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通用7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1W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通用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通用7篇)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1

乘法分配律是一節比較抽象的概念課,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為學生提供多種探究方法,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

具體是這樣設計的:先創設佳樂超市的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買“3套運動服,每件上衣21元,每條褲子10元,一共花多少元?”列出兩種不同的式子,他們確實能夠體會到兩個不同的算式具有相等的關係。這是第一步:通過資料獲取繼續研究的信息。(雖然所得的信息很簡單,只是幾組具有相等關係的算式,但這是學生通過活動自己獲取的,學生對於它們感到熟悉和親切,用他們作為繼續研究的對象,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

第二步:觀察算式,尋找規律。讓學生通過討論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並作出一種猜測:是不是所有符合這種形式的兩個算式都是相等的?此時,教師不要急於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通過舉例加以驗證。這裏既培養了學生的猜測能力,又培養了學生驗證猜測的能力。

第三步:應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對於實際問題的解決,進一步拓寬乘法分配律。這一階段,既是學生鞏固和擴大知識,又是吸收內化知識的階段,同時還是開發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階段。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2

首先結合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體會運算定律的現實背景。接着設計“懸念”,拋出四組題目,把學生引到“兩算式的結果相等”的情況中來。先請學生猜想,而後驗證,再請學生編題,讓每一個學生都不由自主地參與到研究中來。在編題過程中,很多學生都交出了正確的“答卷”,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和繼續研究的慾望。接着,請同學在生活中尋找驗證的方法,以四人小組為研究單位,學生的思維活動一下子活躍起來,紛紛探究其中的奧祕。小組討論的方式,更促使學生之間進行思維交流,激發學生希望獲得成功的動機。通過實踐、討論,揭示了乘法分配律。再通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述乘法分配律加以內化。這樣做,學生學得積極、學得主動、學得快樂,自己動手編題、自己動腦探索,從數量關係變化的多次類比中悟出規律,“扶”得少,學生創造得多,學生學會的不僅僅是一條規律,更重要的是,學生學會了自主自動,學會了進行合作,學會了獨立思考,學生學得輕鬆,學得主動。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感受到:認真鑽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寶貴資源,會使教材的內涵更有廣度和深度,也為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3

乘法分配律是第三章的教學難點也是重點。這節課的設計。我是從學生的生活問題入手,利用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圖植樹問題展開。這節課我力圖將教學生學會知識,變為指導學生會學知識。通過讓學生經歷了“觀察、初步發現、舉例驗證、再觀察、發現規律、概括歸納”這樣一個知識形成的過程。回顧整個教學過程,這節課的亮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教學中,通過這次植樹情境讓學生感到數學就是從身邊的生活中來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一共有多少名學生參加這次植樹活動?”。讓學生根據提供的條件,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從而發現(4+2)×25=4×25+2×25這個等式。然後請學生觀察,這個等式兩邊的運算順序,使學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再讓學生“觀察這個等式左右兩邊的不同之處”,再次感知“乘法分配律”。同時利用情景,讓學生充分的感知“乘法分配律”,為後來“乘法分配律”的探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重點是理解算式的意義,我們在引導中進行總結(4+2)個25的和也可以寫為25分別乘以4和2,再把他們的積相加的形式,接着讓同學們再次深化理解自己嘗試寫出幾個類似的算式,由於是網上教學,沒辦法直接展示學生的算式,於是我在大屏幕上寫出幾個算式,讓同學們來説一説他們的觀察到的算式,從而總結出乘法分配律的規律。進而通過計算,發現運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得計算更加簡便。

這節課的不足:

當我們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練習的時候,我發現學生在做題時會錯誤的把中間的+抄寫成×,導致錯誤。這説明學生沒有完全對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進行區分,還需要再次進行強調。

這節課上對學生的主題地位有所忽視。雖然是網課教學,沒辦法與學生共同在一間教室,沒辦法與學生面對面教學,但是顧慮到時間的限制與學生的互動,留給學生的思考的時間不夠充分,接下來在教學設計時可以減少授課容量,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4

乘法分配律一課是蘇教國標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的內容,是在學生經過較長時間的四則運算學習,對四則運算已有較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接觸過加法、乘法的驗算和口算等方面的知識,對此有較多的感性認識,這是學習乘法分配律的基礎。教材安排這個運算律是從學生解決熟悉的實際問題引入的,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初步感受運算的規律。然後讓學生根據對運算律的初步感知,舉出更多的例子,進一步觀察比較,發現規律。教材有意識地讓學生運用已有經驗,經歷運算律的發現過程,讓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對運算律地認識由感性逐步發展到理性,合理地構建知識。

課程標準提出“讓學生經歷有效地探索過程”。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激勵學生動眼、動手、動口、動腦積極探究問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觀察——舉例——得出結論”這一數學學習全過程。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就等於拿到了打開知識寶庫地金鑰匙。由於乘法分配律是本課教學難點。教學中安排了三個層次,首先學生在觀察等式,初步感知等式特徵的基礎上模仿寫等式,在模仿中逐步明晰特徵。第二層次在觀察比較中概括特徵,通過“由此你想到了些什麼”引發學生聯想到是否具有普遍性。從而得到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三個數都具有這樣的特徵,再通過學生大量的舉例,驗證猜想,得出規律。本課從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通過本課的學習不但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數學方法,併產生運用這一數學方法進行探索的願望和熱情。這些數學方法是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能力。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5

乘法分配律是一節概念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加法運算定律以及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本單元運算定律中,是最難理解的,學生最不容易掌握的。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難點是利用乘法分配律靈活地進行簡便計算。

在課堂上,創設了植樹活動的情境,求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植樹活動。在課堂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能用兩種方法解答出來,然後讓學生對比兩種算法初步讓學生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即(4+2)×25=428×25+2×25。

在學生理解了乘法分配律後,運用變式練習加深對乘法分配律意義的理解,讓學生不僅知道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寫成兩個積相加的形式,還要知道兩個積相加的形式可以寫成兩個數的和的形式。也就是乘法分配律也可以反着用。最後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通過學習,一些學生已掌握,但也有一些學生的語言敍述不熟練,雖然會背用字母表示的式子,但是不會靈活應用。還有一些學生容易把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結合律弄混淆。

所以在複習鞏固時,要加強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的對比,讓學生對這兩個運算定律的結構更清晰。還要加強對乘法分配律意義的理解,通過不同形式的試題的演練,靈活掌握應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6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數學第三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並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課內容的難點,教材是按照分析題意、列式解答、講述思路、觀察比較、總結規律等層次進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單一的乘法運算,還涉及到加法的運算,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因此本節課不僅使學生學會什麼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讓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進而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

同時,學好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以後進行簡便計算的重要基礎,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但要做到讓學生進行“探究、推理、自己總結規律”很難,因為上的是直播棵,為了突破難點,在備課時,我做足了功課,首先我從例題入手,把乘法分配律放在具體的情境中,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髮現解決問題策略很多,此題可以用兩種方法解答:(1)(4+2)×25;(2)4×25+2×25,通過比較,學生知道了為什麼:(4+2)×25=4×25+2×25,經歷了知識探究的過程,講完例題後,又讓學生通過發語音、課堂連麥的形式讓舉了許多這樣的例子,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每個例子不僅可放在具體情境中,也可藉助乘法的意義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從而得出什麼是“乘法的分配律及它的應用”,課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7

乘法分配律是一節概念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加法運算定律以及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五大運算定律中,是最難理解的,學生最不容易掌握的。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難點是利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

成功之處:

1.本課在教學情境的設計上沒有采用課本上的主題圖,而是選取學生熟悉的買校服情境:這學期學校要換新校服。上衣每件28元,褲子每條12元。我們班共需繳校服費多少元?學生獨立思考,同位交流,能用兩種方法解答出來,然後讓學生對比兩種算法初步讓學生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即(28+12)×44=28×44+12×44。

2.加深對乘法分配律意義的理解,讓學生不僅知道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寫成兩個積相加的形式,還要知道兩個積相加的形式可以寫成兩個數的和的形式。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不足之處:

1.在總結乘法分配律時沒有把結構説的很透徹,導致學生出現在練習時有一個同學在同步學習的練習題中把連乘算成乘法分配律。

2.學生的語言敍述不熟練,導致學生雖然會背用字母表示的式子,但是不會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