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小班音樂《傘》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6.56K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音樂《傘》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音樂《傘》教案

小班音樂《傘》教案1

【活動目標】

1、熟悉旋律,理解歌詞內容,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2、在初步學唱的基礎上玩音樂遊戲。

3、願意遵守遊戲規則,體驗參與音樂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將椅子在教室中間擺成一個圓形

【活動過程】

學習歌曲《蘑菇傘》,引導幼兒嘗試大膽地表現小螞蟻躲雨的動作。

1。故事導入:春天來了,小螞蟻們出去玩,螞蟻爬,螞蟻爬,烏雲上來,雨快下。轟隆隆,轟隆隆,雷公公追呀追,追來了。

2。教師範唱,幼兒傾聽。

第一遍~第四遍通過範唱幫助幼兒回憶歌曲內容。

3。範唱的同時導入遊戲。

—下雨了,小螞蟻想找蘑菇傘躲雨,做一個躲雨的動作吧!

—蘑菇傘在哪裏?我們可以把什麼當做蘑菇傘呀(老師)我們在“蘑菇傘”下躲雨吧!

—請一名幼兒做蘑菇傘,教師表演躲雨的過程,請幼兒觀察並討論:“小螞蟻“在唱到哪一句話的時候做躲雨的動作?

—請幾位幼兒做蘑菇傘。其餘幼兒做螞蟻躲雨。

—幫助幼兒總結:在“快來快來躲雨吧”時要做躲雨的動作。請幼兒練習2—3次。

4。根據歌詞內容玩遊戲。

—教師示範遊戲,請幼兒觀察遊戲是怎麼玩的。

—總結遊戲規則:站在“蘑菇傘”的後面,面向圈上,跟着音樂的節奏做螞蟻的動作,唱到最後一句的時候,找一把“蘑菇傘”做躲雨的動作。

—嘗試完整地玩一遍遊戲,發現在遊戲中出現的問題,和幼兒一起討論解決,強調“螞蟻”只能躲在一把“傘”下。

5。幼兒熟悉遊戲後增加遊戲難度:有一隻小兔子採走了一把“蘑菇傘”,那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教師抽掉一把椅子,有一隻“小螞蟻”將會沒有“蘑菇傘”用來躲雨了。幼兒嘗試進行遊戲。

6。懂得和小夥伴一起躲雨。

小班音樂《傘》教案2

【活動目標】

1、熟悉旋律,理解歌詞內容,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2、在初步學唱的基礎上玩音樂遊戲。

3、願意遵守遊戲規則,體驗參與音樂遊戲的快樂。

4、體會做事要仔細,不要粗心大意。

5、樂意觀看錶演,感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將椅子在教室中間擺成一個圓形。

【活動過程】

學習歌曲《蘑菇傘》,引導幼兒嘗試大膽地表現小螞蟻躲雨的動作。

1、故事導入:春天來了,小螞蟻們出去玩,螞蟻爬,螞蟻爬,烏雲上來,雨快下。轟隆隆,轟隆隆,雷公公追呀追,追來了。

2、教師範唱,幼兒傾聽。

第一遍——第四遍通過範唱幫助幼兒回憶歌曲內容。

3、範唱的同時導入遊戲。

—下雨了,小螞蟻想找蘑菇傘躲雨,做一個躲雨的動作吧!

—蘑菇傘在哪裏?我們可以把什麼當做蘑菇傘呀(老師)我們在“蘑菇傘”下躲雨吧!

—請一名幼兒做蘑菇傘,教師表演躲雨的過程,請幼兒觀察並討論:“小螞蟻“在唱到哪一句話的時候做躲雨的動作?

—請幾位幼兒做蘑菇傘。其餘幼兒做螞蟻躲雨。

—幫助幼兒總結:在“快來快來躲雨吧”時要做躲雨的動作。請幼兒練習2—3次。

4、根據歌詞內容玩遊戲。

—教師示範遊戲,請幼兒觀察遊戲是怎麼玩的。

—總結遊戲規則:站在“蘑菇傘”的後面,面向圈上,跟着音樂的節奏做螞蟻的動作,唱到最後一句的時候,找一把“蘑菇傘”做躲雨的動作。

—嘗試完整地玩一遍遊戲,發現在遊戲中出現的問題,和幼兒一起討論解決,強調“螞蟻”只能躲在一把“傘”下。

5、幼兒熟悉遊戲後增加遊戲難度:有一隻小兔子採走了一把“蘑菇傘”,那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教師抽掉一把椅子,有一隻“小螞蟻”將會沒有“蘑菇傘”用來躲雨了。幼兒嘗試進行遊戲。

6、懂得和小夥伴一起躲雨。

教學反思

根據小班孩子年齡特點,我選擇了塗色課,由於小班孩子剛開始接觸顏色,所以我並不要求他們認識顏色,先學會區分不同的顏色,知道變換顏色去塗、這節美術課我做了以下幾點小結:

一、剛開始的手指謠是個形象而又簡單有趣的導入,孩子們都很感興趣,但是因為重點在塗色方面,所以在手指謠上並沒有要求孩子能夠熟練、我發現一個讓孩子感興趣的導入遊戲在是一個活動很關鍵的部分、而且孩子的注意力一旦都專注在老師這裏,老師的情緒也得到良性的提高。

二、在出示範畫時,由於範畫紙張過小,色彩沒能充分引起孩子的注意,在引導孩子為蘑菇點點穿花衣裳方面,程序太多,引起孩子等待時間過長、給予孩子説話的機會比較少,應該讓孩子有大膽猜測的機會,發散他們的想象力。

三、在評課當中,發現這幾幅範畫可以再延伸做成繪本,給孩子更寬的想象空間,充分吸引到孩子。

四、塗色前就應當告知孩子塗色要領,也不至於孩子隨便的塗畫,這一活動目標沒有很好的體現。

因為經驗尚淺,對幼兒的反應不能很好的應對,活動中的引導不是很到位,在今後的活動中要多觀察孩子的言行和心理,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

小班音樂《傘》教案3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和理解詩歌,感知傘的含義並在此基礎上仿編詩歌。

2、激發同情心,培養助人為樂的情感。

3、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4、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5、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過程:

1、引入主題觀察圖片後啟發提問

森林的天氣怎麼樣?下雨了爸爸媽媽來接你的時候會帶上什麼?可小動物們沒帶傘該怎麼辦?幼兒我們可以給他們送傘。小動物可以躲在大樹下面誰能用樹葉當傘?螞蟻,因為螞蟻很小,可以用樹葉當傘。教師把幼兒説的編成一首詩歌。

2、感受理解。

1)欣賞詩歌,教師提問:誰撐開了美麗的傘?他們用什麼做自己的'傘?美麗的花朵是誰的傘?是什麼顏色的花?還有誰撐起了怎麼樣的傘?

2)理解重點。教師再次朗誦詩歌,喜歡的幼兒可以跟念。為什麼蝴蝶用花來帶傘?落葉能做螞蟻的傘嗎?為什麼?漂亮的小兔找了什麼做傘?為什麼?小動物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傘

3、仿編詩歌。

1)出示小熊玩具。是誰來了?小熊也沒有帶傘,他會淋濕的,請你們幫它找把傘。怎樣的大樹是小熊的傘?還有什麼可以做小熊的傘?快下雨了,還有很多小動物沒有傘,快為它們想想辦法吧。

2)提供各種動物圖片以及紙張畫筆等,請幼兒為小動物貼或畫傘,然後進行創編。

3)設問:你願意為誰找把傘?想為它找把什麼樣的傘呢?

4)請幼兒説説自己創編的詩歌,並對幼兒大膽想象合理編排給予鼓勵。傘

下雨了,下雨了.

快快撐開美麗的傘

紅紅的花朵時蜜蜂的傘

黃黃的樹葉時螞蟻的傘

綠綠的荷葉時青蛙的傘

白色的蘑菇是小白兔的傘

下雨了下雨了

大家都有一把傘

小班音樂《傘》教案4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能合拍地表演動作並正確演唱歌曲,用不同的動作表現“雨傘”。

2.在遊戲情景的提示下,理解並按歌詞內容做遊戲動作。通過自我反思評價、注意傾聽,逐步精確掌握歌詞。

3。在行進跑時注意控制速度,明確音樂停止時一把“蘑菇傘”下只能躲一隻“螞蚱”的規則。

活動準備:

1.對螞蚱有一定的認知經驗。

2.曲譜《蘑菇傘》(附)。

3.椅子數把。

活動過程:

1以故事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有一羣小螞蚱在蹦蹦跳跳,突然下雨了,小螞蚱找不到躲雨的地方,誰會來幫助它們呢?我們一起聽一聽!

2.教師示範演唱,幫助幼兒感知歌曲的旋律和內容

(1)第一遍清唱,幫助幼兒初步感知並回憶歌詞內容。

——誰來幫助小螞蚱的?你在歌曲裏還聽到了什麼?

(2)第二遍清唱,幫助幼兒驗證歌詞。

——歌曲中還有什麼是我們剛才沒有聽到的?這次仔細聽一聽歌曲唱到什麼地方時,小螞蚱找到蘑菇做了躲雨的動作?

(3)第三遍邊做動作邊清唱,引導幼兒用歌詞回答相應問題,進一步熟悉歌詞內容。

——剛才唱到哪句時,小螞蚱做了躲雨的動作?除了躲雨的動作還有哪些呢?我們再來看一看,聽一聽。

(4)教師演唱歌曲,帶領幼兒一起做動作,進一步幫助幼兒熟悉歌曲內容。

——我們剛才還做了哪些動作?

(5)教師再次帶領幼兒邊唱邊做動作。

——這次我們一起學學小螞蚱,玩一玩好嗎?

3.學習遊戲的玩法,在遊戲中學唱歌曲

(1)教師帶領幼兒在圈內散點做動作,幫助幼兒熟悉蹦跳的時間及次數。

——這次我們一起到草地上玩一玩。剛才小螞蚱是一開始就蹦的嗎?唱到什麼地方的時候蹦?蹦了幾下?

(2)教師帶領幼兒在圈外邊唱歌邊做動作,幫助幼兒進一步明確蹦跳的次數和躲雨的時間及位置。

——這次我們到小路邊去玩一玩吧,小椅子就是小蘑菇,我們在哪裏躲雨呢?我們一起用歌聲吸引小蘑菇,讓它們為我們撐傘。唱到哪一句的時候做躲的動作?怎麼躲呢?

(3)教師撤出一張小椅子,帶領幼兒進行遊戲,教師扮演沒有找到椅

子的小螞蚱,鼓勵幼兒想出不同的躲雨方法,並用動作表現“雨傘”。——誰沒有蘑菇傘啊?在森林

裏沒有蘑菇傘,我還可以用什麼來躲雨呢?

4.鼓勵幼兒嘗試完整地演唱歌曲

——剛才我們一邊玩遊戲一邊唱歌,你們會唱了嗎?如果讓你們自己唱可以嗎?

(1)請幼兒嘗試完整演唱。

(2)如果幼兒不清楚,教師引導幼兒之間互相幫助,若沒有幼兒清楚,則引導幼兒自己提出再聽老師演唱的要求。

——有沒有人知道這句唱的是什麼?沒有人會怎麼辦?誰肯定會唱呢?

5.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撤出椅子數量並完成遊戲

——這次你們想拿走幾張椅子呢?猜猜會有幾隻小螞蚱找不到蘑菇呢?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完整遊戲1—2遍。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中班的歌唱活動,演唱歌曲是活動目標之一,從現場過程可以看出,大部分幼兒都達到了這一目標。為什麼是大部分幼兒呢?因為歌曲是在一次次的新授和複習中學會的。一次活動後,肯定會有部分幼兒對於完整並準確地演唱是有一定困難的,只要幼兒在這一活動中通過傾聽、反思逐步掌握歌詞,那麼這次活動的目標就算是達成。在今天的反思性評價環節,大部分幼兒都能唱出歌曲並準確唱出歌詞,這也説明本次活動的目標是合適的。

在前5次歌唱中,教師通過清唱、右手旋律伴唱等方式,幫助幼兒明確歌曲的內容和旋律,並且不強求幼兒跟唱。這就給幼兒創設了一個仔細傾聽的氛圍,讓幼兒有機會在無意中一遍遍地逐漸熟悉歌詞。在教師演唱5遍以後,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跟唱,同樣地不能強求幼兒一定跟唱,而應該讓幼兒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會唱的跟唱,不會唱的傾聽。這樣的學習過程更加有利於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的培養。活動中有如下兩點尚須改善:一是在幼兒躲雨時,第一次就出現幼兒趴在椅子下的情況,並且每次躲雨時都有類似情況發生。雖然教師已經及時提醒幼兒,並嘗試通過情境性的語言“不能弄濕新褲子”來幫助幼兒改善,但效果不是很明顯。下次遇到這種情況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自我反思“為什麼不能趴在椅子下?這樣會有什麼問題?”因為幼兒自我反思遠比教師一次次的強加規則更有效果。二是幼兒在衍進中做動作時,蹦跳聲音很響。當幼兒出現這個問題時教師沒有立即指出並解決,這樣的情況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演唱。歌唱活動需要幼兒用好聽的聲音去演唱,如果在這樣一個嘈雜的環境中演唱,孩子的聲音自然會更加“歇斯底里”,就不利於幼兒養成輕聲低位演唱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