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小班數學湯圓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21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數學湯圓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數學湯圓教案

小班數學湯圓教案1

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要吃湯圓。

2、瞭解湯圓的形狀,嘗試用紙漿製作湯圓。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KT板各組一塊,上面畫好“湯圓”的外輪廓,各色紙漿、棉籤、鑷子。

活動過程:

1、提問:元宵節的時候,我們吃什麼?

2、出示湯圓的圖片,説説湯圓的形狀,吃去是什麼味道的?裏面有什麼?什麼顏色的?

3、教師示範用紙漿在KT板上製作湯圓。

4、幼兒入座,選擇在就近的“湯圓”外輪廓上進行紙漿湯糰的製作。

5、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同時幫助幼兒用鑷子把選用的紙漿放在指定的湯圓輪廓中。

6、作品展示、講評。

活動反思

對此次的活動感觸頗多:

1、來自孩子的感觸,曾記得班中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紙漿,是在託班,對於他們第一次的操作場面只能用一個字——“亂”來形容,紙漿在桌子、地面隨處可見;而在這次的活動中,場面確是非常整潔、有序。

2、作品 “特效”的感觸,此次的“湯圓”是製作在KT板上的,有一個較長的待幹過程,由於在室內一時沒找到理想的待乾的場地,我們靈機一動,把它臨時佈置在了美工區內,美工區中美術的氛圍頓時增添了許多。這可謂是“弄巧成拙、一舉多得”呀!

小班數學湯圓教案2

一、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在搓、吃湯圓等活動中學習感知1和許多。

2、讓幼兒知道冬至節搓湯圓、吃湯圓是我們的一種習俗,並喜歡參與這一活動。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二、活動準備

1、環境的創設:

把活動室佈置温馨的家庭的.客廳、餐廳模樣(幼兒可圍坐在客廳、餐廳的大桌旁活動),在桌上鋪上漂亮、整潔的餐巾,擺上幾束花。

2、材料的提供:

搓湯圓用的米團若干,幼兒人手一份墊板、塑料小刀、碟子、濕手巾、小袖套和圍兜。

3、生活經驗準備:

活動前引導幼兒觀察、瞭解冬至時節閩南的一些民俗;學習用橡皮泥搓圓。

三、活動過程:

一、引入活動

(一)以媽媽的身份談話:我們的家佈置得多漂亮呀!冬至快到了,今天媽媽要和你們一起搓湯圓、煮湯圓和吃湯圓,好嗎?

(二)檢查幼兒的小手是否洗乾淨,並幫助幼兒套上袖筒、繫好圍兜。

二、搓湯圓

(一)師操作示範

1、出示大米團,告訴幼兒這是一塊米團,媽媽要變個魔術,把它變成許多小米團。

2、示範將米團搓長、切成許多小米團。示範時結合語言提示,引導幼兒觀察米團的變化,並説出來。如:搓呀搓,搓呀搓,米團變成什麼樣了?(變瘦了,變長了)切呀切,切呀切,大米團變成許多小米團。

3、示範、講解搓湯圓的方法,並啟發幼兒逐一點數,看看媽媽搓了幾個湯圓,引導幼兒觀察一個一個湯圓合起來是許多湯圓。

(二)幼兒動手操作

1、提出活動要求:

(1)媽媽這裏有許多的米團,等會每個小朋友都可以自己來取一份。

(2)搓湯圓時要注意衞生,不可用小手抓頭髮、挖鼻孔或抓其他東西,手髒了可用濕手巾擦一擦。

(3)數一數、比一比,看看誰搓的湯圓多。

2、,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並進行適時的指導。

(1)可以先把一塊大米團米團分成幾塊小米團,再把小米團搓成湯圓。

(2)可以邊搓邊數,看看自己搓了幾個湯圓。引導幼兒看看一個一個湯圓合起來就是許多湯圓。

(3)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看看各自搓的湯圓有什麼不一樣(如大小、形狀等),比一比誰搓的湯圓多。

3、請幼兒把搓好的湯圓交給阿姨,並協助收拾工具和材料,洗洗手。

4、煮湯圓

組織幼兒在安全的地方觀看阿姨煮湯圓,並進行自由交談,體驗成功的喜悦。

四、吃湯圓

輕聲播放歌曲〈賣湯圓〉,師與幼兒一起圍坐在一起吃湯圓,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並適時向幼兒介紹閩南地區冬至節的一些習俗。

教學反思

數學來源於現實,存在於現實,並且應用於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小班數學湯圓教案3

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要吃湯圓

2、瞭解湯圓的形狀,嘗試用紙漿製作湯圓。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KT板各組一塊,上面畫好“湯圓”的外輪廓,各色紙漿、棉籤、鑷子。

活動過程:

1、提問:元宵節的時候,我們吃什麼?

2、出示湯圓的圖片,説説湯圓的形狀,吃去是什麼味道的?裏面有什麼?什麼顏色的?

3、教師示範用紙漿在KT板上製作湯圓。

4、幼兒入座,選擇在就近的“湯圓”外輪廓上進行紙漿湯糰的製作。

5、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同時幫助幼兒用鑷子把選用的紙漿放在指定的湯圓輪廓中。

6、作品展示、講評。

活動反思:

對此次的活動感觸頗多:

1、來自孩子的感觸,曾記得班中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紙漿,是在託班,對於他們第一次的操作場面只能用一個字——“亂”來形容,紙漿在桌子、地面隨處可見;而在這次的活動中,場面確是非常整潔、有序。

2、作品 “特效”的感觸,此次的“湯圓”是製作在KT板上的,有一個較長的待幹過程,由於在室內一時沒找到理想的待乾的場地,我們靈機一動,把它臨時佈置在了美工區內,美工區中美術的氛圍頓時增添了許多。這可謂是“弄巧成拙、一舉多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