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廣西中考作文真題:這也是一種智慧

欄目: 中考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01W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廣西中考作文真題:這也是一種智慧,歡迎閲讀。

【作文題目】

請以“這也是 ”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如選題二,請先在橫線上填上一個恰當的詞語(如:愛、美、風景、鼓勵......),然後作文;

(2)文體自選(詩歌除外)不少於600字;

(3)文章中部的出現真實的校名、地名、人名。

範文:這也是一種智慧

據説,宋仁宗時的名相富弼年輕時,一次平白無辜遭人謾罵,有人告訴他説,誰誰在罵你,富弼聽後回答説:“大概是罵別人吧。”那人繼續説:“是指名道姓地罵,怎麼是罵別人呢?”富弼想了想回答:“恐怕有人跟我同名同姓吧。”事後,因誤解罵富弼的人聞之大慚,趕緊找機會向富弼道了歉。從這個故事裏,我們不難看出寬容是一種大智慧。

古人云:“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現代最新科學研究顯示:寬容有益身心健康。白居易有詩寫得好:“蝸牛角內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止身,隨富隨貧且歡喜,不開口笑是痴人。”胸有大志,就不會計較小事,不爭一日之短長,不爭一言之褒貶,就能體諒別人,就能容忍別人的缺點,正如馮夢龍在《增廣智囊記》中所言:“智不足,量不大。”古之成大器者,都是有氣度的。唐朝的韓愈和柳宗元在政治見解和文學見解上很不同,兩個人幾乎論戰了一生,但是,當柳宗元死後,韓愈懷着哀痛地心情寫了《柳子厚墓誌銘》,讚揚了柳宗元品格上的高風亮節,韓愈並沒有因為多年的政治和文學論戰而耿耿於懷。

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所導致,每個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過錯,如果在日常的相處中,對別人的過錯能以寬容對待,就等於給對方提供了改過的機會,相反,一旦我們有了過錯,也會得到別人的寬容與諒解。唐人韓愈在《原毀》中説:“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強調的就是做人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寬容是什麼?馬克 吐温説得很幽默:“紫羅蘭把它的香氣留在那踩扁它的腳踝上,這就是寬容。”生活中為什麼有人被誤解還能寬宏大量、 泰然處之?而有人卻為一句話、 一件小事而耿耿於懷?是胸懷,沒有洋溢着愛的博大情懷,寬容就喪失了存在的可能。寬容包含着理解 、諒解與同情,為人寬容,就能解人之難,補人之過,揚人之長,諒人之短;為人寬容,就能消除隔閡,化解誤會,贏得友誼,廣交朋友。

山寬恕了水在自己軀體上的拍打而更加俊秀,水寬恕了山阻擋自己的去路而更加靈動。古往今來,多少有識之士、大度之人用寬容之心,換來了其樂融融的人際關係和如日中天的事業成功。

唐太宗李世民諒解、重用魏徵的故事被傳為佳話:在李建成與李世民的皇位之爭中,魏徵為李建成出謀劃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門之變後,魏徵成了李世民的階下囚。這時,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殺他的頭。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賞魏徵的才幹和人品,於是諒解並重用了他,讓他做了宰相,幫助自己成就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這雖然有李世民作為一代名君尊賢愛才的一面,但我們不能不認識到,這也與他寬宏大度、善於諒解他人分不開。再往前翻翻歷史畫卷,齊桓公諒解並重用曾經險些射死自己的管仲,從而成就霸業;秦王嬴政,若不是聽取了李斯“海河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的喻諫,收回逐客令,實行不計前怨,廣納賢才的政策,恐怕就會失去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難以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藺相如諒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頗,流下“將相和”的美談。縱觀歷史,如果沒有“海納百川”的寬宏氣度,不具備寬容的美德與大智慧,開創一方事業只能是一句空話。相反那些小肚雞腸、斤斤計較的人,又有哪一個能做出一番事業呢?莫泊桑有句名言:“不謙恭,不和睦的人,不但會遭到物質的損失,且將失去生活的情趣。”

英國著名詩人蘭德暮年時在一首詩中寫到:“我不和誰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熱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蘭德的這首小詩表現了一個走進暮色的`老人通達從容、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寧靜淡泊、鉛華洗盡的人生境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現實生活中無意傷害了別人,我們應體諒 、尊重他人的感受,真誠地賠禮道歉,請求他人原諒;而當我們受到傷害時,面對別人“對不起”的道歉,亦應真誠接納、理解與諒解,不能得理不讓人,惡語相傷,拳頭相加,更不能冤冤相報。

寬容無疑是一種美德,這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然而寬容更是一種人生智慧。寬容是一種良好的心態,是一種處世的境界,是飽含自信的微笑,是面對他人的從容。原諒別人才能釋放自己,寬容是快樂之本!多一些寬容,人們的生命就會多一份空間;多一份愛心,人們的生活就會多一份温暖,多一份陽光!

“天稱其高者,以無不覆;地稱其廣者,以無不載;日月稱其明者,以無不照;江海稱其大者,以無不容。”一個人一旦擁有了寬容,便擁有了廣闊的胸襟,便擁有了無窮的智慧,便擁有了巨大的人格魅力。曾國藩説過:“善莫大於恕。”讓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顆寬容的心,善待他人,從而使自己的胸懷比天還高,比海還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會更加和諧,人們的生活也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