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七月的天山》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3.24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月的天山》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七月的天山》教案

《七月的天山》教案1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美麗富饒的大好河山的感情,體會作者通過記敍遊覽天山的見聞所流露出來的熱愛祖國、熱愛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的表達順序寫景狀物的方法。

3、體會課文精當、華麗的語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襯托等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

掌握組織材料的順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襯等表現手法為講析重點,學習運用貼切、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

【教學難點】

1、學習如何按照一定的順序把材料組織得井井有條。

2、體會並學習使用絢麗多彩的語言風格。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實奇妙無比,引人入勝,每當想到那奔騰咆哮、一瀉千里的長江黃河,那千姿百態、氣勢雄偉的三山五嶽,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國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云: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清代詩人洪亮吉也有詩云:地脈至此斷,天山已包天。日月何處棲,總掛青松巔。現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發烏蘇望天山》一詩中讚道:蒼蒼浮紫氣,天山真雄偉。陵谷分陰陽,不假皴擦美。初陽照積雪,色如胭脂水。這些名詩人筆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寫天山綿亙數千裏,地域廣袤,景物豐美。那就讓我們隨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進天山裏去看一看、遊一遊吧!

1、讀課題,學生利用資料介紹天山,教師演示課件,小結:

(演示)天山:亞洲中部的大山系,橫貫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全長2500千米,寬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約5000米,最高峯托木爾峯海拔為7435.3米,峯頂白雪皚皚。天山博格達峯上的積雪終年不化,人們叫它雪海。在博格達峯的山腰上,有一個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約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鏡子。潔白的雪峯,翠綠的雲杉倒映湖中,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相傳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來到這裏,王母娘娘就在這裏設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稱瑤池。現在這裏已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

2、解題,瞭解作者,明確學習任務:《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寫山川景物為主要內容的遊記散文,選自於《天山景物記》,作者碧野。

(簡介作者)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檢查詞語朗讀。

3、默讀課文,思考:

課文按照什麼順序寫的?劃一劃相關句子

三、明確學習要求

這是一篇遊記散文,默讀課文上面的閲讀提示,看看它對我們提出了什麼學習要求。

總結歸納:

1、抓住景物特點。

2、體會作者寫法。

3、積累優美語句。

四、根據要求學習課文

1、學生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課文描寫了哪些景物?主要採用什麼方法寫的?

(讓學生議論,然後交流)

(明確:寫了雪峯、雲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繪方法:

⑴ 襯托,如:以藍天和雲影襯托雪峯之高大、靜美;以溪流、游魚的活躍襯托天山的寂靜。

⑵ 比喻,如:説白雲在雪峯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開的白蓮)

2、第三段集中寫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導學生思考交流: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明確:用蜿蜒無盡,寫森林之廣大。以馬蹄濺水,幾聲鳥鳴來襯它的幽靜。以林間只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來襯它的稠密。以林外陽光燦爛和林中閃着煙頭的紅光來襯它的幽深。最後,以這天山上有的是成羣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駱駝來突出森林之富饒 )

3、朗讀四自然段:

自讀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點進行描繪的?

(學生用筆在書本上做出標記)

學生邊交流,教師演示。

(紅、黃、藍、白、紫,五彩繽紛──描其色

像織綿彩霞長虹──繪其豔

賽八寸的瑪瑙盤──狀其大

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顯其多

用不着離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誇其高)

五、細品語言文字,小結學習內容

1、課文主要是由外到裏,由高到低。表現方法主要運用襯托和比喻。

2、引導學生從描寫景物形態、描繪聲音、描繪動態、描繪色彩、描繪感覺上去找比喻句、體會精妙之處。

3、積累自己喜歡的字詞和句子。

4、課外閲讀《天山景物記》。

《七月的天山》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新詞,養成主動積累詞語的意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

3、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的表達順序寫景狀物的方法。

4、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學重點

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的表達順序寫景狀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的表達順序寫景狀物的方法。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補記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播放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主題歌,優美的旋律激起對天山神奇景色的嚮往與追求,讓我們一起走進七月的天山,感受它的獨特魅力。(揭示課題)

二、自主讀書,自主體會。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記敍的?

2、出示生字詞,各種形式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白緞山澗俯視白皚皚馬蹄濺起綿延馬鞍

2、默讀課文,思考:每一部分主要描寫了哪些景象?這些景象帶給你什麼樣的感受?邊讀邊批註。

3、交流閲讀感受。

4、組內不同形式的讀文。

三、品味語言,揣摩表達方法,領悟美境。

1、有感情地朗讀自己最喜歡的部分,説説為什麼喜歡?

2、討論:作者是怎樣描寫七月天山的美景的?有哪些表達方法值得借鑑?

四、拓展延伸,練習寫作。

思考:假如讓你記敍一次遊覽經過,你會寫什麼?怎樣寫?

欣賞歌曲,激發學生興趣。

老師重點檢查中差生的識字情況。

開火車讀文。

課件欣賞朗讀和圖片,加深印象,説感受,介紹七月的天山美景。

板書設計:

4七月的天山

進入天山

再往裏走

走進天山深處

作業設計(隨堂檢測):

1、認讀生字詞。

2、指讀課文。

教學後記

針對教學實際,教學中的某個環節、某個問題、教案的使用等方面寫出自己真切的感受。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採用了典型的“總—分—總”的構段方式,前面的兩篇課文我認為同學們學得不錯,所以在處理這篇課文我放手讓學生自學自悟。課上欣賞的聲情並茂的朗讀和美麗圖片,吸引了學生的眼球,讓學生置身景物之中,這樣拉近了學生與新疆的距離,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了學生的閲讀興趣和參與意識。最後,讓學生介紹欣賞到的美景,加深了記憶,內化了知識,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