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初中中秋作文5篇

欄目: 初中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21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中秋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中秋作文5篇

初中中秋作文5篇1

秋天到了,蕭蕭的落葉,豐收的喜悦。還有我們去秋遊燒烤的好心情。

那天是所謂的百年一遇的“光棍節”。令我們都高興的是那天陽光明媚,太陽高照,把我們的心情照映得更好,去的是獅山公園。

我們去到的時候老師叫我們分成四個小組。我們的班長去拿燒烤料吃的東西。但是我們並沒有看到老師,我在心裏想他肯定是和別的老師一起燒烤了不管我了,再加上他上課的時候,給人的感覺很難親近,很嚴肅。很少見到他笑,他給我的印象不好,再加上今天這件事我就更討厭他了。當黃善拿東西來得時候,被男生搶了過去,我們很生氣。也不知道談和打火機在哪裏,黃善説:“沒有老師在,我們班亂成一鍋粥了”旁邊的幾位同學都在竊竊私語説老師的不是。可是後來讓我吃驚的是,我們的老師並沒有和其他班的老師燒烤,而是滿臉煤炭的幫我們拿東西,當時我有內疚,因為我猜錯了,我對他的討厭就少了點。後來,老師幫我們升好火後又不見了,我想他應該去做他要做的事吧!

當時,我沒在意。就和同學們有説有笑的燒烤起來。我們烤到11點的時候,居然發現老師在樹蔭下幫我們串東西。當時我有種説不出的感動,我以為他是一個不負責任的老師,我錯了。黃曉靈對我説:“侯穎誠,老師挺辛苦的,我們烤幾個雞腿給老師吧!過了幾分鐘我們烤好了,就一起拿去給老師。我們懷着真摯的心情拿給老師。老師不好推辭就吃了一點,當時老師笑了,我們也笑了。那是我第一次看見老師笑,好可愛。

後來我們來到草坪照集體照,老師笑的很開心像個小孩子似的。平時,對我們嚴厲的老師也有可愛的一面。

這次秋遊我很開心,因為它讓我知道了一件事,老師其實是對我們好的,只是那種好不善於表達,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其實老師是很的愛我們的。

初中中秋作文5篇2

正是中秋好時節,八月十五月兒圓,家人團圓來相聚,把酒言歡好快活。

盼啊盼啊,終於盼到了中秋節。我們全家要一起做月餅呢。

天漸漸黑下來,月亮緩緩升了起來。也許是吃得太飽,月亮捧着它那滾圓的肚子,緩緩的吃力的往上爬。只見它好不容易爬上了樹梢,又爬上了樓頂,捧着肚子喘氣兒。我心裏唸叨着,月亮月亮你慢慢爬,等我們把月餅做好,一起吃月餅賞月亮。

聽見媽媽一聲召喚,大家各就各位,行動起來做月餅。媽媽邊做邊説:“我給你們説一個謎語吧,猜出來的才有資格吃月餅哦。”我興高采烈,連聲叫好。爸爸卻笑着説道:“你個小賴皮,到時候猜不出來可不許耍賴喲。”“走着瞧!”

只見媽媽笑嘻嘻地説道:“平日不思,中秋想你,有方有圓,甜甜蜜蜜。”So easy!我脱口而出:“月餅!”大家哈哈大笑。這時候,我説:“我也給大家作首詩助興吧。”我有模有樣的吟道:“窗前明月光,大地裹銀裝,舉頭望明月,低頭聞餅香。”我話音剛落,大家就叫起好來:“我們家的小詩人不錯哦!”爸爸不甘示弱:“那我也來露一手。”只見他搖頭晃腦地説:“明月幾時有?舉餅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月餅賣幾錢?” 大家都被他滑稽的模樣逗笑了。就在歡笑聲中,我們的月餅出爐了。

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一個月餅,跑到窗前。再抬頭看那月亮,銀盤一樣靜靜地掛在正空中,周圍的一切都被籠罩在銀色的月光裏。我舉起月餅,月餅和月亮就像是一對兄弟,不知是我手裏多了一隻小月亮,還是天上多了一隻大月餅。

看着月亮的臉,它也在笑,是不是也為我們的幸福生活感到快樂呢?

初中中秋作文5篇3

時光荏苒、歲月流轉、不經意間,中秋節又與我們在轉角處撞了個滿懷。中秋佳節一直是中國人心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中國傳統文化與農耕文明有密切關係,周而復始,因循守舊,是這種文化的主要特點,所以對月亮的陰晴圓缺比較關注。再是,中秋時節也就是農村特別是長江黃河流域農村收穫的季節,農忙剛過,農民需要慶豐收,祭拜祖宗,於是中秋節就逐漸形成了。

中國文化中,講求天人合一,物我合一,所以月亮圓的時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家人團聚。而文人是社會人羣中流動性最大的人羣,往往在該團圓的時候背井離鄉,所以中國傳統詩詞中以月寓情的大量流傳於世。比較著名的有蘇東坡的詞。在中秋時節,慶賀豐收,歡聚團圓,良辰美景,賞月抒懷,將思念親人的情緒帶入觀賞月亮的過程中,倍感“月圓情圓閤家團圓,家和人和百事順和!”

這個充滿古典浪漫情愫的中國傳統佳節,寄託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蘇軾、“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的杜牧、“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李白、“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王安石、“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杜甫等等無數古人的離愁和別緒,也承載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每逢佳節倍思親,身在異鄉為異客”等等今人無限的眷戀與遐思。

中秋之夜,自是月夜越美麗,無論那一泓靜謐水面升騰起的雲霧朦朧,還是一輪皓月當空映射出的清朗皎潔,都瀰漫着説不盡詩意和些許謎樣的氤氲。在如此明媚撩人的月色之下,不禁生出一幅幅美畫卷來:與戀人,“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的繾綣;與愛人,“死生契闊,與子成悦,執子之手,與子攜老”的鶼鰈;與友人,“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的酣暢;與家人,“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的融融。

在萬家邀明月的吉慶時刻,在這樣清麗的夜晚、這樣濃情的氛圍、這樣雅緻的情懷之下,信手拿起一卷古人的詩詞,低吟明月曲,明月願長在。現在交通便利了、信息發到了,家人團圓的機會反而少了。與先人雖相距遙遠,卻頓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之感,悄然瀉出了那一捧柔情,撩動我夢幻般的漣漪。雖然,西風不解人間事,中秋時節攜雨至。既無明月寄濃情,且將祝願託雨絲:在心中,月到佳節分外明,是中秋,祝福月圓人更圓!

此刻,燈火闌珊,風雨依舊,千家萬户為了這個闔家團圓的日子,歡度我們的節日“中秋”之時,或齊聚熒屏前,“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或在月圓日寫下“最想説的一句話”,抒發我們的祝福、思念、感恩等寄語,通過“説月”、“唱月”創造祥和濃郁、温馨親切的佳節氛圍,一起感受同在一個月光下,用歌聲和歡笑共話中秋:風柔、雨潤、花好、月圓,幸福生活日日甜;夏去、秋來、似水、如煙,又是一年中秋夜,但願天地共長久。

初中中秋作文5篇4

今年九月三十的中秋節可真熱鬧呀,我們家沒有一個人是閒着的,全都忙個不停。

吃過晚飯,我們全家來到了陽台上靜靜地等着月亮出來,過了許久,天邊隱隱出現了一團淡黃色的雲,那團雲的周圍都被染成淡灰色,我把眼睛睜得大大的.,彷彿眨一下這美麗的景色就沒了,那道光最後越來越亮,連她旁邊淡灰色的雲朵都被染成紫微微了。過了一會兒,月亮露出了半邊臉,一片紅雲暖暖地飄了過來,擋住了月亮,月亮就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又過了一會兒,那朵紅雲好像不想給月亮當被子了,就悄悄飄走了,這時的月亮正在雲朵裏掙扎着,她在一點一點地往上升,幾分鐘過去了,月亮最後奮力一躍,終於衝破了雲朵的阻攔,升上了天空。瞧,她多像一個圓圓的大金盤呀!那一刻,全城歡呼聲音彼此起伏,趁着這個時候,媽媽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月餅,我們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那可真叫享受。過了許久,月亮悄悄地把雲朵拉了過來繼續睡大覺了,這時城市一下暗淡了許多。

這個中秋節我不光吃了月餅,還和小夥伴們玩了月亮的遊戲,這個遊戲叫:“跳月光”,遊戲規則是:在一分鐘內單腳跳到十處有月光的地方,先跳完的人就是獲勝者,三局兩勝制。遊戲開始了,第一局,小夥伴們飛一樣地到處亂跳,結果是曼曼獲勝;第二局,在我的玩具槍響聲下,小夥伴們像箭一樣跳了出去,可能是因為曼曼嬴了一局,所以很多人都在不停地看別人,自己卻慢了下來,所以第二局還是曼曼嬴了,她得了冠軍,我給了她一個月餅做獎品。

我們背了與月亮有關的詩句,聽了月亮的故事和傳説,做了月亮的小餅乾。

這次中秋節可真令我難忘啊!

初中中秋作文5篇5

九月,從第一片樹葉落地開始,秋天也就來了。晴朗的秋日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邊的天上才會有幾縷流 雲。這些流雲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象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 抖動着五彩斑斕的錦緞。秋景是美麗迷人的,是五彩斑斕的;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帶給人豐收的喜悦。

果園裏,蘋果像一個個絢麗奪目的小燈籠掛滿了枝頭,葡萄像一個個晶瑩剔透的紫珍珠鋪滿了架子。橘紅滾圓的柿 子掛在樹上,金黃碩大的梨果結滿枝頭。鮮紅的石榴像瑪瑙,青脆的紅棗綴滿樹。一派豐收的景象。農民伯伯們看 着萬物成熟,累累碩果,喜上眉梢,樂在心頭。和煦的陽光,涼爽的清風,滿山層林盡染, 大地一派絢麗的秋景。

田野上,飽滿的稻穗低着頭,把稻稈都壓彎了。露珠掛在稻粒上,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亮,發出耀眼的亮光,好 似無數珍珠。一陣風吹來,水稻隨風而動,像一個個正在跳舞的小姑娘。地裏還長滿了高大的玉米。它們精神抖擻, 迎着掠過的秋風,交頭接耳,好像在悄悄地傳遞着豐收的信息。那一片片火紅的高粱綴滿了圓鼓鼓的珍珠一樣的果 實,在微風中向着勤勞的人們點頭微笑。那一串串毛茸茸的豆莢,發出嘩啦啦的笑聲。農民伯伯們正忙着收割莊稼 ,田野裏不時傳來他們歡快的笑聲。

秋風“解落三秋葉”,吹過大江和長河,掀起滾滾波濤,吹進了樹林,讓無數綠色的葉子隨着風兒輕輕搖擺。那 些落葉的樹種,如合歡、欒樹、銀杏、櫸樹、垂柳、廣玉蘭的樹葉紛紛落下,把地面染得一片金黃。而那些常青的 樹木,如桂花、橄欖、香樟、杜英、雲杉、松樹等依然鬱鬱葱葱。

秋天的陽光,秋天的果實,秋天的田野,秋天的風,構成了一幅絕妙的秋景圖。怎不令人陶醉呢?

Tags:中秋 初中