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趣味運動會教學反思範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17W

第一次上課由於學生活動量多,導致最後一個活動“動手設計表演隊列”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達不到此次活動的目的。組內老師認為應該把學生動手筆答小卷子的活動放到最後,這樣可以機動處理,在第二次課上,我進行得很順利,同時也能夠留有充足的時間處理前面的問題,不像第一次講課那麼急促了。綜合這兩次課,雖然同上一個內容,但每次課達到的效果是不一樣的,自己在教學技能的不足上也有了一定的改正。

趣味運動會教學反思範文

1、兩次課注意了以前講課羅嗦、重複學生的話的毛病。以前講課,對於學生剛剛回答的問題,我總是再重複講一遍,目的上是讓學生充分理解,實際上助長了學生不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的毛病。在本組老師的`再三指正下,我在這兩次課上,盡力剋制自己這方面的不足,對於學生能夠回答的問題,就放心大膽地讓學生自己解決,採用簡單的語言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我發現沒有老師的重複,學生能夠聽懂,這樣節省出了很多時間進行其他內容的教學。我充分認識到了數學課教師語言應該注意簡潔,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繼續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2、課堂上注意了及時處理學生出現的問題,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並及時給予一定的反饋。以前自己急於進行教學進度,對於學生課堂上生成的一些問題或想法,我沒有做到認真傾聽並給予合適的反饋,這樣錯過了認識學生在某方面知識上可能出現的問題。在這兩次課上,我注意了要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發現在簡單的問題中學生也容易出錯,這需要老師及時指正,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在課堂教學上,老師給予學生反饋不只表現在課堂糾錯上,還要及時捕捉學生表述不清的地方,能夠用多種方法解決的問題等,對於複習課,更要幫助學生進行算法的優化選擇。在這節課上,學生在根據體育用品統計表提問題時,有的學生提出了“參加比賽的學生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6+12+8+4=30,我追問了學生是怎麼計算的,目的是在計算連加運算式時要學會觀察,學會使用“湊十法”。在處理智慧老人的挑戰選擇合適的體育用品這個問題中,有的學生購買了多個同樣的體育用品,採用的是連加的計算方法,我注意到了引導學生用更為簡便的乘法來計算,這樣培養學生進行算法優化的意識。但在處理這個問題中,我沒有進行小結,應該把連加和乘法進行對比,讓學生從感觀上認識,乘法的確比連加簡單,認識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3、設計教案時注意了過渡語的使用。在以前教學時很少在使用過渡語上下工夫,通過這次課,我發現創設符合問題情境的過渡語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意識。過渡語貫穿整節課,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概念,從另一個角度上讓學生認識到事情有起因、經過、結果。他們在處理某個環節的問題時,從而認識到這個環節是為下面的內容作鋪墊,培養了學生做事情要有始有終的態度。

4、做好備課,充分想到學生根據題目可能會引發出的想法,針對這些想法要有所準備。在以這些為基礎的前提下,要進一步思考怎樣創設問題情境,力求把解決問題的環節簡單化,避免形式上的繁瑣。第一節試講課,當電腦課件出示淘氣和笑笑的問題“24名學生參加50米跑步比賽,怎樣分組最合理?”我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討論完後集體彙報交流。學生們根據乘法口訣認為分為2組、3組、4組、6組、8組。接着我問:選擇哪種方案最合理?學生進行討論,大多認可分為4組和6組這兩種方案,由於我缺乏經驗,急於按照教案去走,沒有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當一個同學站起來説:“分為4組,因為操場上有4條跑道。”他的回答符合我備課時的思路,我馬上認可了答案,並總結要根據操場的跑道條數來選擇合理的分組方案。具有不同意見的學生也在我的總結下機械地認可了這種方案。上完課後意識到自己在這道題上理解錯了,混淆了小組接力跑和賽跑的方式。在第二節課上我進行了調整。當出示問題情境時,問學生:每組有幾人?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答案是2人、3人、4人、6人、8人,接着學生小組討論選擇哪種最合理。學生根據跑道的條數能很快地選擇每組4人的方案,再接着利用乘法口訣計算出分成6組。當時有一個學生提出分為4組也可以,一條跑道一個組。由於在備課時考慮到了學生可能會出現這種思路,因此,我當場讓4個組前6名學生起立,讓他們模擬比賽,結果大家發現這是接力賽跑,與題目的要求不同。這樣的引導既沒有限制學生的思維,又能有效地把學生的發散思維集中。學生通過解決這道實際問題,從實際情況中區分了兩種賽跑的不同方式,加深了對題目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