學生自己試着邊讀邊演,再讓同桌之間進行合作表演。通過創設情景、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讀懂句子,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巧妙設計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成語的含義。

圍繞第8節進行提問。“百獸為什麼納悶呢?它們在想什麼?”“它們又為什麼撒腿就跑呢?”“它們到底怕的是誰?”這一系列問題,是幫助學生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的關鍵。就像一個坡度,讓學生一點一點,不知不覺走上去,慢慢領悟“假”是什麼意思?“威”又是什麼意思?通過這樣的一問一答的形式,逐步揭示“狐假虎威”這個成語的意思,突破這篇課文的難點。

《狐假虎威》教學反思8

《狐假虎威》是一篇家喻户曉的成語故事。通過狡猾的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事,來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來欺壓別人的事。其中字詞的掌握以及老虎和狐狸的對話部分是重點,而瞭解總結出“狐假虎威”的含義是難點。因此,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根據課文的要求,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教學特點設計如下:

第一部分,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學生字、詞。

經過一年的學習,學生已經具有很強的自學生字的能力,學生擁有熟練查閲字典的能力和極強的閲讀能力,對於字詞已經無 須 老師一一來講解了。對於生字的教學,則放棄原先的統一教。代之是充分發揮學生自學能力,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課前我精心設計了預習練習,佈置學生認真預習本課生字,課上讓學生四人小組一起學習,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聽取尊重他人的見解,幫助有困難的學生,成為為完成同一學習任務作出努力的合作伙伴。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由小組長帶領,依靠大家的力量,運用各種方法來識記生字。既突破了教學重點,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運用學習工具能力,質疑和解疑的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第二部分,創設情景,讓學生進行表演。

通過多種朗讀形式,激發學生讀的興趣。在朗讀中不光要求學生的朗讀貌似,而且更要求神似。需要學生不僅會讀課文中的對話,而且要學會聯繫上下文揣摩課文中人物的心情。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角色,瞭解課文內容,我又指導學生認真預習,熟讀課文,瞭解了課文的大概內容。課堂上,再 通過 老師的主導作用引領學生深入體會重點字詞,仔細揣摩老虎和狐狸的內心,然後通過朗讀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如:引導學生讀句子“狐狸神氣活現,搖頭擺尾;老虎半信半疑,東張西望。”我先讓學生理解“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四個詞語的意思。再讓學生自己自由讀,個別指名讀之後,讓學生自己把句子演出來,看看是不是把這句句子讀懂了。先讓學生自己試着邊讀邊演,再讓同桌之間進行進行合作表演。通過創設情景、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讀懂了句子,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

在指導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時,提示小朋友讀的時候注意旁白部分,幫助學生運用動作、面部表情進行朗讀表演,初步掌握朗讀技巧,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瞭解課文內容,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朗讀和表演中有所得、有所學、有所感、有所悟。

第三部分:巧妙設計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成語的含義。

圍繞第八自然段進行提問:“百獸為什麼納悶呢?它們在想什麼?”“它們又為什麼撒腿就跑呢?”“它們到底怕的是誰?”這一系列問題,是幫助學生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的關鍵。就像一個坡度,讓學生一點一點,不知不覺走上去,慢慢領悟“假”是什麼意思?“威”又是什麼意思?通過這樣的一問一答的形式,逐步揭示“狐假虎威”這個成語的意思,突破了這篇課文的難點。

整個課堂使用了參與教學、合作教學、興趣教學、自主教學、活動教學和媒體教學等策略,運用了分組學習、個別指導、五官體驗、嘗試、鼓勵、活用資源、實踐表演等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把課文內容形象、生動地再現了出來。“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要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圍繞教學目標突重點,抓住字詞理解破難點,引領學生自覺、自主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就是教學語文的最好方法。當然,每一次的教學總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課堂上往往為完成預設的教學過程,會忽視一些孩子的回答,或者是一些困難學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還需時時關注每一位學生,每一個回答,真正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狐假虎威》教學反思9

《狐假虎威》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隻狐狸借老虎的威風嚇跑了森林中的百獸。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有些人藉着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自己並沒有本事。寓言諷刺了仗勢欺人者的奸詐狡猾。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中所含的意義,以及狐狸的狡猾,我在授課中運用了以下兩點:

一、緊扣字,把握課文。

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所以,我在教學中緊緊扣住“假”字,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想狐狸怎樣“假”老虎的威風?用了哪些手段?有什麼結果?然後再一起交流、感悟文中形象。學生通過讀讀想想,抓住了“扯着嗓子、骨碌一轉、神氣活現”等體會到了狐狸狡詐、做作的神態。

二、指導朗讀,以讀促悟

在講讀課文的時候,我充分利用朗讀,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在讀熟和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我先讓學生以小導演的身份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哪些內容可以表演,教師在交流的基礎上加以提示,讓學生進一步走進人物,然後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表演。在表演中加深了對人物形象的理解。

《狐假虎威》教後反思:

《狐假虎威》是一篇成語故事,講的是一隻狐狸藉助老虎的威風嚇跑森林中百獸的經過,説明了實際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樣,藉助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他們自己根本就沒有什麼本事,也啟發我們看問題要看實質,不能被表面現象矇住了自己的視線。課文對於狐狸和老虎的情態描寫,形象生動,十分逼真。如寫狐狸被老虎逮住後“眼珠子骨碌一轉”,馬上想出一個壞點子,並且“扯着嗓子”發出反問,顯示了狐狸的狡猾。再如“搖頭擺尾”、“神氣活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的情態都讓人感到呼之欲出,躍然紙上。

教學中,我着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體現以“趣”引路的語文課堂,首先,我準備了精美的課件,先讓學生看一看狐假虎威的動畫片,讓他們對人物形象有個大體的瞭解,再展開教學。課文的內容較為淺顯,很容易理解,所以我把時間大多放在朗讀上,以讀促理解。我採用了分角色朗讀,配合動作讀、合作表演等手段來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努力讓課堂洋溢情趣、生趣,並充滿活力。孩子們的確非常感興趣,學着狐狸的樣子來説話,通過朗讀表現出狐狸那種狡猾的樣子。

通過表演來體會搖頭擺尾,神氣活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大搖大擺這些成語的意思,孩子們在表演的過程中自然走進了故事,讀好了課文,理解了課文所揭示的道理。

《狐假虎威》教學反思10

學生獨學完成後,我採取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訓練,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書中重點句子,最後讓學生進行小對子交流,比賽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説説狡猾的狐狸是如何藉着老虎的威風把動物們嚇跑的。這樣以讀促思,在讀書中感悟,學生的思維異常活躍。

二、讀與説的有機結合。“讀”是對信息的輸入,而“説”應該是對信息的輸出了,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把讀與説結合起來,並加強訓練。低年級學生思維活躍,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我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小組長的作用,組織小組成員討論狐狸是狡猾還是聰明,學生討論激烈,各自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引導學生進行説話練習。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讀與演相結合。情境表演是兒童最受歡迎的表現形式。小學低年級的課文大多是聲情並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化抽 象為形象,化難為易。展示提升環節,我設計了學生表演課文的環節,學生把狐狸的狡猾,老虎的愚笨表演得活靈活現,維妙維肖,這也就反映出學生已經把課文內容讀懂了。

課堂上,學生雖然能夠較好地完成導學案上的學習目標。但個別學生在獨學時,對詞語的理解掌握得不是很好,不能流利地説出詞語在文中的意思。展示時,每組都有膽子小的學生,他們不能很好的發揮自己的表演才能。在今後的教學中,還有關注那些不善表達和膽怯的學生,培養他們的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在新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當老師容易,當好老師就不容易了,上課很簡單,但要上好高效課堂就不簡單了。影響課堂的因素很多,為了使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能更有效直至高效,還不僅僅要以模式和理論作指導,更需要不斷探索。

《狐假虎威》教學反思11

狐假虎威是一篇成語故事,指的是自己本身並沒有什麼本事,卻藉助別人的能耐嚇唬其它人。這是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因此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我結合了二年級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和課標中該學段的目標進行設計。

一、設計思路

(一)隨文識字

因為是二年級上冊的課文,所以在教學目標上首先就要明確,要通過這篇課文實現識字教學。所以在這二十分鐘的課程裏,我結合詞語“神氣活現”處理了“神”和“活”兩個字。在處理“神”這個字的時候,先是觀察這個字的結構,然後區分偏旁“示字旁”和“衣字旁”。通過講解“衣字旁”的特點,再來講解“神”的字義。然後在組詞的過程中,瞭解這個字更多的意思。

(二)以讀代講

這篇課文中有很多四字詞語,包括“半信半疑”、“東張西望”、“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大搖大擺”。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通過表演朗讀的方式,來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然後通過師生配合讀、齊讀、自己讀等多種方式理解課文內容。

(三)讀寫結合

在本節課的最後,我讓孩子發揮想象,這一次狐狸通過他的聰明才智,成功的欺騙了老虎,可是如果過了幾天,老虎和狐狸又見面了,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孩子們在學習課文課文後,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礎,接着在情境中展開想象,先自由的表達,激活孩子的思維,然後在落在筆上,做到讀寫結合。

二、存在問題

1.詞語的處理不夠細膩。在這節課我重點處理了“神氣活現”這個詞語,但是在解釋這個詞語的時候,我是出示了這個詞的概念,神氣:因為某種優越條件而感到得意和傲慢的樣子。其實這種處理,學生並不能很好的理解這個詞,因為學生對得意和傲慢這兩個詞的處理也有障礙。所以王校長提出了可以不出示詞語概念,而是通過品味此時狐狸的心理特點的方式,來不斷的都課文,將朗讀、理解、品詞三者結合在一起。這樣才是真正的遵從了孩子的心理髮展特點。

2.課文整體感覺散亂。這二十分鐘內,我主要講授了七八九三個自然段,是以一段一段按照順序推進的方式。但是在評課時,王校長提出了可以用“借”這個字為頭,通過“借什麼”、“怎麼借”這兩個大問題進行推進,在這兩個大問題下,不斷的進行追問,然後在這過程中處理生字。

三、收穫與成長

這是來到這個學校,參加的第三個毓秀杯比賽,每一次的比賽都會讓我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對學情的掌握有一個新的認識。誠然,磨課備課的過程非常辛苦,不斷的查閲資料,設計、推翻然後再設計,再更改。在這個過程中,發現自身的很多不足,比如這學期在準備《葡萄溝》和《狐假虎威》這兩篇課文時候,對如何處理詞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常思常新,在不斷的`思考和反思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狐假虎威》教學反思12

這個故事形象生動,適合孩子們表演,在組織課上,我就儘可能多的創設情景,讓學生進行表演。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孩子的朗讀特別重要,特別是多種朗讀形式,激發學生讀的興趣。在朗讀中不光要求學生的朗讀貌似,而且更要求神似。需要學生不僅會讀課文中的對話,而且要學會聯繫上下文揣摩課文中人物的心情。幫助學生更好的進入角色,瞭解課文內容。老師則起指導作用。如:引導學生讀句子“狐狸神氣活現,搖頭擺尾;老虎半信半疑,東張西望。”我先讓學生理解“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四個詞語的意思。再讓學生自己自由讀,個別指名讀之後,讓學生自己把句子演出來,看看是不是把這句句子讀懂了。先讓學生自己試着邊讀邊演,再讓同桌之間進行合作表演,進一步讀讀懂句子,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這是值得深思熟慮的地方。

《狐假虎威》教學反思13

《狐假虎威》講的是一隻狐狸藉助老虎的威風嚇跑森林中百獸的經過,説明了實際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樣,藉助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他們自己根本就沒有什麼本事,也啟發我們看問題要看實質,不能被表面現象矇住了自己的視線。由於課文的語言非常生動形象,適合學生朗讀和表演,所以在教學時力求做到幾點:

一、巧設問題,理解成語的含義

在教學第8段時,我圍繞:“百獸為什麼納悶呢?它們在想什麼?”“它們又為什麼撒腿就跑呢?”“它們到底怕的是誰?”這些問題。通過“採訪”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讓學生一步一步,慢慢領悟“假”是什麼意思?“威”又是什麼意思?通過這樣的一問一答和輕鬆的“採訪”形式,逐步揭示“狐假虎威”這個成語的意思,既突破了教學難點,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運用學習工具能力,質疑和解疑的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二、分角色表演,加強課文內容理解

在教學中着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分角色朗讀、配合動作讀、開火車讀等手段來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努力讓課堂洋溢情趣、生趣,並充滿活力。文中對狐狸和老虎的情態描寫,形象生動,十分逼真。如寫狐狸被老虎逮住後“眼珠子骨碌一轉”,馬上想出一個壞點子,並且“扯着嗓子”發出反問,顯示了狐狸的狡猾。引導學生讀句子“狐狸神氣活現,搖頭擺尾;老虎半信半疑,東張西望。”我先讓學生理解“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四個詞語的意思。讓學生自己把句子演出來。通過創設情景、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讀懂句子,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三、抓住課堂生成

《狐假虎威》中狐狸是“狡猾”還是“聰明”?引導學生討論。在教學時,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談看法,教育學生看問題要全面,在我們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一樣,自己沒有什麼真本事,就是利用別人的威風來嚇唬人的,但另一面也要學習狐狸這種碰到緊急情況,不慌張,靈活應變的能力。在本課的教學中,對狐狸的正確看法和認識,正是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我想,只有這樣,才能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才能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

不足之處:1.學生表演時,表演不到位,通過引導,表演就比較到位。2.對於狐狸的做法,學生的意見也不盡相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狐假虎威》教學反思14

《狐假虎威》是一篇成語故事,講的是一隻狐狸藉助老虎的威風嚇跑森林中百獸的經過。説明了實際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樣,藉助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他們自己根本就沒有什麼本事,也啟發我們看問題要看實質,不能被表面現象矇住了自己的視線。課文對於狐狸和老虎的情態描寫,形象生動,十分逼真。

教學當中注重對學生的朗讀指導,“狐假虎威”這個詞的講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通過讀、導、演、評,很好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在講讀課文的時候,充分利用朗讀,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藉助課文裏的插圖看圖説話,實質是一個引導學生聽、説、讀、寫的一個語文學習過程。

在教學設計上,由於課文的語言非常生動形象,適合學生朗讀和表演。所以在教學中着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體現以“趣”引路的語文課堂,以分角色朗讀、配合動作讀、合作表演等手段來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努力讓課堂洋溢情趣、生趣,並充滿活力。首先,我在設計教案時比較注重體現以下的教學理念:

以閲讀為本位的語文課堂實踐活動。在教學中,我試圖讓學生自由地充分地對課文重要語句進行多種形式的閲讀,通過讀來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知,培養學生敏鋭的語感,並整體地從字裏行間內含的意藴進行感受、領悟和品味。

其次,在教學當中主要把握以下幾點:

一、注重朗讀訓練

要提高閲讀教學的效果,就必須加強讀書訓練。我在初讀時,就提出讀書要求,眼到、手到、心到。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理解了課文意思後,必須把課文讀流利、讀出感情。

二、理解詞語形式多樣

語言是反映客觀事物的,讓學生真正理解語言,除了讀一讀、聽一聽、想一想,還應動一動。我在教學第八段時,我安排學生帶頭飾演一演,找了四位

“小演員”,其餘學生當“導演”,在較有興趣的導演中,學生理解了詞語意思,還激發其想象力,如身臨其境,激起讀書興趣。

其實,這篇課文很多學生都早已耳熟能詳,對故事的情節我大可不必再花太多的時間去理解分析,而應該把教學目標落實到我自己所定的“讀一讀”,“演一演”上,抓住文中特別關鍵的詞句指導學生來演好,同時又通過表演來促進和加深學生對課文語言的品味和感悟。

《狐假虎威》教學反思15

《狐假虎威》是小學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單元的訓練重點仍舊是“讀課文了解內容”。《狐假虎威》是一個成語故事。故事記敍了一隻狐狸被兇猛的老虎逮住了,狡猾的狐狸靈機一動,告訴老虎自己是老天爺派來管百獸的。它見老虎不相信,還帶着老虎在百獸面前走了一趟,小動物們見了老虎嚇得紛紛逃跑了。兇惡的老虎上當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樣,藉着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他們自己根本沒有什麼本事。課文通過語言、動作、神態描寫,把狐狸的狡猾,老虎的愚蠢刻畫得生動、形象。

根據以上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借助漢語拼音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本課10個生字,在理解的基礎上積累“納悶、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大搖大擺、狐假虎威”等詞語。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並記憶五個生字。知道“狐假虎威”的含義,積累描寫神態的詞語。

過程與方法:

通過課題質疑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和關鍵詞語,能夠結合角色的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以填空的形式掌握課文的大意,能對課文的內容或情節表達自己的看法。

情感與態度:

懂得“狐假虎威”的含義,知道向狐狸那樣借被人的威風是不對的;同時在區分“狡猾”和“聰明”的基礎上,對狐狸的言行進行客觀的評價。

上了一個階段的低年級教材後,發現了一個比較矛盾的問題:新教材所選的課文素材都很好,藴含着很多的語言文字訓練點,但是教時的安排又特別的緊湊,常常是覺得講得意猶未盡但是時間已經用完了。怎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專注最重要的內容,給學生最紮實的訓練的同時兼顧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成為放在我面前亟待解決的重中之重。

根據上述情況,在教學這一課時,我設計教學伊始,通過“談談你讀過的童話故事中出現的老虎或狐狸,並説説它們給你留下的印象”談話激趣引出課題《狐假虎威》,在揭示課題後,便讓學生快速自讀課文,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找出文中能直接告訴狐假虎威意思的句子,並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在課題和句子之間建立有效構建,這樣既鍛鍊了學生按要求劃句的能力,也讓學生先從字面上瞭解狐假虎威的意思,即狡猾的狐狸藉着老虎的威風嚇跑了百獸。緊接着就以質疑的方法引領學生再深入讀課文,三個問題“狐狸為什麼要借威風?”、“狐狸是怎樣借威風的?”、“狐狸借威風的結果怎樣?”成為之後學習課文的主線。這一設計,幫助學生較好的在短時間內對全文有了一個清晰的線索,為之後的學習定下了基調。

為了讓學生通過讀文體會狐狸的狡猾,我抓住了狐狸和老虎的對話內容,以及老虎對狐狸的話所做出的不同反應,讓學生通過朗讀,理解,知道即使是百獸之王的老虎也被狐狸借老天爺的威風給矇住了,從而進一步體會出狐狸的狡猾,也體現出那隻老虎的愚蠢。

對於狐狸怎麼借老虎的威風嚇跑百獸,我緊緊抓住“一前一後”這個詞語,引導學生再次聯繫上下文,找到相關字“帶”,並通過説説,演演激發了孩子學習的興趣,藉助對詞語的理解,進一步體會了狐狸的狡猾。最後在學生基本瞭解課文內容後,我讓學生藉助板書內容複述課文,這樣既可以鞏固所學內容,也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也為學生積累了一些好詞,如:大搖大擺,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深信不疑等。

另外,在課文學習的結尾處我設計了一個討論的環節:狐狸藉着的老虎的威風把小動物們嚇跑了,老虎也相信的狐狸的話,沒敢吃他。你們喜歡這隻狐狸麼?為什麼?學生們在這個環節中不但談到了“我不喜歡狐狸,因為它不是憑自己的本事,而是藉着別人的威風,很狡猾。”,也談到了“我挺喜歡狐狸的,因為它在被老虎抓住,就要被吃掉的緊急關頭,很快想出了辦法,救了自己。”這樣的討論一方面幫助學生進一步領會到了課文的中心主旨,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初步引導他們能夠辯證的、全面的認識事物。

這堂課的問題是:

在已經清晰呈現了主線的情況下,有些環節還是放不下“面面俱到”的想法,讓主線在一些地方變得不夠清晰,分叉過多。另外課件製作上,對畫面的精美追求過高,卻忽略了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