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關於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彙總9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6.54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課文教案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於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彙總9篇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1

一:新課導入

師:同學們預習過新課了嗎?作為禮物老師送大家幾張珍珠鳥的照片,想看嗎?——CAI課件——但是你們也得有禮物回贈給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珍珠鳥的外形,比比誰的又準確有生動。

二:快速閲讀課文,品讀珍珠鳥的外形描寫

通過比比讀讀,示範朗讀。學習“兒化音”詞:球兒。重點品讀“小傢伙”、“紅嘴紅腳”、“珍珠似的圓點”、“蓬鬆的球兒”等詞。教室要求同學注意擴大寫作範圍,將視線投諸在除“小白兔”、“小狗”、“小貓”之外的動物身上。

三:精讀課文,把握文章記敍線索。

1. 學習課文言簡意賅、直抒胸臆的開頭方式。

師:小鳥特別可愛、漂亮。這樣的一對珍珠鳥送給你,你會怎麼説?

2. 設置疑問

師問1:可是這樣的鳥卻有一種天性,是什麼呢?

問2:我愛上了小鳥,小鳥卻不愛我,還害怕我?那麼我怎樣做才能讓小鳥“愛”上我呢?是強迫它吃東西,按照我給它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嗎?思考“愛”的內涵。

3. 精讀課文,勾畫並歸納課文中的“我”是如何精心照顧小鳥的?小鳥又是怎樣一步步變化的?

(1) 學生自行勾畫、歸納,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2) 學生之間討論歸納

(3) 課堂交流

(4) 出示教師設計的重點詞歸納法——CAI課件

四:討論“真愛”的內涵。並能結合生活實際談出自己對“信賴,往往營造了美好的境界”的理解

1. 討論真愛的內涵?結合“我”給了小鳥舒適而温暖的巢,不驚動它,不傷害它等內容。

2. 聯繫生活實際談“信賴,往往創造了美好的境界”的理解。

五:教師小結:真愛是要給予你所愛的以“安全”,以“自由”,這也就是課文中所闡釋的“信賴”。(配樂)

六:作業設計:

請用“真 ”寫一段話,要寫具體,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2

一、 導入

1. 今天,和孫老師一起來的還有四位客人,你們看到了嗎?

2. [顯示作家圖象]瞧,這位是戴眼鏡的伯伯,他是誰?板書:作家

3. 還有三位,兩個大的在籠子裏,[顯示珍珠鳥圖]一個小的在他的肩膀上。他們是誰呀?板書:珍珠鳥

二、 看圖,揭示中心,引導質疑。

1. 看,作家在注視着珍珠鳥,他用什麼樣的目光注視着珍珠鳥?板書:喜愛

2. 珍珠鳥在幹什麼?能説得更好嗎?可見珍珠鳥對作者怎麼樣?板書:信賴

3.齊讀板書。

4.你有什麼疑問嗎?

5.歸納出示:珍珠鳥為什麼惹作家喜愛?

珍珠鳥是怎樣逐步信賴作家的?

6.齊讀問題。

三、 自讀課文,初步解疑。

師: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你喜歡放聲讀也行,默讀也行,找到你認為能回答這兩個問題的材料就把它劃下來,讀讀體會體會。

四、 合作學習,進一步解疑。

1. 師:同學們的學習有收穫嗎?好,下面請你們找個好朋友,交換自己的學習成果。

2. 示學習方法:1、讀句子 2、談感受 3、讀出感受

教師巡視指導

五、 集體交流

交流學習成果。教師啟發學生先概括地説説珍珠鳥的特點,相機歸納為兩個方面。

1. 板書:樣子可愛

多請幾位學生讀,要求讀出自己的感受。

2. 板書:活潑機靈

要求在談了自己的感受後還要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六、 藉助表演,重點體會珍珠鳥與作家的信賴是如何一步步建立的。

1. 過渡激勵,提出要求:看,你們多麼會學習呀!不僅找到了這麼多材料,還能談談自己的感受。如果你們把自己的感受表演出來,那就更棒了!你們想不想演?[顯示“漸漸地……啄我的手指]能把自己的感受演出來嗎?好,請你們再讀讀這段話,邊讀邊嘗試着做做動作,想想怎麼演才能把感受演出來。

2. 學生自由放聲讀。

3. 推薦一名學生做小鳥,一名學生做導演,有聲有色地讀好這段話。老師演作家。要求觀眾們認真看,準備評議。

4. 評議:哪些動作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麼?

5. 演小鳥的同學談談自己演了以後有什麼感受?

6. 師問小鳥:你一開始就這麼信賴我的嗎?

[顯示填空:我是一隻活潑聰明的珍珠鳥。起先,我只在( )活動;隨後就在( )飛來飛去;漸漸地,我( );後來,我完全( ),最後我還落到( )睡着了。你瞧,我倆都親熱呀!]

現在,你們都是小珍珠鳥,看着屏幕,自己説説你是怎麼和作家成為朋友的。

7. 學生交流。

七、 回到畫面,擴展思維。

展示畫面。説説小鳥夢到了什麼/

八、 總結;

1. 人愛護鳥,鳥信賴人,人鳥和諧地相處在一起,這就是一種—(美好的境界)。它是由什麼創造的?對,[顯示中心句]所以作家看着這可愛的小傢伙,不由自主地發出了呼喚——(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

2.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人鳥和諧相處的故事,(指板書)作家喜愛珍珠鳥,珍珠鳥信賴作家,其實,人和動物和睦相處的故事還有很多,同學們下課後可以去收集一些,下一課來交流,更深的體會“信賴,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畫》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一首古詩。課文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和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山水相映,鳥語花香的美感。課文以“畫”這個謎底為中心,抓住山水畫的形象特徵展開描述,圖文對應,妙趣橫生。在教學本課時,要引導學生通過誦讀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教學目標]

1.認識“遠、看、近、聽、春、還”六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瞭解古詩大致意思,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激發學生熱愛自然和喜愛朗讀古詩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學習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設計理念]

培根説:“讀詩使人靈秀”。在新課程、新教材、新理念的指引下,我們要善於引導學生學習古詩,品味古詩,探究其趣味,以便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充實起來,“靈秀起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的人本思想,意味着對每個學生學習個性的尊重。教學中,應讓每個孩子自由地讀、自由地學、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達、學生有了自由、才會有靈性。課堂上,我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詩句,自由選擇喜歡的方式讀書,引導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學會傾聽、學會汲取、學會欣賞,從而產生思維的撞擊、情感的交流、知識的共享和心靈的震撼。中國文字博大精深的美喚起他們去探究學習中華古文化的主動性,催化了學生情感,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應把握“古詩誦讀”這一課型教學的尺度,即重點是識字和熟讀成誦,一定要讓學生自己多讀,要讀準每個字的字音,要把每行詩讀通順,要讀好整首古詩直至能熟讀成誦。學生主要通過多讀和結合看圖,以及教師適當的詩意描述,瞭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感悟詩的意境美。教師還應恰當創設出詩境,讓學生通過多讀體會美、欣賞美、評價美,以至於自己表達美、創設美。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剛人學的一年級小朋友,自我約束能力差,老師如若引導不當,會使他們產生厭倦情緒。因此,課堂上把遊戲寓於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如本節課開課的猜謎語遊戲,識字過程中的開火車、猜字的遊戲等等,讓學生學習情緒高漲,為他們創設了一個生動活潑、輕鬆和諧的學習環境,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感受學語文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都猜過謎語嗎?誰來出個謎語給大家猜?

(學生興趣盎然地玩猜謎語的遊戲)同學們真聰明,老師也請你們猜個謎語(出示古詩),它是一首謎語詩(板書:古詩誦讀),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學完古詩,你們一定能猜出謎底。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請大家翻開書92頁,自由讀詩,注意藉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

2.(出示小黑板)這六個字你們會認嗎?先自己在下面讀一讀吧!

3.誰想讀給大家聽一聽?(學生自主選擇讀宇,重點指導讀好前鼻音“近”、後鼻音“聽”)

4.讀得很好,去掉拼音朋友也能讀這麼好嗎?咱們開火車比賽來讀一讀吧1

5.猜字遊戲:老師藏一張字卡在身後,讓學生猜是哪個字寶寶這麼調皮,在和大家玩捉迷藏的遊戲。(學生在遊戲中鞏固生字的讀音)

三、再讀古詩,讀通詩句

1.生字讀得這麼好,相信大家再讀古詩時一定能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自己在下面讀一讀。

2.同座互讀、評,指名全班讀、評。

3.全班齊讀。

四、品讀詞句,領悟詩境

1.學生自由讀詩,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行多讀幾遍,並讀給同座聽。

2.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調整教法,學生喜歡讀哪一句,就指導學生讀好哪一句。導讀方法如下:

“遠看山有色”,演示“山”的分解圖片,師描繪遠山:遠遠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峯連綿起伏,多美呀!誰能把這行詩讀得很美呢?

“近聽水無聲”,演示“水”的分解圖片,師述:嘩嘩的流水從山間流出,請一位同學上台來聽流水的聲音,其他同學把耳朵貼在書上聽一聽,能聽到流水的聲音嗎?為什麼?(畫上的水)。那麼,這一行該怎麼讀呢?

“春去花還在”,演示“花”分解圖片,師述:春天到了,百花盛開,現在春天過去了,花怎麼還在開放呢?(畫上的花)。誰能把這一句讀好呢?

“人來鳥不驚”,演示“鳥”的分解圖片,師述:枝頭上站着一隻可愛的小鳥,咱們來跟它打個招呼吧。請一個同學上來,和下面的同學一起説:“嗨,小鳥,你好呀!”哎呀,小鳥不理我們,這是怎麼回事呀?(畫上的鳥)。誰會讀這行詩?

3.四行詩都讀好了嗎?現在我們把整首詩連起來讀一讀。

練讀,指名讀,齊讀,看圖讀,引讀。

4.讓學生猜出謎底:畫。(板書課題,齊讀)説説是怎麼猜出來的。

五、積累詩句,熟讀成誦

1.學生再來欣賞一下這幅美麗的畫,配樂,學生邊看圖邊吟誦。

2.學生在學習小組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好這首詩吧!

(小組合作多種形式練讀)

3.小組學習成果展示。

4.熟讀成誦。(背誦時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山、水、花、鳥”來背。)

六、課外延伸,再現情境

1.師:(充滿激情地)這首詩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個字就描繪了這麼美的一幅景象。你們還知道哪些有趣的詩嗎?(學生擴展背詩,激發喜愛朗讀古詩的情感。)

2.回家請爸爸媽媽猜今天學的謎語詩,如果猜對了,就畫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送給他們作為獎勵,並蒐集更多古詩參加下週班級開展的“古詩誦讀會”。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3、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重點難點】

1、重點:

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2、難點:

朗讀感悟。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分角色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投影儀、生字卡片、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猜謎激趣:

看不到,摸不着;花兒見它點頭;小草見它彎腰。(板書:風)

2、你知道哪些風?

學生暢所欲言。

3、今天我們就來畫畫風。(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識字

1、老師帶來了3位小朋友。粘貼三個小朋友的頭像,請小老師領讀他們的名字。

2、號召學生和他們三個做朋友,與他們三個打招呼,作簡要的自我介紹。

例如,宋濤、陳丹、趙小藝,你們好!我叫XX;,很想和你們做朋友。

3、卡片認讀宋、濤、陳、丹、趙、藝六個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濤、陳、丹、趙、藝這幾個字在我們身邊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現了。

5、想知道這三位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嗎?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有不認識的字互相請教。

2、出示生字顯,多音字旗杆、呼呼地轉。

3、出示課文的新詞,認讀詞語。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在文中把詞語塗好。

4、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

5、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四、自讀自悟

1、他們是怎樣畫風的?默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畫出答案。

2、全班交流:

⑴ 隨學生回答出示有關句子:

① 她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飄着。

② 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③ 他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雲,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説:下雨了,風把雨絲吹斜了。

④ 她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⑵ 句子中的她他分別指什麼,代進去讀一讀。

⑶ 請學生上黑板畫畫文中的景色。

⑷ 請學生給學生所畫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話,同時指導朗讀。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⑴ 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

⑵ 指名一小組展示朗讀成果。

⑶ 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朗讀課文。

五、指導寫字

1、不要多筆畫:

丹字只有一點。烏字中間沒有點,加迠就成了鳥字。絲字上邊的兩絞絲沒有點。

2、不要少筆畫:

忽字下面的三點,不能少。

3、結構:

顯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長。忽、絲二字上長下短。杆、眨、濤左窄右寬杆左高右低,眨、濤左短右長。藝字草字頭的橫宜略長,下面的乙字折筆應儘量向左邊斜,彎應寫平,鈎直上。

4、生練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遊戲引路,複習鞏固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你喜歡文中的3個小朋友嗎?為什麼?

三、實踐活動

1、你有更好的畫法嗎?

學生暢所欲言。

2、小組合作,擅長畫的同學畫,擅長寫的同學寫文。

3、全班展示作品。

四、寫字指導

眨左邊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橫。濤字左邊三點,右下還有一點。杆、眨、濤左窄右寬,杆字左高右低,眨、濤左短右長。

寫字教學讓學生自己發現規律。

【課後反思】

這篇文章貼近學生的生活,語言簡單質樸,學生很喜歡。特別是你是怎樣畫風的?學生思維非常活躍:有畫氣球、畫驚濤駭浪、畫長髮飄揚、畫柳枝隨風舞動、畫舉帆前進、畫風箏放飛、畫樹葉飄落、畫小草點頭、畫龍捲風、畫曬在竹竿上的衣服、畫窗簾等等,孩子的想象能力不亞於文中的小朋友。同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畫寫幾句話,積累語言,更是培養學生寫話的興趣,把這樣一幅作品收藏於成長記錄冊,無疑是給孩子留下了寶貴的成長足跡!寫字教學放手讓學生髮現規律,教師適當點撥,從反饋的作業來看,轉字的專的豎折撇有不少學生寫成兩筆。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5

一、教學要求

1、認識10個字,會寫“不、開、四、五”4個字。認識1種筆畫“”和5個偏旁“父、刂、冫、人、灬”。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懂得樹木是人類的朋友,人人都要愛護它。

二、教材説明

課文以圖中孩子的口吻講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事情:冬天,爺爺為小樹禦寒;夏天,小樹為爺爺遮陽,表現出人與樹之間的關係多麼親密、和諧。

教學重點是認記生字、理解重點語句和練習朗讀。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1、可拼成本課合體字的偏旁、部件卡片,爺爺和小樹兩個頭飾,“棵、穿”的猜字圖。

2、要求學生觀察校園、路邊、生活小區的樹木,瞭解人們為保護樹木做了哪些事情。

(二)認字、寫字

1、認字

生字中,注意讀準“穿、傘、暖、冷”的字音。要認識的10個生字多為單音節詞,適宜隨課文分散認字。從字形上看形聲字居多,本課要隨生字認識“父、刂、冫、人、灬”5個偏旁。根據生字的特點,也可從偏旁入手,相對集中認字。如,先複習“、日、糹、”4個偏旁,再認本課5個新偏旁,並適當説明“冫、灬、刂、父”所表示的意思。然後讓學生到生字表裏找找9個偏旁分別藏在什麼字裏,藉助拼音,看看課文,想想怎樣記住它。在學生議論中會發現有的用熟字換部件,有的用事物的樣子(傘)就可以記住字形。教師在討論中可提示學生:

(1)看圖猜字。“棵”(左邊畫棵樹,右邊畫個果子)。“穿”(上面一個洞口,下面一排牙齒)。(2)記個大概印象。對難字如“暖、熱”可以不一步到位,先記個大概,隨着閲讀、復現,逐漸鞏固。為了精確辨認生字,可安排兩項練習。(1)選偏旁、部件卡片組成字讀一讀。

(2)比一比,組詞:爺——爸、棵——課、穿——窗。

2、寫字

本課要認識筆畫“”,鞏固先裏頭後封口的筆順規則。教學時重點指導兩個字:“四、五”。

四:第一筆“豎”在左半格,行筆向下略向右斜;第二筆“橫折鈎”起筆處和“豎”的頂部相連,橫行至右上格折轉向下,略向左斜至右下格向左略微鈎出。第三筆“短撇”和第四筆“豎彎”,都從橫上起筆在框內均勻分佈。寫“豎彎”時,豎要直,轉彎要圓,不要寫成“豎折”。最後一筆“橫”與第一、第二筆的收筆處相連。

五:第一筆“短橫”在上半格;第二筆“豎”從“橫”中點起筆,行筆略向左斜;第三筆“橫折”起筆超過“短橫”,向右行筆至右半格與“短橫”上下對齊處折筆向下,收筆與“豎”對齊;第四筆“長橫”託連第二、三筆,起筆、收筆處超過第三筆。

(三)詞句

本課要求理解“暖和的衣裳”和“綠色的小傘”各指的是什麼。教學中可運用插圖讓學生明白:“暖和的衣裳”指包紮在樹幹上的稻草或草簾;“綠色的小傘”指枝葉茂密的樹冠。還要聯繫上下文,從它們的作用:預防小樹被凍壞、遮擋夏日炎熱的陽光,讓學生知道為什麼這樣説。

文中有一對反義詞:冷——熱,可在閲讀中點一點。

本課首次出現自然段,可先從另起一行、開頭空兩格這樣的行文方式上讓學生感知,再通過一段一段地讀,逐步知道一個自然段説一個意思。

(四)朗讀

朗讀時要提示學生,讀完一個自然段要停頓一會,停頓的時間比句號長一些。

本課重點指導第二、三自然段。句中要適當停頓,如:爺爺給小樹/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樹/不冷了。語氣中要表達出互相關心的喜悦之情。

(五)實踐活動

1、課後“讀讀説説”是引導學生學習和積累詞彙。練習時可先讀讀左邊的部分,感知四個短語的結構特點,再仿照説説。指導的重點是擴大積累,運用恰當。可先同座或四人小組練説,再用四張填空卡片變換順序開火車口頭填空,比比哪一組説得恰當而不重複。

2、演課本劇。加上爺爺與小樹的動作、對話把第二、三段的內容演一演。這是第一次演,如學生有困難,就教師幫助編,由兩個同學演給大家看,意在激發興趣。經常演演,學生也就會自編自演了。

(六)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2—3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一)談話引入

1、啟發談話:人們為保護樹木做了哪些事、

2、揭示課題。

(二)自讀課文

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思考:爺爺為小樹做了什麼、

(三)檢查朗讀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認識自然段。

(四)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認識其中的7個生字;

2、理解“暖和的衣裳”指的是什麼。

3、指導朗讀。

(五)學習第三自然段

回憶第二段的內容、學習過程,學習第三段。

1、認識其中的3個生字;

2、理解“綠色的小傘”指的是什麼。

3、指導朗讀。先讀第三段,再讀全文。

(六)鞏固練習

1、認記生字(選部件拼字)。

2、完成課後的“讀讀説説”。

(七)指導寫字

(八)擴展活動

演課本劇。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7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5個字。能正確讀寫下面的詞語:斧頭、蓋房、造犁、不斷、減少、擴大、一棟棟、傢俱、冒出、柴煙、黎明、洪水、何處、包括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課文中藴含的道理。

3.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會出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課文藴含的道理。受到熱愛自然、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的教育。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環境保護對於人類的重要性,懂得生態平衡的意義。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蒐集防沙固土的有關資料、瞭解我國自然環境的現狀。

導 學 過 程二 次 備 課

預習題綱

1.初讀課文,讀通讀順,瞭解文章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2.查閲資料,瞭解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的重要性。

第一課時

一、播放課件,導入新課

1.播放背景音樂和大屏幕(美麗的小村莊環境優美,小動物們在樹林裏快樂地玩耍,人們在快樂地耕種和收割)

2.説説最喜歡小村莊哪個地方。生交流。(板書:美麗)

3.是啊,我跟你們一樣也喜歡這個美麗的小村莊,那就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第一段吧!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第一段。

2.指名讀,齊讀。

3.很好。聽到大家的朗讀老師也陶醉其中了。現在我請你再看這段話,你除了發現小村莊特別的美,你還有什麼發現?

4.“山谷中,早先有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強調“早先”。那麼現在這個小村莊還有沒有呢?

三、 品味小村莊的最終命運

1. 課件出示被破壞後的小村莊圖片。

2. 自由讀、指名讀最後一段。

3. 讀了這一段,你瞭解到了什麼?(板書:什麼也沒有)

4. 小村莊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呢?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四、自讀課文中間部分,自我瞭解,總結原因

五、回顧,整理

1.出示課文生字詞語,進一步認識、鞏固 。

2.結語:美麗的小村莊被洪水捲走了,我們感到痛心,感到惋惜,到底是什麼原因害了它,你們肯定有很多的話説,就把它寫在課文的旁邊吧!我們下節課再暢所欲言。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出示字詞,認讀

二、瞭解小村莊消失的原因

合作學習第二、三、四自然段,

1. 現在就請同學們自由地、大聲地朗讀這篇課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邊讀邊想,是什麼毀了這個美麗的小村莊?找出對應的句子讀一讀,説一説。

2. 是洪水捲走了小村莊,是因為人們把樹吹掉了,才不能擋住洪水,是他們自己害了自己。

3. 為什麼説是村民自己毀掉小村莊?請你分成四人小組,找找村民是如何一步步地把村莊毀掉的,畫出對應的句子,並説説你畫這句話理由。 (生分組學習,師巡視、參與學生學習活動)

4. 小組彙報,及時總結,引導

A: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還有“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傢俱,還有大量的.樹木隨着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板書:斧頭

B:不管怎樣,家家户户靠着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我們小組是這樣認為的:村民為了眼前不錯的生活,砍掉了樹木,所以才會造成今天的局面。

C: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師:你為什麼要畫這一句,你的理由是什麼啊?

生:因為小村莊的人們一直在砍伐樹。

師:啊,一直在砍樹,你從哪一個詞知道的?

生:“不斷”。

師:啊,“不斷”,還有呢,針對時間是哪個詞?

生:“一年年,一代代”。

師:“一年年,一代代”説明小村莊的人們一直在什麼啊?

生:砍樹。

那麼些村民這樣長時間的,無休止的砍樹,有沒有想到後果呢?最終災難終於降臨了……

再次讀4段。

三、品讀第四段,理解“咆哮”一詞

1.指名説詞語意思,江河奔騰或人暴怒叫喊。

這裏是誰在“咆哮”?

生:洪水。

2.(多媒體課件渲染洪水“咆哮”情境)

3.為什麼洪水這麼咆哮,這樣肆虐?

因為小村莊的人不愛護自然界的樹木,隨便地亂砍亂伐

這是因為人們不愛護大自然,遭到了報應

因為村民亂砍樹,所以現在沒有樹木來抵擋洪水了

4. 現在老師告訴同學們的是,慶幸的是在這場咆哮的洪水的災難中,小村莊的人們活了下來,那你想對村民説些什麼呢?

學生自由説

5.學了這篇課文,老師也有很多話想説。讓我們看看下面的一篇文章。

讓地球媽媽笑起來

當綠葉慢慢變成美麗金色的時候,秋姑娘從遙遠的地方旅行回來了,她來看望大地媽媽和她的孩子

但眼前的景象着實令他大吃一驚:大地媽媽正在痛苦地呻吟.原來大地媽媽病了,病得還不輕哪!匆忙趕來的秋姑娘趕忙請來了著名的太陽醫生和風婆婆大夫給大地媽媽看病。

太陽醫生仔細地看了看,搖了搖頭,指着大地媽媽的皮膚説:“大地媽媽得了皮膚病,有些地方以前是美麗的綠洲,而現在都變成了沙漠,到處塵土飛揚,乾燥得不行了。”

風婆婆用聽診器在大地媽媽胸口側耳傾聽了一會兒,歎了口氣説:“哎,大地媽媽得了嚴重的哮喘症。現在許多工廠大量排放廢氣,大氣污染嚴重,大地缺少新鮮空氣,如今連天空都是灰濛濛的。”

太陽公公又忙給大地媽媽照了X光片,發現她的日常飲食也很不衞生,影響到了內臟,不由感歎道:“是啊,如今連小河水都變得十分渾濁,魚兒也無法生存,這樣下去怎麼行?”

地球媽媽聽完自己的病情,哭得更傷心了,眼淚奪眶而出,大聲呼喊道:“誰來救救我啊?”

親愛的人們,不要再讓地球媽媽哭泣了,要知道,地球只有一個,地球沒有了,我們大家都將面臨死亡,讓我們用自己的行動去保護大自然,保護地球,讓地球媽媽的臉上永露笑容!

板書設計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美麗 斧頭 什麼也沒有了

砍伐

保護環境 合理利用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8個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藉助插圖,瞭解課文內容。

3、通過採用擬人的寫法,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

4、培養學生的愛鳥、護鳥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瞭解課文內容,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

2、瞭解課文采用擬人的寫法的作用。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8個字。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了這個題目你想到什麼?

二、識字寫字。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並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讓學生自主識字: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3、全班彙報:教師講解。

4、鞏固識字:搶讀生字比賽、開火車讀詞語。

5、寫字指導:教師示範講解。(重點指導左右結構的字。)

三、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1、指名讀課文:讀準字音,做到正確、流利。

2、分小節讀課文:説説每小節寫了什麼?

第一小節:寫小鳥最快樂,寫出小鳥的活潑可愛。

第二小節:寫小鳥最活潑,寫小鳥是人類的朋友。

第三小節:寫“紅領巾”的愛鳥行動。

3、同桌間一問一答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四、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

2、培養學生的愛鳥、護鳥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自瀆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二、朗讀感悟。小組合作學習。

思考:1、“紅領巾”為什麼加引號?“紅領巾”指什麼?

2、小鳥為什麼説“紅領巾”真好?應怎樣讀?

3、你覺得小鳥可愛嗎?為什麼可愛?

三、全般討論得出答案。

1、指名讀出讚美的語氣。

2、藉助圖片理解可愛——外形、叫聲、作用。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情感。

教師範讀,學生全班讀。

五、實踐活動:小組討論一個愛鳥護鳥方案。

六、佈置作業。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新詞。

2.能用自己的話講述武松打虎場景的精彩描寫,想象武松打虎時的精彩場面。

3.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的語言魅力,激發學生對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學重點:

讀中感受作品的語言魅力,激發學生對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

教學難點:

讀中感受作品的語言魅力,激發學生對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播放歌曲,激趣導入

(點擊鼠標播放《好漢歌》)問:這首歌同學們熟悉嗎?是哪一部電視劇的主題歌?關於《水滸傳》你知道些什麼?(學生結合自己的瞭解自由回答)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的一個片斷《武松打虎》。

二、自讀課文,學習字詞。

1.自由讀課文,自學文中的生字和新詞。

2.交流字詞學習情況。

(1)比較組詞。

崗()帳()恥()樑()堂()迸()

岡()杖()職()粱()膛()並()

(2)注意讀音。

迸(bènɡ)、岡(ɡānɡ)

(3)注意字形。

脊:上半部筆順為:先兩邊再中間,即:點、提、撇、點、撇、捺

樑:上下結構,不要寫成左右結構,最後一筆是捺不是點。

(4)理解字詞意思。

重點理解:

道、印信、榜文、端的、吃、存、綰、直、卻待、納定、兀自、把棒撅了又打了一回,就

三、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想想文章講了一件什麼事?全文可以分成幾個部分?

2.交流彙報。

文章記敍了武松乘着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課文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即: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寫了武松上岡,看到印信榜文,才知道真的有虎,但決定繼續上岡。

第二部分(4-6自然段)寫武松赤手空拳與虎搏鬥,終於打死了老虎。

四、佈置作業。

1.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達到正確、流利。

第二課時

一、快速讀課文,回憶主要內容。

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武松乘着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二、默讀課文,深入學習第二部分。

1.默讀課文,説説這篇課文的重點是什麼?

(武松打虎經過是文章的重點。)

2.自由讀4-6自然段,想一想每個自然段講了什麼內容?

(1)大風過後,跳出大蟲。(猛虎出現)

(2)老虎一撲、一掀、一剪,武松一閃、一閃、又一閃。(猛虎進攻)

(3)老虎翻過身來,武松打斷梢棒;老虎咆哮起來,武松赤手空拳打老虎;武松用半截梢棒又打了一回,打死了猛虎。(打死猛虎)

3.這一部分表現了武松的什麼性格特點?從什麼地方最能體現出來?

(表現了武松機智、勇敢、武藝超羣的特點。)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出示課件,重點體會:

(1)那個大蟲又飢又渴,把兩隻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往上一撲,從半空裏攛將下來。武松被那一驚,酒都做冷汗出來了。説時遲,那時快,武松見大蟲撲來,只一閃,閃在大蟲背後。那大蟲背後看人最難,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將起來。武松只一閃,閃在一邊。大蟲見掀他不着,吼一聲,卻似半天裏起個霹靂,振得那山岡也動;把着鐵棒也似虎尾倒豎起來,只一剪,武松卻又閃在一邊。

(攛、掀、吼寫出了虎的氣勢,虎的聲勢,寫虎是為了寫人,虎有如此氣勢,那麼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了。本段抓住了老虎和武松的動作,具體地寫出了打虎的過程。)

(2)武松將半截哨棒丟在一邊,兩隻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胳瘩地揪住,一按按將下來。那大蟲急要掙扎盡平生之力,只顧打。

(能看出武松機智勇敢、武藝超羣。)

4.交流討論:這段主要通過什麼寫出人物性格特點的?具體描寫了虎的哪幾方面?用意何在?

(這段主要通過人物的行動表現出武松的機智勇敢,英勇無畏,武藝超羣的特點。)

(從半空攛下來表現出虎的氣勢。)

(把腰胯一掀表現虎的靈活。)

(吼一聲,就像半天裏起了個霹靂,震得山岡也動了。表現虎的聲勢,從虎的氣勢、聲威上反襯出武松的勇敢無畏。)

5.朗讀指導。

通過指名讀、評讀、想象讀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在讀中加深感悟和理解。讀的時候語速可稍快些,讀出虎的聲勢,氣勢及武松的勇敢無畏。

6.試着用自己的話簡要説説武松打虎的經過。

指導提示:

(1)在讀的基礎上,理清打虎經過的三個層次(猛虎出現、猛虎進攻、打死猛虎)。

(2)語言要簡練。

(3)用自己的話來表述,注意適當運用文中的精彩詞句。

三、回顧前文,學習第一部分。

1.指讀提問: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點,具體寫出了武松打虎的經過,我們仔細閲讀過了同時也體會到了武松的性格特點,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有什麼聯繫,省略掉可以嗎?

2.默讀第一部分,思考這一部分主要寫的是什麼?(武松的心理活動。)

3.武松的心理活動表現了他什麼性格特點?用筆圈畫出武松心理活動的句子加以體會。(通過寫武松的心理活動,表現了武松好強、無畏的性格特點。)

4.這一部分有什麼作用?

(這一段雖然不是重點段,但是對於武松性格的刻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過心理活動描寫使武松勇敢無畏的性格特點更加鮮明,也為下文做了鋪墊,對於人物的刻畫是必不可少的。

5.自由讀第一部分,體會心理活動描寫之妙。

四、總結全文,深化中心

1.感受了武松打虎過程之後,你想對武松説些什麼呢?請以武松,我想對你説為話題,説一兩句話。

2.總結:

這節課,我們跟隨着作者,穿越時空,來到了景陽岡,目睹了武松打虎的全過程,品味了作品語言的魅力,初步學習了評價一個人物。讓我們在音樂聲中再次回味武松打虎那震撼人心的一幕。(《好漢歌》再次響起)

的確,《水滸傳》是一部不朽的宏篇鉅著,108位好漢,一個個動人心絃的故事等待着你去閲讀呢!

五、佈置作業。

1.用自己的話把武松打虎過程講給父母聽。

2.閲讀《水滸傳》中的其它故事。

六、板書設計。

老虎:撲、掀、剪

武松打虎

機智勇敢、武藝超羣

武松:跳、閃、躲、掄、

打、揪、踢、摁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9

〔解題〕

這是孟浩然寫的五言絕句。“宿”,住宿。“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建德(今屬浙江)的一段江水。“宿建德江”,指在建德江停船宿夜。這首詩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抒發羈旅的惆悵,對故鄉的思念。

〔結構分析

前兩句寫日暮時分,停船靠岸。這是敍事,為下文寫景抒情作了準備。

後兩句寫日暮之景和入夜之景。這是鋪寫景物,將一顆愁心融入空曠寂寥的天地之中。

〔語意理解〕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移舟”,划動船隻。“泊”,停泊,使船靠岸,有停船宿夜的含意。“煙渚”,煙霧迷濛的水中小塊陸地。“日暮”,旅途又增添了新的愁思。第一句寫行船停靠在江中煙霧迷濛的小洲島。這一句不僅點了《宿建德江》這一詩題,而且為後面寫景抒情作了準備。第二句寫在黃昏時刻,在孤船小舟上,驀然又出新的愁緒。第二句的“日暮”很關鍵,因為“日暮”,船才需“移”而停宿,江面才會水煙濛濛,“客”才會生出新愁。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野曠”,空曠的原野。“天低樹”,遠處的天比近處的樹還低。“江清”,澄清的江水。“近人”,與前一個詞相聯,寫江水清,月兒明,好像與舟中之人更接近,使人備感親切。這兩句,寫詩人懷着愁心,在廣袤而寧靜的自然中,經求索而發現孤月竟與詩人那麼親近,於是,寂寞的愁心得到慰藉。

〔寫作特點〕

1.情景相生,思與境諧。

本詩除第1句外,都是寫景,寫日暮之景和入夜之景。他善於將情思寄於山水之中。此刻,面對茫茫四野、悠悠江水、明月孤舟,千愁萬緒湧上心頭。在這如畫的景色中讓人體味到詩人內心的不平靜。

2.恬淡孤獨,淡中有味。

全詩給人以恬淡孤情之感,詩人寫宿建德江,不見他人;寫日暮、曠野、江水、明月,構成淡雅的情境,似乎遠離世俗塵囂。但細體味,卻隱有作者奔騰的思緒:對求仕希望破滅的憂憤、對長期羈旅的寂寥、對故鄉的思念、對人生坎坷的悵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