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親愛的爸爸媽媽》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94W

聶華苓的《親愛的爸爸媽媽》講述了自己在南斯拉夫的克拉庫耶伐次大屠殺紀念地憑弔時的見聞和感受,深刻的揭露了法西斯殺害平民與孩子的罪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親愛的爸爸媽媽》教案,歡迎閲讀參考!

《親愛的爸爸媽媽》教案

【教材分析】

文章記述了作者參加悼念活動的所見所聞所感,貫穿其中的是作者強烈的愛恨和嚴肅的思考,通過對被屠殺的孩子們的深深同情,反襯出法西斯滅絕人性的強盜本質,使人們不禁產生一個和作者同樣的願望,“世間永遠不能再有戰爭和屠殺了,人類渴望和平。”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閲讀能力,對戰爭歷史也有一定了解。學習本課只要注重引導、點撥,可以通過自主學習,達到教學目的。

【教學目標】

1、領會文章“不要戰爭和屠殺,要和平”的主題。

2、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

3、珍視幸福生活,防止悲劇重演。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中心,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

《親愛的爸爸媽媽》一文的主旨。

【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積蓄情感

在進入課文之前,請同學們先看一個電影片斷。

點擊課件:《南京大屠殺》影片片斷剪輯。

老師提問:這是故事片《南京大屠殺》中的幾個片斷,同學們,你們能否用一個詞來形容看到這個小片段的心情或感受。

老師歸納總結:沉重

恐怖

殘忍

是啊,任何一個有良心的人看到這一場面無一不會感到悲痛,慘烈。這個痛苦不僅是中國的,而是世界的。在二戰中,面對這樣屠殺的人,又何止千萬。1941年,在南斯拉夫的美麗小城克拉庫耶伐次,就遭受了一次全城毀滅性的殘酷殺戮。一天之間,納粹就殺死了7000多人,其中有300多個孩子。法國著名的哲學家薩特在參觀這個遺址後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點擊課件:薩特的話。)薩特着重用“沉重記憶,美麗的記憶”表達自己的觀感,1988年10月21日,旅美作家聶華苓在南斯拉夫參加悼念活動後,寫下了《親愛的爸爸媽媽》一文,今天,我們就跟着華裔作家聶華苓去重温那沉重而美麗的記憶。

二、自由朗讀,把握文章內容,把握文本情感

1、概括文章四個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是墳地所見所聞;第二部分是記述各種演出記念活動;第三部分是記錄作家座談會;第四部分是摘錄遺言。全文的順序是回顧歷史,面對現實,呼喚和平。

2、這些記錄中,薩特為什麼説他的記憶既是“沉重”的,又是“美麗”的?你們可以看出哪些是沉重的記憶,哪些是美麗的記憶嗎?同學們先在文章中找找看,然後四人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閲讀心得,推舉一個同學代表小組發言。

沉重的記憶:

1941年10月21日300個孩子被納粹集體殘殺。

“那V形石碑象徵被害孩子的班級……最後一聲呼喚親愛的的爸爸媽媽的地方他們殺孩子,還殺老師,也有牧師、工人、木匠、小店老闆、鞋匠……全是淳樸勤勞的普通市民。”

他們在臨死前幾分鐘,在小紙片上,或在身份證上,給親人寫下的最後幾個字。

300個孩子發出最後一聲呼喚:“親愛的爸爸媽媽!”

美麗的記憶:

有一位老師,納粹要他合作,他説:“開槍吧!我給孩子們上最後一課!”所謂“合作”就是要他做民族的叛徒,這位老師是有民族氣節的,他毫不畏懼,大義凜然,表現了南斯拉夫的民族精神。課文第四部分的遺言,表現了無辜的平民面對死亡的威脅時,仍然懷着強烈的愛向生者吐露心聲和願望,沒有向劊子手乞憐。還有一位工人要“孩子們為父親報仇”。表現了“整個民族的英勇”,這也是美麗的記憶。

老師總結:一天之內,七千人慘遭法西斯強盜的屠殺,這個記憶是“沉重”的;但是,面對法西斯的屠殺,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懼,大義凜然,不論是那位面對槍口的威脅仍然堅持給孩子們上最後一課的老師,還是那些在生命即將被殘酷剝奪之際仍不忘表達對親人的愛的人們,都表現了“整個民族的英勇”,這是令人崇敬的,着是美的,所以説“這是個美麗的記憶”。

3、對於當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態度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誠懺悔,日本作家進行自私的狡辯。明赫白反省本國的侵略罪行,認識深刻,真誠地進行懺悔。半個世紀前的罪行是納粹犯下的,明赫白沒有責任,但他卻代上一代受過,所以人們寬恕他,尊敬他。作者對日本作家充滿了鄙棄的感情色彩。這位日本作家還能承認南京大屠殺的事實,而日本右翼分子還在鼓吹軍國主義,這是值得警惕的。作者不稱之為作家,而稱之為日本人,安格爾對戰爭進行了客觀地評價,並給予了駁斥。寫許多人與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對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國作家對日本作家發言的否定。(引用德國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紀念館長跪不起的事例和日本官方依然百般抵賴,不承認當年滔天的罪行,不承認南京大屠殺、不承認曾經在中國使用生化武器、不承認有過隨軍慰安婦。他們恬不知恥地説,他們是“進入”而不是侵略。然而,抗日戰爭勝利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國東北陸續發現大批昔日遺留的化學武器的.事例進行對比。)提醒人們不能忽視至今有人不願正視歷史,仍為侵略辯護,這潛伏着新的危險。

4、本文的寫作意圖是什麼?

世間永遠不能再有戰爭和屠殺了。正確認識歷史,消滅戰爭,保衞和平。課文中寫有很多人每年來紀念,説明他們沒有忘記歷史。在37頁下面就有“人是健忘的。不記仇,很對。但是,不能忘記。”那個日本人只記得自己的痛苦,卻忘記帶給別人的痛苦,這就是忘記歷史,這是自私的。中國人在這裏提到南京大屠殺,並不是要報仇,而是讓子孫明白和平來之不易,讓日本人的內心感到無地自容。

三、品味語言

1、“悽風。苦雨。天昏。地暗。”

一句中連用四個句號,起到了什麼表達效果?這裏僅僅是在描寫天氣嗎?

連用四個短句,使每個字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表意功能。這裏不僅寫天氣,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渲染氣氛,使人感受到無限悲哀的氛圍。

2、“他們殺孩子、老師,也殺牧師、工人、工匠、小店老闆、鞋匠……全是純樸勤勞的普通市民。”一句中“全是”一詞強調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全是”一詞包含了作者對被殘殺者的深切同情和對法西斯強盜的憤怒控訴。

3、你怎樣理解“歷史、現實,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麗、真實而荒謬的畫面。”一句?

成千上萬的人來紀念當年被殘殺的人,特別是兩位倖存者來到這裏,半個世紀前殘酷的歷史呈現在人們眼前,在悽風苦雨的悲哀氣氛中,歷史和現實融合了。殘酷的歷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沒有忘記歷史,成千上萬的人來這裏紀念死者,這又是美麗的。這一切都是真實的;47年前納粹竟然認為種族有優劣,要消滅劣等種族,這又是何等的荒謬。

4、聯繫上下文説説“人,是健忘的。不記仇,很對。但是,不能忘記。”的含義。

作者強調的是不能忘記歷史,因為只有記住歷史,吸取歷史教訓,才能保證世間永遠不能再有戰爭和屠殺。

5、文中引用的迪桑卡的詩句包含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些詩句歌唱孩子們“對未來的憧憬,對生命的喜悦”。

他們還年幼,還在小學唸書,他們的生命才起步,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幻想。他們正努力學習,嚮往將來“在陽光下奔跑”,創造人生的業績。他們在愛的陽光下成長,絲毫沒有意識到近在眼前的死亡的威脅,歌唱孩子的可愛和希望,正是對納粹強盜的控訴。

6、世世代代“人”的聲音一句,為什麼給“人”字加了引號?

強調人的價值,人的生命價值。

7、六十幾位作家在一起討論,發言一定很多,作者只記了三四個人的發言,為什麼特別記下西德作家與日本人的發言?

能體現作者的寫作意圖。要消滅戰爭,保衞和平,前提是正確認識歷史,西德作家的態度是那樣誠懇,他把自己與整個民族看作一個整體,表達了整個民族的反省,這樣的態度贏得人們的寬容和尊重,那個日本人跟日本右翼勢力相比,還算好的,他還承認南京大屠殺是事實,但他總想為日本軍國主義開脱罪責,安個爾的三個問題尖鋭地指出了那個日本人狡辯的要害,作家本就要有良知,作家不稱他為作家,而稱他為“日本人”,表達了對他的鄙棄。作家寫許多人過去與西德作家握手。無形中表明各國作家對那個日本人的反感。

8、課文為什麼以“親愛的爸爸媽媽”為題?

在我們生活中,伴隨孩子“親愛的爸爸媽媽”的秩嫩的呼喚而來的,常常是充滿愛意的笑臉和親切的呼喚,但在這篇文章中,伴隨着這聲呼喚的卻是滅絕人性的槍聲。用“親愛的爸爸媽媽”為題,通過孩子們撕心裂肺的呼喊,寫出了屠殺的野蠻殘暴,揭露了非正義戰爭的罪惡,表達了作者對和平與幸福的嚮往,同時也可以引起讀者的思考。

四、總結

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再現了法西斯的殘酷,讚揚了塞爾維亞民族的英勇。雖然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還有很多的地方銷煙瀰漫。母親們痛苦的眼淚,孩子們驚恐的哭叫,那一雙雙流露着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們呼喊:不要戰爭,保衞和平。同學們,希望我們都是和平的維護者,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珍惜我們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