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生活中的垃圾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35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活中的垃圾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生活中的垃圾教案

生活中的垃圾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R”符號,並瞭解其所代表的含義。

2.進一步形成對待垃圾的正確態度和行為習慣。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140~141頁。

教學準備

1.教師在課前檢查學生完成家庭作業的情況,要保證有半數以上的學生完成。

2.教師準備一些關於垃圾對環境危害的資料,供學生在小組討論時。

3.與大隊輔導員或班主任聯繫,與當地垃圾處理機構或者環境保護部門聯繫,爭取安排學生參觀垃圾處理廠,或請專業人士作報告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垃圾對於學生來講並不陌生,但學習有關垃圾的內容時,教師應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應當幫助他們對有關垃圾問題有比以前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認識、更加成熟和明確的想法、更加自覺和積極的行為。

2.小組探究。將學生分成小組,根據家庭作業的觀察結果展開討論,並填寫在教科書第60頁的表格中。教師應提醒學生結合教科書及教師的資料展開討論,並準備向全班做介紹。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資料給學生,並且巡視各個小組,以提出意見的方式幫助學生,鼓勵他們在彙報中採用生動活潑的形式,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比如,我們在什麼地方會用到鈕釦電池?如果每個同學都把自己用過的紐口電池扔在校園裏,我們的校園會變成什麼樣子?

3.全班交流。每個小組向全班報告自己的討論結果。教師適當提示,對學生的結果給予修正和補充。

4.閲讀與討論。請學生觀察教科書第61頁的垃圾處理圖,以自由發言的形式明確主要的步驟和過程。教師要保證學生基本正確地理解垃圾處理的主要流程,可以在黑板上寫出來。

現代化的垃圾處理過程運用許多高新技術,工藝複雜,六年級學生尚無法完全弄清楚每一個環節。教師可以利用教師知道用書中有關教科書分析的內容,幫助學生大致有所瞭解。如先分類,然後進行不同處理,有些粉碎後作為建築材料;有些用來製造再生的用品;有些用來提煉稀有或者貴重金屬;有些作為燃料焚燒後供熱或者供給工廠做動力;焚燒後的廢渣也可以做為建築材料。

5.問題解決。閲讀教科書第61頁的3個“R”,教師依此與學生討論三個“R”,以確保他們正確理解其含義。然後進一步探討:在我們周圍,我們自己和其他人是不是做到了3個“R”?哪一種做到了?哪一種沒有做到?由於什麼原因?今後有可以怎麼辦?完成教科書第61頁下方的探究練習。

6.教師。對本課學習進行,特別要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自覺地成為環境保護者,用3個“R”約束自己的行為,並且向他人做宣傳。佈置家庭作業。

給教師的建議

1.如果可能,可以與少先隊和班會活動結合進行,帶學生去比較先進的垃圾處理廠參觀。

2.可以從環境保護部門或者大學、研究機構邀請專門從事有關工作的人士為學生舉辦有關垃圾問題的科普報告。

家庭作業

1如果可能,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等了解本地區的空氣質量預報。

2.向家長介紹3個“R”及其含義。

建議

1.針對每個小組的發言進行。

2.對學生在小組活動和全班討論中的表現進行。

生活中的垃圾教案2

活動目的:

1、讓學生從生活中選擇課題,學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強環保意識,培養他們勤于思考的習慣,勇於探索的精神及自主探索的能力。

2、通過寫研究方案,培養學生學會調查、實驗、參觀訪問、查找資料等學習方法,逐步形成綜合運用各科知識,收集和處理信息、互享信息資源的能力。

3、通過小組分工合作,促進學生分工協作,團結進取的合作意識的形成,體會自己與社會,與他人的關係,使學生關注社會,樹立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參與社會活動意識。

活動準備:

課前學生調查統計自己家庭每天產生垃圾的種類及數量,教師收集有關的圖片、數據、文字材料。

活動過程:

一、彙總課前調查的資料

1、出示兩組圖片,學生談想法,在對比中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四人小組交流調查表,初步瞭解每家產生的垃圾種類及數量。

3、每組選一名代表展示調查結果,教師適時點評。

4、聯繫柳州市八十萬户家庭,出示具體數據,引導學生體會一日、一月、一年所產生的垃圾量。

5、説明:柳州實際所產生的垃圾量大大超出了上面的這個數字。猜想:全世界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展示一組有關垃圾造成環境污染的文字數據)

7、學生髮表意見,教師説明垃圾與生活的聯繫,並出示課題。

二、確定活動主題

1、學生結合剛才有關垃圾的圖片文字,説説自己對於“生活中的垃圾”想了解和研究的問題,教師板書。

2、引導學生,歸納為四個主題:來源;危害;種類及處理;變廢為寶。

3、教師進行選題的提示引導,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想了解和研究的一個問題。

4、學生思考討論,對四個主題用手勢1、2、3、4進行表決,進行換位分組,推選組長。

三、設計研究方案

1、教師進行填寫研究方案的提示引導,學生進行小組活動填寫研究方案表,教師巡視指導。

2、各小組代表分別將本組的活動方案向全班同學彙報,教師適時進行引導點撥。

四、小結:

1、評價學生的方案及表現。

2、對後繼研究活動的引導和激勵。

反思

本活動主題的選取具有一定的意義和價值,因為目前環境污染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生活環境,其中垃圾的危害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關注。作為小學生,更應該關注身邊的現象,因為每個人都是垃圾的製造者。這個活動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能力,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調查研究,瞭解垃圾的相關知識,增強環保意識,同時能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減少垃圾、分類投放、變廢為寶的活動中。所以,本次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主題確立了,就是“生活中的垃圾”。

本課各教學環節的設計意圖:

首先出示圖片對比,讓學生初步體會垃圾的危害及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然後是交流展示自己的課前對身邊現象的調查結果,再聯繫我們柳州市的實際情況,讓學生進一步重視這個問題,激發起研究興趣。

然後是放開手讓學生切實經歷活動主題實施的全過程,自主選題、制定方案都由學生自己完成,教師提示巡視,發展他們的規劃與組織的能力。

然後是研究方案的展示與交流,讓學生討論借鑑,互補提高,教師進行適當的指導,併為活動的展開做好充分合理的準備,

小結時,對學生本課的表現進行肯定,鼓勵他們保持熱情繼續進行下一步的研究活動。

我的感悟:

本課教學實施過程中,時間的分配方面不夠合理,學生沒有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將研究方案表全部填寫完,這與我設計制定方案環節時沒有考慮周詳有關。而且讓學生將方案的全部項目在課堂時間內填寫完,不能突出重點,不夠很好的將難點突破。

聽課領導給我提出了改進意見:在學生們進行分組制定研究方案時,應有側重點,考慮突出自己研究主題方面的計劃應怎樣施行?用什麼方法來解決?其餘的項目可以在課後完成。在學生展示研究方案時,教師也應相應地對學生計劃中實行過程的難點進行點撥,強調外出調查時的安全事項,充分發揮自已身邊資源的作用。

總之,在這次的整個活動中,學生們積極自主的去探索、去經歷、去感受,並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出結果。雖然不是很完善,但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環保意識得到增強,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培養,各學科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得到了整合。這其實就是最好的“結果”,也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關鍵。

相信在後面的彙報討論會、設計宣傳小報、廢物利用作品展示及清除垃圾行動日等一系列後繼活動中,學生們能走入生活,走入社會中,真正享受了綜合實踐課帶給他們的快樂和收穫,獲得更多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機會。

生活中的垃圾教案3

活動目標

1、知道垃圾的來源及處理方法。

2、激發保護環境的情感。

活動準備1.ppt課件:垃圾分類與處理

活動過程

一、美麗的公園

1.觀察圖片:公園

教師:你們看,公園裏美嗎?公園裏的什麼很美麗?為什麼?

2.激發幼兒產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圖片:隨意丟瓜皮、果殼、包裝盒的行為。

討論:隨意亂扔的行為對嗎?應該怎樣做?

知道應該將瓜皮、果殼、扔到垃圾箱內。

二、瞭解垃圾的來源及處理方法

課件:垃圾分類與處理

1.哪些地方會產生垃圾?

(工廠、菜場、餐館、賓館、辦公室、家庭、超市等等。)

2.討論:垃圾最後都到哪裏去了?

3.教師小結:垃圾被倒入垃圾桶後,由環衞工人收集起來運走。

大部分會被埋到填埋場,但填埋場既佔地方又不利於環境保護。

有的垃圾會被送到焚化爐焚化,但這又會排出有害煙霧。

三、瞭解垃圾的回收利用

課件演示

1.有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因為他們是用大自然中的寶貴材料製成的`。

討論: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為什麼?

2.垃圾中可以再生利用物品大致可分四類。

(1)金屬。如可樂罐等回收後送往工廠,可以再生為各種金屬物品;

(2)紙張。利用舊報紙、包裝盒、包裝紙等做原料,可以製成各種餐巾紙、紙盒等;

(3)玻璃。汽水瓶、酒瓶等玻璃瓶經過清洗、消毒後,可以重複使用;

(4)塑料、香蕉。如酸奶瓶、廢輪胎等經過加工可以製成其他塑料、橡膠製品。

四、不會腐爛的垃圾

觀看課件

1.塑料不容易腐爛,是白色垃圾。

2.樹葉,紙製品等時間久了可以腐爛。

3.告訴幼兒:不要隨地亂扔那些不會腐爛的廢品。

五、討論:日常生活中哪些東西是由垃圾再生材料製成的?

生活中的垃圾教案4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垃圾,知道垃圾應該扔進垃圾桶,初步產生環保意識。

2、認識“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誌,知道分類回收垃圾,使其變廢為寶,保護環境。

3、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和幼兒共同收集塑料瓶、紙盒、包裝袋等廢品,收集幼兒當天做手工後的廢紙、吃點心的包裝紙、水果皮等。

活動過程:

1、出示收集的各種生活垃圾,引導幼兒認識、講述。

提問:這是什麼?它從哪裏來的?我們應該把它放到哪裏去?

小結: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會產生很多垃圾,這些垃圾會給我們的環境帶來污染,我們不能亂扔,應該把它扔進垃圾桶裏。

2、認識“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誌,知道分類回收垃圾,使其變廢為寶,保護環境。

(1)出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誌,引導幼兒認識。

提問:你們認識這兩個標誌嗎?它告訴我們它能回收什麼樣的垃圾呢?

(2)討論:什麼是可回收垃圾?什麼是不可回收垃圾?

小結:有一些垃圾,他還可以回收循環使用,如:紙製品、塑料製品、廢金屬物品、廢舊電池、廢舊衣物紡織品等,都叫做“可回收垃圾”。還有一些垃圾,如果皮、菜葉、剩菜剩飯、花草樹枝樹葉等。這些在自然條件下易分解,不能循環使用,叫做“不可回收垃圾”。

3、遊戲:動手樂

幼兒和教師一起將收集起來的垃圾分分類,送進垃圾桶。

活動反思:

在此次活動中,幼兒都知道垃圾要扔進垃圾桶,但是對“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誌並不熟悉。這一點跟生活的環境是分不開的,在孩子們身邊的小區垃圾桶都是不用分類的,上面也沒有分類標誌。家長環境保護的意識薄弱,孩子也沒有更多的瞭解。

基於對這些情況的瞭解,我採用了多媒體教學,將分類垃圾桶、分類標誌呈現在幼兒面前,讓幼兒直觀形象地看到,這樣比沒有圖片一味空談更能讓幼兒接受。幼兒在活動中不僅認識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誌,同時還了解了什麼是“可回收垃圾”,什麼是“不可回收垃圾”。

生活中的垃圾教案5

設計意圖: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類垃圾也越來越多,小河邊、街道上、田野裏到處堆放着垃圾,這些垃圾給環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導致人們的生存質量急驟下降,所以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迫在眉睫。本次社會活動《我給垃圾分分類》,目的在於引導幼兒瞭解垃圾的種類,認識可回收和不可回垃圾箱的標誌,知道將垃圾分類投放,從小樹立“環保意識”,爭做環保小衞士。

活動目標:

1、認識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標誌,知道將垃圾分類投放。

2、嘗試分類投放垃圾,瞭解可回收垃圾的二次利用。

3、萌發環保意識,爭做環做環保小衞士。

活動重點:

認識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標誌,知道將垃圾分類投放。

活動難點:

嘗試分類投放垃圾,瞭解可回收垃圾的二次利用。

活動準備:

和幼兒共同收集塑料瓶、紙盒、包裝袋等廢品,收集幼兒當天做手工後的廢紙、吃點心的包裝紙、水果皮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出示收集的各種生活垃圾。

提問:這是什麼?它從哪裏來的?我們應該把它放到哪裏去?

小結: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會產生很多垃圾,這些垃圾會給我們的環境帶來污染,我們不能亂扔,應該把它扔進垃圾桶裏。

二、基本部分:認識“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誌,知道分類回收垃圾,使其變廢為寶,保護環境。

1、出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誌,引導幼兒認識。

提問:你們認識這兩個標誌嗎?告訴我們它能回收什麼樣的垃圾呢?

2、討論:什麼是可回收垃圾?什麼是不可回收垃圾?

小結:有一些垃圾,他還可以回收循環使用,如:紙製品、塑料製品都叫做“可回收垃圾”。還有一些垃圾,如果皮、菜葉、剩菜剩飯、花草樹枝樹葉等。這些在自然條件下易分解,不能循環使用,叫做“不可回收垃圾”。

3、遊戲:動手樂

幼兒和教師一起將收集起來的垃圾分分類,送進垃圾桶。檢查垃圾桶的垃圾是否正確。

4、瞭解可回收垃圾的二次利用。

5、特別強調:廢舊電池腐爛會釋放有毒氣體,對人體傷害特別大。

6、在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東西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

三、結束部分:總結。

1、你還在哪兒見過垃圾堆滿地的情景?

2、如果長期到處亂扔圾,會怎樣?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在生活中提醒身邊的親人將垃圾分類投放,爭做環保小衞士。請幼兒到活動室外面找找有沒有亂扔垃圾的現象。

Tags:教案 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