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童趣的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69W

作為步入中學的第一堂文言文課,我盡心地想要把這篇《童趣》上好,初衷是要把它上得生動,讓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就喜愛上它。但是,對學生學情的瞭解不足,對教材的把握不夠深入,對教學環節的設計沒有深入研究,一堂課下來,未能全面體現教學設計中的初衷以及新課程教學理念,很多的問題,很多的不足,需要去改進。

童趣的教學反思

1.教學環節設計上理論性過強,未做到有的放矢。

本篇為七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我一開始就將理論性較強的“文言文和現代文的比較”、“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這兩個知識點灌輸給學生,而未聯繫具體詩句,顯得紙上談兵,生硬,並且蒼白而乏味,針對性不強,學生很難加以把握和感知,並且易對文言文產生恐懼、排斥的心理。如講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可放入本文第二課時課文講解結束後,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學習,自行思考、總結,由此得出的結論是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便於學生接受和記憶。因此在教學設計和備課中應再多花點功夫,深入鑽研,設計出適合本班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環節,注意各環節間的先後次序和相互銜接。

2.課堂上學生參與度不夠,學生主體性體現不足。

七年級學生心理還較稚嫩,彰顯童氣,而我在本課時教學中未能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沒有為學生創設一個發揮特長、發揮自由想象的舞台。文言文的講學,可在導入或講解時,多穿插有些成語的典故或傳説故事等,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突出語文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具體可感。再如可在正式講課前請學生敍述自己的童年趣事,融入自己的經歷和體驗,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當中,做課堂的主人,有利於對課文的理解和把握,也體現出學生的主

體性。再者可在複述環節創設學生自由探討的環境,給學生多

留一點時間去發揮,去交流。

3、朗讀的真正作用體現不充分

本課時我較為注重朗讀,但在朗讀的環節設置上,其作用並未凸顯。如錄音範讀時可讓學生輕聲跟讀,範讀後可讓學生大聲跟讀一遍,注意節奏、語音、語氣的把握。每次學生讀完後應加入適當的點評,而評價該以鼓勵性為主;也可讓學生間相互評價,討論朗讀感受,取得朗讀反饋,或採用朗讀競賽等方式,如此既讓朗讀真正發揮作用,又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再如朗讀節奏的劃分,可讓學生自己朗讀後,我發現錯誤、指出錯誤,選取典型句子,指導學生正音正字、節奏劃分和朗讀方法,此時我應進行範讀,如此加深學生印象。另外背誦環節可與課文講解結合起來,每講解完一段再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4、課堂節奏緊張,語速過快

七年級的學生信息接受能力是有限的,我對學生的學習能力作了過高的'估計,在本課時教學中整體語速過快,顯得課堂氣氛和節奏緊張。再者,某些概念性的知識點不必講得太仔細,如“通假字”、“古今異義”等。課堂上語速過快,語調平緩,顯得重點不突出,學生不易於接受信息。語文課應當放慢語速,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娓娓道來,抑揚頓挫,表情和肢體語言適當豐富,使得學生在一個和諧優美的語言環境中漸漸融入課文中的佳境,並且語言的輕重緩急有利於學生對重點的把握。

5、專業基本功不夠紮實,文化底藴還需更加深厚

對於一些文學常識問題,如走近作者、瞭解背景等,應由教師娓娓道來,既顯示一名語文教師應有的語文功底,也可適當將視線延伸到課外,指導學生對課

外經典書籍和作品的選擇和閲讀。而不應讓學生齊讀作者情況。在本課時中,介紹作者沈復時,可重點提一下他的《浮生六記》,穿插介紹作者生平感人實際,激發學生閲讀名著的興趣。另外在文言文學法指導上,因自己所掌握的文言課文和知識點有限,文化底藴不夠,不能信手拈來地給學生舉具體例子,使講課顯得生硬,不連貫,不充盈。

6、課堂提問有效性不強

提問目標應明確,指出具體的答題要求,讓學生明確答題方向和思路。問題設置應由淺入深、環環緊扣,層層深入。先進行整體把握和感知,再探討具體的細小的問題。在本課時中,應先讓學生明確全篇主要講什麼內容,再逐段分析每件趣事。此時引入複述環節,這一環節中應弄清“複述”與“概括”的區別,複述時可讓學生在尊重原文的基礎上適當添加自己的想象,發揮七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想象豐富的特長。另外像“是不是啊”、“對不對啊”之類的無效問題應儘量避免。每節課應有一個重點問題貫穿其中,讓學生充分參與思考和討論,培養學生髮散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

7、自己的上課激情顯示不夠

作為新教師,上課應顯示出十足的激情和豪情,要讓自己先熱情飽滿,語調抑揚頓挫,表情豐富,才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充滿激情,充滿靈動,使整個課堂活躍起來。另外,不應過分依賴多媒體而忽略了板書的書寫。

針對以上種種不足,望自己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逐步探索與改進,在反思中醒悟,在反思中收穫,在反思中成長。讓自己的語文課靈動起來,讓學生都能熱愛語文,熱愛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