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橋之美》八年級語文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3.35W

教學目標:

《橋之美》八年級語文教案

1、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愛橋的原因。

2、品味文章優美而富有韻味的語言。

3、學會從某一角度欣賞藝術作品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品味本文優美而又富有意藴的語言。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橋”的圖片。)

一、導入新課:

橋是充滿魅力的一種建築,它集實用功能與審美價值於一身,生活中少不了橋。

橋是經過放大的一條板凳——橋樑專家茅以升這樣解釋橋,在他筆下的橋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那麼在畫家眼裏,橋又是怎樣的形象呢?又會有怎樣的魅力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畫家橋的世界——《橋之美》。(板書課題,“美”字寫大,突出一下)

二、作者簡介

吳冠中教授(1919—),是現代畫家,最早畫的作品多以江南水鄉為題材,畫面充滿詩意,他特別重視點、線、面的結合與搭配,在中國乃至世界畫壇都具有極大的影響。

三、整體感知

1、吳冠中先生在文中説“美術工作者大都喜歡橋,”他自己對橋當然也是情有獨鍾,在他看來,“橋之美”美在何處?放聲朗讀課文,畫出揭示“橋之美”的文句。

明確:

“小橋流水人家”,固然具詩境之美,其實更偏於繪畫的形式美。

我之愛橋,並非着重於將橋作為大件工藝品來欣賞,也並非着眼於自李春的趙州橋以來的橋樑的發展,而是緣於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矛盾的發展促成戲劇的高潮,形象的重疊和交錯構成豐富的畫面,橋往往擔任了聯繫形象的重疊及交錯的角色。

凡是起到構成及聯繫之關鍵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

①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解釋句子的意思——不同環境中,橋美的形式各不相同。

②橋美在形式。在畫家的眼中,形式美當然是繪畫的形式美,那麼什麼是繪畫的形式美呢?——繪畫的形式美就是要注意塊、線、面的`搭配(第二段)。

③如此專業的塊、線、面知識,作者是如何介紹清楚的?——作者從我們熟知的“小橋流水人家”這句詩入手。

④出示“小橋流水人家”的圖片,教師指圖片介紹塊、線、面的知識。

小結:畫面的構成要有塊、線、面的搭配,橋在畫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江南水鄉和威尼斯,橋是構成當地特色美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本文舉了哪些例子來説明橋之美?這些橋出現在怎樣的環境裏的?

明確:烏鎮葦叢中的石橋;江南鄉間細柳下的石橋;水天間的長橋——頤和園的仿盧溝橋、蘇州的寶帶橋;形式獨特的廣西、雲南、貴州山區的風雨橋;以及《清明上河圖》中的橋、人造索橋,南京長江大橋、錢塘江大橋。

(小結:作者就是藉助對這些橋的具體説明詳盡的闡述了他所認為的橋之美,即緣於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四、研讀與賞析

重點研讀第④小節。讓學生學習觀賞四幅橋之畫面,理解橋要與周圍環境既對照又和諧才能構成美景。

師問:橋與周圍的景物相配合就形成了一幅完美的圖畫,你最喜歡哪座橋呢?是因為景物描繪得美還是因為語言美呢?

明確:

①蘆葦石橋: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彷彿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葦叢密不透風,給人憋悶感,其間出現了一座石橋,讓人感到眼前豁然開朗,頓覺舒暢。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葦叢不會“發悶”,也不會做“深呼吸”,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這表明了作者與周圍環境已融為一體。

②細柳拂橋: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遊絲拂着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

楊柳拂橋是江南常見的景色,作者將時間限定為楊柳剛剛返綠髮芽的早春天氣,將橋限定為石橋,兩種景物之間的反差與對比,形成特殊的美感。細弱的柳枝拂着橋身厚重堅硬的石塊,這裏有形體上的強弱、輕重、動靜之分,有顏色上的對比,還有變(柳枝年年發新芽)與不變(橋能歷久不變)之別,種種不同,歸結起來,其實是陽剛與陰柔這兩種美的類型的不同,因橋的輪廓精心設計而和諧統一。細柳和石橋所構成的美景本身已夠動人,不再需要別的景物來烘托,已令畫家銷魂。

③長橋卧龍:湖水蒼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單純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現一座長橋,卧龍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幾百上千年的年齡。人們珍視長橋之美。頤和園裏仿造的盧溝橋只17孔,蘇州的寶帶橋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橋緩緩看一遍,你會感到像讀了一篇史詩似的滿足。

長橋一般建在比較寬闊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單調感,整個環境充滿了靈氣和生命。同時,橋是人們勞動的成果,出現在蒼茫水面上的長橋,是人類創造力的體現,從這個意義上説,它似乎也具有了生命。

④風雨廊橋:廣西、雲南、貴州等省山區往往碰見風雨橋,橋面上蓋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畫中點綴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橋下多半是急流,人們到此總要駐足欣賞飛瀑流泉,畫家和攝影師們必然要在此展開一番搏鬥。

“駐足”這個詞用得好。能讓欣賞者停住腳步,可見景色美。橋外是飛瀑流泉。橋上是遮雨的廊和亭,亭中有人悠閒自在地欣賞着景色;橋外是飛瀑流泉,驚險壯觀。橋上的安閒與橋外的驚險形成鮮明的對比。老師不禁想到卞之琳的詩《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橋上看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的是飛瀑流泉,“看風景的人在橋上看你”,是因為你和橋已構成了一幅畫。橋上、橋下各是一道風景,別有情趣。

小結:以上四個例子,橋或為主體,或為陪襯,或起着畫龍點睛的作用,但都與周圍景物成為和諧的一體,共同構成入畫的景緻。

五、揣摩語言:

通過同學們的討論,我們看出文中,橋與周圍的景物相映襯的確很美,語言也很優美。那麼作者為何能把橋寫得這麼美呢?(因為作者帶着感情,帶着“愛”去寫橋的。)

何以見得?請從文中找出句子説明。

1.我之愛橋……

2.田野無聲,畫家們愛於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彷彿孩子們尋找熱鬧。

橋的美就是對橋的存在的一種大聲宣告,橋的美也像樂曲一樣有着和諧的韻律,這吸引着畫家總是追尋着橋的身影。

3.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同譜成形與色的樂曲。

這句話的意思是,橋橫跨在水面上,與橋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錯;同時,橋的顏色與流水的顏色也相互映襯。橋與流水如一支樂曲一樣是一個整體。

小結:作者愛的不僅僅是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美,他認為,“凡是起到構成及聯繫之關鍵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如鵲橋、心橋等。

六、課堂小結:

1.你對此文有何感想,從中得到了什麼啟發?

學生從中得到的啟發是多方面的:

①橋樑除了具有實用功能外,還具有審美功能。

②生活周圍本身就有飽含畫意的景緻,只是自己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③文中講究對比、變化、和諧等,不光適用於發現、欣賞、品味“橋之美”,還可以把它們作為通用的原則對某一處自然風景及室內佈置進行一番美的品評。

④孤立的美固然很美,但與周圍環境和諧交融才是美的極致。……

2.聯繫課文説説怎樣欣賞一幅畫?

①富有變化;

②塊、線、面的搭配;

③景物之間既形成對照又不失和諧。

同學們,今天我們在畫家吳冠中的帶領下,一起領略了橋的風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勝收的景緻,或纖弱,或雄壯,或含蓄……讓我們練就一雙慧眼去發現、去鑑賞這大幹世界吧!

七、作業佈置:

1.比較本文與《中國石拱橋》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何不同?

2.畫家看橋,淡化其結構、種類、功用,更重其美學價值。那麼你能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最欣賞的一幅畫面嗎?仔細觀察一座橋,從橋與不同環境的聯繫中發觀美,寫一個片段

板書設計:

蘆葦石橋——舒暢

細柳拂橋——銷魂——橋在不同的環境中

橋之美——長橋卧龍——滿足——具有不同的美學效果

風雨廊橋——駐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