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86W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揠苗助長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1

本節課充分利用多種輔助教學,學生在輕鬆,愉悦,活潑的課堂氣氛中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年級的學生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他們喜歡做各種遊戲,在學中玩,玩中學。在創設教學情境,呈現教學內容等方面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氛圍,使學生自然地,主動地將自己的情和感融入到學習中。本節課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比較滿意:

1、在設計"導入新課""學習生字"等環節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認知特徵,設計了講故事,闖關遊戲,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富教於樂,達到了學習最佳境界。

2、利用多媒體創設課文情境,激發了學生讀文的興趣,支持了學生的想象。

3、"自主學習"拓展練習中,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更好地做到因人而異,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課程理念。

4、"我給老農取個名"這一環節以學生的疑問為契機,因勢利導,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拔苗老農的名字。學生外引相關經驗,內聯課文內容,興致盎然。從課堂交流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從寓言內容出發,同時又超越了教材本身,將個體自身的相關語文經驗融入其中。於是,"白費力","賈聰明","胡塗","辛急","大傻"一個個富有想象力,充滿靈性的名字就這樣誕生了,讓我們不得不由衷地讚歎:"同學們可真聰明!"我們有什麼理由抑制這一朵朵創新的小花呢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2

寓言是一種用比喻性的故事來説明道理的文學作品,大都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含有諷刺意義和教育意義。

《拔苗助長》是一篇含有深刻寓意的課文。就三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與認識能力,要理解文中的寓意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課堂必須創設一種與學生生活體驗直接聯繫的場景,讓學生去體驗、感悟,從而明理。

語文學習應時刻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把語文帶到生活中。本片段的教學,通過讓學生回憶自己參加拔草的感受,利用已有的經驗體驗勞動的辛苦,再讓學生演"筋疲力盡"可謂水到渠成。這樣的教學,喚醒了生活場境在頭腦中留下的表象,溝通了書面世界與生活世界的聯繫,引發了學生與語言文本的對話。學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實現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葉瀾教授也指出:"只有關注學生的潛在性,才會促使學生實現智慧和才能的發展。"在這裏我摒棄了以往教學寓言時,把隱含的寓意用語言向學生描述的做法,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演、去説、去感悟、去體驗,讓學生的思維盡情地拓展。在輕鬆、愉悦的表演中、笑聲中,他們的潛能得到前所未有的釋放。挖掘出了生活中許許多多的類似"拔苗助長"的現象,受到了深刻的啟發和教育,這些是我始料不及的,但這又彷彿是必然的,因為我給他們的不僅僅是翅膀,還給他們展翅騰飛的空間。

阿基米德説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我想説,給學生一個空間,學生就能釋放潛在的才能,在課程改革的課堂中,"教教材"只會令課堂產生窒息,"用教材教"才能凸顯課堂的生機與活力。我們應拋開一切雜念,做課改全心全意的擁護者,去追求教學合一的境界。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3

今天,我設計並教學了《揠苗助長》一課,深感收穫頗豐,特反思如下:

1. 設計思想

這則寓言是家喻户曉的作品,語言簡潔明快,內容生動有趣,勾勒出了古代一個可笑的人物形象,做事急於求成,違背植物生長的規律,結果把事情弄得更糟。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着重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語句,插圖,分析人物的言談舉止和心理活動,讀懂課文。在本課的教學中,設計了一些情景。在理解人物焦急的心情時,我讓學生抓住詞語:巴望、轉來轉去、自言自語、急忙,通過朗讀來體會,然後出示句子“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自言自語地説:‘我得想個辦法幫它們長。’挑一個學生把轉來轉去和自言自語用動作表演出來,這樣學生理解就更容易。另外,在理解詞語:筋疲力盡和喘氣時,我讓學生實際表演,彎腰模擬拔禾苗100棵,邊拔邊數,然後而後夥伴交流感受,這樣筋疲力盡和喘氣兩個詞語學生一下子就理解透拉,並且會用。

2、在領悟寓言所表達的道理時,我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和夥伴交流,把自己看到的植物生長的過程, 自己發現的一些事物的規律説一説,並從本寓言中去領悟寓意。例如:有學生説,人的生長過程需要很長的時間,我們不能把人吊起來天天拉他的胳膊和腿啊,這樣人是長不高的。從而談就得出這樣的結論:做任何事不要着急,要按事情的規律去做。

總之,“設景入境,對話生成”是這節課文教學成功的原因,在教學方法上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模式,積極調動學生的參與,注重教師與學生的交往、互動,師生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從而使師生達到共識、共享,實現了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獲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不足之處是:學生雖然參與活動比較積極,興趣也很濃厚,但是在讓他們自己表達時,語言的連貫性還存在一些困難。另外,有些學生在角色朗讀上還需要得到更多的訓練。在以後的教學中儘量做到完美。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4

《揠苗助長》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故事中那個忙着把禾苗一棵棵往上拔並累得筋疲力盡的農夫顯得很可笑。其中的道理顯而易見:禾苗的生長是有其發展規律的,不遵循其生長規律,任意拔高結果當然適得其反。

我們在嘲笑愚蠢的農夫的時候,卻常常自己也不自覺地做着農夫一樣的傻事兒。只是我們的勞動對象不是禾苗而是學生而已。正如農夫一心巴望自己家的禾苗長得高一點兒一樣,我們做教師的總是希望孩子們能好點兒,再好點兒。對好的總希望更好,不好的希望好,期望總是沒個盡頭。我們雖不至於把孩子往高裏拔,但卻常常加班加點,希望每個孩子都能達標;我們忘記了自己也曾是孩子,我們不能容許孩子犯錯,我們總是要板起面孔訓斥孩子,用許許多多的不許禁錮了孩子自由的天性。

為了現實的功利性,我們不自覺地也在扮演着農夫的角色,愚蠢地重複着揠苗助長的行為。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冷靜地遵循孩子自身成長的規律,熱切地關注着,耐心地期待着孩子的成長呢?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5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課文主要講了“古時候有一位農夫想使自己田裏的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拔高,結果禾苗都枯死了。”寓言是藉故事來説明道理的一種文章。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説,如果讓他們自己説出來這則寓言故事的道理是比較難的,而且絕大多數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但是很難用言語來表達,而老師在教學了全文後順着文章的資料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讓學生想象説:農夫來到田邊一看,他後悔極了,他想(學生能夠説農夫會怎樣做,也能夠説農夫會怎樣想)”在這一環節指導時,在教師的啟迪引導下,學生紛紛打開了思維的窗口,展開了想象的翅膀,並自然而然地引出這則寓言所藴涵的道理——急於求成,徒勞無功。這一道理是學生們自己在想象説話中慢慢地得出來的,而教師在其中起了引領的作用。而且在後一步的寫字教學中,教師把剛剛所學的寓意與學生平時的學習結合起來,教師説:“在學習中,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事,寫字也一樣不能太着急,要耐心得來寫,千萬不能——學生又一次大聲地朗讀了黑板上的寓意:急於求成,徒勞無功”。再一次讓這則寓言故事的寓意在學生頭腦中生根。

在課的最後,教師還告訴學生像我們這天學的“揠苗助長”這樣短小而生動的故事,故事中又藏着一個深刻的道理,這樣的故事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呢,叫——寓言。並且向學生推薦課外也能夠去讀讀更多的寓言故事,一堂語文課教給孩子的不僅僅僅是揠苗助長一個故事,懂得的不僅僅僅是急於求成,徒勞無功一個道理,而是把課堂知識引向課外,讓孩子們在課外學習中不斷提高自我,充實自我。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6

《揠苗助長》是一篇講讀課文。這則寓言勾勒出了古代一個可笑的`人物形象。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的內部的發展規律,做事急於求成,違背常理,藉助外力,強求速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

教材安排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讀懂課文,初步瞭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體會寓言包含的道理。

篇課文的教學要求是:

1.學習生字,理解詞語。理解寓言含義,回答課後問題。

2.能正確流利的讀課文,培養學生閲讀寓言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能流利地朗讀課文,部分學生能在朗讀的基礎上提出較有價值的問題。

4、學習隨文識字的方法,嘗試邊讀邊想,做簡單批註的學習方法

5、從語言中體會一個道理:做事情要遵循一定的規律;生活中要有美好的願望,也要有正確的奮鬥方法,才能達成願望。

6、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寓言故事。

根據我執教多年低年級的經驗,我覺得:二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閲讀能力,對一些比較淺顯的詞語,已經能夠根據上下文的意思準確理解出來,較長的句子也基本能準確斷句,讀通順。

於是,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以讀為本結合課文的插圖,理解重點詞句,分析人物的言談舉止和心理活動,讀懂課文內容,較為成功地執教了這篇課文。

回頭反思,我的基本做法是:

1、自學過關、嘗試感悟。

教學中,我注意採用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獨立閲讀的主動性,培養獨立閲讀的良好習慣。實踐證明,自學自悟學習方式在二年級課堂教學中適當滲透,是非常必要的,真正體現了“學生是主體”的原則

例如:開課亦始,我就以“預習過關”的方式,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

(1)、首先,我們來預習這則寓言,中有五道關卡擋在我們面前你能闖過去嗎?

(2)、出示寓言大闖關,請同學們根據闖關要求試着預習吧!

朗讀關:讀通課文

字詞關:讀準生字字音

理解關:利用字典或聯繫上下文試着理解:揠苗助長、巴望、筋疲力盡

思考關:再讀課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提問關:對課文內容,你有什麼不明白的?

(3)、這些關卡你能過嗎?你想過哪一關就在小組內認真展示一下,讓小組同學為你加加油!想過哪一關?試試看!

2、注重朗讀,激活感悟。

讀、思、議是閲讀教學的三種重要手段,讀是前提,思是基礎,議是關鍵。課堂上進行多層次的朗讀並引進默讀訓練,是有效理解本則寓言所藴含的深刻寓意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之一。

在教學中,我合理運用朗讀這一“感悟媒介”,師生讀中悟情。特別是討論“巴望”能否換成“盼望”“希望”和理解“總算”等詞語時,通過朗讀引導使學生們達成高度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