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生命生命教案集合六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26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命生命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命生命教案集合六篇

生命生命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生字讀寫,關注本課左右結構字"左窄右寬"的結構特點詞語,《生命生命》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作者對生命的態度、思考,感受生命的意義。

3、能正確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總結出文中三個事例的小標題。

一、激趣導入,預習檢測

1、白板出示關於新生的圖片,同學交流你都看到了什麼?

師:同學們剛才看到的一組圖無一不是新生命的誕生,也許一切是公平的,我們從新生到成長都同樣接受着大自然無私的關懷,也許一切又是不公平的,每個生物都有每個生物的命運—比如飛蛾,瓜苗還有本課作文的作者杏林子!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生命的堅強與偉大

2、板書課題,生命 生命

指導讀課題

3、預習檢測

a.出示本課生字。

在預習的過程中你覺得那些字書寫需要注意什麼?

b、出示生字詞(開火車讀)

騷擾 慾望 震撼 糟蹋 動彈 聽診器 不屈向上 茁壯生長 鼓動 躍動 衝破 堅硬 沉穩 短暫 珍惜 有限 無限

師:"有限"的反義詞是什麼?(無限)

師:"有限"我們可以利用反義詞來理解的,這是理解詞語很好的方法。

師:課文中關於有限無限有這樣一句話,誰來讀?白板出示

"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指導分類識記詞語

二、初讀課文,概括事例。

(1)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杏林子對生命的思索。

閲讀任務:將課文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找出課文中所講的三個小事例?嘗試用最簡練的語言説一説。

請學生將三個事例以小標題的形式寫在黑板上。

板書:飛蛾求生、香瓜子生長、靜聽心跳

(2)小結:同學們真了不起,能把一段話讀短,短到能用幾個字來概括,這是一種了不起的閲讀本領。

三、走進作者,感悟課文

師:同學們看到這些標題中所列事物你們誰有什麼疑問嗎?作者為什麼寫生命這麼深刻的話題卻用的是如此弱小的事物?她關注動物,關注的只是一隻飛蛾,教案《《生命生命》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她關注植物,僅僅是一粒小小的香瓜子,她關注的都是弱小的生命,這跟她的親身經歷有關。

1.出示杏林子的資料,師配樂介紹:

2.師:讓我們帶着杏林子對生命的敬畏大聲的朗讀課文。畫出自己感受深刻或者喜歡的句子待會朗讀分享。

3.學生交流,師指導朗讀。關注標點。

4.再次齊讀"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4、讀到這,如果讓你給課題加標點你會加什麼?再讀課題,你會怎麼讀?(齊讀)

5、小結:回顧大家的朗讀分享,同學們發現老師為大家蒐集補充了課外資料,同學們抓關鍵詞也可以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關注標點符號是同學們憑藉教材經常用到的方法。今天老師將這三個妙招錦囊送給大家,以後可要在學習中靈活運用喲。

五、佈置作業:(任選兩個)

1.抄寫課文中的詞語,並選擇一兩個詞語寫一段話。

2.摘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體會並背誦。

3.課外閲讀:杏林子:《生命頌》

板書設計:

生命 生命

飛蛾求生

磚縫中的瓜苗

靜聽心跳

坊主點評

這篇課文對於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來説不好理解,學生沒有對生活、對生命的那種深刻體驗,特別是這篇文章的作者杏林子獨特的人生經歷使她對生命更多了一些敏感而獨特的感受。

杏林子12歲時罹患罕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時手腳腫痛行動不便,只有手指可以動,飽受病痛煎熬。杏林子在病牀上被病痛折磨的樣子,她的好友三毛看着都覺得不堪忍受。以至於三毛看完杏林子後,在門外忍不住祈禱説:"神啊,杏林子太慘了,求您大發慈悲,早些接她到您那裏安息吧!" 杏林子聽到後大吃一驚,連忙糾正禱告:"神啊,關於這件事你千萬別聽三毛亂説,您還是聽我的吧。我還沒活夠,我還有好多事還沒做呢!"後來,她用她的堅韌走完了她63歲的人生,而她的好朋友,四肢健全才華橫溢的三毛,後來卻用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年僅48歲的生命。

生命生命教案 篇2

一、導人新課,感知生命

1、揭題,畫面感知:

師:今天俺們一起來學習19課。

生(齊讀課題):生命 生命

師: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段錄象,請同學們用心欣賞,看看你是否從畫面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

(播放動畫課件:小草生長、花兒綻放、蜜蜂採蜜)

畫外音:嫩芽從土裏鑽出來,綠葉舒展,在風中舞動身姿,生命的誕生是多麼神奇!五彩繽紛的花兒欣然怒放,綻放的花兒似乎在向俺們展示着生命的美好!花叢中蜜蜂嗡嗡,辛勤採蜜,它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呢?

師:你是否從畫面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

生1:俺認為生命就像蜜蜂一樣辛勤勞動。

生2:俺感覺到生命就像小草一樣生機勃勃。

生3:俺感受到生命必需是堅強的,像小草一樣。

2、走近作者──杏林子:

師:生命神奇,生命美好!今天俺們就來學習19課《生命生命》。作者──杏林子。同學們,生命假如像鮮花一樣美好,那當然好,是吧。可是,課文的作者──杏林子,她的生命歷程卻很少鮮花相伴,更多的是曲折坎坷。同學們瞭解杏林子嗎?

生:杏林子是一位殘疾人,但是她並沒有因為生命對她不公平,遇到挫折就站不起來了。

師:你們還了解到什麼?

(生搖頭)

師:那就請同學們隨老師的介紹走近杏林子。

(出示幻燈片──包括文字內容及杏林子的照片)

師(深情講述):這位就是香港女作家杏林子,她在12歲時染上了類風濕關節炎,全身關節大局部遭到損壞,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舉,手不能抬,頭不能轉。她忍着極大的痛苦,數十年堅持自學,憑着堅強的毅力,寫了四十多本著名的散文、小説。她忍着極大的痛苦,高聲呼喊着“生命生命”!(指課題)

課文的作者杏林子,她是怎樣感受生命的?讓俺們一同走進課文。

二、初讀感知

1、初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翻書,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把生字音讀準。

(生朗讀課文,個個讀得很投入,師巡視,給予個別生協助)

師:老師看到同學們都很投入地讀課文。下面,俺們一起合作來讀讀課文。

男生、女生分段朗讀,看看誰讀得好。

師生分段朗讀課文。(師隨機評價,鼓勵同學,同學的朗讀逐漸入佳境)

2、整體掌握課文內容:

師:讀得真好!同學們默讀課文,考慮每個自然段講什麼?試用一句話概括。

生1:第一段寫作者在燈下寫稿,抓住了一隻飛蛾。她感受到了飛蛾那頑強的生命力,後來就把它放了。

師:這段話寫了什麼事。請用簡練一些的語言來説。

生1(重新組織語言):寫飛蛾拼命掙扎,作者感受到了飛蛾的頑強生命力,就放了它。

師:第二件事寫什麼?

生2:寫一粒香瓜子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頑強生長。

師:很好,語句簡練。

師:第三件事寫什麼?

生3:作者用聽診器傾聽自身的心跳。

師:很簡練,會抓住課文的主幹來概括。

師:(幻燈片出示)

⑴ 小飛蛾險境中極力掙扎。

⑵ 香瓜子磚縫中不屈向上。

⑶ “俺”靜聽心跳感受生命。

三、研讀與賞析

1、研讀第二段,感受飛蛾對生命的珍惜:

師:三件尋常小事為什麼對作者的震動這麼大,作者的感受是什麼?下面俺們再細細研讀課文。

生默讀課文,考慮,找出寫作者感受的的句子,畫句子,讀一讀,體會體會。

(師巡視,幾分鐘後)

師:誰先來談談。

生1:看到飛蛾拼命掙扎,作者的感受是:“但它掙扎着,極力鼓動雙翅,俺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俺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飛蛾那種求生的慾望令俺震驚,俺忍不住放了它!”

(出示句子)

師:俺們一起來讀這個句子,邊讀邊考慮,你體會到什麼?生讀句子。(讀得很投入)

生1:俺體會到飛蛾的求生慾望非常強,感動了杏林子。句子中寫“那樣強烈,那樣鮮明”讓俺感受到飛蛾的生命力非常強。

生2:俺從“掙扎”這個詞體會到,飛蛾並沒有因為被杏林子捉住而放棄,而是以它那強烈的生命力感動了杏林子。杏林子感受到飛蛾強烈的生命力,就把它放了。

師:同學抓住了一個關鍵詞──“掙扎”來談體會,很好。

師:請問:飛蛾為什麼掙扎?

生1:因為它不想放棄生命。

生2:它被杏林子抓住了,它必需掙扎才幹生存下去。

師:俺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是什麼?

生1:是頑強的力量。他不想讓杏林子抓住

師:是不想被抓住,還是……

生2:是不想放棄生命,所以要掙扎。

生3:他掙扎是極力鼓動雙翅。

師:讓俺們想象自身就是被抓住的極力掙扎的飛蛾,讀讀這個句子。

學生齊讀第二段。

師:在一些人眼裏,飛蛾是很渺小的,只要手指稍一用力就不能動彈,而且飛蛾的外表比較醜陋。那麼,它又何必苦苦掙扎呢?

生1:俺認為不論是什麼動物,它都會珍惜自身的生命,所以飛蛾它掙扎。不論多麼渺小,不論多麼醜陋都會珍惜自身的生命。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飛蛾當時會怎麼想?

生1:俺想它會想,自身還有一線希望就要珍惜這份生命,不能浪費,不能放棄。

師:在生命遇到危險的時候,飛蛾都沒有放棄求生的慾望,面對此情此景,作者杏林子不由聯想到自身,她可能會怎麼想?

生1:既然一隻小小的飛蛾都這麼珍惜自身,自身只要有一點希望,就要活下去。

(生鼓掌)

師:一隻飛蛾都如此珍惜生命,更何況俺們是人,有句話説,沒有比生命更珍貴的東西。

2、研讀第三段,感受生命的頑強:

師:飛蛾的極力抗爭給作者強烈的震撼,香瓜子的生長又給作者什麼感受呢?

生1:讀句子。( )

師:從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什麼?

生1:俺感受到種子不屈向上的生命力。

生2:香瓜子已經掉進磚縫裏,但是它仍然在沒有陽光的照耀下,頑強地生長。

師:誰能來讀讀這個句子。

生1:讀( )正音:即使。

生2:讀(讀得更好)。

師:香瓜子的什麼令俺震驚。出示:香瓜子那( )令俺震驚!

生1:香瓜子那不屈向上的精神令俺震驚!

生2:香瓜子那頑強的生命力令俺震驚!

生3:香瓜子那想享受陽光,往上茁壯生長的生命力令俺震驚!

師:讓俺們帶着這樣的感覺再讀讀這個句子。

生讀句子:“那小小的種子裏包括着多麼強的生命力。”

師:在俺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生命力頑強的例子,你們有沒有注意觀察到這樣的例子。

生1:有一次,媽媽買了一些蝦,蝦放到鍋裏煮,很久了,蝦還在跳。

師:那你體會到什麼?

生1:俺感覺到蝦的'生命力也是非常強的。

生2:有一次,到山上,看到一粒小種子,在巖石縫中生長出來,它的求生慾望也是令俺震驚。

生3:大家可能看到過黃上山的松樹。它們都是在巖石縫中長出來的。它們都是種子落在巖石縫中,慢慢長成松樹的。

師:老師也給同學們帶來了幾張圖片,俺們一起來欣賞。

(課件展示、輕音樂)

師:一段腐爛的木頭上冒出嫩芽,石頭縫中長出一叢小草,乾涸的土地,小芽不屈向上,探出頭來,昂首挺立。這一切,讓俺們不得不歎服生命力是多麼頑強!

讓俺們再感情讀讀這段話。

3、研讀第四段,感受生命的價值:

師:香瓜子的頑強生長,帶給作者的感受是這樣,那麼她靜聽自身的心跳,感受又是什麼?

生1:讀句子──那一聲聲……

出示句子齊讀。

師:你的感受是什麼?

生1:杏林子覺得一個人只有一次生命,她必需珍惜自身殘的生命,即使她自身是一個殘障者,也要珍惜自身的生命。

師:談得很好。

生2:俺感受到杏林子雖然是一個殘障者,但是俺從這句話感受到,她很頑強。

師:你覺得什麼叫白白糟蹋呢?

生1:就是放棄生命。

生2:遇到困難就不敢面對。

師:什麼是“好好使用”,怎樣是“好好使用”?

生1:在一生中做出有價值的事情。

生2:做出有價值的事。

師:這樣才是對自身負責。

師:生命,不只僅在於活着,更在於活出意義和價值。杏林子全身癱瘓,她如何珍惜生命,讓自身活得光彩有力。

生命生命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⑴ 揣摩詞語,品味語言,理解內容。

⑵ 學習並運用正確的朗讀方法,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

⑴ 學會畫、注關鍵詞語,快速篩選信息,把握文章思路。

⑵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因文悟道,引導學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一切生命,進而思考如何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

【教學重點】

揣摩詞語,品味語言,理解內容。

【教學難點】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設計】

一、導入課文,引起注意,催動興奮

張海迪最新創作的長篇小説《絕頂》,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該書自1998年開始創作,耗時四年,共計35萬字。

責任編輯胡玉萍第一次與海迪面對面交談時,心中就擔憂──以她這樣的身體狀況,能完成這部長篇創作嗎?後來,她瞭解到,張海迪只要身體稍微好一點,就繼續艱難地創作。張海迪説:每天我都想放棄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來,精心地、像看護一小簇火焰一樣,讓它燃燒,生怕它熄滅,

去年歲末,胡玉萍拿到書稿後,確確實實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彷彿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確乎是沉甸甸的

無獨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歲時染上了類風濕關節炎,後來病情惡化,她忍着極大的痛苦,高聲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與她同呼吸,共命運,認識人生的真諦。

(板書課題、作者)

二、朗讀課文,探究研討,走進作者

教師範讀,在範讀課文後三節時,語氣應有由舒緩到略顯高昂的變化過程,以反映作者經歷了凝重的思考而頓悟的心路歷程。

學生仿讀,這既是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文本的需要,也是在情感上走近作者的需要。

指名朗讀,思考: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題目中的生命一詞為什麼出現兩次?去掉一個行不行?為什麼?

明確:本文表現了女作家她強烈的生命意識、積極的人生態度,學習她珍視生命、堅強勇敢的精神,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光彩。

題目運用反覆的手法,表示強調,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和對生命的強烈呼喚。

三、品讀課文,探究賞析,走近文本

對一篇文章,除了整體把握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一些精彩的內容進行研讀。這樣,對文章所表達的深刻內涵就會有更好地領會,從而更貼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組品讀課文,合作探究:

這篇文章共寫了幾個事例?這三個各圍繞本段中哪一個中心詞展開?

試各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每個事例。

教師小結過度:無論怎樣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議的生命力。作者從小現象悟出的大道理是很能啟人心智的,同時,作者對生命的思考也由此展開。

由這三個事例引出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那麼,引出了哪三點思考?在文中劃出關鍵句。

這三點思考分別側重於哪一方面?

形成板書:

生命 生命

小飛蛾 生之慾望 生命意義

香瓜子 生 命 力 生命價值

心 跳 生 命 珍視奮鬥

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們,是因為它的思想內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準確、生動的語言來表現的。找出你最喜歡,你認為寫得最精彩的、最能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詞語,説説這些詞語妙在何處,並試着有感情地朗讀。

指名朗讀水平較好的三位學生分別朗讀1、2、3小節,全班齊讀最後兩個小節。要求讀得有感情、有變化、有高潮。

四、跳出文章,拓展思維,陶冶情操

試就作者的三點思考,從生活中找出一兩個相應的例子。(如歐陽修名揚天下,仍不斷修改自己的文章,別人問其原因,他回答説是怕後生笑話;日寇侵華,梅蘭芳息影舞台,續須明志;張海迪高位截癱,自學成才等 。)

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談談你對人生的感悟。要求談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教師總結:文章可以結束,但生命的長河是永無止境的。

冰心老人説:宇宙是一個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葉歸根,我們是宇宙中的一息,我們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熟發芽,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與痛苦是相輔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因為快樂、興奮、痛苦又何嘗不是美麗呢?

冰心老人的話揭示了生命的意義和真諦,願每一位同學都珍愛生命,珍惜時間,讓人生更有意義。

五、作業

1、收集有關生命的名言一兩句。

2、課外閲讀克倫·沃森的《生命 生命》並完成課後練習二。

3、課外閲讀張曉風的《敬畏生命》、畢淑敏的《我很重要》、敬一丹的《穆然,謝謝你的笑》(《語文新天地》七年級上、初一)

生命生命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動彈、慾望、精蹋、珍惜”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攜摩其中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領悟三個事例中藴含的意思,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佈置學生蒐集自己喜歡的人生格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交流

學生交流在課外蒐集到的人生格言。

一、剖析課題特點,感悟課題的內涵。

1.生齊讀格言。(簡介杏林子)

2.剖析課題特點,指導讀題。

二、閲讀品悟語言,觸摸生命的脈搏

(一)初讀感知。

1.檢查詞語讀音,自由練讀。

2.指名讀文,教師隨機評價指導。

3.深入閲讀課文,邊讀邊想:杏林子向我們講述了哪幾個創造生命奇蹟的鮮活事例?

4.運用概括小標題的方法把句子補充完整。(生齊讀)

(二)深讀感受生命的含義。[走進飛蛾售感悟生之慾望]

1.自由朗讀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想想:你看到了一隻怎樣的飛蛾?(板書:飛蛾求生)

2.指名彙報,師引讀課文。(板書:強烈)

3.字理教學理解“慾望”一詞。

4.品讀句子:但它掙扎着,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強烈!那樣鮮明!

5.角色體驗:看到苦苦掙扎的飛蛾,杏林子,你會怎麼想?我忍不住放了它!

6.引讀品味句子:飛蛾那種求生的慾望令我7.齊讀第二段並嘗試背誦。

三、聯繫生活思考,聆聽生命。

1.播放汶川地震圖片:你從哪個鏡頭中感受到了生命的頑強?

2.學生改寫句子,指名彙報。

3.呼應課題:第二節課我們將一起走進杏林子的人生。

第二課時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理解“竟然”的意思。

2.指導朗讀:讀出你的不可思議。

3.結合課文改寫句子:生命是_—————————。

[走進杏林子感悟生之真諦]

1.齊讀第四自然段。

2.品讀: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自白地精蹋它。切全由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3.理解“糟蹋”的意思.()。

4.走進杏林子的人生,感悟生命的真帝。

5.結合課文改寫句子:生命是()。

構思: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課標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學習產生珍愛生命、敬畏生命的認識是本單元的教學主題。這篇課文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樸實,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寫與理性思考有機結合,是一篇抒寫感悟人生的好文章。作者選取了飛蛾求生、瓜苗生長、靜聽心跳這三件尋常小事,從動物、植物、人類這三個角度,談對生命的認識,並從中感悟到:要珍惜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可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説,“生命”是個十分沉重的話題,正可謂“少年不知愁滋味”,對這些有花一樣年齡,健健康康,無憂無慮的孩子來説,什麼是生命,怎樣珍惜自己的生命,他們都還很懵懂,這就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這類課文也極容易生成“道德課,煽情課",教師容易便成“宣傳委員”,為了避免此類現象的發生,備課時,我首先把目標定位到“人文合-”的層面,不單獨凸現教材中處處流露的生命教育因子,而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析感悟悄然和“生命”相遇,從樸實的語言文字中尋找生命奇蹟的爆發點,通過朗讀、想像、體驗搭架起情感的橋樑,讓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機融合,渾然體,進而讓學生感悟生命的可貴,生命所賦予的力量,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去感受自己的生命存在,從而發出要好好地使用,決不讓它自白流失的呼喚。

生命生命教案 篇5

內容預覽:

3 生命 生命教案B

○教學目標

①朗讀課文,把握主旨。

②積累詞語。

③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概括三個事例的內容,深刻理解三個事例所引發出的側重點不同的三點思考,以及三點思考分別提出的三個要求。

○課前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杏林子的材料,以瞭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教學設計

整體感悟

①導人新課

張海迪最新創作的長篇小説《絕頂》,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該書自1998年開始創作,耗時四年,共計35萬字。

責任編輯胡玉萍第一次與海迪面對面交談時,心中就擔憂——以她這樣的身體狀況,能完成這部長篇創作嗎?後來,她瞭解到,張海迪只要身體稍微好一點,就繼續艱難地創作。張海迪説:“每天我都想放棄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來,精心地、像看護一小簇火焰一樣,讓它燃燒,生怕它熄滅……,’

去年歲末,胡玉萍拿到書稿後,確確實實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彷彿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確乎是沉甸甸的……

無獨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歲時染上了類風濕關節炎,後來病情惡化,她忍着極大的痛苦,高聲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強烈的生命意識、積極的人生態度,學習她珍視生命、堅強勇敢的精神,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光彩。

②配樂範讀:學生帶着問題聽讀課文,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思考題

a.題目中“生命”一詞,為什麼連續用兩次?去掉一個行不行?為什麼?

b.作者列舉了哪三個事例,試用一句話概括每個事例的內容。

c.三個事例藴含的意思分別側重哪一方面?對人生的三點思考分別側重哪一方面?

③聽讀之後,學生自由朗讀,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a.是一種修辭方法——反覆。去掉一個不可以。因為連用表示強調,表達了對生命的強烈的呼喚,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去掉就沒有這種表達作用了。

b.小飛蛾在險境中,生命面臨着嚴重的威脅下,極力掙扎着——強烈的求生慾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視的。

香瓜子在牆角磚縫中長出小苗——從生命誕生這個角度説明,生命力之強大。

“我”靜心聽心臟的跳動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識,就會嚴肅地思考人生。

c.三點思考

第一點思考: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

第二點思考:回答怎樣對待生命的短暫,怎樣對待生老病死。

第三點思考:將目標、信念付諸於行動。要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為生命奮鬥,“勇敢地活下去”。

[教師小結]

正是由於為生命而奮鬥,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歲就患了類風濕關節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雖然病情惡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強烈地呼喊着:“生命、生命”。

研讀與賞析

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們,是因為它的思想內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準確、生動的語言來表現的。下面我們再細細研讀文章,看看三個事例分別抓住哪一個關鍵詞,側重哪一個方面,三點思考分別提出了哪三個要求。

學生討論明確:

飛蛾 生之慾望 生命意義

香瓜子 生命力 生命的價值

心跳 生命 珍視 奮鬥

討論加點詞的作用:

①“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躍動”改為“跳動”行不行?為什麼?明確:不行。跳動是一起一伏地動;躍動表達心情急切。用“躍動”更能表達“生之慾望”。

②“隔了幾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為什麼不能去掉?竟然表達了一種意想不到,表達出一種驚喜,若去掉就沒有了這種表達效果。

③“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肅然起敬。”

“擎天撼地”本來形容力量巨大,這裏指小瓜苗在沒有生存條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現了小瓜苗的生命力。“肅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肅然起敬”表達了對頑強的生命力的一種崇敬,在這裏是不可隨便調換的。

④“小瓜苗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地向上,茁壯生長,昂然挺立。”又説“它僅僅活了幾天”……前後是否矛盾,為什麼?

小瓜苗在沒有生長的條件下,靠瓜子本身的養分,確實能茁壯生長、昂然挺立,而瓜子的養分僅僅能供養它活幾天。

⑤“我都願意為它奮鬥,勇敢地活下去。”作者為什麼要加“勇敢地”來修飾“活下去”?作者那種難以忍受的病痛,活着會比死了還要難受。張海迪也是如此,同樣是生不如死。像她們這種情況,活着比死亡還更需要勇氣,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飾成分。

體驗與反思

朗讀課文最後三段,説説你學習了此文的思考。結合你的生活,從你的周圍舉出一兩個例子,談談你的認識。

啟發學生將課文內容內化為自己的精神感受。

作業

①將自己的認識記下來,作為小作文練筆。

②比較閲讀:試比較《生命生命》與課文後的選文的異同。

點評

《生命生命》列舉了一隻飛蛾、一棵小瓜苗這些不起眼的小生命。説明這些小生命無論怎樣卑微,都具有令人不可思議的生命力。從人的生命現象説起,直抒胸臆,表達了自己對生命的嚴肅的思考。

本教案體現了新課改的要求,是按新課程標準設計的,注重了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和語文素養的培養,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設計了科學的教學流程,呈三大板塊:整體感悟、研讀與賞析、體驗與反思。由與作者經歷極其相似的張海迪的事蹟導入,能毫不費力地設置一種情景氛圍,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重視結果,忽略過程,是語文課的大忌。一切事物的結果往往是簡單明瞭的,過程才是複雜漫長的。諸多的東西都隱藏在過程當中。“找一找哪個詞用得好——換一換行不行——讀一讀,讀出情”,這個環節,就是讓學生體驗讀書的過程,側重於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體驗與反思”,這一板塊,是將課堂所學延伸到生活實際中,體現了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最高層次——應用,從而達到人文教育的目的,引起學生對生命的關注和思考,珍愛生命,讓生命更有意義。

生命生命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通過品讀課文,揣摩事例藴涵的意思,引導學生珍愛生命。

【教學重、難點】

領悟三個事例中藴含的意思,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課前準備】

1、學生:

預習課文,選擇性閲讀有關熱愛生命的故事。

2、教師: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讀題質疑,整體感知文本(5分)

1、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齊讀課題:生命生命)

2、和以前學的課題相比,你發現了什麼?如果讓你在兩個生命後加標點,你認為加什麼符號合適呢?自由讀讀課文,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會給你的思考提供幫助的。

3、學生自由讀文。

4、抽答,並請該生講這樣加的理由。

二、沉浸體驗文本:生命是什麼(生命的存在)(18分)

1、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通過讀文,我們知道課文講了與生命有關的幾個事例?(三個)默讀2、3、4自然段,看看分別講了什麼事例?

3、讀後交流:

⑴ 第一件事主要講了什麼?為什麼我會忍不住放了飛蛾?(圍繞這一中心問題,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到飛蛾對生命的熱愛以及對我的震撼。)

⑵ 第二件事主要講了什麼?這粒香瓜子的生長環境怎樣?你認為這是一粒怎樣的香瓜子?(圍繞這一中心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談感受、朗讀,體會到香瓜子頑強的生命力。)

⑶ 第三件事主要講了作者從哪裏感受到了生命呢?

4、從課文的三個事例中,你感悟到生命是什麼了嗎?

5、讓我們走進生活,看你能從畫面中哪些事物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課件演示)(抽生答)

6、小結並過渡:

從課文的三個事例中,從這些畫面上,我們認識了生命,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而作者在一次靜聽自己心跳的時候竟被自己生命的偉大力量震撼了,她也由此產生了如何對待生命的思考。三個事例引發了作者哪些思考呢?

三、精讀感悟文本:善待生命(讓生命光彩有力)(15分)

1、這三個事例引發了作者哪些思考呢?默讀4、5自然段,勾出相關語句。

2、抽生答,再齊讀。

3、引領正確的價值觀:

讓生命光彩有力

(課件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這句話寫出了對待生命的兩種態度,用了兩個關鍵詞,你能找出來嗎?

⑴ 怎樣叫白白地糟蹋?(不珍惜生命,白白浪費時光)

⑵ 怎樣叫好好使用生命呢?我們再聯繫上下文來理解。(學生由文中事例及第5自然段內容理解)

⑶ 通過舉例子的方法深入理解:

你知道哪些人是好好使用自己生命的?(生舉例子)

⑷ 剛才我們抓住這兩個關鍵詞、再通過聯繫上下文和舉例子的方法理解了這個句子。再讀讀這句話,看還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

⑸ 通過課外資料瞭解作者的思想轉變,從而深入領會該句。

⑹ 明白了生命的真諦後,杏林子作出了這樣的選擇──齊讀5自然段。

⑺ 課件出示:

杏林子簡介。杏林子就是這樣用行動給自己的生命加上了一個大大的驚歎號。

四、迴歸課題,拓展昇華(2分)

這節課,我們圍繞這兩個符號解讀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和感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想你對生命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體會。在這兩個生命後還可以加什麼符號呢?能説説你的思考嗎?

【板書設計】

生命生命

求生的飛蛾

生長的瓜苗 熱愛 光彩有力

沉穩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