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墨梅》課後的教學反思(通用6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02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墨梅》課後的教學反思(通用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墨梅》課後的教學反思(通用6篇)

《墨梅》課後的教學反思1

(一)、引導學生理解古詩中畫龍點睛的字眼。

古人寫詩,注重煉字。一個“淡”字既道出畫梅花的技法,又刻畫出梅花樸素淡雅、傲立於嚴寒的風骨,令人耳目為之一新。一個“滿”字,不僅傳神地寫出了梅香的充盈激盪,而且使得詩人人格魅力的凸現與輻射分外的耀眼!這種不流於世俗、傲骨錚錚的氣節正是作為詩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這種不追求虛浮綺麗的外表而鍾情於梅花精神的表現方法正是作為畫家的王冕的巧奪天工之處。於是我再課堂上讓學生把這首詩表示的梅花的特點的詞畫出來?(在詩句中圈出來),學生就很快找出了“談談”“滿清氣”,好顏色”等詞語。然後讓學生去品味這些字的含義,體會詩句的情。這樣,學生就能從古詩中的字眼中體會了詩人的思想感情。

(二)、引導學生走近詩人,體會意境,以情激情。

於老師曾經説過:“實施新課程,要煥發學生生命的活力,應力求拔動他們心底的漣漪,激起課堂智慧的浪花,喚起澎湃的激情,語文課堂應該追求水的活潑,水的靈動。”這就告訴了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創造激情的課堂。於是,我精心設計了以下充滿激情的語言和提問,如:

1、“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王冕僅僅是在讚頌梅花嗎?想想此時的王冕會是什麼樣的內心?

2、“畫梅須具梅骨氣,人與梅花一樣清”是王冕的人生寫照,他畫梅的目的在於什麼?

3、相傳王冕的畫特別好,當地的幾次想見他,巴結他,誇獎他的梅花圖美,但都遭到王冕的拒絕。

他以梅花來表達自己的情操。你從而體會出詩人的什麼品質?”學生通過思考,瞭解詩人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想象詩人當時的表情神態及內心情感,從而明白了詩人那種不貪圖虛榮、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如梅花般高潔端莊的高貴品質。此時,學生都被詩人的那種傲氣所折服,他們激情高漲,我立刻繼續提問:“此時此刻,你想對王冕説什麼?”學生的激情再次昇華……“畫梅須具梅氣骨,人與梅花一樣清。”王冕與他筆下的梅花一樣,堅貞不屈、孤芳自賞,這樣的思想感情全都讓學生體會出來了。這樣的課堂,讓學生走近了詩人,體會了詩中的意境,以情激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讓學生讀中感悟了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引導學生從文本走向課外,拓展延伸。

為了讓學生能積累有關梅花的名詩句這個教學目的,我讓學生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提出以下的要求:

1、自古以來,有很多詩人都以梅花為詩,除了這首《墨梅》,你還知道哪些詩句都以梅花為主題呢?説一説。

2、練習寫出以下的物體的詩句:荷花,青松,蠟燭。這樣給學生進一步的課外延伸提供了很大的空間,而這也是我教學完這首詩以後最想達到的目的之一。這樣的設計可以發揮學生的創造精神,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學生在這一節課中收穫可大了,讀詩、學詩、悟詩、延詩,整節課的設計十分巧妙,教學效果很好。精品課堂的嘗試與實踐,讓我明白了:一節課的實效性是來自老師悉心的鑽研,通過深入地備課,對課程的研磨,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這肯定是一節語文精品課程。

《墨梅》課後的教學反思2

《墨梅》是一首題畫詩、詩人讚美墨梅不需要別人誇豔麗的顏色、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借梅自喻、表達了自己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品詞析句、賞詩中描繪之梅、悟作者心中之梅、體會詩人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呢?教學中、我設計個三個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在多角度的誦讀中進行不同層次的品味。

一、認識梅花。教學從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始、與學生聊梅花、交流收集到的梅花資料、給學生呈現出梅花潔白、堅韌的第一印象。

二、瞭解詠梅詩句。課外的資料蒐集與課內學習相結合是我這堂課的一個主要特點。我在課前讓學生蒐集各種與梅花有關的資料。由於有了上學期的基礎、學生也基本掌握了蒐集資料的要點、蒐集到的資料內容豐富。這也給進一步的課外延伸提供了很大的空間、而這也我學完這首詩以後最想達到的目的之一。

四、小結全詩、銘記“國魂”。根據板書進行小結、使學生對文本加深印象、巧用梅花“國魂”的美譽、將梅花堅韌的形象深深地烙在學生的心裏。

上完這首《墨梅》、我對本節課的教學進行反思、最大的感觸是自己對文本的解讀還很膚淺。

一、當有學生提出“淡墨痕是否就是指王冕家的梅樹被洗硯池裏的墨汁染成墨色?”這一問題時、我的引導顯得粗略、模糊。教學過後才通過資料瞭解到“洗硯池”是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王冕家是否就有這麼個“洗硯池”、無從考究、但可以明確詩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説“我家”。如此精彩有趣的典故、若當時能在課堂上呈現給學生、教學便會更充實一些、厚實一些。

二、自己對題畫詩的瞭解還不夠、沒有抓住題畫詩的特點來為教學服務。教學時如果能借助“畫與詩的結合”來理解詩意、特別在帶領學生品讀理解“朵朵花開淡墨痕”這句詩時、若能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回到畫中去、由畫即詩、教學效果肯定也會上一台階。

三、在突破“詩人借梅自喻、抒發高尚情操”這一教學難點時、僅僅只是為學生呈現一個簡單的故事、預想從故事中就能體現詩人品質的方式顯得太膚淺。其實、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類下苦讀、終於學得滿腹經綸、並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願巴結權貴、於是摒棄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以作畫為生、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課堂中、我就沒有涉及到詩人如此坎坷的生平、錯過了很好的利用教學資源的機會。

教學確實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整節課還有許多缺失。但通過執教《墨梅》一課、我也深刻地體悟到教師只有深入解讀文本、多層次、立體化的解讀文本、充分利用各種可用資源、才能使課堂真正豐滿、使學生充分理解文本、使教學更為有效。

《墨梅》課後的教學反思3

為了讓學生從“不要人誇顏色好,只流清氣滿乾坤”這句品讀作者的品質,於是我上網搜尋了關於王冕的資料及晚年寫這首詩的時代背景。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於學得滿腹經綸,並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願巴結權貴,於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

於是學生才真正從“不要人誇顏色好,只流清氣滿乾坤”中體味到了作者那種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可見,教師只有在備課時深入解讀文本,多層次、立體化的解讀文本,不僅要利用好教參,還應通過多種途徑查找資料,充分利用課外資源,瞭解課文的時代背景,才能真正豐滿課堂,使學生充分理解課文,提高語文素養。

《墨梅》課後的教學反思4

又教《墨梅》,發現詩中有不少地方和原來的不同了,如原來的“我家洗硯池邊樹”成了現在的“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改為了“個個花開淡墨痕”,“只留清氣滿乾坤”中的“留”成了“流”,為此,語文老師們還議論紛紛,心想是否是編輯的疏忽所致。且不説前兩處的改動是由於今古的説法不同而已,而對於詩句中墨梅的清氣“留”在天地間變更為“流”在天地間頗有爭議。後讀了課本的主編張慶的解釋才知道:這裏的“流”可以理解為“流溢”,是指梅花可貴的清氣流溢在人間。

這個備課時的爭議讓我想起了以前教學這首詩時,學生在課堂上的一個爭議——一位學生認為詩中寫的梅花不是畫中的梅花,而是生長在詩人院中洗硯池的梅花實物。他發表了自認為很充分的理由:從詩中所説“只留清氣滿乾坤”看出梅花把自己的清香留在了天地間。而且還説到了因為梅花長在了洗硯池邊,洗硯池中墨水滲透到了梅花的花瓣中,致使“朵朵花開淡墨痕”。雖然學生的看法並不是很科學,甚至有點可笑,但我並沒有批評他,因為他的確實已經在學習思考問題了。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以上兩個教學案例中,學生能從閲讀中提出問題,引發深層次的探究,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聯繫生活經驗和自然科學知識,來體驗、感悟語言文字,從而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

《墨梅》課後的教學反思5

在我對公開教學《墨梅》作了第一次反思之後,有幸得到了學校教師—們的指點,才發現自己課堂出現的問題還不僅僅是第一篇反思中所提到的那些,真是太慚愧了。經過整理,我對自己的教學作了二次反思。

總結如下:

一、整個教學過程偏離了自己預設的主旨。課前設計中,我的整堂古詩教學課是圍繞“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設計的,這個出發點得到了宋校長的肯定。可是,在我的教學過程中,卻嚴重偏離自己預設的“軌道”。詩人背景沒有介紹清楚,讓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古詩的內涵;該抓的字眼沒有抓住,上完課之後還有很多學生一知半解。特別是對古詩詩意的理解也出現了嚴重的偏差:《墨梅》是一首題畫詩,詩中描寫的是畫中的梅花,在詩意的解釋中,我卻沒有交待清楚,讓學生疑惑重重,誤認為是現實生活中的梅花,這是一個嚴重的失誤。

二、沒有抓信課文的中心句:“只留清氣滿乾坤。”《墨梅》的靈魂就在“清氣”二字上。清氣指的是清高純潔的氣節。該名可理解為:“只希望把它清高純潔的氣節永遠留傳人間,”也可理解為“只希望留下它清高純潔的氣節充滿天地人間。”只有抓住這句,古詩的意境才能得到昇華。

最後,老師們還教了一套如何領會古詩詩意的方法——擴、補、調、換、連。擴指的是單音節擴為雙音節;補即為補充省略的詞語;調是調移、顛倒順序;換是古語換新詞;連就是將詩意連貫起來理解。

有了這次經驗,我相信今後的古詩教學一定會比這次好。

《墨梅》課後的教學反思6

1、古詩教學的思路要簡約。

在《古詩兩首》的教學中,我的教學思路力求簡約。從整體而言,整堂課的教學循着“讀詩”、“解詩”、“品詩”、“辨詩”、“延讀”的教學思路進行,循序漸進,逐層深入。從局部而言,每一個環節的教學沒有過多的繁瑣設問、條分縷析,在引導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中把古詩的解讀引向深入。如在對詩意的解讀中,我摒棄了傳統古詩教學中字字求解、句句設問、逐句串講的方式,採用的是突出重點、整體感悟的教學方式,既節省了教學時間,又使詩意的解讀不支離破碎。

2、古詩教學的思路要整合。

《石灰吟》、《墨梅》這兩首七言絕句都是詠物詩,教者把這兩首詩編排在一起,正是從它們相似的主題角度來安排的。因此在教學這兩首古詩時,我的教學設計中就凸顯了“整合”理念。“讀詩”、“解詩”、“品詩”、“辨詩”、“延讀”,均是從兩首詩的整體角度予以設計。這樣的教學整合,使得教學節奏得到最有效的調控,使得教學內容得到最高效的組合,從而產生最佳的教學效率。如在“辨詩”教學環節中,通過引導學生比較辨析出《石灰吟》和《墨梅》的相同之處,瞭解這兩首詩“詠物抒懷”的寫法,並進而把物與人結合起來,由物及人地解讀詩中的深層次情感。

3、教師教學的站位要下移。

這是第九冊的第3課,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剛剛開學,這篇課文學生已經讀了許多遍;這兩首古詩的詩意較淺顯,且每首詩旁均配有栩栩如生的彩圖助讀;學生們的手邊有不少學習資料,關於這兩首詩詩人簡介、詩意註解很多。上述種種因素,構成了教學這兩首古詩的潛在教學資源。教師若是要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在教學中就必須調整好自己的教學位置。首先,教師需要把更多的教學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自讀自悟、交流討論、反覆誦讀;其次,教師需要耐心地傾聽每一位學生對字詞、詩句、詩意、問題所發表的意見,把學生髮言中的每一個閃光的見解給予放大,並加以重複,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再次,教師需要平等地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或在討論之初暗示思維的途徑,或在討論之中點撥思維的深度,或在討論之後即席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的平等參與絕不能喧賓奪主,更不能越俎代皰,要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老師是在和我們一塊兒探討研究這兩首古詩,有時候甚至可以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知道的東西似乎並不比我多多少。教學中,教師的低站位,可以和學生平等相視,從而平等對話;教師的低站位,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起學生探究詩歌的慾望,從而激發起學生超越教師的信心;教師的低站位,可以消解課堂上師生彼此間的隔膜,使學生更容易親近教師,走近教師,從而坦然地走進詩歌的天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