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必備】語文教案三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3.26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語文教案三篇

語文教案 篇1

《春》

一、素質教育目標

1、認識認知目標: ⑴掌握生字詞,綜合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引用等修辭手法。

⑵體會本文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寫作特色。

⑶學習本文細緻觀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

2、能力形成目標:通過學習本文,培養鍛鍊學生的朗讀能力、觀察能力、閲讀理解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養成自學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3、素質培養目標:通過學習本文,領略春天的美。引導學生形成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意識。要讓孩子們關注自己周圍的事物,善於在平凡的生活中尋找美、發現美、創造美,擁抱大自然。

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揣摩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和句子,體悟作者語言表達的巧妙。

三、教學課時:三課時

四、教學工具:多媒體

五、第一課時的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尋找課文中最喜歡的段落、句子、詞語,反覆品味、朗讀,分組進行討論,然後大家都來説説自己的感受,從而達到學習全文、培養能力的目的。

教學過程與步驟:

一、導入新課

飽受嚴冬寒冷的人們最渴望春回大地,因為春天讓大自然生機勃發,給人温暖,給人希望,給人力量。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賦。韓愈在《初春小雨》中説;“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這些詩句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讚美,那麼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一篇今人贊春的散文。(課件出現課題、作者)

二、初步瞭解課文(課件輔助)

1、欣賞課文朗讀,體會美,思考:課文描繪了春天的什麼景色?(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

2、朗讀課後詞語,鞏固讀音。

三、深入體會語句

1、讓學生自己從課文中尋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或句子,思考為什麼喜歡它?適當在旁邊作好筆記。

2、分組進行討論,輪着説自己的理由,組員幫助補充修改,然後選出一組中最好的一個準備發言。

3、各組代表發言,不重複,但可補充。老師適時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精彩段落,甚至背誦。在這個過程當中老師應儘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四、總結

本節課,同學們共同領略了春天的美,學會了自己去尋找課文的精彩之處,希望你們能運用到今後的學習當中去。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朗讀課文,瞭解徐霞客這位奇人“奇”在哪裏,知道徐霞客的一生為中國的旅行考察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

2、理解“卓爾不羣、鍥而不捨、醉心、勞頓、先驅”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理解課題“閲讀大地”的含義。

3、瞭解文章如何利用時代背景和如何運用對比的寫法寫出了人物的奇特之處,體會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捨、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

教學過程:

一、 回顧課文引入:

《閲讀大地的徐霞客》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寫了一本奇書《徐霞客遊記》。

師板書:奇人 奇書(罕見的、特殊的、非常的、與眾不同的謂之“奇”)

師:你有什麼問題提出來嗎?(奇人、奇書都奇在何處呢?)

師:帶着這兩個問題走進徐霞客。

二、 瞭解千古奇書《徐霞客遊記》

師:徐霞客被後人所熟知,正是因為他寫的這本書《徐霞客遊記》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找出文中的句子讀出來。

“他的考察記錄,經過現代的地理學家的的實際勘探,證明他的觀察和描述非常準確,是一份很有價值的科學文獻。他的遊記詳實生動,寫山寫水,都能融入深刻的感情,是我國山水文學的不朽傑作。”

師:從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本書有着怎樣的價值呢?

生:科學文獻、不朽傑作。

補充資料:同時代的人是這樣評價他的遊記,齊讀

“古今遊記之最,是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明末清初散文家、詩人錢謙益

外國科學家是這樣評價《徐霞客遊記》,齊讀

“他的遊記讀來並不像十七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倒像一部20世紀的野外勘察記錄。”

——英國科學史專家李約瑟

三、走入文本,找一找徐霞客為什麼被稱為“奇人”

(一)、找出介紹當時背景的文字,和學生的現在的生活對比,體會徐霞客長途旅行的不易及艱辛。

1、出示:“徐霞客的時代,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飛機。他所去的許多地方連道路都沒有,加上明朝末年治安不好,盜匪橫行,長途旅行是非常艱苦又非常危險的事。”

2、抓住“沒有……沒有……沒有……連……都沒有……又加上……”體會其旅行的艱苦及危險。

3、體會之後有感情朗讀

(二)感知奇人

1、 默讀課文找一找,徐霞客究竟奇在哪呢,可以簡單的批註,並找出文中哪些四字詞語可以概括徐霞客的特點:卓爾不羣、鍥而不捨、不避艱險、求真求實。(板書四個詞語)

2、 交流彙報

(1)志向奇:學習第二自然段。

“當時的讀書人,都忙着追求科舉功名,抱着“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觀念,埋頭於經書之中。徐霞客卻卓爾不羣,醉心於古今史籍及地誌、山海圖經的收集和研讀。他發現此類書籍很少,記述簡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處,於是他立下雄心壯志,要走遍天下,親自考察。”

①通過讀你瞭解了什麼?(雄心壯志)

② 帶着你的感受讀一讀這段話。(重點抓住卓爾不羣、醉心理解徐霞客的超出常人之處)

③小結:徐霞客超出常人之處首先體現在他有走遍天下的雄心壯志。

(2)精神奇:學習第三自然段。

“此後三十年,他與長風為伍,雲霧為伴,行程九萬里,歷經千辛萬苦,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考察資料。徐霞客日間攀險峯,涉危澗,晚上就是再疲勞,也一定記錄下當日見聞。即使荒野露宿,棲身洞穴,也要“燃鬆拾穗,走筆為記”。

①讀本段感知“有堅強的意志”

② 想象都能歷盡了哪些千辛萬苦

③感情朗讀。

④小結:三十年裏,徐霞客忍受着孤單寂寞,常年艱苦的生活卻絲毫沒有動搖他的決心,這是一個有着堅強毅力的人,他的精神與眾不同,堪稱奇人!

(3)經歷奇:學習5、6自然段。

①文中哪些具體事例體現了前面所説的長途旅行是艱苦和危險的呢,?讀一讀文中相關的事例。學生讀5、6自然段。

②是呀,這三個小例子只是他三十多年遊歷生涯中的點滴事例。你能從中發現什麼呢?

③通過對比領悟徐霞客的不畏艱險、鍥而不捨、求真求實。

④小結出旅行的過程充滿着艱辛,經歷也頗有傳奇色彩。

3、階段小結: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一位奇人,才有了千古奇書。找出文中幾個數字來體會《徐霞客遊記》這本奇書的形成過程。

“出示:徐霞客從22歲第一次出門旅行,到五十三歲抱病回家半年後去世,三十多年間,在一不受當時政府的委派,二沒有國家任何資助的情況下,開始了遊歷考察生涯。他行程九萬里,走遍了三江五嶽,橫跨了中國十六個省份。“燃鬆拾穗,走筆為記”才寫下了這部千古奇書。”

找出:三十多年、九萬里 、十六個省份這幾個數字再次體會奇人所寫的奇書。板書:三十多年、九萬里 十六個省份

四、總結全文,迴歸課題

“徐霞客終其一生遊歷探險,閲讀大地,描述自然,是我國旅遊寫作的先驅,也是求真務實、開創野外考察的科學家”

1、這裏所説的閲讀大地指的是什麼?閲讀就是考察、走遍、橫跨、遊歷大地。

2、作為探險旅行家、地理學家的徐霞客,用雙腳、心血、甚至生命閲讀着大地這部遼闊的無字之書,寫出了《徐霞客遊記》這部千古奇書,終其一生詮釋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千古名言,所以我們説這是“閲讀大地的徐霞客”補充板書:閲讀大地的徐霞客。

請同學們再次帶着對徐霞客的感激與崇敬之情齊讀課題。

五、知識鏈接

1、知道中國旅行日的`時間及來歷。

2、欣賞故居圖片。

板書設計:

閲讀大地的徐霞客 《徐霞客遊記》

奇人 奇書

卓爾不羣 三十多年

鍥而不捨 九萬里

不避艱險

求真求實 十六個省份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設計説明:

一、對教材的把握

課文寫了丹頂鶴的美麗外形及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徙習性,《美麗的丹頂鶴》教案及教後記。本文文字優美,將丹頂鶴寫得栩栩如生,彷彿呼之欲出,引起讀者對丹頂鶴的喜愛,適合朗讀、欣賞。文章將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滲透于丹頂鶴的描繪介紹之中,有利於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自覺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

二、對教材的整合

1、讓學生找出文中描寫丹頂鶴的外形美、姿態美的語句與指導學生讀書進行整合,讀中感悟,體會丹頂鶴的美麗與高雅。

2、對課文的文本語言和審美的愉悦性進行整合,建立美麗的丹頂鶴的形象,滲透從人文性、思想性上入手,讓學生對文本語言充分理解,把握後產生自覺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三、教學設計的理念

1、教學時把教材作為訓練寫生的載體,緊扣題目中的“美麗”,以學生到丹頂鶴的第二故鄉去遊玩貫穿教學始終,讓兒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發現丹頂鶴的美,重視學生自主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讀中有所悟,在讀中受到感情的薰陶。

2、根據兒童學習書面語言的規律,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將朗讀複述、背誦課文等吸收積累語言的訓練放在首要位置,將吸收和積累範文語言作為主要教學目標,將知識、活動和審美融為一體。

3、以學生為本,用兒童化的方式教育兒童,教學中設計智力競賽一個環節,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丹頂鶴的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美麗的丹頂鶴》教案及教後記》。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2—4自然段,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能背誦部分語句。

2、藉助圖,結合朗讀課文理解丹頂鶴的美,能夠想象美、感受美。

3、知道丹頂鶴是一種美麗的珍禽,初步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

對課文形象、思想、情感的自我感受、體驗。

教具:

貼圖、頭飾、智力題、音樂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到丹頂鶴的第二故鄉去遊玩。師生共同貼鶴

師範讀課文

在背景圖上貼鶴看圖,聽師讀文,複習第一自然段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激趣,圖文對照、整體感知指導學生喜愛丹頂鶴的哪部分就讀相應的句子把認為美的句子讀給大家聽學生自由讀相應的句子,互相評點,開展讀書比賽,誇誇丹頂鶴的美強調學生主體作用,以讀書活動為“經”,教給學生讀書方法,解答疑難。教師當好學生讀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丹頂鶴的色彩美、體型美邊讀邊想象丹頂鶴的色彩美、體型美(羽毛的潔白,脖子、翅膀邊的黑,頭頂的紅、體型的長)學生嘴巴讀,迅速在腦海中浮現出生動可感的畫面。熟讀精思,把文字符號轉換成形象。入境悟情,讓生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文中所描繪的色彩。明象才能入境,入境便可悟情。強化重點詞語理解。

指導學生體會“引吭高歌”,説説想高歌什麼,展翅飛翔到哪兒。想象和神仙一起飛翔的情景。

朗讀、表演

説一説自己想歌唱什麼,想飛到哪兒,看圖理解丹頂鶴的姿態美,想象情景。

激勵學生朗讀與表演,培養學生對重點詞語的理解,體會能力,讓文中所描繪的圖象,逐步明晰。

引讀2、3段,指導背一背喜愛的語句

嘗試背一背,在師引導下讀2、3段

整體感受丹頂鶴的外表與姿態美。注重積累,把讀、背、説作為生練習的基本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