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唱支最美的歌》教學反思(通用8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46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唱支最美的歌》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唱支最美的歌》教學反思(通用8篇)

《唱支最美的歌》教學反思 篇1

《唱支最美的歌》是一首優美抒情的少兒歌曲。3/8拍子。旋律優美明快,加上動感的襯詞“奧萊”,更增添了歌曲的韻味,它描繪了邊疆山寨的芭蕉林灑滿了星光,一片安謐祥和的氣氛,曲調舒展甜美,表現瞭解放軍叔叔的無比崇敬和熱愛之情!在本課的學習中要和學生一起探究理解八三拍子的含義,能按節拍規律擊拍或劃拍學唱歌曲旋律。用優美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唱支最美的歌》,表達對解放軍叔叔的無比崇敬和熱愛。

首先從聆聽回顧一首擁軍歌曲《洗衣歌》入手,鋪設歌曲教學情境,感受解放軍的無私奉獻與人民的深厚魚水情。初聽歌曲,“你想到了什麼?腦海中出現了怎麼樣的畫面?”通過語言創設情境,感受解放軍日夜巡邏的艱苦與奉獻和邊防少年對他們的崇敬和喜愛。再次聆聽歌曲並輕聲跟唱,共同探究3/8拍子的含義,感受歌曲的情緒。這個環節我請學生葫蘆絲演奏《小白船》對比感受,得出3/8拍子中速,優美,明朗的特點。第三次聽師範唱中我力求用自己的深情歌聲帶學生進入歌曲意境,並出示自學提示,通過小黑板板演劃拍找一找,唱一唱幫助學生理解3/8拍子音符時值的長短。範唱歌曲結尾時“你覺得歌曲的結尾演唱有什麼特點呢?這麼唱好聽嗎?你來試着唱一唱!”讓生感受到解放軍巡邏越走越遠漸慢漸弱rit和倚音的處理演唱的表現,體現出了孩子們內心的崇敬和對解放軍叔叔的熱愛!課後拓展環節安排了兩聲部葫蘆絲吹奏,為下節課二聲部的合作演唱埋下鋪墊。最後我引領學生“帶着對解放軍叔叔的崇敬和熱愛”在演唱中結束本課的教學。

這一節課的教學以下幾點我認為有需要改進:

1.演唱環節中還應該在多引導學生感受一些解放軍的先進事蹟,使音樂形象更加接近學生生活,有利於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解放軍這個高大威武的音樂形象,更好地演唱表現歌曲;

2.演唱方法上我偏注重了歌曲的優美性而忽視了這個班是男生比較多的一個班級,歌曲的調是G調,對於接近變聲期的孩子來説是比較高的,應該在演唱方法上再給予指導,可以用高位輕聲的方法進行指導,要讓學生體會到歌曲的韻味,來表現歌曲的美,效果就會大不一樣了。

3.語言功底確實有待繼續向其他學科教師學習,畢竟是小學教師,即便是專業的知識也需要我們化解為最淺顯的道理使學生明白,易於接受。結合教學設計就是要精練自學提示,提出問題要有趣味性和針對性,體現出學生合作的必要性,解決歌曲突出重點,難點點撥能恰倒好處。

教學不只是一節課這麼簡單,平時的積累,課後的反思,聽評課的總結都是課堂的有效展示,教學中的深研教材,教學思路的指引,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依然是我和大家繼續努力的方向,我們種下希望的種子,一定會收穫滿載的果實!

《唱支最美的歌》教學反思 篇2

本課是一年級的一節歌表演課,由於歌曲中出現了樂理知識(強、弱),所以本課的教學內容為:1、音樂活動:聲音的強弱2、學唱歌曲《小動物唱歌》,並創編歌詞進行表演。

本課的教學設計,通過聆聽《森林狂想曲》使學生自己發現大自然中各種動物的聲音,如知了、蟾蜍、青蛙、猴子等等的叫聲。再由兩隻小貓的叫聲進行對比,使學生自己發現聲音強弱的對比。老師用準確地語言,將音樂中的強、弱及其字母f、p的概念出示,再讓孩子親身體驗強和弱的對比感受,如:擊鼓、説話和拍手。這樣,通過聆聽,再感受的方法,使一年級的小學生們輕鬆地理解了強和弱。在歌曲的學唱中,學生也已可以發現強弱,並能準確地在歌曲的演唱中表現。

這節音樂課,讓一年級的小學生通過聆聽——感受——聆聽——新授歌曲——再演唱。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通過本課,牢牢的把握住了聲音的強弱。但也是由於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得在歌曲《小動物唱歌》的教學中,時間的安排和演唱的教學沒能很好的表現。學生的學習情況只能説是,會演唱歌曲了,並沒有很好的達到表演唱的效果。這個問題,其實一直在困擾着我。我想,問題肯定是出本身的教學設計及安排。音樂課應該是活潑、輕鬆的。歌曲學生大部分能夠較快地接受並學會,但樂理這些專業性的知識,是很難理解的。因此,使我總是將注意力過多的放在知識的教學中,沒有很好的表現歌曲。所以在我將來的教學中,要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演唱及歌曲的表演唱中。在讓學生歌表演的環節中,由於我自身對舞蹈不精通,沒法給予學生很好的舞蹈動作提示,學生沒辦法很好的進行表演,這個環節顯得課堂不夠活潑。

課堂中對教學的組織,我還是不能很好的把握一年學生的心理狀態,無法很好的組織一堂有趣、生動活潑的音樂課堂。課堂對學生的評價,也是很重要的,它關係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應更多地運用激勵性評價,提高他們的音樂興趣和水平。作為音樂學科,要做到生動豐富、機智巧妙,適時適地的評價。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評價有利於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發現和發展音樂潛能建立自信,促進音樂感知,有利於學生表現力創造能力的發展。”在這方面,我只能用“你真棒”“你唱得真好聽”等簡單的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在今後的常態教學中,我要不斷訓練自己對於學生的精彩之處,如何通過老師的語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隨時給予學生評價,傳達教師對學生的愛。

《唱支最美的歌》教學反思 篇3

眾所周知,唱歌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中之重,它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這一學年中,我潛心鑽研唱歌教學的方法與途徑,積極參加教研員李老師組織的各種音樂活動,從聽課、評課中學習別人的長處,並隨時與本組教師一起共同探討研究音樂教學的體會與心得,來促進、提高自己的唱歌教學工作。反思一學年的教學實踐,我覺得自己在唱歌教學方面有了一些感悟、也積累了一些經驗,下面就具體談一談:

1、注重學生的基本功訓練。

良好的音樂基本功是唱好歌曲的前提條件。在本年度的音樂教學中,我主要從節奏和聲音兩方面對學生進行訓練。在節奏訓練方面,我根據教材內容依次給學生出示不同時值的節奏型,並按照時值的長短對其進行歸類,做到讀、寫、聽、創相結合,集體練習和個別指導相結合,課前訓練和課中的歌曲學習相結合,運用多種手段逐步提高學生的節奏感覺。同時我還深刻地認識到,唱歌教學實際上就是聲音的藝術,因此聲音訓練非常重要。我認為聲音訓練是貫穿一節課始終的,無論是開始的發聲練習,還是在歌曲學習的各個環節,只要聽到發扁的、喊唱的等需要糾正的聲音,教師就要停下來給予指導,讓學生始終用優美、統一的聲音歌唱。為了讓學生儘快掌握演唱方法,我經常提醒他們要張大嘴、輕咬字,用咬蘋果的狀態來演唱。通過一學年的不斷訓練,學生的基本功逐步增強,聲音效果越來越好。

2、從音樂要素入手感受、表現、處理歌曲。

在感受歌曲階段,聽唱法是我們在唱歌教學中普遍採用的一種方法。那麼讓學生帶着怎樣的問題一遍遍的傾聽歌曲呢?這就要從音樂要素着眼,如:歌曲的節拍是怎樣的?什麼情緒的?速度、力度上有什麼特點等等。在表現歌曲階段我激勵學生要唱出歌曲的情緒與情感,而在歌曲的處理環節,我鼓勵學生對音樂有不同的理解,突出音樂審美體驗,用最美好的聲音表現歌曲,形成教學的高潮。在這一環節中,我認為教師一定要善於啟發學生,讓學生自己對歌曲演唱的速度、力度、連音與短音等做出處理,以此來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獨特的理解力、表現力與創造能力。例如四年級歌曲《老師,節日好》的最後一個樂句“飄香的果實甜在老師的心窩”要連續演唱三遍,試想毫無變化的機械重複會是多麼單調乏味,於是我提示學生可以對其進行演唱處理,使它更具結束感。在我的啟發下,同學們紛紛説出了自己的觀點:可以在演唱力度上作漸弱處理、可以讓我們的演唱速度在最後一遍時逐步慢下來,等等。學生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嘗試演唱,參與的積極性十分強烈。

3、讓唱歌教學變得更有情趣。

《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小學音樂教學的總目標,即“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鑑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在這一目標的指引下,我在三年級音樂《我的小綿羊》一課的教學設計中重點突出了“情趣”二字,引導學生在歌曲情境中感受、理解、表現、創造,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對於二聲部的指導練習我認為還是比較成功的。

在《我的小綿羊》這首歌曲學會以後,我讓學生用輕聲高位置模仿小綿羊的叫聲,然後問道:“如果把小綿羊的叫聲加入到歌曲演唱當中可以嗎?你認為加到哪兒比較合適?”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紛紛表達出自己的觀點,有的可行有的不可行,於是按照大家的建議師生一起合作演唱,比較哪種方法或哪些方法效果比較好,哪些方法不可取,然後全班分成兩組,一組演唱歌曲,另一組適時加入小綿羊的叫聲,進行二聲部練習。孩子們學習勁頭很高,當然教學效果顯而易見。

那麼為什麼這一教學環節能夠取得良好效果呢,分析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1、情境教學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自然而親切。2、使得單調枯燥的唱歌教學變得有趣味,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3、體現了學生是主體的理念。在不同的教學班,孩子們提出的設想是不同的,我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讓他們自己去比較、去選擇、去嘗試,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4、增強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這一別有情趣的教學活動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於是他們積極思考、主動表現,與眾不同的心理鍛鍊了思維的求異性和發散性。5、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我的小綿羊》是一首單聲部歌曲,教學中我並沒有拘泥於教材,而是靈活地加入了綿羊叫聲作為第二聲部,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互相傾聽、學會用和諧的聲音演唱,從而為後面的合唱歌曲的學習做好準備。

《唱支最美的歌》教學反思 篇4

在農村小學,許多音樂課常常成了“唱歌課”,因為農村小學的音樂課往往是由其他學科的教師兼任的。在兼課老師的心目中,音樂課只要教會學生唱歌就可以了。因此,一節音樂課一唱到底,一節課唱下來,學生唱得累老師教得也累。半學期沒過,音樂課本上的歌唱完了,剩下的音樂課時間只能每次翻來覆去唱那些歌,使音樂課變得乏味,又不利於保護學生的嗓子。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主要是教師的觀念問題,許多老師把“音樂課”就叫成“唱歌課”,總以為教會學生唱歌就完成了音樂課的任務,其他的什麼也不用教;也可能與教師自身的水平有關,因為是兼課,本身懂得不多,那又怎麼去教學生呢?結果,就可能造成這種結局:幾年音樂課下來,學生只學會唱幾首歌,別的什麼也不懂或似懂非懂。

怎麼改變農村音樂課的這種狀況呢?

1、轉變觀念,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音樂課本上安排了豐富的內容:除了唱歌,還有欣賞、律動、節奏練習、音樂遊戲、樂理知識等等。教師首先要轉變音樂課就是“唱歌課”的觀念,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同時結合農村學生的實際,創造性地安排這些內容,學唱歌曲之外,給學生欣賞一些優美的曲子,做一做律動,拍一拍節奏,玩一玩音樂遊戲,學一些樂理知識,教給學生一些唱歌的技巧。在一節課裏,讓學生既動口又動耳手腳並用,又充實腦袋,那學生的積極性還會不高嗎?要做到這點的前提是教師自己要懂音樂。

2、降低難度,變視唱為模唱(哼唱)

在學唱歌曲之前,一般來説總要學唱歌譜。許多音樂教師總以為農村學生音樂素質低,不識譜,學唱歌譜就免了。其實,唱好歌譜對於唱好歌曲有很大的幫助。()但低年級學生不識譜,怎麼辦呢?那麼就讓學生跟着琴來哼唱(或模唱),有時用“嗚”的聲音、有時用“啊”的聲音、有時用“啦”的聲音,這樣對學生來説就容易多了,而且多變的聲音,也不易使學生疲勞。

3、改變形式,按節奏讀歌詞

在學唱歌曲之前,讓學生按節奏讀歌詞,這種做法對於低年級學生比較合適。一可以記住歌詞,二可以幫助學生唱準每個字的時值。具體操作時,可以先跟老師分句讀,幾遍之後再齊讀。較長較難的句子可以多讀幾遍,讓學生都記住歌詞。熟練之後還可以拍手讀,更能起到一種調節課堂氣氛的作用。

4、放寬要求,不操之過急

音樂課本上的內容對於教師來説比較簡單,但對於學生而言可能較難。這時,老師可能會這樣想:這麼簡單的動作、這麼簡單的遊戲,教了一節課,你們也不會,真笨!以後再也不搞這樣的活動了。其實,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從生疏到熟練的過程。城裏的孩子也一樣,可能農村孩子的這個過程更長些。一些低年級的學生,因為可以參加活動或遊戲,特別興奮,往往根本沒有聽清楚老師的要求,課堂上顯得一團糟。這時,可千萬不要急,亂它一會又如何呢?比如:一年級第二冊第六課有一個音樂遊戲―――接龍,剛開始做這個遊戲時,教室裏像炸開了鍋,學生到處亂跑,根本不像是在做遊戲。在第三次音樂課時又花了大半節課的時間來練習,臨近下課時總算有些像模像樣了。在以後的音樂課上做這個遊戲時學生總是特別的高興,也越做也好了。

在課堂上經常做一些遊戲、律動,學生上音課的積極性很高,一聽要做遊戲總是特別興奮。為了能參加遊戲,對於這之前的活動,總能積極地參與,聽得也特別認真。

對於農村孩子來説,音樂課不僅要讓他們學會唱歌,更要讓他們學會去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的美,享受音樂的快樂。曹衝稱象教學反思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唱支最美的歌》教學反思 篇5

《誰唱歌》這是一首輕鬆、活躍的兒童歌曲。根據一年級學生好動和心理特徵,我讓學生通過複習歌曲、遊戲、説、唱、演等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興趣,發展學生對音樂感受與鑑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在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中,每一環節緊密聯繫環環相扣,都有我的設計意圖,首先通過一首小動物唱歌,把學生帶入音樂的氛圍,然後用遊戲式的方法讓學生掌握這首歌的難點,再讓學生邊聽範唱的同時,邊感受歌曲的旋律,使學生對歌曲有初步的認識,再通過段樂的學習,學習歌曲,最後通過表演及續編歌曲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同時使課堂得到拓展,使學生的興趣得到進一步的延伸。

説説不足之處吧:我利用頭飾調動孩子的表演的積極性,如何去讓孩子拿頭飾是個問題要加以思所。還有要加強老師的板書的書寫方法,今後要多練學。

總之,在唱歌教學中,只要我們摒棄長期形成的以技能技巧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堅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唱歌教學的審美功能一定會得到發揮。教師與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與藝術情操也一定能得到發展。我們作為音樂傳播者教育者,傳播盡善盡美的音樂文化是我們的使命,我覺得這堂音樂課學生們的興趣盎然,在歌聲和笑聲中度過了愉快的一節課。

《唱支最美的歌》教學反思 篇6

低年級音樂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但在我們目前的音樂教育中,以傳授音樂知識技能為目的的例子仍屢見不鮮,尤其是在唱歌教學中更為突出。

按照以往的方法,教學生唱歌一定是先引出歌名,然後示範2—3遍,引導學生聽歌詞,學生的注意力在歌詞上,不利於音樂感受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必須潛心研究,通過讓學生聽、説、想、動、拍節奏等途徑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並在學會唱歌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增加對音樂的感受力,下面談談我是如何用感受法教學生唱歌的。

在選擇好適當的教材後,首先要豐富學生與這首歌有關的知識經驗,以便教學的順利展開。例如歌曲《小海軍》課前,我讓學生學習律動《瞭望、戴望遠鏡》開始讓學生反覆聽樂曲,通過多種渠道逐步讓學生感受這首樂曲。每次給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聽第一遍後教師問:“你們從音樂中聽到些什麼?”有的孩子説:“像解放軍叔叔走路。”聽第二遍音樂後教師提問:“為什麼是解放軍走路,而不是老爺爺走路?”讓學生了解音樂的表現手段,孩子們説:“這音樂很有力。”聽第三遍後教師問:“海軍在海上幹什麼?”學生有的説開炮艇,有的説在瞭望,看看有沒有敵人,有的説在打敵人……聽第四遍後教師説:你們想想,海軍叔叔在海上幹什麼,你們就做什麼動作。聽第五遍讓學生跟音樂拍節奏後,告訴學生這是一首小海軍的歌,教師再範唱,學生學唱時,最後兩句應漸弱,但不宜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思考,小海軍打了勝仗,唱着這首歌返航了,炮艇越開越遠,歌聲聽起來怎樣?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練唱,效果會更好。

當然用感受法教唱歌也不可千篇一律、生搬硬套。這就要求教師有個創造的過程,增強感受過程的遊戲,比如《我們從小有禮貌》這首歌,除了平時結合語文教學及日常行為規範的教育,培養孩子尊敬老人的情感外,可把這首歌改成遊戲的形式,讓學生感受,聽第一遍音樂時看“爸爸媽媽誇孩子有禮貌”的表演,讓學生觀察角色的動作及表情,感受這首音樂愉快的情緒。聽第二遍後問:好孩子應對爺爺奶奶怎樣?你就做什麼動作,然後再聽音樂,拍節奏。

低年級學生一般需要通過身體動作來表現他們的體驗,所以教師在創作的過程中必須設計好動作,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及時提供出準確、形象的榜樣,幫助學生完成對音樂的感受。

用感受法教唱歌,學生不僅是學會一首歌,而且能體驗到音樂所表達的情緒與思想感情,並與之產生共鳴,這正是從根本上完成了音樂教學的任務。

《唱支最美的歌》教學反思 篇7

教學要求

正確認讀12個生字。

藉助拼音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會講故事。教育學生樹立自信心,不自卑,不怯懦。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你們愛聽故事嗎?

生:愛聽。

師:很久很久以前,在森林裏住着許多小動物,有天上飛的、又地上跑的。它們相處得非常融洽,為了增進彼此的友誼,他們決定隔一段時間就舉行一次聯歡會。接下來的故事是圍繞小黃鶯講的,老是想學完這節課由你們來講故事,好嗎?(出示小黃鶯頭飾)

導入環節老師吸引人的故事是為了讓學生感受講故事的語氣、方法,同時激發孩子講的慾望。

生;好

師:打開書第24課《小黃鶯唱歌》。自讀課文提出學習目標:熟讀課文,同組交流難記的字,並正確認識12個二類字。

第一次讀課文要讓孩子們互相幫助交流字的記法,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掌握多種字的記憶方法。因為學生已經預習了課文,劃出了二類字。本次讀課文也是讓學生在熟悉一下二類字的字形及字音。

接下來就是老師出示幾隻帶有二類字的小白兔,讓孩子們幫小白兔找到寫有字音的小房子。可愛的小動物激發了孩子認字的興趣。

老師範讀課文,讓孩子從老師合理的語氣中感受朗讀技巧。

讓學生再讀課文,模仿老師的語氣,並思考課文講了什麼。

師:讀完課文後,你知道了什麼?

生:我知道小黃鶯第一次唱歌是最後一個上台的。

師:為什麼小黃鶯最後一個上台的?

生:因為小黃鶯不敢上台表演,所以最後沒辦法才上台的。

生:因為小黃鶯膽小,所以最後上台。

師:她唱得怎麼樣?

生:唱得不好聽。

生:因為小黃鶯膽小,害怕了聲音抖了,所以唱得不好聽。

生:我知道小黃鶯第二次唱歌唱得非常好。

師:為什麼第二次唱得好聽了?

生:小黃鶯膽子大了,唱得就好聽了。

生:因為小黃鶯練習了很多次,所以就唱得好聽了。

生:我還知道第一次小黃鶯沒唱好,是因為它缺乏自信,後來經過練習就有自信了,所以就唱好了。

師生、生生交流的過程中因為老師的引導、學生的預習非常到位,所以課文的主要內容很快就樹立出來了。此時老師不能滿足於現狀,應該適時知道朗讀。

師:小黃鶯兩次唱歌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轉變?

生:因為這都是媽媽鼓勵的結果。

師:找到媽媽鼓勵的話語讀一讀。(指導朗讀)

從朗讀中指導記憶兩次唱歌的時間,及唱的結果。

師:故事學完了,你能把故事試着講出來嗎?現在小組內講一講,可以小組成員幫一幫。

組內講故事時,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的優勢。達到了每組由至少一名同學會講了。

接下來在全班面前講的同學,老師給戴上了小黃鶯頭飾,講得好的老師發給了一個由老師製作的小黃鶯的精美圖片。

本節課教學安排合理,環節緊湊,尤其在交流主要課文內容階段,使得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給所有的學生思考和參與交流的機會。而且老師就是通過學生的交流隨機板書,肯定孩子能力的同時,更激發孩子探究知識的慾望。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實施交互式學習,讓我體會到了要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凡是學生可以做到的事情,老師千萬不能代替。如果本節課的主要內容都由我講解給孩子們的話,我想孩子對課文的理解不會那麼深刻,而且不可能有那麼多的孩子當堂就能講出故事內容。這樣的教學,不僅能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通過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積極主動地去感受和獲取知識,鍛鍊技能,體驗情感,使學生的素質也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和提高。

《唱支最美的歌》教學反思 篇8

本節活動《我的身體會唱歌》主要是讓幼兒充分了解聲音無處不在,在自己身上尋找奇怪的聲音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孩子們在活動中會發現製造聲音是多麼的簡單,但卻特別的有趣。

活動開始,我就把主動權讓給孩子,讓他們從最熟悉的身體出發,探索會發出聲音的部位,並體驗聲音的異同。雖然這個環節我沒有任何操作材料,但是幼兒卻喜歡在自己的身體上探索,他們都很興奮地尋找着發音部位,找到一個便馬上舉手告訴老師或同伴。如:拍拍手、拍拍肩、左右腳交替踏地,用嘴發“P”的聲音等。孩子們在活動中興奮不已,碩碩在回答問題時説腿能發出聲音,原來是用手拍拍大腿。小貝貝説頭髮也能發出聲音,結果很多小朋友都不信,原來他是用手摩擦頭髮。還有我們班的楠楠做出小時候媽媽教的用手捂住嘴拍了幾下“啊吧吧”的聲音,引得孩子們大笑一場,隨後也跟着做了起來。

接下來我出示了幾張節奏卡,讓幼兒把剛才在自己身體上找到的聲音和動作有節奏的進行練習,幼兒都非常的喜歡,參與在其中,雖然有的小朋友還沒有跟着節奏的節拍,拍的太快了或太慢了,但是我看到孩子們的高興勁兒,都能熱情、積極的投入在活動中我也覺得很高興。最後環節,我準備了一首節奏感較強的音樂,在讓幼兒把“身體的聲音”變成一首歌時,小朋友們都躍躍欲試。在請了幾個小朋友表演之後,發現他們都是用同一個動作來完成一段音樂。所以在表演完成之後我進行了示範,使用了身體的不同部位來演奏音樂。既重新感受了“身體音樂”的美妙與神奇,又對接下來幼兒的表演起到了示範的作用,不同的聲音又重新引起了幼兒的興趣。

整個活動氣氛非常活躍,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通過本次活動,使幼兒嘗試到在自己身上尋找奇怪的聲音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幼兒會發現製造聲音簡單、有趣。活動結束後,我還是播放着這段音樂,讓幼兒盡情地去表演和感受。幼兒高漲的情緒告訴我活動進行得很順利,也讓我認識並體會到:探索過程中應該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和發現,把主動權留給孩子,而教師則應該充當引導者,這樣幼兒才能更自信、主動,表現得更自然,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