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大自然的語言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57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自然的語言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自然的語言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大自然的語言教學反思1

大自然中充滿神奇,身處鄉村生活中的孩子,自然比城市的孩子多一些感悟,這樣的生長環境使得本課的學習輕鬆了許多。在導入新課的過程中,我採用的是圖片猜謎設計,孩子們都能快速説出答案,課堂氣氛比其他新課的學習好很多,學生也在最短的時間裏融入了課堂。

這篇課文看似很長,但內容條理,學生只需弄懂以下幾個問題:

1、什麼是物候?什麼是物候學?

2、決定物候學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

3、研究物候學的意義?小組合作學習,並通過討論都能找到正確答案,在充分預習的前提下,課堂重點完成較好。

因本文説明文的文體形式,在説明方法的分析中,孩子們也都能找到説明方法在文中的一些運用,但對説明方法的好處卻又把握不到位,心中有話口難開,為解決這一難題,我建議學生分步回答:首先,表態,使用了何種説明方法?其次,強調重點字詞,比如:列數字的準確,打比方的生動,作比較的突出,舉例子的具體等等。最後,再練習具體句子分析,套進內容予以闡述。有了這樣的步驟,學生的回答內容清晰了許多。

八五班和八六班語文基礎的薄弱,絕非一朝一夕可以提高,在倍感壓力之時,也時刻提醒自己,前進,堅持!

大自然的語言教學反思2

《大自然的語言》作為説明文單元的裏面的教讀文章,如何通過本課提高學生的閲讀説明文能力,成為我們教師教學重點。

其實對於任何一篇文章來説,首先要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大自然的語言》也不例外。

1)學生自由閲讀。此環節可以是學生自己閲讀,也可以同桌一起完成。今天上課中,更是出現有趣的環節,一同桌兩名同學以“石頭剪子布”遊戲形式選擇朗讀段落,吸引了附近同學,使得本來枯燥的文字變成歡快閲讀。

2)大家一起閲讀。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讓班級同學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朗讀的段落。同時教師佈置任務,完成雅詞佳句的積累,完成每段信息的篩選。

3)全班共同交流。通過以上的兩次閲讀,加深了學生對於文本的瞭解。

完成

1)雅詞佳句的積累。比如:冰雪融化、草木萌發、翩然歸來、北雁南飛、田間草際、 銷聲匿跡 、 衰草連天 、風雪載途、 年年如是、 周而復始 、草木榮枯 候鳥去來 花香鳥語 草長鶯飛。

2)七嘴八舌談對文章的理解。讓每名同學根據自己閲讀的水平,説説文章寫了哪些內容。設計提示:我通過(第幾段) ,知道寫了

首先,我給學生示範:我通過文章的第一段,知道按照時間順序寫了一年四季自然變化。然後同學們根據自己閲讀情況談一談其他的段落。

在學生七嘴八舌過程中,教師黑板板書。所有段落都概括結束。

大自然的語言教學反思3

新課標實施後,教師都在不斷的探索,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教改。我也想和大家一起探討交流。並談談這節課的教學設想與反思:

一、教學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課改實施後,課堂教學由過去那種學生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轉變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合作中討論、質疑、交流,這樣有利於發揮羣體意識,促進思維活躍。但課堂教學的.時間和進度就不好控制。我在備課時,對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疑難問題儘可能地考慮得較為細緻全面些,以備學生考慮不到時,加以引導。

二、教師角色的轉變: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

在本節課中,我力求做到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分析説明文條理結構時,我沒有采取老師設計問題的方法,而是讓學生分組討論,自己提出問題。假如你來當老師,你想提出什麼問題?你還有什麼疑問?人們常説:能提出問題有時比解決問題還重要。學生如果想提出有創見的問題,首先必須深入研讀課文,經過思索、概括、提煉才會有疑而問,這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精神。為了不讓學生的問題天馬行空,我提出要求,從條理的安排、結構的設置、內容的概括三方面考慮。我在備課時從課文本身和學生的理解出發設計好若干問題,製作了相應的課件,但沒有急於在學生整體感知教材之前就把問題塞給學生,以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被剝奪了。在上課時,我沒有用到事先設計好的問題,因為學生設計的問題已經很全面,並且都能解答出來。

三、尊重學生體驗、感悟

尊重學生自己獨特體驗,讓學生髮表自己的不同見解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肯定和強化學生有時並不那麼正確的“獨特體驗”和看法,而是要讓學生對教材有自己的感知和領悟,養成自己獨立思考並能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提出自己看法和見解的習慣。

新課標就提到要“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閲讀的評價。”我們應該相信,隨着學生的學習不斷深入和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學生的獨特體驗肯定會越來越豐富多彩和日趨合理的。我們還要看到,有時當時看起來並不那麼正確的意見,也有可能會成為一個不同凡響的創見的情況也是有的。

四、教給方法,總結規律

語文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葉老説:“教任何功課,最終都是為了不教”。我們老師的責任就是要讓學生進入這樣一種境界:能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達到解決問題、提高能力的目的。在本節課中,我教給學生兩種方法:一是寫作中如何使説明文條理清晰,二是品味語言的兩種方法,直接式和替換式。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些方法是終身受用的。

五、讓語文教學走入生活

教改強調要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就是要克服語文課程孤立、封閉、凝固、僵化等種種弊端,鼓勵教師開發、利用取之不盡的語文教育資源。在課程實施上要使教學走進自然、走向社會,探索形式多樣的、與自然社會現實生活緊密聯繫的教學形式。

《大自然的語言》是介紹物候知識的説明文,為讓課文內容與自然生活緊密聯繫,我讓學生從生活中搜集物候知識,學生通過網絡、向長者請教,蒐集到了有關物候知識的故事、農諺、詩歌等。這一拓展延伸過程使課堂與生活聯繫更緊密了,打破了學校與社會、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壁壘,逐步做到課堂教學、語文活動、現實生活相結合,讓學生走入生活,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這也會使課堂教學變得開放、創新,充滿活力。

不足之處:

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許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如對“語言的品味”這一環節,如能增加一個品味課外語段的環節,就可以及時反饋學生掌握情況和增強他們的興趣,更好體味語言的魅力。雖然我也設計出了這一環節,但是因時間有限,沒有進行。

大自然的語言教學反思4

課結束了,可學生們還為剛才在影片中所觀看到的美麗的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語言而讚歎不已,他們由衷地感到大自然的語言真是妙不可言。他們議論紛紛,小臉蛋上不時洋溢着興奮的笑臉。看得出學生們完全沉浸在剛才的影片中。

這堂課我藉助電影媒體,為低年級學生創設了輕鬆、愉悦的課堂教學氛圍,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充分展開創造了鮮活的空間,將學生自然地帶入了學習情境。質疑這一環節的設置,讓學生從自由質疑中得到了信息的反饋,便於適時調整已定的教學流程,體現了教為學服務的宗旨。自主化的讀書方式,照顧了不同閲讀發展水平的學生的學習要求。主要在於能使學生將生字讀得準確,將課文讀得通順,而重點放在師生共同評讀上,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感。

本課中,我抓住教學的重點、難點、關鍵,以“白雲飄得高高,明天準是晴天”;“螞蟻往高處搬家,出門要帶雨傘”;“樹樁上有一道道圈圈,一圈就是一年”的自然現象中,使學生懂得大自然到處有語言,進一步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興趣,激發學生愛學習,愛自然的情趣。

課文中例舉了三種大自然的現象,通過小組學習,學生一下子就找到了大自然的現象以及所要告訴人們什麼。小組的反饋、交流,而課件的運用適當又幫助學生感性地理解了大自然的語言。此舉在朗讀方面尤為體現,從一開始語調的比較平淡到最後的激情朗讀,從一開始的面無表情到最後的搖頭晃腦,每次讀都有每次的不同,“讀”有了一個質的變化,從讀中讓人感到大自然的語言真是一言難盡。最後,我趁熱打鐵,讓學生給課文配音,這一舉措,使所有的學生都熱情高漲,爭先恐後地説:“我來!我來!”影片的回放,使學生再一次回顧了課文內容,同時,感受到了大自然的語言真是妙不可言。因此,營造開放的教學環境,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説,把教學的過程變革為學生主動參與、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實現教學重心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髮展轉移,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移。

最後我又設計了再看電影,學生仿照課文2、3、4小節的樣子説説大自然的語言這一環節。在讓學生學習教材同時,又不拘泥於教材,融化教材,又能超越教材,給師生營造開放的課堂環境,提供激發靈感、即興創造、超越預設目標的空間。通過仿説,放飛學生的思想,任他們在自由創造的廣闊天地裏振翅翱翔,盡顯風采,從而真正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興趣,進一步激發學生愛學習,愛自然的情趣。

大自然的語言教學反思5

一個月的精心準備,三次試講的反覆磨課,下班之後的一遍遍在教室想象和學生交流,這一次的語文視導活動,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要磨出一節課是多麼的不易。經過這一個月的努力,在視導當天的課堂上,面對學生突發狀況的遊刃有餘,面對每一個孩子回答之後的及時反饋,以及課後教研員的評課,都讓我意識到了當初的努力沒有白費,經過這次的視導工作,我也對於語文課堂有了重新的認識和理解。

作為一名語數包教的老師,很容易在課堂上語文、數學課的風格很是相似。回憶自己的課堂,在數學課上相比之下還是比較注重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樂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可能是文科出身的緣故,我的語文課更偏向於傳統的高年級的語文課,老師的講授更多,學生的説和能力培養並不多,在語文課上,我更注重於對學生語感和語言表述的內容,願意幫助學生説出語言優美的句子,而對於其他方面的能力培養並不多。

這次視導我講的內容是《大自然的語言》第一課時,這對我來説是一個挑戰,因為我講課時識字寫字一直是弱項。在聽了組長趙老師的一節第一課時之後,我大致找到了自己上課的方向,並製作了生字卡片,短語卡片等輔助教學的工具,力求在課堂上增加趣味性,讓學生從枯燥的學習詞語和生字中尋找到樂趣。課後的評課中,教研員也對這種形式很是鼓勵,但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改進的問題。

在這一課中,我一共出示了12個詞語,分別是“大自然”、“語言”、“以為”、“告訴”、“粗心大意”、“逗號”、“魚鱗上”、“釣魚”、“看不懂”、“圈圈”、“汪洋”、“鑲嵌”,還有7個短語,它們是“別以為”、“到處都有”、“永遠看不見”、“總也看不懂”、“仔細觀察”、“三葉蟲化石”、“喜馬拉雅山巔”。這些詞語和短語有一些是比較難以理解的,需要老師介紹資料和幫助理解,比如“鑲嵌”、“三葉蟲化石”、“喜馬拉雅山巔”,而其他的詞語有一些是需要注意讀音的,如“告訴”、“魚鱗上”、“圈圈”。這三個詞語都是最後一個字是輕聲,在教學中完全可以把這三個詞語放在一起讓學生去讀,發現這些詞語的特點,自己發現最後一個是輕聲。這種歸類的方法和把詞語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既可以減少老師在課堂上的語言和重複性的帶讀,也可以給學生空間,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學習,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除了這些需要理解和需要正音的詞語,還有很多詞語雖然有必要找出來讓學生多讀,但並不需要所有都講述和老師反覆帶讀,這樣既浪費時間也沒有給學生機會去自己學習和體會。

視導結束了,但日常教學工作還在繼續。在第二天的語文教學中,我利用《方字歌》這一課生字基本都是方的形聲字的特點,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生字、記字形、讀詞語,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也有很多學生能很好地區分這些生字,用自己的方法去記字音、記字形。經過這節課,我才知道,原來孩子們已經有能力可以自己學習比較容易的生字了,他們已經在日常的學習中掌握到了學習的方法,而這些能力和方法正在被我在課堂上壓制着。思及此,我真是汗顏。

想到這裏,我寫下了這篇反思的題目,語文課堂上適當地放手是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的,多放手,讓學生去摸索,正向學校的潤澤教育,在潤澤課堂上,尊重學生不僅是在語言上尊重學生,更應該給學生以發展的空間,讓學生在課堂上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真正在潤澤課堂上收穫知識,我們也真正成為一名潤澤課堂的締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