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中班講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68W

《小蝌蚪找媽媽》是人教社語文一年級下冊第34課以及2017版二年級上冊第1課的課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講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教案,歡迎閲讀參考!

中班講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塘、腦”等1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教”,會寫“兩、哪”等10個生字,會寫“快活、哪裏”等8個詞語。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藉助圖片、表示時間變化的句子、表示動作的詞語,瞭解課文內容。

3.結合課文內容,藉助課文圖片,按照順序説清楚蝌蚪成長的變化過程,能看圖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4.通過分角色朗讀和講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動探索的精神,增強閲讀科學童話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識“塘、腦”等1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教”,會寫“兩、哪”等10個生字,會寫“快活、哪裏”等8個詞語。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藉助圖片、表示時間變化的句子、表示動作的詞語,瞭解課文內容。

3.結合課文內容,藉助課文圖片,按順序説清楚蝌蚪成長的變化過程,能看圖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教學難點:

通過分角色朗讀和講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動探索的精神,增強閲讀科學童話的興趣。

學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普小童話,選編本文,旨在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關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依託文本,對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的訓練。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進行敍述,條理清楚,語言生動有趣,對話較多,易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年級的學生,具備一定的生活常識,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之心,對這種科普童話具有天然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學情,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蒐集相關資料,瞭解蝌蚪長成青蛙的過程並指導學生深入閲讀課文,找出蝌蚪長成青蛙的幾個關鍵變化,整體把握故事情節並在學生熟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和講故事的指導。另外,本課生字較多,在學習的時候,要運用一年級學過的識字方法,如熟字加熟字、熟字加偏旁、熟字換偏旁等進行識記,這樣才能把生字記得又牢又準。

教具準備:

課件;小蝌蚪、小青蛙的相關知識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塘、腦”等14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教”;會寫“眼、睛”等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藉助圖片、表示時間變化的句子、表示動作的詞語,瞭解課文內容。

3.初步瞭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教學重點:

1.認識“塘、腦”等14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教”;會寫“眼、睛”等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藉助圖片、表示時間變化的句子、表示動作的詞語,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初步瞭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猜謎激趣,引入新課

1.教師出示一則迷語。

“大腦袋,長尾巴,

穿着一件黑衣裳,

常在水中游啊遊,

長大以後吃害蟲。”

學生自主朗讀並猜出迷底是“小蝌蚪”。(教師相機板書“小蝌蚪”)

2.教師出示小蝌蚪的圖片,學生觀察並説説蝌蚪長什麼樣子。

3.教師過渡:這羣可愛的小蝌蚪在水裏游來游去,它們究竟想幹什麼呢?

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小蝌蚪找媽媽》。請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把課題補充完整。板書:找媽媽。

4.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就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一起走進課文吧!請同學們打開書。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生字。

2.同桌合作,讀準每個字音。

出示學習建議:

(1)同桌先互相教一教不認識的字。

(2)然後再讀一讀。先讀一遍課文。再讀一遍認字表的生字。

老師發現,同學們越來越會合作學習了!課文中的字音都能讀準了嗎?細心的同學一定發現在認字表中有一個藍色的字,它是多音字。

3.學習多音字:“教”。

出示:認字表

(1)查字典,根據字義,辨析“教”字兩個讀音用法,並組詞。

讓我們把這個字送到課文的句子中讀一讀,看看它讀哪個音呢?

(2)出示句子,指名讀,齊讀。

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就迎上去,問:“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裏?”

4.課文中還有很多詞語朋友和我們捉迷藏呢,讓我們開着小火車把它們找出來吧!在火車頭的帶領下,你們的小火車開得可真快呀!

5.讀整屏詞語。

池塘腦袋黑灰色哇捕食迎上去阿姨

寬嘴巴頭頂披着鼓着兩條

哪裏眼睛肚皮孩子跳上來

6.分組識詞,鞏固字音。

(1)圖片識詞:池塘、水塘、魚塘、荷塘

仔細觀察圖,你有什麼發現?

它們都是有水的池子。

對,這就是“塘”。小蝌蚪就生活在池塘裏。看,它來了,還給咱們帶來了一些詞語。男生讀一個,女生讀一個。

(2)小蝌蚪送詞:腦袋口袋袋子袋鼠。

這些詞中都有“袋”,是衣兜或用布、皮等做成的盛東西的器物。

指名讀前兩個詞,強調“袋”讀輕聲。

指名讀後兩個詞,強調“袋”讀四聲。

齊讀四個詞語。

再讀一讀這個詞語:黑灰色。

這是描寫小蝌蚪樣子的詞語。小蝌蚪長什麼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句子中變紅的部分,把它的樣子記在心裏。

池塘裏有一羣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3)迎上去追上去。

你有什麼發現?(迎和追都帶有“辶”,和行走有關)

把這兩個詞語放回到句子中讀一讀,邊讀邊想一想:什麼是“迎”,什麼是“追”。(左三組讀第一句,右三組讀第二句)

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就迎上去,問:“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裏?”

他們看見一隻烏龜擺動着四條腿在水裏遊,連忙追上去,叫着“媽媽,媽媽!”

誰來説一説什麼是“迎”,什麼是“追”。

出示圖:同學們,你們看小蝌蚪向着鯉魚媽媽面對面游過去,就是“迎”。

出示詞語:(齊讀)如:歡迎、迎接、迎風、迎面

同學們,你們看小蝌蚪在烏龜的後面加快速度趕上去,就是“追”。

再讀一讀這兩個字:追迎。

看小蝌蚪甩着長長的尾巴,又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4)出示表示動作的詞語。

甩着(長長的尾巴)

這幾個詞語是描寫誰的樣子時用到的?(青蛙)誰能補充完整。

披着(碧綠的衣裳)

露着(雪白的肚皮)

鼓着(大大的眼睛)

你能仿照例子用“甩、披、露、鼓”這幾個表示動作的詞語説句話嗎?

讓我們把這些短語送回到句子中,一起讀一讀,記住小青蛙的樣子。

他們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蹲着一隻大青蛙,披着碧綠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對大眼睛。

三、遊戲識字,鞏固字音

1.抽讀字卡。

(1)兩皮孩哪

組詞:皮孩

形近字區分:

哪和那哪:表示疑問。(哪裏)(哪個)(哪樣)

那:表示較遠的人或事物。(那邊)(那裏)(那個)

(2)寬積累反義詞“窄”。

2.字形小魔術。

四、觀察字形,指導寫字

1.讀“頂、肚、眼、睛、跳、孩、哪”。

2.整體觀察,抓特點。

一看結構抓特點:

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左右一家。

二看佔位抓重點:“頂”和“跳”字:最後一點是點。

“睛”右邊“青”字下邊的“豎”壓豎中線。

“頂”右邊“頁”字的“豎”壓豎中線近豎中線起筆。

“孩”:最後一點是點。

“跳”右邊“兆”字的“豎撇”壓豎中線。

三看筆順記心間:書空

3.自己書寫生字。

4.展示評價。

五、再讀課文,瞭解大意

1.讓我們把生字詞送到課文中再讀課文,要求: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邊讀,邊標出自然段。

2.反饋自然段。(6個)

3.指名分段讀課文,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小動物?

4.交流彙報,適時小結。

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六、回扣質疑,延續下文

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到這些小動物會説些什麼?它最後是怎樣找到媽媽的?它們的身體又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複習“塘、腦”等14個生字,會寫“兩、皮”等3個生字,會寫“快活、哪裏”等8個詞語。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3.結合課文內容,藉助課文圖片,按照順序説清楚蝌蚪成長的變化過程,能看圖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4.通過分角色朗讀和講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動探索的精神,增強閲讀科學童話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會寫“兩、皮”等3個生字,會寫“快活、哪裏”等8個詞語。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3.結合課文內容,藉助課文圖片,按照順序説清楚蝌蚪成長的變化過程,能看圖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教學難點:

通過分角色朗讀和講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動探索的精神,增強閲讀科學童話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複習詞語,導入新課

1.選擇讀音,鞏固用法。

教師(jiàojiāo)教書(jiàojiāo)

教課(jiàojiāo)教育(jiāojiào)

2.復現詞語,鞏固讀音。

披着鼓着腦袋眼睛孩子寬嘴巴

兩條肚皮

二、觀察字形,指導書寫

1.讀“兩、寬、皮”3個字。

2.整體觀察,抓特點。

一看結構抓特點:

寬:上下結構,上寬下窄。

皮、兩:獨體字,居於田格中間。

二看佔位抓重點:

“寬”:最後一筆是豎彎鈎。

“兩”:裏面的兩個人字,第二筆是點。

“皮”:的第一筆是橫鈎,第二筆是豎撇,第三筆“豎”壓豎中線。

三看筆順記心間:書空。

3.自己書寫生字。

4.展示評價。

5.書寫“快活、哪裏”等8個詞語。

今天的字我們就寫到這裏,把小鉛筆放回家。

三、承接質疑,理解課文

師談話: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不僅身體發生了很多的變化,而且還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跟隨可愛的小蝌蚪,踏上尋找媽媽的旅程吧!請同學們打開書。

小蝌蚪開始長什麼樣?誰來給大家讀一讀。板書:小蝌蚪

(一)學習第1自然段,熟悉蝌蚪的樣子

1.指名學生朗讀第1自然段,其他學生認真傾聽,想一想小蝌蚪的樣子。

2.指名學生交流。

小蝌蚪的樣子多可愛呀!

3.看着圖片,帶着體會一起來讀一讀。

池塘裏有一羣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二)學習第2自然段,瞭解第一次找,體會好奇的心情

過渡:這麼快活的小蝌蚪,在池塘裏游來游去,過了幾天,它們的身體發生了什麼變化?他們看見鯉魚阿姨説了什麼?做了什麼?板書:鯉魚

1.先出示第2自然段。

出示學習提示:1.用圓圈畫出小蝌蚪説的話,用波浪線畫出鯉魚媽媽説的話。

2.用圓圈圈出表示小蝌蚪動作的詞語。

(1)自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問題,並進行批畫。

(2)反饋問題。

①交流小蝌蚪的身體發生什麼變化,出示第2自然段句子:

小蝌蚪遊哇遊,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後腿。

學生讀劃線的句子,老師順勢板書:長出兩條後腿。

②訂正句子,圈動詞。板書:“迎”。

小蝌蚪遊哇遊,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後腿。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就迎上去,問:“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裏?”鯉魚媽媽説:“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3.分角色朗讀對話。

(1)指兩名學生朗讀對話。

(2)讀變紅的詞語:阿姨。

(3)指導朗讀對話。

小蝌蚪稱呼鯉魚為阿姨,多麼有禮貌呀!這句話該怎麼讀呢?男生來讀一讀小蝌蚪説的話。

聽到小蝌蚪這麼有禮貌地詢問自己的媽媽,鯉魚阿姨耐心地説——女聲接讀:“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你們到那那邊去找吧!”

4.師生分角色讀第二自然段。

5.初步瞭解媽媽的樣子。

聽了鯉魚阿姨的話,小蝌蚪知道了媽媽長的樣子,他們繼續去尋找媽媽。

(三)學習第3自然段,瞭解第二次找,體會找錯的情感

在找媽媽的`過程中,他的身體發生了什麼變化?他們看見烏龜説了什麼?做了什麼?板書:烏龜。

出示第3自然段,再出示學習提示:

1.用圓圈畫出小蝌蚪説的話,用波浪線畫出烏龜説的話。

2.用圓圈圈出表示小蝌蚪動作的詞語。

(1)自己讀第三自然段,邊讀邊批畫。

(2)反饋問題。

①交流小蝌蚪的身體發生什麼變化,出示第3自然段變紅的句子:

小蝌蚪遊哇遊,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前腿。

學生讀變紅的句子,老師順勢板書:長出兩條前腿

②訂正句子,圈動詞。板書:追

小蝌蚪遊哇遊,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前腿。他們看見一隻烏龜擺動着四條腿在水裏遊,連忙追上去,叫着:“媽媽,媽媽!”烏龜笑着説:“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着綠衣裳。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3.小蝌蚪為什麼把烏龜當成了媽媽?

預設:聯繫上文鯉魚阿姨説的話“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烏龜也是這個樣子。

4.創設情境,有感情朗讀。

原來媽媽在這裏,小蝌蚪連忙追上去,(激動地)叫着:“媽媽,媽媽!”

看到自己的媽媽,小蝌蚪連忙追上去,(興奮地)叫着:“媽媽,媽媽!”

終於找到自己的媽媽,小蝌蚪連忙追上去,(喜出望外地)叫着:“媽媽,媽媽!”

滿心歡喜的小蝌蚪,以為真的找到了媽媽,可是烏龜卻笑着説—男生接讀:“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着綠衣裳。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5.男女生分角色讀第3自然段。

聽了烏龜的話,小蝌蚪更加清楚媽媽長的樣子了,他們繼續去尋找媽媽。

(四)合作4-5自然段,瞭解第三次找,感悟找到媽媽後的心情

在找媽媽的過程中,他的身體發生了什麼變化?他們看見的青蛙什麼樣?小蝌蚪做了什麼?

1.指名學生讀第4-5自然段,其他同學想一想:小蝌蚪的身體發生了什麼變化?

2.交流反饋。

學生讀句子,教師順勢板書:尾巴變短了。

小蝌蚪遊哇遊,過了幾天,尾巴變短了。

3.小蝌蚪看見的青蛙是什麼樣?板書:遊青蛙。

出示描寫青蛙的句子:他們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蹲着一隻大青蛙,披着碧綠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對大眼睛。

4.看到媽媽後,小蝌蚪和媽媽説了什麼?

左三組和右三組分角色讀一讀小蝌蚪和青蛙媽媽的對話。

左三組:“媽媽,媽媽!”

右三組:“好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

5.聽了媽媽的話,小蝌蚪立刻---齊讀。

他們後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

(1)讀一讀變紅的詞語,你有什麼發現?(足字旁,與腳的動作有關。)

(2)你們也做一做這幾個動作。

6.同學們,小蝌蚪找呀找呀,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媽媽。當他們看到媽媽的時候,他們會説些什麼?心情怎樣?

預設1:假如我是小蝌蚪,我會説:“媽媽,媽媽,我們終於找到你了,真開心呀!”

預設2:假如我是小蝌蚪,我會説:“媽媽,我們的身體變化真大呀!”

同學們通過觀察圖,能夠展開豐富的想象,説得真好!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第5自然段。

(五)學習第6自然段,瞭解青蛙的本領,激發情感

小青蛙蹲在荷葉上,不知什麼時候尾巴不見了。板書:尾巴不見了。

他做了什麼事情?

1.齊讀第6自然段。

2.反饋問題。

板書:跟捉害蟲

3.拓展延伸,激發情感。

出示資料:一隻青蛙每天能吃大約100只害蟲,它們是莊稼的好幫手,人類的好朋友。

多能幹的小青蛙呀,我們一定要保護青蛙。

四、迴歸文本,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1.四人一小組,分別扮演小蝌蚪、鯉魚阿姨、烏龜、青蛙。練習分角色朗讀。老師巡視指導不同人物的語氣。

2.展示彙報,一生當旁白,一個小組展示。

五、梳理小蝌蚪成長為青蛙的過程,看圖講故事

1.讀文中的句子。

小蝌蚪遊哇遊,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後腿。

小蝌蚪遊哇遊,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前腿。

小蝌蚪遊哇遊,過了幾天,尾巴變短了。

不知什麼時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

2.根據小蝌蚪的生長變化,完成書第四頁第二題。

(1)按照順序自己連連圖片。

(2)看圖用自己的話説説小蝌蚪長成青蛙的過程。

池塘裏有一羣小蝌蚪,他們遊哇遊,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又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沒過多久,()變短了,最後,()不知不覺地不見了,變成了一隻只()。

(3)根據過程講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六、拓展延伸,昇華主題

1.用圖片介紹青蛙成長的過程。

2.同學們,青蛙的成長過程就是繁衍生息。像這樣的科學小故事還有很多,如:蠶的生長,蝴蝶的生長等。我們只要留心觀察,就會發現我們的身邊處處有科學,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去發現吧!

板書設計:

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長出兩條→長出兩條→尾巴変短了一尾巴不見了(変成了青蛙)

後腿前腿

(迎)(追)(遊)(跟)

鯉魚烏龜青蛙捉害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