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阿房宮》教案實錄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6.13K

本文是由語文教案工作室上載的:《阿房宮》公開課實錄。

《阿房宮》教案實錄

師:今天課前有點小意外,耽誤了同學一點時間,也延誤了聽課老師的一點時間,黃老師先致以歉意,不過在這個小小的失誤的環節中,我也看到了我們班集體非常的優秀,同學們先是安靜的坐着,然後再唱起了你們熟悉我不熟悉的歌聲,如果熟悉的話我也跟你們一起唱了。我本來想利用這一點點時間,介紹一下我自己的名字,我又擔心萬一説來了時間又不夠,因為名字介紹我跟我們教高一的新同學,最多的介紹過兩個星期,最短的也介紹了一節課,所以課間一點時間不要叫黃厚江三個字講一個字還沒説完,又要上課,對不對?而且我也擔心分散大家學習的注意力,心裏老想着黃老師的名字,那可能就有一點影響了,所以我就沒有安排任何活動,我就看着同學們,我覺得這個班級真是非常優秀。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著名的、經典的文章《阿房宮賦》,都知道了對不對?好的,同學們有沒有預習?

生齊:有

師:對,預習了,好的,下面我想請一個同學説一説你是怎麼預習的?哪一位同學舉手,我能今天耽誤了一點時間,我們節奏快一點,可能效果更好,哪位同學主動説一説,你是怎麼預習的?哪位?

生(舉手):我就是先對照書本看看生字讀音,因為古文和現代漢語不一樣,再對着書本下注釋加上自己的意思自己把課文翻譯一遍,上課時假如老師翻譯時可以對照自己 還可以考慮一下文章中心句是哪一句?還有總結比如説總結六國滅亡的原因就是。。。。。。

師:好的一下子,想不起來那麼多,也不要緊,反正我們馬上還要共同學習的,沒有就請坐。這位同學預習的非常認真,做了三件事,一個是看註釋、記作業,第二個根據註釋理解課文,第三個思考文章的主要內容,好的,黃老師對他的內容理解還比較正確,有沒有同學除了這三件事還做了他沒做的事情?請舉手,就我預習做了剛才那位同學沒做的事,有沒有?

生:(沒人舉手)

師:沒有啊,其實大家已經做得非常好了,但是還可以做得更好,你説看了註釋理解意思,然後聽老師講,對照一下,如果老師不翻譯怎麼辦呢?你説對照老師的翻譯看理解是否正確,如果老師不翻譯呢?

生:(學生竊竊私語)下課以後再跟老師討論。

師:那我就想現在和你討論。

生:現在可以大家一起討論。

師:你真聰明,大傢伙一起討論,那我們現在就大傢伙一起討論。同學們預習的時候對照註釋理解文本的基本意思,有沒有遇到問題?

生:(沒人舉手)

師:像這樣的文章詳細的註釋可以做到沒有問題,如果再動腦筋還會發現問題,有沒有同學對照註釋看課文的時候發現問題的,有沒有?

生:(沒人舉手)

師:都沒有哦,大家都很自信哦,自信註釋,自信自己,一個都沒有?那黃老師問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請看第一小段最後一行,我們同學都很認真,書上寫的密密麻麻的,最後一句 “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這裏的“氣候”怎麼理解?跟我們今天常説的“氣候”是不是相同?生:不一樣。師:哪裏不一樣?生:(舉手)咱們平時説的"氣候"是天氣的變化,但是書裏的是用"氣候"來表現阿房宮的盛大和宏大的氣勢。師:好的,這位同學解釋的還是比較清楚,我們今天的氣候應該是指一個比較大的範圍之內、比較長的一個時間之內氣温等等變化的特徵,這位同學説這裏的“氣候”是表現阿房宮的宏大,那麼對於後半句的意思理解不同的有沒有?有要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生:(舉手)我覺得它還可能指人的感情,不同的人的感受,對於那些統治者來説在那樣一個宏大的高樓大廈裏就覺得過着驕奢、舒適的生活,然而對於那些宮女就會覺得很悽清,他們的生活應該是一個對比,截然不同,突出宮女的淒冷的一方面。師:請坐,這位同學的理解非常豐富,如果能把你的理解表達的更簡潔點會更好,現在我概括你的理解就是寫宮中的不同的宮女的感受,現在有兩種理解,我想聽聽大多數同學是什麼意見,一種意見是強調阿房宮很大,有篇課文叫《天山景物記》也是的,一爬天山在下面是夏天,然後上面像春天,然後像秋天,然後山頂上像冬天,説明這座山很高,這裏是説阿房宮太大了,這個宮是春天,這個宮是夏天,這個宮又是冬天,這是一種理解,第二種理解説這位同學剛剛講的是不同的人在宮中的不同感受,現在傾向於前一種理解的同學舉手,沒有嗎?剛才那位女同學你也改變主意了嗎?生:因為我看到前面“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就覺得它不是僅僅指的是面積的大小。師:這位同學將來一定會非常優秀,非常出色。首先有自己的想法,然後能夠反思自己的想法,樂於接受覺得更好的想法,太優秀了,課文內容我們再動腦筋問題會很多,我們再考慮一個問題,黃老師就不能一一在這些問題上花時間了,比如在後面有一句“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你們找到了吧?好的,哪位同學把這個句子翻譯一下,有註釋,藉助註釋理解文本,沒有註釋怎麼辦呢?往往同學們喜歡關注註釋,好的,沒有註釋的地方也要動腦筋,哪位同學主動主動一點,我們加快點節奏,有哪位同學跟下節奏?一個兩個有嗎?我們不能總是讓剛才兩位同學發言,他們又想發言了,我看出來了,其他同學呢?同位,你能把這句翻譯一下嗎?生:就是指如果沒有那些珍寶就從其他國家運輸過來。師:好的,請坐,“如果沒有那些珍寶”這裏“有”很值得推敲,大家先回答我剛才那個問題,如果沒有註釋,那你翻譯一個句子主要看什麼?生:前後文。師:對,非常好,上下文,看上下文以後把前後之間的關係理順,特別要把省略的內容補出來,這個句子補出來的主語是什麼?剛才那位同學忽略了這個問題,有哪位同學願意再進行一次翻譯?這位男同學。生:我覺得應該是六國的金銀財寶一夜之間就沒有你人呢管理去擁有了,全部都被秦國。。。。。。師:“輸”什麼意思?生:運。師:對,運輸運輸,就是運到這裏來了,“其間”是什麼地方?生:阿房宮。師:對,非常好,“有”呢?生:擁有。師:很好,那些六國的君主們擁有這些珠寶,這些珠寶運過來了,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有”還可以翻譯成另一個更貼切的詞,除了擁有?當然這個詞是可以的。生:佔有。師:也不錯,還有呢?珠寶珍貴的都是來作為一種生活的享受對不對?可以用哪個“有”?生:享有

師:對,六國一旦不能享有這些珠寶,這些珠寶都被運到阿房宮來了。那麼其他還有很多地方即使有註釋,也值得我們推敲,比如説有一個句子“鼎鐺玉石,金塊珠礫”,這裏我不和同學們討論了,大家回去看看不同的資料,不同的資料對這句有不同的註釋,不同的註釋有不同的理解,那你推敲一下看看哪一種你認為更好,這對我們理解文本有幫助,提高文言文閲讀能力更有幫助,當然黃老師今天不能和你們一一再討論了,我只是告訴你們一:預習課文除了根據註釋弄清字音,理解字詞,還要發現問題,第二:還要能夠根據上下文根據文言文的特點解決問題。一般説,高中教材類的文章,大家自己用這樣的方法解決文意的理解都沒有問題,但理解文意後我們還可以對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比如説,這篇文章黃老師讀的遍數肯定比你們多一些,每一次讀文章在我腦子裏就變得短一點,讀到最後是越來越短,就變成了一段話,這段話黃老師把它寫出來,大家來看一下(幻燈片)(投影顯示)阿房之宮,其形可謂()矣,其制可謂()矣,宮中之女可謂()矣,宮中之寶可謂( )矣,其費可謂()矣,其奢可謂( )矣。其亡亦可謂()矣!嗟乎!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可()矣!

我留了那麼多括號,知道幹嗎嗎?生:我們來填。

師:你真聰明。下面希望同學們和黃老師合作一起完成這段縮寫的《阿房宮賦》,同學們可以根據課文內容來填,不一定挨着來填,根據你對課文的熟悉,你能填出哪一個就填哪一個。最好填的,我覺得是宮中之女可謂……

生全體:美矣。

師:大家想到的是“美”,(生笑)可是否寫宮女的美呢?——宮中之寶可謂……

生全體:多矣。

師:多矣。其費可謂……

生全體:巨矣,奢矣。

師:巨矣,巨大的巨。這個“費”就是耗費。其奢可謂……

生全體:侈矣。(笑)

師:大家填的這個詞應該修飾“奢”,“奢侈”二字意思相近,我們常常説“這個人簡直奢侈到了……”

生全體:極點。

師:對,其奢可謂極矣。其亡亦可謂……

生全體:哀矣,必矣。

師:哀矣,必矣,都有道理,但是我填的不是這兩個詞,我填的是《六國論》裏剛學的一個字,有哪位同學想出來了?(有生答“速”)對了,速。你想,秦始皇自己築阿房宮,還沒築好,秦已經亡了。其亡亦可謂速矣。後人哀之而不鑑之,可謂……

生全體:哀矣。

師:哀矣。但是呢,哀之而不鑑之,可謂哀,從行文來講……

生全體:悲矣。

師:對,悲矣。大家總體上和我理解是一樣的。我是寫的這麼一段話:(投影顯示)

生全體:阿房之宮,其形可謂雄矣,其制可謂大矣,宮中之女可謂眾矣,宮中之寶可謂多矣,其費可謂靡矣,其奢可謂極矣。其亡亦可謂速矣!嗟乎!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可悲矣!

師:同學們,把我縮寫的《阿房宮賦》一起讀一遍,好吧?

生齊讀。

師:現在我們再回到課文裏去,你們從課文裏找一找哪些句子是寫“其勢之雄大” 第一組同學看看課文中哪些句子是寫阿房宮其形的雄偉壯麗,規模的龐大;第二組看看哪些句子具體地寫出宮中之女的眾,宮中之寶的多;第三組找一找“其費可謂靡矣”;最後一個組找“其奢可謂極矣”體現在哪裏。不難,找好就抬頭看我,一抬頭就意味着你找好了,不要我們有同學嚇得一節課都不敢抬頭。

學生看書。

師:好,有沒有找好?下面我們來交流交流。一個組的同學交流,其他組的同學一起參與,看他們找的是不是正確。找句子也有難度的,哪位同學先來説?(指名)你找到的是哪裏?

生:我找的是第一小節。

師:你把句子讀一讀,好嗎?

生:“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六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鈎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卧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師:有沒有不同意見的?(沒人舉手)從眾是個可怕的心理,自己要動動腦筋。

生舉手

師:有不同意見了,你説説。

生:我覺得絕大部分都是,但有些句子不是。

師:那你説説不是的。

生:“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不是,表現宮女的悽清。

師:好的,我提醒一個問題,因為剛才那位女同學特別強調從“蜀山兀”開始,我們就看“蜀山兀”是寫阿房宮規模宏大嗎?

生齊聲:不是

師:哎,現在怎麼這麼多人説不是呢?剛才問有不同想法的舉手,怎麼沒人説呢?(點名)這位同學你來説説。

生:我認為是。

師:哦,黃老師錯誤的理解了你的想法,你説它是,我可以問你兩個問題嗎?“蜀”指什麼地方?不要看書。

生:蜀地。

師:蜀地指今天的大概什麼地方啊?

生:四川

師:就我們這個地方,阿房宮是在什麼地方啊?

生:四川。

師:阿房宮在四川?現在大家都喜歡把凡是古蹟都拉到我們自己這塊,心情可以理解,於史實無據,駁回。阿房宮在哪裏?

生:陝西

師:對,陝西阿房那個地方,是不是阿房宮一直從陝西做到我們四川這麼大?

生搖頭。

師:這位同學你怎麼也搖頭了呢?你不是否定自己了嗎?唉,否定自己也是可貴的。好,下面來看寫“宮女之多”的。第二組同學哪位同學來説説?(指名)你找到了?

生:“明星熒熒,開粧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

師:好,有沒有其他句子寫宮女多的?

生舉手:我覺得“妃嬪媵嬙,王子皇孫”,還有“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師:好,這位同學補充了兩層,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首先是第一句“妃嬪媵嬙,王子皇孫”,“子”什麼意思?文言文的“子”有的指男子,有的`有指男又指女的,那這裏呢?

生:女的

師:肯定是女的,認為是的舉手。不肯定別舉,你看嚇得一個都不敢舉了。我們的學習品質還要再改善,肯定就是女的,為什麼?下文有啊,“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沒有哪個國家蠢的的把個男孩子抓回來當宮人。所以這個“子”是指女的,從“妃嬪媵嬙”開始,那麼這句是寫宮女多嗎?同意是的舉手,有不少意志鑑定的同學,但黃老師不太支持,剛才那同學説的從側面能表示宮女多,但是它主要交待宮女的來由,你説六國都來了,能不多嗎?是側面表示多,但不是直接的,再看後面一層“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是不是寫宮女多?

生:是。

師:有沒有認為不是的?我也認為是。“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這説明皇帝太忙了,宮女太多了,三十六年都沒掛上號,所以我經常發一句感慨:阿房宮最大的奢侈和浪費不是樹木、珠寶,而是青春和生命。十四歲進宮,三十六年五十歲,無數的美麗的什麼就這樣耗費了。

那麼寫 “宮中之寶可謂多”的在哪裏?哪個同學説説?

生:(舉手)“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師:其他同學有沒有不同意見的?好的,這回沒有多大分歧了,第三組同學説説“其費可謂靡矣”?

生:“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樑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管絃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師:好的,其他同學有沒有補充?生舉手:還有“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師:好的,這句應屬於建好後的生活的奢侈,體現耗費巨大的還有沒有?這個跨度比較大,一般不大注意,所以我們要抓住重點,通覽全篇,在哪裏?

生:“蜀山兀,阿房出”

師:非常好。“蜀山兀,阿房出”,就是説把蜀山的東西都砍光了,你看這耗費多麼巨大。我們學習到這裏,很容易想到一個問題,黃老師和同學就用幾個“重”“壯”等來描寫阿房宮,而杜牧卻用一大片一一連串文字,哪位同學説説這叫什麼表現手法呢?寫宮女多,我們一句話就完了,他卻用一大排的文字描繪,這叫什麼表現手法?嘗試説一下。

生:是不是賦?

師:是的,非常好,這個時候大膽的猜測,當然我們還要深入細緻的分析。這就叫做賦,這個賦課文題目有,是種文體,但在成為文體前,它首先是種表現手法,《詩經》六藝:風雅頌賦比興。風雅頌是詩經的類型,賦比興是詩經的表現手法,“賦”:賦者,鋪採螭文,體物寫志者也。就是鋪陳。從我們這些句子同學們也能看的出來,大量的排比、比喻、誇張,一是更突出事物的特點,還有一點是語言有氣勢。下面為了讓同學們更好的感受賦的特點,黃老師來把文章讀一讀,大家體會一下“賦”的表現效果。

師:配樂朗誦。

剛才老師誦讀了全文,為了加強效果,配上了古典的音樂。現在同學們可以先自由誦讀一下,有誰願意嘗試一下,選擇一兩個句子、一兩個片段,能夠在誦讀中表現賦的特點。有哪位同學主動試一下?我們就讀宮女多的那一節,那節賦比較典型,來試一下。

生:(舉手)誦讀

師:總的來説不錯,就是意味的表現稍微欠缺了一點。比如“而望幸焉”這裏,可以稍微慢些,表現期盼、等了好久都等不到皇上的心理。當然讀好這一段,關鍵在於虛詞的處理,你們知道是哪一個?

生全體:也。

師:對,大家數一數,這裏一共有幾個“也”?

生全體:六個。

師:那你們體會一下這六個“也”表達的效果是否一樣?有哪一個“也”和其他“也”作用是不同的?有沒有發現?

生全體:最後一個。

師:對。前面五個“也”是表判斷,而最後一個“也”更多的是強調。前面五個句子並列關係更為緊密,而最後一個句子要相對疏離一些,所以大家讀的時候,最後“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車遠遠地來了,宮女心中就充滿了希望,“要到我這裏來了”,車又慢慢地遠走了,心中的失望隨着車聲的遠去而增強。皇帝看不見了,車聲聽不到了,我們要讀出一個效果來,讓我們覺得宮女仍然在翹首盼望。下面同學們集體把這一段再讀一下。

(生集體讀)

師:本文的中心段,也就是作者要表達的意思是哪一段?

生全體:是。

師:大家想一想這一段中的“後人”是指什麼樣的後人?“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誰能夠消滅他們呢?“族滅”就是“滅族”。“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大家注意,這裏四個“後人”的內涵、所指的對象是否一致?

生全體:不一致。

師:怎麼不一致呢?哪位同學分析一下?(指名)你説説對這幾個“後人”的理解。

生:第一和第二個“後人”,是一個意思,相對於秦人的後人;第三個“後人”是相對於前面兩個後人的再一個“後人”,是後人的後人。

師:是後人的後人。假如説,我們解讀文章的時候,注意文章的背景,如果從杜牧寫作的年代、時期來看,他寫於唐,唐敬宗大造宮室,不問政事,所以這個“後人”,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唐以後的後人”。最後一個“後人”是第三個“後人”的意思呢,還是前面兩個“後人”的意思呢?

生全體:和前面兩個一樣。

師:對。四個“後人”兩層意思,一、二、四,是指秦以後的人,第三個是指唐以後的人,是這樣的吧?其實,這四個“後人”兩個意思,又指一個共同的對象,是什麼?

生:國君。

師:對,主要是指君主、皇帝。黃老師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想法也很多,讀到最後一段的時候,我忽然有感而發,把杜牧的最後一段改寫了一下。也許是狗尾續貂——可我改寫以後蠻得意的,現在呢,“敝帚不自珍”,讓大家比較一下,作者寫的和我寫的哪一個好,好在哪裏。你不要覺得杜牧寫得好,黃老師也不差的哦。(生笑)現在同學們集體把這段話讀一下,然後品評一下,看看哪個好。

(投影顯示)觀古今之成敗,成,人也,非天也;敗,亦人也,非天也。成敗得失,皆由人也,非關天也。得失之故,歸之於天,亦惑矣!

下面我們齊讀這一段,我讀到“嗟乎”,你們就接着讀下去。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

生全體朗讀。

師:大家讀得很好,説明大家對這段話理解得很到位。下面同學們自由發揮,談自己的評價,不要礙我面子。哪位同學先説説?(指名)你喜歡哪一個?

生18:我覺得都有長處。(生笑)

師:“都有長處”,還有半句話,言外之意,你們能補充出來?(教師的追問絲絲入扣。)

生全體:都有短處。

師:你説説看我們的長短看。

生:我覺得杜牧寫得好。(生笑)

師:不要緊,你説杜牧好在什麼地方?

生:因為這篇文章前面寫的都是阿房宮和秦始皇的奢侈,目的是要使後人以史為鑑;而你寫的是關於成功和失敗的。

師:其他同學有沒有不同意見了?

生:原文前面一半寫到“誰得而族滅也”,是單指秦國破滅這件事情,而您寫的範圍更大一點,所以前面一半您寫得好。到後面,他的思維又上升到了更高的一個層次,而您最後“得失之故,歸之於天”,只是對前面再來一個總説,而他寫的思想更上了一個層次。

師:這位同學從語言、思想內容等角度進行了評説。我聽得出來,她更喜歡杜牧的。大家肯定還有很多想法,現在不能一一討論了。剛才兩位同學比較得還是不錯的,但是我覺得你們對我不是很公平。(生笑)為什麼道理呢?我就覺得杜牧從秦的滅亡、秦的奢,來告誡歷代君主、以後的君主要引以為戒,但是我覺得這侷限了歷史思考的意義。我做君主嗎?我不做。我們在座的同學將來會做君主嗎?可能性也不大,是吧?所以我們這些普通的人讀《阿房宮賦》,就不能從中汲取一點什麼嗎?這時候我就想到一開始我説的,這篇文章我讀到後來就成了幾個字,其實用三個字就能把全文的內容和結構都表現出來了。

現在同學們回想全文內容,或看黃老師縮寫的這段話,(投影顯示)在這段話裏挑三個字,概括全文內容。《阿房宮賦》洋洋千言,其實三字足矣。大家想想,哪三字呢?“阿房之宮,其形可謂雄矣,其制可謂大矣,宮中之女可謂眾矣,宮中之寶可謂多矣,其費可謂靡矣,其奢可謂極矣。其亡亦可謂速矣!嗟乎!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可悲矣!”誰願意説説?生:奢、亡、鑑。

師:對。我讀到最後,只剩下這三個字。課後,同學們好好背一背這篇千古第一賦,同時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三個字。奢必亡,這是國君要借鑑的,也是我們這些普普通通的人所要借鑑的。

好,今天就到這裏,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