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有關給家長的建議書四篇

欄目: 建議書 / 發佈於: / 人氣:1.79W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建議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建議書是個人或者單位有關方面為了開展某項工作,完成某項任務或進行某種活動而倡議大家一起做什麼事情,或提出合理化的意見、建議時使用的一種文體。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建議書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給家長的建議書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給家長的建議書四篇

給家長的建議書 篇1

親愛的家長們:

為了使孩子獲得心理和和諧發展,潛能的充分發揮,人格的健康塑造,父母要重視與孩子的交流。在此建議:

一、每天抽時間和子女交流。心理專家做過測試:父母每天至少和子女交流半小時,會大大緩解孩子緊張、焦慮等心理障礙。

二、不要只問學習成績。父母關心孩子的學習是正常的,但如果總是絮絮叨叨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會有逆反心理。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父母還應瞭解分析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時間安排是否科學合理。有時,孩子更需要方法上的指導和幫助。

三、關心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每個孩子都對豐富多彩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探索心理,父母切勿怕影響學習而阻撓孩子的興趣愛好,否則孩子會覺得沒有共同語言而拒絕與父母交流。

四、交流時講究方式方法。家長式的訓誡口吻,孩子一般是不會接受的,他們更喜歡朋友式的、平等的、隨意的交流方式。

五、尊重孩子的隱私。很多父母對隨意拆看孩子的信件,翻看孩子的日記覺得無所謂。孩子們卻不這麼認為,相反,他們很反感父母的這種做法,認為此舉很傷他們的自尊。因此,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隱私,給孩子留一塊自己的小天地。

父母的初衷都是相似的,教子方法卻各有不同,當你的孩子不願意與你交流時,就是當父母的該自我反省的時候了。

給家長的建議書 篇2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

相信你的孩子。

孩子沒有考好,或者沒有受到表揚,或者進步不快,有人就認為自己的孩子不聰明,其實這樣認識是沒有根據的。如果因此而埋怨孩子,甚至訓斥、打罵孩子,更不是科學的,它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嚴重的傷害。

我想告訴你的是: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所謂聰明或智慧,是一個人智力因素表現的程度。人的智力因素主要是指觀察力、注意力、思維力、想象力、記憶力這五種能力。凡是一個健全的人,都具有這五種能力。兩隻眼睛就是用來觀察,正常的大腦是用來思維、想象、記憶,注意力更是人的一種本能。

大量研究表明,智力因素超常的兒童只佔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也就是説,百分之九十九的兒童智力水平是相同或相近的。既然這樣,懷疑自己的孩子智力低下,不夠聰明,就沒有科學依據,要相信你的孩子。

但是,智力因素本身並沒有積極性,只有當它和情感、意志、毅力、興趣、愛好、行為、習慣這些非智力因素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才會顯得異常主動、活躍。比如,當孩子對某件事非常有興趣的時候,他的觀察力、注意力就會十分集中;當他對某位教師非常崇敬的時候,對這位教師所説的話和所代的課必然有強烈的興趣;當他對某門課付出了艱辛的努力,這門課一定會取得優秀的成績;當他的情感非常激動時,想象力就會插上翅膀,飛得很遠很遠;當孩子不怕吃苦,意志和毅力得以充分發揮的時候,記憶力就會令人驚奇。

所有這些都説明,是非智力因素調動智力因素的積極性。為了充分激發孩子的智力因素,使孩子變得更加聰明,父母要從興趣入手,精心呵護孩子已有的興趣,大力激發與培養有利於孩子成長的興趣;讓興趣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和最大動力。要培養孩子的愛心,愛自己,愛父母,愛他人,愛社會,愛世界上所有的生靈,讓愛心成為孩子的情感的主流。要有意識地讓孩子經受挫折,體驗苦難,既要生在福中需知福,又要生在福中能吃苦,讓意志和毅力成為孩子走向社會後的重要支柱。

要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言行一致,表裏如一,這是父母最基本的行為準則。廣泛的興趣愛好,豐富的感情世界,堅強的意志毅力,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孩子健康成長並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給家長的建議書 篇3

尊敬的家長朋友們:

一般來説孩子到了15~18家長們就很擔心自己的孩子會早戀或者早出晚歸、找不到人。然後匆匆忙忙的找他朋友的電話、老師的電話。其實孩子長這麼大的了,就會有自己的想法、他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不會再要你們每天都擔心他有沒有吃好睡好。從而導致孩子成年了,也不知道煤氣爐怎樣打開。?(家長們就沒有想過孩子之所以什麼都不會,是你的過錯嗎?)

當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很多家長就會用其他家的孩子和自己孩子比“你看人家隔壁的小玲多懂事,成績又好,你。。”相信這類型的話在很多家長的嘴裏説過,可能小玲在某方面真的比孩子好,但是也不能用這樣的還去打擊孩子,很多家庭就是因為父母總把自家孩子和別家孩子比,或者把太多的期望放在孩子身上,才會導致孩子在少年時代產生叛逆思想,以及壓力過大去玩電動上癮的孩子、甚至學會吸煙

在這裏我想很多家長都會想,這樣不行那樣不行,那孩子究竟應該怎麼管?只要孩子學會下面的這幾個條件,我相信百分之九十的孩子是不會學壞的!

一、從小學禮儀、懂禮貌(至少要尊敬長者)

二、在你幫他做決定之前問一下孩子的意見如何。(孩子再小,但也不是什麼都不懂,在思想上,要把他當大人對待)

三、培養孩子從小養成獨立的意識,不要事事依賴父母,父母不是萬能的

四、帶孩子去體驗一下大人賺錢到底有多辛苦,或寒暑假帶孩子回農村體驗一下,種菜、翻地是什麼感覺。

五、每個月或找時間和孩子談一下心事(就像朋友之間的聊天)

此致

敬禮!

  建議人:

  20xx年xx月xx日

給家長的建議書 篇4

尊敬的各位家長:

你們好:

別以為你一邊看手機,一邊坐在孩子邊上就是陪孩子了!也不要以為你開着電腦玩着,嘴上督促一下孩子,就是管孩子了!錯!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取決於後天努力,80%取決於父親教導。

作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同樣一句肯定的話,如果由爸爸説出來,對孩子的影響力會是媽媽的50倍。

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孩子能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而爸爸則是塑造孩子對人生的看法;關係到人格的形成。

家庭教育中,父親和母親誰更重要?

答案是都很重要。一個人和母親的關係是否和諧,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婚姻是否幸福;和父親的關係是否和諧,會影響孩子未來的事業是否有成就。

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需要每天一點一滴的積累,不是一蹴而就的。高品質關係的建立,只需要每天專注的陪伴孩子15分鐘便足夠!

所謂高品質的陪伴,就是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父親或母親是全心全意的和孩子一起互動,心無旁騖沒有跑神,沒有想着工作,沒有想着壓力;固然這些都存在。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讀書講故事;可以是和孩子一起遊戲或打球;可以是一起聽段音樂唱唱歌;可以是和孩子一起坐在沙灘上聽海浪的聲音,講解大自然的知識。可以是和孩子一起爬山、一起坐在地上研究自然,觀察小動物、小花兒、小草樹木。

可以是不加評判、沒有指責、沒有輕視、沒有打擊、沒有打斷;只是很單純、很欣賞、很專注、很幸福的,靜靜聆地聽孩子訴説。在聆聽的過程中,父母可以有的是:嗯、哦、哇、是哦、然後呢?還有呢?接下來呢?等迴應。

在陪伴的過程中,儘可能多一些身體上的接觸: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頭,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手裏,擁抱孩子等等。還有,很欣賞的眼神也很重要。

方法還有很多,而最關鍵的就是:在那個片刻為人父母的你是否是——全身心的同在。不多,每天只要15分鐘!

家長這種“職業”的特點是:最需要訓練卻最缺乏訓練!也許你事業有成,但事業的成功彌補不了家庭教育的失敗。

無論兒女,孩子不是母親一個人的,孩子的成長教育,你只有一次機會,千萬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