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交際禮儀文書 > 稿件

《我和祖父的園子》評課稿

欄目: 稿件 / 發佈於: / 人氣:1.55W

《我和祖父的園子》評課稿1

今天,聽了徐老師執教的《我和祖父的園子》,受益匪淺。

徐老師抓住了文章的靈魂“自由”一詞構築執教理念。讓學生讀中體會園子中的趣聞趣事,讓學生感受祖父的包容與疼愛,從而找到令蕭紅自由的真正的原因;徐老師破題的着眼點放在了“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先從園子中的動植物説起,通過朗讀了解到園子帶給諸如“黃瓜”“蜂子”“蝴蝶”“倭瓜”“玉米”等生物的自由,轉折到,人在這個自由的環境中也同樣無拘無束,隨心所欲。景與情交叉在一起,物與人融合在一起,因此,在這個專屬於祖父和我的世界中,神馬都是開心的、美麗的、充滿童話情節的。

徐老師努力給學生創設自由的學習環境,不拘泥於按部就班地逐層推進,而是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孩子們,孩子們將體現“自由玩鬧”的段落讀到哪,課堂就推進到哪,不是老師牽着學生的鼻子在走,而是學生駕御着老師的課堂在行進。可以先讀最後一段,也可以先讀中間一段,還可以前後輪流轉換着讀,一切的一切,體現着民主裏集中,集中里民主。

此外,文中祖父的“笑”的細節頗耐人尋味,所以教學中徐教師抓住了祖父那個特別親切的表情——“笑”來撥動學生的情感心絃。通過對祖父的“笑”的想象、言説,引導學生感悟祖父一次次笑容背後的真正內涵。學生從“笑”字中讀出祖父的和藹、慈祥、寬容和愛。把祖父的笑讀活了,祖父的形象就會躍然紙上,對園子愛的理解就能水到渠成。

一般狀態下的語文課堂程序是質疑——釋疑——總結,但在徐老師的課堂中我卻看到了不一樣的地方。比如徐老師在學完全文後,話鋒一轉,提出了一個問題“呼蘭河城那麼大,為什麼寫住着的人就只是祖父呢?”。説老實話,一般情況下,我們學完全文了就不再進行更多的提問了,而這個問題卻不能迴避,是的,在蕭紅的世界裏,祖父是唯一能給她自由與快樂的人,所以,蕭紅的經歷越坎坷,對祖父的懷念會越深。這個問題不是多餘的,而是必須的。

求同、存異、探索、創新……這就是今天徐老師的課堂教學給予我的啟示。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要多向徐老師學習,不求能達到她的教學水平,哪怕是提高那麼一點點課堂教學效率也就心滿意足了。

《我和祖父的園子》評課稿2

前幾天,我有幸聽到了一節與眾不同的課——董一紅老師執教的`《我和祖父的園子》。《我和祖父的園子》是蕭紅的作品,寫得至真至純。短文以“愛”為核心,讓“趣和樂”貫穿在祖父的園子裏,祖父的園子是“我”童年幸福、快樂的家園,是“我”成長的根基,是“我”精神的故鄉。

董老師執教的《我和祖父的園子》有兩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問題情境的巧妙設置,善於以問促“情”。教者深知本文以一個“情”字貫穿始終——蕭紅對“園子”的懷念之“情”,對祖父的敬愛、想念之“情”,祖父對“我”的關愛之情。魏老師緊緊抓住這條情感線索,通過一個個連貫的問題,通過學生們的回答,這些情感漸漸清晰為同學們所理解,所感動。董老師善於提問,而且邏輯性極強,看似“離題”,卻是巧妙有章的。往往待到下一個問題出現,你才恍然大悟,之前的那些問題只是鋪墊,沒有上一個問題的巧妙的鋪墊,課堂教學就會停滯受阻,情感無法進一步昇華,由此我深刻地感受到一個準確巧妙的問題情境設置能大大推進教學的進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教者提問的時候,善於按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適當幫助引導學生去説去總結。有針對性地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去提不同難度的問題,保證了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

其次,董老師善於抓住具體的語言文字適時對學生進行語文能力訓練。學生通過讀書,抓住了“願意……願意”、“要……就……要……就……”、“一切都活了。”等詞語或句式進行反覆的品位、以達到不斷積累和最終的運用。在魏老師的巧妙引導下,學生通過讀書又從10個“就”字上理解,對課文的認識由知性上升到感性,對課文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有所收穫。語文教學首要任務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而語言文字能力的掌握首先要通過讀的訓練,魏老師這節課至始至終地重視和落實了這一點。同時,董老師對文本的解讀很到位,也很獨特,對語言文字訓練的點抓得很準。只有教師讀懂了文本,讀懂了作者的心,做好了文本作者的知音,力求做作者的代言人,在課堂上才能遊刃有餘地引導學生讀懂文本。正像著名的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所説的那樣“我們自己的文本需要我們自己解讀。”,我們教師在解讀文本時一定作好充分的準備,該注意的語言文字訓練點要預設明確的練習點,訓練方式、方法,在課堂上才能做到有備無患,訓練到位紮實。總之,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讓語文學科姓“語”,引導孩子在文本的解讀中,達到到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文學性的互融互進,憑藉豐富動人的語言文字敲擊孩子們的心靈,讓語文的“語言”的魅力打動孩子們的心。而董老師也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輔助他的教學過程,很多需要學生朗讀的部分,他用幻燈片展出來,學生以直觀的印象,這樣就節省了課堂上的時間,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我和祖父的園子》評課稿3

虞老師是我們學校語文學科的帶頭人,更是我們五年級語文教研組的領頭雁。作為同一級段的老師,我們很榮幸在虞老師一次次的校本教研中得到學習機會,並受到啟發。今天這節《祖父的園子》,同樣使我對高年級閲讀教學及篇章的教學有了新的收穫,首先抓住篇章的邏輯聯繫,整體地去把握,達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效果。然後抓住要點、細節,充分利用課文提供的資源,即具體的語言文字,引導學生體會、感悟、品味。最後,把要點聯繫起來,迴歸整體,總結昇華。

下面我結合虞老師的教學過程談談自己的感悟

一、整體入手

1、首先虞老師從三組相關的詞語入手,讓學生初步弄清文章主要內容,抓住了課文的兩條主線,一是園子怎麼樣。二是我和祖父在園子裏做什麼。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如果一下子問學生這篇課文寫了什麼,可能學生回答不好,這樣的提綱挈領無疑給學生一個很好的枴杖。另外,也順應接下來的教學,因為虞老師接下來的教學就是緊緊扣住描寫景的自由與人的自由段落來展開的。

2、我們再來看教學景和人這兩大部分的時候,虞老師也是從整體入手的。比如教景這部分,先讓學生朗讀思考“園子給你留下什麼印象?你準備用哪些詞語來概括它?”然後交流板書,再接着讓學生去文中找相關的句子

3、虞老師在課文的整體的情感把握教學,也值得我們學習。課一開始讓學生介紹作者蕭紅和作品《呼蘭河傳》,由此瞭解到蕭紅童年的不幸以及祖父在蕭紅心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課尾理解祖父的慈愛,提升祖父的園子就是我的樂園就是愛的家園,學生就易於理解。我覺得虞老師對文本的解讀很到位,也很獨特。正像著名的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所説的那樣“我們自己的文本需要我們自己解讀。”只有教師讀懂了文本,讀懂了作者的心,做好了文本作者的知音,在課堂上才能遊刃有餘地引導學生讀懂文本。

4、朗讀設計也體現了整體性。虞老師抓住“一切都活了,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這句話讓學生迴環朗讀,突出了“自由”。

二、細節突破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但是篇幅又很長,為了在一節課把教學完美地呈現出來,虞老師在處理教材的時候大刀闊斧,對語言文字訓練的點抓得很準。體現了該詳的詳,該略的略。

在景這部分抓住了第17小節,體會景的自由。學生通過讀書,通過質疑:用了那麼多的“願意……就”是否太囉嗦,進行品味。在虞老師的巧妙引導下,學生從10個“願意……就”中,有所感悟,有所收穫。

在寫人幹什麼這部分中,虞老師讓學生用句式“願意……就”來説説我在園子裏幹什麼,很快地讓學生體會到人的自由。接着抓住澆菜這件學生最感興趣的事,去品一品。

儘管教學內容多,但虞老師仍然把“讀”放到了重要位置。在這節課上有指導學生朗讀、默讀、略讀、誦讀。有些問題是需要學生深思的,虞老師就安排學生默讀。因為只有默讀,學生才能“靜而沉思”、“定能生慧”。高年級要加大思維的力度,增加思維的空間,所以課堂上我們一定要強調默讀,落實這一學段的教學目標。另外虞老師還注重了朗讀評價。

總之,虞老師在有限的時間裏,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理解去興致盎然地品味這麼長的閲讀文章,去體驗作者用怎樣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一切不是一般老師都能夠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