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盲人摸象》教學反思五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97W

篇一:《盲人摸象》教學片段及反思

《盲人摸象》教學反思五篇

教師重點讓學生説説自己通過小組合作認識了哪些生字。

師提出第二次識字要求:“你們瞧,在這篇課文我們又遇到了這麼多的生字,那你們想不想和他們成為一生的朋友?那下面你就和你小組的好朋友一起合作,咱們比一比,看哪個小組,哪個同學在老師規定的時間內記住的生字最多!”

小組長開始組織小組成員合作識字。

師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各小組成員識字情況,並有針對性的檢查各個層次的同學,掌握全班識字情況,並讓同學互相評價,選出團體冠軍及識字能手。

師:“我真不敢相信,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你們居然認識了這麼多的字,你們怎麼做到的,能向我透露透露嗎?”

學生開始自由交流識字方法,這時你會發現孩子的思維是多麼的活躍,表達的慾望是多麼的強烈。如,在記“盲”時,有的同學説,“盲”就是看不見東西,這個字是由“亡”和“目”組成的,和起來就是眼睛壞了,眼睛壞了,當然就成了盲人了。在記“尾”時,有的同學還畫了一隻小松鼠,説,“屍”就象松鼠的尾巴,而且,只要有尾巴的動物,一般都會長毛,聽了他的解釋,同學們頓時笑成一團。這樣輕鬆自主的氛圍感染了班內的每一個學生,就連平時最不愛説話的同學也忍不住舉起了自己的小手。。。。。。

篇二:《盲人摸象》教學反思

俗話説:“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裏我想説:“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今天在上活動課《盲人摸象》時,我出示神奇的口袋,一下子把孩子們的好奇心都引誘出來了,都躍躍欲試的想要探究一下里面的神祕寶貝,特別是現在還要用布矇住眼睛的,所以都爭先恐後的想要來摸一下,被點到名字的孩子自然洋洋得意,沒有點到的,在安慰後也不急,等待着課後去探究。上來摸索的王周煒説:“是圓的。”宋靜怡説:“是方的。”我不馬上説出答案是什麼寶貝,而是先講一個《盲人摸象》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他們認識到了,看事不能只看一面,一個盲人摸到的只是象的一部分,而部分不能代表整體,然而這五個盲人都看不到整體,所以掙得 面紅耳赤的,故事告訴我們所在的就是,不要像盲人一樣以偏概全了,否則真是盲人了。

活動最後,我問孩子們什麼是成語,他們都不知道,為了讓他們更加清楚的明白,我播放了兩個成宇故事給他們看,能力強的孩子很快的發現到成語是由4個字組成的,並且領悟到,一個成語故事講了一個故事,一個道理。早觀看的過程中,也讓我想到,讓孩子們多看看成語故事,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之道,從中可以讓孩子自然而然的學習到許多人生道理。

篇三:《盲人摸象》教學反思

本節課後,我讓孩子們結成小組演一演這個故事,孩子們興致很高,而且也都演繹出了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其中,趙釗鑫演的“牽象的人”最為成功。表現在開始時讓盲人知道象來了,讓開一點時,他的聲調非常高,表現出對於盲人要用聲音去傳遞感情;在盲人們摸完象之後,教育他們不能根據事物的某一方面去判定事物的真相時,那番話説得流利有聲,至情至理,發自內心。

趙康莊演的盲人最像了,在“摸”大象的時候,還踮起了腳,讓人感到大象的高大和人之間的距離較大,需要向上摸,並且還眯起了雙眼,真是個“盲人”。

通過孩子們的'表演,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加深了對課文所述道理的理解。以後還要多多采用這種形式,讓孩子們在快樂中自主學習。

篇四:盲人摸象 課後反思

一、教材及學情分析

《盲人摸象》一課通過五幅圖展示了盲人摸象的過程。這是一則佛教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根本沒有深入實際,沒有進行全面的調查研究,沒有弄清客觀事實的真相,而僅僅片面地亂摸一下,就自以為已經瞭解,主觀地妄下結論,就如“盲人摸象”一樣。

這篇課文共有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了幾個盲人要摸象。第二自然段寫了幾個人摸象的結果。第三自然段以問句結尾,引人思考。“他們誰説的對呢?”到目前為止,學生們還沒有接觸過這樣的以問題為結尾的文章。而這一問,也恰是我們要為其揭示道理之所在。所以,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評説,然後適機滲入寓意。

這則寓言是向學生進行淺顯的哲理教育,提高學生分析問題、明辨是非、解決問題的能力,滲透辯證唯物的思想。鑑於本課只是對學生進行有關哲學原理的啟蒙教育,因此教學中我力求多運用一些實例和直觀的手段,讓學生在原認知基礎上,各方面能力水平等方面有所提高。

二、教學反思

《盲人摸象》是第十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寓言。寓言的教學應該在識字朗讀的基礎上,領會課文中所藴含的道理。為了突 破這一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我精心設計了很多環節,以幫助學生更好體會。一是激趣導入。一上課,我先這樣導入:“同學們,你們見過大象嗎?你知道它的樣子的嗎?能不能説一説?”接着板書課題《盲人摸象》,我們師生共同理解了題目《盲人摸象》的含義。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就很快明白了這一節課講的是什麼樣的人在摸象。然後設疑:“我們今天要學的故事中的盲人瞭解到的象又是什麼樣子的呢?”激發學生認真讀文的興趣。

二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感悟寓意。先讓學生讀文後説一説:有幾位盲人摸象?他們瞭解到的象分別是什麼樣子的?根據學生的回答我適時出示多媒體課件,形象地展示了盲人摸象時所感受的大象的樣子。他們説的對不對?”當學生説盲人的觀點提問:“為什麼不對?他們錯在哪兒?”引導學生抓住句式“……摸着……就説(大叫)……” 來挖掘寓意,使學生認識到盲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不經深入思考就認為自己已經知道了大象的形態,所以説錯了。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盲人所説的話,讀出他們的自以為是的特點。最後,我讓孩子們結成小組分角色朗讀,孩子們興致很高。在學生熟練掌握文中人物對話的基礎上,我組織學生到前面來表演,讓五位同學扮演五位盲人,孩子們都非常願意表演。而且也在表演中加深了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通過孩子們的表演,使學生在活動中加深了對課文藴含道理的理解。他們體會到了只有深入實際,進行全面的調查研究,才能弄清客觀事實的真相。我的簡潔明瞭的板書也大大加強了同學們對寓意的感悟。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多采用這種形式,讓孩子們在快樂中自主學習。

篇五:《盲人摸象》課後反思

一個小的寓言故事《盲人摸象》,很容易進入孩子的心裏,他們愛聽故事的天分,讓他們對這篇課文有着濃厚的興趣。這次反思我只想説一個課堂中的小故事。

課文理解完後,我讓他們在分角色朗讀課文,我靈機一動,為何不讓他們表演一下呢,這下子教師裏熱鬧極了,我説,保證課堂的紀律就可以表演了,他們果然安靜下來了,一個一個的説他們的想法,本來我就認為有五個人來就行了,一個牽象的人和四個盲人,他們説,我要演大象,我覺得孩子的思想真的不一樣啊,我同意了,結果還有大樹的表演者,真的很意外,他們説盲人乘涼有樹,大象也要有樹拴啊,我想也對,同意了,表演開始了,真的太有意思了,他們的表演絕對是純真的,讓你融入其中,真的是樂趣無窮啊。讓我感覺自己又回到了小時候。

真的要感謝這些孩子,讓我感覺自己還有一些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