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交際禮儀文書 > 書信

《致王大項的一封信》的讀後感

欄目: 書信 / 發佈於: / 人氣:1.23W

在讀戴軍“致王大項的一封信”之前,我曾在網上看到過戴軍因“欠薪”糾紛與王大項的意見交流,當時對戴軍的語言文字水平的低下而感到十分吃驚,不僅錯字連篇,而且語句不通,戴軍“致王大項的一封信”的讀後感。然而僅隔數日,這封信上變化之大更讓我吃驚,如果不是文化水平上的變化如此之大,我會認真懷疑他是否打了雞血。但是文化知識水平的提高,不可能如此迅速,所以我不相信此信出於戴軍老弟之筆。

《致王大項的一封信》的讀後感

充斥信中的自大、自戀、自作多情和自命不凡-----可與芙蓉姐姐一較高下;以勢打壓、肆意貶損、甚至用威脅的方式逼人就範,同時無恥的抬高自己的作風令人反感,讓人作嘔,不吐不快。既然戴軍像一個驢皮影偶一樣,願意把這篇思維不清、邏輯混亂、觀點荒謬、文風可憎的爛文冠以自己的名字,我就不得不與他掰扯掰扯,以正視聽了。

1、王大項被戴軍加以操縱輿論、迷惑人心、導演了一場不利於安定團結的惡作劇的罪名委實冤枉。縱觀全信,戴軍像一個佞臣一樣,一邊阿諛吹捧他老師,一邊刻意把大項貶損得很渺小。唯獨在這一點上賦予王大項很大的能量。王大項一沒地位,二沒權勢,既無固定工作,又無穩定收入,以你巴結攀附的性格和勢利眼的視角,誰會被王大項迷惑並操縱?其實王大項就是一個“打工者”,十幾年來他的業務能力、敬業精神、誠懇為人,贏得了很多業內朋友尊重和信任,因此在此次事件中贏得了廣泛的同情和支持,即使對這場糾紛細節不甚瞭解的人,也在對矛盾雙方的為人做了“歷史淵源”的打量後,將同情的天枰傾斜到了王大項身上。所以説戴軍賦予王大項“如此大”的能量真是“高抬他了”。王大項與戴軍所言的老師相比,就是一個弱者,他不需要裝扮,也無需裝扮。

2、戴軍説王大項“自願”的加入“海之聲”,並被“海之聲”註冊為鋼琴伴奏,故王大項已然成為“海之聲”的團員了。霸道的思維必然會派生出可笑的邏輯。談王大項要求加入“海之聲”是為向戴軍的老師學習則更是自作多情的夢囈。誰不知道王大項早就與“海之聲”的前身“八一合唱團”合作,易幟後的“海之聲”延續了合作。即使在易幟后王大項出於藝術總監已換人,重新提出合作的意願,也是跟有人去某公司應聘求職一樣是去找工作,戴軍這是先一廂情願的建立一個虛假事實,把王大項虛構成“海之聲”的人,然後以此為依據,混淆視聽説後面的事。把王大項至於不利境地,這是典型的詭辯術,這也正是“戴軍”的狡猾之處。讓人極為反感的是,戴軍接着筆鋒一轉質問王大項:既然你是“海之聲”的團員就應該清楚“海之聲”的團規,不允許團員跨團演出,為什麼還要跨那麼多的團?為什麼去重慶團員們都掏錢參加,你還要錢。“戴軍”你太不厚道、太不仁德了。我在前面説了王大項是打工掙錢以此來養家餬口,若按你的要求王大項一家只好申請低保才不至於餓死嘍。

王大項與大連市其他合唱團的合作,遠遠早於“海之聲”。如果把他與合唱團的合作比喻為保姆的話,則最早的13年前如平安,老教授合唱團等,現在已經長成翩翩美少年,而他與“海之聲”的合作只是剛剛結束了“月嫂”的工作而已。戴軍,你牙還沒長全就敢信口雌黃,令人不解。

大連乃至全國,除了少數人是為了追求高水平的合唱藝術而唱合唱外,大多數人是在玩合唱,玩的是一種心情。王大項不一樣,他現在還玩不起,因此他不得不要求索取報酬,也不可能把自己隸屬於哪一個團體。何況所謂的該團體對大項來説,一無固定工資,二無保險。但是他也不像少數人那樣完全是出於功利。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我提請網上的朋友們注意,據我所知13年來王大項還從未因為報酬的問題與其他任何合唱團發生過矛盾糾紛。

3、在貶低別人、吹噓自己、自命不凡這一點上戴軍真可謂師從名家,獲得真傳。信中説:“海之聲”本想找一個音樂學院鋼琴系畢業生來擔任伴奏(是不是也把人家孩子註冊成團員,這樣既獨霸其身又無需付費),王大項從各個方面講都不符合條件。在圈內講這話無異於痴人説夢。以“海之聲”之高傲自大,門檻設的這樣高,為何王大項這樣一個哪方面都不合格的人一要求就接受了,而且一用3年呢,直到如今呢,讀後感《戴軍“致王大項的一封信”的讀後感》。鋼琴專業畢業生年年都有,隨時都可吹哨換人啊,為什麼不換?其實你“海之聲”心裏是裝着明白楞充傻。這些畢業生在伴奏上“有譜是龍,沒譜則是蟲”。在大連,即興伴奏的能力,10數年的畢業生無人能出王大項之右,也許有好樣的,人家早已飛往梧桐樹上棲,根本不會伺候你“海之聲”合唱團。這也是為什麼十幾年有那麼多合唱團都願意與王大項合作的原因之一。我認為,目前在大連合唱界,少了誰,合唱都照唱不誤,但若沒有王大項那就不靈光。戴軍本想一石二鳥,貶損王大項同時抬高自己身價,往自己臉上貼金,可惜呀,沒貼對地方。

4、聖人曰:“人之患,患在好為人師”。我們周圍就有好為人師的人。我認為老師有兩類:一是開館招徒,比如現在的學校或各類堂館,老師傳道、授業、解惑;二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師。這是被老師了,沒有主動系統給人上課的大都屬於此類,人家稱呼你一句老師是出於尊重。現如今普遍被當做敬語使用。如果就此真把人家當成你的學生,那就叫“好為人師”。從深層次上講,做一名老師不僅要有知識,更要有德行。要為人師表,做人楷模,講誠信,不做假,不做欺瞞組織與上級的事。我寧願相信不是指使授意,而是利益夥伴的巴結,坊間傳説有人串聯相關人員讓人家簽字聯名想主管上級請願,要求讓某人“再”超齡連任一屆。搞串聯的人太不智了,在官場混跡數十年怎麼還搞不明白,後浪推前浪是自然規律,你怎麼能去請求後浪不要把前浪拍死在沙灘上呢?同欲者相憎,後浪已經因前浪遲遲不肯上岸而悻悻。你當面去讓人家簽名聯保,讓後浪們情何以堪!一個好老師必然是在學業上悉心施教、循序善誘;在做人上以身作則、高風亮節;在發展商甘當階梯、獎掖後進,由衷希望自己的學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更要對自己的學生不吝讚美鼓勵,不施貶損打壓。戴軍請你對照上述比較一下思忖思忖,別再替你老師“好為人師”。

信上説王大項自從在“海之聲”彈了幾首他老師改編的紅歌合唱後,就忘乎所以的開始改編合唱了。有人志大而量小,所以一直以來沒有出眾的成果。你戴軍從無大志,但不該如此小氣。別人學習寫歌、改編合唱是個人的自由,只要不違法,任何人都無權干涉。我不解的.是王大項早在十幾年前就彈了無數中外大師級作曲家的合唱作品,其創作技巧之高明,不是你老師可比的,而王大項什麼都沒學到,反而僅僅彈了你老師幾首改編曲,就開始寫東西了,你知不知道寫合唱需要多少專業學科堅實基礎的支撐,哪裏有你説的那麼簡單。更可笑的是你竟然不知深淺高低的説:在作曲上,大連無人能與你老師相比,不止你指的時空範圍幾何?我只知有許多優秀作曲家從大連這方熱土走向全國:如谷建芬、徐沛東、秦詠誠、鐵源等,還有已故的鄭建春先生。他們創作了大量旋律優美、膾炙人口、家喻户曉、久唱不衰的動人歌曲,使他們名揚海內。可從未聽過你老師創作出一首唱響中國的歌。威海還出了一個戚建波,我們大連原本肥沃的土壤如今退化到這般貧瘠,該向誰人問責?相關人員這些年都做了多少有效的事實,恐怕都是在為自己忙活吧!其實有些東西不需要教,也教不好。比如音樂的旋律,上述優秀作曲家的優美旋律也不是他們老師教出來的,而是從他們美麗心靈中流淌出來的。值得關注一點的是,他們中竟然沒有一個人是——博士。請戴軍不要夜郎自大,讓人笑話。關於“打虎上山”的署名一事,據看過“海之聲”最初樂譜,發的那首歌的譜子上署名是:曲致正、李建軍改編,後來再發歌譜,名字就剩下曲致正一個人了,這説明至少是在李建軍的創意基礎上進行的再創作,如果換成一個謙和的人,會始終保留李建軍的名字,甚至還會放在自己名字的前面。很顯然,他不是這樣的人。

戴軍你在信中一會兒説王大項操縱別人,一會兒説王大項受不懷好意的人挑撥,你總是自相矛盾。甚至王大項改編合唱也是叫身旁人忽悠、吹捧的。你這不是把王大項當“阿斗”了嗎?你那半瓶醋説法,很值得商榷。首先以你的文化和合唱綜合素質,充其量不過僅濕了瓶子底而已,你還不具備把別人比作半瓶醋的資格,否則你太不自量了。再者,每個人的學習過程都是從零開始,不斷往自己的求知瓶裏裝學識。學無止境,又誰敢大言不慚地宣稱自己已經裝滿了?教你咿呀學語的人,顯然自視甚高,意得自滿。我竊以為這樣的人,往往更像一瓶汽水,打開瓶蓋,二氧化碳泡沫溢得滿地都是,待泡沫冒光後,也許只剩下半瓶許。半瓶不要緊,只要虛心。與只濕了瓶底的人相比,至少已基本具備了識別真偽的能力。而戴軍你才哪到哪啊?你離充當老師教訓別人的位置還相差甚遠,切莫插葱裝大象。

5、有一件事本已懶得與戴軍理論了,因為又是拿旁人貶低王大項的濫腔調。可仔細一看,又看出“海之聲”的真實意圖,也是這場糾紛的焦點。即欠薪問題。所以還得揭露他們的真實用意。

戴軍説大連有許多獨唱演員無論職稱、影響都遠勝王大項,他們都能無償為“海之聲”演出,而王大項為什麼不能。不能的原因我在前面已經清楚説明,若再不明白未免於理不通了。戴軍甚至還搬出公益、慈善等詞眼來以勢壓人。不説在中國,職稱不能真實反映一個人的水平,即使王大項什麼職稱也沒有,但在大連合唱界,有幾人知道你捧的人是誰,又有幾人不知你所打壓的王大項?還是那句話:王大項在大連合唱界的重要性,遠非自命不凡、目空一切的人可比。王大項畢業後留在大連,是大連合唱界的“偏得”。

也許戴軍等人的思維方式會驕傲的認為那些獨唱演員們只無償為“海之聲”助演,是因為“海之聲”的水平高,究竟高不高不應自誇,“海之聲”的成績大連人都知道。去廣東中山參加文化部主辦的全國比賽,雖是從團裏精選了部分團員去,也只落得個鎩羽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