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四年級母雞語文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3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母雞語文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母雞語文教案

四年級母雞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繼續訓練學生默讀有一定的速度。

2、通過讀文,能説説母雞是怎樣的?

3、通過比較,初步體會兩篇文章的寫法各有哪些特點。

4、學會發現美,欣賞美。

教學重難點:初步體會兩篇文章寫法的特點。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質疑引入:

1、關於這篇課文你瞭解些什麼?

你還想了解些什麼?

2、同學們回家是認真讀了書的,非常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老舍先生的文章裏,看看作家是怎樣描寫我們身邊熟悉的事物的?

二、 學習新課:

1、默讀課文,給自然段標序,勾畫出生字並讀一讀。

把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再讀給全班聽一聽。

2、課文寫出作者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再次讀文,找出反映這兩種觀點的句子。

——我一向討厭母雞。

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3、把這兩句話讀一讀,體會“一向”、“不敢”。

4、討論:是什麼讓作者不敢討厭母雞?

讀一讀文中的句子。體會到了什麼?

5、由開始的“一向”到最後的“不敢”,截然不同的兩種觀念,你認為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6、那作者寫《貓》也是用的這種方法嗎?那他是怎樣寫貓的呢?看看課文,再討論討論。

同樣是寫小動物,用的方法不同,給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學們在寫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達方法。

7、積累詞句:

感興趣的詞語勾一勾,句子寫一寫,讀一讀。

板 書

貓——古怪、可愛 (圍繞中心句寫)

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不同的認識)

(突出特點)

四年級母雞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為什麼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從而懂得母愛的偉大。

3.對比老舍的《貓》,體會兩篇課文在表達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

[教學重難點]

為什麼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從而體會到母愛的偉大。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朋友——母雞。(出示母雞圖片)母雞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小動物,説説它給你留下過什麼樣的印象。

在老舍筆下這又是一隻怎樣的母雞呢?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吧。(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在學習課文前,老師先來檢查下你們預習的情況,我們先來讀讀這些詞語。(課件出示詞語)全班齊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2.聽課文朗讀錄音,找出作者對母雞兩種不同的情感態度。

3.學生彙報。(我一向很討厭母雞——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4.生齊讀這兩句話,請你們根據這兩句話把課文分成兩個部分。(指生答)

5.會學習的學生會思考,會思考的學生會提問。讀到這裏你有什麼疑問?

三、學習感悟“討厭母雞”的段落

1.請大家默讀第1—2自然段,思考:“我”為什麼一向討厭母雞?

(1)學生彙報,隨機出示句子,邊彙報邊指導朗讀。

(2)理解詞語:沒完沒了、如怨如訴。

2.師問:它真的是一隻令所有人都感到()的母雞?生(討厭)

(1)指生讀。(指導朗讀出討厭的語氣)

(2)齊讀。

3.母雞一開始“令人討厭”,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四、佈置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畫出“我”對母雞的態度前後變化的句子,説説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為什麼一向討厭母雞,作者後來為什麼又不敢再討厭它了呢?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

二、研讀“不敢再討厭母雞了”的段落

1.作者為什麼後來又不敢再討厭它了呢?

2.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在課文的第4—10自然段列舉了很多具體事例,請以同桌為單位,小組合作學習。

3.彙報交流一:哪些句子體現母雞的負責?

(1)課件提示“挺着”。

引導理解:“它總是挺着脖兒”,這個樣子看上去好像是在告訴所有的人什麼。

(2)課件提示“警戒”。

①母雞如何警戒,找出表示母雞動作的詞語。(做動作)

②想象母雞咕咕地警告什麼?(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4.彙報交流二:哪些句子體現母雞的慈愛?

(1)想象母雞“咕咕地緊叫”,那你覺得它在叫什麼呢?

(2)引導理解:它為什麼要先啄一啄?為什麼又放下了呢?

5.彙報交流三:哪些句子體現母雞的勇敢?

(1)根據“連大公雞也怕它三分”指導理解:為什麼大公雞會怕它?

(2)“在夜間若有什麼動靜,它便放聲啼叫,頂尖鋭,頂悽慘。”理解:“頂”是什麼意思?它發出那麼大的聲音難道不怕黃鼠狼發現,首先就把它吃掉嗎?

6.彙報交流四:哪些句子體現了母雞的辛苦?

(1)“它教雞雛們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理解:“多少次”到底是多少次?母雞一天要教雞雛這麼多次,它累不累?但是它怕累嗎?

(2)課件出示:比較“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和“我不再討厭母雞了”哪句更好?為什麼?(前一句更好,可以看出作者不僅僅喜愛它,還帶着對它的崇敬。)

7.“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是有了一羣小雞雛的母雞所有品質的最好濃縮。你認為作者僅僅只是在讚美母雞嗎?他還在讚美誰?(讚美母親)

8.總結:對呀,所有的母親為了自己的孩子,都能無怨無悔、默默付出,你能説説你的媽媽為你做了哪些令你感動的事嗎?

9.讓我們帶着對母雞的喜愛,和對媽媽點點滴滴愛的感受,再次齊讀第7自然段。

三、比較《貓》與《母雞》的異同

1.《貓》和《母雞》這兩篇課文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而且都是寫小動物的,它們在情感表達方面分別有什麼特點?

明確:在情感表達上都是對小動物的喜愛,《貓》通篇都在寫貓的可愛,無論是貓的古怪還是貓的淘氣,從始至終都是一種喜愛之情;而寫《母雞》則寫了由“討厭”到“不敢討厭”的情感變化,用前後的強烈對比,加深了對母愛的讚頌。

2.除了情感表達方面,兩篇文章在寫法上還各有哪些特點?

明確:

(1)兩篇文章的結構都非常清晰。(2)在敍述動物的特點時,作者善於用總分段式。如寫貓,先寫“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具體寫它的表現。寫母雞時,先寫“我一向討厭母雞”,再寫它令人生厭的三個方面。

(3)表現小動物特點時,用事實説話,通過點滴小事的具體生動的描寫,使筆下的動物呼之欲出。

(4)在語言的運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貫的樸實的生活化的語言風格。在《母雞》中,運用的幾乎都是羣眾口語,有着濃郁的“京味兒”,讀這些文字時,使人感覺不是在讀,而是在聽街坊鄰居説,是那樣的生動鮮明而又通俗易懂。

[教學板書]

14.母雞

討厭—母雞—不敢討厭

無病呻吟勇敢、負責

欺軟怕硬慈愛、辛苦

拼命炫耀偉大

教學反思

《母雞》這篇課文內容淺顯,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的內容,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弄清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麼,然後再交流讀書體會,對比《貓》的寫作手法。

教學中,我還抓住重點句來理解作者對母雞的感情:從“討厭”到“不敢討厭”,再切入課文抓住重點學習,理解作者為什麼討厭母雞。然後,重點理解作者為什麼不再討厭母雞,讓學生從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後明白為什麼用“不敢”,讓學生理解因為母雞的辛苦、勇敢、慈愛、負責,所以作者敬佩母雞。

四年級母雞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能隨文認識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3、體會本文與《貓》相比,不同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母愛的偉大。

【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檢查預習

1、回顧課文《貓》,導入新課。

2、自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

3、檢查預習,正音:

如怨如訴、反抗、欺侮、成績、悽慘、慈愛、辛苦、可惡、一撮兒毛

(回憶舊知,為感知寫作手法的差異埋下伏筆。)

二、理清脈絡,嘗試分段

1、找一找:

作者對母雞的態度前後有什麼變化,並以此為依據把課文分成兩段。

2、評議。

(從作者的情感主線入手,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結構,感知寫作線索。)

三、研讀文本第一部分,培養概括能力

1、1~3段中哪些地方最能體現母雞令人討厭?找到重點詞、句劃下來,想想原因。能幹的孩子每段試用1~2個詞概括原因。

第一段:

抓“沒完沒了”、“沒有什麼理由”等詞,幫助學生提升概括:

無病呻吟。

(學生能總結出“吵鬧”、“煩躁”即可。)

第二段:

抓 “忠厚”、“趁其不備”等詞,概括:

欺軟怕硬、暗箭傷人

第三段:抓“發狂”、“恨不能讓全世界知道”等詞,概括:

自大、愛炫耀。

(在研讀中培養語感與概括能力;教師即時反饋提升學生的語言,加深理解。分層要求,兼顧差異。)

隨機理解句子:

“母雞下蛋的時候可愛叫了,就是聾(lóng)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

體會畫線部分誇張的寫法,照樣子説一説:

這道題太簡單了,___________________

去少年宮的路我太熟了,___________________

(瞭解寫作方法,感受誇張手法的生動幽默。仿照句子説話,進行遷移創造。)

四、自主探究,圍繞主題研讀課文

1、什麼原因使作者改變了看法?在文中找到能概括説明這一原因的句子,畫下來。

出示:

它負責、慈(cí)愛、勇敢、辛(xīn)苦,因為它有了一羣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這三句話環環緊扣、層層遞進、意義深刻,是整篇文章的中心。聚焦中心句的過程培養了學生對關鍵詞句的敏鋭度,也為學生解讀作者態度轉變的原因提供了依託。)

2、圍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研究4~10段,圈劃詞句,説説感受,還可以寫寫旁註。

3、自學、交流、補充、評議:

預設要點:

(許多詞句中都藴含好幾層含義,學生只要能説得有理有據即可。)

母雞所做的一切(保護、餵養、照顧、教育子女)都是作為母親盡責的表現。

慈愛:

“一點兒”東西就“緊”;雞雛的肚子“像湯圓似的”,自己卻“消瘦”許多;給雞雛取暖;任憑雞雛在它身上調皮,“一聲”也不哼。

勇敢:

“不論……總是”;“假若……一定……連……”

辛苦:

“立刻警戒”:換詞解釋“警戒”,消瘦、夜間睡不好……

(引導學生緊密圍繞主題研究課文,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的感受。教師協助,在關鍵處予以提示點撥,為學生更深入地體會中心起推波助瀾的作用。)

4、感情朗讀4~8段:

體會母愛改變了母雞,深入理解中心句。

5、“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研究“不敢”,讀出敬意。

(自主研究、討論後,再次聚焦中心句,帶着更深的理解二次朗讀,提升情感體驗。)

五、體會寫作方法,嘗試遷移運用

1、引導理解作者對貓和母雞情感的不同,造成寫法的差異。對比優缺點能更突出轉變的不易。

(抓住情感線,大致感受寫作手法的差異。)

2、老舍現在對母雞敬佩有加,再聽到母雞的叫聲,還會覺得它煩嗎?感興趣的試完成三星題:

改寫課文第一段,寫出“喜歡”的情感。

(機動,視課堂時間,可安排回家完成。)

【板書設計】

無病呻吟 勇敢

欺軟怕硬 母愛 負責

拼命炫耀 慈愛

辛苦

……

四年級母雞語文教案4

教學簡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講述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隻淺薄、媚俗的母雞;後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變為尊敬。

本文的語言風格比較口語化,直白自然,散發着濃郁的生活氣息,讀起來令人感到親切舒服。

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自讀自悟和理解感受方面的學習能力,本文內容淺顯而且貼近學生生活,再加上語言風格上的獨特魅力,學生會比較容易理解課文內容。只是在揣摩寫作特點時會感覺比較難,需要教師加以適當點撥、引導。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3.比較《母雞》和《貓》在寫法上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

教學重點:

瞭解母雞的生活習性及偉大的母愛在母雞身上的具體體現,體會母愛的偉大,並通過比較老舍兩篇文章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言實踐。

教學難點:

學習課文,抓住特點,具體生動描寫動物的寫法。

教法學法

教法:“情景設置法”、“質疑引讀法、”、“朗讀感悟法”、“提問法”、“點撥法”等。

學法:“圈點標註法”、“討論法”、“自主探究法”、“朗讀法”、“質疑法”。

課前準備:

學生蒐集相關資料。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上一篇課文我們到認識了性格古怪而又淘氣可愛的貓。其實老舍先生家還有一隻動物——母雞。他是不是也像喜歡那隻貓那樣喜歡它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下老舍先生家的《母雞》。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給自然段標序,勾畫出生字並讀一讀。

2.把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再讀給全班聽一聽。

3.概述課文的主要內容。(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

三、閲讀質疑

1.通讀課文,找出文中直接寫作者對母雞由討厭到不討厭這一情感變化的句子讀一讀。

2.學生彙報,教師相機板書:一向討厭→母雞←不敢再討厭

過渡:是什麼原因使作者態度發生如此變化呢?

四、自主探究

(一)指導探究一至三自然段。

1.輕聲讀課文1——3自然段,思考,是什麼原因使作者一向討厭母雞呢?劃出相關語句讀一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2.學生彙報

(1)討厭的原因有那些?(指名回答:母雞的無病、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隻淺薄、媚俗的母雞。)

重點語句解析:

到下蛋的時候,它差不多是發了狂,恨不能讓全世界都知道它這點兒成績;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

(這是作者誇張的寫法,諷刺了母雞的炫耀。聾子本來是不怕吵的,作者用“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討厭母雞的情緒。)

(2)學生回答後,教師引讀:無論在什麼地方、什麼情況下它那嘎嘎的叫聲總是——(沒結沒完)特別是到下蛋的時候,母雞差不多是——(發了狂)

3.揭示總分的寫作方法。

請同學們看板書:作者先總説討厭母雞,再分別敍述了討厭母雞的理由,你知道作者運用了什麼寫作方法嗎?(總分)

4.請用討厭的語氣齊讀課文1、2、3自然段。

5.老舍先生對待母雞的'情感,前後是怎樣變化的?

(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變為尊敬。)

(二)指導探究四至十自然段。

1.討論:是什麼讓作者“一向討厭母雞”?又是什麼讓作者“不敢討厭母雞”?

2.交流重點語句:

(1)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羣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這三句話都是在寫母親,對母親的讚頌之情在逐句加深。作者為母雞身上所表現出的母愛所震撼,認識到天地間所有的母親都是英雄。這是對普天下所有母親的讚頌。)

(2)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作者用“不敢”來表明自己對母雞情感的變化。他此時已不是簡單的喜歡,而是對母愛的一種純潔、神聖的尊敬,是情感的升)

(三)比較一下,本文和《貓》兩篇課文的寫法特點

1.兩篇文章的結構都非常清晰。

《貓》寫了貓的性格古怪和淘氣可愛,由兩部分構成,並以“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為過渡句,將兩部分內容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母雞》可以明顯分為母雞孵雞雛以前和孵出雞雛以後兩部分,以過渡段使文章渾然一體。

2.在敍述動物的特點時,作者善於用總分段式。如寫貓,先寫“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具體寫它的表現。寫母雞時,先寫“我一向討厭母雞”,再寫它令人生厭的三個方面。

3.在表現小動物的特點時,作者用事實説話,通過對點滴小事生動具體的描寫,使筆下的動物呼之欲出。

4.在情感的表達上,《貓》通篇都在寫貓的可愛,無論是貓的古怪,還是貓的淘氣,從始至終都是一種喜愛之情;而《母雞》則寫了由“討厭”到“不敢討厭”的情感變化,用前後的強烈對比,加深了對母愛的讚頌。

5.在語言的運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貫的無雕飾的生活化的語言風格。在《母雞》中,運用的幾乎都是羣眾口語,有着濃郁的“京味”,如,“聽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後院,由後院再嘎嘎到前院,沒完沒了,並且沒有什麼理由,討厭!”“使人心中立刻結起個小疙瘩來”,“咬下一撮兒毛來”,“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讀這些文字時,使人感覺不是在讀,而是在聽街坊鄰居説,是那樣的生動鮮明而又通俗易懂。

6.總結:同樣是寫小動物,用的方法不同,給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學們在自己的寫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達方法。

五、作業佈置

1.熟練朗讀課文。

2.摘抄自己喜歡的語句。

板書設計

貓──古怪、可愛(圍繞中心句寫)突出特點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不同的認識)/

附:相關鏈接

1.詞語

如怨如訴:形容沒完沒了地抱怨、訴説。本文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形容母雞拉長音的叫聲影響人的情緒,令人討厭。

趁其不備:趁人不防備的時候。文中指母雞在欺負自己的同類時是出其不意地下毒手,非常兇狠,讓人厭惡。

警戒:戒備。文中指母雞為了保護小雞的安全,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並不畏任何強敵,隨時準備作戰,表現了這位雞母親的負責、慈愛、勇敢與辛苦,也表達了作者的敬意。

雞雛:幼小的雞。

顫顫巍巍:抖動搖晃的樣子(多形容老人或病人的某些動作)。

欺侮:欺負。

反抗:用行動反對;抵抗。

消瘦:形容身體極瘦。

悽慘:淒涼悲慘。

慈愛:(年長者對年幼者)仁慈而充滿憐愛之心情。

2.多音字

似:shì(似的);sì(相似、似乎);

惡:è(兇惡、惡劣);ě(噁心);wù(可惡、厭惡);

差:chā(差別、差距);chà(差不多、差生);cāi(出差、差使);cī(參差、參差不齊)。

四年級母雞語文教案5

一、交流見聞,導入新課

1 交流課前收集的關於母雞的見聞。

2導入新課:

貓是一種很平常的小動物,可是在熱愛社會的老舍先生看來,卻如同一個既可愛又淘氣的孩子。那麼,老舍眼裏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雞》。

二、自讀自悟

1、 師生共同制定閲讀目標。

(1)圈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2)認真朗讀課文,達到讀流利、讀正確。

(3)弄清課前“導讀”中提出的兩個問題:

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一致怎樣的母雞?

比較一下,本文和《貓》兩篇課文在寫法上個有哪些特點?

2 、自主閲讀,邊讀邊批註。

三、彙報交流

品評母雞之長短,體會作者之喜惡

1、 再讀課文,小組討論:

(1)文中直接.寫作者對母雞由討厭到不討厭這一情感變化的語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別通過哪些具體事例寫母雞的討厭與不討厭?每個事例各用一個恰當的詞語概括。

(3)聯繫上文和生活體驗談談自己對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可改為“我不再討厭母雞了”嗎?為什麼?

2 、全班交流。

3、 同組合作,有感情朗讀課文。

四、分辨褒貶,積累詞語

1 、思考討論:作者在表達自己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感情變化的過程中,遣詞造句的感情色彩也發生了變化,找一找,讀一讀,品一品。

2 、分類摘抄詞語: 把自己欣賞的詞句按褒與貶兩類,摘抄在“採蜜本”上。

五、反覆回味,走近老舍

1、 師生對話,交流各自讀過《貓》和《母雞》後,對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導學生初步學習賞析名篇的方法。

2、 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讀一讀,然後互相交流閲讀體會。

課後小節:

當我讀這一課時,被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並沒有過多的講解,而是抓住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麼為主線,進行交流、體會,最後我還推薦了課外閲讀《麻雀》《柱子上的母雞》。

四年級母雞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讀課文,體會作者對母愛的讚頌之情。

2.認識生字,瞭解母雞的形象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比較《母雞》和《貓》在寫法上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自讀自悟,體會母愛的偉大。 2.比較老舍兩篇文章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言實踐。

教學過程

一 課前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舍筆下的貓,性格古怪又淘氣可愛,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麼,老舍筆下的母雞又是什麼樣子的呢?請打開課本,看一看吧!

二 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輕聲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標出自然段,畫出生詞,邊畫邊讀兩遍。

3.思考。

(1)作者筆下的母雞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什麼變化?(討厭 尊敬)

三 細讀課文,深入感知

1.默讀課文,出示投影。

(1)作者為什麼一向討厭母雞?

(2)作者從哪幾方面描寫一隻孵出小雛雞的母雞?表現了母雞的什麼品質?

2.小組交流討論。

第(1)題:作者討厭母雞是因為母雞無病呻吟,欺軟怕硬,發狂炫耀。

第(2)題:①精心保護雞雛,很有責任感;②想方設法為雞雛找食,表現出母親慈愛的本性;③教小雞生活的本領,很負責,很辛苦;④夜間啼叫保護小雞,很勇敢。

3.集體彙報。

4.讀出自己的感受。

四 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1.作者改變了他一向討厭母雞的心思,因為他看到了一隻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母雞。現在作者是什麼心思?讀第9自然段。(認為母雞偉大,是英雄。)

2.作者僅僅在寫母雞嗎?(歌頌了母親的偉大、無私。)

3.看看作者寫貓和寫母雞在寫作手法上各有哪些特點。

(1)結構清晰。《貓》寫貓性格古怪和淘氣可愛,由兩部分構成。《母雞》明顯分為母雞孵出雞雛前和孵出雞雛後兩部分。

(2)敍述動物的特點,善用總分段式。如寫貓,先寫“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具體寫它的表現;寫母雞,先寫“我一向討厭母雞”,再寫它令人生厭的三個方面。

(3)表現動物特點。對點滴小事進行具體的描寫説明,使筆下的動物呼之欲出。

(4)情感表達。《貓》始終是一種喜愛之情;《母雞》則有由“討厭”到“不敢討厭”的情感變化,用前後的強烈對比,加深對母愛的讚頌。

(5)語言運用。語言生活化、口語化,有濃郁的“京味”.

課後習題

1.用“天?地?”的形式寫四字成語

(1)形容大風時天地間暗淡無光。(天昏地暗)

(2)形容聲音大。(天崩地裂)

(3)形容天氣非常寒冷。(天寒地凍)

(4)形容時間長,永久不變。(天長地久)

(5)形容包圍嚴密,四面八方都佈下了羅網。(天羅地網)

2.後來作者為什麼説“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四年級母雞語文教案7

學習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情感經歷。

2、 鄰居母雞的生活習性及偉大的母愛在母雞身上的具體體現。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1、貓是十分平凡的動物,但在熱愛生活的老舍先生的筆下,它如同一個既淘氣又可愛的孩子。他筆下的母雞又是什麼樣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篇文章《母雞》。(板書課題,齊讀。)

2、你對母雞的印象如何?(指名回答)作者對母雞的態度又是如何呢?請大家打開課本,自由朗讀課文,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讀課文時注意讀準生字新詞,有困難的詞語多讀幾遍)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讀後檢查生字新詞。

出示新詞:如怨如訴反抗欺侮成績悽慘慈愛辛苦

師:剛才我看到很多同學都讀得很認真,現在老師來檢查一下你們的自學情況。這些詞語你能讀準嗎?誰願意來挑戰一下?(指名讀)還有誰想來試試?(指名讀)隨機正音,理解詞語。重點:如怨如訴、欺侮、悽慘。(評價:嗯,掌握得不錯!)

三、把握整體結構,深入領會課文

(一)感知母雞特點,明白討厭原因。

讀了課文,你覺得作者對母雞的態度如何?(指名回答)(一開始討厭,後來不敢討厭)根據回答板書:討厭不敢討厭

1、作者討厭母雞,課文哪幾個小節寫了這部分內容?(1—3)請你默讀課文的1-3段,找一找作者討厭母雞的原因。

2、讀後交流:找到了嗎?把你找到的讀一讀。

第一小節:抓住“沒完沒了,沒什麼理由,細聲細氣,顫顫巍巍,如怨如訴”這些詞語來體會作者對母雞的討厭。你能用自己的朗讀把作者對母雞的討厭表現出來嗎?試一試。(隨機指導朗讀)

師:作者的描述,讓我們看到了一隻怎樣的母雞?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嗎?(板書:無病呻吟)

第二小節:抓住“不反抗,欺侮,趁其不備,狠狠”這些詞語來體會。隨機指導朗讀,這會你看到的又是怎樣的一隻母雞?你討厭它嗎?試着讀一讀。(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欺軟怕硬)

第三小節:抓住“差不多,恨不能,就是……也……”來體會,讀了這句話,你感受到了什麼?作者用誇張的寫法諷刺了母雞的愛炫耀,表達了自己討厭母雞的情緒。你能把這種討厭的情緒表達出來嗎?隨機指導朗讀。作者討厭母雞,還因為它——(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愛炫耀)

(二)體會作者對母雞尊敬之情。

1、過渡:正因為這隻母雞無病呻吟、欺軟怕硬、愛炫耀,所以作者對它心生討厭。讓人如此討厭的母雞,等到它有了雞雛之後,作者為什麼又不敢再討厭它了?

2、課文中有一段話已經明確告訴我們了,看誰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指名説。(第9段)

出示第9段:

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羣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3、齊讀第9段。讀後思考:作者用哪些詞來評價母雞?把這些詞語圈出來,讀一讀。(交流後板書:負責、慈愛、勇敢、辛苦。)

小結:是啊!這是一隻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母雞。

4、請你從課文5至8自然段中,重點選擇其中一個自然段,細細地品讀,找一找文中的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了母雞的這些特點?待會兒咱們一起交流。

5、指名學生交流:你選擇了哪個自然段?你找到了哪些詞語?從這些詞句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6、是呀 “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羣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就必定是一位英雄。”所以——學生接讀: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7、老舍先生不敢再討厭母雞的背後,正是對這隻雞母親的敬重。因為: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四、引導學生感受母愛,學會感恩。

是啊,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永遠不會枯竭,它永遠陪伴在我們身邊。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

1、在平時的生活中,媽媽是怎麼關心、照顧你的?你又是如何報答媽媽的?

小結:這就是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動物如此,人又何嘗不是這樣,同學們,其實你們的母親也都是英雄。讓我們全體起立,懷着敬意一起讀讀這一段話吧!齊讀第9段。

應山小學 趙文燕

課後反思:

教完這節課,我感覺很成功。

(一)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這篇課文分為兩大部分,一是作者討厭母雞,二是作者不感再討厭母雞了。課文脈絡十分清晰。讓學生緊緊圍繞課文中的這兩句話,自讀課文,劃出課文中的相關語句,感受作者的情感變化。如在感受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特點時,學生找到“看看前,看看後,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的身邊來。”感受到母雞的負責。“結果每一隻雞雛的肚子都圓圓地下垂,像剛裝了一兩個湯圓似的,他自己卻消瘦了許多。”感受到母雞對雞雛的關心。“假若有別的大雞來搶食,它一定出擊,把他們趕出老遠,連大公雞也怕它三分。”感受到母雞很勇敢……這樣的學習,誰能説學生不是在進行自主學習?

(二)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繫起來,進行母愛教育。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母愛的偉大。

四年級母雞語文教案8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聽寫字詞。

2.教師訂正。

二、深入品讀、感悟母愛。

(一)這到底是一隻怎麼樣的母雞,會讓作者一開始討厭它,後來卻不敢再討厭它呢?讓我們一起去文中尋找原因,在文中用“____”劃出討厭母雞的主要詞句,用“ “劃出不敢再討厭母雞的關鍵詞句。

(二)體會作者討厭的理由。(1—3小節)

文中母雞最讓你覺得討厭的地方是什麼?為什麼?

1.”到下蛋的時候,它差不多是發了狂,恨不能讓全世界都知道它這點兒成績;就是聾子也會被吵得受不了。“

特別是”就是聾子也會被吵得受不了。“聾子是聽不到聲音的,都被它吵得受不了,從這句話裏感受到母雞真的很愛誇耀自己,吵得讓人心煩。

2.”它由前院嘎嘎到後院,由後院嘎嘎到前院,沒完沒了。“

從中感受到,當我們在工作,寫作業時,母雞不停地叫着,影響我們。

3.”更可惡的是遇到另一隻母雞的時候,它會下毒手,趁其不備,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兒毛來。“

由此可以想象,兩隻母雞為了搶吃的廝打起來,兩敗俱傷。

4.”它永遠不反抗公雞。有時候卻欺侮最忠厚的鴨子。“

由此可以看出母雞欺軟怕硬。

小結:作者舉了這些例子來説明”討厭“母雞的理由,作者能寫得如此真實,離不開他對母雞的仔細觀察。如此讓人討厭的母雞為什麼作者最後又不敢討厭了呢?

(三)體會作者”不敢再討厭“的理由。(4-10小節)

1.文中有一段總的寫了作者不敢討厭母雞的理由,你能找出來嗎?

“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羣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文中母雞具體做了什麼,使作者説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呢?

3.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課件出示合作學習要求:文中哪些句子具體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找出來多讀幾次,讀出自己的感受。

4.反饋、交流

(1)哪些句子體現母雞的負責?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1負責:不論是在院裏,還是在院外,它總是挺着脖兒,表示出世界上並沒有可怕的東西。一隻鳥兒飛過,或是什麼東西響了一聲,它立刻警戒起來:歪着頭聽;挺着身兒預備作戰;看看前,看看後,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

①課件提示“挺着”。

引導理解:它總是挺着脖兒,這個樣子看上去好像是在告訴所有的人什麼?指名回答(好像是在告訴所有的人我什麼都不怕。)

②課件提示“歪着、挺着、看看”。引導理解:只要有一點點聲音,它立刻警戒起來,歪着頭兒,挺着身兒預備作戰;看看前,看看後,它好像是在聽什麼?為什麼要預備作戰?它為什麼還要到處看看?

指名回答(它好像在聽是不是有抓小雞的壞蛋接近發出了聲音;為了保護小雞雛做好準備作戰;它還不放心所以到處看看是不是真的來了抓小雞的壞蛋。)

③師問:母雞的一舉一動,讓你感覺到它是一隻怎樣的母雞?(負責)板書

④小互動:老師讀,學生做母雞的動作。

⑤看到一隻這麼負責的母雞你們會討厭嗎?(不會),所以作者説——(課件出示讓學生齊説)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2)它不僅是一隻負責的母雞,還是一隻慈愛的母雞,哪些句子又具體寫了母雞的慈愛?(指名彙報)

出示句子2慈愛:發現了一點兒可吃的東西,它咕咕地緊叫,啄一啄那個東西,馬上便放下,叫它的兒女吃。結果,每一隻雞雛的肚子都圓圓地下垂,像剛裝了一兩個湯圓兒似的,它自己卻消瘦了許多。

①課件提示“啄一啄那個東西,馬上便放下”,引導理解:它為什麼要先啄一啄?又為什麼要放下呢?

指名回答(啄一啄是為了試試能不能吃;放下是為了讓小雞吃。)

②課件提示“每一隻雞雛的肚子都圓圓地下垂,它自己卻消瘦了許多”。引導理解:它為什麼消瘦了?

指名回答(因為它把吃的都讓給了小雞雛,自己還餓着,所以消瘦了。)

③師:母雞為了自己的兒女,寧可自己捱餓,很明顯的讓我們感覺到它是一隻怎樣的母雞?(慈愛)板書

④所有的女生帶着這種感受讀一讀。

⑤身邊有一隻那麼慈愛的母雞你們還會討厭嗎?(不會)所以作者説——(課件出示學生齊説)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3)它負責、慈愛還很勇敢,哪些句子能體現它勇敢呢?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3勇敢:假若有別的大雞來搶食,它一定出擊,把它們趕出老遠,連大公雞也怕它三分。

在夜間若有什麼動靜,它便放聲啼叫,頂尖鋭,頂悽慘,無論多麼貪睡的人都得起來看看,是不是有了黃鼠狼。

①課件提示“連大公雞也怕它三分”。引導理解:為什麼大公雞會怕它?

指名回答(因為為了讓小雞能吃飽,它敢和大公雞拼命,所以大公雞怕它。)

②課件提示“在夜間若有什麼動靜,它便放聲啼叫,頂尖鋭,頂悽慘”引導理解:“頂”是什麼意思?它發出那麼大的聲音難道不怕黃鼠狼發現,首先就把它吃掉嗎?

指名回答(“頂”是“很”、“非常”的意思;為了小雞它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所以它不怕被吃掉。)

③它的每一次放聲啼叫、每一次出擊都是為了兒女,你們認為它是一隻怎樣的母雞?(勇敢)板書

④帶着這種感受,男同學讀上一句,女同學讀下一句。

⑤師:身邊有一隻如此勇敢的母雞你還能討厭它嗎?(不敢)所以作者要大聲告訴所有的人——(課件出示齊讀)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4)它不但負責、慈愛、勇敢,而且十分辛苦,哪一句最能體現它辛苦?(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4辛苦:它教雞雛們啄食,掘土,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

①課件提示“多少次”。

引導理解:“多少次”到底是多少次?母雞為什麼一天要教雞雛這麼多次?它累不累?

指名彙報(很多次、無數次;它很累。)

②它為了兒女,任勞任怨,你感覺它是一隻怎樣的母雞呢?(辛苦)板書

③帶着這種感受,學生比賽朗讀。

④看到如此辛苦的母雞你還忍心討厭它嗎?(不忍心)所以作者説——(課件出示齊讀)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⑤課件出示:比較“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和“我不再討厭母雞了”哪句更好?為什麼?

指名彙報(前一句好,因為可以看出作者不僅僅喜愛它,還帶着對它的崇敬。)

⑥師:它有什麼值得作者崇敬的?指名回答(因為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帶着崇敬之意分男、女角色朗讀這一句。

⑦小結:是啊,負責、慈愛、勇敢、辛苦是有了一羣小雞雛的母雞所有的品質的最好濃縮。

⑧返回到課件: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羣小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師問:當你讀到“它偉大,因為它是母親。一個母親必定是一位英雄”時難道你還僅僅認為作者只是在讚美母雞嗎?他還在讚美誰?

學生一起回答(讚美母親)

、比較課文,對比寫法

雖然都是寫動物,《貓》一課作者從頭到尾都是寫了對貓的喜愛之情,而《母雞》卻使用了先抑後揚的寫法。但先概括後具體的方法是相同的,以後同學們自己寫動物時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拓展文本昇華母愛

1.説説自己的媽媽為自己做了哪些令你感動的事?(讓學生自由説)

2.你們還想聽有關母愛感人的故事嗎?(想)那就靜下心來好好聽吧!課件出示:地震中的感人圖片2張,邊看邊講。

3.指名説説聽完故事後的感受。(母愛偉大)板書

4.師引:是啊,天下所有的母親為了兒女,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當災難來臨時,她毫不猶豫地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換取兒女活的希望,如果一定要給母親下一個定義的話,我想你們一定會説——(課件出示齊讀):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分組讀,再齊讀。

5.最後我提議大家説一句讚美媽媽的話。(讓學生自由説)

課件出示:

①説説讚美媽媽的話。

②把讚美媽媽的話謄寫在精美的卡片上,送給自己的媽媽。

板書設計

母雞

討厭:沒完沒了

喜歡:負責慈愛勇敢辛苦

對母雞的喜愛

教學反思

文章有多處看似自相矛盾的表述,通過設疑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髮現這些矛盾並聯繫上下文解決矛盾。矛盾1:文章第五小節中説到母雞總在院裏挺着脖兒,表示出一副世界上並沒有什麼可怕的樣子,但下文又將母雞在遇到異常情況時警戒的樣子寫得栩栩如生?母雞到底怕嗎?矛盾2:文中第二節明確了母雞對公雞的態度——永遠不反抗,可第6小節中又説假如遇上大公雞搶食,母雞是一定出擊的,這勁頭兒連大公雞也怕三分。母雞和公雞,到底誰怕誰?在引導學生髮現並解決這些疑問時,可始終以體會母雞叫聲所表達的意思為抓手逐步展開。

在教學中,我能抓住重點句理解作者對母雞的感情:討厭到不敢討厭,再切入課文抓住重點句學習,理解作者討厭母雞是因為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後重點理解作者為什麼不再討厭母雞的,讓學生從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後解決為什麼用“不敢”,讓學生體會到因為母雞的辛苦、勇敢、慈愛、負責,所以作者敬佩母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