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精選小學語文課文教案集錦10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69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課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小學語文課文教案集錦10篇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1

一、深入理解教材

要深入的理解教材只看教參上的提示是遠遠不夠的,要自己去讀去悟才行。《小喜鵲的兩個家》這課加上試講一共講了三遍,感覺每一次講完以後,都對課文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越講越覺得課文有的可講。

小喜鵲的兩個家這課文是根據發生在北京的一個真實故事改編的。通過小喜鵲的兩個家,説明了人們對小鳥的關愛,表現了人與鳥的友好相處。課文人和喜鵲兩條線展開,感人而有趣。重、難點是瞭解課文內容,體會到人類對小鳥的關愛及小鳥對人的友好。

根據課文內容、重難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篇。

1、瞭解小喜鵲有兩個家的原因,體會到人類對小鳥的關愛及小鳥對人的友好。

2、通過句子比較,體會課文原句的具體、生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抓住小喜鵲的兩個家展開教學,重點體會郭奶奶一家對小喜鵲的關懷備至和小喜鵲對郭奶奶一家的親密,也就是重點學習第3、5自然段,其他段落則以讀代講。

第一次試講,感覺學生提問環節的設計進行並不順當。雖然抓住了3、5兩個自然段重點學習,但缺少了2、4自然段的鋪墊,學生的情感體驗不夠深入。於是對教案進行修改,去掉了學生對課文內容提問的環節,只保留對課題提問,並抓住小喜鵲有哪兩個家?為什麼會有兩個家?這兩個問題來學習課文。加強了對2、4 自然段的品讀。如:在學習第4自然段時提問:大喜鵲為什麼會在原來的那棵大樹上造新家?樹梢上載來它們歡快的叫聲。它們的心情怎麼樣?應怎麼讀呢?

第二次試講,感覺過程比較順暢。同學們回答問題比較到位,情感體驗也有一定的深度。而我經過試講對這課文也有了更加深入地理解,似乎覺得每一句話都值得重點品一品,都是意味深長的。最後,還是決定抓住重點來學習。

在我班講的時候,感覺較好地實現了我對這一課的設想,同學們回答問題也是比較準確、到位。有了一定層次的情感體驗。但當馬老師説課時,我感覺到馬老師對這一課的理解有更深的層次。喜鵲對人的報恩,是我沒有體會到的。我想到的是喜鵲對人的親密。雖意思接近,但不夠深入。

要深入的理解教材還要把握學生,用學生的思維去思考問題,也就要把握學情。在最後回答為什麼一到晚上小喜鵲就會回郭奶奶家過夜時學生有的答道篇:因為小喜鵲想要去陪伴郭奶奶。有的説:因為小喜鵲已把自己當成了郭奶奶的女兒。學生真正是以一顆童心,將小喜鵲當成人來看待,給它賦予了人的情感。而我卻並沒有。這一點是我應該向學生學習的。如果我事先對教材的把握再深入一些,在學生回答問題時適時點撥,相信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學生的情感體驗也會達到更高的層次。

二、落實訓練點

語文課要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人文性體現在學生在課上的情感體現。工具性則體現在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我感覺在這一課我的語言訓練點的設計還是比較好的,但在實施上有一定的欠缺。對於馬老師講的迂迴方法和訓練的展開要體現層次,感觸頗深。如:在體會關懷備至一詞時,我設計的是讓學生先説説關懷備至的意思,再説説關懷備至體現在哪兒,都是怎麼做的。其實可以先讓學生説説關懷備至體現在哪兒,都是怎麼做的,再體會關懷備至的意思。這樣從具體到抽象,就給了學生一個台階,理解起來也就容易了。再如:在口語交際這個環節,學生髮揮不是太好。可以讓學生聯繫到自己想一想:爸爸、媽媽上班去,下班回來的時候,自己會對他們説些什麼。再來進行口語交際,結果也許會好一些。

三、關於課時安排

我講的是第二課時,其中一個環節,對課題提問。馬老師認為不太合適,沒有抓住學生的心理需要。細品起來感覺很有道理。我也得到了一個啟示。我們通常會把學習生字放到第一課時,講讀課文放到第二課時。這樣一來到講讀課文的時候,學生對於課文的興趣就減弱了許多,也就會有個別學生有在學習課文時往後翻看後面的課文的現象。其實,在一、二年級時學生已經掌握了不少生字和認讀字。那麼對於一些生字較少、文從字順的課文,就完全可以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先講讀課文再處理生字。

通過這一課,收穫很多。今後,還要更加努力、深入地理解把握教材。在落實各個訓練點的時候,還要更好地給學生搭好階梯,要有層次。還要注重各教學環節之間的鋪墊。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大貓的古怪和小貓的淘氣,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感情和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2、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細緻觀察和真實具體地記敍事物的方法。

3、指導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

瞭解大貓的古怪和小貓的可愛;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佈置學生課前認真觀察動物。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貓》這篇課文,回憶一下,老舍家的貓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二、深入交流研討,品讀感悟

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貓的古怪和可愛的呢?請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用筆勾畫出有關的句子。並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1、學習大貓性格古怪部分:

⑴ 引導學生抓重點語句體會貓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既膽小又勇猛;以及它高興時温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出的古怪性格。

⑵ 學生暢所欲言。

⑶ 老師非常佩服你們,通過自己的學習,就能讀懂課文。作為獎勵,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那古怪的貓吧!

⑷ 看了這些圖片,從你們的表情,我就能看出你們一定更喜愛貓了!那你準備怎樣把這種喜愛之情表露出來呢?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吧!

⑸ 你們讀得真投入,真是聲情並茂!願意把你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一聽嗎?

指名讀,師及時表揚。

⑹ 同學們書讀得這麼好,相信一定能把這個句子補充完整。

(課後題投影)

齊讀一遍。

師問:作者是怎樣把貓的特點寫具體的?

⑺ 其實,貓就是貓,它的天性就是晝伏夜出,捉老鼠更是它的本能,談不上古怪呀,盡職呀。可是作者為什麼卻要這麼説呢?

(喜愛貓,所以把貓人格化。)

2、學習小貓的可愛部分:

⑴ 一直都在説貓的古怪,可是説的人呢,心裏是喜歡貓的,讀文章的人呢,也不由地喜歡上了這脾氣讓人難以捉摸的貓,下面,我們一起來感受貓的古怪可愛吧。

(課件,配音,解説:瞧,大貓是那麼招人喜歡,小貓也更讓人覺得頑皮可愛。)

⑵ 小貓就像小孩子,天真活潑,淘氣頑皮,生機勃勃。在作者的筆下,小貓的哪些地方很可愛呢?請自由讀課文,找出有關的句子。

⑶ 老舍先生真不愧是語言大師,能把古怪的大貓和淘氣的小貓寫得如此活靈活現,人見人愛。這除了平時對生活的細緻觀察,還需要有豐富、生動的語言功底。我們來看這兩個句子,(課後題投影)感受一下,它們表達的情感一樣嗎?

師引導學生體會總結:作者把腳印形容成小梅花,既形象逼真,又流露出作者的喜歡之情,本來,踩髒稿紙是讓人氣惱的事,可作者卻給這腳印賦於了美的形象──小梅花,可見對小貓的喜歡程度有多深。

⑷ 課文中還有許多類似的句子,你能找出來嗎?請同桌結合,一邊默讀課文,一邊畫出有關句子,並討論。

(學生找到貓叫的句子時,相機讓學生模仿貓叫,如果學生找不到,老師説出來。)

三、指導練筆

1、無論是誇讚貓的老實盡職,温柔可親,還是數落貓的貪玩膽小,淘氣調皮,整篇文章,字裏行間,處處都透露着作者對貓的喜愛。就像一位寵愛孩子的父親在向別人炫耀自己的孩子一樣,娓娓道來,津津樂道。

我們在寫作的時候,不僅要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緊抓事物特點來寫,也要學習作者這種富有感染力的語言。

2、現在就給大家一個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假如讓你寫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你打算寫它的哪些方面?

3、小結:

聽了大家的發言,不得不承認,同學們真是思維敏捷,詞彙豐富。其實寫作並不難,只要你熱愛生活,就能隨時發現萬物的美麗與可愛。我相信,只要大家付出足夠的努力,你的文章會越寫越棒的!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3

第一單元本單元由看圖學文《馬踏飛燕》《伏爾加河上的縴夫》,講讀課文《古詩二首》和基礎訓練1組成,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教案。

一、教學要求:

1、掌握生字,注意“膘、頸、咒、沮”等字的讀音;“齡、祭”字的寫法;注意“載、興、荷”等多音字的不同意義。

2、理解字詞。能夠辨析“寬廣、寬闊”“繁重、沉重”等近義詞的意義及用法。

3、複習漢語拼音字母表的順序以及字母的大小寫。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本單元課文,能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會默寫《示兒》。

三、教學重點:

1、兩篇看圖學文着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2、古詩二首要讓學生弄懂詩的內容及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怎樣觀察事物,抓住特點表現中心,根據事物的不同特點,採用不同的寫作順序。

看圖學文

1、馬踏飛燕

一、教學要求

1、通過了解“馬踏飛燕”的特點,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具有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先進的科學知識和卓越的創造才能,增強民族自豪感。

2、學習從幾個方面觀察事物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運用圖文對照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繼續培養觀察能力。

2、圖文對照,理解內容。

三、教具準備:

1、繪有銅奔馬的掛圖。

2、生字生詞卡片。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動物尾巴的特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認識動物尾巴的特點。

三、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四、教學準備:教學課件、生字卡、動物頭飾、錄音帶等。

五、教學課時: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今天我們一起去動物園看動物好嗎?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我們一起坐上去動物園的汽車(播放汽車的音樂)。到了,請同學們坐好。

2、出示圖片,問:動物園裏有哪些動物?你們想知道它們尾巴的特點嗎?

3、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3課《比尾巴》就能幫我們找到答案了。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把書打開到第3課,一邊看書一邊聽錄音範讀課文,想一想這課有幾小節?

2、請同桌同學互相幫助來讀課文,把生字讀三次。

3、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開火車、齊讀)

4、這篇課文有多少個小節?(有4個小節。)

(三)、學習第二節。

1、請同學們齊讀第一、二節,想一想:你知道了什麼?

2、貼動物圖,問:這是第幾節講的?(第二節。)

3、指着沒有尾巴的動物的圖,問:這些動物的尾巴怎樣了?(它們的尾巴沒有了。)

4、出示動物的尾巴圖,問:它們的尾巴在這裏,誰能幫它們找回自己的尾巴?

5、你是怎樣知道的?(猴子的尾巴是長的,兔子的尾巴是短的,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板書:長、短、像傘。

6、問:你們知道猴子的尾巴有多長嗎?兔子的尾巴有多短嗎?

7、問:比兔子的尾巴長的動物有哪些?與猴子比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

8、小結:長和短不是一定的,要通過比較才知道。

9、問:你還知道有什麼長,什麼短嗎?

10、松鼠的尾巴是什麼樣子的?傘是什麼樣子的?(學生做手勢來表示傘的樣子。)

11、看黑板的板書來讀第二節。

(四)、學習第一節。

1、在第一、二節裏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是什麼符號?)

2、教師講解:這是問號,用在問句的後面,表示提出問題。

3、問:第一節提出了幾個問題,分別是什麼?板書:誰的尾巴、“?”。

4、學生練習説問句。

5、指導讀問句。教師範讀,指名讀。

6、加上表示尾巴特點的動作來齊讀第一、二節。

7、小結:第一、二節寫得很生動,因為用了一問一答的形式寫出了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裏還有哪幾個小節用了一問一答的形式來寫其它動物尾巴特點的呢?

(五)、學習第三、四節。

1、請同學們分四人小組來自學第三、四節,邊學邊想:你學到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

2、問:你學到了什麼?(A、尾巴的特點;B、三個問句。)板書:彎、扁、最好看、“?”。

3、問:你還想到什麼?

4、指導朗讀:男、女分組讀。

(六)、做遊戲《找朋友》。

1、同學們,你們想不想做遊戲?老師有個要求:請同學們在做遊戲時要邊看遊戲的內容邊練習背課文,好嗎?

2、這個遊戲叫《找朋友》,想玩的同學請坐好。(教師發動物及相關動物尾巴的頭飾)戴動物尾巴頭飾的同學站到講台前。開始遊戲,(如:A、戴猴子尾巴頭飾的同學問:我的朋友在哪裏?B、同學齊答:猴子,猴子快出來!C、戴猴子頭飾的學生走出來説:你的朋友在這裏!)

3、看圖加動作來背誦課文,再比賽背課文。

4、總結板書:這節課,我們學過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的特點?

5、小結:同學們説得很好,只要我們平時多仔細觀察就能發現更多動物尾巴的特點。

(七)、練習(畫一畫)。

1、出示幾種動物的圖片,讓學生來幫它們加上尾巴。

2、畫完後讓學生説説動物尾巴的特點。

(八)總結全文。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寫4個生字,理解“焚燒、千錘萬鑿、粉骨碎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竹石》。

3.藉助註釋和詩歌背景,瞭解詩的主要內容,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

4.瞭解詩人的崇高志向和節操,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以及堅韌不拔、不怕犧牲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瞭解詩的主要內容,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件出示馬圖)

馬,在中國古代具有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戰場上,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唐代有一位詩人生平寫了幾十首有關馬的詩歌作品,馬對他來説有着怎樣的特殊意義呢?今天我們就通過一首古詩,去探索李賀的精神世界。(板書課題:馬詩)

二、簡介作者

李賀(約公元790年—約817年),字長吉,是“長吉體詩歌開創者”。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並稱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歎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説來託古寓今,所以後人常稱他為“詩鬼”。李賀因長期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在元和八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時英年早逝。

三、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通詩句。

2.誰來把這首詩讀給大家聽一聽?(教師隨機指導,出示詩的朗讀節奏)

3.指名再讀,評價。

4.教師範讀,學生跟讀,最後全班齊讀一遍。

5.通過剛才的朗讀,請大家思考:詩題中的“馬”是指哪種馬?(戰馬)

6.從哪裏能看出這是一匹戰馬?(大漠、金絡腦)

7.理解字詞。

大漠:廣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國境內杭愛山。這裏借指邊塞。

鈎:古代的一種兵器,形似月牙。

何當:何時將要。

金絡腦: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

踏:跑。此處有“奔馳”之意。

師小結:通過了解字詞的意思,我們可以判斷這是一首邊塞詩。

四、品味古詩

(一)學習第一、二句。

1.朗讀第一、二句詩,小組討論:

(1)這兩句詩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2)這是什麼描寫?寫了哪些景物?有什麼作用?

(3)作者為什麼特意描寫“大漠”“燕山”這些地方?這對錶現馬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2.小組派代表彙報。

3.結合註釋,思考這兩句詩寫了什麼樣的場景。(引導學生想象)(空曠的大漠上,沙子如雪一般。連綿的燕山上,月亮像彎鈎一樣。)

4.“沙如雪”是從哪些角度來寫沙子的?(觸覺:冰涼的;顏色:白色。)

5.為什麼沙會是如雪的白色?(因為月光的照耀,所以是潔白的。)

6.第一、二句所描寫的景色給你帶來什麼感受?(空曠寂寥,清冷荒涼)

7.師補充:“鈎”在古詩中一般指吳鈎,是春秋時的一種兵器。“月似鈎”不僅寫出了月亮的形狀,同時也是一種勵志報國的精神象徵。

(二)學習第三、四句詩。

1.為什麼作者會期盼給馬戴上金絡腦?(給馬戴上金籠頭,説明這匹馬很貴重,很受重用,作者明寫馬受到重用,實際暗指自己渴望受到重用,上陣殺敵。)

2.詩人想借“快走”“清秋”表達什麼?(“快走”是快跑的意思,寫出了馬馳騁的樣子;“清秋”是深秋的意思。表達出詩人渴望馳騁疆場,肅清敵人的志向。)

3.那詩人的願望有沒有實現呢?(沒有)從哪裏看出來?(“何當”説明沒有實現。)

五、理解情感,學習寫法

1.再讀本詩,作者通過寫這首詩抒發了怎樣的情感?(渴望建功立業,但是又不被賞識,無法實現夢想的無奈。)

2.這與“馬”又有什麼關係呢?(詩人把自己想象成戰馬,將自己的感情寄託在馬身上。)

3.作者是用什麼方法來表達他的感情的?(託物言志)

4.講解“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將個人之“志”依託在某個具體之“物”上,於是這個“物”便有了某種象徵意義,成為作者的志趣、意願或理想的寄託。)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李賀的《馬詩》,領略了古人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感受到古人報效國家的愛國熱情,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也能像李賀一樣,不忘初心。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的古詩《馬詩》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指名説)

2.指名背誦《馬詩》。

3.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古詩《石灰吟》和《竹石》。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一)初步感知大意。(以學生自學、彙報為主)

1.認識生字詞,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瞭解詩的意思。

2.教師相機指導。

3.學生交流彙報。

(二)學習《石灰吟》。

1.逐句理解詩意。

(1)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千錘萬鑿:指用鐵錘擊,用鋼釺鑿。這裏形容開採礦石非常艱難。等閒:平常。這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鑿才出深山的石頭,把烈火焚燒看作是很平常的事。)

(2)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粉骨碎身:指石灰使用時,要碎散成粉末。渾不怕:一點也不怕。渾:全,全然。清白:指高尚的節操。這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骨碎身也全不懼怕,只要將高尚的節操留在人間。)

2.整體理解詩意。(用自己的話,説説這首詩的意思。)

(三)學習《竹石》。

1.逐句理解詩意。

(1)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這句詩的意思是:竹子抓住青山決不放鬆,竹根扎入破裂的山巖之中。)

(2)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磨:折磨。堅勁:堅定強勁。任:任憑。爾:你。這句詩的意思是:遭受無數磨難打擊,它還是那樣堅韌挺拔;不管是東風西風,還是南風北風,都不能把它吹倒,讓它屈服。)

2.整體理解詩意。(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首詩的意思。)

三、品讀古詩,感悟感情

1.這兩首詩,分別描繪的是石灰與竹子,説一説石灰與竹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石灰:開採石灰時非常艱苦,石灰燒製時要面臨嚴峻的考驗。(學生朗讀,讀出石灰面對各種考驗時的泰然自若。)

竹子:長在高山巖石中,高大挺拔,經受各種磨難仍永不屈服。(看圖,感受竹子的堅強。學生朗讀,讀出長在巖石中的竹子那種在艱難、惡劣的環境中仍然堅韌不拔、頑強不屈的精神。)

2.再讀古詩,思考:詩人僅僅是在讚美石灰、竹子嗎?聯繫作者寫詩時的時代背景及作者生平,小組討論,看看你有什麼新的發現。(彙報)

(1)《石灰吟》:抓住“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來感受,重點體會“清白”,“清白”到底指什麼。(“清白”指的是石灰的顏色,隱指高尚的節操。表面上寫石灰,實際上是拿石灰自喻,説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是粉骨碎身,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表達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潔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教師小結:這種寄意於物的手法就叫作“託物言志”。

(2)朗讀,把詩中“物”的形象與所藴含的精神融合起來,讀出作者的情感。

(3)《竹石》呢?你又有什麼新的發現?(引導學生舉手説)

①《竹石》也用託物言志的方法,表達了詩人的情感。作者借讚美巖竹的頑強,説明做人要有骨氣,不能隨風倒。(指導學生朗讀,讀出這做人的道理)

②再聯繫詩人的時代背景,我們也能看到詩人對當時黑暗、污穢的社會不妥協的鬥爭意志和高尚節操。(指導學生朗讀,讀出詩人所言的志向)

四、總結

1.同學們,我們這兩節課學的三首古詩,它們具有什麼共同特點?(託物言志)

2.在學古詩時,我們不僅要從字面上理解古詩的表面意思,還要結合作者生平與時代背景來理解古詩隱含的意思。這種方法你學會了嗎?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懂得要主動地關心、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創設情景:給老師以掌聲,給聽課老師掌聲,以表示歡迎,出示課題《掌聲》,齊讀課題。

2、正是同學們的掌聲,使一個女孩改變了,這個不幸卻又幸運的女孩是誰?(英子)

二、文本對話,感受掌聲魅力

1、請輕讀掌聲前的部分,畫出有關句子和詞語,並用一兩個詞語概括從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英子是個什麼樣的人。

(抓住重點詞句)

(1)、她很文靜……最後一個離開

(2)、英子立刻把頭低下

(3)、英子猶豫……

2、換位思考:假如你是英子,此時你心理會怎麼想?

3、你們心目中的英子應該是什麼樣的?課文怎麼寫?

4、是什麼力量讓英子有了這麼大的改變?邊讀邊找出課文中描寫掌聲的句子。

5、採訪同學們,你為什麼給英子送去熱烈而持久的掌聲?

6、英子在掌聲中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此時她一搖一晃走下講台,這與剛才走上講台感覺一樣嗎?如果你是英子,此刻你最想説什麼?

如果沒有__________ ,我就_________ 。

因為______________ ,所以_________ 。

三、總結昇華

四、課外延伸

1、上中學後,英子來信了,快來讀讀,從信中你知道了什麼?

2、給英子回信

3、老師贈言

五、佈置作業

1、收集有關愛的名言

2、有感情朗讀課文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在閲讀中認識本課生字,理解並積累 “令人神往”、“白雪皚皚”、“旅遊勝地”等詞語。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 能看清型近字字形,並組詞;能摘錄文中一、二句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能向周圍同學推薦。

4、知道瑞士的日內瓦是一個旅遊勝地,也是一個重要的國際舞台。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和平的情感。

5、 能介紹一個自己瞭解的旅遊景點。

重點難點:

1、理解“旅遊勝地”、“白雪皚皚”等詞語的意思。

2、會聯繫上下文,查閲工具書,找近意詞,看課後註釋等方法理解詞語。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入課題

1.師:同學們,你們出去旅遊過嗎?到過什麼地方呢?( 生交流。)

2、今天這堂課,老師將和大家一起到世界旅遊勝地——瑞士的'日內瓦去旅遊一番。

3、出示課題:23、令人神往的日內瓦( 指名讀課題、齊讀 )

4、質疑:讀了課題,你在想什麼?在“令人神往”這個詞語上打“?”

二、整體感知

1、為什麼説日內瓦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帶着這一問題聽老師讀課文

2、聽了老師的介紹後,你們想去這個地方嗎?那就請你們讀讀課文,親自去感受一番。讀時,請大家做到:( 出示要求 )

(1)讀準生字,讀通句子。

(2)圈劃不理解的詞語,想想準備用什麼方法去理解?

3、學習生詞

(1)出示生字新詞。( 齊讀 )

(2)重點指導“皚”的字型,書空“皚”的右下部分。 3)考考你眼力:請看清字型,然後組成詞語。

瑞( ) 納( ) 椅( ) 撞( ) 端( ) 吶( ) 綺( ) 幢( ) 4)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師板書這些詞語:

令人神往 白雪皚皚 旅遊勝地

師:這些詞語可用什麼方法去理解呢?讓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再尋求方法來解決。

三、 朗讀感受

1、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遊覽令人神往的日內瓦,好嗎?

2、 日內瓦是一個怎樣的地方?誰來讀讀課文的第一節(重點讀好“碧水青山”、“風光綺麗” )。

3、師:是啊,日內瓦碧水青山、風光綺麗,一個多麼令遊人神往的地方

啊!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邊聽着老師介紹,一邊腦海裏顯現出這樣的畫面。( 師有感情地配樂朗讀第2節 )

4、師:你看到了嗎?説説你看到了什麼?

5、課文是怎樣用優美的語言來介紹這些景物的?小組讀讀第2節,然後選取一二句你喜歡的句子再讀一讀,寫一寫,再向周圍的同學推薦。(完成課後練習二)

6、交流,根據學生推薦或教師自薦的句子指導朗讀。

(1)沿着羅納河走到日內瓦東部,,,,猶如翡翠鋪成。(自由讀、個別讀等)

其中滲理解詞語的方法:請學生聯繫課題,讀讀這句句子,知道“令人神往”的意思就是“令人嚮往”從而得出可以聯繫上下文找一個近意詞來理解的方法。

(2)湖的南岸,白雪皚皚的山峯,沿湖公園密佈,一幢幢造型奇特的別墅掩映其間。 指導朗讀的過程中出示有關媒體或圖片,讓學生理解什麼是“白雪皚皚”,然後查字典理解“皚”字的意思,最後請學生想象並表達“白雪皚皚的山峯”是怎樣的景象?從而得出理解詞語的方法:查閲工具書或結合實物。

(3)湖中有一座高達130米的人工噴泉,,,,人們就會把它抱進懷裏,送到醫院。(個別讀,齊讀) 師:你從哪些描寫中,能看出“和平”、“幸福”?請大家默讀課文第二節,邊讀邊圈劃有關詞句)

①學生交流。

②師小結:日內瓦人民熱愛人民,保護自然,大自然也給他們帶來了和平的環境,幸福的生活,這種人與自然的和諧融洽,就是“和平幸福”。

7、師:學到這裏,我們的旅程也該結束了,離開這麼美的地方,我真有點兒戀戀不捨,你們呢?讓我們再瀏覽一回那裏的優美風光。(齊讀第一節,引讀第二節)

羅納河是一條貫穿全境的河流,它把市區一分為二,,,,沿着羅納河走到日內瓦東北郊,,,, ,,,,湖的南岸,,,,湖中,,,,

8、練習説話:用一兩句話説説你對日內瓦的感受。(同時理解“旅遊勝地”的意思。

9、齊讀課文第三節,然後完成填空練習。日內瓦是( ),還是( )。 日內瓦既是( ),又是( )。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8

目的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船長情急中果斷處理理問題的思維方法。

2、學習注意事物之間聯繫的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3、學習本科生字、新詞,聯繫用“模仿”、“風平浪靜”造句。

4、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抓住船上人與猴子的聯繫,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返航是“風平浪靜”預估似的發生、發脹和結果的關係。

教具學具 自制幻燈片鵬博士教育軟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複習導入新課:

1、從《蛇與莊稼》這一刻,你知道了那些聯繫?學習課文懂得了什麼道理?

2、今天我們來學習《跳水》一課,看這一課主要寫了什麼和什麼之間的聯繫?

二、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讀音微機出示生字——開火車讀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3、提問:跳水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主要寫了誰與誰之間的聯繫?

出示《資料》部分,瞭解作者

三、再度課文,瞭解大意,理清層次

1、出示幻燈片自學提綱

①故事發生的原因是什麼?結果怎樣?

②課文有機個自然段?每段寫的是誰與誰之間的聯繫?

③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段

2、學生按要求預習

3、討論以上問題

四、細讀課文,抓住聯繫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指導讀第一段

找出寫故事起因的句子

理解詞語:取樂 顯然 因而 放肆

(“顯然”寫出了猴子放肆的原因,“因而”寫出了人們拿猴子取樂的原因)。

2、指導學習-3自然段

①默讀思考:孩子為什麼要去追猴子?從那些詞語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

②討論回答

3、講讀第4自然段

自由讀課文思考: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遇到危險?

微機出示插圖:指導看圖看最高的橫木與甲板的距離、橫木的寬度,理解孩子的危險境地—難以轉身

甲板上的水手怎樣?

4、講讀5-6自然段

指名讀課文

討論思考題:船長看到危險情況是怎麼做的?

大家為什麼覺得40秒太長了?

五、總結全文

六、作業:

1、朗讀課文弄清各段之間的聯繫

2、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朗讀全文

1、按學習小組朗讀

2、總結提問:

①課文主要寫誰與誰之間的聯繫?這些聯繫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②孩子遇險是由那些原因形成的?

③孩子得救是由於哪幾方面的原因?

④這一天“風平浪靜”預估似的發生發展有什麼關係?

⑤讀了這篇課文逆向到了什麼?

二、聯繫用“模仿”“風平浪靜”造句

1、找出穩重的句子讀一讀

2、指名口頭造句並訂正

3、學生書面造句

三、作業

1、抄寫生詞

2、預習《威尼斯的小艇》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9

(一)討論揭題,引入新課

1.我們都見過春雨。大家有沒有發現,春雨和夏天的雨有什麼不同?(樣子、速度、聲音)板書:春雨。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篇關於春雨的童話故事。你們讀一讀,看看課文是怎樣描寫春雨的?

2.投影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拼讀討論。

拼讀:自由讀;同桌互讀;“我會讀”。

討論:

(1)讀了這句話,你知道春雨的樣子了嗎?(板畫:春雨)

認讀生字“線”,組詞。

(2)讀了這句話,你聽到春雨的聲音了嗎?指導朗讀“沙沙沙,沙沙沙”。

3.出示課文最後一段,朗讀質疑。

讀:拼讀;小組讀;集體讀;自己邊思考邊讀。

認:認“歡”字,換偏旁記字。

問:讀了這個句子,你有什麼疑問嗎?(鼓勵學生大膽提問)

提示:

(1)“大家”指的是誰?

(2)大家爭論的是什麼問題呢?

4.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弄清以上問題,並在句子中認字。

(1)從句子中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

(2)識字。

音:勾畫出句中的生字拼讀;連詞朗讀。

趣題底顏有趣問題到底顏色

形:你能識記這幾個字嗎?看看這些字有什麼特點?

提示:同結構:趣題同偏旁:題顏

換偏旁:底—低加偏旁:是—題

(二)情景感悟,對話朗讀

1.出示課文插圖或播放多媒體課件,説説圖中畫了哪些鳥。(貼三種鳥的圖片)

2.分角色朗讀,討論。

(1)三種鳥分別認為春雨是什麼顏色的?他們的根據是什麼呢?

(2)春雨從天上落到不同的植物上,課文用了不同的表示動作的詞,能找出來嗎?

(3)認識生字“淋、灑、滴、油”。

你發現這些字的規律了嗎?去掉偏旁來看看,是你認識的什麼字?可以用什麼方法記住這些字?(熟字加偏旁法;偏旁聯想法)

(4)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小鳥們在爭論?該怎樣讀出爭論的語氣呢?

指導朗讀:“不對”;“不對,不對”;“你們瞧”;“你們看”。

“……花……了,……花也……了。”

(5)分角色朗讀對話。

(6)創設情境演一演。

(三)實踐活動

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到外面看一看,並把看的結果畫出來,跟大家交流。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10

本節課,教學目標合理,教學方法得當,學生參與廣泛、積極,有較好的達成度。

一、感悟積累,綜合訓練

學習語言是語文課的主要任務,也是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本質區別。本課其實就是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不是別人講給我們的,不是從電視中的圖像聲音中獲得的,而是以一個個的文字、詞語、句子描述的,少年的美好品質是藴涵在豐富的語言文字中的。因此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感悟、積累、運用語言,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如:在教學中,我重點抓了“栩栩如生”、“琳琅滿目”、“愛不釋手”等詞語,學生能夠了解詞語本身的意思,但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又是什麼意思呢?我讓學生通過抓“遺憾”,結合上下文、前後詞語,反覆朗讀感受,並通過多媒體出示木雕圖片,讓學生以填空的形式加以運用,真正地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乃至在全篇中的作用。學生感悟了語言,更重要的是還逐步體會到如何正確的運用語言。這樣做,不僅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還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本文語言樸實但藴含深意。因此我注意引導學生對相同的語言文字進行反覆揣摩、咀嚼,在比較中領悟其中豐富的內涵,感受到故事發生時的情景,體會少年的美好心靈。如:在引導學生感受“我”和“少年”的遺憾心情,兩個人物都感到“遺憾”,但這絕不僅僅是相同的心情。透過這一對相同的詞語,能感受到兩個人物不同的心理,“我”的放棄木雕的無可奈何,沒有辦法;“少年”的不能賣掉木雕、不能讓“我”這個中國朋友如願以償的惋惜與失望。相同的詞語,學生通過比較,深入人物去體會,嚼出了不同的滋味兒。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巨大表現力和生命力,還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語言文字情感薰陶。

二、重視朗讀,培養語感

培養語感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的任務。本文的人物語言描寫很多,這些語言不僅豐富,更重要是在這些語言描寫中藴含了少年的美好品質。因此在教學中,每個教學過程都體現了“以讀促問,以問導讀,以讀導悟,以悟促讀”的教學策略。在讀的訓練中,我不僅充分讓學生朗讀,還讓學生轉換角色去讀,切身體會課文人物的思想感情。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獨特的體驗、讀出語感,也是我在這節課上所要追求的。在學完送木雕部分,配樂、分角色朗讀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中感受到了非洲少年的樸實、善良,感受到了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三、補充資料,深刻理解

課文講的是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旨在讓學生感受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這是一篇向學生進行關愛教育的極好教材,但由於文中內容距學生生活實際較遠,涉及的文字材料較多,為學生的閲讀帶來一定困難。在本課設計中,課前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需求查找相關的資料進行閲讀,如中非友好往來、中國援助非洲等相關歷史資料,以此豐富學生的積累,擴大學生的視野,使資料與課文相呼應,相補充,相促進,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思想感情奠定基礎。

四、滲透寫法,掌握技能

在現在學生的習作中經常會出現“重點不突出,條理不清”等不足現象,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學生缺少作文表達的技巧。小學生寫的作文,一般是記事寫人、寫景狀物等,寫這類文章的關鍵是讓學生掌握寫這類文章的方法。

《賣木雕的少年》是一篇典型的寫人的文章,教學中讓學生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到了賣木雕少年的品質,這樣,學生潛移默化地從不自覺到自覺地獲取了寫作的知識與技能。最後,我對寫作方法進行了整理與歸納,便於學生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