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數學《認識除法》教學反思(精選5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5.03K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學《認識除法》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二年級數學《認識除法》教學反思(精選5篇)

二年級數學《認識除法》教學反思1

這節課學習的“認識除法”這部分內容的直接基礎是乘法的含義以及剛剛學習的平均分的含義,重點是讓學生學會聯繫平均分的含義並根據具體的問題情境列出除法算式,在建立表象的基礎上,把平均分這一生活常識抽象成除法算式,初步認識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稱,掌握除法算式的讀寫方法。

二年級的小學生,喜歡動是他們的天性,具體形象思維是他們認知的特點。數學活動中的操作既可以激發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體驗、理解數學的知識,在今天的課上,我讓學生準備了小棒,但並不要求一定要用小棒操作,因為大部分的學生通過前幾天的學習,平均分已經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引起學生的興趣不僅僅是題目素材選自生活就可以了,而是要選擇切合學生利益的內容。在整節課的教學我還多用些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肯定學生的想法,讓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更加喜歡參與到數學課中來。

整節課下來,感覺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掌握的還比較好,但也有許多感想,如何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整節課都做到精神飽滿,思維活躍,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上我還要不斷努力。

二年級數學《認識除法》教學反思2

二年級上的教材中設計到了學生要學習的兩種新的運算,一種是乘法,還有一種是除法。在乘法的教學中,重視對乘法意義的理解。那除法是否只是乘法的一種相反運算呢?除法在學生的理解中已經達到了怎麼樣的水平。

學生學習除法的直接基礎是乘法含義及剛剛學習的平均分的含義,重點讓學生學會聯繫平均分含義並根據具體的問題情境列出除法算式。我教學過程主要分為三段。

(1)每幾個一份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可以用除法表示;

(2)把一些物體按指定分成幾份的要求進行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也可以用除法表示;

(3)教學除法的相關名稱。

一、關鍵詞平均分

除法與生活是緊密相連的,所以教學除法時,我是緊密聯繫了生活,以生活中乘纜車為切入點,引發學生將6個人,每兩個位一組來分一分,分到了3組。通過分的過程,讓學生找到除法的來源。原來把一些物體的數量,每幾個為一份,這樣過程可以寫成除法。這是平均分的一種方式。

在平均分中還有將一些物體,平均分為幾份的方式,教材中利用了教師分發鉛筆的情形,讓學生通過思考和操作,也體驗了平均分的過程,這樣平均分的過程也可以寫成除法的。

在學生學習完後,我問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覺得除法給你的感覺是怎麼樣的?學生説幾分主要的感覺:除法和乘法相反,計算起來想乘法口訣;除法是分的。教師追問:是隨便分嗎?學生回答:是平均分。

二、過程和結果與算式的統一

除法是平均分過程和結果的表示方式,但是這個過程和結果與除法算式的統一,也比較令人頭疼,有的學生在看圖寫算式時,會把過程與結果弄反。分析其原因,主要還是在這幾個學生的腦海裏沒有分的過程,只有分的結果。所以,課上我分幾步出示填空。讓學生根據題意操作,進行平均分,分好後請他説説是怎樣分的?按照怎樣的要求在進行平均分,分得的結果是什麼?

在進一步討論除法算式中,我們着重討論了被除數表示的是什麼?(一些總的數量),除數表示的是什麼?(平均分的標準),商呢?(平均分的結果)

在接下來的幾個課時的教學中,主要通過了根據同一副場景圖寫出相關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從而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除法含義的認識,體會乘法、除法之間的內在聯繫,不斷幫助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

二年級數學《認識除法》教學反思3

認識除法,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以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後面的學習,所以這節課顯然很重要。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生通過平均分的活動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後,再從平均分的活動中抽象出除法算式,並讓學生經歷這一抽象過程,從中體會並初步理解除法的含義。它既是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基礎,也是以後解決除法實際問題的主要基礎,因此我在講授時注意以下幾點:

1、通過認真觀察幻燈片和圖畫,要讓學生經歷“實際問題——平均分的活動(實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算式”這一抽象過程,從而體會除法的實際含義,初步理解把一些物體“按每幾個一份地分”或“平均分成幾份”,都可以用除法計算,再介紹除號、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本課上完後,雖然學生能正確地列出算式,但有相當部分的學生不理解其含義。

2、在練習的過程中,要先讓學生觀察情境圖並提出問題,再引導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我多次給學生積級的情感支持,讓學生體驗到掌握一種新方法的快樂。

3、充分利用學生已學的知識,鼓勵學生進行使用除法的活動和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強化練習。

4、運用所學的有關除法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加深理解和鞏固除法知識,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和興趣味。

5、要充分了解和照顧學習有困難的同學,有針對性地強化練習,以利以後的學習,為今後理一步學習有關除法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年級的學生,喜歡動手是他們的天性。本節課,我們在“分一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注重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本節課教師不僅教給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更注重了讓他們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每一節課總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是必需長期進行的。

二年級數學《認識除法》教學反思4

除法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乘法、加法和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對除法的知識學生在生活中到底有沒有了解和知道呢?這是我上課時最想知道的。在教學設計時也考慮到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學習除法會感到困難,所以整個教學過程要努力使學生參與到學習中,讓學生親自去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所以在在新課伊始,教師就出示“除法”兩字,瞭解學生對除法的掌握程度,當然學生也從不同的角度去描述了他們心中的“除法”,這樣就激活了學生最近的認知區域,從而也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更瞭解了學生的知識起點。

1、那麼除法是怎麼來的呢?學生一時是説不清楚的,現在就請你們來把6個桃子分一分,你會怎麼分?讓學生分組動手實踐,引導學生動手動腦,聯繫實際生活經驗的擺弄,這樣的教學既讓學生動腦思考分的方法,又讓學生在實踐中思考,我把桃子這樣分和那樣分有什麼不同?把一些物體分成兩份,可以每份分得同樣多,也可以每份不一樣多。而平均分從其分的過程看,又存在兩種不同的分法:一是先確定每一份是多少再分,二是確定平均分的份數再分,但從其分的結果來看是完全一致的,都是把一些物體分成相等的幾份。學生只有在動手實踐後才能建立表象,從自己的主動學習中感受“同樣多”的概念。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也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了平均分,教學從現實情境入手,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繫,使學生明白生活中有數學,數學課中也有分東西的生活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2、數學是一種過程,在教學中以學生的知識感悟為切入點,把知識層層展開,充分重視學生對知識的吸收過程,學生從動手感悟平均分到形成豐富的表象,從動手操作中幫助學生建立平均分與除法之間的聯繫,學生對平均分的活動有了較為豐富的表象後,從平均分的活動中抽象出除法運算,明確除法就是平均分活動的數學概括,只有讓學生體會和了解了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才有利於學生最終去理解除法的含義。並讓學生經歷這一抽象過程,從中初步理解並體會除法的含義,學生能有序地、有條理、完整地表述除法的含義,這正是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完善的過程。

二年級數學《認識除法》教學反思5

本單元教學除法的初步認識,內容包括平均分和除法含義。要認識除法,必先認識平均分。認識平均分是學習除法的開始,也是基礎。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要突破除法學習的難點,關鍵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平均分是認識除法含義的基礎,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

1、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把一些物體進行平均分的現象,所以加強操作是關鍵,我讓學生用小棒、圓片自己去分一分,讓學生在分的過程中自主發現: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第一個例題讓學生把6個桃分成幾堆,首先,我給同學們創設“猴子分桃子”的問題情境時,大家在這一環節上都表現得很不錯。先是讓學生説圖意,然後讓學生用圓片代替桃子,每個學生都動手操作,解決問題,最後交流分的結果,感受答案的多樣性。在這一環節非常重要,它能讓學生懂得對隨意分和平均分的區別。在教學“試一試”時,讓學生再次操作學具,按要求擺小棒,通過分,觀察、交流,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全過程,體現分的多樣化,從而得出:把一些物體每幾個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

2、在教學認識除法這課時中,如果不教,學生也能列出除法算式,因此在這課中要突顯出數學的本質,除法就是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的一種抽象。所以在學生列出除法算式後一定要追問學生,為什麼可以用除法來計算,通過分析,讓學生聯繫平均分的含義來理解除法的意思,使學生知道在什麼情況下是用除法來計算的。

3、數學知識之間都是有一定的聯繫的,因此這裏要溝通除法和乘法之間的聯繫。而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學生在溝通比較時也比較好理解。溝通時主要是通過具體的實際問題來理解,可以從題中已知的信息來考慮,也可以從問題來考慮。當學生知道了求“幾個幾相加”時用乘法,已知總數和平均分用除法時,説明學生已經初步能區分乘、除法的含義了。

總之,本單元的教學,都是在學生通過自己親身的體驗、親自動手實踐活動中去發現知識,為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